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與希特勒的關係?
聽說好像黨衛軍是這樣,而好像家族式的軍人,是不是叫「普魯士軍人」還是有堅持其傳統的,也就是說有所保留的,是這樣嗎?
是不是二戰德軍內部也像二戰時的國民黨軍一樣,蔣嫡系與各派系共存,相互博弈~補充:影像資料往往將反面角色「臉譜化」,我的印象中,黨衛軍形象是很陰森恐怖的,這是作為一個人數龐大的群體的公共印象;那麼這個群體中的個體,是否存在戰爭期間的個人反思,並由這反思進而促成對「惡」行為的改變、對命令的曲解,以致說服身邊的同僚摒棄惡行的行為。ps:是否有這樣個體覺醒的故事、電影;最好是回憶錄、日記之類的東西。
談二戰中的德國,必須要先談一戰中的德國。德國軍隊之所以願意支持希特勒,是因為他們在一戰投降後受盡了委屈。一戰中的德國最後失敗,標誌性事件並不是德軍在某一次戰役中失敗,而是國內爆發革命,導致德國皇帝退位,社會民主黨上台,德國成為共和政體,繼而宣布投降。一戰中的德軍表現的比對手協約國軍隊要好得多,西線雖然沒有打過什麼大勝仗,但也一直是與英法相持,可以說勢均力敵;而德軍在東線一直是吊打俄軍,後來被選舉為德國總統的興登堡元帥就是在東線對俄戰爭中刷的經驗值,成為了德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一戰後德國建立起的共和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外國人簽了個喪權辱國的《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而在軍事上基本沒有太大失敗的德國軍隊成為這個停戰協定的最大受害者。根據協定,德國在15天內從法、比、盧、阿爾薩斯- -洛林及萊茵河左岸地區全部撤軍,同時從土、羅、奧匈帝國及非洲撤軍,並交出5千門大炮、2萬5千挺機槍、3千門迫擊炮、1 千7百架飛機、5千台火車機車、15萬節車皮和5千輛卡車。六小時後停火生效。最要命的是廢除普遍義務兵役制,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只能保留輕型水面艦艇,不得擁有主力艦和潛水艇,不準擁有空軍。德軍感覺自己在前線打仗打得好好的,卻被國內的革命在背後捅了一刀,社會民主黨執政的共和國在德國上層人士心中並不是自由民主的民族希望,倒像是賣國求榮的秦檜,而德國軍隊就像是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來的岳家軍,心情可想而知。要是其他國家的軍隊受了委屈還則罷了,德國軍隊與其他國家的軍隊是不一樣的概念。「普魯士不是一個擁有軍隊的國家,而是一個擁有國家的軍隊」是非常準確的描述。現代的德國是普魯士通過王朝戰爭統一形成的,這個國家的軍事傳統與來自來自普魯士的軍事貴族有很大關係,而普魯士是在12-13世紀時被條頓騎士團征服成為德語區,也就是德國的軍事傳統是從條頓騎士團來的(大家不要嫌我啰嗦,我要是這裡說不清楚就會有一幫人來跟我撕逼啊)。德國軍隊有軍官團這麼一個東西,主要都是容克軍事貴族。一戰後由於軍隊總數被限制在10萬,德國傑出的軍事家漢斯·馮·西克特採取了保護德國軍官團的做法,首先入伍條件被提的很高:士兵身體良好,有12年以上的服役經驗;軍官要有25年以上的從伍經驗。而且這10萬德軍全部接受軍事指揮的教育,每個士兵都可以成為軍官,每個軍官都能成為將軍,這樣一來這10萬德軍就是10萬德國軍官,沒有普通士兵。在一戰後備受限制的德軍之所以在二戰中有逆天的表現,都與此有關。漢斯·馮·西克特因此被稱為二戰德軍之父。需要說一句的是,漢斯·馮·西克特在1933年到1935年來到中國,擔任蔣介石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參與構建了南京的外圍防線,結果蔣這個戰略大草包在防線外的上海把軍隊都死磕完了,防線也沒用上…晴天霹靂一聲響,德國出了個希特勒。希特勒取得德國軍隊的信任就是看準了德軍這種委屈心理。希特勒上台前曾經經歷過選舉失敗,被軍人嫌棄等各種挫折,但是當時只有希特勒承諾給軍官團他們想要的東西,他拉攏了大量德軍將領加入納粹黨,其中就包括當時的空軍戰鬥英雄戈林。希特勒用了極大的心思才把這幫受盡了窩囊氣的德國軍官團忽悠舒服了,最終獲得了軍隊的支持成功上台。當時德軍最有威望的領袖也就是當時的總統興登堡年事已高,完全是「老子年紀大了,你們年輕人真會玩」的心態,興登堡死後,希特勒更加變本加厲,不僅控制了政府和議會,更是在軍隊中找忠於自己的人來控制軍隊。希特勒上台後,軍隊迎來了春天,擴軍、換裝備、造戰艦,各種好事連連。特別是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命令當時還很弱小的德軍進入非軍事區萊茵區的時候,希特勒在一幫快要嚇尿的德國將領面前表現的異常堅定。當時的情況是萊茵區旁邊的幾十萬法軍隨時可以全殲進入萊茵區的德軍,而且德軍屁也不敢放,事後證明當時希特勒也是純粹賭一把,法軍只要有一點反應德軍就只能退回去,然後政府道歉下台之類的。結果法國淡定的出奇,一點反應也沒有,德軍就這麼在希特勒領導下獲得了第一次成功。德國軍隊因此對希特勒佩服的五體投地。從此以後,德軍在希特勒的指引下從勝利走向勝利了……二戰的真正開始,其實也不是希特勒真正想要的。其實是希特勒一次次耍流氓試探英法的底線,最後玩脫了。希特勒最後接到英法對德宣戰的消息時也是嚇得一愣,因為當時德國還沒有完成戰爭準備。可以說在英法宣戰之前,德國軍隊與希特勒只是政治夥伴關係,而英法對德宣戰後,德軍就與希特勒成了綁在一根繩上的螞蚱。但是接下來英法靜坐戰的表現大大出乎所有人預料,德軍則各種閃擊戰成功。最後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被德軍趕的夾著尾巴逃跑了,法國投降。德軍覺得那個解氣啊,對希特勒當然更是言聽計從了,德國將領們對希特勒從一開始的鄙視、懷疑,變成了對元首軍事天才的無限崇拜。整個二戰中的德國就罄竹難書了,簡單的講,希特勒與軍隊的關係在戰時是跟著戰事的變化而變化的。德軍是打得好了元首真牛逼元首是最紅的紅太陽,打得不好了弄死你這個奧地利小鬍子。特別是在對蘇作戰的「巴巴羅莎」計劃實施後,德軍的機械化部隊進入遼闊無比的俄國後就絕望無比了——尼瑪都走了多少天了,咋還是俄國境內?冬天到來後,在俄國被凍成傻逼的德軍開始懷疑希特勒的能力。希特勒太過於仗義,美國對他那忘恩負義的盟友日本宣戰後,元首執意要跟美國宣戰,這讓已經吃了大虧的德軍壓力很大。另外納粹黨在國防軍內部發展黨員,影響了軍隊的獨立性,也使許多德國軍官有所不滿。而希特勒早期起家的衝鋒隊與後來的黨衛軍火併後,希姆萊率領的黨衛軍成為希特勒最信任的私人武裝力量,黨衛軍在兵源、武器裝備等方面得到了比國防軍更好的支持,這也增長了國防軍對希特勒的不滿。在戰爭後期,德國敗相已顯時,德國國防軍的將領們開始坐不住了,策划了多次刺殺希特勒的計劃,全部落空。希特勒因為這些暗殺活動也對國防軍進行了大清洗,著名的隆美爾元帥也在清洗中被逼自殺。史學家們對這些反對希特勒的將領並不留情,因為這些將領在希特勒為德國攻城略地時都保持了沉默,只是最後發現開始打敗仗了才調轉了槍口,說到底也不是很光彩的。而其他的一些德軍將領,比如戈林這樣的人物,到了戰爭後期大肆斂財,醜態畢現。德軍最高統帥部總長凱特爾元帥本人則是徹底忠於希特勒的一個人,儘管凱特爾與希特勒的意見經常不同,但他在整個戰爭中一直唯希特勒馬首是瞻,徹底鎮壓了軍中反對希特勒的軍官,處死了很多沒有執行希特勒的錯誤命令的高級將領,助長了希特勒的盲目自信,也加速了德軍的潰敗,直到紐倫堡審判時凱特爾還表示自己忠於希特勒。至於黨衛軍,嚴格來說是叫武裝黨衛隊,並不是正規軍隊,而是由死忠於希特勒的人組成的私人武裝。希特勒的納粹黨最早的武裝力量是衝鋒隊,成員階層都比較低,主要就是打砸搶燒。衝鋒隊的領導是羅姆。希特勒執政後,羅姆大肆擴張衝鋒隊,並試圖取代國防軍,搞得納粹與軍隊關係很僵。希特勒見已無法節制衝鋒隊,於是利用新崛起的戈林的蓋世太保與希姆萊的黨衛隊發動長刀之夜,血洗衝鋒隊,由此黨衛隊取代了衝鋒隊的地位,擴張成了一支新的武裝。黨衛隊根據職能分為多個部分,除了武裝黨衛隊其餘的更加類似於警察或特務之類的,大家所知的納粹的大量反人類行動都是這些人執行的。戰場上的武裝黨衛隊因為比較像正規軍,又被稱為黨衛軍,由於是嚴格按照希特勒的種族主義思想建立起來的,兵源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所謂純種雅利安人,其中還有一些非德籍的「雅利安人」加入。私人衛隊么,裝備啥的都是最先進的,重要的是政審都很合格,戰爭末期還有大量黨衛軍按照元首的指示戰至最後一人,更有大量自殺隨元首而去的。
德國電影終戰三部曲中的《帝國的毀滅》中真實表現了國防軍與希特勒及其納粹黨等組織的微妙關係,影片中那位德國父親講的「元首毀了德國軍隊」,也是德軍很大一部分將領的想法。
這是命令!讓斯坦因納進攻是個命令!你以為你們是誰,竟然敢無視我的命令?事情難道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嗎?所有的部隊騙了我!甚至SS黨衛軍也是!所有的將軍不過是一群不忠不義的懦夫!他們只不過是懦夫!叛徒!飯桶!你們這些將軍都是德國人民的渣滓!你們毫無榮譽感可言!你們稱自己是將領,僅僅是因為你們在軍事學院待了幾年而已!而你們只學會了怎麼用刀叉吃飯!一直以來軍隊只會阻撓我的行動!你們只會用各種方法拖我的後腿!我早就應該像斯大林那樣把所有的高級軍官全部處死!我從來沒進過什麼學院。但我只靠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征服了整個歐洲!叛徒!從一開始我就被背叛和欺騙!這是對德國人民不可饒恕的背叛!但所有的叛徒都會償還的!他們會用自己的鮮血償還的!他們要溺死在自己的血里!我的命令都被當成了耳邊風。在這種情況下讓我如何領導?結束了。戰爭失敗了。----------出自《帝國的毀滅》之元首的憤怒。
國防軍基本上就是當年德意志帝國軍隊的延續,軍官階層還有很多老普魯士軍人,例如名字裡帶von的貴族軍官。這些軍人很多是世家出生,他們心裏面更服務於德國,德意志民族,而不是希特勒本人。黨衛軍就是希特勒的忠實打手。所以你見不到黨衛軍的將軍是貴族出生,反而是南德地區的小市民,小資產階級,平民出身的一堆。國防軍的元帥則有相當部分的老貴族,陸軍尤為如此
二戰德國為德意志第三帝國
簡單說,他的軍隊由兩塊構成,(衝鋒隊後面被解散了,但是基本都收編黨衛軍了)1 國防軍 2 納粹黨衛軍兩隻軍隊的力量配置,宗旨全不同,當然兩者都要給敬愛的元首報告。國防軍:專門負責打仗:侵略工作 國防工作,正牌軍,軍服上與SS的明顯的區別是,領章和帽徽。軍隊分海陸空等等,各路大元帥大將軍生生死死,不多聊了。其實還是希特勒一人掌握軍權,格林其實有小心眼,後來也沒勁兒了。
黨衛軍:警察組織,專門負責黨內國內事物,誰不服就鎮壓誰(他們主要成功案例是集中營),後期國防軍缺人就補上去。其中臭名昭著的蓋世太保就隸屬於黨衛軍,類似明朝的東廠,誰不服就滅誰。黨衛軍的明顯區別就是帽徽和臂章領章,其中必然有骷髏標誌。而這個黨的領袖負責人是大壞蛋——海因里希·希姆萊。那麼黨衛軍就是顯得更加忠誠與忠實與元首與納粹黨,元首當然更偏愛這一單位。
你想的非常正確,雖然我們有時候也非常覬覦日爾曼民族的目不斜視,正直,素質超高的style,但是,裡面錯綜複雜的派系和關係都複雜極了。尤其是格林元帥為首的美少女戰士,一天到晚就知道制服誘惑,換無數套。老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裡面有一個情節,國防軍都累死累活的東奔西走賣命,而黨衛軍就借著運送傷員(紅十字的車是不可襲擊的)的調包小戲法偷運戰略物資,當運送傷員的國防軍領導覺得這個主意非常不人道,也不顧傷員的死活,主管同志 馮·迪特里希少校說:「哈根算個什麼軍官,這麼感情用事。真沒用,典型的國防軍!」。關於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之間的爭鬥一眼就看出來了,爭風吃醋太嚴重,搶資源搶勝利果實更嚴重。黨衛軍擁有最精良的裝備,屬於納粹的精銳部隊。至於兩者之間的立場與表現,有這麼個說法:在戰爭後期,德軍被迫轉為戰略防禦,國防軍投降比例大大高於黨衛軍,甚至出現大規模投降的現象,而頑強抵抗的往往都是黨衛軍。以至於出現只要黨衛軍被俘虜,往往不加任何審訊,當場就地槍決。
不像蔣,反而更像後來的毛。
首先蔣時代,各個軍閥傭兵自重,權利非常大,是敢於明著不聽蔣的話的。而毛時代,既有拍馬屁皮的四人幫,也有鄧一類的有實力的老將軍,但是,沒有人敢明著不聽毛的話。希特勒身邊也是一樣,在初期,有格林、戈培爾一類的四人幫式人物,也有弗立契、凱特爾、貝克一類的有一定功勛的普魯士軍官團成員,但有一點很明顯,這些人,無論是私下謀反也好,還是暗自勾結也好,沒有人敢明著不聽希特勒的話,也沒有人有傭兵自重的能力。到了希特勒後期,暗殺計劃失敗後,就完完全全是所有人都老老實實、發自內心的聽希特勒的了。比如大名鼎鼎的隆美爾,希特勒叫他死,他就乖乖的自殺,隆美爾什麼人?「沙漠之狐」,德國民族英雄。蔣介石敢叫孫立人去死么?究其區別,毛、希與蔣的區別在於,前兩者有人心,而後者沒有。毛和希的宣傳工作做得非常好,民心所向,軍官只能很聽話,而校長當時可是天天被老百姓罵的十分窩囊,在納粹德國和文革中國的百姓心裡,領袖就是神,所以普魯士軍官團很難發生叛亂或獨立,因為完全沒有群眾基礎,充其量只能是搞搞暗殺,十分蛋疼。而蔣校長,老百姓罵他,各位大佬不鳥他,汪精衛還另搞了個政府,蔣搞個獨裁搞的那麼蛋疼,是完全無法和風風光光的希特勒相比的。你問我誰和希特勒的地位比較像?不好意思我先拿個快遞迴來接著寫。好吧,我活著回來了,看到題主補充了問題,我也補充一下答案好了。首先說黨衛軍的個體情況,比較有名有代表性的就是集中營頭子阿道夫艾希曼,由於此人罪孽深重,而且又坑了漢娜阿倫特,所以對他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研究的比較多,審判也有錄像。艾希曼的思想是很標準的黨衛軍思想,就是我服從命令,所以我沒罪,所以就像漢娜阿倫特說的,艾希曼在集中營犯的不是反猶罪,而是反人類罪,因為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至於個人的反省,有名的我似乎還沒聽說過,畢竟黨衛軍不同於軍隊,黨衛軍都是對希特勒有著狂熱崇拜的瘋子,想讓其反省,談何容易,當然啦,仔細找找,應該還是有相關作品的。
如果題主想看戰後德國的個人反省和回憶,建議可以看看君特格拉斯的《剝洋蔥》,一個一流作家作為普通德國士兵的日子,感覺寫的比較誠懇,反思比較多,純粹道歉的車軲轆話比較少。
國防軍的基礎是容克地主。容克貴族是普魯士、第二帝國和第三帝國軍國主義的支柱。納粹的權力基礎,大概就是知乎的小清新-城市小資,那些聽了小鬍子演講激動的尿褲子的女人就屬於這個階層。面對29年的絕望,德國各個階層將希望寄托在了納粹身上。納粹的上台標誌著小資產階級與大資產階級的合流。納粹不可能動自己的基本盤,那麼怎麼才能讓社會底層吃飽飯而不造反呢----赤字財政,整軍備戰。華爾街的資金源源不斷的流入德國,支撐了德國的重新武裝。企業有了訂單,工人有了工作,一篇欣欣向榮,建設納粹主義新社會。但是美夢總是短暫,赤字總有個頭。只能用造好的大炮來為日耳曼人爭取生存空間(搶錢)了。在這個過程中,容克們的擴張夢想終於實現了,「希特勒是個偉人」他們讚美道。他們忘記了幾年前正是小鬍子從他們手中奪走了德國。後來,小鬍子打仗打的不好,容克們就不滿意了,於是就有了720。他們的關係,就是相愛相殺。最後,作為一個合格的德黑,必須說:日耳曼XX生於不義,必當死於恥辱。
以上
看了樓上好多回答,幾乎淚流滿面。
德國差不多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軍事采邑制度,也就是所謂普魯士容克制度。容克文化是強硬粗魯的,耕戰為本,勝利為榮。
直到一戰結束,德國軍隊依舊如此。魯登道夫同學一手而執總體戰大權,就是因為名字里沒有一個馮,死活當不上總司令。結果紅了那位已退休十年的興登堡。
普魯士就是一個擁有國家的軍隊,國王,也就是統一後的德國皇帝,就是容克的首領,軍隊的領袖。戰敗後,國王跑路了,還好前總司令興登堡當了總統,還勉強湊合。也只是湊合,興登堡一直想著把皇帝或者太子再弄上台。
突然,一個叫希特勒的上位了。
什麼?維也納的流浪畫家,最高軍銜下士,夸夸其談的政客。可以說希特勒身上的任何特質都是讓國防軍痛恨的。如果不是天時地利,雙方一定會很快撕破臉皮的。
所以希特勒為了穩住國防軍可謂智窮力竭。不但冒大風險重整軍備,還血洗了自己起家隊伍。不過,站穩腳跟後,希特勒也搞倒了強硬反納粹的總司令,換了溫和派。
德國中的反對派分兩類,比較消極的,對戰爭出工不出力,等著看希特勒笑話;比較激進的,直接給英法泄密,搞第五縱隊,發展到後來,就是人彈襲擊。至於支持派,後來大名鼎鼎的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之類全都邊緣著呢。
題主問的是德國軍隊,所以應該不包括黨衛軍,後者是納粹軍隊,禁止德國國籍參加,這也是為了保護國防軍。
(
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希望用最純正的德意志青年來組成這隻精銳的而且絕對忠誠的組織;但是,這個計劃由於對徵召新隊員的種種限制而始終沒有實現,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希姆萊選拔的條件過於苛刻,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德國國防軍為了限制黨衛軍的發展,而對黨衛軍凍結新兵兵源,但是隨著納粹德國在西線取得的驚人勝利: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相繼被征服;希姆萊開始走上了好運,因為隨著德國的勝利,那些海外的德裔青年們開始爭先恐後的加入黨衛軍,納粹的領袖們雖然視之為德裔,可是納粹德國在法律上卻還沒有承認他們是德國人,就憑這一點,希姆萊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徵召德裔青年。維基地址: http://www.twwiki.com/wiki/%E9%BB%A8%E8%A1%9B%E8%BB%8D%E5%A4%96%E7%B1%8D%E8%BB%8D%E5%9C%98@在成都的吉 道歉就不必了,認錯就行。)最後奉送一句,說黨衛軍是集中營警察的,應該去查查武裝黨衛軍裝甲師七姊妹的故事。《刺殺希特勒》?阿湯哥演的。反希特勒的德國軍人很多啊,不然那麼多刺殺哪裡來的。反對希特勒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人想搞死希特勒純粹就是出於個人恩怨權利鬥爭而已,談不上什麼覺醒。希姆萊也不是沒想過搞死希特勒自己上台呢……總的來說國防軍是挺反動的,雖然最後基本淪陷了,SS自然是比較愛黨愛元首,但是算到個人層面上差異就很大了。加入納粹黨未必就是真心擁護希特勒嘛,為錢為名為權為生活甚至為國家,什麼樣人都有。
小下士
有一部紀錄片叫《國防軍》 應該是六級,值得一看。
推薦閱讀:
※假如拿破崙希特勒不進攻俄國,而是在之前佔有的領土裡大搞建設,十到二十年後可能形成什麼樣的局面?
※如何評價《帝國的毀滅》中戈培爾所說「德國人選擇了元首,就要付出代價」?
※希特勒在中國當代青年中受到熱捧嗎?
※在入侵蘇聯的軍事行動中,希特勒犯了哪些戰略錯誤?
※為什麼許多歷史愛好者喜歡把斯大林和希特勒放在一起相提並論呢?
TAG:歷史 | 德國 | 納粹德國 |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