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科研和精緻的生活,如何選擇?

原來的問題(簡化版):

小生四川人,大三,某「華五」大學,第一志願錄取到生物科學,在校學習不錯。之前也是躊躇滿志想成為科學大家。但在後來看了從各方面了解到在讀生物博士的情況之後,有點畏懼這條艱難的道路。家庭對我來說是第一位的,因為世界上能夠彼此在乎的人也就那麼幾個,我想給他們快樂,這需要時間和金錢。

另外,我還想能有些業餘時間,好好體驗人生,比如做菜、攝影、樂器、旅遊……。我還想,以後開一家有情懷的咖啡廳、水族館、書店……

-------------------------------------分割線是這麼畫的嘛o(╯□╰)o------------------------------------------------------------

謝謝大家的建議,非常感激O(∩_∩)O~~

有好些知友問我決定是什麼,我就在這裡回答一下:

我目前打算申請美國的生物統計碩士,之後還不確定。我想讀生物統計碩士期間學到的知識很多地方都用得到,而且在更大的世界也會有新的認識新的想法吧~ 就算(如果能遇到志同道合的她的話)再回到科研上我想也會比別人有優勢,或者以後偏向統計、CS也有可能。

總之還不確定,不過我傾向於人生多一些可能,比如,以後會試著創業吧O(∩_∩)O

最近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家叫做「蘭心餐廳」的館子,就5張桌子,周一晚上門口能排20多人,而旁邊其他店卻坐不滿。看到這個我很感動,我想這家店的主人一定是個有情懷、認真生活的人,希望我以後也能開一家像這樣的餐廳,好的話說不定成為一個品牌~我很享受這樣的感覺——付出一定會有回報,用自己精緻、認真、有情懷的生活態度去積極地影響別人,獲得別人的認可。

感謝知乎平台~天涯海角、素不相識的知友,給我提供了這麼多很有價值的建議,很感動,而且經過這個也認識了一些朋友加了微信。希望以後我閱歷豐富了也能貢獻有價值有幫助的答案~ ~

祝福大家既有前程可奔赴,亦有歲月可回頭,天天開心O(∩_∩)O~~


老實說,我覺得題主現在這個階段糾結這些問題有些過早。許多事情是做出來的,不是現在這個階段就可以想出來的。有點像是一個孩子現在才上小學,就在糾結是上北大好還是上清華好。而我做科研的階段大概算是一個想在這方面做點事的人讀到了初中,現在在考慮的是如何能進一個差不多好的高中的階段,姑且就目前的理解聊一聊。

首先,不管以後科研不科研,了解一下科研的各種情況,包括網上一些人對科研的抱怨帖子也可以看看,如果你看了那種帖子就開始糾結了,那麼要如何面對以後持續十年、二十年的各種困難呢?沒想清楚的情況下,先讀個博士,歷練一下自己,可以;不過不要一上來就抱著一定要成為大科學家的想法。讀完這個博士,你可能會更清楚自己到底想不想科研。

我身邊有很多非常喜歡物理的人,讀了博士、做一些課題以後才發現自己在做這件事的狀態和自己之前以為會有的狀態不太一樣,才發現自己在做其他的一些事的時候反而更有熱情、也有收穫一些。比如某同學一直都對物理很有熱情,在讀博士的時候誤打誤撞地發現了在北美薅信用卡的羊毛這回事還有一個行業在發展,然後無心插柳地自己搞了一個信用卡網站就莫名其妙地火了。許多身邊的小夥伴創業的創業、搞IT的搞IT、轉金融的轉金融、玩里程的玩里程,他們雖然沒有繼續堅持自己最初的想法,不過也都找到了自己所熱愛的其他的事業,過得也很幸福。作為他們的小夥伴,在堅持我自己的道路的同時,我當然非常支持這樣的人轉行,而不會為他們放棄科研、「不務正業」感到一絲一毫的遺憾。

不過,即便是還沒開始讀博士,你也需要主動去了解一下做科研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對自己而言又有怎樣的收穫。不論是什麼領域的科研工作,你都可能遇到以下的困難:

1)不幸遇到了不合適的導師。比如把學生當搬磚工的導師,不允許你有任何自己的想法,不允許你學習新知識、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而只是給他出結果,甚至文章都是他給寫的投的為了提升效率不給你任何鍛煉和被批評的機會。或者是風格與你不搭配的導師,他所想做的事情所看重的能力不是你所擅長的,而你所擅長的又無用武之地。所以你需要慎重選擇你的導師,考慮他的風格是否和你相合、他的人品是否過關、他是否過於push到了無法維持你的身體與精神健康的程度?如果遇到了的話,你可以考慮選擇氛圍寬鬆的學校轉其他合適的導師;如果不行的話好歹發篇文章拿個碩士走人換其他老師。

2)科研是一種不確定是否有答案的探索,你努力的方向和運氣可能比你目前以為的要重要許多。而且科研行業是只認功勞不認苦勞的。可能你和別人付出了同樣多的努力甚至更多的努力,可能你比別人更有天賦,然而你就是沒一些身邊的人發的文章好、就是沒有一些人走得順。更別提還有好多本來天賦就不如人、運氣也不夠好的人。

比如說張益唐先生,他之所以幾十年都沒什麼知名度,並不是因為沒天賦或是不努力,而是因為整個博士的時候做的那個問題是基於他導師之前的一項工作,然而他導師的那項工作被證明是有錯的,所以導致他很難找到比較高水平的下家,也就沒有好的大學作為平台給他一個教職。還比如說Chirstopher Jarzynski,他最有名的工作是Jarzynski Equality,統計物理理論領域都知道這個工作有多重要,它連接了宏觀和微觀世界的基本規律,相當於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微觀、非平衡過程的推廣。即便如此,這份工作是他發表後過了好多年才被人認為有重要性的,在被大家認可、被給予教職之前,他因為找不到職位而做了十年左右的碼農(似乎引起有的讀者的歧義,澄清一下,Jarzynski在Los Alamos做了十年staff scientist, 在科研人員看來這是沒有自己的研究自由的碼農,反而搞IT的未必算得上碼農,staff scientist和搞IT的比,總體的生活水平一般也要低不少,所以這裡所說的「碼農」指的不是搞IT的,而是聽人安排寫程序做事的。 謝@劉書樂批評指正,據他說Jarzynski在Los Alamos還是有自己的postdoc的,而前面這段是我聽與Jarzynski先生直接接觸過的人講的,在我們聊天的語境里確實是這麼個意思。也許是這位前輩所了解到的信息有所偏差,我可以去跟他再確認一下。 ),老婆也因為看不到希望而跟他離婚了。

這樣的事對博士生而言壓力還不算太大,畢竟博士主要還是培養獨立科研能力,尚不算正經的科研工作者。但是對於postdoc以及AP而言,如果完全免除任何功利的考慮,可能意味著之前數十年寒窗想要做科研的努力就要被迫停止。當然,如果你遇到了特別有意義的課題,並且你確定自己真的能做,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而賭一把,哪怕很有意義的工作暫時無法被發表到很牛的雜誌上,甚至十年內都不為人知,也可以考慮去堅持一把,賭一把。像Jarzynski那樣的人也是堅持這麼做的,並且他願意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只是在多年後他運氣比較好地獲得了與之匹配的讚譽。

BTW,插一句自己的想法:不要因為一個人沒有能發出好的文章、沒有能繼續做下去,就去鄙視他/她說自己熱愛科研只是嘴上吹吹。科研這件事是許多人都在嘗試,許多人都很有天賦也很努力,然而結果而言只有一將功成萬骨枯,職位也只有那麼幾個,不要只看到那些成功者,貶低那些失敗者。

3)你可能會發現如下現象(這也是我導師總結的):想到idea的時候興奮地睡不著覺,做的時候卻發現許多邊邊角角的地方遇到了各種麻煩的、一點也不優美的問題,而寫文章的過程是最討厭的。

過程中,比如說你的電腦壞了,你的程序有個隱性bug,你的實驗室被噬菌體污染了,今天你導師心情不好把你噴了一通blahblah...而你一半的時間都要用來處理這些一點也不優美的問題。這就到了考驗一個人是不是打心眼裡像自己認為的那樣熱愛科研的時候了。如果熱愛的話,可能會因為處理掉這些問題,偶爾有一點點小的進展就很開心;不夠熱愛的話,就可能會感到很苦逼了。

打個比方,整理東西做家務這件事,雖然對我和我那位而言都是一樣要花那麼多功夫,然而我對這件事感到非常厭煩,所以總是拖啊拖,拖到我忍不了了才去做一次大清理,然後過一段時間又弄得亂糟糟;而他每天都做一點點,什麼東西拿出來用過以後就會馬上放回分門別類的儲物櫃的格子里疊整齊,整理桌面以後覺得很有成就感。反過來,如果這件事是做飯的話,同樣花時間費心力,同樣是沒做過的菜第一次摸索,我就不覺得煩,他卻覺得受不了。

4)越往後,在一些節點上要申請各種級別的職位的壓力會越大;老婆/老公和自己的科研工作的地點需要協調,壓力很大;要生孩子,壓力很大;要申請funding,壓力很大;要帶學生還要協調自己的家庭,壓力很大;要面對AP期間將要來臨的各種審核,同時父母/孩子生病了,課題進展還不順利,壓力很大;想要實現自己的科研理想,同時不敢冒險以免丟掉飯碗,壓力很大blahblah...這些是我通過觀察自己的老師體會到的,當事人只會比我所能體會到的更焦灼一些。而這還是科研行業里的幸運者的情況,至少他目前還有個像樣的大學的職位,薪水也足夠家人維持下去普通的生活,是可以看得到在這個行業生存下去的希望的。當然,我的老師從沒忘記自己的理想,只不過科研這工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壓力很大是個事實而已。

5)你會發現單從功利角度考慮,科研這事的付出與回報總體而言是不成正比的。越基礎的學科越是如此,比如理論物理、純數學、生命科學等,而你可能要面對的是自己做了五年博士後以後還是找不到合適的教職(這並不是個例,連文小剛老師都做了五六年博後),並且你的老婆/老公也不得不跟著你居無定所,而你那些早早轉行創業的同學可能已經小有成就、孩子也挺大了。最終決定一個人是否能繼續做下去的,往往不是一個人多聰明,而是這個人是否足夠熱愛、足夠有耐力,外加有沒有足夠好的運氣。雖然這看起來很雞湯,但是足夠的熱愛和有耐力真的是小概率的事情,熱愛科研和有耐力也是一種難得的天賦。而那些人要是轉行的話,比做科研輕鬆多了、物質回報也多多了。

沒有勸退的意思,只是講一些事實而已。如果一個人真的很熱愛科研,那麼這些困難應該是可以努力去克服的;哪怕最後沒有能夠成功地繼續做下去(事實上這樣的人占多數,我自己也從幾年前就做好了努力的過程中隨時可能要面對失敗然後不得不轉行的心理準備),對於這些明白這件事有多困難,仍然努力去追逐自己理想的人,我也依然是充滿敬佩,並願與之為伍的。個人而言,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去承擔一定的風險,畢竟我不是一個對自己的預期在於功成名就的人,對於非常普通的小生活,也可以坦然面對。比如說,我可以接受無法找到合適的職位、不得不轉行去做普通的小職員,做一些和普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一樣的普通工作,過很普通的小生活,我也相信那樣的小生活可以被我過得足夠有趣。而題主,你需要問問自己:你可以接受做科研所可能帶來的最嚴重的後果么?

這道理,我想對於開咖啡館之類的理想也是相通的。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行業可能遇到的困難,理想主義者更要腳踏實地。


謝邀。高房價已經徹底摧毀了大多數普通人在維持生活時的做科研的前景。

一個智力正常的博士畢業28-30周歲,此時的他面臨什麼呢?結婚生子。那麼就要有房子。

假設一個江浙滬小市民家庭出身,在魔都讀博的屌絲,那麼他做科研的話基本在魔都這種地方沒法妄想房子的問題了。一個國自然重點也不如城裡一套正常大小的房子貴。

OK,你可以說你可以去找不要房子的妹子啊。不要房子的妹子,排除掉極少數真是通情達理的,剩下的大多數相信你是不會滿意的,以後有摩擦的概率大大提高。

你可以說逃離一線城市,南京杭州的房子啥價錢你也知道。其他城市,大家都是獨生子女,江浙小康之家的妹子願意跟你走么?

即使好吧你租房,接下來孩子的奶粉錢怎麼辦,興趣班怎麼辦,讀書要學區房怎麼辦。放羊?讓孩子施展天性?除非孩子天賦異稟,否則等著上三校吧。

好吧你說這些都是暫時的,過幾年你科研做起來了,收入高了,橫向多了,成小牛或大牛了,那時啥問題都沒了,人生還長著呢。

是啊,那時候40多歲的你再找姑娘結婚。那是完成任務而已,還能遇見愛嗎?

不要說雞湯,我只說普遍事實。


精緻具有的深度,和科研一樣,是需要投入一生去鑽研的。

私以為,題主實在小瞧了精緻二字的分量。既然題主提到了咖啡廳,先看看 @波旬知友在咖啡廳這個答案下面對於「咖啡館」幻想的討論。為什麼很多人都想開咖啡店、書吧?有技術門檻嗎?盈利前景如何? - 波旬的回答

也就是說,很多人並不是為了商業目的而開咖啡店、書吧,而是因為喜歡咖啡、書吧的一種或幾種元素而開咖啡店、書吧。「好開嗎」、「賺錢嗎」他們也許想都沒想過,甚至認為想這些問題很庸俗。 本來就不是為了「生意」,而是為了「玩意」。

非常有趣的是,這個答案下面, @汪惟知友的答案提供了一整套關於如何開咖啡廳的方案和計劃。如果按部就班的去做的話,其難度不亞於任何高難度的科研。然而請注意,這僅僅是開店,後續還有一系列運營等棘手的問題。而想要把咖啡廳開到「有情調」的高度,那就是另一個更加巨大的挑戰了,需要專門對於藝術和審美的培訓,等等。

至此,對比一下,題主是處於「咖啡館幻想」的階段,還是「咖啡館實踐」的階段?

其實,題主所嚮往的每一個目標,都有著不亞於科研的難度,都投入一生去付出。而我們將它們羅列在一起,拼湊成了一副精緻生活的圖景,但卻對這些精緻背後的,每一樣所需要付出的勞動視而不見。說的不客氣一點,倘若真有將一個東西做到精緻的決意,就不會有這樣「拼湊」的想法了。

人這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沒有白活。倘若能把一件事做到精緻,那就真的可以說是功成名就。題主當下可能和很多學生一樣,可能也是沉浸在這種「咖啡館」幻想中,但這樣只會讓生活過得越來越像是「看似精緻的平庸」。

我的建議是,題主可以提起筆,將題目單子中的夢想按照重要性排序,並一項一項劃掉你認為不是那麼重要的夢想,無論多麼殘酷,也請堅持。到最後,看著留下來的那一個,捫心自問,是否真正願意投入一生,將它做到「無愧於自己付出的精緻」?


  • 就是錢的問題。

  • 你說的這些生活單純得不能再單純。但這種情懷需要經濟無壓力,要求溫飽以上的經濟條件,越高越好。
  • 搞學術的大部分人只能溫飽。

  • 生物專業,學術界佔大頭,相對來說工業界規模小,門檻也被從學術轉向工業的給抬高了,哪條路周期都會長。

  • 沒人規定學什麼就得搞什麼。我認識很多生物和基礎醫學方向的,同齡裡面在生活上有起色的,基本都是改入了別的行業,如金融、計算機,其他還在掙扎。
  • 關鍵在於要變得務實,或者說現實。你的描述就是典型的「學生思維」,看似一窮二白其實衣食無憂,沒有經歷過任何拼生活的場景,以至於不能從實際出發做出選擇,總覺得一切生活相關的事情都是要在學業結束以後才開始構建的,錯了,現在就要開始了。
  • 有個辦法是先成家。周圍早成家的人都比沒成家的更成熟,當然我不能推論其因果。自身的經驗告訴我,家庭責任帶來的成長是到目前最大一步的跨越,著手構建家庭的過程讓我修正了對自身能力判斷和對理想的期望,而且更加立足於現實。
  • 哪怕你要一路讀到博或以上,想實現你這些想法,也該在讀期間結婚。當然,會有碩博博後來指責我說這是不現實的事情,

  • 所以別只跟學術圈裡的人來往,因為象牙塔里的很多人眼界狹窄,是線性的,而且真的要晚熟好幾歲,過期的人生經驗營養堪憂。多跟外行業已經工作的人交往,你會發現選擇遠不止你說的那些。
  • 我也學過點生物。嚮往的未必就是理想,有時不過是葉公好龍而已。

謝邀。

搞什麼科研,老子這麼帥也被科研搞得妻離子散了。

本人正在博士最後一年,也算是搞了好幾年科研了,科研搞得不算風生水起但是也算實驗室頂樑柱之一。

臭不要臉一句,朋友笑稱是最潮男博士,算是外表上的精緻生活了。生活方式,健康飲食,健身運動,周末玩耍泡吧,相比大多數搞科研的人也算精緻了。

可是,這不是我要的精緻生活,為什麼呢?

精緻生活很多時候體現在細節的用戶體驗。物質上的咱不說,有錢有品位自然就沒有問題。而個人認為精神上的用戶體驗更為重要,那種滿足感和被認可程度可能才是題主追求的。所以題主你要想想,你要的是什麼?

不過你會問出這種問題,八成你也不清楚,不過我看你有放棄科研的念頭了。

最後說一句,如果家境不殷實,有沒有窮科研的覺悟,我建議你趁早轉行,換一個變現能力強的專業。

雖然我說了這麼多,可是自己還是一條路走到了現在,你可以說我是

不過,哥哥奉勸你一句,不要跟我一樣懶,趁沉沒成本還不是很高的時候。

丟個硬幣決定人生吧。


謝謝提問者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感到受寵若驚,不知道是怎麼給提問者留下一個我適合答關於選擇科研還是精緻生活的話題的影響的,謝謝。

我看了你寫的那一大段,我覺得你內心已經分析的很好了,你很可能已經有了答案,但是還是不堅定在動搖,科研和生活兩個都想要。但是你也知道以你現在的水平不能兼得,心裡其實已經有所傾斜,卻還缺最後一點勇氣,希望來問這個問題,看大家的回答,給自己一點決定的勇氣。

我也就談談我的一點點看法。

-----------------------------分割線-----------------------------

Part 2:關於你想要的精緻生活(本來是part2但我覺得還是放前面吧)

你說:

「我嚮往這樣的生活:有一個靈魂伴侶,相依相愛,執手偕老。有兩個孩子,夏夜,和她一起,哄孩子睡覺,伴隨著水晶風鈴聲,和《勃拉姆斯搖籃曲》。當孩子再大一些,和她一起,給孩子講睡前故事。

我還想能有些業餘時間,好好體驗人生,想學做一手好菜,給家裡人享受;想學好攝影,記錄和她的生活、記錄孩子的成長,也去拍拍大自然、生活;想天天跑步,擁有健康的身體,以後跑個馬拉松;想學會小提琴、鋼琴;想學游泳,想有機會體驗一下跳傘、衝浪;想能夠帶家人去馬爾地夫、普羅旺斯這樣的好地方放飛自己;我還想,以後開一家有情懷的咖啡廳……」

你真心是一個理想主義文藝男青年。你要業餘時間陪伴家庭,要做一手菜,享受,攝影,旅遊。那說明你需要一個不能太忙太加班的工作,不然你那有時間干這些些。你又要鋼琴馬爾地夫法國,咖啡廳,那說明你需要一個不能收入太低的工作。好了問題來了,什麼工作能夠輕鬆空閑收入很高呢:我覺得只有兩種了:退休的富豪,有情懷的超級富二代(家產不稱個幾個億的我覺得做不了)。有情懷的富二代我見的多了,經常啊我看他們的朋友圈我那個羨慕的呀,動不動就說走就走頭等艙飛個夏威夷,馬爾地夫,朋友圈裡衣服是chanel dior,包包是各種大牌子。人生贏家有情懷。可是人家爹牛逼啊,而且人家也不是一輩子過這樣的生活,人家風流幾年收手創業,讀個MBA馬上繼續西裝革履人贏上市。這些所謂的美好的生活被一些wechat公眾號,微薄媒體渲染的太美好了。天天都是詩和遠方,怎麼不買個兩畝地,歸隱田園,採菊東籬下呢?

現實一點真的沒什麼不好,我們畢竟不能衣食無憂,在經濟能力到達之前,被那些詩和遠方洗腦才是真的不好呢。

當你回歸現實之後,我覺得你自己想的幾條出路都能給一個富足的生活,小資情調是覺得能保證的,但是要達到你的嚮往是不可能的,我覺得你也不應該抱有幻想。。。現實!!!

--------------------------分割線---------------------

Part 1: 你到底愛的是不是一門實驗科學的真面目

第一點你在高三的時候躊躇滿志要當一個科學家,我想你可能和我一樣是來自三線四線小城市嗒。你在決定義無反顧的學生物當科學家之前一定沒有好好的真正的接觸過實驗室的生活,你在教科書上,看到了無數上世紀甚至是孟德爾時期的生物學,又或者你接觸了生物競賽對大學入門生物知識產生了一點興趣,你覺得知識的力量好偉大, 等到我上大學我也要作出這中寫入教科書的成就。但這些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是,這些試驗是怎麼作出來的,經歷了多少博士博士後心血苦累,你不知道那些理論光亮外表的背後是什麼。

後來你進入了大學,你覺悟很高知道要一開始就進去實驗室,我相信這些實驗室這些項目一定不是你隨便挑的,看你的描述我覺得你十一個很用心的人,對於選實驗室這種一下坑進去好幾年的事情,我猜測你是認真的看過這些項目相關的理論知識的,你可能還讀了一點相關文獻,我相信在理論知識方面你是熱愛這些你覺得無聊的項目的。那問題來了,為什麼你進去實驗室之後就不喜歡這些項目了呢,因為進實驗室之後,它把生物無情的那一面暴露給了你,無論是什麼科研,什麼項目,你剛開始進去做無非是跑膠,PCR, 克隆,這些最基礎的試驗步驟是枯燥無聊的,這和你做的項目無關,任何一個基礎生物研究的項目做起來都是這些東西,我相信你不會不知道。我覺得你不是不喜歡項目,你不喜歡重複做呀做跑膠,PCR, 克隆,這些最基礎的試驗步驟。但是這些步驟失所有項目的基礎,換實驗室也不能改變這個問題。

再者你說你雖然在實驗室信心受挫但是你在理論課堂仍然是牛逼烘烘,你喜歡的是知識,是崇拜那些試驗成功之後帶來的成果。這時候生物被捧的很高,理論知識是多麼的生動有趣,為什麼試驗做起來那麼的枯燥無味呢?沒辦法哦,這是生物的宿命,這是一門實踐學科,不是理論學科。如果不喜歡做試驗單純迷戀那些理論知識你在生物界是混不下課的。。。到如今在我明確表示生物是個大坑之後,每每看到paper里那些牛逼烘烘的成果我的心都動搖,我都要再做一點實驗來確定我還是不愛生物。。。

---------分割線--------------------------------------------------

part3 小小的分析一下出路的未來

你說:

一,出國讀生物博士(做實驗),試試看,博士結束時,如果滿足(仍然有興趣、發現自己確實擅長、成家了),就繼續做博後,等等;如果不滿足,哪兒工資高去哪裡,比如,生物公司,或者回國教英語,薪水不錯。

二,讀生物信息博士,之後的和第一條差不多,不過出路會廣一點

三,本科保研本校研究生,比如工商管理等

四,考CFA、應聘管培生等

第一,國外五六年的phd生活是真的很沒有情懷的,一年最多三周假,回國都不夠用別說旅遊人生,博士期間薪水不高,能活但是要小資估計有點難。我身邊地博士都活得不怎麼有「詩歌和遠方」的韻味。我相信你也知道這點。

第二,讀生物信息,其實就是變成了嗎農,寫代碼,嗎農這個群體我不了解,不做評論哈。

第三,工商管理,我想說,你還是先多了解一下吧。我身邊地朋友就業薪水假期等等並沒有傳說的光鮮,大多都是準備先幹個幾年,小有成就有點經驗之後再讀MBA的,again 我不了解,不多評論

第四, CFA投行狗真的很不錯,但是你要知道你要是想進大投行(高收入嘛)和你競爭的都是些什麼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多了解了解再談情懷。

就說這麼多啦~~~


題主才大三就認識到「至少在30歲之前,工作時間多,薪水少,感覺似乎都不能夠建立家庭要注孤一身了。這麼艱難,感覺這不是我想要的科研啊。」恭喜你!我在大三的時候還想著為人類文明貢獻終身呢,至於錢,女人,房子,車子,這些不是科學家該考慮的問題。你年紀輕輕就意識到了科研工作的巨大風險,這是好事,有利於你及早下定決心跳出火坑。

題主的五條路:

一,出國讀生物博士(做實驗),試試看,博士結束時,如果滿足(仍然有興趣、發現自己確實擅長、成家了),就繼續做博後,等等;如果不滿足這些條件,哪兒工資高去哪裡,比如,生物公司,或者回國教英語,薪水不錯。

——你把生物博士和博士後想得太簡單了。你怎麼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讀博士呢?你願意把自己一生中最富有創造力並將奠定你未來幾十年走向的六七年青春時光用來「試試看」?請相信我,如果你此時已經有了種種關乎現實生活的顧慮,真入了博士這個坑,每天的生活將是噩夢般的機械重複,你對未來的憧憬、對科學的追求都會被不斷地消磨殆盡。至於博後,請百度「生物千老」。在這個科學昌明、信息通暢的時代,這種行當不該再披著高大上的外衣。

二,讀生物信息博士,之後的和第一條差不多,不過出路會廣一點

——有這個心思為什麼不轉碼工呢?

三,本科保研本校研究生,比如工商管理等

——據說這個專業比較拼爹拼人脈。如果有條件,轉個金融工程吧。

四,考CFA、應聘管培生等

——有這個時間和能力,先跳出生物坑比較現實。


感覺呢,不論是科研還是生活,題主都還只是個新手啊。

有情調的咖啡店啊,普洛斯旺啊,都是些粉色調的的小女生夢幻呢。真實的生活充滿著瑣碎的細節。有情調的咖啡店房租高,客人少,樓上有倆小孩總在家打籃球,下午總有一群猥瑣男聚在一起抽煙打牌說幾遍都不理,怎麼辦啊!

哄孩子睡覺,也從來不是一件有情調的事呢。為了能抱得動我的大寶寶,我天天去舉鐵,也才勉強跟得上孩子的成長。忙活一整天回到家,還得陪著講故事,抱著孩子晃,滿地走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才能哄睡,哄睡之後放床上又放不下,一方就醒,最慘的時候抱著孩子坐著睡一宿,第二天還得早起上班……

對科研的熱情也還只是對於新生物學知識的好奇。

在科研方面,我自己的歷程是這樣的,先都是從對新知的好奇開始,只要能學到新東西,幹什麼都不在乎。

這個階段的感受只是大自然的精妙和神奇,卑微於人的渺小。

然後慢慢地轉入親手實踐。結合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自己親手重現已有的結果,解決手頭的問題。第一次應用書本上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我都驚呆了(哪些控制類的演算法驚艷了你? - 曲曉峰的回答)。有過幾次這種經歷,就能體會到知識的力量,同時對於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的自己也更有自信(Hand Back Project, Door Handle, a highly customized continuous biometrics, GitHub - quxiaofeng/ProjectiveDictionaryPairLearning.jl: Julia code for the paper S. Gu, L. Zhang, W. Zuo, and X. Feng, 「Projective Dictionary Pair Learning for Pattern Classification,」 In NIPS 2014)。這樣慢慢的體會到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對於自然界改造的能力,覺醒自我的主人意識和責任意識。

最後,當然是經過曲折的探索和磨難之後,進入前人所未見的桃源,自己獨創一小片新天地。你就是這個小世界的神,由你來命名每一個溝溝壑壑。你的造物,智慧的果實,會被千百人傳頌。這真是比高潮強烈千百倍的體驗。

LPS, Next Generation Palmprint System

Door Knob Hand Recognition System


這個問題我關注了有些日子了,今天發現竟然關注者只有六百多人,看來這個問題還是有些小眾啊。

利益相關:本人在美國某大學做半導體方面的博後(雖然名頭是scientist);老婆在美國某名校做生物化學方向的博後,蛋白質結構方向。所以我認識一堆做生物、生化的,可以來答一答。

其他人也都說得差不多了,相信你也會有一個自我的判斷。首先生物這個領域的周期長,出成果慢,而且不確定性很大。就拿蛋白質結構這個熱門領域來說吧,我認識有國內的博士,不知怎麼回事就長出了結晶,打譜解譜發文章,很快畢業了;也認識美國這邊牛老闆名下的博士,做了五六年沒做出什麼結果,畢業的時候文章都是湊的。牛老闆組裡錢多儀器多,但是晶體長不出來誰也沒辦法。

我再說一點就是,你要想走生物領域的科研道路,實驗能力必不可少,但我看你的描述雖然很詳盡但在這一點上卻是一帶而過了。所以我推斷你並沒有很強的實驗能力。你的學習不錯,綜合第一還有國獎,但學習能力和實驗能力(某種程度上是動手能力)並沒有非常強的相關性。我見過不少學霸級別的同學在實驗能力上卻是一般般。我本人和我老婆的實驗能力至少是中上,厚臉皮地說這叫祖師爺賞飯吃……一個人的實驗能力最晚在大學本科階段就看出來了,我本人在初中高中就能看出來了。如果你真覺得實驗很難做得順手,而且自己努力了一段之後也沒有起色,那就說明或許你在這個方向並沒有可以倚仗的天賦。

如果不做實驗,難道你去搞生物分類?現在生物分類學也要參考分子生物學的手段了,而不僅僅是觀察一下比較一下。話說我從小的理想其實是生物分類學……

如果你想在生物這個道路上走下去,那麼我建議你還是出國讀研,首選美國。理由也簡單:第一國外科研水平高;第二國外工資高一些,空氣質量、食品安全好一些;第三國外的平均工作強度比國內要低,這樣的話要達成你所謂的精緻的生活,可能性高一點。

說到生活,在美國的咱們同齡人、背景相似的,結了婚之後生活水平大概這麼排列:

1,夫妻同時在工業界、金融界、IT界……

2,夫妻同時在學術界,已有博士學位

3,夫妻同時PhD學生

4,夫妻一方PhD學生,另一方F2簽證陪讀

到了第四檔,沒有娃的話工資正好夠用,有了娃就捉襟見肘了,可以去申請低收入救濟的。

第三檔往上,至少會稍微有些余錢,一年能玩多少地方更多地取決於你能搞到多少假期。一般的研究組,只要老闆不變態,大概至少三周假(帶薪),聖誕節加元旦兩周,暑假一周。有的組能給一個月。美國境內的景點,一般來說除了高峰期也都不會太貴。我們在美國這七八年把西部的國家公園玩了一大批,此外還去過紐約、華盛頓、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聖迭戈、佛羅里達、波多黎各等等。洛杉磯因為離得近,去過很多次。我有一個回答就是講美國自駕游的:

美國有哪些非常經典的自駕游路線,沿途重要的景點有哪些? - 徐馳的回答

博士生一個人生活,或者兩個博士生結婚、沒有娃,余錢除了旅遊還能培養點興趣,比如有的人喜歡酒就可以去參加酒展或者啤酒節,喜歡動漫的去參加漫展,喜歡體育的直接去球館裡看現場了,我們這裡有NBA太陽和NFL紅雀,可惜太陽現在變魚腩了,紅雀今年挺猛但我不喜歡橄欖球……我喜歡錢幣,就曾經買機票飛洛杉磯去看長灘錢幣展。整體來說國外生活比國內寂寞,但很多人也能玩得有味道。

回到你個人的發展道路:你需要明確的是,讀博士-博後-教職這條路比較難走,在美國博士畢業並不是人人都能找到博後,而博後找到教職的大概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女性更有優勢但我看你是男生吧?你要是女生大家的很多說法都得修正了。

你最好仔細考慮一下自己的實驗水平、對生物的熱愛程度,綜合考慮大家提供的畢業後的出路,確定自己是否願意繼續在這個方向讀博。對於你這個層次的學生,無論你讀什麼,我都是建議出國的,在國外磨練幾年會對你將來的人生髮展大有幫助。

當然了如果要出國,怎麼找老闆也是個技術活,這裡就不多展開了。找到好的老闆你會很慶幸,找到不好的老闆就很難熬了,如果實在撐不住了可以轉組。

另外再說一句,我說沒有娃和有娃生活質量如何如何,並不是要勸大家不生娃。相反,還不如在博士期間就至少先生一個。將來工作了會越來越忙的,博士期間的時間彈性更大。


你永遠都有選擇的權利,關鍵選了,就別後退。

首先,可以轉行轉專業,什麼時候都不晚。我之前答過關於轉行的問題,你可以去看看。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135789/answer/39631788

其次,留下來做科研,和你去看看世界,有自己的生活情趣也不衝突。有個同學,周五晚上在實驗室搬磚,老闆看到了說,我要是你,周五晚上就去約會看個電影,之後通宵加班也開心。時間,擠的出的。我知道美國讀博走遍南美的,也認識歐洲讀博走遍各個小鎮的。

總之,喜歡就留下來好好乾,不喜歡,趕緊走。別把好時光蹉跎在猶豫里。


這裡幫老闆吼一句,現在有錢,實驗室也小(除掉今年畢業的,學生博後一共才3人),學生博後都在招。有興趣的可以給Cedric發簡歷。

---------------------------------------2016年4月更新-------------------------------------------

我說點別的,精緻生活和科研並不矛盾,當然你要進適合的學校,適合的實驗室。

比如我在讀博期間,過去5年基本從不加班,每周在實驗室時間不超過40小時。期間還要了兩個小孩。我現在的生活當然不精緻(沒錢么),但我不覺得研究生院很苦,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成長了很多。到第4年後我做的項目都是我自己的idea。文章也有發,現在爭取在畢業前把最後一個項目寫出來發出去。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Rj_iTdgAAAAJhl=en

現在國內生物類研究生院,很多把學生當苦力用,不給合適的指導只是壓榨。我出國後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邊有的叫做「student oriented program「,完全是把學生培養放在和發好paper同樣的位置。博士生大多過的挺開心的,平時該party party,出去開會一搞就集體泳裝派對,下熱水池子泡著喝酒,有的年輕老師也跟著一起喝酒一起party。每周的全系科研進展報告和jornal club,都是全系老師一起聽學生報告,從科研和表達各方面給學生提意見。

當然國外每個學校不一樣,我很多同學都說來這邊的就是看著學生大都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叫苦連天。


我來強答一發。

我是醫生,也待過實驗室一段不短的時間,和生物狗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所以,還是比較了解你的疑惑的。

關於生物研究的種種,如@雨茞 所說,足夠客觀,我不再多說。每一個生物狗都懷揣一顆改行的心,留下兩行後悔的眼淚,四面八方尋找新的出路。區別只是有人具備跳出去的現實條件和行動能力,有人不具備罷了。(其實國內大部分醫生也想改行)。

我就特意說說你的內心所想吧。你想要的生活,說白了,就是自由,包括財務自由和人身自由。也就是有錢有閑,不勞而獲。

要實現有錢有閑不勞而獲,靠勞動,再勤奮也不行。財富分配的方式有很多種,或者按勞動,或者按技術,按資本,按管理。其中,勞動是指你貢獻時間,換去財富分配。所以你看,勞動者,即使是最高級的打工皇帝,也不過是有錢而沒有時間,所以這條路是不通向你需要的生活的。

剩下三個。管理,本質上也是一種勞動。技術,好處在於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你有著作權,專利,一次投入產生的成果可以帶來穩定的現金流,所以技術可以做到。資本,道理一樣,不需要你自己勞動,就可以帶來穩定現金流。

那麼,如果你沒資本,最好還是滾去好好學技術,力圖學到有用的技術,拿到自己的知識產權,然後把它轉化成穩定的現金流。

先寫這麼多。

回來了,繼續寫。

不勞而獲的生活,每個人都想要,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沒有不勞而獲的意願,哪來的進步和發展?

解決不勞而獲問題的方法,本質上就是個人生產率的提高,是個人生產力的發展。

我們看看生產是怎麼一回事。我的理解,生產就是為了滿足人類需求的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要成功,需要許多條件。比如資金,設備,材料,技術,管理,勞動力,市場,銷售等等。更為複雜的是,往往一個公司生產的東西用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它需要的材料是另一家公司的產品。所以這個產業鏈會非常長,一個公司能參與其中一環做出貢獻,就是一個好公司,一個人能在一個公司中的一個崗位做出貢獻,就是一個有用的人。

理解以上社會組織結構和生產運行規律,那我們來看看未來將會發生什麼變化。未來中國將著力在推動中國公司佔領產業鏈的相對壟斷環節,不管是技術壟斷,渠道壟斷,資源壟斷,都好。對你利好的消息是你是個高技術人才。未來中國將進入老齡化和長期通縮,公司成本上升利潤下降,逼迫公司削減勞動力並尋求機器人代替,勞動力供給方在生產成果分配中的議價能力將長期看跌。這對你也是好消息,因為你作為科技人才,不同於一般勞動者,是有機會掌握勞動力以外的其他生產要素的,就是科技投入。第三,未來世界的東西方將會加劇分裂,減少合作,而且我們目前的醫療保障嚴重依賴西方進口,所以未來鼓勵自主研發醫療用品會是中長期政府戰略,其中會有很多機會。你是個生物博士,能為這個轉變提供技術助力。第四,同樣基於未來東西方分裂,中國糧食進口依賴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削減糧食進口增加國內糧食安全也會是政府長期戰略,其中轉基因糧食是你可以有所作為的領域。第五,以crispr為代表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非常強大,基本上只要你想得到,技術上就能做得到,這就保證了技術上的可行性。最後,工業的強大在於它的標準化生產帶來的產能直線上升和規模優勢,而生物的強大在於它自我增殖,不依賴持續的投入,而且是對數增長的,牢記這一點,你會有獨到的眼光發現新的機會。比如油輪觸礁,浮油污染,農業時代靠嘴吸,工業時代靠機器,生物時代只要撒一點噬油微生物,剩下的就交給對數增殖就好了。


作為一個經歷過科研全流程,同時正在經歷公司打工過程的人來說一下經驗吧。

(1)先貼出一篇自己當年寫的博士科研的心理體驗:科研這條路

(2)針對lz的情況,無非就是喜不喜歡科研的問題,值不值得付出的問題。第一,如果只是有點興趣做科研,就不要去做了,生物科學這種東西,沒有強烈的興趣支持,干不到博士。就算混到了學位,最終還是要離開的。第二,如果只是為了回國教什麼英語之類的,讀一個生物博士搞毛?看一下前面做生物的師兄師姐出路就知道了,何必自己去走一遍。

(3)要轉行的話,路子就多了。CS和金融等專業都可以考慮,曾經見過生物本碩畢業去互聯網公司混也混得非常好的。要轉行的話,要麼就是本科直接退學,重新參加高考,不過風險太大,不建議考慮這條路。可以研究生考到其他專業去,想考什麼方向就考什麼方向,考上了就好好轉專業。CFA那些東西,想考就去考吧,了解好各個方向的大致就業情況,就可以出發了。


謝謝邀請,之前佔了個坑,現在來填坑啦。

1.生物專業的就業性價比正常,能讓你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什麼big house,dream car什麼的,可能比較困難。

生物專業的畢業生,本科畢業以後可能不能做專業相關的內容。做各行各業的都有,我本科畢業的同學,做養殖,做飼料,算是好的了,研究菜譜,做文員的也有。在這個階段,生物專業和其他專業畢業的同學,差距不大,都是聽別人安排。do what someone ask you to do

當你覺得,卧槽,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要做個高端的,能和專業相關的工作。這個時候,你選擇了博士深造,恭喜你,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你才叫入坑。

入了坑之後,拋開生物信息學這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科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每天泡實驗室,看文獻,做實驗,如果趕上個好的課題組,好的課題,好的運氣,再加上自己刻苦努力,堅韌不拔,百折不屈的性格,你可能會發若干SCI,這些paper的點數會直接影響你日後博士後深造的水平和地點。但是,這些sci,基本不會影響你在公司工作。我只說,我身邊的例子。一個師兄,生化專業畢業,能力超強,phd期間文章一般,但是這並不影響現在在一家私企年薪大幾十萬。另一個師兄,學術大牛,有CNS,在博士期間就已經被ivy大學預定博後,待遇算正常,一年6~7W $。平均水平的話,只要你生化博士畢業,情商正常,在北上廣找個月薪1W以上的工作還是非常容易的。

但是這種薪金待遇,是不可能讓你買房子,買豪車,想幹啥就幹啥的。比起一些,金融,計算機相關的畢業生,收入也相應偏低。這也就是為什麼叫生物坑的原因。

2.無論哪一個領域,無論哪一個選擇,都可以傑出,也都可以賺到你想賺到的錢。

這個部分有雞湯的嫌疑。我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正能量比較多的人,我到現在,依然堅定地認為,在哪一個領域,都可以做到非常優秀,非常出色,賺到你想賺到的錢。

關鍵,不在於你學的是生物還是計算機,而在於你動不動腦子。

學生物,PhD畢業,可能一個月只有1w+,學計算機的絕大多數也不會超過一年15w吧?靠這些工資生活,做別人提出的要求,一輩子只能賺永遠都不夠花的錢。而只有真的,動腦子,思考前瞻,思考未來在哪裡,你才有機會開拓一個新的領域,你才有機會把握風口浪尖,你才有機會挖掘到一個領域的第一桶金。

舉個例子,最近特別火的遊戲主播。很多主播年收入都是過千萬的,很多人都特別眼紅。覺得他們不怎麼辛苦,就是每天打打遊戲,怎麼就可以賺到很有可能是我一輩子都不敢想的那麼多錢?這個就是第一桶金,一個領域的第一桶金,好賺,而且量大。可是,當這個領域漸漸成熟,行業規範逐步完善,每一個空間的利潤都被剋扣,就沒那麼好賺了。所以,永遠都要思考未來5年,未來10年的發展方向。

永遠不要用現在的標準去評價以後的自己。

傳統的生物實驗,學得是手藝,積累的是經驗,鍛煉的是科學的思維方式。這三點,如果你真的能夠做好,那麼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一定是出類拔萃的。現在覺得生物坑,但是如果換個角度,未來如果有一些特別重大的生物發現,促進相關產業爆炸增長,到時候的生物很可能就彌足珍貴了呢。目前,個性化醫療,癌症早期診斷,等等一系列非常有商業價值的問題還都處於萌芽階段,如果你能夠平時多看些這方面的資料,思考未來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等待一個時機,到時候你能做到什麼成就,天知道!

後面待續。。。。

3.你所說的並不矛盾,關鍵在於,你是不是能夠合理利用時間。

4.你很躁,需要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一些事情。


謝邀。

自從生了二胎,理想的科研和精緻的生活都與我無緣了。

昨天困到腦袋斷片,差點在上班的時候睡著了,所以科研……那是什麼?

今天拖著倆小子出門,嬰兒小推車上掛滿了東西,孩子們要去哪我就去哪,餓著肚子還要給他們做飯,把小的餵飽才輪到自己吃,精緻的生活……那是什麼?

--------------------------------------------------------

題主,劇透一下,人生就是這樣,理想的科研、精緻的生活,其實有的時候根本容不得你選擇。


過什麼樣的生活和從事什麼職業沒有必然的聯繫,都是你個人的選擇,我的一貫理念是 work smart not hard,效率高的時候並不一定非要朝九晚十一,那就晚上回去看看電影看看書啊。當然也有拚命的時候,那也總是會有少許時候來享受一下生活,背個包就旅行啊,咖啡館坐坐看看書啊,平時水煮菜周末做個大餐啊等等


同學,我就直說了,科研從來都是有錢人的遊戲,第一你有錢,第二你覺得科研好玩,你才能愉快的科研。

但是看你的描述你好像覺得旅遊什麼的比較好玩....那你選錯行了啊!趁著還沒有讀研趕快回頭是岸吧....

為什麼你晚上看到實驗室人不多會不開心呢....像我們十一二點看到滿滿的人都在看文獻做實驗,回寢室的時候心都在顫抖好么!


等你真干著理想的科研,怎麼會有精緻的生活。這是互斥的啊!


沒錢做個屁科研呀!

本傑明富蘭克林做科研的時候45歲,已經相當有錢了!

國內研究中蘇關係最牛的沈志華當年花了多少錢買會議記錄,你造嗎?

沒有錢,你只能拿到二手的資料,做毫無門檻的研究,取得平庸的成果!

如果你說你靜地下心,對科研滿滿的情懷,大概率你以後的家庭不會和睦。


感覺題主需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1. 自己對生物科研到底是從心裡喜歡還是葉公好龍。對生物感興趣 ≠ 對科研感興趣。我業餘也喜歡學些生物的知識(尤其neurobiology),但讓我自己去做生物實驗肯定還不如殺了我。我很清楚這點所以我只是把這當成個愛好。搞清楚的方法:自己好好有始有終地參與一個科研項目……

2. 對未來自己在學術圈的位置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期望。如果一定要去名校(例如美國top50)當教授,那日後的壓力毫無疑問會是非常大的,可能要犧牲很多很多的個人空間。但是如果可以接受去一些小學校當教授的話其實壓力也並不會那麼大,工資比名校教授差距不會很大。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不應該是題主家境怎麼樣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7 月 29 日多國科學家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建議 Nature Biotech 介入?
香蕉樹為什麼會長出香蕉?
為什麼夏天在開空調的房間里,蚊子不活躍?
草莓是瘦果,瘦果是乾果,草莓是乾果嗎?
為什麼鹿沒有被馴化成家鹿?

TAG:生活 | 家庭 | 科研 | 人生規劃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