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和官拼音一模一樣,聲調也相同,讀音卻不一樣呢?就比如當官,換成當關,感覺讀音就不一樣……?

就是自己感覺讀音不一樣,可能聽起來是一樣的吧……


在普通話中,這是一種「語音錯覺」(phonetic illusion),即音系對其語音體現形式所產生的某種影響。這個術語最先是由美國著名人類語言學家愛德華·薩丕爾在其1933年發表的《音位的心理現實性》一文中提出來的。

如漢語中,「買馬」跟「埋馬」實際發音都是一樣的,但一般說漢語的人卻認為這兩個詞語的發音是不一樣的(題主可以用錄音機試試,讓周邊人猜猜你說的是哪一個短語)。

究其原因,前者中的「買」原為上聲,因後接另外一個上聲「馬」而發生變調,變為陽平,而這與本調就是陽平的「埋」重合。

這個例子說明在我們實際語言形式之外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形式,這種抽象的形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對錶層語言的判斷。因此,我們必須在語言學理論模式的建構中給它留合法的地位,即設定音系和語音兩個彼此不同的表徵層面。

所以,題主可以從自己的方言進行判斷,是否你的方言中的「關」和「官」的不同使得你有了這種語音錯覺。我本人是江淮方言區,這兩個字的讀音明顯不同。

參考文獻:馬秋武《什麼是音系學》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一些方言中不一樣。一般?官?的主母音開口度相對小,圓唇,而?關?的主母音是a。

贛南閩西有幾個地方是?官?讀-uan,?關?讀-an的,算是個特點。

普通話里是一樣的。


我地方言 官/ku:n/ 關/k?a:n/


方言影響?歷史記憶?我們那裡 「官」 讀 gon,「關」 讀 guan。


官字屬於中古桓韻合口一等見母字,關字屬於中古刪韻合口二等見母字,兩個字在中古韻母就不一樣。現在很多方言,比如多數江淮官話,少數西南官話,部分湘語以及贛語,客家話,吳語,粵語等,官和關都是不同音的。大概「官」字要比「關」字發音偏後,偏低,偏圓,而且其鼻尾。在明朝時期有些反映北音通語的材料中,官和關還都是對立的。


沒覺得有區別

應該是北方人有兒化吧,我們這邊沒這麼念的


你的母語分桓(一等)和山(二等)兩個韻母。


普通話一模一樣的,你覺得不一樣是你普通話不標準。

方言中確實可以不一樣,能分山攝一二等的方言應該都有區別,大概是江淮官話、極極極少數西南官話、六南都可以。不過終究說明你普通話不標準。


坐標老蕪湖話,官(goung)≠關(guan),近十年趨同。


有沒有覺得「愛」-「艾」、「醫」-「一」的讀音不同的?


關和官在普通話里發音是一樣的,謝謝


揚州話的話,官是gung,關是guan


「張」和「章」拼音一樣,讀起來也不一樣


讀音完全一樣,沒什麼不同,我倒是覺得小和曉讀音不同。你們體會體會。


「你」和「擬」的拼音和音調都相同,但讀音確實不同


你把「當官」念成「當官兒」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了。


官/guann1/

關/guang1/或者/guenn1/

潮汕話,不一樣的~~


長江流域老鄉你好長江流域老鄉再見

不管你是江南美女還是蘇北帥哥只要咸山攝三分我伲就是老鄉


在語言中存在語流音變,語流音變包括兒化、變音、變調。

而這個問題就涉及到變音和變調。

當你說話語速較快或發音較輕,甚至避免發音拗口時,會發生變音變調現象。

舉個例子,北京話中「慢慢兒」的發音是[maimar],而不是原本拼音拼出來的音[manmaner]。

再比如「打聽、尾巴、本事」發生上聲變調,後一音節變為輕聲。

多一個例子好像也不錯,當我們說「圖書館、警察局」,發音更偏重於「圖書」「警察」表示功能的詞,而弱化了「館」和「廳」。

假裝有分割線

補充:變音包括同化、異化、弱化、脫落。

變調包括上聲變調和「一、不」變調。

需要補充再更


當關和當官發音一樣,和當官兒不一樣


當官,在一些方言里官字會兒化的。


你讀一下發個音頻唄,我懷疑是重音區別


那說明你普通話不標準


推薦閱讀:

為何日語當中「h」與「p/b」形成清濁對應關係?
如果已知某種語言以後會完全失傳,有什麼辦法可以破譯?
越南語從古至今韻母變化是不是非常小?
/?u/的崩潰大概是在何時?
死語言還會復活嗎?

TAG:漢語 | 口音 | 普通話 | 普通話發音 | 語言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