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到一定高度時,計算機能不能實現真正有效率的計劃經濟?

問題靈感源於一些反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人認為:比市場經濟更高效的計劃經濟是不可能存在的。且計劃經濟是不可能了解和掌握經濟運行的全部要素,進而也無法做到有效計劃、有效分配。

這個問題的另一面是:未來能否用計算機完全的模擬現實經濟運行?


1計算機能實現真正有效率的計劃經濟,前提是足夠多的社會個體主動參與到這個計算過程中來(絕大部分人志願加入Matrix就可以,相反,如果很多人反抗則系統會失效)。

2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其實是問題的本質(技術可行性),即未來用(量子)計算機能完全的模擬宇宙運行,社會系統是宇宙的子集,所以也可以。(P.S. 哲學思辨在這個問題上毫無作為)

當然,上述圖景真正實現時,』計算機『和』計劃經濟『這兩個概念都需要重新定義:』計算機『和人是不可分的,計劃經濟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計劃經濟。


mark一個 手機簡答先

無法替代。理性的計算機無法模擬感性的人類社會。大數據本質也是有限數據。人類社會是無線數據的集合。先不多說,再說就是哲學了。


當然不能啦,因為經濟的問題不是分配的問題,而是創造的問題。創造這種事,不是歷史的,而是未來的,甚至都不能用概率去預測,所以,用計算機去模擬,是痴人說夢。

——計算機能「創造」嗎?創造的前提是人的自由意志。理解這個就OK了。


計算機對現實的數據的取值都是大概值,即使是量子計算機,也只是運算的數量級更加大,精確度更加高而已,是無法完全的模擬這個宇宙的,譬如無理數。而根據大名鼎鼎的蝴蝶效應,一些微小的差距可以引起無法預知的重大災難(這裡是從一本叫《深奧的簡潔》的書看來的,看得似懂非懂,就不具體解釋了)。更何況計算機也無法掌握每個人的行為,就算給每個人植入一個晶元,也還是會有鑽空子的人。

而且,我認為當計算機的運算量提高的時候,隨著物聯網的發展,需要處理的數據量也會急劇升高。這時人們會發現,計算機處理數據的能力似乎並未得到太多的改變。

大數據就我個人理解應該是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挖掘,建模,發現其中規律。同樣只能做大致的預測。

如果樓主計劃經濟是對經濟進行一處不差的計劃的話,我認為是不能做到的。

可以模擬整個宇宙的,只有宇宙。除非以後計算機發展到將世界的規律都囊括在其中,我覺得在這之前人類不是自己滅了自己,就是已經給外星人滅了。

經濟學我不懂,計算機我懂得也不多,胡亂說一通,有什麼不對請指正。


應該說是不行的,人類的社會的要素太多。最重要的是現在仍然沒有一個經濟學派能完美的解釋所有的經濟現象,那麼也就是說每種經濟理論都有自身的缺陷,無論是自由經濟還是計劃經濟都導致過巨大的災難,而很多中間的修正學派也無法彌合這兩大經濟理論分類中固有的缺陷,至少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會這樣。那麼既然每種經濟理論都具有缺陷,也就沒有一個完美的公式能成為預測一切經濟現象的標準。假如編寫這樣的程序,沒有一個合理的計算方式,那麼計算出的結果也一定會出現大問題。


計劃經濟的失敗並不在於數據不完備計劃編製不完善。蘇聯經濟計劃的編製已經非常完善,蘇聯經濟學對數學的應用也達到了先進水平(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計劃經濟的失敗在於經濟計劃無法容納產業革命和科技創新。蘇聯計劃經濟發展最快的斯大林時代是追趕西歐補第二次產業革命的課,照著前人的經驗可以很好的通過計划進行產業升級。到進行第三次產業革命時候,計劃經濟的弊端就表現了出來。新技術的應用會讓原有固定資產投資迅速貶值甚至整個產業鏈完全淘汰(如數碼相機摧毀膠片產業),讓原有產業布局出現失衡,經濟計劃完全無法繼續。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官僚來說這是巨大的失誤,所有人都不願承擔這樣的責任,最好的辦法是把新技術束之高閣,在舊的產業基礎上修修補補。這樣的經濟計劃看起來合理又均衡但卻貽誤了產業發展的機會。有一個例子,二戰期間蘇聯坦克發動機不去德國,後來蘇聯一個技術人員提出了一個全新設計思路,大家都不敢做主最終是斯大林決定實驗投產造出了比德國更好的發動機。斯大林敢下決定是因為沒人敢追究他的責任,斯大林之後沒人有這樣的威望,蘇聯坦克發動機也在沒有革命性變革,即使到了前幾年俄羅斯最新的坦克用的還是那款發動機的改進型號已經遠遠落後於現在的德國主戰坦克。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央就有過類似想法,認為物價可以被科學的計算出來,甚至由經濟學家組成了團隊並從國外買來了最先進的計算機。不過如果這樣,我們如何對多樣化的產品進行評估?我們的如何讓中央擁有所有準確的數據?


個人以為沒法計劃。別的不說,買東西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突然起意就買了沒經過事前計劃。再有就是新上市的,以前沒出現過的全新產品,又該怎樣計劃產量?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最近學習雲計算,大數據什麼的,誤入這裡。

我的觀點是不能。

最近才看到一篇文章:【果殼網專訪】斯蒂芬·沃爾夫勒姆:宇宙的本質是計算,裡面有這麼一段「沃爾夫勒姆:我在我的書里討論了一個概念,叫做「計算不可化約性」(Computational irreducibility)。這意味著,就算你知道了一切規則,你可能也無法提前預測這些規則將會做什麼——唯一的辦法是實地運行這些規則看看它們到底會做出什麼來。」,我覺得很有道理。

首先不說你是否能知道所有影響經濟的規則/因素,即使知道了,你也不一定知道最終會有什麼結果。

就像劉慈欣的三體中,三體的運行軌跡是無法預測的。


小米手機算不算計劃經濟?團購?大神們都說了要徹底蘇聯模式才叫計劃經濟,你們這些能賺錢的怎麼能叫計劃經濟,那叫計劃,和預算一樣,我應該去開個問題——"什麼叫計劃經濟?"通過題主的描述我覺得前提條件是在混合經濟的前提下,計劃經濟的成份會不會變得更多。越來越多的計劃,預測,預算,代替市場需求的刺激生產。


我覺得根本不可能,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最大的區別在於利益的分配方式。

計劃經濟中利益由計劃制定者分配,你有多少指標才可以買多少東西,甚至賣多少東西。

而市場經濟則是由市場上的競爭來覺得誰可以獲得利益,從而影響人們去做的事情。

簡單的說,你覺得有任何演算法可以讓計劃制定者發現應該分配手機零件採購指標給蘋果(在它發布ip之前)?

從計劃經濟的角度看,大家就是應該各行其是,不要跨領域發展,不然容易失敗。

但是如果失敗成本不是有政府承擔,那麼為什麼不鼓勵去嘗試呢?

畢竟沒有失敗就意味著所有的一切都是墨守成規,創新也會因此而失去


推薦閱讀:

什麼是物聯網?其發展前景如何?
物聯網會給人的生活帶來哪些革命性變化?
醫療「物聯網」時代為好大夫這樣的醫患平台網站帶來了什麼機會?
什麼是物聯網,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大數據?
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工業4.0、人工智慧和互聯網之間是什麼關係?

TAG:雲計算 | 物聯網 | 馬克思主義 | 大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