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哪尊佛和眾生最有緣?


  佛言:「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持五戒者一人,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洹,飯須陀洹百萬不如飯一斯陀含,飯斯陀含千萬不如飯一阿那含,飯阿那含一億不如飯一阿羅漢,飯阿羅漢十億不如飯辟支佛一人,飯辟支佛百億不如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親,教親千億不如飯一佛——學願求佛,欲濟眾生也。飯善人福最深重,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二親最神也。」

大正藏第 17 冊 No. 0784 四十二章經

爹媽。這兩尊佛和眾生最有緣!


本質上無分別,顯現上有差別

與此娑婆眾生因緣最深者是本師釋迦牟尼佛


謝邀。佛法初學,不敢隨便發表意見。最初讀的是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只覺得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誓願非常偉大。


題中「眾生」指的是「娑婆世界」的眾生,而不是廣義的「無餘眾生」吧。

那好,對佛菩薩我們會有這樣一種形容——

「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佛菩薩感你所感;無緣大慈,佛菩薩的加倍就在那,隨時在那兒,永遠在那,不分因果前緣的就擺在那,就看你願不願意接納,所以這個問題,不應該這樣問,不應該問那尊佛與眾生有緣,而是該問,「眾生願意與哪尊佛結緣」

憑什麼我要這麼說,我理解佛菩薩嗎?不敢不敢,怎麼可能。我只是在菩提心的角度上去推測佛菩薩,卻不敢說理解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在因地是,能成為佛菩薩,但以此菩提心,修行不離菩提心,但以此心,佛才是佛,覺者才是覺者。

持明乘漢傳密教,菩提心戒中,首先會勸行者發菩提心,勸發菩提心,過程是這樣,首先讓行者觀想現世母親對於我們的恩德,這是天下母親對自己子女的種種恩德,也就是母性之德;然後由此推及到,我們輪迴往複,世世有母親,一切眾生都做過我們的母親,痛苦的重傷沉溺苦海,可他們做過我們的母親,行者由此發菩提心,往後的一切修行,不是為自己,為的是無餘眾生。

嗯,菩薩就是這樣的,就是這樣修行的,這樣修行成為佛菩薩的。

而且,在另外的經典中,世尊將菩提心比喻成月亮,皎潔的月亮。這是個異常神奇的比喻,月亮就在天上,時缺時園,有的時候我們看到她,有的時候看不到,但是她就在那兒。

月缺時多,但不失園性——月缺的時候多,但是我們都知道,她就是園的。

映照千江,而不損光明——月光遍照江河湖海、高山松林、樓宇殿堂、夜歸路人……但是月亮的光明一點都不會損失。

這就是菩提心,也就是佛菩薩,時時刻刻挂念著我們,當我們是孩子,當我們是母親。

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所說,佛菩薩如母親般始終喊著我們,無時無刻,一點都沒有停歇。大勢至菩薩如此、觀世音菩薩如此、普賢菩薩如此……等等等等,所有佛菩薩都是如此。

所以說,不應該問,哪尊佛菩薩與眾生有緣,告訴你,都有緣,就看你願意跟那尊菩薩建立緣分。

你的母親始終在喊你,看你聽不聽,應不應。聽到了,應一聲,便到了回家的時候。


謝邀 ! 從佛的本願來說,都是為了將所有眾生安置於究竟涅槃。這是利他自利究竟本行。所以恆河沙數的佛與眾生的緣是一樣的無所分別。


阿彌陀佛和釋迦摩尼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龍泉寺僧人使用it技術這件事?
小乘佛法追求往生極樂嗎?
心經中的色空不異是不是只有在定中才能真正體悟?
彌勒佛、阿彌陀、佛陀、如來佛、燃燈佛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20歲學佛,父母親人反對。請解我煩惱?

TAG: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