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旅行的人是在追尋什麼?

或者說出發是為了什麼


開眼看世界,雙足行天下


我不知道。

但是每到一個地方,那種發自內心的開心是其它時候很少有的。

我是那種心太大的女生,要不就心在路上,要不就身在路上,兩樣交換著來,我才會心安,不然總覺得韶華傾負。


自由


我只想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域,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哪都能活。

順便在有限的人生里,看看別人怎麼活,僅此而已。


你不是熱愛彼,而是在逃避此。


從不同的路人那裡學會認知自己。


起初決定走出去是因為腦袋裡的一個奇怪的想法:我在電視和報紙上看見別人口中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只是別人編織的一個騙小孩的故事,其實地球就只是我自己生存的這個城市而已。(其實這個想法有點傻,但是腦子裡卻經常冒出來這樣的念頭)

當我慢慢的邁開腳步走出去,我發現我喜歡上了在廣場看晨練的市民、喜歡上了在古建築中聆聽別人的故事、喜歡上了陌生人之間相逢的微微一笑、喜歡上了從別人的身上思考和學習原本不曾擁有的特質.....

現在,定期旅行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它能讓我學習、成長、變成更好的自己。

當然,作為一個吃貨 旅行最吸引我的 必須是吃遍世界!


我來,我見,我征服。

好吧並沒有那麼高尚。

來這個世界一趟,總得四處看看。

並且打破女孩子不適合獨自旅行的謠言(??????) ?


游遍西方國家只為追隨某人的足跡。


旅行,並且絕對不會跟團去旅行。

記得小時候央視有個綜藝節目:正大綜藝。基本內容就是幾個台灣腔的女外景主持滿世界跑,小小的我跟著這些美女們差不多看遍了整個世界。就一直想著,也許哪一天我也可以去南非看企鵝,可以去北歐看極光,可以去奈良看寺廟,可以去美國看大瀑布......

我們每個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只能生活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可能是小山村,可能是北上廣,無論在哪兒,看到的都是日復一日的景象。當然,也並不是說哪裡的太陽更耀眼。

但是不可否認,在一個地方呆久了,思維會變的模式化,看事情偶爾會偏激,比如地域歧視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需要走出去,並且從旅行計劃、旅行安排上面親力親為。

每個人旅行的偏好,有人喜歡自然景觀,有人喜歡遊樂場,有人喜歡看古建,不一而足。我喜歡讓自己每到一個地方都盡量的貼近當地人的生活。觀察他們吃什麼,去什麼地方娛樂,和他們聊當地的趣聞。有時語言不通,很多時候我講英文,他們說本國語,但不妨礙我們溝通。

有人問,旅行是為什麼,可以改變自己嗎?任何人的改變都是從內開始的。當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大的世界,往往就不會在計較在細小無聊的事物上。

老祖宗教育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了解的是表象,但是表象不可缺;旅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書中的精粹。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要問在追尋什麼,大概是在追求路上那個正在充實的自己吧。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朋友圈裝B的照片


以放鬆心靈 體驗生活為借口。逃避現實,不愛拼。


看到更大的自己


奉子不成婚,只愛陌生人!


不知道自己要追尋什麼才去旅行的


大概不是為了追尋什麼,只是去出走,去體驗,去生活,然後當你總結或者走過一段較長的路時,你的眼界和自省的程度會讓你越來越優秀,當然,是自己認為的優秀


個人覺得看什麼狀態什麼情形了。 當然我都是自助不報團的。

旅行是可以很好調節身心情緒,增加閱歷的同時,把麻煩和矛盾暫且擱置,尋找新的突破口。


獨立的能力


為了讓自己跳出固定的生活來認識世界.思考自己.


我喜歡新鮮的事物,當我到處走時,看見我以前沒有見過沒有聽說過的東西,就像生命中注入了活水。


聽從自己,豐富自己。


推薦閱讀:

誰去過留尼旺啊?近期準備去?
舊金山兩日游應該如何安排行程?
出國旅行的時候跟當地人砍價是怎樣一種體驗?
如何看待我國遊客在勞動節、國慶節扎堆旅遊現象?如何解決?為什麼不改變假日安排?
這是哪兒?有旅遊經驗豐富的朋友嗎?

TAG:旅行 | 人生 | 自助游 | 旅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