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香港限購奶粉的政策?
有沒更好的選擇避免兩地民眾的對立。
香港和很多叫嚷此事的國家,奶粉是有國家補貼的,被外人買了相當於補貼了外人,只有天朝才會幹補貼外人的傻事
無奈之舉。大陸遊客到香港搶購進口奶粉,讓香港本地奶粉一直供應不足,導致價格波動很大,一直偏高。香港政府收的是香港納稅人的錢,當然是要為香港人著想的。
香港才幾百萬的人,而大陸卻有幾億人。幾億人去搶人家幾百萬人的奶粉,你覺得這幾百萬人的孩子還有奶粉吃么?不要說加緊供應,開闢進貨渠道拿多點貨。能賺錢的機會誰不想要,但是如果港府是這樣應對瘋狂的大陸奶爸奶媽,得要開闢多大的進貨渠道才行?而且這樣做,奶粉的質量也就無法保證了,價格也難以調控,開了個壞頭,以後就會越來越差,然後大陸人就不去香港買奶粉了,但是香港人自此就開始吃質量不太好的奶粉。
這樣有意義么?你覺得作為政府,是該考慮本地人的基本需求,還是要優先考慮大陸人的需求?
大陸人這樣子去香港買奶粉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更應該想辦法促使「相關部門」加強監管,提高奶粉品質,讓孩子吃放心奶,這才是王道,而不是去指責香港人忘恩負義,好像人家的奶粉就應該給你的孩子吃一樣。解決本質問題才是根本!
中國政府不去管管奶粉、食品安全,卻任由國人去搶別人家的奶粉。而國人也任由政府什麼也不做,只想著如何去買進口奶粉(雖然我理解,自己的孩子得先吃上好奶粉,先買了再說,孩子可不能等。但不是爸媽的人呢?你們就事不關已高高掛起了么!)。香港這次管控希望能引起國人警醒,促請「相關部門」立即著手出台政策保證奶粉安全、食品安全,提高讓國人對於國內生產的奶粉信心才是根本!!根本!!!!
這次的政策的關注點不是香港!而是大陸!!國人該醒醒了!!你們的目光到底看向哪裡!!
還是說...已經不抱希望了?3.3 下午 6:51 補個圖 引用自微博@大屍凶的漫畫主觀上理解國內父母對進口奶粉的需求和對限購令的憤慨(自我代入下,我若有孩子,在無法保證國內奶粉質量時必然也會尋求代購),但對於此政策,客觀上表示認同,畢竟香港政府必須首先保證其港內公民的權益,保證其新生兒的奶源。大量內地人購奶,必然導致價格波動,降低港民奶粉購買力。也會導致一些港民選擇購買相對低價奶,對香港市民而言,這無疑損害了其子女的發展。香港政府不過在履行其政府職能,通過政策對市場進行調控,無可厚非。
我覺得,內地應該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食品安全上,或者,進一步,規範內地進口奶粉市場,海關等。畢竟,通過代購奶粉解決孩子奶源問題,實在不是正途。我想國人似乎大多已經受夠了對所謂食品安全問題搖旗吶喊了,並早已學會自嘲咱從小喂毒早已百毒不侵來自我安慰,但我們都還抱著微薄的希望,政府能夠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無法保障,公民連人最基本的安全需求都無法保障,談何發展,談何自立於世。
p?s:作為留學生的一點怨念,一直被各種親朋好友委託代購奶粉。孩子一般要吃2到3年嬰兒奶粉,一旦應承便是長期服務。有幾次購買遭遇購物員及其它顧客的側目(郵寄問題,每次都是6盒一買)。外國人對中國奶粉問題基本竟都有耳聞,且也多有抱怨(原因同香港,另,歐洲嬰兒奶粉受國家福利支持,所以價格較低,代購也有蹭福利之嫌)。還有課上討論,食品健康問題,發現班上竟有大半人知道三鹿?!而每每遭遇各式詢問,頗有種無地自容之感,我真不想談這個話題啊親。好吧,剛起床就亂矯情了,忽略我的吐槽吧。回到最初,不管怎樣,政策什麼的我們無能為力之時,我還是會在可能的情況下幫朋友代購奶粉(也抱著自己回國有孩子能有人幫我代的想法,如果那時候國內情況還是如此的話),畢竟奶粉強嬰兒強,嬰兒強則少年強??????(春晚後這句式很泛濫啊,亂用一下)。對所謂社會問題搖旗吶喊實在厭倦了,咱不是公知,咱還是實際點,先能管著自己管著親友管著能管著的人吧。
於是我剛剛當了兩天爹,現在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去「促使相關部門加強監管」,而不是讓我家孩子先吃上放心奶?
反對鍾宇騰和陳浩。
我是個慫貨,我不敢聲援趙連海,不敢批評自己政府,相較這兩件事情,買奶粉是一件很安全的事情,我為了我家孩子而做了這件安全的事情,就活該被罵?就因為我比較慫?我的孩子只吃香港某品牌奶粉,如果我現在要帶孩子出境離開香港,是不是他就要餓死了?
別否認了,此次限購政策,確有諸多不妥。
當然,我能理解香港政府,這是無奈之舉。換了我,也想不出好辦法。責備內地家長的人,我希望你們都有膽量,讓自己的孩子吃國產奶粉。
國內奶粉質量差,是民眾和官員長年累月、共同種下的的惡果。改善奶粉質量,值得現在以及以後的家長們為之努力。至多能理解為一個好心辦壞事的舉措。
樓上諸位都站在道義的方向指出港府設置限購令的必要性,我個人認為,道義不論在何種情況下,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事實是,政府管控需求端,需求就可以下降嗎?房價降了嗎?治標不治本,就必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種情況下極有可能形成一個二級市場來調節問題,那麼結果就是內陸客購買奶粉價格進一步上升,香港人購買奶粉的容易程度不見得增加了多少。從長遠來看,香港的自由港聲譽受到的損害可能大於貿易保護對本地人帶來的益處。另外貿易保護帶來的好處絕大多數都是短期的,長遠施行帶來的惡果像香港這樣的經濟體是沒法承受的。再回過頭來看道義層面,這種政策在道義上是合理的嗎?我要強烈質疑。在我看來,這又是一次民主對自由的損害而已。水貨客損害了香港爸媽的利益?別逗了,您現在損害了水貨客的利益又怎麼說?一個公平競價的系統居然不按規則玩兒,那還談什麼自由。另外,Parallel import 在法理上是很有爭議的,但君不見有多少人支持其他商品做同樣的事情呢,比如說軟體,服裝。沒見著人說因為XX地兒的人穿不上漂亮的服飾就禁止服飾水貨客了啊。【也許我孤陋寡聞了】當然,如果有人從一開始就認為資本主義邪惡的話我就沒話說。我也覺的資本主義邪惡。我是從康德的三大律令推演出來的,不過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如果大陸海關嚴打水貨客,我是強烈支持的,畢竟水貨客偷的是國家的關稅。水貨客的存在,對於香港是利好,但是香港人(比如說答主)反而這麼不喜歡!既然兩頭不討好,為啥不在那些深圳的口岸嚴厲打擊。
具體到奶粉上,我一直不明白,香港作為一個中轉港,竟然會不喜歡別人來買東西。如果說大陸人買奶粉買的太多了,那就從紐西蘭澳大利亞多進口些啊。這對於香港是有利的。現在我能想到的對香港的壞處是,大陸人奶粉買的太多,香港的超市奶粉櫃檯上人滿為患,貨物中轉上貨架(不是貨物來源)跟不上,導致香港人買奶粉有些不方便。那很簡單,香港不能在非市中心地區建立幾個專門面對大陸客的奶粉超市么?多麼大的市場!完全不愁銷路啊。現在亞馬遜在上海自貿區開始賣奶粉了,如果裡面的過海關郵遞等細節問題解決後,市場推廣開來,以後香港的這個賺錢機會就丟了。有買奶粉的巨大需求,沒有利用好,反而出現爭執,我想問,香港經濟的活力和自我調整能力去哪了?
上面有答案說,大陸十幾億人去搶香港幾百萬人的奶粉,這是缺乏經濟常識的。香港是中轉港,不是生產地。過去數十年,做進出口貿易的時候,為什麼不說,大陸十幾億人,為什麼(相當程度上)必須依賴香港做生意?我覺得對定義「買不到」的標準,大陸和香港有分歧。
其實不是買不到,而是對住得偏遠的下層市民,要跑到市區來買,甚至要跑幾家才能買夠。來回也要花個一小時吧。偏偏住郊區的百姓都是工時長收入低,雪上加霜當然得抱怨。
大陸的話,你出門吃個晚飯遇上堵車說不定都要個把小時車程。對於活動範圍偏小的香港人來說,在樓下(其實一條街就有挺多藥房)沒買到,坐15分鐘大巴跑到繁華點的地方還是沒買到。那就叫買不到了。
其實大陸很多媽媽比他們慘多了,奶粉事件我最大的感慨是:港媽不爽還能給政府鬧,中下層的大陸媽媽卻是沉默的大多數,她們才是無人問津的最大受害者。有沒有可能是大陸的奶粉巨頭自己沒本事做出來好奶粉,眼看更多人跑到香港去買,又擔心自由港不斷的增加貨源,更多人去買,更多貨源。。。。。無限循環,然後大陸的巨頭受影響,然後共同搞定天朝,天朝把香港人叫過來,說你要下這個規定,然後我答應你xxxxxx。。。。
我在想...如果上海禁止賣某項物品給其他省份,不知道各位答者還會不會跪舔論證這項政策是合理和可以理解的!
事實上內地居民搶購奶粉確實只能通過代購海外了辦法永遠是有的,只是會導致國內奶粉市場更加萎縮。
對於深圳居民來說,無非多跑幾趟,僅此而已。
這種時候,中央政府如果還拿不出真正想解決問題的態度,基本上就等著國內奶粉市場進一步萎縮,直到消費者徹底失去信心,國產奶商被迫由國企接管,然後官商勾結,海外奶粉搶佔13億中國人市場。13億人的錢啊,中國每年新增人口如此之多,洋人怕是要笑死了。
這樣的限購令,最大的受害者是中下層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他們是中國的未來,卻連自己的奶粉安全也不能保證。
當然了,作為一個深圳居民,我都大概3年沒碰過國產純牛奶了(除了特侖蘇和金典這種最貴的)。去香港必定買牛奶回來,不去的時候我也寧願花比特侖蘇還貴一倍的價格買牛奶。一個年中就要當爹的人來說,壓力山大,去香港買奶粉對我都不現實,除了希望孩他媽能有實力也就是網上購買這條路了除此外,或許養兩隻奶山羊是個好選擇
除了把自己能賺的錢送給別人賺之外我想不出這條政策還有什麼用!水客逃的是我們海關的關稅
香港政府的政策對內地人來說沒什麼不公平,人家寧願不賺你錢,不願意賣你東西是人家的自由。對內地人不公平的是內地的政府制度。限購對香港商家來說不公平。政府借民意干涉自由市場,表面上很民主,是為人民的利益,實際就算真是佔大多數民意,也是屬於多數人的暴政。
推薦閱讀:
※哲學會像自然科學一樣隨著社會發展而進步嗎?今天的哲學比古人的哲學思想更加先進嗎?
※如何看待昆明晉寧征地強拆8死18傷事件?
※如何成為一個思想有深度的人?
※如何評價東北第一定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燒烤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有什麼工作是可以全國各地跑的?
TAG:市場 | 社會 | 奶粉 | 香港限購嬰兒奶粉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