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核電寶怎麼樣?
中科院核電寶怎麼樣
補充一下,這個核電寶還是個概念,真正完成的是「鉛基堆冷卻劑技術綜合實驗迴路」和「鉛基堆冷卻劑氧測控技術」。鉛冷快堆的腐蝕問題比鈉冷快堆嚴重,增殖性能遜色於鈉冷快堆,所以一開始不是快堆、增殖堆發展的重點。但是鉛的沸點比鈉高,化學穩定性好,中子性能優良,對裂變產物中危害最大的放射性碘、銫有包容性,在安全上好一些,所以近年也比較受重視,是四代堆概念之一。鉛冷快堆如果使用鉛鉍合金,雖然熔點更低,但麻煩是釙-210的污染導致的維護困難,但小型模塊化設計可以將這一工作轉移至工廠(反應堆整體運輸、退役),所以小型模塊化快堆使用鉛冷概念的比較多,「核電寶」本質上不過是眾多小型模塊化鉛冷快堆的概念之一。國際上真正有運行經驗的鉛冷快堆是蘇聯時期的,阿爾法級核潛艇的動力堆,運行中發現腐蝕問題與鉛鉍合金的含氧量有關。美國人研究過該類型的冷卻劑,但沒有實際堆型,後來提出ADS和嬗變概念後對此比較感興趣,ADS的靶材料需要高原子序數(提供散裂中子)和高化學穩定性、高導熱性,所以鉛是很合適的冷卻劑和液態靶材料。液態鉛鋰合金是聚變堆中很有潛力的冷卻-氚增殖材料。而要解決鉛基合金作為冷卻劑的腐蝕問題,這兩個完成的技術是必須前置的。
我國的鉛基冷卻劑迴路研究的目的更多的是出於ADS和聚變堆研究的目的,在快堆燃料增殖方面對鈉冷快堆的興趣更大,使用金屬燃料的鈉冷快堆倍增周期可以壓縮至10年左右,在增殖性能上,遠遠超過鉛冷快堆。需要指出的無論是鈉冷還是鉛冷甚至氣冷,快堆都需要高富集度的初裝料,面對更高的功率密度、採取更複雜的反應堆控制和安全防範措施,在經濟性上很難和輕水堆競爭。
國內的鉛冷研究快堆CLEAR-I概念是鉛冷快堆和ADS雙模式的,不過功率比較小只有10MW,目前還在設計階段。先用四個字概括,鉛冷快堆。我們現在的核電站一般燒的鈾235,它在金屬鈾只佔百分之零點幾,是非常珍稀的。大家總說石油短缺,實際上核電站的燃料鈾235更為短缺。但是快堆不一樣,它可以燒剩下的百分之九九的鈾238,可供人類幾百幾千年的能源需求。所以說快堆才是解決人類能源的根本解決方案。但是快堆最常見的解決方案,鈉冷快堆 ,顧名思義是用金屬鈉作為工質,因為鈉容易燃燒而變得危險重重。美國,歐洲,日本都付出了沉重代價。鉛作為不易燃燒和良好的中子特效,可以作為鈉的替代品。蘇聯最早開始搞鉛冷快堆 用於潛艇,但是腐蝕問題一直困擾它。中科院算是從蘇聯接過了鉛冷快堆的大旗,核能寶無疑是重大突破,解決快堆的安全問題,無疑是打開了能源寶庫。補充說明,核電寶能不能用於航母?單就核電寶來說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因為功率太小,兆瓦級別的。航母需要幾百兆瓦級別的。
核電寶之所以功率不夠,主要是因為採用自然循環,也就是依賴鉛的自然流動把熱量從反應堆裡帶出來。這樣做的好處是足夠安全,可以避免福島這類安全事故。
如果要提高功率密度,就需要改自然循環為泵循環。能推動鉛液的泵,也是研發難度之一。估計是未來技術公關方向之一。蘇聯潛艇上用的就是採用泵的強制循環的鉛冷快堆。我覺得核電寶應該有另外一個版本在研發,也許不久之後我們就能得到官泄版。…………核電寶能不能徹底解決中國能源問題呢。目前是不能的,關鍵是卡在成本上。有以下幾個原因:1,核電機組有個規模效應問題。規模越大,成本就越低。所以現在反應堆都在百萬千瓦級別,也就是千兆瓦級別。核電寶才兆瓦級別,差得也太遠了。也許設計上取得突破,能夠大幅度降低成本?這個可能性太小。2,核燃料貴。核電寶雖然燒的鈾238,但是還是要摻入濃縮鈾235或者高濃度的鈈,快堆都這樣,核電寶也不會免俗。這個高濃度鈾235成本就高了,而且容易被製作成原子彈。3核電寶說是鉛冷,實際上鉛鉍混合,目的是為了降低熔點,當年蘇聯就是這麼搞的。鉍是一種比較貴的金屬。總而言之,成本將卡住核電寶廣泛應用。新聞中給核電寶的定位也是用於偏僻地區供電,比如南海諸島 。但是無論如何,核電寶為我們打開了無限能源之窗。幾百年對於人類科技發展來說足夠等到核聚變了。更正,查了一下,發現77年啟用的蘇聯里拉級潛艇上用的已經是中科院搞的這種鉛堆了,這船還有一黑科技就是全鈦船體(鈦,又是鈦,毛子最喜歡的鈦……)
這玩意要真能出來那才是黑科技。液態金屬做冷卻劑的快中子反應堆一直以來都是各國核工業夢寐以求的目標,體積小,燃料效率高。蘇聯曾經給某級中小型核潛艇裝備了他們搞的小型鈉堆,一躍成為世界上速度最高快的核戰術潛艇,比西方潛艇跑的都快,只可惜蘇聯當時依然沒有能夠解決噪音問題。
項目是個好項目,但是核安所內部一副藥丸的樣子,預感會很拖沓,可以看作吳宜燦拋出來吸引眼球搏出位的手段吧
看介紹,核電寶=鉛冷快中子小型反應堆目前世界上廣泛使用的是二代反應堆,更經濟、安全的三代反應堆(如美國西屋的AP1000,我國的華龍一號)才剛剛開始應用,而更先進的四代反應堆還在研究中。鉛冷快堆是四代反應堆官方組織GIF確定的六種四代堆之一,並被認為是可能最先進行工業應用的四代堆。小型反應堆也是非常先進、難度非常大的技術,小型化的核反應堆可以部署在場地有限或成本有限的區域,多個小型堆也可以並聯提供更多的電力。小型堆一個比較重要的應用地點是南海,利用核能發電,餘熱可以供熱水、淡化海水、處理水產等,有了小型堆就不需要從海南千里迢迢運柴油了。二代堆和三代堆是熱堆,四代堆中大部分是快堆,熱堆和快堆的區別可參見hellotojinge的回答。按目前的發電量,如果使用熱堆,鈾礦只夠人類用100年,但使用快堆後,鈾礦夠我們使用1000年,1000年的時間足夠核聚變研製成功了。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在網上搜索「鉛冷快堆」和「小型堆」。
基本上就是反應堆小型化。前景很好,問題很多,距離安全可靠應用還很遙遠。
感覺吃瓜群眾好多,說的對的只有那個匿名的。
不要一聽到核就什麼航母潛艇南海北海的,naive,還什麼為南海留後手,妄想症又犯了吧?
這個項目是全程無軍方參與好不好。
核電山頭多,這些新人變著法擠進來搶我們的飯碗,各種概念層出不窮,新聞啥的都在為自己博籌碼。
很簡單的一個事情。大的核反應堆根據規模效應,肯定比核電寶成本低,而且是很多。但是核電寶肯定也很好用,為什麼呢,因為要配套以後的全球策略,包括海外能源平台,甚至海外軍事基地。美軍很多基地都受能源限制,很頭疼,當地發展不好,又沒法給基地滿足用電需求,所以核電寶是海外基地的一個唯一最好選擇,比起其他能源,核電寶,全天候,穩定,長效,都是沒取代的。就算成本略高,用於能源,勘探,軍事,還是十分合算的。
這是為南海爭端和台海緊張局勢做「不戰屈人之兵」的準備。(個人認為這個新聞的在政治中的影響力大於在科技中的影響力。)
一方面宣稱了,我方有能力解決南海諸島的能源供給問題,所以我方將長期駐守南海諸島,展示決心。
另一方面雖然雖然我軍第二艘航母還在造,但是我軍有黑科技——集裝箱拼接跑道大法,利用數個集裝箱來建立海上漂浮平台來實現艦載機的中轉,加油,補給,甚至是短時間在台灣地區東部海域建立海上集裝箱漂浮平台,來奪取台灣地區東部海域的制空權。
「集裝箱大小的核電寶」
不覺得很切題嗎?
想想看台灣東部海域漂浮著數個核動力的集裝箱平台。那畫面太美不敢想像。
而中國大陸核武器使用三原則中,有三種特殊情況,
這三種特殊情況分別是。第一,在中國核武器或核設施遭受敵人各種常規武器襲擊的情況下。第二,在中國航空母艦、戰略導彈核潛艇遭受敵人核武器或常規武器襲擊的情況下。第三,在中國本土重要設施、水利工程或居民聚居地遭受敵人襲擊的情況下。你打吖,你打了我就視你為核打擊。我就發動核捆綁,大不了一起完蛋。
而戰爭機器又不需要很好的耐用性或者是續航能力,就是要成本低廉,方便製造,用完即棄,壞了也不心疼。
大大的增強了阻遏日美干涉台海的籌碼,這個東西是陽謀,我就這麼用了,你不是也有超算么,大家來兵棋推演一下,不服你就來試試。
兔子太腹黑了....是充電寶的一種嗎
期待推薦閱讀:
※可控核聚變為什麼可以解決能源危機?
※如何評價中物院完成Z箍縮聚變—裂變混合反應堆概念設計?
※人類如何/何時發現恆星是依靠核聚變發光發熱的?
※可控核聚變是否有望用於發動機?
※丟一顆當量足夠的氫彈(假設氫彈能夠保留完整功能)到達木星內部某處,引爆,是否會引發木星上持續的核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