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能大規模普及嗎?目前大公司都保留原有的USB(除Apple),Type-C會不會失敗?

從蘋果的New MacBook到現在,半年USB Type-C並沒有預想的那麼火,等到下一代介面出來,USB Type-C怎麼辦?難道蘋果會放棄New MacBook嗎?

---------------------------------------------------------------

從上半年蘋果發布New MacBook開始,USB Type-C開始被大眾所知(可能是我比較落後 ),那時候科技評論預測以USB Type-C為介面的手機,會像雨後春筍般出現,但到目前,貌似出USB Type-C介面的以國產手機偏多,反而像是國外手機大戶,都未盲目將Type-C介面用到自己新發布的手機上(像三星什麼的.....)。 因為現在的技術換代的太快,我的擔心是還沒等Type-C普及,便有新一代的介面將其淘汰........(個人腦補,三星什麼的大廠在熬時間,等下代介面推出,在換到自己產品上,越過蘋果看重的Type-C.......腦洞無限大中 )


大公司的旗艦機已經全部都使用 usb-c 了,比如微軟的 lumia 950/xl,和 google 的 nexus。

有很多電腦也上了 usb c,比如 chrome book pixel 2 。

這一次 sb 和 sp4 大家都期待 usb-c,但是並沒有上,我估計的原因是 surface connect 有 usb-c 的幾乎所有功能:包括影像,數據的傳輸,以及充電(fast charge 有沒有我不知道),而且是 reversible 的,比 usb-c 牛逼的一點是用的磁鐵,這對於脆弱的 surface 來說及其重要。。。

其實蘋果那邊出了 usb-c 也有很多人反對,大家好像更關心自己的 magsafe 怎麼樣了。。。(雖然 magsafe 只能充電。。。)

所以從現在來看普及到手機端勢在必行,pc 端。。。對於一些比較結實的設備是很可能會普及的。

弄到 surface pro 上面的話不知道微軟要賺多少修屏幕的錢。。。


今天才知道,樂視等手機採用USB type-C介面只是徒有其表而已,就是外形的介面做成這個樣子,使用的PHY和controller還是USB 2.0,從工藝上講是很簡單的,無外乎換了個連接器而已。

-----------------------------------------------------------------------------------------

會,三五年內慢慢普及,急不得。

首先,產品更新與標準換代不是一碼事,前者只是後者的一個子集而已。

產品的更新迭代影響面小,比如樂視手機或別的某手機採用USB type-C介面、蘋果採用type-C介面等,只是最終成品被消費者感知這個階段,屬於產業的下遊了。且我們普通用戶看得到的往往是最表面的變化,比如USB type-C介面變成正反面都可以插啦,好像就是個硬體插口改個形狀的升級而已,那速度5G變10G,也小意思嘛,喝口水的功夫而已。

而標準換代是指某一類技術或規定在整在產業上中下游達成的共識或妥協,牽涉範圍比較廣,大家按這個來才可以相互配合上,不按這個就雞同鴨講了。所以標準換代不是一家的事,而是產業鏈共同的事,只是有的廠家牛點可以當領頭人制定了比重較大的規則(如Intel),有的可以當前鋒,先吃把螃蟹(如蘋果),還更多的就是擁抱標準,在合適的時候切入指望來個彎道超邊啥的。

所以,USB3.1首先是個行業標準,技術上講的一種基於高速串列傳輸的host與device之間的傳輸方式,實現里包含控制器、PHY、介面與線纜、driver等,而其中PHY和高速信號在傳輸介質上的傳輸是關鍵。

我以前寫過個回答各種高速串列介面(如USB3.0/3.1、ThunderBolt)速度是由什麼決定的? - LiuEvan172 的回答

裡面講述了各種不同的標準採用的時間與業界技術成熟時間的關係,重點講述了高速串列收發器PHY不同速度的成熟時間與採用該速度的關係,從2.5G到5G、8G、10G,一直到20G都有涉及,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我要說兩點:1. 標準和技術的發展和推廣通常是以幾年甚至十年以上計的;2. 路徑依賴,這是不變的主題。

從USB3.0升級到3.1,其實沒2.0到3.0變化大,這從版本號就看得出來,3.1隻是3.0的一個小版本升級而已。而這過程中,需求(更快速)、主導方(Intel為主)、技術的支持(控制器、PHY、介面、線纜的要求)、兼容性(以前版本)、推廣的成本(比如控制器、PHY產品成熟度、供給量與價格)……等多因素都影響著新技術的使用。

從技術和產品的角度,廠商間尤其是有主導廠商間達成的行業標準,一定是符合行業發展現狀的,不會超前太多,比如2014年提出10G的介面,因為在這個時間點上10G的介面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技術了。當標準正式提出以及之前很長時間,大公司之間如Intel和Synopsys就已經預研好久了,甚至已提前做出了原型產品(比如數字部分跑FPGA平台,PHY部分有流片成功的PHY晶元,咱做了好長段時間原型驗證);在標準發布後,大家就已經達到了統一,從事各自不同的部分,比如做數字的、模擬的、軟體的、儀錶的、機械介面的,從host到hub到device,各司其職,再聚到USB IF來開個測試兼容大會,能通過彼此認證的,就相互給對方一個證書,可以在網站上查詢到。

經過認證這個階段,表明各家的產品已基本成熟了,就可以對外賣了,賣數字IP、模擬IP、解決方案等一堆給晶元公司,比如Synopsys(USB IP行業內number 1)賣給Intel、高通等大大小小的晶元公司,而這些廠商用於集成到自己的晶元里或單獨地生產出晶元來賣給下家設備廠商,如蘋果公司、DELL等電腦廠商或其它USB設備廠商如移動存儲、外接顯示器等,然後才做成成品最終賣到用戶手中。這就比較考驗晶元廠商與集成廠商的能力了,比如幾年前USB 3.0發布後,市面上領先的是一家使用PCIE插槽方案的USB 3.0方案產品,過了好一段時間後Intel才在自家控制晶元里加入3.0的控制器。所以那段時間網文流行原生方案與第三方方案的性能PK比較,或者哪些主板支持、哪些主板不支持原生3.0,只能採用第三方插卡方式擴展等。有興趣的同學可自行百度下。

搶先能發布出IP、晶元、產品的公司自然是比較牛的,比如蘋果公司,能搶先拿到晶元供應並保證量,搶先別家一年時間推出,別家就是能吃到鮮也沒這麼大的量供應你啊,這就是蘋果一直以來的種策略,在很多技術上比別家領先一兩年,並財大氣粗地買斷供應量,讓別家想用也不用不上。這時推出的相應產品量肯定不多,並且價格比較高。等再一段時間後,支持的產品種類與數量就會慢慢上來了,價格也相應降下來了。

其它如USB介面與電纜,這塊的要求比以前更高,到用戶手上自然也更貴。也許有便宜的能用,但穩定性就不一定好了。拿蘋果的Lightning充電數據線來說,行貨賣一百多,淘寶上賣十塊到三十塊的多得很,能充電但不能傳數據,通過蘋果MFI認證的就差不多上五十塊了。

從需求的角度,這個需求包含想要的需求和真買的需求,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心理:蘋果出了個正反插都一樣的,你也趕緊出啊,不出就不夠酷啊,那就真的有手機廠家出了一兩款,宣傳的角度居多吧。大家都在說快快快,但真實場景里真的對這速度很在乎的有多少?就像現在手機核戰,四核還是八核、真假核,打得狼煙四起,普通用戶真的很在乎那點使用上的差別嗎?這也算是被培養起來的需求吧。手機已經被培養成了快速消費品,兩年一換,對其它電子產品、尤其是辦公產品,真有這麼強烈需求嗎?換句話說,今天出了款支持USB 3.1的移動硬碟,你去圍觀了下,發了兩句評論,但真的下單購買嗎?買了發現沒有其它介面配合也白搭啊,比如拿個移動硬碟,發現電腦上都是3.0的,還得再買轉接器,麻煩不說,性能也卡在那裡了啊。生態、生態!牛B如蘋果可以製造生態,別的只能跟著喝湯,快人一步就夠了。

從產品的生命角度來看,三代或四代並存是很常見的事情,比如USB 2.0/3.0/3.1,2.0現在還比較常見,3.0進入主流,3.1常聽說但基本身邊見不著(其實我有點好奇,現在流行的市面上的所謂3.1產品,有些是不是假的?是不是還是3.0 5G的控制器與PHY,只是換了個物理介面而已?)湊到電腦機箱後面去看看,現在市面上的流行主板,還是幾個藍色USB3.0介面,加幾個黑色的2.0介面,省錢是回事,有些設備還真是2.0的口支持得更好些,我見過不少插在3.0工作不正常必須插2.0的設備,雖然按道理來說,3.0介面里其實也存在2.0的通道,但就是有些兼容性做得不夠好,原因可能出在host,也可能出在device,或者二者就是鬧彆扭。

所以,接下來幾年內,USB市場上還是如現在一樣,2.0也常見,3.0主流,3.1會慢慢多起來,但要真正挑大樑,也得三五年之後的事吧。至於下一個版本是怎樣的,蘋果New Macbook會不會過時,起碼在本本的生命周期呢,就算七八年吧,這3.1還活蹦亂跳的呢,到那時候,也許速度上20G了(ThunderBolt 2.0就已經是20G了),介面應該還會保持兼容性,路徑依賴嘛,大夥點點上面的鏈接,看看馬屁股寬度與太空梭火箭助推器寬度的關係去。


USB-c是USB兼容的通用介面標準,考慮他會不會普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答案很顯然只有一個-會。自然也就沒有失敗的可能。

哥哥們那麼成功,爹爹和乾爹們那麼用力扶持,就算你是殘廢也能成功啊。

何況USB-c本身就有很多特有的優勢

1,正反插不分,而且接頭很小--現在都往移動設備方向發展,介面小意味著很多移動設備可以選用。即使筆記本這樣的設備看似很大的邊框不在乎這個,實際你看看筆記本的布局,能放介面的地方一樣緊張,USBc意義巨大。

2,100w功率--可以給其他設備充電。而且功率遠超定位更高的dp和thunderbolt。現在的dp顯示器都要額外接電源線,顯示器倒也罷了,高端移動硬碟也要接線,換成USBc一根線搞定。還記得高端機箱前面都留有sata口多大嗎?有些還有單獨的取電口。USBc還是一根搞定。

3,支持眾多標準--常用的介面基本都可以用轉換線轉換出來,方便了用戶是肯定的。而且這也給一些工程機帶來一個萬能的選項。硬體工程師不知道以後系統軟體還會添加什麼功能,把這個萬能介面做上去,哪天出新功能了讓客戶自己轉接就行。而且通用標準的東西,轉換器也便宜。

在手機上,這幾乎是以後的手機唯一的選擇。

即使USB3速度達不到,會有干擾信號的問題。但是正反插是很久以來手機用戶的痛點,蘋果解決了這個問題即使淘汰掉30pin讓很多老配件失效,也仍然贏得了消費者的理解。更別提USBc還兼容更多介面,配件也比蘋果便宜。

看蘋果的態度,貌似以後把lighting換成USBc也不是沒可能,只是本身剛推了新介面短期內換掉影響不太好,也沒那麼急需。

但是在其他品牌手機來說是唯一的選擇。

其他筆記本也好台式機也好更不用說了,畢竟就是加個小口子的事情,通用技術量產後貴不了幾個錢,得個新賣點。

說不定以後的顯卡都會自帶一個USBc介面


問題#1的答案:USB是行業標準的組織,行業內的公司(無論研發USB晶元或採用USB晶元)會大規模普及,而且不僅限於手機和電腦領域。

問題#2的答案:通信協議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現有協議存在缺陷或者不符合時代需求,通信協議會與時俱進。例如Type-C的出現就是應蘋果公司的要求,USB協議進行了較大的介面變動。要知道,最初的草案是繼續沿用Type-A和Type-B的介面,並採用BFSK通信.


type-c是公有標準,不光

NMB,就連另外兩家都在Android6.0和windows 10中提供了原生type–c支持


會普及。主要是mini,micro USB太難用了,很容易壞,所以type c很容易進入手機市場,iPhone估計夠嗆,但是Google 的Nexus已經上了,而且Android 6.0還特意開發了專有的功能,這意味著所有Android OEM遲早都要上type c。事實上很多大廠已經上了。手機端普及了,對PC端普及是個助力,值得一提的是已經有type c的U盤了。


type-C註定會普及,無論是支持USB3.1或thunderbolt 3的大帶寬,100W的供電以及設備支持的通用性上都有極大的優勢,體積較小也不容易誤插拔,只是普及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但是我估計最多也就一到兩年吧。而且由於thunderbolt 3也採用type-C介面的形式,未來miniDP等顯示介面有可能也被取代。


目前的TYPE-C主要問題就是版本太混亂,很有可能你要買的一個TYPE-C介面的數據線和你的設備不匹配,因為光看外形都是一樣的


三星已經跟風


蘋果用了那麼多年30pin的介面,全世界無數人給他造了無數配件。

然後兩年不到就全改成了lighting介面。

但你可以說30pin介面失敗了嗎?

到了他這個體量,他完全可以自己玩自己的。


看看3.5盤是什麼時候正式退出的就知道,很多東西普及與否和技術無關,美帝那邊很多學校還用386的機子呢。


電腦上的東西不是蘋果一家說了算的。

他自己的iphone想換介面,他自己是老大。

但電腦埠就呵呵了。蘋果電腦的份額才多少!那麼多台式機可不是說換type c就換type c的。你想隨身帶著轉接頭嗎?

微軟想讓用戶升級個win7都沒勁死了,公司里起碼2/3還在用XP。

就算買新機箱,一個有type c,一個沒有,我鐵定買沒有的。多一個3.0的usb比多一個type c方便多了。

買新筆記本~~~看了看公司和自己家的筆記本,一共十台,全2013年以前的,又不拿他辦公,能給個響,能顯示就行了,電池壞了都懶得換塊新電池。上百台的台式工作機都沒換新的,誰關心筆記本。

type c的未來,還是洗洗睡吧


推薦閱讀:

為何 OS X 上大型遊戲比 Windows 上的少得多?
消費者有沒有權利知道購買的iPhone6S是什麼配置(比如CPU、內存等部件的品牌)?
iPhone X的Face ID實際體驗如何?
新 Apple TV 會進一步擠壓遊戲機市場嗎?
Beats solo3 比上一代升級了什麼?

TAG:MacBook | 蘋果公司AppleInc | USB | USB30 | USBTyp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