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2017年第三屆CBA選秀?

據新聞報道,「北京時間8月2日上午,2017年CBA選秀大會結果出爐,姚明領銜出席。八一男籃選擇棄權,來自寶島台灣的陳盈駿成為狀元加盟廣州男籃。隨後,台灣球員周儀翔成為榜眼被同曦男籃選中,香港球員「香港鄧肯」惠龍兒成為探花被浙江男籃選中。

CBA選秀排位是根據上賽季CBA成績來決定的,倒數第一的球隊擁有狀元簽,倒數第二的球隊有榜眼簽,倒數第三的球隊有探花簽,以此類推。值得一提的是,每支球隊都有兩輪(首輪和次輪)的選秀權。」

就這次選秀的效果來看,該如何評價呢?


2002年6月26日, 在NBA選秀大會上,休斯頓火箭隊選到了來自中國上海的中鋒姚明。當時,姚明沒有跟其他新秀一樣坐在選秀的小綠屋裡,而是和父母以及徐濟成指導在家中目睹了這一歷史時刻。

而在15年之後,2017年8月2日,已經成為籃協主席、CBA公司董事長的姚明出席了選秀大會,短短不到10米的檯子,他來回走了22遍,宣讀名單、合影,一一恭喜了11個被選中的籃球青年。

在一連串的「棄權」之後,不到1個小時,CBA 2017選秀大會就匆匆落下了帷幕。

作為第三屆選秀大會,也是CBA公司獨立運營聯賽之下的首屆大會,本次11個選中的成績已經比此前兩屆的1個和8個有了一定的提升。然而,除了選秀本身看點不足、草草收場之外,中籤的11個人里只有3個來自大學,也讓我們不禁想問,模仿NBA進行精細化運營的確挺好,但選秀真的適合我們的CBA嗎?

(圖/澎湃新聞)

今年選秀:有一些改變,有一些不同

首先還是來看看,這次選秀究竟都有誰成功脫穎而出,獲得了這個「麻雀變鳳凰」的機會。

本次CBA選秀排位是根據上賽季CBA成績來決定的,每支球隊都有兩輪(首輪和次輪)的選秀權。

然而,首先挑選的八一男籃因為體制原因選擇棄權。隨後,廣州男籃行使狀元簽選中台灣球員陳盈駿,他也就此成為本屆CBA的選秀狀元,而「寶島詹姆斯」的周儀翔被江蘇同曦選中成為榜眼,手握探花簽的浙江稠州銀行選擇了來自中國香港(香港加拿大混血)的惠龍兒。在今年CBA選秀的舞台上,港台籃球成為了主角。

最終,經過20支球隊,兩輪共40順位的挑選,本屆選秀大會共產生11位球員進入下賽季的CBA賽場。

事實上,11個被選中已經是近三年最好的成績了。在姚明上任中國籃協主席後,中國籃協也在積極為選秀進行著改變。

今年的正式選秀大會之前,中國籃協特意設置了3天的選秀活動,其中包括技術體能測試、訓練和公開對抗賽、籃球名宿座談會、俱樂部採訪等多個活動和環節。相較於選秀元年簡陋的排場,如今的選秀大會,明顯更有了更高的規格。

此外在規則上,本屆選秀也額外新增了幾條:

參加選秀的球員,在沒有被選中的情況下,仍有機會繼續參選,且沒有次數限制——今年被選中的北京大學的劉洪博,正是藉此條款第三次報名,最終成功被選中;

俱樂部梯隊球員可推薦參加選秀,選秀球隊需支付培養費等;

選中的新秀球員,不佔用該俱樂部聯賽註冊16名國內球員名額;

這樣幾條規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俱樂部解決了選秀所帶來的弊端,也能夠幫助俱樂部大膽啟用新人。

然而,這個規則居然也有漏洞可鑽,今年選秀放棄首輪選秀權的深圳,卻在次輪選回了自家青年隊員王昱堯,相當於球隊平白無故可以多使用一個名額。

而事實上,俱樂部推薦的梯隊球員被其他球隊選中,並補償一定的培養費,其實相當於中超傳統的「摘牌」,雖然的確起到了平衡球員資源的作用,但並沒有成功的將校園體育接入職業體育中來。

那麼,今年的選秀是否可以稱得上是成功呢?在觀戰過選秀之後,曾經以大學生球員身份直接加盟CBA聯賽的曾令旭在微博上感慨的表示:「可惜沒參加過選秀,不知道從主席手裡接過球的那一刻是啥感覺!」

然而,參加本屆CBA選秀的50人大名單,有29人是由各俱樂部的推薦人選湊齊的,4人來自港澳台,只有15所高校的17名大學生參加了今天的CBA選秀。而在這部分人中,也只有3名球員從大學走進CBA。

2017CBA選秀公示名

為何我們的選秀沒有像NBA選秀那樣,成為從大學遴選人才的機制呢?想真正了解選秀是否適合我們的聯賽,不妨先從CBA選秀誕生之日說起。

模仿NBA誕生的其實是「偽選秀」

CBA選秀起於2015年5月20日,中國籃協公布《港澳撞球員、大學生球員等參加CBA聯賽實行統一選秀》試行辦法,CBA正式開啟了選秀大會的人才補給模式。

據了解,當時籃協仿照NBA的選秀模式,同樣也舉辦了訓練營等球隊考察工作。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球隊紛紛擺手,不願意派代表到現場參加,更有球隊經理表示不會考慮通過選秀來擴充陣容,而老牌強隊新疆隊則直接表態,球隊不會要大學生球員。

2015年8月19日,北京,首屆CBA選秀大會在聯賽辦公室舉行。

在俱樂部眼中,大學生球員與職業差距太大,他們參與的熱情自然不足,籃協無奈,以罰款為令,要求俱樂部必須到場。而在訓練營結束後,籃協還預留出了三周的時間讓俱樂部選擇新秀試訓,但僅有個別新秀參加了試訓。

而最終,僅握有狀元簽的新軍重慶隊選擇了方君磊,其他選秀權均被放棄。當時,聯賽辦公室主任張雄曾表示:「如果有超過五個人被選中,就證明我們的選秀是有用的。」從結果來看,這遠遠沒有達到籃協的預期。

貴為元年狀元,大學生球員出身的方君磊,卻沒能擁有一個順利的職業道路。他在校隊征戰5年CUBA,以場均11.2分的表現幫助球隊4次打進全國八強。而在23歲進入聯盟之後,雖然狀元的身份給了他30萬的保底薪水,但這並不能保障出場。方君磊職業生涯僅出場一次,上陣2分17秒,得到2分1助攻。

在匆匆離開職業賽場後,方君磊回到家鄉的書店工作。

或許這位CBA歷史上第一位狀元秀自己對職業賽場早有預判,在選秀時方君磊就對媒體直言不諱地表示:「聯賽球隊都有自己的專業青年隊,他們更信任自己培養的球員。」

但這裡的用詞,或許不是「更」,而是,球隊「只」信任培養的運動員,因為俱樂部培養的運動員水平,才是真正的聯賽後備力量。而缺乏優質球員的現象,在第二屆選秀雖有改觀,但也未能造成本質上的改變。

第二年的選秀狀元郭凱,佛山隊場均出戰11.5分鐘,但只能得到1.8分1.5籃板。他在一次採訪時感嘆:「以前在CUBA兩三個人包夾我,現在在CBA無人防我,說實話挺灰心的。」

不過,從大學進入CBA球隊,也並非毫無機會。被江蘇選中的劉磊曾參加過主隊試訓,而在連續兩年參加山西男籃的試訓之後,今年班鐸終於如願加入了山西男籃。由此可見,如果能夠有更充分試訓機會,大學球員也會有更多機會進軍CBA。

但對大多數校園籃球運動員而言,他們與職業籃球仍然有著一道鴻溝。

在五棵松的籃球訓練營中,參選的球員進行了技術以及體能測試,包括力量測試、兩分鐘投籃測試以及17趟折返跑,從測試成績來看,大學生球員體能測試的成績普遍低於俱樂部推薦球員的成績,一些球員甚至因為身體原因沒能完整地完成測試。

如今的廣東男籃經理朱芳雨在選秀大會之後接受採訪時直言:「他們和專業隊青訓培養的球員還有些差距。」

選秀開啟「轉會時代」,難有NCAA模式

在2015年的首屆選秀大會上,籃協為了仿照NCAA模式,特地將CUBA提到相同高度。但實際情況是,美國的高中與大學球員能夠和職業聯賽掛鉤,而我們卻不能。

NCAA一直是NBA在海外球員之外,最大的人才儲備中心。NCAA最高級別的大學籃球賽事Division I 就有351個大學參加,按每個大學13個獎學金名額來算,在美國大學頂級賽事中就有4563個優質的大學籃球苗子,這中間湧現60位參加NBA選秀的人才(事實上還要面臨海外球星的競爭),根本不在話下。

事實上,許多美國大學球員在NCAA已經是全國明星,甚至高中時代就吸引了NBA球隊的不少偵探,得到球探以及品牌的簽約。

雖然曾經加內特、科比、詹姆斯等一批天才高中生曾直接登陸NBA,但其身體和心智方面的不成熟存在著風險。2009年開始,NBA聯盟便要求高中生球員不能直接進入聯賽,必須滿足19歲和高中畢業滿一年這兩項規定。可以看出,NBA聯盟想要的,是球員擁有完整的成長過程。

實際上,不只是NCAA,美國青少年籃球擁有完整的賽事體系,從AAU到NCAA,整個成長的過程中都具備參賽鍛煉和展示的機會。而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學校都擁有相當的教練和體育培養人才,這也幫助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打造了趨向於職業體育的成長體系。其從事籃球運動的人口數量一直保持在2000萬-3000萬人之間,大概相當於其總人口的1/10。

Statista數據顯示,美國2016年從事籃球運動的人口數量達到3075萬人

這些複雜的賽事背後,則反映出美國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名校會對體育成績作出要求。而除了教育方面,在美國的體育氛圍和市場規模的差別,也是我們需要不斷去追趕的。

根據美國產業研究機構 Plunkett Research 的報告顯示,2015年美國體育產業市場規模4984億美元,佔GDP比重約為2.9%。作為對比,據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報告,201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為1.7萬億元,佔GDP比重為0.8%。

來自各個方面的巨大差距,在一開始就決定了我們現階段的職業聯賽,難以直接與之借鑒。我們的體育氛圍和體育市場,以及專業球員的培養,都需要不斷的成長。

上一段的最後,朱芳雨話語的後半句是:」當然這個(指職業球員和大學球員)差距會逐漸縮小,甚至未來會超越,這是我們未來需要努力去做的事情。每一年的選秀對於大學生球員是一個機會,也希望這些被選中的球員們能把握機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夢想。」

現階段的籃球人才培養和選秀,該有著怎樣的發展思路?

那麼,我們的選秀,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我們可以看到,50名參選球員其中有29名是俱樂部推薦球員,只要滿足「由CBA俱樂部自行培養並代表該俱樂部參加了至少兩年全國青年聯賽」即可,而他們被選中的人數也最多,達到了5名。

在選中球隊需向培養球隊提供一定數額「培養費」的條件下,這的確能幫助一些球員得到了參加CBA的機會,平衡了各隊的資源,但這樣的「選秀」,或許更像是摘牌、轉會,治標不治本。

在我國體育和教育短時間內無法打通的情況下,大學籃球的訓練水平的確有限,這也就導致了從CUBA直接登陸CBA的確很難。那麼,我們的籃球人才就沒有鍛煉的平台了嗎?

我們不妨把目光集中在NBA發展聯盟的身上,在佳得樂冠名之後,如今的發展聯盟坐擁26支球隊,NBA總裁蕭華正在計劃讓每支NBA球隊都擁有自己的發展聯盟隊伍。這樣一個聯盟,可以幫助那些不具備NBA能力的球員得到鍛煉和提升機會,以備之後進入NBA做準備。

今年,NBA還特地推出了「雙向合同」這樣一種模式,來幫助NBA發展聯盟的球員獲得更多征戰NBA的機會。

當NCAA與NBA發展聯盟結合,這種分級培養、梯隊建設以及輔助球員成長的賽事模式,給美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或許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發展邏輯。

實際上,據生態圈了解,目前我們的俱樂部和省青年隊中,梯隊的建設也都各自在進行,但一來單一的通道成材率有限,二來球員難以得到充分的鍛煉機會。

於是,我們又把目光聚焦在了NBL之上。這項已經率先管辦分離的聯賽,在今年又遭遇了停擺。但實際上,即便CBA與NBL無法實現打通,它也可以在人才培養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今年選秀中順利被摘走的楊凱和喬文瀚,事實上都出自NBL,這個CBA之外中國第二大職業聯賽。其中,1991年的喬文瀚是NBL上賽季本土MVP球員,在經歷了兩次選秀失敗後,他如今終於如願以償。這樣一個球員不斷奮進的勵志故事,也從側面反映出了NBL作為職業聯賽,在人才培養上應該承擔的積極作用。而如果未來CBA和NBL能再度打通,這種價值有望被進一步放大。

第三屆CBA選秀已經落幕,11人被摘牌的成績或許還不值得我們去歡慶勝利,如今選秀也依然不是CBA人才選拔的必經之路,但不可否認的是,包括選秀和CBA聯賽改革中的諸多問題,正在得到著逐漸的改善。

而在選秀之外,我們的籃球市場和體育氛圍,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我們的球員培養和成長環境。當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體育教育,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籃球運動當中來,我們的體育氛圍和市場,也會因此而產生質變,而井噴的籃球人才,也有望徹底解決籃球人才與選拔的問題。

在選秀之後的致辭環節,姚明主席表示:「(選秀)對我們來說未來都是透著一股新鮮感的,或者說是不可預知的。不僅是對你們,對整個CBA都是一樣,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奮鬥。」

15年前,姚狀元沒能親自來到NBA選秀現場感受那緊張的氣氛,15年之後,跑上跑下22趟的姚主席想帶給我們更好的人才選拔體系。而在這之後,CBA商務權與版權的最終歸屬,則成了等待著姚董去解決的下一個問題。


長久以來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cba就一定得學nba選秀?而不是借鑒歐洲足球五大聯賽的青訓模式?我們的球員培養機制和米國完全不一樣啊。

連足球和籃球這兩個最商業化的項目都難以擺脫體育總局或者地方體育局的干預,寄希望於大學籃球聯賽輸送人才無異於痴人說夢,因為所有這些大學球員的正式身份都是學生,出了好成績多半也歸教育部不歸你體育總局啊。再說了,且不論我國足籃項目優秀基層教練的短缺導致年輕運動員訓練水平低下,中國大學的體育系或者各個校隊本身就充斥著各種體校專業隊淘汰出來的純粹為了混一個大學文憑的學生,指望他們有多高水平也是不現實的。

要我說與其固執的學nba,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如依照現有的各俱樂部青訓梯隊,學學歐洲俱樂部的年輕球員培養機制。遼寧隊要是能把自己搞成cba的阿賈克斯、拉瑪西亞活著卡斯蒂利亞想來也是極好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蘇群和他的籃球先鋒報?
如何評價姚明改革三套方案全遭否決被認為不符合國情?(這是一個假新聞,咱給姚主席省點心不好?)?
如何看待姚明的改革提議被代表全盤否決?
周琦宣布參加本賽季NBA 選秀,會在哪一輪被選走?NBA點將周琦,是因為實力還是中國市場?
2016 NBA 選秀王哲林在總第 57 順位被灰熊選中,他的前景如何?

TAG:籃球 | 姚明 | CBA | 體育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