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是不是正在逐漸失去信用?

不知道是我關注的太狹隘導致的錯覺,還是真是如此。

常常國內媒體無腦轉載國外釣魚惡搞新聞。

常常出現常識上的錯誤,以及故意聳人聽聞,比如說可樂洗馬桶,手機關機惡意軟體還會運行。

還有各種偽科學,沒有實據的抹黑。社會新聞奇葩的觀點也無處不在。

熱點事件一擁而上纏住當事人,不管是不是會對其造成二次傷害。感覺記者就常常把結痂的傷口再次扒開然後塗酒精美名其曰消毒。

更不用說沾上政治這個大糞坑,永遠是屁股指揮腦袋。

不管是人民日報這種還是南方周末這種醜事都一堆。


他們挺有信用的,收了錢之後第二天就幫我為餐廳做了採訪的軟文,並配圖放在了報紙不錯的位置。

他們挺有信用的,說請吃飯的時候從來都不遲到,而且他們如果說不來,那就絕對不來,毫不含糊。

他們挺有信用的,說幫著找x廳的廳長把犯事兒的孩子搞出來,他們就會用報紙新聞施壓,然後收錢通過各種關係把事情辦成。

他們挺有信用的,欠我錢的時候,說早上給就早上給,當我敲開他酒店門的時候,看見他正在和一個女的在床上辦事,他讓我等會。然後他如約的辦完,沒讓我久等,只見他當著我的面把p資扔給那女子,該女子裸著去衛生間收拾後走人。隨後,他如約還我錢。

.....

上文是不是覺得我在諷刺?是不是覺得文不對題? 哈哈,那我略細說:

1、新聞媒體行業,有權力趨使和利益導向,所呈現的內容是他們希望你所看到的,每個記者和媒體機構都會有自己的媒體立場與新聞角度,你不能因為你與他們的角度不同就說記者或媒體沒信用,而且並不是所有讀者具備獨立思考和判斷力;

2、記者的工種分類較多,分不同所屬機構、不同內容、不同地域、不同級別,因為記者細分真是太多了,什麼軍事體育的、香港的、電台的、電視台的、網路媒體的等等。這些涉及到了記者的接觸行業面,就拿一個地方報社的小記者,每天去這個局、那個廳、大公司去採訪,僅這一項,就能通過該渠道認識不少有頭有臉有錢有權的人。通過該渠道巴結個人,搞點好處,人脈的門檻兒已經到手了。再者,還有一些記者抓漏拿話柄再被人用錢撫平,這事少見嗎?不少見。如果你見不到,那很可能是他們的處理手段隱秘。他們那麼聰明,怎麼會讓你知道呢;

3、造成此景與從業監管和濫用職權都有一定的關係,像我上面說的這種事,剛入行的記者是不敢幹的,尤其是剛從大學到電視台的,除非是被人拉進去迫不得已。但是我上面提到酒店的那位記者,他當時的年齡只有26歲,順桿爬到什麼地步,有TZFR做靠山,後台硬的你也不敢跟他扯別的。

好像不小心又說了一些大實話,都是些過去的事了,反正他們在我心裡還是很守信用的,雖然當他們喝多了扯淡的時候,我都是一個耳朵聽,一個耳朵出。現如今,真正乾淨的記者,又有多少呢?

剛進這行的實習記者和資淺的就別鬧了,全文中的「他們」僅指我遇到過的記者,請部分有節操的記者不要對號入座。

最後:

你覺得他們講信用嗎?當然講。

你覺得他們有信用嗎?當然有。

你覺得他們正在失去信用嗎?額,真正掌握客觀真相的記者,並敢於說真話的記者,好像都...


想起長者時代,傳統新聞的載體是媒體,然後是各種傳播的機構,最後是沖在前線的記者。

在遙遠的二十世紀末,我們所處於的,是改革開放的春風。那時,經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效應還沒有急速擴大,行業利潤化的現象還集中在能源電力等戰略行業里,而民生類行業還較為純粹,比如教育,比如新聞。

受某人的氣質影響,國內文化環境還是寬鬆又嚴謹的,新聞環境依然。在以前,新聞媒體的受眾主要是普通人,媒體人則需要在一些基本價值觀層面上和他們保有共識,不然做不出有共鳴和被接受的新聞,但是在此之前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

這種傳統媒體環境的基礎在於,當時那幫媒體人受到的是完整而系統且良好而徹底的教育。這是大學擴招前的遺產,也是整個二十世紀的教育遺產,而這份遺產,到現在已是最後餘暉。

後來,互聯網發展,新媒體崛起,傳統媒體機制的正在被蠶食割裂,傳統紙媒遇到危機,因為害怕出錯失去市場的官僚主義也越來越明顯,導致報道內容更加趨於保守,逐漸失去創新和挑戰,新聞的故事性強於信息量,遂市場也越來越小,步入惡性循環,新興媒體崛起。

新興的各種自媒體傳承了老一代媒體人的敏銳,但沒有傳承到普通人的基本價值觀,更多輸出的則是自身的價值觀。

受經濟全球化影響的行業精細化這個現象也反映到讀者受眾上,讀者也會被細分,被分析,這種分析是建立在理智程度、消費水平甚至是政治主張上全覆蓋的。要賺錢哪些人的錢,最簡單就是順著這幫人的意願就可以了,精細化分工,有目的點射。

比如陸琪賺怨婦的錢;泡學大師賺屌絲的錢;對於購買力不高的群體,在標題上深加工賺流量也是變相的賺錢,比如標題從職位身份或者名校學生上下手,就能引起眾多憤青群體共鳴,而忽略掉了高學歷高薪資群體的犯罪率比平均犯罪率低很多的事實。

所以你要問這部分記者們知不知道自己的報道是狗屎,我不好說。因為一篇新聞載體的特色,除了把大概事實描敘清楚和再加一些觀點和態度之外,根本不具備論證的條件。但是你要問他們知不知道說什麼話會帶來什麼反應和自己粉絲的受眾構成,這點他們比誰都清楚。

KPI嘛。

而和陸琪之流的情感專家不同,情感專家瞎扯淡,最多妻離子散;而記者在很多社會事件上有目的的信口雌黃,那會導致別人家破人亡啊。


只能說現在因為新聞從業者素質良莠不齊導致媒體信用遭到質疑。

報紙的編輯人員應該是知識廣博的「通才」,「不可不慎加遴選」,報紙的主筆「非絕倫超群者不得預其列」,應該品德高尚,持論公平,不得「挾私訐人,自快其忿」。

然而當下環境里,不可能每一個新聞從業做都做得到這一點。但是這不代表所有的記者都不合格,也不代表大部分的記者都不合格。虛假不實的報道到底是新聞業界的一小部分還是一大部分,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到。

2014年7月4日13:09

————————————————————————————————————

總有人還在為了新聞理想努力的,雖然這個詞在很多人眼裡看起來幼稚又可笑,筆杆子彎一彎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但是我總還是願意相信有很多記者在為寫出公正真實的報道而努力,新聞的真實和客觀性本來就一直是業界的一個難題,政治的壓力也好,金錢的壓力也罷,至少我們從未放棄過它。

「真實是新聞的第一生命」。你們不信沒關係,我信就夠了。

2014年7月4日18:59


敢說實話的記者早就已經被排除出圈外,運氣好的頂多再也無人問津,運氣不好的直接丟了性命。

我感謝那些敢說真話的記者。但是還有那麼不是一小撮的記者,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本事倒是越練越強。為了關注度,他們臉都能不要。為了利益可以顛倒是非,為了吸睛可以捏造報道,還有的明明沒有對其他專業的深入學習,僅憑自己有限的可笑的認知,寫出了各種可笑的文章,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搞了個大新聞。

對於這些記者,只能說: 呵呵!妓者妓者,說的就是你們!


有些國家新聞管制比較嚴,所以說出真相的代價和壓力可能大過說假話,

在這個國家,有些良心記者不是在失去信用而是生命,

放心吧,我說的是朝鮮


其實是新聞媒體在失去信用,敢說實話的記者早被轟出圈外了


不是他們失去信用,而是他們沒有趕上素質。當新聞工作逐漸在更多的空間里混搭穿插,他們依然抱著以往的經驗和態度,怎麼說實話?

其實說實話一直是個技術活,不是你想說,說出來的就一定是實話。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的第一句話:我上邊有人!

一年前開始加入了自媒體的大軍

幫一個地方號寫過文章

說說當時我的感受吧:

1.時事新聞要抓住讀者的G點,那就得想盡一切辦法上熱門,引熱議(這算是衡量我當時工作成果的指標,獎金什麼都靠這個。話說誰又不想自己的文章上熱門引起讀者的重視?)

2.文章必須配合地方政府的戰略方針(這個由不得記者說了算,大家都懂的)

3.如果一個接到一個廣告,廣告商就是甲方,他會按他的要求告訴你想要的文章效果,毫無疑問廣告文章必須誇大一倍,也有可能會誇大十倍,這得看甲方的指示。如果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寫 那你就只能無限循環的修改,直到廣告商滿意為止(誰讓他們是大爺!我討厭甲方!)

如果遇到調查性的文章,先得把文章寫好,老大會審核文章。即使我想表達A意思,但老大說你必須寫B意思,我可能知道B意思是誇大或虛假。

這時擺在你面前的就兩條路:

1.堅持正義和公司鬧翻--丟工作 、不能繼續在這行混下去(文章會由下一個新人繼續寫)

2.妥協,得到上司表揚,拿獎金、升職 走向事業巔峰

如果沒有上面的壓力沒有利益沒有目的沒有甲方!!記者可能會做一個正義的使者,發自內心的寫好每一篇文章。

直白一點來說,記者、媒體人,也是一個金字塔結構,一些記者、媒體人充其量只能算是個代筆,誰說了算?誰的權利大聽誰的唄。

媒體這個行業里真的有太多無奈。很多事情不是僅僅是靠一個記者說了算(一把辛酸淚…)

我現在想單幹,誰也不聽。

PS:之前寫了一篇名為「一個屌絲外鄉人眼中的xxx」(一個二線城市,地方名字就不透漏了)

投稿給一個地方政府運營的公眾號,最開始都談好了能推送我的投稿,結果後來卻得到了一句:現在這個時間不適合推這篇文章為由變相的拒絕了。MD....我不就實話實說嗎!

剛剛混知乎,不是大神!個人觀點,請笑納。


其實記者從來就沒有過「信用」

這個職位本來就不能用「信用」來評價

一件事情,立場不同,看法就會千差萬別。

那麼作為採訪報道事情的記者,最理想的情況自然是「沒有立場」。

但是「沒有立場」還怎麼報道?

拿葯家鑫的事情來說,記者最有「信用」的報道方式就是

葯家鑫殺人了,先把人撞翻在地,然後又補了八刀,手段殘忍。

這就完了。

但是我們看到的不是這樣啊,我們看到了很多長篇的報道,裡面不乏一些有「立場」的語句。

那記者們到底該算有「信用」呢,還是該算「沒信用」

況且記者們自己也不是鐵板一塊啊,常常是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報道。

也是一個亂。

記者們從來都是這樣的,他們沒啥「信用」不「信用」的。

過去之所以覺得記者講的總是「對的、真的、好的」是因為過去媒體太少,大眾接受的信息比較單一,所以有了這樣的錯覺。

現在媒體太多了,信息來源變的非常廣泛,所以覺的記者沒「信用」了。

其實不是記者的問題,是大眾篩選信息的能力不足。

如果是一個有足夠能力判斷信息優劣的人,那麼他不會認為記者沒「信用」,相反,他會因為現在信息來源廣泛,更容易得到事件的真實情況。

因此,將現在信息紛亂的罪過怪在記者頭上是不對的,只有提高大眾的信息篩選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不是,是非專業記者和雞湯妓者太多了,真的覺得人人是妓者,他們連消息,新聞,評論,綜述,傳記和雞湯的區別都不知道,而且寫新聞永遠帶著立場和偏見


連新聞專業的我們都對新聞業失去了信心,什麼無冕之王,新聞理想,想想就行了。


先回答問題:我個人認為,在中國現在,是的。

(文末另附昨天在美國剛揭曉的2016年普利策新聞獎的結果)

至於原因,個人覺得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在這個新媒體蓬勃發展,新聞傳播的方式發生巨變的時代,傳統的官方喉舌,權威喉舌一貫的行事方法已經不好用了。

媒體四要素:內容,渠道,介質,受眾。

後三者在當今時代和從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獲取公開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兼聽則明,一家之言已經不足以遮雲蔽日。且記者服務的傳統媒體的受眾也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情況下流失得厲害,對於越來越多的人來說傳統報紙廣電已經慢慢成為一個古老的存在。

即使傳統媒體想要緊跟新媒體的步伐,實現轉型,因為體制上的一些原因,也是相當吃力。另外,一些內容更優質的自媒體人,新媒體團隊使得這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受眾能夠從多方面更加豐富地獲取信息,自然不容易偏聽偏信,所以相對而言,記者的信用比起以前肯定是有所下降的。

第二,再除去新媒體發展的因素,現在的記者行業的職業素養,非常堪憂,優秀的記者敢於做出真正深刻內容的記者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迫離開這個隊伍,敢於轉移視線打哈哈的,甚至黑白顛倒的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走得越來越好,劣幣驅逐良幣。

至於剩下的,舉個例子吧,在學生群體維權過程中遇到的——某具備一定公信力的哈爾濱新晚報的記者,他們是如何透支官方媒體的公信力,透支記者的信用的呢?

如何看待哈爾濱新晚報對尚選事件的不實報道? - 大學

——————————————————————————————————————————

補充:

2016年的普利策新聞獎頒獎結果在昨天揭曉,揭曉結果:2016年普利策新聞獎揭曉 美聯社東南亞報道拔頭籌

獲得「公共服務獎」的是美聯社的一組包括7篇長篇調查和兩則視頻的報道,講述了泰國捕魚業的一些非常惡劣的運營現狀。個人讀到一篇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這件事情的文章:你吃的每條魚都可能沾著另一個人的血和淚

這篇文章的作者在文末對於國內外新聞行業的現狀也寫了一點自己的看法,引用如下:

這個故事講完了,順便說一下我對「新聞」這兩個字的理解。

每年普利策獎的獲獎作品,都是前一年整個美國新聞界出品的新聞報道里的佼佼者,它們輕則改變了一兩個或者一群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命運,重則可能讓政客下台、政府垮台、改變一個國家的軌跡。它們代表著新聞這個行業,最核心的價值。

英語里常常把新聞報道稱為「story」,和「故事」是同一個詞。唯一不同的是,新聞報道是非虛構的故事,是實實在在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出來的,是記者通過艱苦卓絕的深入調查後了解到的真實故事。

中國新聞界把「新聞」定義為「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中文報紙上也常常出現會議新聞和領導講話。但是嚴格說來,這些並不能算是新聞,因為它們沒有故事,讀者不關心也不愛看。

好的新聞報道,首先應該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就像美聯社的這組報道。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們是有意義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被講述出來之後,改變了2000多人的命運,改變了這個世界的一個小小的角落。

美聯社的這幾名記者,Esther Htusan, Margie Mason, Robin McDowell and Martha Mendoza,請接受我深深的敬意。


那些說新聞無門檻不需要學習的人,這個時候真的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1 記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所以報道的新聞一定會帶有一些主觀因素,但這並不代表記者可以胡說八道,記者所報道的新聞一定是建立在一定事實基礎上的,可能對於看待事物的角度有所偏差,但胡編濫造是沒可能的,因為一旦出事,報社是要對相關記者問責的

2 現在傳統紙媒真心不好乾,無論南北方,北方的報紙都已經淪落到一天只能印3000份的地步了,現在報紙賣的最好的就是黨報,因為事業機關必須訂,說實話還是挺心酸的。在這種情況下,每家報社都無一例外的面臨著裁員,裁員力度都達到了75%,這麼大力度的裁員,造成的後果就是大部分優秀的記者被迫離開新聞崗位,現在的新聞大多數是外圍人員寫的,他們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更無需談論什麼新聞夢想,他們要的是吸引眼球,追求的是趣味性。

3 對於一些本市的大事,因為地方保護主義,本市的報紙是無法進行報道的,即便報道也一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便本市的記者進行了調查寫出了報道他也登不出來。而現在異地監督的報道官方也明確表示不允許發了,所以記者也很無奈啊。

4 你只看到了一些不好的方面,可是你忽略了南方周刊等大報社,付出了非常多所調查出來的深度報道,那些報道都是記者深度採訪,蹲點偽裝,可以說冒著危險挖掘出來的新聞,不可否認,現在有些人在利益的驅使下,會做出一些違背新聞道德的事,但真正有新聞夢想的人也不在少數。

可惜現在有能力有理想的被壓制的太過嚴重,基本都轉向了。

5 記者的功能弱化的時期,就說明這段時間新聞管制的很嚴格,這是整個社會的風向問題,與個別記者無關了


今天早上看到的??


我覺得已經變成非常唬人的職業了。不是所有記者都在這個身份下做好事。也不是所有記者或編輯受過教育就是有良知有素質的人。

他們利用記者身份,隨意抒發他們自己的情緒,偷聽竊聽更方便的從警察處得到認可,沒完沒了的收集資料證據,更強擅長顛倒黑白還滿嘴仁義道德。

他們不冒充社會公知,他們就是不負責任的媒介媒體。他們有什麼好,享受著平常百姓的信任愛戴,還沒有平常百姓善良呢!


知乎不允許:不宜公開討論的政治內容。如果您對本次處理結果有異議,請回複本條私信,我們會及時複查。

記者最重要的是記錄真相,而都像知乎這樣自我審查的話,真相去哪兒找。有很多工作,有良知的干久了會得抑鬱症。


嘛 腦洞一開一篇軟文就出來了 分分鐘搞定

人家沒有這樣說 結果你寫出來 等於你也有責任噠

窩是身經百戰了啦 泥萌不要整天想搞個大新聞 就把窩批判一番

泥萌這些渣渣 見得風就是雨 圖樣!

←_←割一下好了→_→

蛤蛤講的好啊 媒體腦洞一向大的髮指 也難怪 高中語文老師當年講魯迅 問我們文人寫東西要不要有政治立場 周xx寫的就一定合理么 答案顯而易見吧


記者只是一個職業,怎麼衡量某個工作是否失去信任,這很難說。

同樣的職業名稱還有警察、醫生、公務員等等,是否你也在質疑這些行業也在失去信任。

其實,一個職業代表的是從事這行的很多人。人群中都有好有壞,有優秀有拙劣,怎麼能夠一棒子打死一群人呢。

另外,對職業而言,是要求從業人員遵守這個行業的職業道德,這個社會的準則。


前段時間本地發生了件大事,記者忙活了一整天剛寫完稿子,一條口徑下來,任何渠道都不許講這事,記者氣的摔桌子。

前段時間本地又發生了件事,記者沒寫稿子,只是發了條微信,被請去喝茶了。然後所有媒體人員收到通知,不允許在任何平台提到這件事。

還有口徑不允許任何人討論「趙家人」這個詞

是啊,記者的公信力在流失,因為可能寫完某個稿子,就再也不能在這個圈子裡生存。可以被威脅的東西太多,這再也不是鐵肩擔道義的時代了。


你好 本人新聞記者

無良同行令人氣氛 人人得以誅之

但希望相信 記者這個行業是和平世界的最最前線 其益處遠遠大過影響


推薦閱讀:

報社記者和報社編輯有什麼具體的差別?
為什麼出名的綜藝節目都集中在江浙湘衛視,廣東卻少有?
《軒轅劍之天之痕》這部片子為什麼非常火?
大眾點評網的工作方式、氛圍和環境如何?
假如你是《黑鏡》里的英國首相,你會怎麼做?

TAG:媒體 | 新聞 | 記者 | 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