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中,到底該如何理解一些資產的周轉期、周轉次數的公式,比如存貨的,應收賬款的?


用存貨來舉例子好了。

假如我們有100元的存貨,一年周轉一次,我們的年銷售收入是100元。

即 存貨周轉次數=銷售收入/存貨=1

假如同樣的條件,我們想讓存貨一年周轉兩次,讓我們來看看會發生什麼吧。

在周轉了一次以後,我們的銷售收入已經增加了100元,用會計來理解的話,即: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如果我們想要讓存貨再周轉一次,要怎麼辦呢,對,我們要把銷售產生的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轉變成存貨,然後再將這些存貨銷售出去。

此時我們便完成了第二次周轉,銷售收入便變成了200元。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完成第三次,第四次周轉,但那不再是我們想要討論的了。

所以

存貨周轉次數=銷售收入/存貨

由於銷售收入是一段時間發生的數,而存貨是一個時點的數,我們往往將分母取期初期末的平均數。

現在你已經了解存貨周轉次數的概念了,如果尚未理解,請將以上敘述再閱讀一遍。

在以上的敘述中,我們對銷售收入的假設,是用一年來作期限的,而事實上,在財務報表中,銷售收入也是以相同的長度來作為期限的。

一年即365天。

即 存貨周轉天數=365/存貨周轉次數。

從這個公式可知,我們計算的存貨周轉天數實際上是存貨周轉一次所需要的天數。

至於應收賬款,流動資產,總資產,營運資金,等等的周轉次數,周轉天數,都能用以上的思路來理解。

以上。


用漢語,周轉就是從原點在回到原點,是一個周轉期,以後循環下去


推薦閱讀:

沒有財務方面的基礎,如何自學財務知識?
如何通俗易懂地解釋折現率和貼現率 ?
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開具、流轉、承兌、貼現的過程和區別是怎樣的?
先付年金和後付年金的劃分有神馬區別啊?
同樣是盤盈,為什麼固定資產計入前期差錯,而原材料卻沖減管理費用?

TAG:會計 | 應收帳款管理 | 財務管理 | 公司理財 | 應收賬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