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控制念頭,而不是讓念頭控制自己?

https://m.weibo.cn/2086638865/4149297932669609這是啟發我思考的教導

我對佛學有興趣,我覺得佛學真的很智慧,能解決很多問題。

這個問題請教一下各位,謝謝! @慧文 @夢堯 @楊大懶人 @佛澤 @木先生 @枯榮 @許晉 @Garfield Yu @慕容玉京 @如言


這話的邏輯如同——讓自己主宰錢,別讓錢主宰自己。

可惜,沒錢說個屁。

人想主宰念頭就和主宰錢一樣,沒禪定沒功夫,沒坐爛仨蒲團的屁股,說個屁……

問皇上老百姓吃不上飯了怎麼辦,皇上說,吃肉粥啊。

你問大和尚人生煩惱怎麼辦,大和尚說,讓自己控制念頭,別讓念頭控制自己。

真是真理,可惜,真也是一個屁……


謝邀,說說我的一點看法。

當人們迫切想要得到什麼的時候,往往很難得到。

當人們迫切想要丟掉什麼的時候,或者說不要什麼的時候,或是想要降服什麼的時候,

往往還是很難做到。

原因就是「我想要」和「我不想要」其實一樣,這都是執著。

所以,不管你控制念頭也好,念頭控制你也罷,這都是佛法不提倡的。

那佛法提倡什麼?提倡放下,提倡不執著,提倡「空」。

所以,請你試一下。

當念頭升起時,不要關注它,隨它升起,隨它遊盪,隨它消失。

你把念頭想像成眼前的一條小溪,不要試著挽留它,不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

任它流經你的身邊,然後自然的流向遠方。

這就是放下,這就是不執著,這就是「空」。

空,就是變化,念頭當然是一種變化,你見過永恆不變的念頭嗎?

所以,不要想要控制念頭,放下它,不在意它,它自然也無法控制你。

這就是「流水三昧」。

覺悟的生活


念頭又不是你的,你怎麼控制念頭?

你又不是念頭的,念頭怎麼控制你?


您好!

南師在《金剛經說什麼》里有個講解,大致意思是須菩提尊者經首請法問: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曰: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佛陀的意思是:你問法時起這一念,就是住了。

我們凡夫也隨時都在「住」:愣住了、嚇住了、呆住了……,而須菩提問法這一刻也是「住」了,住的是那一刻的清凈念。

因此佛曰:如是,如是!

金剛經至此講完。

大致意思如此,您可以請來讀讀。

希望有幫助!


問題的關鍵是控制,如何控制的問題,這個提法不對,念頭需要控制嗎?念頭能控制你嗎?

控制念頭,意思就是念頭就在那裡,你要去控制他,比如你開車,可以說控制,控制車去這去那,車是不變的,方向變動。但念頭是實體嗎?念頭起,馬上又滅,念頭的特性就是生滅的,你怎麼控制沒有實體的事物呢?沒有實體的念頭又怎麼反過來控制你呢?如果把念頭比作水中的月亮,問題就變成我怎麼撈水中的月亮,而不是讓水中的月亮撈我???

念頭管你控制不控制,都是瞬生瞬滅的,你想控制他也會滅,不想控制他也會滅,從你生下來到現在,有哪一個念頭停著等你呢?所以念頭不用去控制,他本來就會自生自滅,你需要的就是覺醒,需要的就是放下。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升起,一個一個又消失,念頭的起和落和我們本來的覺性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普通人一個念頭起就跟著這個念頭走,另外一個念頭起又跟著另外一個念頭去,就像一個人伸手去抓空中的海市蜃樓,手舞足蹈抓一輩子,什麼也抓不到。你去抓的東西是不存在的,都是白費力。修行人和我們的不同就是,修行人和普通人都同樣看到了空中花水中月,但修行人知道這些是虛幻不實,修行人隨時提醒自己,這些都是假的,不要去抓,也抓不到,不要跟著走,也不要留戀。 說了這麼多,說的就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沒辦法控制,也不可能不起,但覺醒的快慢就是修行功夫的深淺。


控制念頭、打得念頭死,不是在因上下功夫,對培養智慧作用不大。正確的做法是觀五蘊無常苦非我,導向三依一向(依遠離、依離欲、依滅、向於舍),念頭自然止息、身心寂靜。


1 首先一定要知道什麼是如法念,什麼是不如法念。

2 盡量持戒,可減少不如法的境界因緣。也就是減少念犯錯的機會。

3 起不如法惡念時,憶念如法相,以此滅不如法念。

4 起不如法惡念時,憶念不如法惡念過患,導致的惡果,故知不應起此不如法惡念,以此滅不如法念。

5 起不如法惡念時,憶念不如法惡念的止,息,以此滅不如法念。

6 起不如法惡念時,大力憶念如法念,驅逐去除不如法惡念,以此滅不如法念。

7 身心疲勞易起不如法惡念。杜絕過度觀想,安心在定,以此滅不如法念。

8 多多學習實踐止觀,努力修習四禪,以此滅不如法念。


如果你能從這句話中直接領悟些什麼,那很好;如果不能,就拉倒吧。「研究」下去,只會愈發混亂:「念頭之外」,另有一個「自己」么?想不被念頭控制,不也是個念頭么!

不反對雞湯,有時候人確實會因為一句雞湯而豁然開朗。但,雞湯是不能深究的。

真對佛學感興趣,就去找個禪修方法實修。文字遊戲只是背道而馳。結合本題,簡單來說就是:觀察念頭,不跟隨。


當做如是觀,念頭之所以可以控制我們是因為我們被自己編織的夢境困住了,打個比方,有個人說要殺你,你第一念頭是什麼?有的人是憤怒,有的人是害怕,有的人兩者都有,但是殺你=憤怒害怕這些負面情緒嗎?事實上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繫,事件本身只是事件本身,然而人類的妄想會帶領我們進入我們自己編織的故事,就如你很渴,我說我那酸梅湯給你喝,你的口腔馬上分泌唾液,事實是酸梅湯並沒有給你,但是你的大腦已經開始妄想曾經吃到的酸梅湯的味道


這話本身就是語病。

念頭不來自於你么?若無內因,外在如何,念頭都不會起。

念頭屬於你,念頭就是你,你如何控制你,你如何不被你控制?想想就可笑吧?

念頭來就來,不壓抑,不想「我不要這麼想」,當你這麼想,就是抓住它不放。它來任它來,不關注,不給它執力不給它添火,它自然消散。

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出現這情況,打坐冥想的人常遇到這問題。想排除雜念,結果越這麼想,雜念越多,就是這道理。念頭就是意識,任它如流水輕風,來去自由,漸漸就沒了,入定了,進入空。


題目看似有問題,實際上反而很深奧。

1、先要搞明白,什麼是:念頭?

2、念頭是怎麼升起的?依境而起。

3、隨念頭之後的是什麼?第六識(意識心),就是接下來的思考。譬如,路過一個美女,起念頭,然後辨之思之。定力夠,就打止。不夠就繼續隨前念,想入非非。

4、我想你問的應該就是上段所說吧!這個還需要一個東西,那就是慧。定慧本一體,故有等持一說。

5、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很多人所謂參念頭,首先把對象就搞錯了。這個名詞需體會,說白了反而害了你。

附《大乘起信論》的幾句話:

前心依境次舍於境、後念依心復舍於心。以心馳外境攝住內心、後復起心不取心相。以離真如不可得故。


題主問這個控制念頭

如何理解這個控制?

首先得承認,念頭的生與滅

在修行功夫不深的普通人來說,不能控制

沒有正見的控制,就像把皮球壓進水裡,使用的力氣越大,反彈的越高,毒素甚至更重哦

所以要控制不生雜念,首先是要有正見

我推薦題主讀一讀《楞嚴經》,先明真心

我喜歡用一個比喻來提醒自己

各種念頭就像精子,在心裡尋找尋找卵子,結合生起生命,就會有生死輪迴,愛恨情仇。精卵結合的快感,以苦為收場。佛教的解脫,就是守住不生滅的真心,從而跳出生死輪迴。

再次建議,先正見,讀《楞嚴經》

剛剛讀到阿姜查弟子寫的關於阿姜查的修行

覺得很有道理,分享一下~


念頭就像海上的波浪,天上的雲,你不相信它們不執著於它們,它們自然的來來去去,跟你沒關係。

如果你相信它們,執著於它們,不管你是想控制也好降服也好,它們就能把你帶到情緒里去,於是你就被「控制」了。

如何不相信,去放過念頭(或者說被念頭放過),我覺得我嘗試過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Byron Katie的「功課」(the work)。

簡單來說,首先用簡單的句子描述讓你受到壓力的念頭,(例子:他討厭我)

然後問自己如下四個問題(按順序,每個問題都靜下心來只關注當前的問題,深入的問自己,直到答案浮現)

1,這是真的嗎?(例子:他討厭我,這是真的嗎?)用是或不是來回答

2,我能肯定這是真的嗎?(例子:他討厭我,我能肯定這是真的嗎?我能確定另一個人的內心所想嗎?他討厭的是真正的我嗎?深入思考細緻挖掘真相)用是或不是回答。

3,當我相信這個念頭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情況?(例子,在一個確定的情景下,我相信了「他討厭我」時我有什麼感受?身體感覺如何?產生什麼情緒?我如何對待他?如何對待其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會不會用什麼事情上癮來逃避這些感受?)

4,如果我無法相信這個念頭,我是什麼樣子的?(例子,冥想回到同一個場景下,當這個念頭還沒浮現的時候,或者我不能相信這個念頭的時候,我能看見什麼?聽見什麼?心裡什麼感覺?面對同樣的情況會是什麼反應?)(對比問題3和問題4,壓力來自當時的情景還是來自自己相信了某個念頭?)

四個問題後來做反轉(一定要先問完四個問題,否則可能會有嚴重不適)

反轉一,全部反向自身(例子:他討厭我---〉我討厭我,找出三個例子,那個場景下我如何討厭我,比如我討厭我當時說了不恰當的話,我討厭我做了某些事情)這個反轉跟原來的念頭比是一樣真實呢?還是更真實?

反轉二,主賓語對調(例子:他討厭我---〉我討厭他,同樣找出三個以上的例子,能證明在當時的場景下我如何討厭他)這個反轉跟原來的念頭比是一樣真實呢?還是更真實?

反轉三,一百八十度的反轉(他討厭我---〉他不討厭我,甚至,他喜歡我。同樣找三個例子,比如他當時說的話只是給我提建議,並不是討厭我,一個人還願意給另一個人提建議,是喜歡的表現。比如他對所有人都這樣並不針對我。比如他只是一時情急,過後有補償安撫我。總之要找一些自己相信的例子,不要欺騙自己,但是也要保持開放的心胸迎接所有可能的答案)這個反轉跟原來的念頭比是一樣真實呢?還是更真實?

至此除非你能找到更多反轉,關於這個念頭的功課就做完了。有興趣的建議到優酷、油管搜索拜倫凱蒂Byron Katie看功課視頻,英文水平還可以的建議閱讀Byron Katie的原版書籍:loving what is,她遣詞造句簡單易懂,我覺得有聲書對我幫助更大。最近她出了新書,與金剛經對話,叫A mind at home with itself,她老公是翻譯各種哲學經典,這本書他倆合著,對佛教感興趣可以一讀。他倆也合著過與道德經對話,叫A thousand names for joy,多年前讓我初窺開悟者的生活。

功課 簡單而符合邏輯,並不神神叨叨也沒有什麼晦澀的概念,放過了幾個關鍵的壓力念頭,身體能感覺陡然一輕。它可以說顛覆、拯救了我的人生。我希望它也能給別人帶來更美好的感受。


關於這個,我以前寫給自己過一些鬼話:

捨得捨得,你準備好舍什麼得什麼了么?

在確定道理都懂的前提下,合不上嘴,邁不開腿的原因,就是不捨得、沒有狠勁和過分要求結果。

方向別人可以給你指明,但是如果不捨得和沒有狠勁,那麼永遠不能成事。

如果淺嘗即止就想有結果,也是沒有毅力和過分急躁。

所以先走出第一步訓練自己的習慣和狠勁,達到一個良性循環,養成習慣,面對自己,讓發動機轉起來,大毅力方有大收穫,這是永遠繞不開的。

如果你想成為拳王,但是不想堅持鍛煉。就別問別人怎麼辦。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別人只能給你指路,不能替你走路。 有人說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其實真相是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是都沒有去做,去堅持。

多說無益,不如吃茶去!


這需要先學會觀察到自己的念頭,當一個人完全安靜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頭腦里其實是萬馬奔騰的,有無數的念頭川流不息,而你的專註力很容易就被某個念頭帶走了,從而失去了專註和安靜。這就是被念頭控制了,而這些念頭不僅僅是能量的消耗,也是業力,會帶人進入一次次的輪迴。

如果能「控制」住這些念頭,我個人的體會是,內心中會一片清朗,整個人進入法喜的狀態中,以及,會接收到其他維度的信息,也就是所謂的他心通、宿命通等等。再往上,就是脫離六道了吧。

那麼,如何「控制」念頭呢,佛教給了我們很多方法,包括,止、觀、禪等等。比如通過各種方法來培養專註力,用專註來擠掉那些念頭,例如念經,比如觀念頭,學會細微的分辨念頭的來去並安住在當下,例如禪定。

六祖慧能在壇經中詳細的講過這些,下面貼一段供參考: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系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佛學博大精深同時平易近人,祝題主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不知道題主靜心基礎如何?就假設是小白吧。

1,作計劃,立願接下來5分鐘只靜坐不想其他。上鬧鐘。

2,端正的坐到椅子上,閉眼專註呼吸。

3,之後除了專註呼吸的念頭,別想其他。一般新人沒30秒就胡思亂想,習氣重的甚至會全身難受,焦躁不安。

後面的題主如果照做了我再接著寫吧。


你想要控制念頭的這個念頭,也是一個念頭。。。


假如能夠覺知到自己的念頭,那麼就用學誠法師這段話回答吧:

人生的不同階段,心態和目標都會發生變化。在哪裡,背後是自己當下最看重什麼。

不同的路,有得必有舍,反過來有舍必有得,自己抉擇,選好了就不必再糾結。


修止觀雙運法門!


題主和佛法有因緣是好事。我的一點建議是,從四念處開始修三十七道品。相信題主開始修四念處就會立刻有感悟。


推薦閱讀:

佛法的加持力是如何起作用的?
向善與成佛有關係嗎?
殺生了很不舒服怎麼辦?
有人見過信佛的弟子往生的瑞相么?
為何學佛的人還要向佛求子呢?

TAG:禪宗 | 佛學 | 佛經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