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是否區分 n 和 l 的發音?

教材和百科上都是區分的,而實際中很多閩台人甚至包括一些老年人並不區分 n 和 l 的發音,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關於「不分」這種描述為什麼無意義,詳見此處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146231/answer/83927679

就題論題。從來源看,源於泥娘紐旳n和源於來紐旳l已經完全合併成同一個音位了。是旳,音位……於是問題來了。

這個音位不同條件下會分裂成兩個不同音値——當韻母是鼻化韻時,聲母為/n/;非鼻化韻旳聲母依然是/l/。

來母非鼻: 領 ling 林 lim /l/

來母鼻化: 嶺 lnia 林 lna /n/

泥娘非鼻: 能 ling 難 lan /l/

泥娘鼻化: 娘 lniu 耐 lnai /n/

因此,拋開文字音韻源頭,單以音値論,閩南語是可以區分/n//l/旳;以統觀閩南語音系論 (此處舉廈門話音系),/n//l/的分布是互補的,無論是從語音事實還是演變來源看,都是同一個音位;以漢字語音流變來看,泥娘來聲母是合流的,因此「摺合」成其他方言對比時 (譬如北京方言),當地人是無法單純靠映射來判斷哪些字讀n,哪些字讀l,因此給目標方言的人一種「nl不分」的印象。


泉州音字彙作者黃晉波的觀點:參見當代泉州音字彙

「麵」之聲母固鼻音,作「m」甚當;然「味」之聲母絕無鼻音,何並作「m」?

試呼「麵」,而去其鼻音(令氣易道悉由口出),所得必「味」。由是明「麵、味」之別,直在鼻化與否耳。他若「尼、離」共聲母,「硬、義」共聲母,亦同理。

就是條件變體而已,非鼻化音前是l,鼻化音前面是n。個人覺得閩南語單語者是斷然無法區分這兩個音的。

另外嚴格說來,閩南老派l的音值更接近塞音,氣流在舌尖離開硬齶的時候是從舌尖上端而非舌尖兩端流出的。(參考廈門方言志,漳州市志方言篇)


區分n和l。但是閩南語混同中古漢語的泥母(n)和來母(l)。

截圖來自維基百科

可以看到,中古泥母在閩南語中既有讀n也有l,來母亦同。

以字舉例,這裡以漳腔為準。

中古泥母字(n)

泥/ni?13/ 乃 /nai?53/ 能 /li?13/

中古來母字(l)

里 /li53/ 兩 /lia?53/(文讀) /ni??53 /(白讀)領/li?53/(文讀)/nia?53/(白讀)

還有中古娘母字(?)混入n/l

女 /li53/ 拏 /na?53/ 尼 /ni?13/


閩南語區分n和l,但由於有相當的詞,普通話讀音為n的,在閩南語讀音中為l。特別是老年人,普通話不標準,需要用普通話交流時,一部分詞會用閩南語讀音來代替,俗稱「半普通半本地」,導致給人不分nl的誤解。

比如「你」,普通話發「ni3」,閩南語則是「li4」。


貴州四川重慶的才是不分n l


閩南話是不分r l

我好熱-我好樂


推薦閱讀:

為何很多日本人的英語發音那麼彆扭?
如何自學法語發音?
英語有哪些特別的表達方式是漢語中不常見的?
多音字的起源是什麼?為何會出現多音字?
世界上有哪些沒有文字的語言?

TAG:發音 | 語言 | 台灣 | 台灣話 | 閩南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