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易富賢及其觀點?


謝邀,回顧題主問題:如何評價易富賢及其觀點?(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專門去讀了一下《大國空巢》也是夠拼了)。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易富賢這個人的背景。

美華學社400名初始會員之一 。中國旅美科技協會會員。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改革論壇網路專家。2000年起開始研究中國人口問題,提出「不停止計劃生育更待何時?」,率先掀起反對計劃生育的思潮。

其次,窺一斑而知全貌,我們來了解一下易富賢的主要觀點,我們從《大國空巢》裡面主要思路來進行分析。

觀點一:主流家庭需要生三個孩子

從易富賢的觀點來看,人口可持續發展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要保證人口基數和穩定,那麼,保證國家的出生率是一定的。那麼根據中國國情,易富賢提出了相對於上一代不增加也不減少(世代更替)的主流家庭需要生三個孩子的觀點。

原因如下:發達國家總和生育率(婦女平均生孩子數)需要達到2.1;由於嬰幼兒死亡率和出生性別比都比發達國家要高,中國目前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應在2.3左右。由於有不生育人群的存在,一個正常的社會應當是主流家庭生育三個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兩個孩子,部分家庭生育四五個孩子。

個人觀點: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來看,做出如下結論。

人口比重方面是在逐步增加,但是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關鍵點,如最重要的,從年齡構成上看,我國當前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0-14歲人口比重下降,換句話說,隨著社會醫療條件的提升和科技的告訴發展,人類壽命的增長和新生代年輕人的生活負擔的矛盾會越來越明顯。也就是說,易富賢的觀點一,主要是在緩解人口老齡化和社會資源協調方面,選擇了後期去協調社會資源,先行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王貝宜不置可否,考慮的點不一樣,觀點自然不同。

觀點二:人口推動經濟繁榮

易富賢觀點認為,古代人口增長非常緩慢,生活質量也沒有大的變化,從公元元年到1820年,世界人均GDP花了1820年才增加了43%。社會越發達,養育成本越高,生育意願越低,婚齡、育齡越晚,不孕率越高,生育率也因此就越低。可以說,二十世紀面臨的是人口爆炸和經濟繁榮,而二十一世紀面臨的將是人口坍塌和經濟衰退。

個人觀點:這點恐怕不能苟同。在社會資源日趨緊張的地球生存空間而言,人口的增加顯然是給目前社會資源地理資源帶來了比較重的負擔,如果單從一方面來講,人口推動經濟繁榮,那麼,盛唐時代的經濟和本國康乾盛世的經濟如果不計算科技發展的話,如何進行平行比較?又如何能得出單純依靠人口推動就推動經濟繁榮的觀點無懈可擊?

觀點三:人口決定文明的興衰(這裡易富賢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舉了多個例子說明,可以忽略不看,但是我還是把它摘錄下來了,以備參考)

易富賢觀點:弱小的秦國通過鼓勵生育、吸引移民,一躍而成人口大國,並統一中國。家庭和婚姻的衰敗使得人口減少,是羅馬帝國衰落的重要原因。西藏吐蕃人眾勢強(安史之亂後唐朝人口只是吐蕃的一倍),唐朝只好採納和親政策;但西藏喇嘛教興起後,大量人口出家為僧,人口減少,文明衰落。滿清入關後,為保證北方退路安全,引進喇嘛教以降低蒙古族人口。馮玉祥將軍說:「蒙古本有一千二百萬人。在滿清統治後,今已減少至五十萬人。」戰爭屠殺和歐洲傳來的天花等流行病,導致印第安人人口和文明崩潰。從1500年到1990年,英裔人口增加41倍,引發了包括工業革命在內的歷次產業革命,原本只有數百萬人使用的英語成為了世界語言。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鼓勵生育,人口從1870年的3444萬人增加到1950年的8380萬人、1990年的1.22億,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二戰後,在美佔期間,根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口所和洛克菲勒人口理事會的建議制定了控制人口的政策,生育率快速下降,導致1990年代勞動力負增長,經濟「日」薄西山。原蘇聯區域人口由1500年的1695萬增加到1989年的2.89億,崛起為超級大國蘇聯;蘇聯的生育率長期低於美國,在蘇聯解體之前幾年,美國多位學者就認為人口結構決定了蘇聯即將崩潰。美國人口由1776年的250萬增加到2010年的3.1億,推動美國崛起為世界第一強國。中國人口在1820年達到3.8億人之後,增長緩慢,到1950年僅增加到5.5億人,佔全球比例從1820年的37%下降到1950年的22%,同期經濟佔全球比例也從33%下降到4.6%。英國人口快速增長的過程中,中國發生了鴉片戰爭;俄國人口快速增長的過程中,中國失去了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日本人口快速增長的過程中,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1950年到1980年,佔世界比例穩定在22%左右,在國防和外交上也扭轉了被動挨打的局面。但是實行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佔全球比例下降到2010年的19%,2010年15歲以下人口只佔全球的12%了;如果繼續2010年1.18的生育率,中國人口將在2017年開始負增長,到2100年只有4.6億人(只佔全球5%左右),到2200年只剩6800萬人。世界最大的民族就這樣一步步淪落為無足輕重的小民族!

個人觀點:跟觀點二一樣,這點可以引用經濟學觀點去考慮。舉個例子,100W的倉和一個10W的倉,在開始操作前,對於交易的盈虧風險而言,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100W的倉重倉操作和10W的倉部署分批操作,交易的結果可能不一樣,如果100W的倉放著不動或處處虧損,和10W的倉偶爾獲利,部署操作,結果可能也不相同。不同的倉位有不同的操作手法,不能直接判定,人口決定文明的興衰。

觀點四:中國計劃生育出台的國際背景

易富賢觀點:受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影響,歐美國家掀起優生學的思潮,希望通過選擇性的控制生育,以「純化種族」(包括減少美國的unfit的劣等人口)。中國學術的單一性,將多樣性的國際思潮過濾成單色,並轉變為國策。

個人觀點:這一論點的提出可以見得易富賢是引用了國際資料進行背景調查,結合中國政策出台的歷史性國情進行綜合分析和剖析的。主要闡釋的是中國的國情和中國目前計劃生育政策推行的原因。是比較準確的。

觀點五:假如中國未曾實行計劃生育

中國人口從1950年的5.5億增加到1980年的9.8億,不是因為毛澤東鼓勵生育(1950-1980年中國人口與世界同步增長),主要是因為平均預期壽命從35歲延長到1980年的67歲。隨著社會發展,生育率會自發地下降。假如中國從來就沒有實行過計劃生育,中國人口在2010年也只有大約15.3億,不會如馬寅初所預測的那樣在2007年超過26億。假如中國在1980年就徹底廢止計劃生育,中國人口在2010年也只有14.7億(人口和經濟結構更為健全),在2036年達到約16億的頂峰後開始負增長,不會如宋健所預測的那樣在2050年達到40億。要是採納馬寅初人口論,那麼1957年以後出生的人口的近2/3是不能出生的(現在的老人卻是其前出生的),中國經濟可能已經因為老年化而步履維艱。1980-2010年共超生了2億左右孩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了「額外」的活力。

個人觀點:易富賢在闡明這個觀點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是結合了一定的社會因素的,但是在外行人看來,更多的是理論上的假設。在我們的投資夥伴實戰交易中,每次計劃的很嚴密,按照自己的操作計劃來確實也在後期能夠出現盈利,但是為什麼還是不能如願呢?原因在於,實盤交易畢竟不是空想,在交易過程中,隨著行情的變化和倉位的操作比例,誰又能斷言10W的倉位操作最後創造的價值一定能低於100W的倉位創造的價值呢?

觀點六:中國人口上限

由於世界資源分布很不均勻,低於「世界平均」並不意味資源不夠。美國、加拿大、前蘇聯、大洋洲、南美洲人口佔全球15.4%,但卻擁有全球41.5%的耕地。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印度的67.7%,但由於畝產是印度的2.2倍,人均糧食產量卻是印度的1.56倍。中國的人均每天膳食熱能、蛋白、脂肪與日本、韓國相當,高於世界大多數國家。而歐美國家則陷入了「低廉的糧食」和「高昂的醫療費」之間的矛盾之中。

中國的生育率在1990年後就低於更替水平,在1995年後只有1.4左右,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只有1.22,2005年1%抽樣調查顯示只有1.33,說明中國早就錯過了停止計劃生育的時機。即便停止計劃生育並鼓勵生育,人口峰值也難以達到14億,今後還將銳減。

觀點七:中國人口危機開始全面爆發

中國總撫養比在2011年開始止跌回升,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4年開始負增長,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從2014年開始,初婚年齡男性人口將快速超過女性人口,2018年二者比例超過125%;而勞動人口卻不斷減少。中國由於計劃生育減少年幼消費人口並提高婦女勞動參與率,「額外」過剩1.4億勞動力,內需不足,導致高就業壓力,「勞動力(年輕)短缺」和「勞動力過剩」長期並存。從1975年到2010年一共產生了約2億個獨生子女,有近千萬會在25歲前死亡,即便部分家庭成功補生,也將有數百萬個家庭遭受失獨之痛。

觀點八:二胎方案也是錯誤的

湖北省長陽縣、五峰縣以及新疆建設兵團以前與全國一樣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後面放開二胎後,都沒有出現補償性出生高峰和生育率反彈。

投資「造物」不如投資「造人」

縱觀人類歷史,出生從來就不是平穩的,出生高峰往往導致此後的經濟繁榮。停止計劃生育是一舉多得:既可以通過改善消費結構緩解現在的就業壓力,又緩解今後的老年化壓力、勞動力短缺、光棍危機;既減少現在群體事件,又增加今後政治制度的穩定性;也必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個人觀點:由於易富賢的觀點眾多我就不一一枚舉了,對於其觀點本人不敢苟同,但是可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根據易富賢個人的成長環境和接受教育及後期的發展背景來看,易富賢的觀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部分片面和未結合實際情況去考慮的。因此恕王貝宜再次不能苟同。但是,結合當前國情,國家選擇在現在放開二胎政策(注意是局部放開,逐步放開)是結合國情後所採取的分階段化解資源需求與人口增長之間的矛盾的方式,並且目前是較為適用的(我在回答這個問題上多次強調了「國情」這個詞)

如再有疑問評論或前往本人知乎專欄「王貝宜」交流即可。


不是計劃生育,農業早就碉堡了。

袁隆平會先當美國院士?

兄弟姊妹多了,性格會好很多,變態少很多。

傻子沒那麼多,自己會調整生育率。

生的起的平均素質高,也許就沒那麼多2B繼承人了。

看看那罰款,能養多少人。

一定千古留名。

-----------------------------------------------------------------------------

靠國家養老,我是不信的。

觀點可信


謝邀

說的不錯

只是10孩超生家庭被勸返老家 自稱超生全因不懂避孕這樣的家庭其實還是存在的

我的觀點是有得到基礎教育,基本生存素質的人越多才能越繁榮。否則,文盲再多也繁榮不了經濟。


我是批計劃生育的。

道理很簡單,我所捍衛的是社會倫理學和醫學倫理學。

而計劃生育沒有經過社會倫理學和醫學倫理學評價!

故計劃生育政策程序違法!

這就是我說的:喜理學加身。


大國空巢是我們地理老師讓讀的,我們小組分工,我就讀了第九章,但是光這一章都把我給噁心壞了。

——————————改了一些語病,加了一些內容,主旨大意沒變————————

易富賢先生的總論點,很明顯,是「計劃生育不好,現代中國的新生兒應當是多多益善」。他這個觀點的大致方向是沒錯的——可不是么,現如今小學生都知道計劃生育「只生一個」是不正確的,但是話說回來了,我們可不玩什麼結果導向論,要是就為這盡人皆知的一個點來寫這麼一本書,未免也太誇張了。

私以為,易富賢先生對於他這個本身沒錯的觀點的論證方法和過程,是大有問題的。

首先,此人聲稱一夫一妻制是女權的最成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婚姻本身是一種束縛,結婚的人沒必要有什麼優越感。結婚與女權無關,與男權也無關,又不是確立主人和奴隸的關係。你宣揚一夫一妻沒毛病,可是非得扯上女權來顯示自己彷彿多麼博學,可真是起到了反效果。

其次,此人說一妻多夫制本質上等同於輪姦,給出的理由是「一個弱女子不能合理地管理多個男人」。哇,那就非常搞笑了。那按照他的邏輯,一夫多妻就是合理的,因為一個大男人肯定能合理管理三妻四妾?由此可見,此人基本的價值觀就是,男人比女人高級比女人強大。這是什麼?這就是封建思想的糟粕呀!如同現在人不認為強姦男人是犯罪,因為他們覺得「反正爽到的是男人嘛,你要不願意她一個小女人能強了你?」,然而實際上性行為這事兒不是誰插了別人誰「比較爽」誰就佔便宜的,人類文明發展到這個地步也該知道最痛苦的就是被強迫干自己不想乾的事兒吧?

更有甚者,此人大言不慚地聲稱男人的資產是能力,女人的資產就是孩子,甚至舉例說,俗語「多年的媳婦熬成婆」說的就是一個女的結婚之後越久,理論上生的孩子就越多,因此在家裡的地位就越高(因為婆婆總比媳婦生的孩子多)。講真,此人不僅不明白「多年媳婦熬成婆」的真正意思,還如此理直氣壯地牽強附會、斷章取義、偷換概念,也無怪乎他有把自己頭顱裡面那個軟塌塌的被熨斗熨過的小核桃仁稱作人類的大腦的自信了。

同時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易富賢先生,一邊滿口的新社會、滿口的「優質夫婦」多生孩子,一邊(班門弄斧地)大談平權,一邊大量引用包括《論語》和英國1740年一部偽科學性別歧視老書(我一般不記垃圾的書名,所以這本書我不記得叫什麼,被此人直接引用的是一段聲稱多讀書會使女人變得淫蕩的文字)之中的觀點與語句,來支持他的觀點。試問,這難道不是一種可笑的自相矛盾的行為嗎?當我發現這個事實的時候,我笑得比發現在封底寫評論讚賞這本書的都是男性這個事實的時候還要厲害——我簡直害怕,如果我像易富賢先生一樣又聾又瞎的話,我會不會笑得撞在桌子腳上以至於把我的腦子咳出來(假如我的腦子也和此人一樣迷你的話)。

另外,此人的想法也十分極端。我從文本中歸納總結了他的觀點:人們應該乖乖地結婚,一夫一妻,然後女人呆在家裡最好跟母豬下崽兒似的一年生一個,給人口發展做貢獻。

最後說說計劃生育吧。恕我直言,計劃生育千錯萬錯,可它最大的罪過之一,恐怕就是,給了易富賢先生這種草包一個嘩眾取寵名利雙收的機會。

除了這本書以後,易富賢先生定是「易富」了,可是要變得「賢」嘛,咳,那可能比讓他乾癟的心靈重新變得配得上他人類的外表還要任重道遠了。


此人就是造謠唄,不弄出點驚人的觀點不能嘩眾取寵,還不少人拿著這貨的觀點論證說我被計劃生育洗腦了。

我個人估計中國2025年後人口達到14億多,然後開始下降,2050年12億多,世紀末10億多。但是這對中國來說人口仍然太多了。

越窮越生越生越窮,這就是生孩子的邏輯。

沒有素質的人口只能是經濟發展的累贅,像印度那樣12億畜生,1億人,真的是人口紅利嗎,只能是社會不安定因素。

平均一個研究生的勞動產出率是一個高中生的幾十倍,一個美國人的勞動產出率是一個中國人的幾十倍,但是每一個人口都要消耗大量的社會資源,所以質量遠比數量重要。只有在不能提高質量的情況下才以數量來彌比,比如落後地區,比如古代,因為他們無論生一個還是十個都培養不出來一個高素質人才,而一個高素質的人口就可以碾壓無數個文盲人口。就是在古代人口過多也會帶來更多的失地人口,造成社會動亂。未來的生產是高度自動化的,不再需要勞動密集的產業,中國的經濟也在向科技創新轉型,只有降低人口數量才能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在未來打仗可能都是按按鈕了,無人機,無人戰車,無人戰艦。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均消耗資源量和生活成本都在增加,以美國的生活水準中國只能養活4億人,以日本的生活水準中國只能養活7億人,以韓國的生活水準中國只能養活10億人。多餘的人口只能生活在貧困線上,只會帶來巨大的扶貧壓力,是你們願意看到的嗎?

生一個可以供養到研究生或海歸,生兩個可以大學生,生三個只能高中生,生四個只能呵呵了。

請你們想想,生二胎的父母能不能為你們的子女負得起責任,不能只管生不管養,多生孩子真有好處為啥文化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質量遠比數量重要。

以我的觀點中國人口不降到10億以下成為中等發達國家根本不可能,只能是一小攝富人拖著一大群窮人,那種生活水準地球都供養不起,不要說靠中國自己的資源了。

對於那種計劃生育亡國論的,我真是夠了,不嫌事多,想生自己成生了,別害別人,生10個我都不介意,就不說吃喝,我就看將來怎麼上學,怎麼就業,別說什麼教育不平等,社會不平等。尤其是農村人,只管生,三個四個都敢生,從來不為孩子的未來做任何考慮,中國還有很多這樣的人。感嘆脫貧之路任重而道遠。


這人喜歡造謠,說官方人口統計數據是腐敗的錯誤的,接下來再什麼扯都是鬼扯了。

這些「學者」扯一堆不著邊際的主義和數據,其實人口問題就這麼簡單,從長遠來說維持13億人口每年需要出生多少嬰兒?13億/80歲=1625萬人,小學生都能算明白的問題。過去十年基本這個數,一切正常得很。


推薦閱讀:

漢文帝為何能被立為皇帝?
同樣是維護殖民地統治,為什麼英聯邦成功了而法蘭西共同體卻失敗了?
亂世之中,普通百姓如何自保?
近代中國如此弱小,為何沒有徹底淪為殖民地或是被滅國?
在騎馬相關的技術發明之前,草原民族是怎樣生活的?

TAG:歷史 | 政治 | 經濟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