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能在某種程度上超過《千與千尋》嗎?
兩部電影題材不一樣,直接對比不妥當,但是如果討論影響力,談超越就是三個字「不可能」。
新海誠最擅長的就是小故事,小人物加上細緻的描寫和極致的背景。誠哥不是沒有嘗試過吉卜力式的架空世界和內涵深刻的故事,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做得差強人意。但是人與人風格天賦不同,這個不能強求,所以從《言葉之庭》到《你的名字》,新海誠回歸到了自己最擅長的題材上,這個應該說是可喜可賀。
「小故事」的優勢在於很容易吸引一批鐵杆粉絲,但是缺點也很明顯,此言情類故事很難找到一個切入點來給監督加深內涵升華作品。對比來看,吉卜力的作品受眾就要廣得多,幾乎每個觀影者都能在片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驚艷和感想,這一點是瓊瑤式的愛情故事難以企及的。
換一個角度,愛情要素在吉卜力動畫中地位從來沒有輕過。舉兩個例子,一個是《紅豬》,一個是《側耳傾聽》。《紅豬》里有兩條愛情線,一條是一個逐夢飛行員波魯克和吉納,另一條是一個遊離在人類社會邊緣的紅豬和菲奧。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肩上的責任,時代的變遷亦或是戰爭帶來的生離死別和這一段段千絲萬縷的愛情揉雜在一起給觀眾展現了一個波瀾壯闊最終又回歸平靜的溫情悲劇。另一方面《側耳傾聽》里聯繫男女主的線索從一開始的閱讀卡,到之後的音樂,再到最後各自追逐自己的夢想。逐步升級,把怦然心動轉變成了愛情,最後升華成了責任。這種故事講述愛情,愛情升華主旨的手法和功力正是吉卜力的特色,也是成就了吉卜力在動畫電影界地位的原因。
綜上所述,《你的名字》不論從票房上還是在動畫電影的地位上都不大可能超越《千與千尋》。
-----------------------------------------
最後牢騷一句,新海誠的人物,不論從鏡頭,內心獨白到台詞的描寫有多細緻,整個結合起來給人的感覺卻蒼白的可怕。彷彿站在那裡的不是一個人,只是作者用來對著觀眾拋射文本的機器。這也是為什麼新海誠在我心目中一直難以達到一流監督的原因。
以上。恐怕不能。
我看過很多諸如「電影史100部經典電影」之類的匯總,《千與千尋》經常上榜。《你的名字》乍一看和《千與千尋》很相似,然而差距還是很大的。非劇情部分(譬如美術、音樂、分鏡)各有風格而且很難挑出毛病,評價一部電影更多是在劇情和主題上。1,《你》和《千》都是架空在虛幻世界的「童話故事」,有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那麼,作者就需要賦予故事很多邏輯,比如千尋的父母為什麼會變成豬,他們會有怎樣的後果,故事都寫明白了,觀眾很容易有代入感,能對這個虛幻世界有自己的幻想。而《你》其實很多邏輯沒有解釋明白的,比如為什麼男主會被選中?是月老牽的紅繩么?這樣的小疑問有很多,導致觀眾其實很難把自己完全投入到電影里的世界。
2,《你》的人物動作刻畫的很細緻,個人感覺比《千》細緻很多。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男主和前輩擠電車的時候,手掌撐住車門生怕擠到女生身上。這一個小細節我會心一笑,想起了自己也是這樣,但很少有人把這個細節捕捉出來。但是細節雖多,並沒有把整個人的性格態度刻畫的更豐富,相反,《千》的動作沒那麼細,但是台詞、神態、行為把人物的想法、性格刻畫的真真切切,看完之後就像認識了很多朋友。看完《你》之後,我還是說不清男女主角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3,藝術不僅能給人帶來美,也能帶來思考。《千》給人的思考特別多,很多人說,童年少年中年看千與千尋,看出的東西是不同的。我看出的可能更多是「成長」,女主角這次的夢幻經歷改變了她的成長,觀眾也能把故事裡的每個人對應到身邊的人,最典型的就是無臉男。而《你》有一個問題,很多人說這是個愛情片,可是我疑惑了,男女主角究竟是愛情么?她們因為體驗了彼此的生活而互相喜歡,但是這和我們普通人的愛情差距太大啊,換言之,這部電影不會讓觀眾對自己的愛情觀產生思考,劇情的愛情局限太大了。
總而言之,我很喜歡《你的名字》,這是一個有趣的「奇聞異事」,男女主人公的執念讓我感動。但是和《千與千尋》比,還是有差距的。
以上皆個人看法
沒有超越我看了一半時,已經覺得不可能超越了《千與千尋》有更多的隱喻和深度,有很多可以解讀的地方,比如環境保護,兒童成長和教育,成年人的貪婪和迷失自我,人的孤獨。但《你的名字》就相對單薄得多了,看一遍之後,我很想再去找值得再次回味的地方和細節,可是並沒有找到,所以看了一兩遍後便不會再看。但是《千與千尋》值得去看很多遍,常看常新,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可以看到更多新的東西。人物塑造方面,《千與千尋》中每一個人物都生動且立體,看完之後便忘不掉,他們都代表了我們社會中真實存在的一群人,更為難得可貴的是,人物性格都是成長變化的,包括小千和無臉男,這是很需要段位和功底的。尤其小千,從慵懶膽小的小女孩成長為勇敢有擔當有禮貌的女孩,其過程真實可信且感人。但是《你的名字》中的人物便顯得有些符號化,給人的印象也不深刻,不夠立體,讓人感到陌生,也沒有突出地表現出複雜的人性來。影片名為《你的名字》,可看完之後我竟記不住他們的名字了。
情節編織上,《你的名字》這個故事格局不大,只在青春男女間展開,是一個拯救彼此的故事,但不能向外延展開,《千與千尋》雖然大部分只是在湯屋中展開,但形形色色的社會人物都登場了,儼然像一個小社會,從這點看,《你的名字》就輸了。另外《你的名字》情節很繞,讓一個七八歲的女孩來看,估計會看不懂,理解困難,看一半會放棄。但《千與千尋》我的七歲的小侄女看得津津有味,頗能吸引她。配樂上,《你的名字》做得不錯了,但還是比不上《千與千尋》,《千》的音樂會令人神往,彷彿到了那個神隱世界,彷彿想起了久遠的失落的童年,願意去聽很多遍,但《你的名字》做不到這點。畫面上,《你的名字》畫面很美,可作壁紙,這是可以和《千與千尋》比肩的地方。結論:《千與千尋》可稱為神作,《你的名字》談不上。
作品質量方面,沒看暫不評論;不過新海誠和宮崎駿的風格截然不同——從《追逐繁星的孩子》模仿後者失敗來看甚至可以說是互不相容,真比較起來也不太容易。日本票房方面,《你的名字》突破200億日元大關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突破250億、超越《冰雪奇緣》,登上日本動畫票房榜第二,也未嘗不能奢望;至於超越《千與千尋》的三百餘億,理論上不可能。不過無論如何,《你的名字》作為新海誠第一部在日本大規模發行的動畫,單就商業成績而言肯定值得誇耀。
商業上千與千尋日本票房304億日元,你的名字想要超越基本不可能了。至於說藝術上,只能說能到優秀電影的水平就很難說誰超越誰了。大家都是優秀動畫電影,彼此的差異只能說明不同導演的風格不同。舉個例子,細田守代表作《狼的孩子雨和雪》,新海誠代表作《秒速五厘米》,宮崎駿代表作《千與千尋》,押井守代表作《攻殼機動隊》1995年劇場版,今敏代表作《紅辣椒》。這幾部作品誰高誰低?誰超越誰?不要想著什麼超越,欣賞不同導演的不同風格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我還沒看這部片子,但我知道人們為什麼要拉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動畫電影來對比。
為了讓自己喜歡的作品出來裝逼,就要拉上那些大師級的作品來墊背。當然其結果往往是裝逼不成,反而「一粉頂十黑」。不知道這次會怎樣。我覺得藝術作品就不應該強行分高下,尤其是頂尖的藝術作品。
別說千與千尋,我認為還不如他自己的秒速五厘米。
十年內,誠哥都可能出不來超越老爺子千與千尋的作品
喂……有必要嗎……這略帶引戰啊……首先這兩部作品沒有可比性啊,主題完全不同,新海誠最擅長的是言情故事,而《你的名字》恰好也是這一類。因此,主題上就與千與千尋不同,為什麼要比較啊。
哪種程度上?中學生觀眾數量?
作者:董咚咚鏈接:《你的名字》12月2日在內地上映,大概有多少票房?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吁嗟奶奶寫在影評前面:
千呼萬喚,《你的名字。》今晚上映了,說好的推送也來了,對於這部電影,我們會連續推出兩篇影評。一篇來自清華土博+北電動畫學院外請教師馮飛雪,從學術的角度解讀中日動漫;另一篇是我刷完 3遍的感受。
必須承認,《你的名字。》在日本大熱,其票房收入超過了宮崎駿的《幽靈公主》(193億日元)、《懸崖上的金魚姬》(155億日元)和卡梅隆導演的大作《阿凡達》(156億日元),直接沖至日本歷史票房排行榜第六位。
同時,這部電影定檔 12月 2日在國內上映,雖然映前片源就已經在網上流出,但周五首映日仍取得了 30.64%的排片,周末的預排片更高達 40%以上,成為了本周的最大熱門,這對於新海誠這位在中國群眾基礎不算特別深厚的日本電影導演而言,確實是非常強勢的開場。
與好萊塢大片不同,鄰國日本在中國能大賣的電影不多,動畫電影中最高也只有《哆啦 A夢:伴我同行》曾在 2015年取得了 5.3億元的成績,剩下那些長期播映的大 IP《火影忍者》、《海賊王》等劇場版也就是 1億左右,而《你的名字。》的高調開場顯然是值得人期待的。
那麼,這部影片在中國,究竟能走多遠 ?
一
《你的名字。》選取了一些典型的日本動畫設定,男女交換身體,時空錯位的戀愛,勇敢的少年少女們拯救世界,而三幕式的經典劇作結構也是比較中規中矩的處理手法,在藝術上沒有太多創新。
《你的名字。》中,新海誠把唯美畫風體現的淋漓盡致
不過,本片對於新海誠而言卻是一個極大的突破,要知道,新海誠以往的作品,多是「畫風唯美,情節單薄」。而《你的名字。》中,男女主角間青澀的戀愛關係,他們與親朋之間由於互換身體而產生的一系列鬧劇,女主人公祖母對於日本傳統文化的闡釋,以及彗星墜落帶來的危機迫在眉睫,讓新海誠的作品一下子豐滿起來。
從片名來看,《你的名字。》仍然透露濃濃的文藝氣息。坦白說,這個名字對於中國的觀眾而言,可能有些過於文藝了。
實際上,「名字」作為片名乃至於整部影片內容的核心,都是與日本文化有關。
對於日本人而言,「名字」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以名字的失去與獲得為主題的動畫片也相當多,譬如《千與千尋的神隱》中湯婆婆控制千尋和白龍等人的手段就是奪去了他們的本名,而《夏目友人帳》中主人公夏目貴志的奶奶夏目玲子也是以「把名字登記在一本賬簿上」的方式來控制妖怪。
《千與千尋的神隱》中,湯婆婆奪走千尋的名字,千尋從此改叫小千,白龍一直強調,不要忘記你的名字
在傳統的日本神道教文化中,人們信仰「萬物有靈」,認為世間萬物都有神明,神明的力量就附著於事物的名字之上。這種信仰認為語言有著神奇的力量(「言霊」),人可以用某些特定的言語作為咒術來控制他人,而這種咒術體現為對名字的控制,詛咒或修改一個人的名字,就可以對其本人造成傷害或控制其思想及行為。
你是誰?
在《你的名字。》這部作品中,名字更是影片的主要線索,記得對方的名字就等同於記得對方、擁有所有的感情和回憶,而遺忘名字就幾乎等於遺忘一切。
記住自己的名字,別被遺忘
男女主人公在彗星墜落、全鎮即將毀滅之時費盡千辛萬苦終於見面,心心念念的也是記住對方的名字。名字就是線索,名字就是回憶,名字就是男女主角之間的牽絆,名字忘記了,牽絆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因此,從日本文化的角度理解,這個片名便具有了多重含義,「你的名字」可以引申理解為對你的牽絆、思念、與你之間命運的糾葛,而中國傳統文化中雖然也有對名字的禁忌,但並沒有發展到這樣的程度。
二
除了名字以外,片中還有不少日本文化的特徵,比如說神社、巫女及祭典的儀式,都具有濃重的日本風味。影片中還有一個段落,當女主人公交換到男人的身體之中以後,她如何選擇適用於「他」這個新身體的語言,與同伴對話自稱到底是用私(わたし)、私(わたくし)、僕(ぼく)還是俺(おれ),這樣一個小細節的轉換也是日本語言的特色,對應到現代漢語中並沒有這麼豐富的用法。
對於非日本的觀眾而言,文化差異既可能造成理解的阻礙和隔膜,也有可能形成一種獵奇式的審美趣味。
而在《你的名字。》這一作品中,愛與拯救的核心主題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神社和巫女也並不新奇,只是有小部分如雙關語的使用和詞源的辨析上,對於一些看日本動畫不多的中國觀眾來說可能稍顯晦澀,不過日本和中國的文化有較強的同質性,整體來說《你的名字。》在中國還是一部比較通俗、商業化、有一定票房潛力的作品。
三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不禁不思考,中國動畫是不是體現了本土文化特徵的缺失?
談及日本動畫的鮮明日本文化特質,就難免和仍處於弱勢地位的中國動畫對比,就避不開討論「中國動畫的本土文化特徵缺失」這一命題。
當然,這個問題在近幾年已有所好轉,譬如《大聖歸來》對於本土文化符號的恰當使用,就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回報,而《大魚海棠》這部作品雖然有諸多不成熟之處,也算是中國風格比較濃厚、票房表現也還不錯的一部代表作品。
《大聖歸來》
在日本,票房表現最好的也是《千與千尋》這類具有日本文化特質的作品,這樣的作品更容易被本國的國民理解與接受,但在跨文化的傳播過程之中,如果本土文化是一種弱勢文化,那麼本土文化特質過強也會產生更多的理解障礙甚至於成為嘲弄的對象。
中國動畫本土文化特徵缺失的問題,既來源於當代中國歷史上的某些運動造成的文化斷層,也來源於改革開放以來因經濟環境巨變,對計劃經濟下形成的傳統動畫電影生產、放映方式造成的致命衝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恢復對本土文化的記憶,也是需要多花些時間的。在動畫領域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目標,可能需要一兩代、兩三代人的時間,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而逐漸收複本土失地、乃至走向世界,這對於一個人的生命來說確實有些漫長了;不過在大歷史背景之下來看,這種付出又是極其微不足道的。
從歷史上看,被電影人奉為聖地的好萊塢誕生不過一百餘年,今天最強大的美國建國不過 240年,而中華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說法,相比起來,美國的文化根基顯然是差得遠的,如好萊塢電影就是典型的「拿來主義」,本土文化大雜燴,異國文化不求甚解,拍我國的功夫熊貓、花木蘭,拍世界各地的少數族裔,哪裡的題材好賣就拍哪裡的題材。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網路世界中,世界也變得越來越同質化,一個本地的熱點事件很快會擴散到世界中去,集合了不同文化的關注,而文化間的流動也越來越頻繁,那麼,也許有一天,試圖復興中華文化的思索也會隨著世界的同質化進程而煙消雲散。
回到今天,如何在動畫中講好「中國故事」還是一個熱點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我們是需要努力下一番苦功的。但下苦功並非意味著過分焦慮,也並非意味著自視過高,認為可以憑一己之力來左右歷史的發展:在小的格局上我們儘力了,但對於大時代而言,世界歷史的走向脈絡,或許並非是一兩部優秀作品可以撼動的。
再快的馬也跑不過汽車,再好的膠捲也不如數碼相機方便,在時代的轉向面前,我們還是應該保留一份謙卑,在審視時代的脈絡之後,再做好我們的選擇。
歡迎關注微信號:圈裡劇外
專註娛樂產業報道
我現在比較關心什麼時間能看上。
看完後完全不想看第二遍。但是不可否認的的這的確值得推薦。不過這個ip快被刷爛了吧。講道理宣傳過頭了
我覺得千與千尋僅僅只是老爺子票房最高,也順便拿了個大獎的作品,僅此而已。這兩方面你的名字都無法企及,其他方面不予置評
從各個方面都不會超過千與千尋,千與千尋票房300E,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這兩個你的名字是不可能達到的,這並不能說你的名字不好,至少同類型動畫電影你的名字是無敵的,而且他也可以吊打絕大多數同期電影,只能說兩個片子類型不一樣,你的名字這種註定不能達到千尋那種地步,不過有些人說不是同類型不能比,還拿遊戲舉例,那麼請問各年度最佳遊戲怎麼評出來的?不是同類型並不是不可以比的。不過好壞本就是很主觀的事情,同樣是宮崎駿的電影,我就更喜歡風之谷和幽靈公主,新海誠的我就更喜歡秒速五厘米,這種事情,自己開心就好,君名火起來的過程跟當初千與千尋在中國火起來的過程超級像。我估計未來00後就會用我們現在看宮崎駿的眼光看人渣誠了。
至於兩個作品的對比嘛,這倆作品在審美情趣和風格上差的太多了,就如同兄弟連和權力的遊戲的差別。
也是蠻心疼新海誠的,出了部優秀的電影,應該誇獎他進步巨大,可偏偏被一些人拿來跟宮崎駿比
每幾個月千與千尋都要被拿出來比一波,就乘這個機會講一講這個片子吧。我想有不少觀眾在看完千與千尋後感覺單薄如水 再和幽靈公主比較 感覺幽靈公主還優秀點。額我當初也是這樣的,然後就瘋狂地找資料。苦思了幾天後大概明白了點。首先我要總結千與千尋的母題 其母題不是諸如要環保 要怎樣怎樣的觀點 而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名詞——童年。千與千尋所展現的是兒童的精神狀態。 推測出母題那麼千與千尋的經典就不難理解了。片子中不但是故事。音樂,場景,鏡頭等等元素讓我們跳過理解直接地與影片產生共鳴。特別是對於兒童和有童心的人。 順便再說說別的我覺的可以稱得上經典的片子吧。幽靈公主的母題是鬥爭,而非保護環境,但是後半段沒有前半段那麼完美~。輝夜姬物語的母題是生存的意義,與幽靈公主相反前半段鋪墊的節奏有點慢,後半段perfect。然後是私貨flcl,母題是青春期,我特別喜歡,最有共鳴。
昨天看的你的名字,看完出來覺得貓眼上的評分高得離奇(當然這個評分也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感覺雖然比較好,但頂多9分吧(估計之後還會降),看了看豆瓣的評分,嗯,果然差不多。之所以會這麼想,主要是我是跟我室友一起去看的,結果看完居然會有一種尷尬的感覺,目所能及的都是情侶,我們兩個大老爺們著實尷尬。我想這就是你的名字跟千與千尋的一些差距吧,受眾沒有千與千尋廣泛。如果說你的名字是優秀的話,千與千尋應該就是卓越吧。不知全球票房有沒有可能超越。
不能千與千尋我可以在各種場合用各種機器觀看 因為他的劇情走向邏輯能力更吸引我你的名字我要坐在電影院里我要躺在沙發上我要泡一杯咖啡享受著觀看 因為他的美術音樂刻畫更吸引我
推薦閱讀:
※CLANNAD 這部動畫好看在哪裡?
※Saber的呆毛到底有多高?
※有哪些暗黑系的動漫?
※什麼樣的動漫女性角色會給你「這才是絕世美女」的感覺?
※《世界樹迷宮》系列、《傳頌之物》、《破刃之劍》等ACG作品,其獨特的世界觀設定屬於科幻作品裡的哪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