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不喜歡旅遊?


旅遊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是有收益和成本的。覺得收益大於成本的人會熱衷,覺得成本大於收益的人會排斥。

旅遊的「收益」,其實就是陌生的一切帶給人的新鮮感,也就是所謂的「參差多態是幸福本源」。但在今天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陌生的地方」帶給人的陌生感,已經大大降低了。

這個星球在200年前已經探完了。所有被公認好看的地方,你從小已經在各種照片和銀幕里看了無數次。去哪裡都是故地重遊。我看樓有答主說,自己「腦補能力太強」,光看圖片就能得到大部分的實地體驗,這其實是很無奈的。

現在任何陌生的國外城市,只要在Google Street上研究過幾遍,就算你第一次去,也完全可以做到和在那裡生活過沒兩樣,哪個路口轉彎,要多走幾條街,某某店在哪個標誌的對面,從沒去過的你一清二楚,坐到這個店裡要點什麼,你心裡甚至都已經打好了草稿。

10幾年前讀過一篇英文專欄,作者也是感慨世間已無神秘,決定和同伴去南美的一個叢林中的部落探秘。他們劈林開路、遇水渡舟,真覺得自己是在「開拓」處女地。等到終於抵達雨林深處的村落,一個穿著「紐約大學」文化衫的原始兄弟走出來和他們問好。這才瞬間傻眼,無奈承認,看來這世界上真的無秘可探了。

陌生感的喪失,直接導致了我們今天的旅遊體驗,比起過去的人是下降的。一個例子就是,那些未受到互聯網洗禮的老頭老太,對旅遊的忍受程度和投入程度,要遠遠高於年輕一代。

不僅如此,現在的人比過去有著更豐富和更強烈的虛擬世界體驗。如今全世界的旅遊地,要面對的是從埃索達、達納蘇斯、雷霆崖來的新一代遊客,他們「見過」潘多拉星球上發光的蘑菇,「見過」過希利蘇斯的落日。這代人的想像力之寬廣,已無法被那些明信片上的風景所震撼。他們的體驗閾值不斷上升。在這樣高的閾值面前,旅遊的「產出」就變的很有限了。

而旅遊的成本,其實又很高。

對一個國內中等收入的人來說,為期一周的旅行,往往要消耗自己一個月的收入。而對收入更高的群體來說,機會成本本身就很貴。加上旅遊前要和同伴溝通、看老闆同事臉色請假、各種隱形的事前成本就足以讓人很想放棄。

如果我們把旅行的「收益」,去除以整個旅行的時間的話,我們會發現,一場旅行的「單位時間快樂值」是很低的。因為大部分時間花費在了無謂和痛苦的交通上。一場2個小時的美景體驗固然很美好,但這之前往往是幾個甚至十幾小時的飛機先到某個樞紐城市,花上2個小時從機場趕往市中心,然後又是幾小時的車/船才能抵達遠離航空樞紐的目的地,和這些時間/金錢/疲勞的先期成本一比較,那2個小時的享受是否還值得,就見仁見智了。

要是旅行時間夠長,比如半個月一個月的,這類交通時間作為固定成本還可以被攤的比較低。但大部分上班族,能湊個四天三夜就不錯了,當中光趕飛機這一項就能折騰掉一到兩個整天,怎麼算怎麼划不來。

在旅途中,一些非常細小普通的舒適度提升,也往往需要付出比日常生活大的多的金錢代價。比如僅僅是讓你在幾個小時內能放平睡覺,你就需要付出三倍的機票錢;更不用說優質的酒店、包車,哪一項都需要大量的金錢。但要是你膽敢把這些都省了,旅行的體驗就會在無數細節的折磨中直線下降,讓你感嘆這麼折騰還不如在家。

更不用說,現在年輕人最為普遍的自助遊方式,對於一些責任心特彆強、對不確定性又特別抗拒的人來說,籌劃安排的心力成本就頗為可觀,如樓里Ethan所說,「基本上是一次小型的項目管理」。還有些人天生在陌生環境容易焦慮、或者體質容易疲勞,非逼著這類人去旅遊,收益和成本可能更加不成正比。

成本如此之高,收益又如此有限,不愛旅遊實在是一個很好理解的事情。天生就「真正」愛旅行的人只是少數。大部分號稱或相信自己愛旅遊的人,只是在大眾輿論和流行價值觀影響下的一場誤會。「死前要去的50個地方」、「在XX遇見天堂」之類的洗腦文,硬生生把「愛旅行」和「愛生活」划上等號,成了不容辯駁的主流價值觀。不喜歡旅遊居然落到了需要給出理由自我解釋的地步,我覺得這實在不免有些霸道。


家裡網速這麼快,我想留下來看看。


什麼時候愛旅行也成為了政治正確…


不好意思,個人腦補能力太強,看到圖片就能想像出現場的樣子,導致到現場後發現現場反而沒有想像中的美,失望至極,慢慢的,就對旅遊無愛了。


不算回答,我就是那種不喜歡旅遊的人,經常也有這樣的困惑,覺得自己是不是不正常。。。

大學前兩年在大理,後兩年在泰國,跟著同學也去過了好多地方。在旅遊的途中其他人都會從一處新的風景,一道新的美食,一種新的遊戲,一個有趣的人,等等中得到極大的快樂和滿足,至少在我眼中他們是這樣的。但我好像從來沒有為旅遊途中的哪個東西激動過。。。尷尬。。。也從來沒有過那種要背個包走遍世界的想法。因為我覺得旅遊也是有機會成本的,對於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來說,旅遊絕對不是利用時間的最好方式,不如多弄清楚幾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可能有人會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你至少要讀個幾本書你才能知道你在路上看到的是什麼吧?我看見好多人來泰國都去大皇宮(要是不收門票早就被中國人給擠爆了),但基本上對泰國文學、藝術一竅不通,那些建築樣式、壁畫內容,一眼望去,花花綠綠的,嗯,好看,拍照。。。還有,就不說中國遊客旅行中的素質了,我見過無數的同學朋友還有幾個所謂的旅遊達人,來大理後回去洋洋洒洒一篇美文,大理天空多藍,空氣多麼清新,結果照樣是水電隨便浪費,一次性餐具隨便用,垃圾到處扔,這就是你們所謂的旅行感悟?來過泰國的人都是說泰國人如何熱情,有禮貌,素質高,回來後沒兩天還不是髒話繼續說,紅燈繼續闖,這就是所謂的為了去遇見不同的人?還是這就叫閱人無數?我記得讀萬卷書的最後一句有人說是「自己去悟」,那麼行萬里路之前,我們起碼要具備一點感悟的意識和頭腦,不然旅遊還真的只是吃吃喝喝,走走拍照,雖然是開開心心了,但不值得去那麼遠,花費那麼多時間精力金錢。。。

見過無數的旅遊者,唯一讓我比較有感觸的只有那些退休後一起出來走走看看的老兩口。想想就覺得很美好:無限的時間,滿滿的閱歷,對小青年的不屑或者包容,從工作和家庭中走出來的悠閑,對愛情的升華。。。現在總有人說什麼再不去旅行,我們就老了之類的話,然後一個個騎上自行車去西藏,在我看來都是閑的發慌,要不就是對現在的生活方式有點怨氣,又沒有勇氣做直接的改變,借著旅行給自己一點安慰罷了。。。

額。。其實我還是沒想通身邊的同學朋友都去旅遊的時候我是怎麼待得住的。。。有時候甚至會覺得是不是自己老了,不能像少年那樣無憂無慮了。。汗。。。


我更喜歡在飯店的招牌菜之間穿梭。

味覺這東西,不吃到嘴裡,光看美食視頻或文字,是無效的,那叫饞。

只有吃到嘴裡,才能得到滿足,所謂解饞。

而旅遊,似乎似乎只有美食、遊樂項目可以吸引我。單純看古迹、風景,真的不提神啊……


這周一直很忙,到現在才閑下來。得到這麼多贊和評論有點受寵若驚,也來不及一一回復大家的評論,抱歉。

針對評論里的幾個問題,稍微解釋一下:

1.答案里的一些問題,確實和我自身有關,因為我不是個很恣意洒脫的人,很多時候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和某些虛榮的東西,所以旅行會成為我的包袱。這僅是我個人問題,並非想以偏概全,畢竟身邊有很多朋友旅行不愛拍照,我羨慕、佩服他們,只能說自己也想朝這個方向努力吧。

2.在海中央是暈船暈海,我自小就暈各種各樣的東西,除了暈機,坐火車地鐵有時都會很難受,特別是在葡萄牙的時候坐到座位與行駛方向相反的火車,吐了挺多次的。好吧,其實真的對不起海豚……

想說的就這麼多啦,很感謝大家的熱情回復,知道也有很多人和我有相同的感覺還是覺得挺奇妙的……

-----------------------------------------------------------------------------------------------------------------------------------------

一整個大三都去葡萄牙交換了,因為D類申根簽很方便,所以期間去了很多個國家。要是問我有什麼感受和特別的收穫,很遺憾,沒有。

可能有的人覺得旅遊,特別是去國外旅遊很高端,但是對於我來說,旅遊漸漸已經變成了一種負擔。

你要去哪裡玩,要先做很多的準備工作,訂機票,訂攻略,規劃時間。特別是國外旅行還必須考慮到手機沒網,語言不通等問題。

四月春假的時候去希臘義大利玩,遇到過半夜三更在馬路上房東不下樓開門的情況,也遇到過趕了幾個小時飛機睡了兩個小時又要起床趕下一趟五個小時火車的狀況,還有差十秒錯過了火車……

我是路痴,在旅行中沒有什麼用處,很多都是小夥伴規劃的,其實已經盡量把行程合理化了,但是時間方面有的真的沒法控制。

然而我要說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比起身體摧殘,旅行對我的精神摧殘更勝。

每次旅行都要拍好多照片,每天小夥伴們各自交換照片,我像完成任務似的從中挑選出最好的九張,再琢磨配上幽默不失分寸又無裝逼之嫌的文字,發出去了,還沒完,得看看有多少人點贊評論。

聽說這叫安全感缺失。我想我就是這種情況吧,可是不這樣又覺得沒留下點什麼痕迹,看過的東西馬上就會遺忘。

我在旅行前焦慮又要拍照片了,旅行中忙著讓別人拍照和幫別人拍照,自己真正欣賞到的風景其實並沒有多少。

慢慢的,旅行好像只是為了刷一個地方,告訴別人,勸慰自己,到過這裡了。

其實我覺得很多人都未必真正是在旅行。現在越來越多人說到去哪裡旅行,一個人提一個地方,其他人接話說「去過了」,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那個地方有多麼的大,他們自以為去過的最出名的地方,只是鳳毛麟角,只是被擁擠的遊客堆砌出來的旅遊勝地的一個假象。

其實,很多人旅行如果只想放鬆,那就沒必要一定要刷這麼多地方,輕鬆愉快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大多數人不甘心——「到了XX怎麼能不去XX呢?」 最後把自己累的半死不活。

如果旅行是為了「看看這世界」——我個人很贊同一句話,就是說在沒有讀萬卷書的情況下,行萬里路沒有任何用處。

我看巴塞羅那看高迪的建築,在義大利看斗獸場,在維也納看金色大廳,還有歐洲很多的教堂博物館,我都看不懂。我拍了很多很漂亮的照片,裝作很驚喜,但是自己心裡清楚,我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對於我來說,還不如從電視紀錄片上看到的來的真實。

還有更多的地方,傳聞中他們那樣的美,充滿傳奇色彩,可是當你親身踏上那片土地,會失望的感慨,不過如此。但你在社交網路上還是會忍不住說一句——「太贊了!」

或許這就是那些地方變的越來越傳奇的原因。我們在無形中都是幕後推手。

總而言之,旅行對我來說就是身心的摧殘。可是我還是會時不時想出去走走,因為生活需要點調劑,也需要時不時在社交平台收穫幾個贊,證明你還存在著。

很可悲,但是是事實。

最後送上一張在葡萄牙Lagos看海豚的照片。當時船開到海中我強烈暈車,吐的非常慘。真是一輩子都不想重溫的體驗。


旅一圈回來後,你發現你就在那,不增不減。甚至有時候會覺得旅途中花掉的路費住宿費,本來可以去吃點好的買套一直捨不得買的衣服化妝品學一期鋼琴說不定本來我卡農都會彈了。

對於學生黨來說,旅遊是最划算的,這個時期我們甘心花一周的準備做功課,來刪選航班路線旅店,貨比三家為了選出性價比高的那個,可以為了幾十塊的便宜少睡幾小時或車上多呆幾小時,遇到屁大點的事情都覺得是新鮮是體驗是青春是人生。

而對很多上班族來說,旅遊是換了個地方睡覺而已!

從一個自己活膩的地方到一個別人活膩了的地方。


國慶這幾天,大概每個人的朋友圈都在舉行旅遊攝影大賽。

從前別人問我「愛不愛旅行」,我根本不好意思搖頭。似乎拒絕旅行,就意味著拒絕新鮮事物、拒絕探索、視野狹隘、不熱愛生活。

我永遠記得高一那年第一次獨自出門。做功課查路線,在火車上看稻田與星星,與當地人交流,在青旅結交驢友,差點被摩的司機搶錢,走走停停拍照片……跟大多旅行者的經歷相差無幾,但對我自己來說,它彌足珍貴。

不過人生很多經歷,體驗過一次足矣。

不是唯有刻意讓身體遊盪在路上,才能體會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我不想浪費時間在訂機票搞簽證查攻略上,它的確鍛煉人的「統籌規劃能力」,但再三反覆就淪為枯燥的機械運動。

我不想體會「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擁相互折磨」的感覺,甘願視野擁擠,呼吸局促,就為看一眼傳說中的景物。

我不想自欺欺人。即使書本中的風景終於在我咫尺之間,我觸摸到古剎古寺,抵達教堂與斗獸場,心潮澎湃並不能如約而至。與其傻傻地望它們一眼內心卻空白無物,我更想認真看些紀錄片,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

我不想用九張照片填滿朋友圈,無視旅途的疲憊與窘迫,把所有快樂濃縮在查看朋友們點贊的一瞬間。

我不想把結交到五湖四海的朋友視為驕傲。路上認識柬埔寨大叔土耳其小哥西班牙妹子,好像很酷炫。可是在學校北歐社團玩一圈,似乎也能認識不少歪果仁。

我不想把旅途賦予無端的意義,把一滴感動的眼淚泛濫成災難的雪球。不過是在陌生的地方走了一遭,談何征服。

走一趟海明威故居便能「逐漸理解海明威,體驗著他喝著邰吉利,抽著雪茄,醞釀著巨著拿諾獎的感覺」?

看一眼名畫真跡,就是「和拉斐爾展開穿越時空的對話」?

站在旁邊偷拍一下站崗的士兵,就是「一睹傳奇的瑞士衛隊風采」?

哎。

說這些都無關冒犯。

我有很多朋友都喜歡旅行。

有個姑娘各種窮游尼泊爾印度越南,只有在折騰和疲憊中才能獲取人生養料。

有個攝影師要拍晨曦中的天鵝,從南方驅車來我的家鄉榮成天鵝湖,連續一個星期凌晨四點起床,就為了最後一張完美的照片。

有個朋友就喜歡黃金周到處走一走擠一擠,人多也不怕。他說,「哪怕我出去什麼也沒看到,就完成了旅遊這個動作,都比上班開心。假期不旅遊叫毛線假期?」

我很羨慕他們,旅行形式千差萬別,他們都各得其樂。

但旅行並不會讓我快樂。我不會跟風混跡在他們的隊伍里,自欺欺人地給自己戴一頂花哨的帽子。

不喜歡旅行,不意味著我一直死宅在家。

最近兩年要麼見朋友,要麼出差,也去過不少地方。美好的旅途並非來自刻意尋找,而是等候冥冥之中的緣分。而後回憶跟某個城市的際遇,想起的不是我如流水般的走馬觀花,是有溫柔內核的人與世,情與故。

有天和一個朋友聊天談到西方政治,他突然說,「你去都沒去過美國,我和你有什麼好說的」。

我突然凌亂了。

可是……

那些歷史學家都沒有機會穿梭時空去實地考察,依然通過史料記載與邏輯推測寫出皇皇巨著。

馬克斯韋伯還寫過《儒教與道教》呢,很多見解非常深刻,他沒來過中國。

(把這麼多人搬出來我也是拼……)

深刻丈量一片土地的方式,從來就不僅限於雙腳。

_____

還是淘氣地來一發——

原創公眾號: 曲瑋瑋(qvweiwei1111)

歡迎圍觀~

http://weixin.qq.com/r/n0OMlErEZRcarQ739xaN (二維碼自動識別)


1.人。不是不想旅遊,而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一起去。喜歡一個人獨自旅遊的人畢竟在少數,而大部分人還是希望和自己心愛的人或好朋友共同旅遊吧,而找到一個心愛的人或相處融洽的朋友本身就不是易事。聽說過一個說法大概是如果要了解一個人就與他共同長途旅行吧。

2.懶。出去玩兒一趟要查各種交通、住宿、天氣等等等等,各種計劃安排,要做很多功課的,特別是負責組織旅遊的人更是不光要做好各種功課,各種預案,而且還要考慮同行者每個人的情緒、需求,如果你組織過兩三次旅遊或許旅遊的興趣就會大大減少吧。

3.累。長途火車,長途汽車,如果再是爬山……天啊,即使不爬山走一天也累個半死啊,反正我出趟遠門回來就需要休息個一兩天。

4.窮。旅遊真的很燒錢啊。窮游?一直認為窮游是在折磨自己啊。

5.失望。累死累活好不容易到旅遊景點了,好傢夥,發現真的很坑爹啊。如果出發前期待值過高,很難讓自己得到滿足感的。如果旅途中再遇到點小挫折,朋友間出現點小摩擦,天啊,真是花錢找罪受啊。


之前聖誕去荷蘭旅行,在代爾夫特和同一個高中的師兄聊了好半天。他在這兒讀博士,來了好半年了,但是一點兒旅行的慾望都沒有,即使是去鄰近的海牙和阿姆斯特丹。

他喜歡窩在圖書館,或是去實驗室做實驗,他喜歡看愛情公寓和新白娘子傳奇。在做這些事情時,他可能會進入一個舒適區(Confortable Zone),可以讓他興奮或愉悅。可他就是不喜歡旅行。

所以當題者問為何有人不喜歡旅行時,我就想說,一個人不喜歡旅行就是不喜歡旅行,這可以有原因,也可以完完全全沒有原因。

就像榴槤一樣,有些人也可能會因為榴槤需要剝皮,太麻煩,所以不喜歡榴槤;或是因為榴槤太貴了所以不喜歡榴槤。

即使每天都有人告訴我榴槤味道好營養高,還有一堆人天天做營銷將榴槤和浪漫主義有情懷劃等線。可我就是喜歡菠蘿的味道,就是不喜歡榴槤,它味道再好我也不喜歡吃。這又能怎樣呢?

那些口口聲聲稱自己熱愛榴槤的,到底是因為榴槤的香甜美味而熱愛榴槤,還是因為虛榮喜歡榴槤,或是聲稱喜歡榴槤比喜歡蘋果顯得自己更加酷炫有格調呢,亦或他只是想和榴槤拍張照放到社交平台上從而顯示自己的存在呢?

誰知道呢。

利益相關:榴槤發燒友。


我爹媽就是不愛旅遊的人,所有的休息日都安安靜靜宅在家,看電視啊,兩個人互相取笑啊,逗我的傻狗啊等等等等。

我是個特別愛到處瞎跑的人,因為我好奇心重,對所有聽說的東西都存有疑問。我需要親自去驗證道聽途說。

我爹媽勸我不要出去的理由如下:

我去雪山。

小心雪崩。

我去沙漠。

小心渴死。

我去森林。

小心野獸。

我去草原。

小心餓死。

我去海邊。

小心淹死。

媽蛋我到底在你們眼裡有多弱啊!我可是經歷過非典的男子漢啊!

然後,換了安全路線。

去菲律賓。

小心綁架。

去雲南。

小心少民。

總之,除了江蘇以外的地方都是不安全的。

不知道為什麼

我爹媽總覺得我移動一下就會死

上次太困了沒接電話

我媽過來我也沒聽見

隱約覺得我媽抽了我兩個巴掌確定我死不死

探探呼吸不可以嗎?

大概是因為我小時候追貓的時候把自己撞成了腦震蕩,爹媽從此對我不放心了。


hm……謝邀~

A: 「你喜不喜歡旅遊呀?」

B: 「hm……不喜歡耶」

A定義中中的旅遊是去年和三個鐵哥們兒在茶馬古道那裡搭帳篷烤雞腿好不快活,B定義中的旅遊是上個國慶節和爸媽一起被堵在長城上五個小時下不來怨聲載道~~~~這段對話彷彿清晰明確地表達了觀點,其實卻根本沒有意義…………


我不喜歡旅遊,所以基本不旅遊。身在紐約,我的活動範圍差不多就是最北到122街,最南到110街,東到阿姆斯特丹大街,西到哈德遜河邊,遠眺一下新澤西州。把東西南北四條線連起來走一圈,大概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走完。中國城?你難道沒聽說過,Chinatown is further than China嗎?幾年間,我大概去過2-3次曼哈頓島上的中國城,從未去過法拉盛…

同樣從未去過的地方還有:波士頓、華盛頓、費城、新澤西、Bronx以及99.99%傳說中的美國好山好水。放假就收拾包回家,不回家的話,就去美國和中國以外的地方學習找資料。嗯,大概歐洲和中東我去過的地方,要比美國多,因為涉及學術,不去不行。

最初發現自己不喜歡旅遊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我是個靈活性和適應性都非常差的人,出門旅行勢必要涉及到飲食和住宿以及日程上的各種改變。而我,卻恰恰非常憎恨這種改變。所以我放假寧可在家裡沒意思地宅著,也不像有意思地出去玩著。改變令我感到恐懼。

但還是會被家人朋友或者不得不去歐洲中東學習查資料時旅個游,幾天精疲力盡地下來,發現除了走之前下了一個極大的決心、走這幾天花出去一筆錢、回來累得話都說不出來還得歇上幾天之外,幾乎一無所獲。而且,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走過的城市小鎮,無論是亞洲、歐洲、美洲,怎麼感覺都是差不多的?到哪裡都可以吃到麥當勞肯德基披薩意麵——我大概在長了一顆世界主義的心之前先長了一個世界主義的胃,對中餐沒有任何的偏愛,吃不吃皆可,近期我每天吃的是橙皮雞配麵包,因為用電飯鍋煮米飯太麻煩了撒——到哪裡都是Made in China的旅遊紀念品。I"m from China, so I don"t need the souvenirs from China。最誇張的是在約旦的佩特拉,晚上吃晚飯在自己覺得是天涯海角的那麼一個地方散步——那會兒比現在年輕一點兒的我系了根紅圍脖兒感覺詩意浪漫到不行,遇見一個穿長袍裹頭巾的阿拉伯人,他跟我說:中國人,我去過你們的義烏,讓他們給我做旅遊紀念品去了。哎,世界那麼大,你趕緊從我身邊滾。

在以非常正式的態度非常正式地旅過幾次游之後——不是窮游,我本來適應性就那麼差了,你再讓我窮游我估計都回不來了——我決定不再旅遊了。旅遊這件事在我看來是一種既不能增加生命的寬度也不能增加生命厚度的一種浪費行為,花錢而已啊!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會比大興安嶺更雄偉?巴拿馬的海灘比秦皇島的更秀麗?紐約比北京更現代更有感覺?(第三個問題我可以答:否)

完全不覺得啊。我信用卡里的里程數足夠紐約飛英屬百慕大往返兩趟了,可當我想到要出門打車去機場安檢再顛簸幾個小時到那個中美洲的小島上吃點魚看看海晒晒太陽——我連把旅行箱從柜子里掏出來的勇氣都沒有了。要曬太陽發獃,坐我家家門口的樓梯上就可以,沒必要跑那麼遠。哪曬太陽不是曬啊。

於是我就在家裡或者學校宅啊宅,宅啊宅。某天一早起來看了半本講17世紀東歐和中東的猶太人是怎麼瘋狂地追隨假彌賽亞的歷史小說,從開羅看到耶路撒冷再到波蘭;看完這本小說看BBC紀錄片一部,講太平洋里的海洋生物的;然後把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又翻了一遍,感覺陳清揚坐在王二肩膀上那段他寫得真好;晚上讀19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哲學家如何受到神秘主義思想影響論文一篇。一天感覺環遊世界一圈,還自帶穿越功能,雖然連樓都沒下,但覺得自己擁有了整個天下。

聽過莫文蔚的《雙城故事》嗎?南京西路吃鮭魚的那一回,會不會比新宿的更加珍貴;長安東路和你喝過的咖啡,也有巴黎陽光下的滋味。去哪裡其實不重要;人沒了感情,那地方就只不過是個地方而已。所以,來來回回,思想隨你而飛,沒有了你,天地都是浪費。

所以——千山萬水任時光後退,也只希望在你身邊徘徊。


對他們來說,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結束後,除了要做的事情被拖得更久,什麼也沒有改變。


發現去一個千八百里外的國家給自己帶來的滿足和天天去樓下公園溜達溜達吹吹晚風看長腿妹子的幸福感也差不多。


我個人感覺我旅遊的時候腦子就停了,只是在看東西,不想東西。

看某某某山某某某水的風景,感覺就那麼回事。看了某某某建築某某某文化,不如照片上給力。海邊找個賓館睡覺不錯,不知道這種旅遊算不算,有次去三亞,一個星期每天睡15小時以上,其他時間都是在海邊坐著或者在自助里吃東西。

其實用google map能到世界大部分地方去看的(小黃人放在街道上,然後走來走去。不知道以後把多維感測弄出來以後搞個google travel,用google瞬間飛到世界任何地方,配上溫度,氣味,聲音等等模擬感覺)

後來帶上書出去玩就好多了,再後來發現既然出去也是看書,為什麼還要花錢出去看,所以就不出去了。


沒錢


剛陪母親從應縣木塔和雲崗石窟回來,回來路上,腦子裡一直盤旋著的,是三個字:沒意思。

無論在知乎還是現實中,有三個問題是有正確答案的。

1,喜歡旅遊么?

2,喜歡音樂么?

3,熱愛電影么?

答案一旦是否定,那麼通常會給人以不熱愛生活,好無趣,死宅,窮逼,視野不夠等負面暗示,而且不容易引出聊天的話題,所以我們接觸到的大部分人,只要你問,他的答案一定是YES。

通常,如果你只問旅遊,我的答案也是YES,但心裡會是NO,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景觀千篇一律,尤其是古城古寺古塔古物等人文景觀。

雖然中國南北景觀在建築風格上有著不小的差別,但落實到細節其實並無二致,我做過旅遊相關的書籍,也去了不少地方,見了太多的弄虛和作假,心裡很是不爽。

什麼三百年前的碑,去年才立的,什麼千年的關公廟,沒開發前是亂墳岡,這倒也沒啥,沒準千年以前還真是關公廟呢,但你翻一下縣誌,結果媽的千年以前,這兒是河道,蝦兵蟹將生活的地方,龍宮沒準是有的,關公廟指定沒有。

當然,有人說旅遊么,隨便逛逛玩開心,不用較真太多,其實我也不在乎這些,但有些地方銅臭味太濃,讓人去了一次,不僅沒有第二次,甚至後悔這次也不該來。

2,

被坑被宰導致旅遊體驗極差。

關於這點,相信大家都有許多鬧心事,就不展開細講,所謂久病成醫,我倒是有許多能提升旅行體驗的小法子,附在最後面,反過來看,也正是許多人不喜歡旅遊的原因。

而對於一些人來說,投入產出比的不划算也是不喜歡旅遊的原因之一。

比如對於家境一般的人,投入一個月工資去旅遊三天,在他看來不如攢起來供房,這不是視野不視野的問題,如果心裡有負擔,時時刻刻都想著,卧槽這小半天工夫,一周的辛苦錢沒了,那哪能玩得開心?

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的話,處在最底層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時,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即:吃喝,而非玩樂。

反過來,對一些時間金貴一心事業的人來說,旅行耽擱的時間和精力遠遠不及工作帶來的成就和快感,不喜歡旅遊也就自然而然。

3,

G點不在旅遊上。

我始終認為,喜愛旅遊和喜愛魔獸並無高下之分,就像喜歡籃球和喜歡足球一樣。喜愛旅遊就是熱愛生活,喜愛魔獸就是玩物喪志,這是道德逼才會有的想法。

雖然去過不少地方,但我能明顯感覺對旅遊不感興趣,也很少拍照,在過去極端的時候甚至一張照片都不拍,更別提自拍了,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老媽不樂意了,就算我不秀朋友圈,她還想秀兒子走遍四方呢,慢慢的也就拍幾張,在老媽面前,沒必要過分強調原則性。

我不反對拍照,也絲毫不低看把旅遊等同於拍照的微博黨,人各有好而已,有的朋友愛拿旅遊的真諦來嘲笑別人,我不能同意,除非你從來都是在別人詢問的前提下才透露自己爬過乞力馬扎羅,否則,大家都一樣,無非是自以為逼格高的嘲笑逼格低的而已。

旅遊也是有鄙視鏈的,爬喜馬拉雅山的瞧不上游歐美名勝的,游歐美名勝的瞧不上各種日韓三日團的,三日團的瞧不上只知道故官長城的,故官長城的瞧不上地方小景區的,地方小景區的沒有誰可供它瞧不上,只好嘻嘻哈哈說,旅遊旅遊,重在開心,當然照片還是不能不秀的,至少可以讓朝九晚五的眼饞下。

我看一個人,不會看他微博上去過多少地方,無論是到過古羅馬競技場,還是聖彼得大教堂,那隻能說明去過而已,團個歐洲七日游,誰都能去。

我會警惕那些在維斯比溜了兩小時,就能寫一篇五千字遊記的人,天空中偶爾飄來的一片雲,都能讓他高潮迭起,不能自已地發出千年一嘆,我會覺得這人好怪喲。

當然,如果是挑戰地球九極,那麼無論成功與否,我都會由衷地欽佩;

如果爬個香山都要裝備一身的始祖鳥,我會由衷地羨慕:哇,好有錢!

附:提升旅行體驗的小法子

1,別買當地的特產

基本你能在當地買到的特產,在網上都能買到,質量絕對沒有任何區別!尤其是所謂的散裝地道特產,如果是食物,通常因為衛生條件良莠不齊,還沒網上買到的衛生。

出門旅遊,逛個街提著一堆特產,累不累啊。而且諷刺的是,通常要花比網上貴太多的價錢。

而且很多所謂當地特產,因為成本關係,都是外地做的,北京的朋友,沒事去潘家園十里河溜一圈,全國上下的古玩和稀罕玩意兒都能買到的哈,我們當地也是從這兒進的貨。

2,別坐低價甚至免費的觀光車和免費的導遊服務

你以為花2元就能坐個觀光車把全城游下來,還有免費導遊講解,是賺到了?呵呵,羊毛出在羊身上。

導遊們主要的目的,還是帶你去買東西,而且絕對不會如他們所說的「物美價廉」,哪那麼多便宜讓你占啊,你又長得不帥。你不買?呵呵,那就別怪人家說話難聽,給你講的口水都幹了,一毛不拔好意思?

另外千萬別去導遊推薦的飯店和旅館,這麼說吧,同樣是挨宰,你是願意挨一刀,還是千刀萬剮?

同樣的飯菜,導遊帶你過去可能是200塊,你自己過去,砍砍價,100塊就能下來。

導遊的抽成,通常是50%,有的還更多。

3,住旅館時留個心眼,尤其是民俗和特色旅館

外出旅遊,住如家漢庭,顯得逼格不夠啊,四星五星又不是處處都有,而且好多人也捨不得。所以各類特色旅館就成為驢友的首選。

衛生問題就不多說了,別用旅館的熱水壺之類是常識,建議把旅行箱的花哨沒用的東西減一些,添些一次性床單,不貴,體積也很小,關鍵是這筆投資很值。尤其是小情侶,需要大戰三百回合,又不想從戰場下來,一檢查得了啥子病的。

另外私密攝像頭這種東西,請一定不要當作只會在青青河邊草等網站出現,有這等惡趣味的人,如果只是私自欣賞還好,就怕有孔孟遺風,信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那幫人啊,據我所知,這幫人通常都喜歡被祝福,比如「好人一生平安」。

4,保持低調,別生氣,旅行的目標不是裝X

說真的,你戴個大金鏈子旅行,能帶來的只有風險,不會有多大便利,也真沒多少人怕你,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不要動不動就發火,就算你有法律作為武器,在當地照樣吃各種暗虧。

旅行就旅行,別炫富,被景區的「蟲子」盯上,可不是什麼好事。

我見過小偷亮絕活,不瞞你說,真是出神入化,想都想不到,時遷來了,估計也就這樣了,真是術業有專攻啊。

另外在外別輕易生氣,想占你便宜的,把你當傻逼的,坑你沒商量的,多了去了,你當然可以每次都較真,但老這樣不免太累了,出來旅行,尤其是在中國,應該有這種覺悟。

5,飯店吃東西時,千萬別惹服務員

工作需要,在某景區的四星呆過幾天,因為是當地人,和大夥打成一片。不曉得為什麼,外地的客人總喜歡刁難服務員,並且以此為樂,以此為榮。

我不評價客人行為的對與錯,不過他們大概不會想到他們的行為帶來的後果,挖顆鼻屎放進去是輕的,吐口痰進去攪拌下,你也看不出來。有一次,一個男服務員給惹急了,傳菜時,趁沒外人,把菜放在地上,蹲下去放了個屁,我當時就震了!

6,別充大頭,別衝動消費

如果是男生,帶著女友的,千萬別被店家抬幾句好聽的,就面子上下不去,衝動消費。

如果是女生,請保持冷靜,別人說你漂亮可不是白說的,別一時腦子發漲,就慫恿男友衝動消費。

尤其是你們不懂的飾品和紀念品,往往留下的只有後悔和當了冤大頭的鬱悶,當然土豪請隨意。

7,少帶三歲以下的孩子

你戴個一兩歲的孩子,折騰來折騰去,孩子是基本沒什麼美好回憶的,因為太小了,經常給孩子帶來的,只有不舒適,還有潛在危險,很影響旅行體驗的。

8,到了寺廟少燒冤枉香

這點可能會有爭議,信佛的請隨意,阿彌陀佛!

如果不是很信的,導遊建議你燒香時,請一定強調自己是無神論者,或者信仰基督,伊斯蘭教等,否則導遊經常會祭出讓你哭笑不得的詛咒,形式有多種,但意思都差不多,都暗示你不燒這柱香,將來生個孩子,排泄可能會有困難,好多肢體衝突就是這麼來的。

就算你信基督,導遊們也有說法,比如耶穌是好的,但多個財神(武神,呂洞賓,彌勒佛等)罩著,也不是壞事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之類……

總之,如果心裡不情願,一定要堅定信仰不動搖,可以說給別人燒香,耶穌會不開心,他老人家可得罪不起之類的話,總之自己編吧。

我是見多了燒完香,一臉黑線,滿肚子氣的人,不想當他們的,就把面子抹下來。

現在能為父母的健康做點什麼? - 張兆傑的回答


為什麼要喜歡旅遊?


推薦閱讀:

你有什麼厲害的DIY經歷,把市面上相同功能昂貴的東西用很實惠的價格自己做出來了?
你經歷過的最尷尬的事情是什麼?
男生長發是怎麼的體驗?
有沒有遇到過領導在公司公然打架的情況?
23歲那年的你,在做什麼?

TAG:旅行 | 生活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