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更少出產寶石嗎?如果是,這在地質學上有什麼深層原因嗎?

相比其它古文明,中國似乎格外看重玉,而很少使用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等現代意義上的寶石,這是否是因為東亞大陸尤其缺乏這些寶石礦藏?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這些晶體狀態的寶石礦藏,在地質學上有哪些普遍的形成條件,東亞大陸為什麼缺少這樣的條件?


突然就得到了兩百多贊,好開心啊。更新一下,放在最後。
……………………………………………………………………………
四百贊了,琢磨琢磨再更新點什麼。
……………………………………………………………………………

先說結論,因為中國缺少特別大的克拉通。華北在全球排不上號,塔里木整個被覆蓋,華南也是又小問題又多還不典型。下圖可以看到全球主要的克拉通,中國國內實在是面積太小。

全球主要的克拉通分布,紅色和綠色部分為主要的克拉通。圖片源自網路。

克拉通是地球最古老的地殼,是地球最初冷卻分異出圈層結構的記錄。缺少克拉通,就缺少了地球早期最暴烈最原始的那段地質歷史。太古宙和元古宙各種強烈的變質岩漿作用,是產生寶石的先決條件。然而中國境內沒有大型的克拉通,所以這一條就趕不上。

同時,缺少克拉通也意味著跟一些克拉通相關的巨型礦床說再見了,比如BIF型磁鐵礦。這導致從國外進口進來的原礦,往往比我們自己開採精鍊過幾手的礦石還要高純。前幾年就因為這個被澳大利亞和巴西賺了不少錢。

澳大利亞的BIF型鐵礦,克拉通相關的標誌型鐵礦床,幾乎是純的磁鐵礦。圖片來源於網路。

說到這裡,想起以前上課時候礦床學老師對這一問題相當的痛心疾首:「同學們啊,我們國家的未來就看你們了。等國家強大了,一定要搶個克拉通回來,這樣就什麼都不缺了。你們看,我覺得印度手裡那塊兒克拉通就不錯。」

……………………………………………………………………………

補充一下,我給出的視角只是中國缺少各種大型寶石礦的原因之一。大型克拉通自身的形成過程和它特殊的地質條件同鑽石,紅藍寶石等名貴寶石密切相關,大型克拉通參與的造山運動也產生了許多變質型寶石相關。但是並不是說寶石的形成只同克拉通相關。一些俯衝帶和它演化出來的碰撞造山帶(沒有克拉通參與的多島洋拼合)同樣會形成各種寶石,這種類型的寶石礦國內是不缺的。比如新疆可可托海偉晶岩礦床產高品質碧璽和祖母綠,傳說還挖出來過單顆重五十多噸的巨型鋯石晶體。碧璽也是可可托海名產。現在可可托海還有一個寶石博物館,裡面能看到各種巨型綠柱石,還不乏有具有寶石價值的精品。傳說當年中蘇交惡後,靠可可托海產出的寶石和礦石,償還了足足三分之一的蘇聯貸款,可見這個礦價值之大。


偏個題,畢竟作為愛好者,地質的專業回答我也只能看看,因為某答案下的討論的確是很有意思,評論區又不能承載那麼多文字。

@蕭蟲子 的答案,其中一些的觀點是沒錯的,可從中推導出來的結果卻錯的離譜。

原因是該答案犯了幾個非常嚴重的邏輯謬誤:

  • 錯誤歸因。
  • 訴諸感情
  • 滑坡謬誤
  • 德克薩斯神槍手

@謝熊貓君 幾年前的這個文章到現在都還很好用,如果沒看過的建議都去看看。

【科普工具文】請對照這二十四條邏輯謬誤自行打臉 - 知乎專欄

@蕭蟲子 的答案中的邏輯鏈如下:

論據:

  1. 少數特權階級決定了大眾的審美。(沒毛病)
  2. 當年昌樂藍寶石被大量偷賣出境。(這是史實沒毛病)
  3. 中國當年在大航海、工業革命以及全球殖民上落後了。(這也沒毛病。)
  4. 中國還不夠強大,在國際文化輸出傷害沒有話語權。(這也是事實)

可這四點論據穿出來的結論毛病可就大了,由此導出:

昌樂藍寶石在國際上沒有地位,是因為西方特權及階級的故意打壓,是因為中國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

這個思路可謂清奇。

首先,中國有句古話「上行下效」,可以在某些角度理解為:特權階級愛好什麼,下層階級紛紛效仿。

特權階級決定大眾審美這點的確不錯,但另外半句也體現出來,特權階級的愛好最終到達民眾層面會達成一個共識,也就是最終會成為大眾審美,而這點,不是特權階級特意左右的,相反是特權階級之外,一層一層迎合上層的趣味自發形成的。

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現某西方上層階級看你昌樂不順眼,然後特意制定一條標準,打壓昌樂,故意讓民眾認為你昌樂的藍寶石長得丑。

上層階級只管自己手上的玩意自己覺得是不是好看,是不是夠稀少,拿出去夠不夠面子而已。產量大且難看的寶石產地全世界有的是,一個個定製標準打壓過去,難道所謂上層階級閑如網路鍵盤俠不成?

其次,我們就退一萬步,假設某平行世界,中國不但是大航海時代的霸主,工業革命又領先全世界,且在世界上擁有了像美國一樣的話語權,並且中國的特權階級為了賺錢,特意打壓了全世界所有藍寶石產地,使勁的捧昌樂產的藍寶石美啊美啊真美啊,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珠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定標準就是稀少,稀少者則價高。

我曾經答案里也說過,鑽石其實不貴,最便宜的小鑽售價在一線城市連個盒飯都換不來,原因為何?就是因為小鑽產量巨大,真正貴的只是其中特別稀少的一小部分而已。

回到昌樂藍寶石也是同理,就算在這種前提下,我們也能猜想到,昌樂藍寶石的巨大產量擺在那裡,真正貴重的也是其中鳳毛麟角的一小部分罷了,這是符合經濟學規律的。

然而現在我們這個平行世界難道不是這樣么?偶爾昌樂不是還有有可以賣出價錢不錯的藍寶石么?

在我們這個平行世界中,有很多寶石我們認為很美的,但由於產量大,不是一樣賣不出價錢來?比如說水晶,比如說鋰輝,美醜和價格貴賤其實也沒有正關係的。

所以大家說昌樂藍寶石大多數都很醜怎麼了?產量在那裡擺著呢,你就算美到天上去,一樣賣不出價啊。

請問價錢和知名度與你意淫的什麼西方列強打壓真的有關係么?跟中國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有關係么?

在珠寶和地質這樣的科學話題下,強扯民族主義真的合適?

也許是合適的,畢竟特么的最近什麼話題掛個乳滑都能成為熱點!對答題人真是萬般合適。說不定我答完下一秒就有人把我扣上乳滑的帽子遊街去了,熱點嘛,熱鬧嘛,誰都愛看。

但熱鬧鬧完了,地球就按照鍵盤俠們心裡想的在轉了么?非也。

舉兩個事實, @蕭蟲子 邏輯鏈就不攻自破了:

  1. 你在評論里說過唐代以胖為美,而現代的主流審美是瘦。我想問問是否能根據你的邏輯推導出,西方列強的某些國家的少數特權階級這幾十年看胖子不順眼,於是在刻意迫害胖子們?大家都心裡清楚沒有多少特權階級會這麼無聊吧╮(╯_╰)╭。
  2. 你一直在為昌樂藍寶石辯解,我想問問十堰的綠松石被你忽略了么?你們昌樂是惹得西方多大仇多大怨,人家不整十堰卻偏偏要整你昌樂?

也許在某些門戶網站、朋友圈、微博、貼吧,你扯上當地人如何辛苦貧窮,在扯上一點愛國主義,也許這文章立刻就火了。

但這裡好歹是知乎,雖然知乎現在越來越低素質化,但無論如何低素質化這裡目前依然還是知乎,至少在這裡,大家對邏輯謬誤還是分辨的很清楚的。


地質專業出身,談談自己的想法……

個人意見

1.中國的板塊構成比較複雜,是由數個板塊拼合而成的。造山運動強,構造線密集

2.岩漿活動頻道,但是以中酸性岩漿為主,寶石類成礦熱液不顯

3.由於構造發育,劈理較密集,寶石礦物成礦時冷卻速度快,結晶較難成長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


不是地質專業出身,不了解地質上的原因。

但,國內產出的玉石質量和種類上均超過國內出產的寶石,國內出產的寶石種類和質量放眼全世界也不佔優勢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都提出過「玉德」的概念,用玉石的美好品質來比擬君子的品質。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作為中華正統的儒家思想更是把 「君子比德於玉」的概念深入民族。

文獻記錄中國最早的寶石,要到漢朝絲綢之路建立之後,才由中亞一帶傳入中國。這時候,距「君子比德於玉」已經過去數十年了。

其實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中國盛產寶石,我們祖先會不會提出「寶石德」、「君子比德於寶石」?

想想還是很有趣呢。


這個是沒辦法的事情。

中國,中是指中原,主要是指黃河長江之間的平原。。平原,就是少折騰啊。。

翡翠從產地是緬甸,處在印度洋板塊和亞洲板塊的交界處,不擠擠,好東西怎麼生成呢。。

大部分寶石形成都要高溫,高壓等等。。。你說中國境內,火山也少,處在大陸板塊中央,自然地底下木有什麼好東西。。有寶石分布,但是品相差。。就連琥珀蜜蠟這種埋藏類的也少,說明至少6-8千萬年前,那時的中國綠化的不好啊,哈哈。。

當然了,不僅僅是寶石,各種礦藏也少。。或者品相不好。

比如,鐵礦石,黃金礦。。。

再看看地圖,有色金屬也主要分布在雲南,廣西,你懂的。。。那邊也是交界處。

所以說大膽推測,喜馬拉雅山脈下面絕對有好東西。

不過尼瑪海拔那麼高別說挖了,探測都難!!!!

=============補充================

中國雖然礦產不多,不過營銷人才多哇。

本來大理石,起個名字叫阿富汗玉,身價暴漲!

本來就是黃蠟石,換個名字黃龍玉,價格暴漲,多少人還沒解套吧。。。

神馬碧璽,玉髓,粉晶,也是紛紛炒作啊!嘿嘿

營銷厲害!!!


我國以前的橄欖石多流弊呀,但是被賣成渣渣了,現在大顆粒的東北的乾淨的橄欖石和品質不錯碧璽有的一拼。新疆的海藍寶也很流弊呀,開完了,國家不給動了,內蒙古也出過不錯的藍碧璽,不過是小顆粒的多


歪個樓。比起寶石,中國的稀土、銻、鈦等礦產在全球位居前列更讓人放心;比起寶石,中國的銅礦、鉀不足更讓人揪心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就我接觸的寶玉石加工而言,我覺得這是因為文化差異。中國寶玉石加工,特別是寶玉石雕刻,一直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加工以雕刻和切珠為主,不同珠子數量也有自己的講究。

那麼對於加工而言,鑽石、紅藍寶等,一般是達不到加工要求,個頭太小。個頭大的也不過是打磨成光滑的蛋面,簡單鑲嵌一下。

有興趣可以搜索一下故宮博物館的古代首飾,基本是珠子,雕刻品,配簡單打磨鑲嵌的寶石。

我至今沒有看到古人加工的切面彩寶,更別說什麼八心八箭之類。

前面很多朋友在回答里已經證明,我國其實也有很多寶石產出。

但我國歷史上寶玉石加工,流傳下來的作品都以雕刻為主。打磨成標準的幾何圖形,那隻能算毛坯,比如現在的平安無事牌,水滴吊墜,那都是很簡單的加工。

我們認為好的作品,是搞的有哲思,有意境。

題主看看我國寶玉石行業的獎項,百花、天工獎作品,傳統大師們熱愛的仍然是雕刻,在雕刻上施展技藝。而彩寶鑲嵌類,在我看來是吸引年輕時尚群體的。

當前,寶石加工在全球範圍也是有自己的充分競爭,目前很多彩色寶石都集中在東南亞進行加工。

無論原料來自哪裡,它都會進入一個產業鏈條中,加工,銷售,集散。

我們中國古代沒有出現彩色寶石的大範圍加工利用,我覺得就像山水畫與油畫,那是因為審美的不同。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同地域形成不同文化。

水晶雕刻作品,混沌初開。

另外試想一下,藺相如說,大王,我有個一克拉的帕拉伊巴。

大王:在哪呢?

大王,我藏在指甲縫裡了


管他呢 反正逛了趟義烏 我已經不想買什麼寶石了


寫在前面:

關於「寶石」這個詞在東西方的差別,從一開始就是各自因為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傳統自發形成的,是地理隔離與文化差異導致,並不是互相針對對方刻意打壓。

但是我一開始並沒有明確道出這句話,反而可能因為說了英語里稱玉為stone之類的語言表述,給讀者形成了似乎是在替中國訴苦的印象,也被一些朋友指責為我在政治化解讀地質問題。當然,我自己在進行語言表述中,也的確可能存在情感影響表述的問題。

然而我的本意只是想從「寶石」這個詞的概念上,引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有倒果為因的嫌疑。是中國古人極少見、而古代西方地中海周邊世界相對常見並定義為寶石的幾種石頭,在今天被大眾認可為寶石的內涵,所以中國自然「寶石」出產少。

有點繞口令和抖機靈的嫌疑。

具體到某種寶石上,稀缺、品質差異是客觀存在,但美醜優劣貴賤則是主觀判斷,而這種主觀判斷並不一定準確,也並非一成不變。寶石天然的品質差異絕非是價格差異的主要因素,稀缺程度與市場供求才是主因。

拿昌樂藍寶石舉例子可能是最大的硬傷吧,我不該在自己不專業的行業舉這種自己不確定的例子。

不過就算山東藍寶石品質再低,可儲量大產量大沒法否認吧?總不能因為它品相差價格低,就直接開除藍寶石的範圍了吧?人品再差的人渣也是人類,品相再「丑」的藍寶石也是藍寶石呀。

畢竟,這個問題問的是產量而非品質。

----------------

首先,並不是。

至少不是每一種寶石都少。

比如藍寶石。

我家鄉山東省昌樂縣,80年代發現了一個藍寶石富礦,據說估計當時儲量是世界第一。

然而消息傳出後,當地政府沒有第一時間保護好礦區,(其實當時也基本沒能力保護,畢竟450平方公里,半個縣的範圍,都是人口密集生活的地方,怎麼保護?)結果幾乎家家戶戶瘋狂盜挖。

盜挖的規模有多大呢?

當時,大批寶石被東南亞等地的外國商人非法購買、偷運出境,以至於當時的國際市場上藍寶石價格暴跌。

一向以「克拉」作為衡量單位的藍寶石,當時商人們從農民手中收購時,是論斤賣的(1斤=500克=2500克拉)。

80年代,縣長月工資不過一兩百元,普通工人一個月才幾十塊,農民更是缺乏現金收入。從地里翻出來的石頭(在此之前當地人一直當藍寶石是一種常見的石頭,主要用途是作打火的燧石、哄孩子的玩具),居然隨便一賣就幾十塊。今天看來是白菜價,在當初對農民誘惑力極大。

等到當地政府終於開始行動的時候,已經太晚了,礦區盜挖損失嚴重。今天在我小姨家的南山上,還遍布著密密麻麻像蜂窩煤窟窿一樣的土坑。(我小姨家在礦區,我家不在。)

但饒是如此,在經過了最初的瘋狂盜挖之後,有一年過年,我姐姐去小姨家做客,上山玩耍時,都能隨手撿到一塊小拇指大小的寶石。當初儲量有多大、多常見,可想而知。

今天,當地所產藍寶石已經升值幾千倍。

藍寶石一直在那裡,只是在被鑒定為寶石之前,大家都認為那是石頭。

其次,

中國不是更少出產寶石,而是更少出產今天語境下的「寶石」。

東西方對「寶石」的定義不同,或者說,包括非洲部族、中東民族、北亞游牧民族等所有人群,每一種語言文化中,「寶石」這個詞(假如語言中存在這個詞的話)的「所指」都有所差異。

我們可以說中國更少出產某種具體的礦石,但「中國更少出產寶石」的結論,恰恰是因為我們古代盛產和推崇的玉石,被排除在了「寶石」的範圍外,「寶石」指代的石頭幾乎全是中國古人很少見(換句話說基本也是儲量少)的。

中國古代被推崇備至、形成了輝煌燦爛的「玉文化」的玉,在英文中叫做stone,沒錯,就是石頭。戰國時代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在同時代的希臘人、羅馬人、迦太基人看來,只是一塊漂亮的石頭罷了,為了它打仗,還不如為了海倫打特洛伊。

同樣的,西方定義的「紅寶石、綠寶石、藍寶石」,我們的先輩們即使見了,恐怕也不過當是石頭,雖然好看,但沒什麼卵用。

寶石之所以是寶石,是因為稀缺而非有什麼神奇的實用價值,不被人類文化認可的石頭再漂亮也是石頭。紅寶石藍寶石鑽石,在中國古代因為太少見,所以在我們古人的認知中根本就不認為這是寶石。而認知少的原因,恰恰很可能是因為,這些東西中原太少見了,少見到了可以無視的地步。

就像80年代之前昌樂縣的人們一樣,種地時一?頭拋出一塊藍寶石,隨手一丟,繼續種地。如果說有什麼用處,嗯,可以給小孩拿來往河裡打水漂,給娃娃磨成方塊摞著玩「拾bogou」,拿回家當燧石取火,也就這點用了。但今天即使作為一種行業內認為「品相低劣」的寶石,也至少不是無價值的石頭了吧?

再比如鑽石,在西方殖民者進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前,今天足矣引發非洲部族戰爭的鑽石,在當地土著人眼裡也不過是漂亮卻無用的石頭,一樣隨意丟給小孩玩。

什麼石頭是「寶石」,這是一個主觀判斷。

(沒有說「西方列強打壓中國」的意思,自己強行給我貼陰謀論標籤我不接受。我只是說,在現實世界裡,西方語境中的「寶石」這個辭彙定義最終在全球獲得了最普遍的認可,而中國古代的「玉石」則相對落了下風。

重申,東西方對寶石的定義不同是各自歷史上自發形成的,並非刻意針對對方,我從沒有想表達這個意思。

這就是一個語言學中能指與所指的問題,不接受強行政治化解讀。)

寶石的價格高低,主要取決於稀缺與否。

至於稀缺與否,比如鑽石,如果南非的鑽石礦不加保護、不加限制的隨意開採,全球幾十億人,人均攤上幾公斤可能都問題不大,有什麼稀缺的?不賣成白菜價才怪。最典型的例子,也就是因為俄羅斯鑽石礦的發現、開採的競爭,戴比爾斯最終不也一樣被迫降價了么?

(這個的確是我錯了,經評論區指正後查了一下,全球公開的鑽石探明儲量只有25億克拉,人均0.3克拉而已,年產量1億克拉左右,大多數是工業級鑽石,從稀缺性上的確是有貴的道理的。)

至於品相高低,透明度、純凈度、顏色色差、紋理......

寶石本身的品質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決定那種品質是「高」、那種是「低」的,是人類社會的主觀判斷。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比如今天在國際上,昌樂藍寶石依然被歸入「品相低劣」的品類,仍然以「廉價」著稱。(經 @倪老闆 回復,今天全球藍寶石礦並非由某一家巨頭控制 ,所以這種「低劣」的評判,應該更多是市場本身定義、消費者用腳投票,而非商家刻意運作,這一點我承認我一開始也的確是淺陋了,見笑。)

但是假如存在一個壟斷全球藍寶石的巨頭(現實中不存在),從一開始就控制了這麼一個礦,因為利潤的驅使,進行嚴格的限制性開發,然後將這種評論區里說「大部分黑乎乎、丑」的藍寶石,定義為「色澤深」、「純度高」的「高端藍寶石」,乃至制定出一整套以「色深」為標準的評價體系,進行商業化運作,

誰能保證市場一定不買賬呢?

誰能保證人類一定不會接收「藍寶石顏色越深越美」的判斷呢?

口口聲聲說「美醜是人類本能判斷」的,可能對這種「本能」太自信了。

非洲馬賽部族以巨大的耳洞為美,那耳洞,咱們看了,簡直本能得想吐,可對當地土著這就是美。

阿爾及利亞有個部族胖為美,誰家媳婦要是體重不過二百,簡直沒臉見人。(類似的還有我們的盛唐時代。)

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剛結束,哪個男人進城被剪了「豬尾巴」會如喪考妣,見女人的「天足大腳」會認為醜死了嫁不出去。

歷史上高跟鞋、短裙最早是歐洲貴族男性穿的,並以此為美。

美與丑,或許很大程度上是本能驅動的,但絕對會受到社會文化、價值觀理念、商業化傳媒曝光的極大影響。

而且美醜對價格的影響絕對沒有市場供應的影響大。

比如說鑽石,究竟我們買鑽石是因為認為它美,還是因為「別的女孩都有」?

我們認為鑽石美,究竟是因為它的晶瑩剔透、一顆永流傳,還是因為它戴在了女神的手上?

如果是因為審美本身,那麼用人眼完全不能區分的0.99克拉和1.01克拉,為什麼差價這麼多?

如果是因為晶瑩剔透,那麼凈度為FL、VVS1、VVS2的鑽石,不由專業人員用專門的放大鏡來看,普通人靠肉眼基本完全無法區分,為什麼價格相差如此之大?

市場有市場的邏輯,寶石的價格高低,審美判斷固然有影響,但遠遠不如供求關係本身影響大;同一種寶石不同分級下的價格差異,行業話語權下的標準體系影響遠遠比品質本身的差異大。

當然,作為奢侈品產業,這是一種不容置疑的文化乃至科學,甚至可以細化到納米級,這的確是一個標準很清晰很嚴格的專業。喜歡的人,行業內的人,乃至行業外的你我,都永遠有嚴肅對待這套標準體系的理由。

但歸根結底,Business is business。

所以,如果當初率先大航海、工業革命、殖民全球的是東方,今天掌握全球市場規則的是中國,擁有全球奢侈品話語權的玉石文化:那麼很可能,紅寶石、藍寶石會繼續給土著農民做火石,鑽石會給南非、剛果、西非的小孩當玩具,只有玉,才算是全球公認的「寶石」,才算是奢侈品。

而且,無論藍田玉、和田玉、那種玉,即使非洲、拉美某個弱小國家產的玉,我們可以從產地到品類,從等級到價格、從標準到體系,完全掌握,

那我們就會來知乎問:美國/歐洲更少出產寶石嗎?如果是,這種地質學上有什麼深層次原因嗎?

(我本意中沒有任何想要政治化解讀的意思,如果有文字表述不準造成理解偏差,請見諒。另外,對於指正我認知錯誤的知友,在這裡道一聲感謝,就不一一 @了。

最後重申:把腦洞類比,解讀為我在搞政治陰謀論,這不是我的本意,可能言語上表達不準確,如有誤導,還望見諒。


不過中國的珠寶工藝也是很落後的


因為本答案基本使用教科書強答,可恥的匿了。

這是我國礦產資源介紹的一部分:

這是亞洲礦產資源:

看上去盛產寶石的。

其實中國還是大量運用寶石的,應該裝飾為主。比如這個↓

其實去博物館,很多古代首飾都有寶石的,只不過比較小。說說金剛石,

這已經是95年的數據了,不過看得出來金剛石我國確實少。


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國的金剛石礦產量世界前十,古代不知道現代鑽石和金剛石的區別是外國人說了算,他們說中國的都是金剛石中國就只能是金剛石


推薦閱讀:

以後的地球智慧生命會怎麼看待人類紀及人類紀大滅絕?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讀地質學是怎樣的體驗?
圖中的是什麼植物化石?
為什麼諸城可以有那麼多的恐龍化石?

TAG:寶石 | 珠寶 | 地質學 | 寶石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