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湖北東部有大量「黃」字開頭的地名?
如黃岡,黃石,黃梅,黃陂,黃安(現紅安)。雖然其他地方也有類似黃字開頭的地名,但卻無如此密集呢?
謝邀,追根溯源我國許多地名、姓氏與先秦時代的古諸侯國有關。這裡應當是黃國。
是圖中標註出了三部分,一位淮河地區之黃國,一為有學者推測出的在漢水之東,宜城縣東南的西黃國,一為漢東大國隨國,此為大致的方位示意圖。
而根據出土的黃國青銅器的銘文記載,也是以證明「叔單」為黃國封到奚邑的「黃孫」。郭沫若在《西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一書中,收有當年出土於潢川的青銅鼎銘文。其中的《叔單鼎銘》銘文有「黃孫子奚君叔單」7字,說明「叔單」就是黃國國君封到奚邑的始君,排行為「叔」,名「單」,身份是「黃孫」,即當時黃國國君的孫子。1972年秋,在毗鄰潢川西界的羅山縣高店村,也發現有奚君叔單的兩件青銅器,銘文分別為:「傒君單自作寶匜,其萬年子子孫孫用之」共15字;「傒君單自作盤,其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享」共18字。此二器與叔單鼎主同為一人,即黃孫奚君叔單。唐代林寶的《元和姓篡》雲:"黃,陸終之後,受封於黃,為楚所滅,以國為氏。"宋鄭樵所著《通志·氏族略》載:"黃氏蠃姓,陸終之後,受封於黃,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城,在楚與國也,僖公十二年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北宋江夏黃氏族譜序中亦稱:"考我黃氏,始於神農、黃帝、少昊、顓頊高陽氏曾孫陸終之後有南陸公,兄弟三人,公居其二,食邑於黃,遂因地而賜姓焉,黃地在光州十二里,有黃城。"北京、湖南、山西等地出版的姓氏專著以及出自廣東、福建、河南等地的黃氏族譜,均有類似的記載。大量史實證明,黃姓源於黃國,根在光州。黃氏家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歷經滄桑,幾度興衰,不斷繁衍壯大,逐漸形成黃姓望族。公元前648年,黃國為楚滅後,國亡家破的黃國臣民,紛紛離鄉背井,但他們不論走到哪裡都仍是以國為姓,其中相當一部分分流散到當時的楚國腹地,於是就有了因黃氏遷居而得名的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為了更好清楚的解釋這一問題,我又查閱了一些資料進行補充說明,如下:根據鄂君啟節的研究和相關地名的考訂,陳浩在其《楚滅國研究》一書中論證了在漢水之濱也有一個黃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詳細的閱讀參照。
---------------------------------------------------------------------------------------------至於黃石,得名與之前的不同,經過查證和知友提醒與古黃國無關,特此更正。
黃石原名「石黃「,「石黃」中的黃指「黃石港」也是追溯到漢代某個典故,這裡在漢代以來一直屬於武昌、江夏,到後期屬於大冶(現市轄縣),石黃黃石兩名都是近代乃至建國後才出現的。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據《大冶縣誌》載:「黃石磯:即黃石港口亦名石茨圻。」又載:「318年(東晉元帝大興元年)4月,武昌西陵(今黃石港)地震,涌水,山裂。」之所以稱黃石山(地震後變為黃石磯),《湖北通志》明確注釋:因其「石色皆黃」故名。則黃石命名根據酈道元等記載與黃石磯有關,與地貌顏色相聯繫。錦熙老師已經說了,這些地名就分布在黃國故地不遠。
黃岡,黃梅,黃陂,黃安幾處,要到三國之後,南北朝時期才開始做為縣名。如,黃岡,本來叫南安,故址在今新洲,隋朝改為黃岡,唐朝遷治今黃岡;黃梅,舊名永興,隋朝改為黃梅;黃陂,三國黃祖建城,得名黃城鎮,南北朝設縣並改名為黃陂;黃安,原華陽,南北朝改為今名;而黃石一直都只是小聚落的名字,很晚(1911年之後)才設市。
再不得不提治所設在黃岡的統縣政區「黃州」,其得名緣由就是「因古黃國為名也」。
前面的答案別的觀點都同意,只是黃石名稱的由來和其他幾個地方是不一樣的。黃岡市一帶(臨近黃陂、下轄黃安(今紅安)、黃梅、黃州區)的命名應該是和古黃國密不可分。黃石市卻不一樣,黃石位於江南,不屬黃國故地。黃石城區在歷史上長期屬於大冶縣治下,直到解放後才得名黃石。黃石本地方志描述命名過程是:「1949年5月,石灰窯、石黃鎮解放。不久,中國臨時人民政府決定將石黃鎮和鐵麓、長樂、申五、下章四個鄉從大冶縣划出,成立石灰窯工業特區。次年7月8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湖北省人民政府的請示,決定改石灰窯工業特區為湖北省轄市,定名黃石市,8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電中南軍政委員會,核准建立湖北省轄黃石市。黃石市這名稱從此載入世界史冊。」可見黃石市的「黃」字其實是來源於石黃鎮,而石黃鎮的「黃」字,得名於鎮區江邊的黃石磯(解放後為清理長江航道而炸毀)。黃石磯的「黃」,卻和古黃國沒有什麼聯繫: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據《大冶縣誌》載:「黃石磯:即黃石港口亦名石茨圻。」又載:「318年(東晉元帝大興元年)4月,武昌西陵(今黃石港)地震,涌水,山裂。」之所以稱黃石山(地震後變為黃石磯),《湖北通志》明確注釋:因其「石色皆黃」故名。
黃岡,以縣東黃岡為名。疑以色得名。
黃石,以黃石山、黃石磯名,當以色得名。黃梅,以縣北黃梅山得名。黃陂,因黃祖而得名黃城鎮,後改鎮置黃陂縣,陂當是陂障。黃安,明代由麻城、黃岡、黃陂析置,當由黃州而得名。黃州,《元和志》謂為隋置,因古黃國為名,此是附會為說,非。隋之黃州實是政區調整歸併的結果,把北周所置因黃陂而得名之黃州,歸併入衡州,並將衡州改名黃州,治黃岡,大業年間改州為郡,為永安郡,唐代恢復黃州之名。綜上,與古黃國沒有什麼聯繫。黃陂得名與江夏黃氏、黃祖有關係,勉強可以扯上黃國。隨隧同源,隨州是黃種人神農的故鄉,西周遂人以龍為圖騰。這裡古代是華夏之中,中為黃龍。
對點贊最多的答案不同看法。
這段話也引用於百度百科」黃國「
黃歇長子黃尚一支,形成了後來的淮陽黃氏和江夏黃氏;次子黃俊一支,形成了後來中原陽夏黃氏;五子黃堂一支,形成了後來的東吳黃氏。繼之而起的金華、邵武黃氏望族,皆是江夏黃氏繁衍的分支,今天在海外的黃氏族人,大多是從上述各地先後南遷的。縱觀黃姓的播遷過程,其發展脈絡清晰可見,即由黃國——黃歇,發展至淮陽、江夏黃氏,進而播衍出金華、邵武等黃氏望族等分支旁系,然後播遷出海外異域黃姓,他們源出一脈,同根同祖。黃家主枝來大部分來到江夏,就今天的武漢,但是武漢周圍的以黃為地名就很少。再看看後來,黃歇這個最大黃氏家族,到了今天上海這個地方,因為春申君的名號,而有「申」的稱呼,現在上海還有春申路,但是有黃字地名的么?這些都可以看出黃家不一定都以國為姓。後來的金華邵武,周圍有黃字地名的么?再舉個例證,後來黃家又往南發展,到廣東東莞一帶,漸漸發展到了廣東全境,所以香港黃家後代很多,例如黃家駒,黃家強,黃日華,黃秋生,黃子華,黃又南,黃宗澤,黃貫中,黃霑等等,但是廣東的卻沒有走到哪裡都仍是以國為姓,廣東地名中有黃字的多麼?也許有人提出黃浦江和黃花崗,那黃山黃河也一定在過去有黃姓人居住其附近,其得名難道也是黃氏族人以以國為姓這一癖好么?再看,如果說是以黃姓為國名地名,那麼湖北的姓黃的很多。但是湖北今天的第一大姓是李,其後依次為劉、張、陳、楊、胡、黃、王、徐、周。而《2015中國姓氏排名》發布,主要內容:2015中國姓排前十的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二者排名,分別在七和八位,黃姓沒有在湖北顯出人口更多的趨勢。當然也不能在地域上顯示出來以黃地名的優勢。黃石:以前一直以大冶為主要稱呼。1948年,石灰窯鎮與黃石港鎮合併為石黃鎮,隸屬大冶縣。 1950年8月2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核准,黃石市成立。而黃石港鎮以黃石山、黃石磯名,當以色得名。
黃陂,漢屬荊州江夏郡西陵縣。漢末黃祖於此築城鎮遏,名黃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為南司州州府駐地,並置黃陂縣,系合黃城與武湖得名。
黃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麻城、黃岡、黃陂三縣析置黃安縣。以上就是這些以有黃字的地名第一次出現在歷史的時間,和那時候黃國早就湮滅於歷史之中,此時黃氏家族人早就遍布祖國的角落,所以,其中大部分流散到當時的楚國腹地,於是就有了因黃氏遷居而得名的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這個百度說法想當然。不能採信。除了黃陂與黃家人有關,別的卻不是。有時候只是百度一下是不行的,介紹一下黃家的家譜起源地也不能說明問題,還得要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看其歷史沿革。關於這些沿革,均來至各地區的地方沿革史,各地方網站均有更詳細的敘述,不再多說。黃氏各宗族支譜,也有更詳細的論述,有興趣者,可以去看看。還有挨著湖北東部的河南東南部,有個潢川縣也是如此。
春秋時為黃國。是中華黃姓發源地;戰國四公子之一,楚相春申君黃歇故里。魯僖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楚滅黃,黃地入楚。[3]黃國雖立國久長,但在歷史上不過是一個勢力不大的彈丸小邦。兩周之際,隨著楚國日益強大,不斷向四周擴張勢力,黃國與隨國(在今隨州)結成同盟,共同抵抗楚國的威脅和侵略。《十三州志》云:黃不事楚,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正是黃國的大意以及黃、隨的抵制惹惱了楚國,最終導致「魯僖公十二年,楚滅之。」因而今潢川在戰國時期屬楚。
天下黃姓是一家。起源於現在的武漢市江夏區。
他們老祖宗的墓也在江夏區。春申君,黃歇。
另外,巧合的是,春申君的封地在我們蘇州。
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我在武漢市江夏區上的大學,三本。之前他們還搞過黃姓大聚會。我也帶我一個姓黃的台灣朋友,去看過他們祖先的墳。並告訴她,她老祖宗的封地在她現在居住的蘇州。可能是因為歷史上有個黃國
因為東部比西部距離日本更近
黃石人路過
黃石,這個要說一下。黃石的名字來自石黃鎮,是黃石港和石灰窯合併而來。黃石解放前一直是大冶的鄉鎮。
看紀錄片 楚國八百年 里有說,楚國在擴張過程中滅掉了一個古國——黃國。這些地名是黃國遺民聚居的地方。
湖北的黃陂、黃安(紅安)、黃岡、新洲,以及麻城西部、大悟東部和孝感北部部分地區,春秋時期為黃國轄地。再結合《中華姓氏通史-黃姓》進行分析,這個古黃國是跨越現在的河南、湖北兩省,其疆域包括相鄰的十多個縣(市)。它自公元前2257年受封建國,歷夏商周三個王朝,至公元前648年楚滅黃,前後生存了1600年。河南潢川只是黃國都城,這與《括地誌》記載為黃國故城是一致的。前面提到的汾水之黃和漢東「西黃」,兩者的歷史都湮沒無聞。獨有潢川黃國之後,子孫繁榮,當今黃姓中絕大多數黃姓都自稱出自這個黃國.
不知題主知不知道河南有個小縣城潢川縣,靠近水庫有個黃國故里
易 嗑得金矢,解得黃矢
黃矢,就是硫鐵礦,黃鉄礦。上古叫黃金金玉,無雜質的fes晶體可能一,黃帝用黃矢劃分田界,就找到黃石黃梅黃岡。那塊最早叫東夷。少昊開始用煤,黃金,伕石煉鐵,伕石就是石灰石。陽城不夠,就從黃地運,過九江穿四海,運到古渤海。
爾雅 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白色是石灰水運黃矢的船,把河道都塞成黃色了。少昊就是東皇太一。煉鐵少昊的陵就是天帝之山,離黃石境內的會稽之山不到100千米。神禹就在那。請保護好每一個土堆。上古的時候銅是黃鐡可能二,武漢黃四河的為故潢水的一部分。潢水運黃到崑崙虛的窯灣,故黃國的範圍從金口直線到黃石港。應該從少昊就開始了。江夏黃姓可能是在守陵作為一個黃岡人,真不知道呢
推薦閱讀:
※存在哪些中國與外國知識上的的差異?
※非東北人眼中的東北女生是什麼樣的?
※是否選擇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蒙古歷史表現的蠻族掠奪奴隸,導致奴隸主的人種變成奴隸的人種,成為地區主流種族有歷史普遍意義嗎?
※中國的行政區划上,有哪些有趣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