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應試教育真的不好嗎?
真的不好,不過是目前社會狀態下比較公平比較合適的一種教育方式。
作為一個農村出身的孩子,對這點深有感觸,我有很多小時候玩的比較好的,基本初中高中甚至小學還沒畢業就輟學出去打工掙錢的。一方面是家庭環境不好,沒有辦法提供好的教學環境,你不能奢望一對一輩子種田打工的夫婦有很好的教育理念,能夠引導孩子學習,這就導致大部分孩子成績差,覺得讀書很痛苦,就算小時候表現得比較聰明的,沒有後天良好的培養和教育,也慢慢變得不愛學習,甚至走上另一個極端;另一方面是,我小時候有的鄉里人還是這種觀念:讀那麼多書幹嘛,書讀多了容易變傻,不如早點出去掙錢。於是我記得我有一個和我同名的女生,小學五年級就出去打工了。 倒是我一個人,一直讀到了現在,目前在一所還算不錯的大學裡學習。記憶中同齡的也就我一個人還在讀書,寒假回去碰見小時候玩的好的,還勸我說,讀那麼多書幹嘛,都是空的,你看我沒讀書出來一個月還是有幾千塊錢。應試教育有弊端嗎,絕對有啊,太多了,忽略了對綜合素質的培養,過重的學業負擔,變態的以分論人,甚至高分低能之類,太多了!但是如果沒有應試教育,我很可能連大學也上不了,我可能不知道知乎,不知道電腦,甚至有可能不知道張家灣之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對於中國目前大部分的農村學子,應試教育基本上是唯一的道路。有人說,素質教育?得了吧,我現在慢慢明白,綜合素質這種東西基本上和你的家庭背景成正比的。家庭就像是一塊基石,站的越高,首先,你能了解的東西就越多,接觸的面就越廣,家庭教育背景好的孩子,從小家裡人就會刻意去培養孩子為人處世的能力,讓孩子去發展自己的特長愛好,一步一步為孩子鋪好路;而大部分農村家庭的孩子,家裡人沒有那樣的視野和教育觀念,他們能夠掙到錢供孩子讀書已經很不錯了,特長愛好,呵呵,家裡人也基本上沒辦法去為孩子的未來做更好地考慮,想要獲得更好的全面發展,這些孩子需要自己去摸索去經歷。
當然說這些,並沒有仇富的意思,我很羨慕那些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不過我也知道知足感恩。從小到大,我見過很多家庭,有貧困的,也有富有的,有的住在茅草屋,有的在高樓大廈,有的人衣著光鮮,有的人衣衫襤褸。但無論大人們有多大不同,處在各自不同的階級,他們的孩子理應擁有相對公平的機會。中國還有一大部分農村人口,要想保持社會的天平不至過度傾斜,應試教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但絕對不是最好的,隨著社會的慢慢發展,這種方式總有一天會被素質教育替代。真的不好。
一切都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岡部倫太郎
它是必然的,但它真的不夠好。請允許在下從兩個方面說明。
一、對小我(學生、教師、家長等)的利弊1.對學生結論:好??個頭啊。
在下有幸在北京接受九年義務教育,而後回到陝西某地級市(n線城市)中最好的高中讀高中。(說了城市名字估計就有人認出來了)說是最好的,其實也不過50%一本率。某個縣上的一中一本率是30%。農村的人們有一個很樸實的觀點:上了985/211,就可以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balabala。唔,其實這個觀點挺與時俱進的。於是我的班上每一個人都開始拚命的學習。到了什麼程度呢,班上83人,課間出班門的不超過20個。老子才高一啊。我認為我的高中在整個市裡已經算是輕鬆的了。高二的寒假可以放半個月呢!半個月耶半個月!整整半個月!你知道縣上的同學們放多少天嗎?7天!不多不少就是7天喲!小兔崽子們,爽吧!其實她們都習慣了,這一段按下不表。最令我深切地意識到「只是一個勁學習」的可怕之處的,是我的同學。
她是學霸,這次考試的年級第二(ps:本年級約1300人),但是她給我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那感覺難以形容。她總是沉默地傾聽,她無言,她總是在看書刷題。總是的意思是always,永遠。我十分肯定,她會不停的刷下去,直到那最大的機會,最大的救贖,最大的浩劫來臨。她的人生中好像只剩下學習。
我很害怕。我問她:「除了學習以外你還有什麼興趣嗎?」她無言。我感到一陣該死的毛骨悚然。我有一個問題沒有問她:「上了大學之後,不用這麼拚命地訓練的時候,你有什麼打算?」那最大的機會以考試的形式出現。
為了未來,去迎合試題吧——請拋棄玩樂與美麗。請拋棄戀愛與刺激。學習就好,不要多想。直到你們的眼前除了試題再無一切——高考,它最可怖之處就是令考生除了做題,再也沒有其他的想法。
也許過去了一切都會恢復。考生的眼裡會溢滿色彩。
也許有的靈氣就永遠地丟失了。2.對家長
「親愛的好好學習,這樣你才能幸福。」家長們放棄很多,只為供奉家中的高中生。像給予者一樣,不斷地付出。與此同時,他們要求小祖宗不斷地學習,不要在視線範圍內觸碰電子設備(by the way,我認為電子教育是必然趨勢)。他們束縛著自己的孩子,不學習就使用手段。什麼手段?我才不會唆使各位犯罪呢。中國式教育的問題淋漓盡致地在高中三年里展現,但這並不是高考導致的。
高考只是讓家庭里的壓力變大,做了導火索。所以按下不表。3.對老師
在下有一位親戚是老師,年年帶高三複習。有她這樣一位親戚,我真是——日了狗了。我的高中的老師,喜歡操縱學生。很好理解,聽話的下屬才是好下屬。
他們不斷地給學生灌輸價值觀,卻忘記教他們如何思考。依然很好理解,試卷上的答案只有一個。而且,當學生的價值觀就是老師所灌輸的那一種時,學生可以盡最大努力學習。說句老實話,我挺想被洗腦的。我老是偷懶。教師無視學生的想法。畢竟麻煩。於是學校變成了機器。
當教師成為自動化的機器,學生成為流水線上的貨物??有好處,也有壞處。畢竟效率高。我的生活已經機械化。列個表(各位不想看的請無視)
6:55起床 7:10~11:45在學校 11:55~2:00吃飯+睡覺 2:10~5:50在學校6-00~6:40我這個懶惰的人在玩,學霸們在學習 6:50~9:10晚自習 9:20滾回家,寫完作業洗洗睡問題是,我感覺每一天都一樣。
想被困在了同一天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作業本上的日期。我深深地感到,這三年除了知識我估計啥也學不到了。總結:學校正在機械化(X水那一套成果真的很好),學生的思想被定型,除了做題以外不去思考;教師固化學生思想,操縱學生;家長(盲目)相信教師,不斷督促學生學習。
利弊皆有,看各位怎麼看了。
二、對大我的利弊
上文的利都是對大我的利。統一的東西是很令人省心的。
我天朝人口基數大,教育真的太難太難了,所以只能給予知識並考查。素質教育?一個班80人你教育一個?累死你。如果我們需要技術型人才;那麼我們不會培養他的思想高度。毫無疑問,高考對於國家來說是最方便的制度。花費人力物力少(相對於其他考查方法),時長短,操作簡便,簡直不能更完美。
麻煩的事情都讓電腦君代勞了。大總結:高考是一項機械化的制度,從基層學生,到判卷老師(判過卷的深有體會),到投檔之類的。它是如此便利,如此令人省心!像我們身邊的機器,為生活帶來了便利。
但是,我們是碳基。
單純談一種制度的優劣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制度就會有漏洞,就會有缺點唯一沒有缺點的制度就是共產主義現在看來實現不了所以罵制度的人一直都會存在的===========================================所謂應試製度造成的大家只專心於應試而不發展所謂素質這種事兒基本上是社會制度決定的,和考不考試無關
如果社會等級差距很大,而社會流動又靠考試來維持
那麼自然大家都會專心於應試郭德綱的兒子就不搞應試,搞相聲去了為什麼,因為不需要===========================================只要涉及到淘汰,就會出現過度競爭的情況美國想升入名校的高三學生也是苦逼一枚美國人曾經拍過一部電影「Race To Nowhere」因為中產階級也面臨社會流動的問題============================================有沒有比高考制度更好的制度現在看來沒有文革時候的推薦制推薦的都是什麼學生?現在自主招生黑幕重重只是沒有人爆出來而已=============================================現在很多小孩學業壓力並不來源於高考而是來自於父母的壓力是父母的壓力傳遞到孩子身上而不是高考的壓力傳遞到孩子身上我說的是小學=============================================現在的應試製度有沒有改革空間,有比如實行分層級考試,不同類型大學對應不同考題或者考試內容從目前的知識型轉向探究性題目但是目前恰恰是反向來的題目越來越簡單,死記硬背的題目越來越多招生規模越來越大,又要全國一張卷至於為什麼,我也不知道================================================批判應試教育是為了什麼,為了改變中國教育么我覺得不是是為了幫助有力人士邁過高考這個坎比如京東老闆娘,就不是通過高考進入清華的但是京東老闆娘有何過人之處現在沒有看出來早年的少年作家也是如此對於教育本身來說肯定不是科學的方式,但是對於被教育的學生來說,有利有弊。
應試教育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殘酷的,得不到綜合的發展,但是對於國家來說,如果沒有應試教育這樣一個相對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手段,階級會更加的固化,從而造成階級矛盾激化,統治者的統治地位得不到保證。
正是有了應試教育,才能有階級的流動,出身相對平凡的學生才有機會進入更高的階級。
當然,不管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出身好的人都會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
倘若實行素質教育,差距則會越拉越大。如果作為統治者,你會選擇哪種教育方式呢?
如上訴所說,作為一個普通人,你又會選擇哪種教育方式呢?總的來說,目前的應試教育是逼不得已。
首先,不可能所有人上大學,因此總要有個篩選方法。
其次,篩選方法必定要量化,無論是筆試、面試,無論是標準答案還是評委打分。最後誰能上,誰不能上都是看分數說話。剩下需要完善的就是具體的考試內容了。
因為國內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應該說相對於整體大量的學生數量,優秀教師資源永遠是稀缺的。所以用試卷答題,用標準答案打分是最節省資源的全國篩選辦法。
所以呢,要麼完善試卷里考的內容,要麼擴大優秀教師的數量。雖然在線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讓優秀教師惠及到更多學生,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是在線教育無法替代的。應試教育是不可避免的,至於它是否合理,要整體的來看。考綱,出題水平,考試和錄取規則,以及其他外部的彌補措施。就我朝的來看,它所起的作用比它帶來的問題是要大的。但是改善的餘地也非常大。
一種學習方式上升到體制方面,那必然要全盤考慮它的得與失。那國家得到了什麼?大規模快速獲得人才的途徑,來支持國家的經濟增長。那國家失去了什麼?邊際效用的降低,無法培養引領社會進步的精英人才。
至於農村與城市在高考上的公平性,是一個偽命題,難道別的方式就不能保證公平了?
時代在變。由過去的知識稀缺型社會變成了今天的創新稀缺型社會。在互聯網時代,知識會越來越廉價,而怎麼利用知識解決問題會變得更有價值。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這個環節沒做好,它只是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卻不懂得教他們如何去用,去發現,去創造。
所以,應試教育也許不會被很快淘汰,但是秉持應試教育的人卻會被這個社會淘汰。這個問題能說好多點,實在不知道該聚焦於哪一個點,先湊合著看吧。
首先談應試教育本身,它的公平性正是它存在的原因。什麼是應試教育?就是教過之後要考試,考了試才有了分數的高低,才有了競爭,老師才知道哪些孩子沒學好,學生才會受天生的競爭性能驅動去學那些進入社會感覺並沒什麼卵用的東西(其實並不是沒卵用只是回報周期太長大部分人堅持不下來)。縱觀全世界,不是中國用應試教育外國也用素質教育。全世界都在用應試教育。中國有高考美國同樣有SAT。
當然現在確實有一部分,甚至是相當一部分老師在探索新型的,能激發每一個孩子,每一顆星星的潛力,力求讓教育的效率最大化,我所知的一個組織就是WISE組織。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下,我著重推薦我個人最欣賞的一個人:
【TED】用「雲」建立一所學校這個,就我個人的理解,其實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為什麼這樣理解,因為之前的教育應試教育有著必然存在的意義,為什麼要教育孩子?因為要讓他們以後成才,為什麼要成才?因為他們成才以後才能利用現有資源產生最大受益,應試教育的目的正在於此,挑選出最優秀的學生,給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實驗室,那麼從概率上來說他們能出優秀成果的概率就會大很多,很好理解吧。那麼這種組織的出現,其實就是一種趨勢:就是現在的社會資源已經很多了,可以拿出一部分來浪費了,來讓每一個孩子都發揮最大潛力,即使他的潛力不怎麼大,也要讓他最大發揮,讓他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並不一定是社會資源真的很多,而是說社會中存在這樣的一種意識並越來越壯大)。
上面一大段其實就是在說,中國教育很爛,但怪不到應試教育。如果教育在一開始就致力於開發每一個孩子的潛力,社會資源早敗光了,現在的社會水平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達到。
那麼中國的教育爛在哪裡?我以前顛三倒四的都在說中國教育爛在哪裡,無奈懂的人確實不多,我今天就再換一種說法:就是每年的高考都在量產廢柴。
2014各省市高考一本(重點大學)錄取率統計
這是一個不知道哪來的網站,這上面列出了各省以及直轄市2014年一本錄取率,平均下來全國有6.74%的學生考上了一本,剩下的全部是二本,三本,乃至沒考上。我現在就算是給國家歷年來的一本錄取率套上平均錄取率15%吧,剩下的85%呢?各位在校大學生認為這些人大部分是什麼樣的人?我是一個二本學生,分數在本省錄取是超過一本線的,就假設是好二本吧。我碰上的大部分是什麼樣的學生呢?
「走走走,開黑去!」「學什麼學啊,反正都這樣了。」「期末啊,老師給的重點呢?借我抄抄。」「兄弟,靠你了啊!」真的,你真別怪大學老師教的爛,教的攔你還不能自學嗎!高考每年都要篩出85%以上的這種人,然後加工四年投放到社會,社會如果是個缸,裡面是這樣的水還能好嗎?這是怎麼形成的?是在於十二年的教育目的的錯誤導向:高考過了就好了,考不好你就完了!家長,老師,同學,乃至社會輿論公共媒體都是這樣的導向。那麼你讓那些高考後總會存在的淘汰者怎麼辦呢?人道毀滅嗎?
這樣的導向又是怎樣形成的呢?當年是誰弄出來的只要是個大學生就招進單位給高薪,那麼這種導向的形成就怪誰。
既然今天話題這麼大我就一併說了,我的態度還在於現在這麼爛的基礎教育,學校教育,家長必須有足夠乃至超前的驚醒,你天天回家累得要死也要學會去關心孩子的學習並自己引導。不要相信學校,也不要相信教育部的改革。(就是這一點最招人黑,我只能無奈為什麼那麼多人都不懂)
我今天就告訴大家我的邏輯是什麼,如果我的邏輯有漏洞或者整個錯誤那歡迎人評論。
我之所以說不能相信教育部的改革:
第一點就在於中國的政府根本就沒有改進教育的源動力。是啊,大家把自己放進政府的角色,教育改革費勁吧,那能有什麼好處呢?當下的教育模式改了我能漲薪嗎?有人感謝我嗎?對國家有好處?別TM逗了!!!國家有沒有好處關我屁事!!!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是為人國家公民照想的,即使是我極為推崇美國基礎教育的某些模式,美國政府也不是為了公民才進行教育改革的,美國政府是為了選票。第二點在於中國的編製問題,具體的名字恕我不是專業人士無法說細。具體表現就是,教育部里的人沒當過幾年老師。我不細查,就拿教育部長為例:
袁貴仁1969.05——1971.02,安徽省固鎮縣王莊中學教師1971.02——1971.12,安徽省固鎮縣師範學校學生1971.12——1978.09,安徽省固鎮縣王莊中學、縣五七大學教師1978.09——1982.08,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學生,獲學士學位1982.08——1984.12,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哲學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984.12——1987.04,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師1987.04——1989.12,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副主任1989.12——1993.02,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教授(1992.09起)1993.02——1995.07,北京師範大學副教務長、教科辦副主任1995.07——1996.10,北京師範大學常務副校長、黨委常委1996.10——1998.02,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1998.02——1999.05,北京市市長助理兼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1999.05——1999.07,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1999.07——1999.12,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校長1999.12——2001.04,北京師範大學校長(2000.02明確為副部長級)2001.04——2005.09,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2005.09——2005.11,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2005.11——2009.10,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2009.10——2015.01,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2015.01——,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其中1969.05——1971.02和1971.12——1978.09是擔任教師角色。一個老師都沒當過幾年的人你讓他改革中國教育?這不是個例,我以前是查過整個教育部人事履歷的,都能查到,只不過我現在不想費時重新找。第三點在於不能相信學校教育,為什麼?在於老師從來不是園丁,人家也是拿死工資的人,和市場上拿工資辦事的人性質沒兩樣。新聞上熱傳的老師資助貧困學生已經是人家僅有的略高過平常人的道德底線了。他們不會去浪費時間去做有悖於應試教育大趨勢的事情,讓他們浪費時間教育孩子人生的奮鬥不止於高考?浪費的複習時間誰賠?還有多少人記得馬小平?豈不聞是中國教育最大的悲劇?
以上全都沒有數據,但全都基於如果我本人擔任以上角色會做出什麼樣的最利於自身的決策所得出的結論。我承認會有人偏偏就捨己為人,但如果有人非要以為整個社會都是這樣那我們是兩種人,別費勁評論,你非要覺得人性本善而且還一善到底我也沒辦法。
各位年齡成年但心智如小孩的,還有即將為人父母的,還有孩子年幼的,你們好自為之。題主能告訴我,世界上什麼東西沒有缺點嗎?永遠不要直接批評一件事物!因為所有的事物都有缺點,直接針對事物的缺點提出批評是毫無意義的。 目前已知的所有教育制度都有缺陷。應試教育是有缺陷,但是它是現階段最適合我國的教育體制。除非你能找出一個比它更適合更完善的且能實施的體系,應試教育自然就會被取代。所謂的素質教育,至少在目前階段,還完全無法實施,如果現階段硬要採取不完善不成熟的素質教育,其弊端比應試教育更大。 結論就是,應試教育是有不好,但這不能成為推翻它的理由,因為每一件事物都有不好的地方。推翻它的充要條件是,有另一個不好的地方比它更少的可實行的教育體制。 我想強調的是,不要因為一件事物有不好的地方就喊著要取消它,撤換它。
應試教育是不好的教育,然而是對老百姓階級比較優待的篩選方式。
想想看如果用素質教育的成果作為選拔人才的方式,老少邊窮的孩子給他二十個努力也滾不過北上廣深孩子的雪球。
因為佔有教學資源的差距,在素質教育下是遠大於應試教育的。想想看在山區兒童連義務教育資源都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把琴棋書畫花酒茶廚等等等「加進考綱」,估計窮苦人家連家長帶孩子都得齊齊吐出一口老血。
這樣一來就是社會階層可以說是完全釘死,下層人民想進入上層難度不亞於非洲國家想趕英超美。
而這個的後果…………嗯,階級社會嘛,統治者與被統治者。
所以說目前,以及以前的應試教育和篩選制度,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劫富濟貧,同時安撫民心,從而維穩。
所以說我們到底茲磁不茲磁啊?看階層。
對於相對弱勢的孩子來說,應試教育無疑是墜吼的。教育部搞得這一套啊,excited!最好是再減少一些學科,把教育資源上的差距在分數上體現的越不明顯越好。而相對優勢的孩子們呢,很熟悉西方的那一套理論。每天都想弄一個大新聞!再把應試教育批判一番。然而應試教育並沒把他們的資源剝奪,該出國出國,該繼承家業繼承家業。所以對優勢孩子來說,應試教育和高考無異於陪天子下棋,所以現在很多家庭已經完全放棄了應試教育,因為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所以表面上看應試教育是萬人噴千人罵,實際上後面是寒門子弟與世家大族(怎麼回三國了)間矛盾調和後的結果
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教育上的問題,其實都出在教育之外。
那麼把教育方式和篩選手段分開呢?現在用人單位學歷和能力雙重考察不就是這樣么至於其他可能性……大晚上的犯困思維不是很清楚,各路仁兄可以開動腦筋……對於教育貧困國來說,這是最省錢最有效率的辦法了
很多不負責任的答案也收穫了大量的贊。應試教育並非放縱,或者被動形成的畸形產物,而是在無數選擇中被挑選出來更適合 目前 這個中國的制度。
你們真當政府都是白痴,教育局都是弱智,國家領導人都是戰五渣?應試教育的弊端連掃大街的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四,是不是?
中國特色的東西在很多人眼裡都只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說辭,一種自我欺騙的方法,一個愚民的政策。但是不知道在否定中國特色的同時,大家有沒有想過,中國的確是一個獨一無二,充滿不穩定性的國家。
應試教育是死板的,規劃式的,沒有活力的。但是同樣的,正因為如此他是公正的。(這裡先不扯分數線的問題,因為很複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他是公平的)。應試教育是產出類似於流水線一樣沒有特色,能力單調的勞動力,從國家角度而言,需要的正是這樣的人,思想單純,工作努力,聽話,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可以從事大部分基礎工作的勞動力。那麼尖端人才呢?當然有,君不見少年班?而且真正的天才,就算是在爛泥里,也會脫穎而出的。
大家又要問,我們沒有創新,沒有諾貝爾,沒有高大上的東西啊,這不是應試教育毀的嗎?
並不是,中國所擁有的高端技術是很多的,這點我想大家不會否認,但是會質疑好像對我們的生活沒什麼幫助,其實這種理解也是錯的,當年美國大力發展太空技術的時候,也被國內民眾質疑,當時有人對此回復過,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假設我們把「先進的」國外教育制度引進,或者借鑒,比如考試更多的以面試,口試進行,這樣學生負擔小,又能發展個人的能力,而且可以杜絕作弊,那麼結果是大家準備好分20年排隊考試,並且無法保證每個口試的老師,給分公平,同樣水準的同學,在不同的老師收下考,可能分數相差很多,老師的徇私舞弊又無法控制。
再比如發展學生的素質,像日本多開社團,發展體育,讓學生管理學校,這是不錯的,但是起碼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去進行。假設以現在的中國去實行,那麼知道之前的一個新聞的話,也許大家就會覺得可怕了,就是一個小學的負責給同學背書的同學,可以讓全班給他上貢,並且可以讓其他同學喝尿吃屎,如果學校有學生會,社團有社長的話…我不敢想像。
再假設我們像美國一樣,像歐洲一樣去做,或許可以提高學生素質,但是並不符合當前中國的利益。這個我之前已經說了。打個比方,你玩星際,一開始就攀科技,想以科技來壓制,但是這個時候,對面是速狗戰術,並且已經知道你的基地所在。或者說當時對手擁有比你更強的實力,而你是繼續攀科技,還是先出兵頂住關鍵一波?時局是在變化的,看似正確的做法,在不同的時期,未必是最好的。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到底學誰?或者創造什麼樣的符合國情的制度?這,就是中國特色。
很多人都覺得,中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根本不需要摸索,好的東西都放在面前,這樣想的人太天真,太自以為是了。
如果你認為應試教育,並不符合現在中國的需要,那麼就想辦法一個個去克服解決,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夸夸其談,這個不好,那個落後,這種話,誰都會說,不信你就馬路上隨便抓個人問,他一定也能說出幾點來。
綜上,我認為應試教育存在著巨大的缺陷和不足,但是確是目前的中國所需要和合適的制度。
深度原因當然不止我說的這些,還有很多很多博弈,和權衡,教育是國家之根本,我不認為一個國家會愚蠢到不明白這個道理。即使是滿清,也知道派遣留學生,搞洋務運動,中國政府同樣也知道。這種方法可以用考試來公平的量化成績。考幾分就是幾分。誠然,現在都提綜合素質,你怎樣去量化考生的素質?無法量化就沒法排名,沒法排名那到底錄取誰?是錄取有錢人家的,還是錄取當官人家的?
由應試教育這一話題想起了《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張宏傑、民主與建設出版社)一書中評價曾國藩的一段話:「 讀曾國藩的這些日記,想必讀者都會覺得過於苛刻、瑣碎、拘泥。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每分每秒都是戰戰兢兢、提心弔膽,處於戰鬥狀態,未免活得太「事兒」了,太板了,太累了吧!這種自我完善之法,確實有點可怕。然而,除掉那「過猶不及」的部分,這種修身方式,也自有其合理之處。康熙皇帝說,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未有堅貞永固之力。朱熹也說:「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後用慢火溫。」 做事也是這樣。做至大至艱之事,開頭一定要提起全力,有股衝勁,「猛火」痛燒一段,否則絕難成功。」 而加粗體的這幾個地方我想就是對應試教育利弊問題討論的最好回復。 不可置否的是應試教育,或者說我國現階段的這種應試教育是有很大弊端的。而這些弊端也被抨擊地差不多了。然而暫時地除去弊端重新審視,或許我們還能看到些什麼: 比如能看到中國先保證量再考慮質,由此帶來的國民高等教育飛速普及和推廣。高等教育人數:中國將達3700萬 遠超美國 是,應試教育不好,大夥心裡都清楚,但是在人口基數占這顆星球1/5的、一掃幾千年愚昧、建國不足70年的國家來說,保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基數才是最優先考慮的,我把它理解為猛火痛燒階段,而這也僅僅是化人口優勢為人才優勢邁出去的第一步。
個人認為有利有弊,整體上來說還是弊大於利。弊和利各在什麼地方,相信基本上社會上都比較有共識了。但有一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就是說應試教育是目前中國可以實踐的最好制度。顯然,即使應試教育也有分公平和好壞。最起碼,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是非常不足夠的,對比一下各個國家教育投資佔GDP的比重,就知道這個問題多嚴重了,中國連印度都不如,甚至比不上很多非洲國家。另外,就拿高考來說吧,知道高考改卷方式的朋友應該都贊同那可以稱之為殘酷,甚至是完全的不負責任。即使退一萬步說,就要以一次考試確定結果,那起碼改卷的時候要萬分小心吧?那語文卷平均幾十秒過一篇作文的方式又算什麼呢?這個難道不就是投入的問題嗎,難道中國連多請一些改卷人員的錢都沒有?再說,高考改成兩次,甚至三次,不要一次定生死,又很難嗎?或者大學錄取也看中學平時成績,這個很難嗎?不做,就是政府不作為。
中國中小學的應試教育有一定好處,就是打好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數學,這一點跟英美相比較為明顯,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學生出國留學覺得數學簡單。但是,中國的高等教育可以說慘不忍睹,這個具體就不用細說了,大家都明白。其實從中國原來的產業結構來說,更應該注重的是職業教育。因為以製造業為主,本來就應該這樣。相比之下,大學的擴招就顯得不合時宜,近年來結構性失業的現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首先,考試製度並沒有不好,而且也是國內外通行的。應試教育的出現和其問題,從來不在於制度,而在於其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正是整個社會,包括老師家長和學生自己對於考試的唯一認同造就了應試教育。國外也一樣考試,可是他們的學生很注重生活和興趣的培養,自己拍電影組樂隊這些很普遍,可是在我國這些被認為是不誤正業。正是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及""所有和賺錢無關的活動都是不誤正業""這種普遍思想造就了對教育制度和考試製度的崇拜,造就了應試教育,以及很多讓人無奈的現實。
準確地說是不夠好。
【教育】的目的是傳授知識。
但是【教育制度】並沒有這麼簡單。一,它是一種上升渠道,是社會穩定性的保證。二,既然是上升渠道,那麼它除了有教育職能還要有篩選職能。三,它將「自然人」變成「社會人」。通過社會化,使自然人在適應社會環境、參與社會生活、學習社會規範、履行社會角色的過程中,逐漸認識自我,並獲得社會的認可,取得社會成員的資格。四,減輕社會就業壓力。綜上,我只能說應試教育是不壞的制度。
另,應試教育這麼簡單的規則都玩不贏別人,就別找其他制度來找虐了。不是制度的原因,是你自己真的不行。再另,中國回到九品中正制是可怕的。結合我自身談一談吧。
高一分班考試的時候我忘了我哪科成績被弄丟了,於是我就被分到了一個很差的班裡。
然後這對從小到大都在重點班裡的我簡直打開了一個新的大門,我的政治老師無緣無故就會在課堂上說:「你們怎麼這麼笨啊?」(我之前從來沒聽過這種話)
後來有一次我去找英語老師問題,那個英語老師根本不想給我解答,看了一眼就說這都不會做?是不是傻?(語感需要更深入的理解,而並非單純的問老師」答案「。)
後來我就已經懶得和這群老師計較了,因為等我後面正常考試之後竟然進步了「800多名」(……畢竟之前少一科成績啊。之前年級第900+之後前100.)高二也理所應當的被重新分回重點班。
後面我路過辦公室那個英語老師竟然說:」也不知道這孩子是不是作弊了「。(即使到了現在我的人生中也一次都沒有作過弊。)
而高一的弱智老師會對我產生如此的偏見的原因只是因為開始我他嗎的有一科考試成績弄丟了。
於是在我本人的智商,基礎知識,任何東西都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從一個從小到大都被說很聰明的孩子莫名其妙的在高一階段被針對成了弱智。(當然這一切在高二之後回歸常態。呵呵,我高一的那些弱智普通班老師也再也沒有出現在我的視線里,因為普通班和重點班的距離非常遠。)這也側面導致了我高1的知識並不是很牢固,如果我高1是正常在重點班上的,我估計現在也不會在一個普通985里而是TOP2。
高一整整一年都被這些傻逼老師給他媽浪費了。我只能說我還是很想操那些sb老師的媽。
就像採訪岳雲鵬一樣,你長大了,是不是應該饒恕之前別人的錯呢?不。我還是想操那個sb高一英語老師的媽,真的這輩子我都恨這個sb東西。我現在英語成績不如當年那麼優秀100%的原因都是因為這個煞筆老師。結論:SB也是會當上老師的,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應試,而是教師資格門檻太低。推薦閱讀:
※大陸人眼裡的西北大學是什麼樣的?
※學習化學專業必備哪些素養?
※初升高補課有必要嗎?
※家庭教育如何塑造人?
※材料作文總是找不到他的立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