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吃橙子和柑不會上火,而吃橘子會上火?
從網上了解到,橙子是由柚和寬皮橘雜交產生,而寬皮橘和橙雜交產生柑。既然這樣,他們應該具有非常相似的屬性。但是無論是中醫解釋,還是個人經驗都表現出清火和上火的差別。請問具體是營養成分或者哪些屬性的差異導致這種差別呢?請給出科學量化的回答,謝謝!
橘子裡面果糖含量很高,但在人體內,果糖需要轉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利用。吃了大量橘子以後,葡萄糖的攝入就減少了。果糖還能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從而使肝臟調低血糖(葡萄糖)濃度。這樣一來,人的代謝就會出問題,引起各種「上火」的癥狀。與此同時,橘子中維生素含量高,大量攝入之後會引起體內草酸過多。
參考自:水果涼熱性考 (一然,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學博士)天乾物燥的冬季,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囑咐,「最近容易上火,吃點梨下下火」;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們又被叮嚀,「別吃那麼多荔枝,小心火氣太大」。於是乎,根據水果的這些「作用」,它們基本被劃分成了冷熱兩大陣營。水果的「熱性」和「涼性」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其實,吃荔枝後的「上火」反應並不神奇,那都是果糖在搗鬼。除了給我們的舌尖一絲甜蜜之外,荔枝果糖還會去搶佔葡萄糖的工作崗位。誰讓它們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呢,雖說也能充當能量物質,可是果糖要在肝臟中轉化為葡糖糖才能被我們利用。不僅如此,果糖還會「喚醒」大量的胰島素,讓肝臟調低血糖濃度。缺少了葡萄糖,包括大腦在內的零件自然無法正常運轉了。很多被貼上「熱性」標籤的水果(例如榴槤、櫻桃等等)其果糖含量都很高。除了果糖,「熱性」水果中還有一些引起機體反應的物質。比如,大量吃橘子可能會因為維生素C太多引起輕微的中毒反應,抑或是因為胡蘿蔔素攝入太多「染」黃了鼻尖和手掌(很多情況下被誤認為是黃疸),讓人呈現出面相上的病態。至於水果的「涼性」,在印象中,似乎都跟「跑廁所」有關係。比如雪蓮果就有這樣的本事。但真實原因是,雪蓮果這種菊科植物的塊莖含有大量寡聚果糖,而我們的腸胃中恰恰沒有能處理這種糖的酶,也就無法消化,從而導致了腹瀉。實際上,這跟體內缺乏乳糖酶的人一喝乳糖牛奶就腹瀉,原理是一樣。還有一點,就是「涼性」水果的水分含量都比較多,這點對於乾燥季節補充水分確實會有一定的作用。從這個角度講鴨梨(含水70%左右)當然要比香蕉(60%左右)和橘子(55%左右)要「涼」多了。此外,在傳統觀念中,很多水果的不同部位也有「涼」「熱」之分,例如,「橘子上火」,「橘皮去火」,「荔枝上火」,「荔枝殼熬水下火」,很可惜,荔枝殼中斷然沒有能分解果糖的物質,橘子皮也不能搞定過多的胡蘿蔔素,相生相剋大多是人們的一廂情願。 這裡所展現的例子可能不足以完全概括水果對人體的作用,但是正因為如此,也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給水果貼上「涼熱性」的標籤。
這個跟水果的糖的組成還有GI跟GL有關http://nutritiondata.self.com/
所謂「吃橘子易上火」,主要是因為橘子吃起來很方便,沒事坐在那裡幾分鐘就會不知不覺吃掉很多。吃起來很甜的橘子,含糖量一般較高,再加上有些人對糖的吸收功能較差,一旦吃多後,高濃度的糖會使喉嚨細胞中的體液滲出,從而引起喉嚨不適。而且,口腔中的細菌喜歡在高糖分的環境下繁殖,再加上吃完橘子後不漱口,這樣就很容易出現牙齦發炎的情況,讓人感覺「上火」了。另外,橘子中含有不少檸檬酸等果酸,這些酸會刺激口腔和胃黏膜,尤其是在空腹的時候,更易出現胃部不適。並且,很多人吃完橘子並沒有刷牙的習慣,要知道嘴巴里全是果糖這意味著口腔中的微生物將會急劇的繁殖,最終導致發炎。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吃橘子導致的「上火」往往體現為:嘴干舌燥,乃至於口腔潰瘍。
蘆柑和橙子含糖量均不如橘子,或許科學達人們可以具體測定一下蘆柑組織液、橘子組織液、橙子組織液以及人體血漿這四者的滲透壓高低,以此來證明是否主要因為滲透壓導致的「上火」。並且橙子吃起來也不會像橘子那樣根本停不下來。
解決辦法:吃橘子不要貪嘴,吃完刷牙,感覺口乾舌燥就喝水。
荔枝也是降火的,你多吃點試試?肯定上火。
橙子和柑你多吃點試試?
因為「上火」的概念本來就是大家自己定義的,你今天吃了什麼東西然後有點不良反應,於是就認定這玩意上火,然後告知七大姑八大姨說這玩意上火。然後大家也都知道這玩意上火了。
所以,一群人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的最後結果是什麼都是上火的。雞蛋也上火,因為營養豐富;餅乾也上火,因為是烤出來的,類似於烤鴨之類的;荔枝也上火,因為荔枝吃多了覺得累。
最後,水也是上火的,於是世界歸於平靜~等到哪天桔子里的促進炎症的物質被分離純化並確認藥理作用,樓上的很多假說就可以拋棄了。果糖那個解釋沒有實驗證據,太牽強。至於那些說只是巧合的,我只能說,你沒觀察到的現象不見得別人都觀察不到
橙子VC含量遠高於橘子,VC可以敗火,可以中和引發上火的糖分,而橘子就不行了。
首先搞清楚什麼是上火吧!同樣的食物有人吃一公斤都不上火,有人吃一口就上火。上火是充血、炎症或是過敏反應。所謂性溫熱的食物,就是某些成分是容易引起人體的血管充血等炎性反應或含過敏源;所謂寒涼性的食物,就是其含有能抑制炎性反應的物質,這樣的食物有的會引起腸胃的劇烈反應和腹瀉。我也喜歡中醫,喜歡用自然療法治病,但是作為學習了科學的醫者,要用科學的發展觀去論證事物。反對用玄學和模稜兩可不著邊際的說法去解釋醫學問題。
上火這詞也就中國特有吧。
橙子: 性涼、甘、酸。【功用】生津止渴,和胃健脾。
柑: 性涼,味甘酸;入脾、胃、膀胱經。【功能主治】:理氣,健胃,止咳,化痰橘子: 性溫, 味甘酸、入肺。主要治胸隔結氣、嘔逆少食、胃陰不足、口中乾渴、肺熱咳嗽及飲酒過度。簡單說, 橙子和柑都是性涼的食物, 所以多食不易上火, 而橘子性溫, 多食愛上火.
當然了,成分論的傻子和中醫黑未必認同, 所以這類人你讓他們去做橘子和橙子的雙盲試驗就好了.著急答案直接看最後事先聲明,此回答只借用中醫的部分說法,尋求完全科學以及完全迷信現代醫學的中醫黑、完全成分論並藉此辱罵撕逼的請出門左轉CCAV-10走進科學不送。有問題問老中醫,我只是搜索引擎的搬運工。
真實性:愛信不信,不信的自己百度去
其中:柚子中醫認為,柚子味甘、酸,性寒,有健胃化食、下氣消痰、輕身悅色等功用。
來自百度詞條柚(芸香科柑橘屬植物)
【氣味】酸,寒,無毒。
【主治】消食,解酒毒,治飲酒人口氣,去腸胃中惡氣,療妊婦不思食、口淡(大明)。
來自《本草綱目》
橘子
橘子味甘酸、性溫,入肺。主要治胸隔結氣、嘔逆少食、胃陰不足、口中乾渴、肺熱咳嗽及飲酒過度。具有開胃、止渴潤肺的功效。
來自百度詞條橘子(水果)_百度百科
柑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酸;入脾、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理氣,健胃,止咳,化痰
來自百度詞條柑_百度百科
【氣味】甘,大寒,無毒。頌曰︰冷。
志曰︰多食令人肺冷生痰,脾冷發痼癖,大腸瀉利,發陰汗。
【主治】利腸胃中熱毒,解丹石,止暴渴,利小便(《開寶》)。
來自《本草綱目》
橙子
【氣味】酸,寒,無毒。
來自《本草綱目》
【性味】酸,涼。
①《開寶本草》:"味酸。"
②《飲膳正要》:"味甘酸,無毒。"
③《玉楸葯解》:"味苦酸,微涼。"
【歸經】《玉楸葯解》:"入手太陰肺經。"
來自《中藥大辭典》
注釋一:古書與今書略存差異,不影響結論
綜上所述:橘子性溫,故上火;而柚子性寒,故與橘子雜交產物性涼(此處因今書與《本草綱目》存異,略失嚴謹)。這就是吃橘子上火,而其他不上火的中醫道原因。
注釋二:柑是橘子的一種變種,還是屬於橘子的範圍。即橘子包括柑,理解成柑是橘子里不容易上火的那種就行了。僅在購買時區分
在問「為什麼」之前,先確定「是什麼」。
「為何吃橙子和柑不會上火,而吃橘子會上火」——
1、請先定義「上火」和「清火」。2、在明確定義「火」之後,請確認:這種現象真的存在么?「個人經驗」足夠準確么?舉個栗子:某一天您吃了個橘子,之後恰好遇到「上火」,於是您開始吃橙子,吃了兩天之後,「火」消下去了——您可能會下結論說橘子上火橙子清火——「上火」完全有可能是自發的、跟吃什麼無關的、三天後自動消退的。也就是說,您下這個結論的時候很可能把時間的先後當成因果。柑橙橘都上火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內經素問中「秋傷於濕,冬生咳嗽」這句話?
※中醫黑有幾個看過醫學界的相關研究?有幾個上過知網?
※有哪些好聽的穴位名字可以用作人名?
※關於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中的通氣散方?
※慢性乙狀直腸炎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