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文拉丁化後,是否影響了越南人的實際交流?
其實想問的另一個問題是:可否以越南文拉丁化的現狀預測中文拉丁化的結果?如果不行,那是中文與越南文哪方面的不同導致的?
越南人的閱讀速度有多慢?
5.28哈 哈哈,知乎上第一次有這麼多贊。更新一下。
又想起一個例子,也是越南語老師問我的。vong nam giao, 老師不知道為什麼用vong。因為vong在越南常用詞 t? vong 中表示「死亡」的意思。
這個詞我不知道啥意思,我知道nam是「年」,giao是「交」 vong nam giao, 多讀幾遍恍然大悟,就是「忘年交」啊。vong對應漢字可以是「亡」,也可以是「忘」,在這裡應該是「忘」,忘記了年齡的交往。另外,越南語的語法和漢語是極相似的。
~~我哪裡有說啊!~~~這句話越南語是:T?i 我 ?au 哪裡 có 有 nói 說 ? 啊!看看這語序,完全一樣嘛。學到這句帶著情緒的越南語表達,居然是和中文一模一樣,當時我覺得太有意思太感慨了。。。。。。。。。。。更新的句號線。。。。。。
我認為是有影響的。
我並沒有對語音學有什麼興趣和研究,學越南語也是淺顯的階段,就結合我的實際體會說一下。聽我慢慢道來。
我在越南好幾年了,剛來時就進當地大學的越南語班學越南語,不是大學的越南語專業,就是專門給外國人學習越南語的班。
班裡美國人,法國人,韓國人,日本人,還有個小國人忘記哪兒的了。這個班就我一個中國人,學習越南語的速度明顯比其他人快很多。他們學幾年才到高級班,我學了一年就進高級班了,而且一次通過高級水平考試。通過和其它中國人的交流,也是發現中國人學越南語很快,覺得不太難。為什麼呢?
第一,因為越南語裡面至少有60%的漢越詞。漢越詞是從中國傳來的詞,發音和中文很像,構詞和中文完全一樣。這樣一來,稍微思考聯想一下,單詞的記憶就很容易了。
發音上,比如,「家庭 jia 1聲 ting 2聲」,越南語是 「gia ?ình」, 發音用拼音表示給大家大概就是 za 1 ding 4. +(越南語d?u huy?n音調看上去是漢語第四聲, 發音大概相當,但是輕一些,輕到一半,沒那麼重),這樣看是不是很像呢?一下子就就記住了。學的越南語多了就找出發音規律了。漢越詞太多了,很多越南語我並沒有學過,第一次聽,都能猜出意思了。同樣,很多時候有些詞我不知道越南語怎麼說,就把中文按照越南語的語音感覺變調下,越南人也聽懂了,而且越南語就恰恰有這個詞。哈哈。
同日語一樣,在越南越正式的文書漢越詞越多。構詞上也一樣,都是字有義,字組詞。
漢越詞這麼多的情況下,這樣看越南語對中國人來說是不是很容易記憶呢?
有時候覺得越南語好像中國的拼音,用來記錄發音的嘛。中文用漢字記錄和表現意思,越南語怎麼辦?
漢語發音相同的兩個字,由於漢字不同,我們就知道意思也不同。越南語也同漢語一樣有同音字。沒有了漢字,他們怎麼區別兩個字的不同意思呢?答案就是沒法區別,單個字的意思逐漸被遺忘,字放在詞里才是有意義的。單個字沒有意義了。
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單個字的意思了。
比如我曾經有個學漢語的學生,名字里有個字是minh. minh這個字放在不同的詞里有不同的意思,普遍知道的是光明的明,就是很亮的意思。她大概知道這個字是光亮的意思,因為漢越詞quang minh (光明)也是常用詞。我告訴她minh的漢字寫法,並告訴她為什麼「明」 是很亮的意思,因為「日」是太陽的意思,「月」就是月亮,太陽的光加上月亮的光,能不亮嗎?她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名字是這麼來的,是這麼美呢。也許有人可以說這和英語一樣,我只要知道bright是亮的意思,不需要知道為什麼bright是亮的意思。
好吧,可問題是英語的bright就是bright,越南語的minh卻不止是minh啊!
很多人大概知道quang minh的minh的意思,但假如你問他phat minh (發明)的minh是啥意思,他可能會說單獨一個字沒有意思,這個字只有和 phat 放在一起才表示出一個詞的意思。
由於漢語大量的同音異義字,使得漢越詞也如此,所以越南語里也有很多同音異義字,發音相同,意思不同。
所以失去了漢字的越南語,只記得一個發音,漸漸忘記了意思。以前上越南語課,講到一個詞,具體我忘記了,記得是寺廟裡的一個詞,裡面有個minh字,越南語老師說她不明白為什麼人死了要到明亮的地方去,和很多老師討論都沒有結果,現在問我是否明白(一個越南人要問一個中國人一個越南字,為什麼此處要用這個字。。。。),還是minh字,越南人普遍知道的是光明的意思,卻不知道這個字對應的是中文ming, 漢字「明」,還有「冥」。不知是否方便強答一下。懂的國語字不超過100,如有疏漏,懇請指正。
(一)
先從細節上說說拉丁化對我們生活的改變。
以身邊的越南朋友為例,我認識叫做Nguyen Khanh Linh的有三個,叫Nguyen Linh的應該在五個左右,叫Nguyen Khanh的有一個,叫Nguyen Nguyen的僅我辦公室就有兩個(不算墊名 / tên ??m / ten dem的話)。
那麼我們怎麼區分這些人名?答案是沒法區分。
北卡羅來納州喃字遺產保護會的這個工具http://nomfoundation.org/nom-tools/Nom-Lookup-Tool令我受益匪淺。那麼撇開阮姓不談,僅Khanh字就有卿、坑、硜、鏗、阬、U+21755和U+f05db等多個對應漢字與喃字(個別無法顯示的用Unicode代替)。Linh字更為多樣,林林總總約三十個,諸如伶、靈、翎、苓、齡、鈴等等等等。
在這種出發點上,假使我們作為譯者,該如何對待Nguyen Khanh Linh一名?我們的選擇既有溫婉柔弱的阮卿伶,又有剛強直爽的阮鏗靈,還有更多代表著不同風貌與性格的組合可供參考。然而這些放在今天,只是意淫。無論走到何處,人們都管她們叫Linh。
如果我們從漢字逆推到國語字上,亦會發現一些啼笑皆非之事。以人名「宋慶齡」為例,「宋」為t?ng / tong,「慶」為khánh / khanh,「齡」為linh,合起來便是T?ng Khánh Linh / Tong Khanh Linh——這可不是我在開玩笑,T?ng Khánh Linh正是越南語普遍對宋慶齡一名的國語字轉寫。那麼試問,Khanh Linh在這裡還有沒有「慶齡」之風範呢?
---出一趟門。有人看的話就繼續分享一點趣事。別誤會,我不在越南 XD(二)
從姓氏這裡講些身邊的例子。
我的一個政治學教授每堂課必須遲到,遲到後還必須點名,所以不足一小時的課、開始正題的時候已經過了至少七八分鐘。原本未感到異常,直至最近這位教授的右腿在學校樓梯上摔斷、中斷了好些天的點名後重新開始時,坐我左邊的一個東亞裔同學課後狐疑地問我:「Do we have the same last name?」
我當時虎軀一震,心道這是什麼梗。我的姓氏是「竇 / 竇」,拉丁字是Dou(韋氏寫作Tou),國語字是??u / Dau(「竇皇后 / ??u hoàng h?u / Dau hoang hau」等用法可佐證)。但可能由於印歐語發音習慣的問題,常常被他國人念作[dau]或[du]。每每點名之時,教授管我與這位同學都叫XXX [dau]。
然而同學跟我說,雖然他的上一代生於越南,姓的卻是Dou而非??u。(對此我頗為疑惑:越南語中的漢姓已經被越化的夠徹底了,Dou這種拼法從何而來?)我向其揭示了宗族的淵源和分布,他卻一無所知。也罷。相對於被國語字統一的不同姓而言,這種情況已是幸運。
比如有個同事姓V? / Vu。那麼問題來了,她到底姓什麼?這個字既是「武」,又是「禹」,兩者分別代表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和歷史。不過事實證明我只是庸人自擾——在社交圈中,V?女士是一個拒絕說越南語的人。無論口音再濃厚,她一定要用那令我費解的英語跟所有人交流,即便是某次面對一位法籍越南人的越語問候,也尷尬地回應著「I"m good」。Good. 她甚至不願他人直呼其越名,又怎麼可能在意祖先如何書寫其姓氏呢。
一次次革命讓我們失去太多。要是沒了漢姓,我們的過去真的一片空白。
除了兩姓一音的情況外,還有一姓兩音帶來的問題。由於發音差異,「黃」姓同時是Hoàng / Hoang與Hu?nh / Huynh(其背後原因我並無研究,如有同道請不吝賜教)。若說此黃姓於彼黃姓至此分道揚鑣也無所謂,但我見過多個黃黃(Hoang Huynh)的名字——不知道他們家裡是怎麼想的?加之用於表達色彩的「黃」在越語中寫作vàng / vang,這麼一來就更不知所云了。
視情況再更。
---
感謝大家支持!---(三)
本段提一下生活用語,舉個有點爛但是最容易理解的事例。
這是2012年底在胡志明市科技大學隨手拍的廁所。可以確定的是,即便沒有那個剪影頭像,懂拼音的中文使用者也能分清該左轉還是右轉——但就我所知,Nam字至少有三種最常用的詞義:i. 男:giáo viên nam / 教員男 / 男教師
ii. 南:Ngan hàng Ph??ng Nam / 銀行方南 / 南方銀行iii. 楠:trinh nam / 楨楠 / 楨楠(本段未去除國語字的聲調符號,手機閱讀可能不完整)加之,我也有認識兩位叫做Nam的朋友。正如本題其它答案所言,在沒有上下文的情況下,我們根本無法確認一個獨立的國語字究竟何意。越南友人們普遍對語言話題沒有興趣,故而無從得知他們自己會否搞混。但可以確認的是,這是從語素過渡到拼音的一個不可避免的犧牲。
===
綜上,在進入下一段之前可以有如下總結,以答題主所問之「以越南文拉丁化的現狀預測中文拉丁化的結果」:
首先人名將成為重災區,聲調符號成了惟一的區分方式。同音姓過多(王/汪,李/黎,張/章,方/房,吳/武),以至於相當一部分人會以為發音一致便是同源。
同音字過多,陷入韓語悲劇。女朋友懂一點韓語,我跟她常講的一個笑話就是「??(音sudo)去??上的??修完??後種??」(囚徒去水島上的首都修完隧道後種水稻),拼音文字搞成這樣,那我也想知道「幸運的猩猩流出猩紅帶著腥味的血,悻悻地望著星星」用拼音怎麼寫。
Xìng yùn (幸運) de xīng xīng (猩猩) liú chū xīng hóng (猩紅) dài zhe xīng wèi (腥味) de xuè ,xìng xìng (悻悻) de wàng zhe xīng xīng (星星).
首先我覺得這個過渡需要很久(就別說「的」和「地」怎麼區分了,真的)。
雖然我感覺語言一旦進入這個自殘的狀態好像就會不由自主地使用歧義更少的辭彙,例如囚徒可以用漢字詞??(罪人),隧道可以用英語詞??(tunnel),水稻可以用固有字?等等,但是然並卵,亂的地方還是亂。
之後如果再更,應該會引證一些學者的觀點(如果還能找到的話)。先放一個我買的越南小學課本,是不是很懷念小時候課本的風格呀
以下是回答正題:影響但不會特別大。
我把之前在別處的回復放到這裡來:同音異意字真的很影響越南語嗎?越南文保留了很多複雜的聲母和韻尾寫法,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聲調符號,使得現在在中日韓里是同音字的很多字在越南語並不是同音字。因為越南語的很多漢字辭彙是雙音節的,以雙音節詞為單位,越南語中聲母,韻母,韻尾,聲調都相同的詞語基本上是少之又少的吧,
引用@AW LIU的話:標準越南語的總體音節數目(三千多)比標準漢語(普通話)(一千二左右)要多一倍以上,相比而言同音詞要少很多,因此歧義也要少一些。
這就是為何越南沒有太多出現因為同音字而產生的問題。而日韓少了聲調又簡化了聲母韻母,普通話簡化了聲母韻母和去掉了入聲,或多或少都有同音字的問題(普通話和日語僅限口語中有此問題,而韓語中書面語和口語都有此問題)。當然,越南語的姓名重複率高這是存在的問題。其實我覺得答主想說的問題並不是同音字帶來的問題,而是越南人不知道漢字詞的由來而表示遺憾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也存在於韓語使用者中。
舉例如下:
補償/ほしょう/??/b? th??ng保證/ほしょう/??/b?o ch?ng保障/ほしょう/??/b?o ch??ng這三個詞日語讀音書寫完全相同,韓語都不相同,越南語一個都不同。然而:憑直覺我們應該能判斷越南語的寫法狀況(重複率)應該和現代漢語的重複率差不多吧。
補充:韓文也有同音詞問題,比如防水放水都是bangsu以外,但韓語的辨識度總的來說要高於日語,原因其對於漢字的聲母韻母保留高於日語,低于越南語。韓語也是雙音節漢字辭彙居多,雙音節辭彙的重複率比日語低,比越南語高。
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看出漢字詞在越南語中
1.有了複雜的聲母、韻母、入聲作細分
2.有了終極必殺聲調做細分所以導致越南語中雙音節漢字詞(主流漢字詞)完全相同的情況微乎其微,所以很多不了解越南語文的人杞人憂天的「同音字」在實際語言應用的影響是很小的。但也不是說沒有問題,在單音節的場合,比如「明」和「冥」或者是不了解姓名之中的漢字等少數場合,但這不至於影響越南人的讀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韓皆有漢字同音字出狀況的新聞出現,而越南幾乎沒有這樣的新聞,有恢復漢字的呼籲也僅僅因為「不懂自己的典籍」這樣的民族認同、民族文化層面上的問題,而不至於到語言層面上的問題。
其實拉丁化越南文並不可悲,也提高了掃盲率,因為在當時越南根本沒多少人會認字,而且那個時候越南心思根本不在發展教育上。這套文字有如及時雨一般在那個外來資訊爆炸的時候得以快速記錄事項,也的確便於學習。當然它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越南的古代文學也是很深厚的,不會漢字和喃字就不會自己第一手的歷史,也加深了學習現代漢語的難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引入外來詞,取消了方塊字模式,就直接按照西方拉丁文引進外來詞,而讀音規則又不一樣,造成了讀寫拼讀規則不一致的情況。
——————
注意:下圖是某吳語!!有個人跟我扯越南語和吳語一樣是漢語的方言,可後來又說吳語是獨立的語言。
這樣吧,以下是某吳語的人體辭彙(這夠基礎辭彙了吧),倒是來翻譯一下越南語的這些辭彙是不是和漢語接近?如果這些詞語都不接近,那是哪裡來的「漢語方言」呢?如果要拿這些高比例的抽象漢語借詞來說事,拿日語韓語比較一下不就好了?日韓也是漢語方言?@河鷺 看見沒?
奉勸某些人,言論錯誤承認便是,何必倒打一耙,無端栽贓?止增笑耳。您當您是巴拉拉小魔仙啊——嗚呼啦呼~反射!其實不用說肯定有影響的
越南和韓國從中國借去那麼多的漢語詞,絕大多數都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複合詞(諸如 tet=節,dua=箸 這種單音節常用詞,已經土著化了,就不算)複合詞一旦脫離了漢字,只作為一個【詞】存在
那麼民眾將很快遺忘這個詞的構詞邏輯,想要以詞根再去造詞就幾乎不可能了應該說,越南人和韓國人還是會記得少數漢語詞根,諸如 minh=光明 這種的,還有 nam=男、南但是只能說是九牛一毛總的來說,越南語和韓語的表達能力、造詞能力肯定是暴跌了
韓語由於沒有聲調,對漢語詞根的記憶能力肯定比越南語還要更低得多所以基本上就只能大量借入西文辭彙在轉變為表音文字後,韓語和越南語的文學應該就不要指望了其他的影響,目前暫時還不太明顯,對科技發展、人才培養的效率 等等,是否存在影響,就需要專業人士來回答了我感覺是有影響,因為那些學術漢語詞,就得用更費力的方式去死背了對漢語,廢漢字後文言你肯定是學不了了,什麼Zhī zhī wéi zhī zhī,一個音節對應海量文言詞,理解不能。要學也只能學二手的翻譯本,就和讀外國經典一樣。成語也不日常的也就基本死了。
廢漢字後漢語造詞能力也就廢了,參考日韓,肯定是直接引進西方辭彙,尤其是新事物,用拉丁字母的話拼寫都不改,這是固定套,從selfie到gravitational wave,漢文與時髦和科技的緣分就此結束,會日語的朋友可以把手機調成日文界面感受一下鋪天蓋地的片假名,然後漢文在現在這個西方主導的世界裡慢慢就變成兩套辭彙,固有詞,西文詞。按照以前漢文化圈的尿性,固有詞絕對是上不來檯面的。人們為了表現自己受過教育,說話肯定和香港人似的,慢慢的漢文有的辭彙也開始被英文詞取代。
(越南又窮又落後還沒什麼文化,哪有人關注,越南語玩兒票的都是對漢越音感興趣,越南語專業的同學又不了解字喃,怎麼對比。這問題估計難有靠譜答案。)先寫到這吧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了Vyvy 的答案我覺得越南就這樣繼續用拼音挺好的,我不太希望整天和我們搶領土領海的鄰居還能繼承自己的文化底蘊...... Ch? qu?c ng? mu?n tu?i!!!文字和語言是不一樣的。拉丁化以後,日常得交流書寫沒問題,同音字沒那麼多,稍微看下就明白,但學術和文學將徹底掛掉。需要漢字來精確定義意義的物理化學等學科瞬間煞筆,大家一起引入英文來表示概念。文學倒退5個世紀。各大方言變成英語法語德語的差別,嬴老爺建立的幾千年的大一統國家分裂。然後我國科技上必須仰英美鼻息,文化上又斷層了,這不是分分鐘藥丸嗎。。。
nà xiē shuō hān zī lā dīng huà yíng xiǎng bú dà dē nǐ mén hāoa
謝邀,不能算精確答案,手機答的,沒去翻書。
標準越南語的總體音節數目(三千多)比標準漢語(普通話)(一千二左右)要多一倍以上,相比而言同音詞要少很多,因此歧義也要少一些。公理:口語第一位,書面語第二位。沒有書面語的語言多的是,也可以傳承,也可以自我發展。但是採用何種書面語形式對語言本身影響重大。漢字是目前僅存的通用表意文字。
【我的結論:不僅影響交流,也影響這些語言的未來發展,以及語言中蘊含的文化傳統的承續】
【2017年5月16日補正】
越南語的語言結構和性質了解,但不會,所以不談論個體辭彙。
1、越南語和漢語是彼此獨立的,古代越南上層通用漢字漢語,下層使用無文字的越南語。喃字這種東西我認為屬於漢字的變異或中間體,不應視為一種獨立文字,更不能視為越南語字(要想使用喃字必須先會漢語漢字,只會越南語不能使用喃字,發明出來是為了給上層或者中層用的);
2、個人並非大漢族主義者,但是這些國家採取這種政策符合其民族利益嗎?不!不過是以狹隘民族主義煽動民粹。這些國家與古代中國關係深厚,引入了大量的中國文化(不僅僅漢字,還有服飾、習俗、禮儀、典章、典故、傳說、生產生活方式等)這些在語言文字中有相應的映照,古代中國文化(包括漢語漢字)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就像古希臘羅馬對歐洲的影響一樣。
希羅一樣在歐洲留下了大量遺存,很多歐洲國家的辭彙直接是拉丁語希臘語,歐洲學生要學習古拉丁語古希臘語,創造新詞往往也從希臘語拉丁語中挖掘。越朝韓無視自己傳統中的大量文化遺存,割裂自己的歷史文化,受傷的最後還是自己。英法德俄學習希臘文拉丁文和相關文化就是對現代的希臘、義大利卑躬屈膝嗎?顯然不。
---------------------------------------------------------------------------------
漢字拉丁化還是算了,近代史上曾經具有進步意義,社會發展進步了也該就此為止了。現在還在鼓吹的,抱持的不外「人固不可流芳百世,亦應遺臭萬年」。
漢字作為表意文字,最有價值的就是它的學習是一種反曲線。入門比之於拼音文字當然困難,拼音文字只要掌握拼寫規則,會說就會寫。越朝韓拋棄漢字一大理由就是掃盲,幾個月就能讀寫。但是拼音文字其實掃的只是「文字盲」而不是「文化盲」。越往後拼音文字的學習曲線越陡峭,各專業的辭彙對外人來講天書一般。反倒漢字這種,雖然一開始困難,但是一旦掌握了足夠的基礎文字,則閱讀各種無障礙。即便不是自己的領域,或者沒有接觸過的辭彙,分析詞義也能快速讀懂了解。在進階學習上曲線非常平緩。
----------------------------------------------------------------------------------------
【原回答】
1、越南語,還有朝語、日語、甚至漢語在廢除漢字後都會面臨語義缺失,難以發展新辭彙的問題。最後要麼不得不使用舊詞(固有詞),要麼不得不借用外語(主要是英語)這種和自己傳統文化八竿子打不到的語言的辭彙(反正不願也不能折回漢語)。
2、越南普通人不理解自己說的話的單個辭彙的意義這種事不說,韓國和日本採用的是用自己的拼音文字拼寫外語詞的新詞,韓語中很多新辭彙直接就是採用英語發音,日本使用假名來直接音譯使用外來詞現在也越來越普遍。除了語言越來越往英語上貼近之外,再有就是用自己語言模仿英語發音導致這兩個國家的英語發音極為怪異。 3、蘇聯/哈薩克境內的東幹人,使用漢語陝甘方言,基里爾字母拼寫;因為廢棄漢字導致難以發展新詞,不得不使用舊詞或者從其他外語中借詞。
東幹人的語言還保留著古漢語的說法「衙門」、「大人」、「衙役」、「學堂」、「使喚」、「路數」、「營生」,這是東幹人每天都要說的詞。他們稱總統為「皇上」或「皇帝」,稱商店為「鋪子」,稱銀行為「錢莊子」,稱貨幣為「貼子」,稱朋友為「聯手」,稱理髮師為「待詔」,把「簽名」叫「畫押」,把結過婚的婦女叫「婆娘」,等等。東干族語言中中有不少阿拉伯語、波斯語及吉爾吉斯語、哈薩克語借詞。
3、朝鮮廢棄漢字後,出於強烈的反美和民族意識不願意採用英語借詞,不得不下大力氣挖掘固有詞(舊辭彙)朝鮮和越南兩國都保留了好多舊詞。順帶一提的是,朝語中的好多固有詞實際上是當年日本殖民時期留下的辭彙,這也是朝鮮對外文宣濃濃的昭和風的一個重大原因。
4、實際上,在廢棄漢字(日本是半廢棄)後諸國借用的英語又如何呢?表音文字天生缺乏表意因素,雖然可以編纂詞典來記錄詞義,但在面臨新現象新事物時,又不得不鑽進希臘語、拉丁語的故紙堆里,或者強行將兩個或者三個辭彙搞成複合詞,最後就是導致拼音文字越往上走辭彙越拉越長(還好英語不是德語這種直接拼接複合一複合就是十幾個字母的語言)學習曲線越往上走越上升,讀到大學裡面大隊大隊的專用辭彙能搞死人。
猶太人流離數千年,九成九的後裔都用拉丁化的語言,結果別人花了那麼大功夫生生把「死亡」的非拉丁化古老語言復活,難道這其中沒有一點原因?我們中國的祖宗幾千年前就知道「書同文」來奠定大一統的根基,雄霸亞洲東部幾千年,歷經分裂戰亂卻總是統一。要是沒有被我們的祖宗發展到極致的漢字,要是沒有漢字記錄的歷史和創造的典籍帶來的認同感,用早就分裂到滅亡的羅馬帝國的字母來割裂我們幾千年的文化和身份認同,真當分久必合是自然規律啊?
先說越南。越南文拉丁化並沒有對越南人的交流產生重大影響。主要原因是:
- 越南文拉丁化改的是文字,而不是語言。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工具,語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的改革對語言的反作用一般很小。
- 拉丁化之前的「喃字」並沒有標準化,掌握的人很少。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拉丁化越南文的引入相當於是創造了文字,而不是改革了文字。
再說漢語。在語言文字政策方面,起決定作用的從來都是國家與民眾的意志(尤其是國家意志),語言本身的性質只是次要因素。如果中國決定要拉丁化漢語,那麼通過行政力量就一定能夠推廣開來(參考推廣普通話、簡體字),除非鬧到官逼民反的地步。曾經進行的漢語拉丁化運動之所以現在不搞了,只不過是因為現在語言文字政策制定者的共識是「不折騰」。
如果哪一天真的決定把漢字拉丁化了,其實從長遠來看對民眾的日常生活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許多人津津樂道的同音詞畢竟只是少數;閱讀、書寫效率在改革的初始階段會有明顯下降,但經過幾十年後,人們又會重新習慣。
======
更新:看了一些評論,我覺得我在答題的時候對於漢語考慮確實不夠深入。漢語方言的複雜性比越南高得多,如果要把漢字拉丁化,勢必伴隨著普通話的強制推廣,對於非官話區的人而言,這就不只是改文字,而是確確實實地改了語言,很容易造成官逼民反甚至分裂。一首古詩,比如「國破山河在」,如果翻譯成英語大概是The government has been destroyed but the world hasn"t.即便和作者可能想的完全不同,但是外國人也知道大概含義。如果這句話用越南語寫就是Qu?c phá s?n hà t?i毫無意義,越南人原則上應該是不懂寫的是啥。
和越南人有關於越南文化高頻次低深度(我都不知道這個算是怎麼個意思……也就是天天在談一點很膚淺的東西囧)的交流。一個最簡單的表述就是,我個人有種感覺在美國的越南人第二代有很多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什麼意思,或者說大概知道什麼意思但是吃不準。舉個栗子。我有個同事叫 Baonam Giang。他當年生日我給他刻過一枚印章,當時就在想他名字到底漢化怎麼寫,我就去問他了。他說Giang=Big River,那麼我想了下應該是江,google了一下果然是江。Bao=Protect,那我覺得應該是保護的保,google了一下果然是保。Nam=south=南。看似好像沒問題,但是他後來說他的Bao好像還有個意思叫做 Storm=暴風的暴,我就懵比了……大哥你自己名能確定下嗎……這位越南小哥英越雙語fluent哦。相反的,我還認識一個律師,名字叫Jane Zhi。華裔。辦案之餘(大霧)和她聊了聊背景,她英語母語,中文能聽。按照道理我感覺雙語水平不如樓上的越南小哥。最後問她有沒有中文名,很利索的寫下了 支茵,並且很溜索地跟我講了講名字的來源。她自己知道也是個不常見的姓。和越南人交流多了有種和廣東人說話的感覺,單個詞彙給你說了好像是秒懂的感覺,但是說成一段話因為聲調和語法的原因,就肯定沒轍。她們自己對放棄喃字好像不是很care,給人一種中國人放棄小篆也沒什麼可惜的感覺吧……
《可問題是英語的bright就是bright》你沒搞清楚象形圖畫字(即漢字)和語言(即漢語)的區別 我們說的mingg跟英語一樣就是mingg 為什麼 因為語言本身就是這麼說的,bright不需要其他解釋因為語言就這麼說!但是如果用圖形表達出來可以有幾百種表示方法!但語言不變他表達的概念也不變 那些代表語言的圖形可以隨便變化!因為文字是語言的附庸,不管有沒有文字都會這麼說!不能說有了文字他的意義就變了 語言不會因為文字外形的難易的而不一樣而偉大
漢語拉丁化我們就失業了,好難過哭一會兒去。
利益相關:書法專業本科生
P.S.當然講真我們應該不會失業,但是拉丁化什麼的還是省省吧我覺得算是毀了他們的文化了
想想漢語拉丁化,要真是拉丁化,中華文明就直接算完蛋了。
漢字是象形字,你說把繁體字簡化了就已經讓那麼多人痛心疾首了,什麼愛里沒有心了之類的,要是把象形字都改成字母了,那中華文化真的就完蛋了。越南的情況我不了解,至於中國……
漢字拉丁化後這個咋整……→_→
消滅一個字都會消滅一個字背後的歷史吧
語言是一個演化的過程,語音、文字、語法都參與了演化,僅僅改變語言的某一個成分,對社會交流的影響微乎其微。語言會慢慢地按照經濟原則演變。沒有了漢字,只是我們這一代熟練掌握帶漢字的人比較痛苦(換置成本比較高),但只需要一代人,這種痛苦就沒有了,變成了更多的快樂。我們的下一代,不需要用6年的時間去學習只能達到小學水平的漢字,省出來的時間,可以去玩兒,去學鋼琴,去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
我"只想知道他們的法律怎麼寫。這麼多歧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