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淡生死?
有生必有死,有什麼看淡看不淡呢?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看看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生滅交替,四季遞更,生老病死是最公平的,幾乎人人都要經歷這四個階段,把心擺平,會發現人生每一樣都是那麼美好,那麼值得珍惜,生死亦復如是。
接受生死的存在,把手頭的事情做好。生與死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生意味著走向死亡,死亡意味生的到來。生已經無法把握,能夠把握的就是死亡,佛教通過禪定的訓練,就是在活著的時候對死亡的一種體驗,禪定與死亡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深入禪定才真正意義的看破生死,看淡生死。進而超越生死。我國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先生說過:「假如把地球的四十億年的歷史比作一天的話,那麼人類二百萬年的歷史只不過相當於一天里最後的三十八秒鐘而已,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假如為四千年計算,用上述的比喻算才只有最後的0.08秒。」每思及此,莫不哀之。橫亘於天地間,百年後無人會記得你。唯有克己慎獨,才能讓自己感到有作為人的驕傲。
如果你還年輕的話,別急著看淡。人生寶貴,想想怎麼在活著的時候多活出一些意義吧。
求生欲是好東西,本來是生物為了提高生存率進化出的,沒有求生欲的早就絕種了。如果你因為某些原因離死亡很近,想安慰自己的話,那就仔細思考死亡到底是什麼。任何東西,你對它越了解,思考得越多,就越不可怕。
用阿西莫夫的話來說,死亡只是永恆無夢的睡眠,是永恆的虛無。在你出生前,已經在這種虛無中度過了140億年,死後只是回歸虛無而已。你要經歷的是你已經經歷過的。沒有牽掛就看淡了
最近看了這個視頻:何依依居士往生紀實。視頻里的事情給我很大震撼和啟發,我在想,何居士怎麼就能看淡生死呢?
可能人到了那份上,自然看淡生死了。
生命是無限的。人是不會死的。死了還是活著的。
經典中的生死觀:
你說著理智的話,為不必憂傷者憂傷;
無論死去或活著,智者都不為之憂傷。
我、你和這些國王,過去無時不存在,
我們大家死去後,仍將無時不存在。
正如靈魂在這個身體里,經歷童年、青年和老年,
進入另一個身體也這樣,智者們不會為此而困惑。
與物質接觸,冷熱苦樂,來去無常,
婆羅多子孫啊!但願你能忍受它們。
智者對痛苦和快樂,一視同仁,通向永恆;
人中雄牛啊!這些東西不會引起他們煩悶。
沒有不存在的存在,也沒有存在的不存在,
洞悉真諦的人們,早已察覺兩者的根底。
你要知道這遍及一切的東西,不可毀滅;
不可毀滅的東西,任何人都不能毀滅。
身體有限,靈魂無限,婆羅多子孫阿周那啊!
靈魂永恆,不可毀滅,因此,你就戰鬥吧!
倘若認為它是殺者,或認為它是被殺者,
兩者的看法都不對,它既不殺,也不被殺。
它從不生下,也不死去,
也不過去存在,今後不存在,
它不生,持久,永恆,原始,
身體被殺時,它也不被殺。
如果知道,它不滅,永恆,不生,不變,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殺什麼人或教人殺什麼?
正如拋棄一些舊衣裳,
換上另一些新衣裳,
靈魂拋棄死亡的身體,
進入另外新生的身體。
刀劈不開它,火燒不著它,
水澆不濕它,風吹不干它。
劈它不開,燒它不著,澆它不濕,吹它不幹,
永恆,穩固,不動,無處不在,永遠如此。
它被說成是不可顯現,不可思議,不可變異;
既然知道它是這樣,你就不必為它憂傷。
即使你仍然認為它常生或者常死,
你也不應該為它憂傷,大臂者!
生者必定死去,死者必定再生,
對不可避免的事,你不應該憂傷。
萬物開始不顯現,中間階段顯現,
到末了又不顯現,有誰為之憂傷?
有人看它如同奇蹟,
有人說它如同奇蹟,
有人聽它如同奇蹟,
而聽了也無人理解。
居於一切身體內,靈魂永遠不可殺,
因此,你不該為一切眾生憂傷。——----摘自《摩訶婆羅多》之《博伽梵歌》。
生亦何歡 死亦何苦 既生即死 轉念成空
推薦閱讀:
※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放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放一晚上,長久了會有什麼好處?
※解脫真的很難嗎?
※念經是不是可以規避未來的苦難?
※面對不同階段的修行者的提問是不是應該有不同程度的回答?甚至某個回答是不究竟的反而更有好效果?
※適合用在作文里的佛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