為什麼中國古代游牧民族不養豬?
蒙古草原,新疆草原,青海西藏草原,等等,豬也吃草啊,而且豬肉產肉比牛羊更多吧。
還有,上古民族很多都養鹿吧,甲骨文裡面好多鹿肉什麼的,後來怎麼沒人養鹿了?東北天寒地冷,漁獵民族可以養鹿啊,後來維吾爾人鮮卑人突厥人匈奴人先祖有一部分是東北遷移過去的,怎麼沒有把鹿群牽過去?華夏人有豐富的豬養殖經驗,維族人藏族人也有華夏血脈,為什麼沒人養豬呢?
謝邀,古代草原民族不養豬,是因為養豬真的不經濟。
種植和養殖是人類的基本生產活動,是為了保證能夠有穩定的食物來源,這是存活下去最基本的要求。
種植主要是為了獲取碳水化合物和各種維生素,養殖主要是為了獲取動物蛋白,當我們在考慮是否種植或養殖時,我們首先考慮的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如果成本高於收入,或者比較優勢很低,那我們是不會繼續下去的。
我是在新疆長大的,爺爺那一輩是從內地農村遷居過來的,在離烏魯木齊不遠的縣城,當地給他們分了一塊地讓他們種,他們也就在這裡定居了下來,到我這裡已經是疆三代了。
在我小的時候,爺爺家專門有個院子,是用來養豬養羊的,羊最多的時候有六隻左右,豬的數量一直很固定,就是一隻。
每年春夏的時候,爺爺隔上幾天就會趕著羊去山上吃草,那些羊都很聽話,爺爺拿著鞭子在後面趕著就行了,六隻羊的隊伍里也會有一隻頭羊,有時候頭羊不聽話,爺爺就會給它兩鞭子。
到了秋天的時候,爺爺會拿著一個大的編織袋子,去樹林里裝已經乾枯的樹葉,這是為羊儲存過冬的食物,冬天的時候就沒草可吃了,所以得提前做準備。
然後到了來年春天的時候,青草已經長了出來,爺爺就到山上用鐮刀割草,圈裡的羊就等著這可口的青草呢,畢竟吃了一個冬天的枯樹葉了。我爺爺家附近還有工廠,爺爺也在廠子里做工,所以不能像牧區那樣把羊放著養,主要還是圈養,然後隔一段時間把羊趕到山上去放風一下。
快到夏天的時候,爺爺還要給羊剪羊毛,把剪下的羊毛放在熱水裡過一下,然後整個房子里都是羊騷味,羊毛是用來捻線的,這些羊毛線可以用來織毛衣。
羊養肥了,也就該宰了,爺爺宰羊的動作很麻利,等放完血後,爺爺會在羊腿上開一個口子,然後往裡面吹氣,這樣做是為了後面剝皮容易,等把羊皮全都剝下來了,還能看到羊身上冒著的熱氣,爺爺把羊皮放在小車裡,推到集市上賣,我也會坐在小車上去看熱鬧,走到一半的時候,一位維吾爾族大叔看到爺爺的小車上放著一張還泛著熱氣的羊皮,就說想花六十塊錢買,爺爺很爽快地賣了,那是1994年,當時一公斤羊肉十塊錢出頭,按照肉製品的相對價格折算,六十塊錢相當於現在的三百塊錢了。
可以這麼說,羊的一身都是寶,肉可以食用,毛可以織衣服穿,皮可以做成大衣,人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養羊基本能解決最重要的衣食問題。
所以古代草原民族養羊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的,不僅是為了食用,也是為了保暖,畢竟草原經濟非常的單一脆弱,沒有那麼多的物資供應。
再來看看養豬,豬這種家畜,其實是雜食性動物,只讓豬吃草的話,它是很難長膘的,必須得多種營養搭配才好,就吃的方面來說,豬對吃的東西並不挑,只要是食物它都能吃,我爺爺家養的那一頭豬,吃的都是我們家的剩飯,還有我爺爺為它「精心調製」的飼料,反正就是一個盆里,和成糊糊狀的東西,豬吃的還挺香的。
我們都聽過「領頭羊」、「領頭馬」,但從來沒有聽說過「領頭豬」吧,豬的群體性意識沒有牛馬羊那麼強,所以我們能夠放羊放牛放馬,但是不能放豬,把豬放出去說不定就跑了。
既然不能放著養,那就只能圈養,養豬就是為了長膘,豬運動的越少,消耗的也就越少,膘才能長的多。
爺爺會在秋天儲存枯樹葉給羊過冬,但不用擔心豬在冬天沒吃的,因為即使在冬天,只要有人在,那麼豬就不會餓著,可見,豬的生存是非常依賴人類照料的。
如果只養一頭豬的話,還是比較好照料的,每天的剩菜剩飯,再加上一些草料,也就夠了,但如果養的多了,那就得買飼料了,豬還是比較能吃的,此外還得精心照顧,我一個同學家是專門養豬的,真是要操很多的心。爺爺家吃的豬肉主要還是從市場上買的,養這頭豬也是因為養著方便。
小的時候我沒有見過爺爺殺豬,估計殺豬比較困難吧,爺爺應該是請人殺的豬。
以上就是新疆這裡普通家庭養羊和養豬的特點介紹,我們再來看一下為什麼古代草原民族不養豬的問題。
我在開篇已經說過,在草原地區養豬不經濟,說的通俗點,就是划不來。
為什麼划不來呢?因為在那些地區,養豬的收益成本比要遠遠低於養羊的收益成本比。
首先,豬是雜食性動物,光吃草是不行的,還得吃飼料,游牧民族每天都在與大自然作鬥爭,是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照料豬的,養的牛羊都是放養,何必為了吃塊豬肉折騰那麼多事呢?
其次,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說的通俗點,就是哪裡有水有草,那我就遷到哪裡,居無定所,一年會變換多個居住點,如果養的是牛羊,那麼一邊趕著往前走一邊搬家就行了。
但如果養的是豬,那就比較困難了,豬的群體性很差,個體性很強,每個豬都有自己的思想,你很難把他們趕著往統一的地方走,而且豬的智商是比較高的,一旦感覺不妙就撒腿跑遠了,你追都追不回來。
就算你能把豬一直往前趕著走,到了目的地後你會發現,豬都瘦了一圈,這一趟下來可是損失不小。
豬是圈養的家畜,適合定居民族養,而不適合游牧民族養,從經濟效益和養殖條件上看,游牧民族放棄養豬也是必然。
題主又問到,為什麼維族人、藏族人也有華夏血脈,卻沒人養豬呢?
我想說的是,是否養豬跟血脈傳承沒有關係,而跟生活環境和宗教信仰有關,藏族人為什麼不養豬我不清楚,可能是因為豬不適應高原的生活環境吧,但是維族人是否真的沒養過豬呢?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人都以為維吾爾族是和蒙古族一樣的游牧民族,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維吾爾族的祖先是游牧民族,但在千百年前早已轉成了定居民族,世代在南疆沙漠邊緣的綠洲繁衍生息。
在中亞綠洲地帶,古時候也是有養豬傳統的,只是在伊斯蘭教傳入後,因為穆斯林忌諱豬肉,所以養豬的才越來越少了,改為了養羊養牛。
在新疆這裡,養羊最好的也不是維吾爾族,而是哈薩克族,阿克蘇那裡的羊,很多都不是本地羊,而是從伊犁那邊運過來的,大家的看法是阿克蘇的土壤成份不太好,羊吃了這裡的草,肉比較膻;而伊犁那邊的土壤成份比較好,羊吃了那裡的草,肉不膻。
理論上來說,在南疆那片區域,養羊的經濟效益比不上養豬的經濟效益,但是由於宗教原因,那裡養羊的要多於養豬的。
事實上,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南疆有很多維吾爾老百姓是養豬的,而且熱情還比較高。
那個時候正是「破四舊」的時期,宗教當然也在列,有些維吾爾老百姓思想覺悟比較高,積極向新文化新社會靠攏,開始自發養豬,但維吾爾老百姓畢竟沒有養豬的經驗,於是他們就向周邊的漢族老鄉請教,學習養豬的技術。
他們不僅努力學習養豬經驗,還每隔一段時間寫養豬心得體會,給組織上報,讓組織看到他們的養豬成果。
他們養豬,但他們不吃豬肉,畢竟不吃豬肉是千百年的飲食傳統了,他們會把養好的豬賣給漢族老鄉。
當時的形勢一片大好,然而等到八十年代的時候,宗教思想迴流,此後,南疆再也沒有維吾爾老百姓養豬了,別說是養豬,維漢通婚的家庭,出門買個豬肉都得拿黑塑料袋包著,就怕周圍人的閑言碎語。
就我來看,食用豬肉要比食用牛羊肉經濟的多,如果生活條件不好,又想經常吃肉的話,豬肉是最適合的。
前幾年的時候,新疆這邊的牛羊肉價格飛漲,羊肉最高漲到了每公斤七十多塊錢,街邊的烤肉也從三塊錢漲到了五塊錢,新疆人都已經吃不起羊肉了,我有好幾個月都沒吃羊肉,就是因為太貴了。
而豬肉的價格卻沒有大變,還是二十多塊錢一公斤,想想看,吃一公斤牛羊肉的錢,能買三公斤豬肉,那何必還要買牛羊肉吃呢。
羊肉對於很多維吾爾老百姓是每天的必備食物,價格漲的這麼高,他們也是吃不起了,但這也沒辦法,他們又不能買豬肉吃,也只能買雞鴨魚肉吃了。
所以對於當代生活在南疆的維吾爾族老百姓來說,他們不養豬,養羊也很少,主要還是發展種植業,種一些瓜果,還有一些經濟作物。
南疆經濟總體上是比較落後的,每年都會有各種扶貧項目,前年的時候,我一個朋友去南疆扶貧,除了給貧困戶送上米面油之外,還送了兩隻羊羔讓他們養,這兩隻羊羔一公一母,想讓這個貧困戶養羊致富,等到幾個月後再過去,羊已經沒有了,問了之後才知道,那兩隻羊在他們走後半個月的時間裡就被宰了,一隻羊做成了香噴噴的抓飯,還有一隻羊做成了一鍋清燉羊肉。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養羊的周期長,等把羊養大了又要等到半年以後了,而貧困戶現在就想吃肉了,米面油都送了,羊羔也送了,現在宰了吃那是最好的。
有人可能會想,既然送羊羔讓他們養會被宰了吃肉,那麼送個豬仔讓他們養可以嗎?他們自己不能吃,養大了賣也是可以的啊。
我想說,這種想法是好的,但不現實,你要送只豬仔過去讓他們養,他們會覺得你這是在侮辱人,儘管七十年代的時候有人養過,但畢竟現在的社會氛圍跟那時候不一樣了,維吾爾族老百姓是斷不可能再養豬的。
所以,古代草原民族不養豬是因為在經濟上不划算,至於現在那些已經從游牧轉為定居的少數民族,不養豬是因為宗教信仰問題。
為了民族團結,豬肉已經不能叫豬肉了,只能叫「大肉」,等什麼時候新疆這裡的「豬肉」能夠取代「大肉」成為主流辭彙,南疆這邊的養豬產業也就能見到曙光了。
歡迎大家關注我新開通的新疆故事專欄:
天山下的腳步
豬的最大優勢是高度兼容糧食作物中低效和剩棄部分,因此適合人口集中區域,增加食物的利用效率。
牛羊的優勢在於利用人類無法食用的草料。牛羊的反芻系統對低熱量的草也有很高的利用率,甚至於有利用消化道內的微生物將尿素轉化成蛋白質的神奇技能。這一點是馬、鹿、豬、雞鴨都無法比擬的。
豬倒是也能吃草,但是不上膘啊。而且豬能吃的草很挑剔的,只有有限的幾種。
鹿太容易受驚,飼養難度直逼馬匹,又不擅負重不利騎乘,沒什麼軍事價值,作為牲畜肉料比也太低了,所以雖然一直有馴養,但是主要是供狩獵祭祀之類的,屬於貴族玩物,規模不大。
別瞎猜了,和食物關係不大。豬是雜食性動物,草原上豬也很容易活。
適合游牧民族遷居而成規模蓄養的動物必須是有等級意識和服從意識的家畜,比如牛、馬、羊、駱駝、羊駝之類有的動物。成群放出去能趕得回來,還沒有攻擊性。
而豬沒有等級意識和服從意識,只能圈養,不能放養。豬必須要有圈,農家樂放養的生態豬都抓不住。所以豬只適合定居民族圈養。你給豬一片草原試試,你會失去你的豬。
看新聞啊,高速上運豬的車翻了,得封閉高速公路抓豬。
~~~~~~~~~~~~~~~~~~~
評論有人提到家豬也可以做到放養,經過查詢屬實。依據查詢資料,我國家豬放養前期需要人為訓練,依然只適合定居。游牧民族成群放養家豬還是不現實。~~~~~~~~~~~~~~~~~~~還有人認為豬吃草不長膘,豬會拱土破壞草場什麼的,所以牧民不養。其實對於牧民,這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拿山羊舉例,山羊產肉產毛量都不及綿羊,吃草連根嚼,成群山羊過境,草場片甲不留。山羊絨價高的時候,內蒙草場退化最嚴重。牧民可以少量蓄養山羊,卻幾乎不養豬,根本原因還是豬不適合游牧民族的蓄養方式。因為豬不會反芻!!!
哈哈哈這是表面原因,核心問題是:豬很難消化纖維素。
ps:馬也不會反芻,但是馬有發達的盲腸。
纖維素是單糖通過β-1,4糖苷鍵相連,對於大部分哺乳動物來說都是難以消化的。而草原里的草主要成分就是纖維素,所以為了消化,食草動物會通過瘤網瓣皺四個胃來消化,主要是裡面要和微生物合作消化掉,再經過反芻等,花費很長很長的時間來消化。
而豬,不能反芻啊,消化草的效率很低!
從生態學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草原民族必須通過草-牲畜-人這個方式利用自然資源,也就是說在草原上,人類是第三營養級。而農業區的人,可以直接農作物-人,第二營養級。也就是說,草原民族能量流動比人多一環節,加之草原遠不及農區初級生產力高,所以能量傳遞效率是第一位的。
我們看看我國草原有蹄類野生動物是怎麼分配的:
西藏高寒草原灌叢等:藏羚羊,藏原羚,野氂牛,岩羊,藏野驢,盤羊,白唇鹿。新疆草原山地等:鵝喉羚,盤羊,西伯利亞狍,北山羊,馬鹿,蒙古野驢,普氏野馬,野雙峰駝。
蒙古高原草原:蒙古原羚,馬鹿,西伯利亞狍,盤羊,北山羊等。
這裡面,
盤羊馴化成了綿羊,野氂牛馴化成了家氂牛,北山羊同屬某種馴化成了山羊,野雙峰駝馴化成了雙峰駝,普氏野馬的遠房親戚馴化成馬。(馴化地不一定在國內)
這裡面隨便拎出來一個,消化草囤膘能力都好於豬。野豬都懶得進草原。換句話說,野豬雖然在草原有,但是是依賴林地的。豬能吃塊根、塊莖、地下菌類、小型動物、植物果實等,能吃澱粉、油料、蛋白質等是不會閑的沒事吃沒營養消化不了的纖維素的。相反,其他有蹄類食草個個都因為胃中有微生物,反覆反芻,消化纖維素能力極強。
牧區的藏族、哈薩克族、蒙古族所以閑的沒事不會去養豬,豬物種本身就不適合草原。
當然啦,通古斯人(例如鄂溫克)還是會養馴鹿的,不過中國傳統上沒有野生馴鹿分布,而且馴鹿養在林間,鄂溫克能量來源很多依賴於狩獵。
ps根據評論區補充
1.牛羊應該和其它有蹄類比,料肉比很低2.長角的有蹄類一般社會性會強一些。例如冬季發情角逐領頭的,夏季雌雄分群。馴化以後便於管理。3.豬腳不適合轉場遷徙附一張我在西藏生吃羊肉照
hhhh點個贊再走
這個問題我還真有資格答一答。
我家是農村的,小時候家裡養過豬,我也放過豬。嗯,你沒看錯,就是放豬,跟放牛娃一樣的放豬娃。豬這種動物吃起東西來跟牛羊是不一樣的,牛羊就是吃草,吃土地表面上的草。不會破壞草根。而豬不一樣,豬是喜歡用鼻子拱地的。放過豬的土地就像用犁翻了一遍似的,草根全部被破壞。如果在草原上放豬的話,那將是災難性的。那些說豬不吃草和豬不能放養的,你們真的養過豬嗎?我看各位答主可能沒見識過真正的牧民轉場,是的,即便在內蒙牧區,現在冬夏牧場之間也挨得很近,轉場不是什麼太累的活計。牧民現在基本定居或者半定居放牧。真正轉場的現在恐怕只有哈薩克族了。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陪老爸到過風電場考察,那時候內蒙地區的真正意義上的牧民已經很少了,當時大約2000多,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作為一個城市裡居住的少數民族,我的生活習慣與漢族人一致,我也沒有親歷過轉場,只是和牧民交流過,另外在草原上跑的時候見過一些。勉強回答一下問題。很多人說過逐水草而居,但這個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到處溜達,因為在冬天草原上氣候特別惡劣,風大雪大,一旦決策失誤趕上暴風雪幾代人的辛苦可能就灰飛煙滅了。所以牧民們會根據經驗選擇至少兩塊地理環境比較好的草場分季節放牧,一塊夏天和秋天放牧叫夏牧場,一塊冬春時節放牧,叫做冬牧場。冬夏牧場之間有些相距很遠,能達到上百公里,牧民轉場的時候是很壯觀的,我見過一家人轉場的時候前面一小群馬,後面跟著幾百隻羊,羊後面是幾輛牛拉的勒勒車,馱著氈帳,鍋具,衣服箱子。隊伍長度大約能有7,80米,但這家人不多,一對夫婦加兩個孩子,大兒子能騎馬不久,小姑娘還在學說話。像這麼長的隊伍管理起來是極其費事的,何況路上還要照顧傷病牲畜,撿拾牛糞(燃料),防備狼,看起來三個勞動力根本不夠,但其實這隊伍非常有講究。首先說馬,看起來那是一群馬,實際上控制住最關鍵的一匹就好,你想想看,要是每一批馬都要牧民親手去套那豈不人也累死了,坐騎也累死了~這關鍵的一匹就是帶頭公馬,這匹馬是馬家庭的老大,其他馬都會跟著他走,只要能控制住他,就等於控制住馬群。當然頭馬這傢伙一般性格都比較剽悍倔強,我聽牧民說過頭馬會覺得你這猴猴憑啥管他,處理頭馬要麼從小跟馬群里最壯實的公馬一起玩大~這樣他當了頭馬以後跟人關係不錯。要麼就得人跟馬打一架~雖然我沒見過,但馬得覺得你這猴猴是個有本事的傢伙,這樣他才能尊重你的決定。不過這些年內蒙養馬的基本看不見了,養的幾匹也不過是性情溫和的小母馬,烈馬很長時間沒見過了。其次是羊,羊動則上百隻其實比較好管理~大家都聽過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誰聽過套羊的漢子~~~事實上羊根本用不著套,牧民家裡一般會養一兩隻山羊,這些山羊就是全體綿羊的頭兒~說起來很有意思,有時候羊靠誰能跳出羊圈來決定誰當群體的頭兒,山羊那鬼東西一跳老高,翻出羊圈分分鐘的事兒,綿羊胖乎乎的就不行了,所以轉場時只要找只聰明狗子看住那兩隻活蹦亂跳的山羊,整個羊群就能基本走對方向,個別離群的,從地上找塊石頭直接砸過去就把羊趕回去了。~動作類似於老師朝不聽講的同學扔粉筆擦。遠的話彈弓就足夠收拾羊了,如果想再方便些就養兩條狗子,這樣基本用不著太費心看護,狗子會把離群的羊拽回去。最後說豬豬,豬豬長的萌又好吃,但是豬豬管起來就很不容易了~乃們誰聽過帶頭公豬,或者一豬當先之類的話?豬豬本身是群體性很差的動物,用小皮鞭抽起來容易散群,趕一群豬跑上百公里勞心費神的很,何況豬豬吃草長不起膘,再跑上上百公里只怕人也累垮了,豬豬也跑瘦了~老話說得好,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因為牲畜遭一次災就死光了,死了財產就沒了。所以轉場對牧民家庭來說是最脆弱的時刻,即便天公作美,也要跑前跑後驅趕牲口群,安排牲畜喝水,吃草,跑一天下來人困馬乏(或者摩托車沒油)要是碰上沙塵暴,那就是人找不到羊,羊找不到人的節奏。如果風雪來得早就更危險了,不知道你們見沒見過羊取暖,羊取暖的時候是疊羅漢,一層摞一層,遠處看來就是一座羊山,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這麼做底下的羊容易被壓死,外面的羊容易被凍死。所以轉場時間控制是很嚴格的,如果路上豬豬累的趴窩了會威脅到整個牲畜群的安全。如果把豬豬當做細軟放到車上運輸我不知道牛會怎麼想,但草原上道路不好走,這樣一來還要多很多車和牛……到了牧場還要趕時間搭氈帳,搭羊圈,這樣才能保證在晚上吃上一口熱飯,牧民轉場還是很不容易的。當然平時生活也好不到哪裡去~牧場有些地方會是很大一片區域,輪流讓羊吃草,在平時正常的生活節奏是天還不亮奶茶就熬好了,男主人吃一頓以後踏著露水把羊趕出去,大約到中午才能趕到放羊吃草的地方,等到再趕回羊圈已經是晚上了。想一下天不亮的時候就把豬豬從夢裡一鞭子打醒,再溜上一整天~唉,豬生艱難啊~每天割草回去也不現實,這麼披星戴月的恐怕得把豬豬餓著。在平日里女主人白天也不會閑著,草原上殺羊的時候很少(不然靠啥賣錢)主要靠奶食度日,奶食又不經放,容易壞所以擠完奶後要抓緊時間處理,分離黃油是個絕對的體力活,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攪搗,打半個小時靜置十分鐘再打半個小時,這樣奶油才能分離出來(現在看來離心式分離機萬歲萬萬歲)然後還要做奶豆腐,奶皮子,酸牛奶,奶渣……最後還要在男人回來之前把麵條或者餅子做好下鍋,配菜只能是內蒙四件套~土豆,蘿蔔,白菜,蔥……所以牧民們很少有養豬豬的,上面說的是放牧的牧民,現在內蒙基本是畜牧,就是半定居或者定居放羊,每天跑的路少了很多很多。也有條件養豬了,不過總體吃豬肉不多。出了內蒙吃豬肉就很經常了,自打來廣東以後我學會了魚香肉絲,鍋包肉,菠蘿咕咾肉,毛氏紅燒肉,農家小炒肉和溜肉段的做法,我覺得相較牛羊肉而言煮到「爛糊」的程度豬肉更省火,而且成熟相對快可以滑炒,唉,自從學會滑炒技術,生活水平上了不止一個台階的說~
豬吃糧食,牛羊吃草。在草原上,糧食是稀缺物資,而草幾乎是無限量供應的。
豬單靠吃草可長不了膘。豬不像牛,有瘤胃,會反芻,能消化草的主要部分纖維素。
看了高票答案,不是那麼正確
你養豬,豬吃什麼?
在古代草原,糧食可比豬肉貴的多,
古代沒有豬飼料,養豬你不能給他吃草吧
長膘可得吃糧食
草原民族本來就缺少糧食
你拿來餵豬?
除非瘋了
豬不會反芻
這樣許多的糧食就許多,而且他們只能吃草根之類食物
你去吃,還把草原破壞了
即使在中國古代豬肉養的也非常少,只是因為缺少糧食而已
但有些山林等,可以卻獲取一些食物給豬吃
其次有些達官貴人吃豬肉,
所以才養殖
簡單上說經濟上划不來
古代一般小地主也就過節吃豬肉
而一般農民等,只有等到大型節日,如春節
1.關於鹿:部分維吾爾人至今都還在養鹿,但是不是西伯利亞的馴鹿,南疆綠洲廣泛存在一種鹿叫塔里木馬鹿,一些住在綠洲深處,靠近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半游牧維吾爾人會養馬鹿。據了解,蒙古、哈薩克等民族也有養鹿的。
2.關於豬:就我國來說,豬的馴化首先應該是在中原地區,同一時刻,游牧民族馴化了馬和羊,這兩種動物的祖先原本就是生活高原地區,雖然野豬廣泛存在,但其馴化難度高,且豬是雜食動物,羊是草食動物,草原的條件更適合養羊。第二條是我個人的看法,不一定準確。不要談什麼宗教習俗什麼的,游牧民族是經常追水草遷移的族群,豬能游牧放牧么,豬能跟牛羊一樣能長途遷移么,
豬沒有牛羊一樣好控制,去朋友家玩時見過豬,一個人沒辦法同時看好幾頭豬更不要說上百上千豬適合圈養不適合散養 感覺個人看法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藏族不養豬?問主可以任意去拉薩東部各縣以及林芝市、山南市、昌都市、甘孜迪慶,隨意感受一下被藏香豬豬群追趕是多麼刺激的體驗……
跑著跑著就瘦了。
這提問只能用槽點滿滿形容,搞得我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吐槽合適了。
首先,鹿。甲骨文里有好多鹿肉什麼的,所以上古民族都養鹿?你不知道上古民族處在遊獵或者半牧半獵的狀態么?吃了某動物的肉就等於可以馴養某動物?那穿山甲不是早就被馴養了?到今天為止,鹿也不能像馬牛羊那樣馴養,古人哪來的能力馴養鹿?別說什麼天子有鹿苑,天子還有豹房呢,你總不能說我國人民很早就開始馴養豹子了吧?鄂溫克人養馴鹿,但那是把人和鹿都扔到半野生的環境里,現在鄂溫克人逐漸下山居住,但馴鹿卻帶不下來。所以,別以為鹿肉鹿茸常見就把鹿當驢看待,差遠了好吧?
然後說豬,題主的邏輯是因為豬也吃草,所以只喂草就能養好豬,這簡直讓人啼笑皆非。豬是雜食動物,意味著此種動物必須從多種食物中獲得所需營養。單挑荒野里德哥曾經拍下了野豬吃羚羊屍體的食品,所以你覺得光喂草就能養豬?
也許你要問說家豬的事怎麼扯到野豬上去了。難道你以為是現有的家畜後有的人類么?家畜就是人類馴養野生動物的產物。因此,想得到家豬就必須馴養野豬。而想要馴養,就必須給予豬必要的食物供給。只有植物葉子根莖根本不可能,起碼要加上植物的種子——其中含有的營養物質比葉子什麼的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而長期提供種子類食物的,只能是農耕文明——基本上所有主食都是種子做的。游牧民族所處的草原,本來不適合農作物種植,卻聚集了很多吃草就能長肉的動物。所以,為什麼要去捨近求遠地馴養豬呢?
看看這底下答案,無腦黑還不是個例,只想說某些自認為文明的人,比他們眼中的野蠻人無知太多。鹿到現在也沒馴化。
糧食在游牧族看是進口貨,喂不起。豬不是食草動物只吃草會餓死。下一題。(以及。。。現在的小學生作業真的不很多啊?)沒想到這麼個破問題還有人較真了,那就。。。隨便截圖了。首先豬確實是可以放牧的,《晉書·陶侃傳》把賭博稱為:「樗蒲者,牧豬奴戲耳!」,也就是說賭錢是下等放豬人的遊戲。不光咱們有,安徒生也有《牧豬王子》。
有意思的是,咱們有糧食可喂,中古時候的德國人是出了名的野蠻人,他們用什麼餵養這些吃貨呢?哈哈,根據維基百科,自然狀態下豬的食物確實90%是植物。。。但是這個植物可不止是草而已,橡子,野果,這些在游牧族來看都是人的食物。
食物鏈上不同層級之間的質量轉化率只有10%,所以在吃不飽的情況下,如果100斤橡子不能變成100斤豬肉,養豬在經濟上就不划算了。所以德國人雖然農業差勁,但是德國人有黑森林啊,裡邊橡子多到吃不完,一個小娃娃用根木棍趕著豬群進入森林,吃一天,房前吃完吃房後。產出的農業效率高於孩子自己撿橡子的GDP貢獻,養豬就有利可圖。
但是草原民族能複製這種經濟模式嗎?很遺憾不能,因為你到內蒙去看,山丘,橡樹林都是一小片一小片的,而且離得很遠,只適合遷徙到附近的時候收集起來作為日常食物的補充,拿來飼養牲畜,供不上的。所以游牧族不能養豬。紅燒肉美不美?美。大酋長想不想吃?想。所以為了不讓有錢人浪費糧食,為了部眾都有飯吃,為了部落更強大,祭祀們只好下令禁止飼養豬,禁止吃豬肉。這個不光是伊斯蘭教,猶太教,以及後來傳播到附近的東正教都有這樣的說法。非常有趣的一個地方經濟形勢決定神學的現象,因為羅馬人原本是吃豬肉的。還有什麼骯髒啊,邪惡啊,都是後人穿鑿附會找的借口,豬既不臟也不邪惡,扔給動物園裡的野豬一些容易沾上灰土的食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野豬會叼著食物放進溪水裡去洗乾淨再吃的。 以上。因為養豬需要消耗大量糧食作物。
豬簡單的來說和人吃的一樣,人不能吃的,豬也不愛吃。你看豬是在吃草,其實是吃野菜,豬消化粗纖維能力不比人強太多,所以豬最適合和人生活一起吃剩飯什麼的。另外家豬是從野豬馴化出來的,主要是沒有頭豬了,你放養時間長了就會產生頭豬,野性就回來了。野豬戰鬥力並不低,又聰明。
豬是雜食性動物,農耕民族訓化豬主要是因為在定居點的農業村落,豬能有效利用糧食。坐標蘇南,我小時候家裡還有豬,大約90年代,那時候可沒飼料,浴缸後面就是豬圈。家裡哪天吃剩下的飯菜,倒給豬吃;挖完了山芋,山芋藤也給豬吃;菜葉子,爛瓜果也可以餵豬;田邊的,河裡的草,也可以餵豬,浮萍神馬的,還有解放草等等。哪年南瓜山芋收成很大,也是可以餵豬的…………在沒有飼料的年代,每家養的豬,數量都不多,因為多了沒那麼多的食物喂他們,我家最多就4-5頭豬,還是因為我家裡人勤快,天天割豬草啥的。不少家裡還要養只土狗的,哪有那麼多糧食。羊就不一樣了。有放羊的,聽說過放豬的嗎?我曾經開過豬圈,想騎豬出去浪,結果豬沒騎成,倒是把自家菜地給拱了。鹿……以前人常吃鹿肉,倒不是因為養鹿,而是因為鹿種群大,數量多。農村裡一般可見不到誰家養鹿,估計很難養。我小時候山裡,大湖邊蘆葦盪里,時不時還能抓到只鹿,那種體型不大的鹿。鹿肉的來源只是因為哪天打到了一隻鹿……前陣子太湖邊蘆葦盪里還有路人抓到一隻麂還是獐。
豬不好遷移,沒有社會組織,豬的智商高,很難去擺布。加上時速最高可達56千米,沒有豬王,不聽號令的一大群豬在草原上是很難搞的事情。並且豬群如果密度過大,會產生豬群內戰的情況,公豬一般很好鬥,至死方休。
因此在漢代以後,基本中原地區就沒人牧豬了,但是新石器時代中國人馴化家豬,到漢代這一段時間中,華夏地區主要養豬模式就是放牧。魏晉六朝以後生產力改革,也許是民族大融合,帶來的新式生產習慣,使華夏人民養豬方式變成了圈養與放牧結合。
到元朝中期,各國來華移民增加,導致養豬模式又產生了變化,增加了許多餵豬的食物種類。明朝時人民群眾繼續開闢養豬技術,使豬變得越來越雜食。正德皇帝登基以後宣布全國人民都不準養豬,於是百姓紛紛賤賣豬肉,或者殺死以後拋屍。對養豬業造成的打擊很大,也促使大家不敢趕著豬出去遛彎,只能藏在家裡養。後來朱厚照跑出去遊玩時,民眾抗議他的禁令,在他下榻的行在扔了一隻染綠的豬頭,使他大為光火。
總而言之,游牧民族是養豬的,中部森林中日耳曼人有許多牧豬人,中國古代也主要是游牧養豬,帶著豬四處尋找草場和森林。在漢以前,養豬很大程度不是為了吃,而是豬拉屎拉的多,吃進去的東西轉化為豬肉雖然少,但拉出的屎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因此漢代人民主要養豬為了積肥。
中國古代的豬大多是黑瘦,體態勻稱,並不是如今的大白肥豬,好養活,腿短身子胖,而是非常矯健有力,行為迅速的。因此古人稱豬又為黑面郎,東海人稱豬為豨,後來害韓信被殺的那個陳豨的豨字,就是豬的意思。當然那個時候豬還是比較尊貴的,祭祀孔子每年都要用到一次豬肉,現在人看來覺得孔子的祭祀好簡樸哦,實際在當時習俗開始的時候是尊貴奢華的代名詞。
女真說是漁獵民族,但在明朝去黑龍江北方考察野人女真的官吏報告,野人女真是在兩山南北的森林中養豬的。養豬實在不是什麼值得光榮的事情,南美某些國家還養草泥馬,吃豚鼠,他們是高貴還是低賤了?在這個問題上扯民族劣根性之類的,純粹是扯犢子。
下面這位農耕沙文主義者,直接用他不多的學識給我們解釋了什麼叫夜郎自大。七千年前在美索不達米亞參與第一次文明建立的閃米特人表示躺槍,我一個最早建立城邦的民族,怎麼成了落後的了?落在誰後面了?閃米特之前的是誰?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豬兒跑。揮動鞭兒向四方,豬都跑沒了。
我覺得跟人口密度有關,以前沒有專門的豬飼料,豬主要吃剩飯,一家人的剩飯養不了多少豬的~一般都要臨近好幾戶人家的剩飯,才能夠養活一戶養豬人的那幾頭豬~感覺草原有點地廣人稀,不大可能有那麼多剩飯~
潮汕平原的人口密度大,我們這兒家畜只有豬~我小時候我姑姑就是養豬的,一次只能養2、3頭,她每天都要來我們家住的那條巷子收集泔水~一條巷子十幾戶人家的泔水,全倒在一個瓦罈子里,等她來取~這憑的是我家和鄰居們的交情,要知道,她是不許到別的巷子
去取泔水的,因為那是別的養豬戶的……哪幾戶人家的泔水給哪位養豬戶,這都是要說好的~有時候會有各種紅白喜事,有人家大擺宴席,剩了一堆有的沒的殘羹剩飯食物渣子,一般都是喊自己相熟的養豬戶來收,捨不得浪費的~
我小時候最怕我媽叫我去倒剩飯……這剩飯不是隨便往門外垃圾桶一倒就完事,而是要穿上鞋子「千里迢迢」走上50米路,拿到巷子里指定的某處那個裝泔水的瓦罐去倒……本來那些剩飯就已經餿了,端著聞了一路,最後還要到達那個惡臭無比、蒼蠅漫天的瓦罈子跟前,撲通一聲倒下去,可能會濺起水花來,濺我一手腥臭的泔水……有時候罈子滿了,還得把那盆餿飯原路端回去……那個裝泔水的罈子簡直是我童年的陰影……
有時候犯懶,想趁人不注意偷偷倒廁所里,又怕堵廁所,就偷偷往門口的臭水溝里倒,後來我媽弄了幾塊水泥板,把臭水溝蓋上了……
一直到我姑媽去德國,我才結束了倒泔水生涯……當然啦,後來養豬戶也開始買豬飼料了~再後來,再也見不到散養戶了~再後來,就沒再見過活的豬了~另外,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上學路上途徑的那家賣豆漿油條的人家也養豬,因為可以把榨豆漿剩的豆渣拿去餵豬,經濟環保~但關鍵是,他們把豬直接養在自家門口……豬養在家旁邊是有,但多是破舊老宅,可他家是亮堂堂的新宅,3、5層的那種農村小洋樓,他家直接把豬欄設在大門口,挨著的一側另開一門面賣早點……
瞧瞧,都住獨棟洋樓了,還是捨不得浪費那點殘羹剩飯,可會過日子了!浪費可恥!剩飯對農耕文明的貢獻不可小覷呀~
另外有個問題:豬吃草嗎?沒有反芻機制怎麼消化那些草?我不大相信,因為印象中給豬吃的菜都要燉很爛的說……推薦閱讀:
※如果當初抗戰時中國戰區的最高指揮者不是蔣而是毛,歷史將如何發展?
※外國說中國人什麼都吃,那歷史上的饑荒,外國人吃什麼?是否也有觀音土?
※如何理解「多子多福」這個觀念?
※如果將羅馬直領地區、代理人地區和附屬國分層設色來繪製共和後期、帝國前期的羅馬疆域地圖,會是怎樣的面貌?
※美國與歐洲同源,可為什麼歐洲歧視猶太人,美國卻對他們大加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