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理校法?
12-30
第四種是理校選。「段玉裁曰:『校書之難,非照本改字不訛不漏之難,定其是非之難。』所謂理校法也。這句話沒看懂。
我曾經給一個副國家級的領導人編輯校對他的作品。
平時,和我們溝通交流的都是領導的秘書。我們很少和作者本人有接觸。在編輯過程中,我發現有一篇文章說:各個國家在城市化都有著長時間的準備。美國的城市化是19世紀到20世紀漫長的幾十年。英國用了一百年,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用了七十年。蘇聯從20年代到30年代用了20年時間把城市化率提高了20%。我發現作者評論蘇聯城市化的這個描述以及後面的數據闡述。立刻調取了很多資料。
常識讓我確認,蘇聯雖然有了很好的工業化建設,但是20%的城市化進度並不是農村人口變成城市人口這麼簡單。蘇聯在30年代發生了嚴重的大饑荒,烏克蘭餓死了800萬人,蘇聯其他地方農村也餓死了1000萬人。這不是農村人口搬家到城市,而是農村人口死了。於是我維基百科、查閱黨史材料,請教蘇聯歷史學者,得出結論,作者錯了。由於我們和作者溝通的工作主要是秘書,這麼大的錯誤他也不好在理由不是很充分的情況下就大規模修改稿件。於是我們準備了極為充分的資料,報送首長。
首長上學念書的時間是50年代,他的知識儲備和認識就是當時蘇聯的城市化,而不是隱瞞到1992年的大饑荒。所以我們這些編輯就更有理由用詳細的資料和認證解決這個認識局限的問題。首長看到這個報告之後非常滿意,而且也很虛心接受了建議。我想,作為編輯,不媚上,就文編文,對作者負責,是非常難的。當然,這裡也有題主所說,辯證分析作者的每一句話,彌補每一個邏輯和常識錯誤,這就是理校。當然,這只是理校的一個部分。更繁雜,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理校需要推理,需要揣摩,需要找到原書作者的感覺和思考邏輯,甚至要核對很多問題,推理很多問題。作為一個年輕的編輯,和一個年輕的老師,年輕的醫生一樣,不敢驕傲,當然也不能妄自菲薄,不堅持自己主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