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同濟,清華,華南理工的麗江新博物館設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YyMDA4Ng==mid=402305154idx=1sn=aac50a0a8c8226820ce5477a3c6b1ebcscene=2srcid=0402wbnN1ENSMm0KGwIJDzR3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最後我們本著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態度,對三家設計單位提交的規劃設計方案進行了隨意的審查(反正我們都內定了)。通過不重要投票,得出如下評審結果。清華爸爸第一,其他隨意
這個項目的投標今天就突然刷屏了,前天是扎嬸過世,因為懶,所以我沒有聽多媒體,純粹看方案的第一感覺(效果圖)
三個方案
首先我們來說清華朋友圈很多留言的是「清華是來陪標的么?」我的第一反應是「R U FxKING KIDDING ME?!」
扎嬸頭七都還沒過,你就給扔出來一個抄的這麼拙劣的格拉斯哥交通博物館?! 屋頂上那個裂縫看得真是強迫症發作尷尬得一塌糊塗啊。再來說同濟
據看過多媒體的小夥伴說,非常BIG。不過我看到屋頂和豎向線條的關係的時候,腦子裡面第一反映的是Siza爺爺你好
然而也有小夥伴指出,其實也有點像這個:
華南理工的方案,第一感覺就是一個命題作文的標準答案,這種東南亞酒店風格的材料手法。。。咳咳,最近精品酒店項目接觸得多,所以有點既視感應該是我自己的問題來著。
不過倒是和小夥伴討論了一點其他的
比如這張效果圖裡面,"屋頂弧度以及飛檐長度掌握得ok "
但是作為一個非建築師,我發現了。。。場地上面,感覺建築師其實想要表達的是底層架空,和室外的廣場,可是效果圖根本看不出啊。
近景為什麼要是那個不能走人的部分。。。 所以說截圖的重要性。。。以及這張大鳥瞰,室外場地的廣場被樹擋得完全可以無視了(當然其實也可以是建模沒建完,那就擋擋...)
前面那張的三根立起來的薯條,鳥瞰上已經被松樹擋住了。。。建築師的場地概念貌似總是沒有規劃師、景觀師的好呢~總的來說,從成果來判斷,三家單位在設計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成本可以預判為
華南&>同濟&>清華至於設計本身,各位建築專業的同學發言
o(* ̄▽ ̄*)o清華的就不說了,設計概念非常牽強。
華南的雖然中規中矩,但是元素的掌握很到位,從何院士開始,就一直植入「融入」的概念,相對來說最接地氣,也是最有可能中標的。
同濟的我比較喜歡,概念推演,邏輯性很清晰,元素提取也很棒,空間營造和動線很到位。
爭議無非就是同濟方案的表皮和周邊環境的兼容問題,我覺得建築體量在形式和肌理向古鎮兼容,表皮可以有所變化,素雅的表皮並不是很跳,但是辨識度極高。
總體來說,稍微有點失望,沒有驚艷的作品。一群不知道內幕的孩子們各自扮演知曉內情的消息人士吐槽的同時再夾帶私貨,圖樣圖森破。你們同情的或許本該你們唾棄的,
作為一個華工人,剛開始聽到沒有中標是很失落的,當看到方案又知道是清華拿了第一而不是同濟時,整個人頓時都輕鬆曬~因為起碼我們不是輸在實力上啊!
更新,剛剛看到的,評選結果。。。我竟無言以對。。。
以下為原答案:
作為建築專業的學生來答一發,先說明,我是華工的,不過我絕對沒有帶著私心去看三個方案,而且在我點開鏈接之前,我覺得清華和同濟的應該會更好,畢竟這兩個學校的建築實力和知名度一直都在我工之上。
先說清華的吧,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作為國內top2的高校,它的方案實在是。。。像本科生做的。
三角形的折屋頂如果做好看了會很酷炫,但清華的方案感覺欠缺推敲,三個主要體量過於均質,而且一折到底,會產生許多無法使用的空間浪費掉,當然一個大博物館不缺這點空間,但我是個做方案比較實在的人,喜歡提高空間利用率,減少浪費。然後就是清華的效果圖,敢問那室內圖真的不是本科生做的嗎。。。。能不能走點心。。。接著說我華工,第一眼看到我就覺得,不愧是華工的方案,真的很有嶺南風情。。。木石結構,樸實沉穩,屋頂的流線是由麗江的古建改良得到的,整個建築的感覺也很有古建風,符合麗江的地理人文,大概我們學校的風格就是這樣,比較注重宜地宜人,平時的作業中,老師們也會讓我們多花功夫在場地分析,讓建築符合場地,融入環境。
然後華工的方案缺點也很明顯,古板守舊,不夠創新不夠出彩,空間流線和外觀設計都沒有太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總的來說就是無功無過。同濟的方案,好酷,好白,好現代。
從亮點創新來說,它比華工強多啦,很有設計感,所用材質也比較新,空間流線也組織地很棒。缺點的話我覺得是太白了。。。同濟的博物館,相比與麗江,似乎更適合建在上海,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現代主義的博物館作為地標,可以推動麗江建設現代化都市的步伐,我覺得這種說法也很有道理。最後,放一張華工方案的夜景圖,我很喜歡這張,有一種寧靜悠遠的feel。
以上只是一個建築學大二學生的拙見,接受不同看法,不接受撕逼(?●?)
求贊(?′ω`?)教課的時候人五人六的 做出來的什麼玩意兒
其實現在建築師都是 對別人的作品高度批判 自己做設計的時候避重就輕 隨便說一句 我也是個無依無靠的屌絲哎…先不說方案,感覺清華這個圖就存在態度問題
感覺這次清華被黑的好慘。。。
那幾張室內透視一看就是找學生自己渲的,連配景人位置都沒變,只能說明,室內還沒有深入推敲過。
室外的話我想說,zaha,excuse me? 明明是我大HM好不好!但是視頻還是很大氣很有檔次的,不知道是哪個所領銜呀,一看就是個年輕才俊,快招幾個渲圖nb的小朋友吧。華工和同濟的方案,同學們,其實就是一個方案啊。矩形平面,小尺度坡屋頂,各種水面,各種庭院,各種小趣味。
所以。。這並不是一個三選一的競賽。如果從視覺印象、領導喜好來說,一定是清華的入口比較大氣。而華工的材料,真的不是學淼廬和玉湖完小嗎。。。。何院士口音點贊。同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方案,當然這種方案小板小眼,不一定入甲方和群眾之眼。看似規整,但內藏玄機,幾種牆體各種錯位,加上屋頂的另一套系統,空間各種豐富各種驚喜啊各種文藝范啊。最後,還是那句話,評競賽方案,學建築專業的同學們啊,如果僅從完成度、從空間設計來評判,真的是naive從方案的角度我更喜歡另外兩個,甚至我最喜歡的是同濟的方案,無論室外還是室內。清華室外人視點角度個人覺得一般,室內效果圖,天啊,這個室內空間看得我一點都不想去這個博物館。但從表達上,鳥瞰圖我支持清華。
麗江鳥瞰圖
清華方案鳥瞰圖 這張圖說明了方案和麗江的關係,說明了它是在麗江的這塊地上而不是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從這張圖上看出它的屋頂、體塊形態和原有麗江城市之間的關係。麗江本身的屋頂脈絡是一個個小坡屋頂組合,城市肌理是下圖的碎片化的院落圍合,從這張鳥瞰效果圖上,清華方案屋頂的脈絡和背后街區屋頂脈絡結合猛一眼看過去,既突出了博物館本身又融合的還算自然。可能和它屋頂流線的紋理有關係。
同濟方案里的城市肌理分析
再看看華南理工的和同濟鳥瞰圖,華南只是強調自己本身,周圍表達的很模糊,如果把它放到清華那張鳥瞰圖裡,再加上同濟那張城市肌理的分析圖,把屋頂瓦的紋理加上它可能會和麗江這塊地的周圍街區融合的更好。當然這只是現在效果圖公司常用的表達手法之一,但既然都拼死拼活用了那麼多手法表達地域性了,為什麼不放一張表達更清楚的鳥瞰?
華南鳥瞰圖
至於同濟這張你把它放到同濟那張鳥瞰圖裡試試?嗯?感覺哪裡怪怪的。同濟本身這張效果圖周圍房子不處理成白色的話,也會顯得自己很奇怪吧。如果中了標,可能下一個研究方向就會變成這個方案該怎麼調整景觀使其和周圍街區融合。同濟鳥瞰圖
這塊地的性質是一個歷史文化博物館的設計母題,自然要考慮建築與地域的結合,就建築自然生長,此時此地來說,無疑華南做的更好,同濟也研究了城市肌理,在隱喻里聯繫了地域。可最直觀鳥瞰圖表達出來了的只有清華。---------------------------------------------------另,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每一個方案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同濟方案外看很現代很跳脫地域,但室內這一點點弧線對雪山的隱喻很漂亮。華南對當地材料的運用什麼的不多說,這好像都快成地域性建築的標準答案之一了。這個為了凸顯入口專門做出來的屋基線很美。
從視頻製作的效果來看,清華是最高大上的,同濟其次,華南的最樸實。清華讓我有種不知所云的牽強,同濟讓我覺得像穿梭在清冷的醫院。沒有麗江古樸的人文關懷。華南傳達的理念我最欣賞。從效果圖來看,同濟和清華都採用了白屋頂,但是同濟在內部空間也全都是白色的,白色雖純凈有雪山之意象但是給人感覺過於清冷。我覺得麗江古鎮給人的感覺不是這樣的。博物館未必要強調現代感,回應地域性我認為更為有效。同濟大學方案里單一的白色讓我覺得像置身醫院。不過我欣賞它對於玻璃模糊邊界的運用。只是這個方案似乎放在哪裡都適用,這對建築的獨特性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如果說從對於當地材料運用與的結合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華南做的是最好的。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已投票給華南。
這是一個裁判改行做運動員的故事!!!
按理說這一個不算太大的、總面積僅1W平米的項目在往常並不能引起這麼多大院的競爭,但是在行業整體下行的時候,為了奪食大師們也紛紛拉下臉,投入這場不算光彩的競爭。
麗江博物館第一輪競賽是在2014年底,具體的競標過程不表,最後入圍的是北京的別處空間建築事務所和另外一家不知道名字的小事務所,第一輪的評委會主席是第二輪投標的三個院校中某個學校建築學院的院長。
蹊蹺的是,這一輪競標中,入圍的兩個方案都被淘汰,給出的理由是「甲方沒想好」。
甲方沒想好!
甲方沒想好!
甲方沒想好!
而這一次投標就不了了之,這是2015年3月份的事,在這6個月之後的北京設計周,上面提到的這位建築學院的院長的方案在設計周上展出。
從此開始,主裁扔掉口哨自己下場踢球!
而關於這次投標的三個方案,在assbook上的投票結果是這樣的
而最後的結果是這樣的!
關於這次的三個方案的優劣,我不做過多的解讀,答案里的諸位已經分析的很詳細了,只是這類主裁眼紅勝利果實,滅掉所有的運動員自己下場踢球的舉動,實在說不上光彩。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賤是卑賤者的通行證」
附別處空間+清尚方案本次中標結果真是耐人尋味,但是也算是常見之事。畢竟,甲方高興就好。
在國內參加公建項目投標,目前公眾投票都還只是形式宣傳的噱頭,而專家評審更是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你從來都不會知道有哪些專家參加了評審,都是哪些專業的,都是哪些行業領域的。至於這三家單位做出來的作品,可以說某種程度反映了各家單位在目前行業發展狀況下的一個生存姿態吧:清華靠著既有的諸多資本,被裹挾著前進;華工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深耕勤墾,立足地域風格逐步開疆拓土;同濟銳意進取,憑著黃浦江的開放勢頭高舉當下一切建築新潮的大旗。然而,建築不只是建築,設計不只是設計,城市更不僅僅只是城市,要敢玩,更有懂得如何玩,這就是當下的怪態,卻令人無奈的,也是一種將持續蠻長時間的常態了。所以圈子裡的人該批判的就批判好了,該借鑒的就借鑒好了,該反省的就反省好了,至於那些不可抗力的因素,相信終究抵不過雪亮的雙眸和赤誠的衷心。
我是一名建築設計師,這些年在圈裡摸爬滾打。也算見過了不少事。以下供大家討論吧:
1.說說網路投票這個事。我想關心建築的朋友已經目睹了前一陣張家口項目大設計院在媒體上的撕b,我也礙於人情不得不投了票,但心中卻有種五味雜陳的感覺。建築設計應該怎麼評價?多年來我們依靠專家(暫時認為這是公正的吧),甚至不惜高價請國外的專家,本來的目的就是讓建築設計這個事變得更專業。即使這樣,專家評出來的結果還經常無效。現在好了,網路投票也出來了,專家的觀點變得更無關緊要了,所以是不是說只要網路投票了,就可以隨隨便便把定下來的事情廢了。像張家口那樣,專家投票和公眾投票甚至要對半開,這還要專家幹什麼,要招投標法幹什麼,做完了,往網上一放,你們設計師自己拉票去吧!中國建築界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兒戲!肯定有人說了,民眾有知情權,民眾絕不可能把鳥巢、鳥蛋、大褲衩這樣的「破」方案選出來,那麼我就要問了,真理一定掌握在多數人手中嗎?建築界的真理就是無限靠近意識形態嗎?我倒是覺得,有專家把關的項目,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畢竟專家也得吃這口飯,倒是越多樣化、搞得越烏煙瘴氣的評選,往往雞飛蛋打。建築界不是娛樂圈,建築師們不太可能也不應該像明星那樣,僱傭水軍,沒完沒了的洗白自己、抹黑別人,大眾傳媒所承擔的應該似乎積極的一面。
2.說說麗江博物館這個事。我不知道個別人從哪裡獲得的消息,也不知道他們代表誰,緊靠些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就斷章取義、想搞個「大新聞」,甚至不惜人身攻擊,彷彿全都是黑幕。第一,市場再不好,這幾個大院也不會差這一口飯就餓死了,我覺得即使是評委,受業主邀請參加下一輪競賽也很正常;第二,作為網友的你們也大可不必擔心事件的結果,既然已經網路投票了,那業主肯定是要聽你們的聲音,大有可能選你們心水的方案,所以請不要妖言惑眾,既抹黑了別人,傷害了無辜的人,也拉低了自己的水平和品位,搞得最後勝出的人心裡也不愉快,好像他授意你們這樣做的;第三,我想事情解決的途徑是讓評委們也都說說他們的想法,業主也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解釋清楚,即便是只為了真正關心此事的人吧。
3.說說你們的評價。我想三個團隊都是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來做這個項目。有些評論說像學生作業,那麼抱歉,你們的水平僅能代表甚至還不如學生的水平,還覺得建築設計就是畫畫,整天想著模仿和表皮。實話說,我當學生的時候,也覺得自己有無窮的想像力,覺得明星建築師或者大院弄出來的東西不值一提,自己拿著su或者犀牛也能把那個形拉出來,甚至還好看些呢,但這麼多年的實踐讓我早就拋棄了那樣的念頭,建築設計是個特別考驗綜合能力的任務,想要把形式完全實現了更是難上青天,學生時代的idea很多都是幼稚可笑的(即使得到過老師的讚賞和同學們的讚歎)。所以這類評論我看都不想看,實在沒營養。再說說「模仿」論吧,我的天啊,清華、同濟、華南被你們損了一個遍,有意思嗎?建築想要看上去絕對的與眾不同太難了,一定技術下空間的可能性也就那麼多,只要建築師真正經過自己的思考、做出「適宜」的設計,像不像我覺得無可厚非,至於你們拿出來的「證據」,我只能說,不好意思,真tmd不像。我絲毫不覺得這三位建築師會主動地模仿別人,人家的境界不可能再幹這種事。當然了,把自己做過的東西改改就又給新甲方用上了,似乎有那麼點不負責任,不過也不能說錯吧,人家就那個風格。
寫了這麼多,其實我是希望有所追求的好方案能夠勝出並被業主採納,畢竟平庸的東西太多了(我每天也在造這種東西,慚愧啊)。另外,有人說到效果圖的問題,這個疑問我開始也有,於是向在清華設計院工作的朋友求證,他轉發了一條他們的官微給我,我看了才知道原來投票器上放的圖並不具有代表性,不能說誤導了群眾吧,但也稍嫌不公,我估計放這些圖(圖上還有文本里的字)也沒徵得設計師同意。
希望建築設計的市場能夠良性競爭……
麗江的紅燈區文化和義烏小商品文化絲毫未見體現,合著就剩個玉龍雪山的概念能扯進來,統統差評!
我濟的大三狗尚且來說幾句一開始不太注意這個東西 直接從效果圖來看 清華最次 華工第二 再是同濟不得不說 清華的效果圖真的像是本科生做的(對我在踩我們本科生)其他兩家各有高低 其他答案都有提到然後點開視頻之後看他們的設計概念清華的…對不起…爛大街了 而且的確有點在抄扎哈?(讀書人的事)而且從整體來看 更像是學生作業 庄大師可能有點懈怠了吧華工的若是以大眾審美來看肯定是最受歡迎的(所以當我濟的人看到華工的那麼多票一直在酸華工的肯定是刷票的 不要以為章明加了你們微信好友就那麼肆無忌憚地拍馬屁 雖然我在考試的時候拍過)對麗江文脈的契合程度最高 常青老師教導用當地的建築材料對契合文脈很有幫助 無奈效果圖和想要表達的意思不匹配吶(何鏡堂老先生那熟悉的普通話口音讓我好感倍增嗯)至於同濟的 嗯章明老師一個屋頂用三遍 晉中規劃館 范增藝術館 再到這個 大二他帶我班設計課時候很是自豪 所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他做的 想比起來對文脈的契合程度不比華工高 白色的表皮就不多說了貼一張章明評論室友的朋友圈
建築設計背後所涉及的東西太多(資本,利益,關係等等),這是這個學科最消磨人的意志的東西
目前國內市場所做的還遠遠不夠,很多都只是達到公示而沒有達到公開交流的地步回歸本次設計:
在這三個方案裡面,基本可以劃分兩個檔次,同濟和華工,另外就是清華在概念上,同濟更注重簡潔提煉語言,與當下審美趨勢相符(特別是年輕人的品味)華工偏注重舊有材料的肌理清華說實在,真沒用心,有人評論說是大氣(其實一看就知道做了多少工作量)大氣不是這樣來的在表達和描繪上,華工最用心,不過我也反感老是拿院士出來筆畫
同濟意境營造的不錯清華的渲染圖就是幾個大三學生P出來的水平勝出方式華工或同濟,都不奇怪,但偏偏就是清華(好得也不要做得這麼膚淺與隨便)
我只能說,這種氛圍下的建築設計,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有的人說堅持不了建築設計是不夠熱愛,我只能說,我寧願不參與這種遊戲規則。本人也是建築學專業 香港大學(hku master in architecture)如有更多的意見不凡交流與探索,歡迎更多有志向的夥伴加本人微信號聊天
微信號:Zhenry-Thierry只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三大院校的同志們如果覺得我說話不好聽,請包含。如果讀者覺得我的評論很犀利有點道理,請點一下「贊同」。
先說觀點:清華的方案雖然引起不少爭議,但如果我是評委也會投清華的票,清華這次中標是無可厚非的。
同濟的方案室內花了很多功夫,但做得太過頭了。畢竟場館的使用者不是同濟,沒和甲方商量,就自說自話地把展廳、展櫃,連展品都定得死死的,給人感覺又是一個獨裁的建築設計師(對不起廣建築大牛們,加了個「又」字)。外觀上是拿來了已經用過多次的設計,儘管道理上也講得通,但生搬硬套的嫌疑是跑不掉的。同濟再給出下圖這種商品房般的效果圖,這種自帶欺騙效果的效果圖還不如不用。因為評委很清楚:真實建成後的建築只會比這個更差而不會更好。清華的方案被人詬病效果圖簡陋,但只要能讓評委看懂看明白,效果圖是不需要華麗的。
清華對室內外空間比例的控制能力,明顯比華南和同濟強不少(下圖從上至下,以次為清華、華南和同濟的方案)。我想說華南的結構細節做得很認真,不愧是是老一代人做的,講究實在。但華南的空間大比例出錯,小細節再好也挽救不了。這點尤其體現在場館的入口處,華南這次敗給清華應該是心服口服的。
從視頻里來看,清華還展示了根據地形圖發展的設計邏輯,也說明清華確實花了造型功夫針對這個具體的項目。有人說清華的概念設計很牽強,我同意。但相比之下,同濟和華南的方案更是缺乏特色,放在那裡都能套上的通用型設計。當然清華的方案也有其缺點:屋頂的線條還不夠完美,室內設計相較簡陋。但這些缺點都可以在後續深化中改進,反觀華南和同濟的方案在大比例上失當才是致命的。學建築設計也將近4年了,裝過情懷,拜過大師,想過詩意和遠方,曾被很多作品震撼過,可當我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時,正如某師說的,建築設計的審美不一在於其評價標準的不同,所以當今中國就成了現在的模樣(這裡只講建築設計本身),學了4年,越來越覺得中國的建築行業是西洋(夕陽)行業(大部分現象),中國人骨子裡就有一種媚洋的心理,這無可厚非,因為別人吊啊!那就得學啊!不然怎麼趕上呢?所以就出了很多東施效顰的笑話,這種癥狀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已經入骨髓了,尤其是那些非本行業的操作者們,那些大他者,我相信,很多行業內的參與者都明白這樣的情況,可是我們沒有做出改變的語境和勇氣,眾人都信中庸之道,也都潛移默化地行,拼貼已成為國內建築業的常態,即使是行業的翹楚們,所謂的空間操作和場所轉譯手法,都是國際化的,都是現代主義的衍生品,或是延續,或是重構,在中國,那麼多的建築中,我看到了世界,我只看到了世界,現在想想,忽然感覺那些古老的木構反而更有感情,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革,城市化在繼續,然而,我認為一個時代的發展在某個階段不一定能代表文明的進步,無根的浮萍不知要漂往哪,建築不是設計師設計的,是偉大的時代賦予的,只不過借眾人之手表達而已。亂七八糟的,不知自己講了什麼,權當滿紙荒唐言吧!畢竟,I am nobody!能再這樣講天談地的時日還剩一年了吧!畢業後,就得回老家謀生存了。
推薦閱讀:
※這是一種古老的水利設施嗎?名稱?歷史?很想了解
※冰島是如何利用地熱來取暖的?
※植物能否通過一定加工方式成為建築的支撐材料?
※4500元左右組裝電腦機箱,建築專業,準備自己買配件!求專業人士給個配置建議?
※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坍塌可能由哪些技術原因導致?
TAG:建築 | 清華大學 | 同濟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SCUT | 麗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