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專有名詞的音譯是應該按法語發音還是英語發音呢?

目前國內對多數法語專有名詞是按英語發音翻譯的。

按法語發音翻譯的一個問題是:

有些法語的音節在漢語中沒有比較對應的音節,或者有對應的音節,但該音節的詞不太適合作為專有名詞。

比如台灣影評人周星星堅持按法語發音把達內兄弟翻成達顛兄弟,這個顛字放到人名里乍聽很怪。

阿森納主教練Winger按法語發音叫成旺熱,感覺怎麼都沒溫格聽著順耳。

再比如小舌音的翻譯,如果按英語發音翻成"爾",而這個名詞的其他音節又按法語發音翻的話,像把Roland Barthes譯作羅蘭 巴爾特,那瞬間就英法聯軍了,有點不倫不類。


任何語言的專名音譯都是以該語言的讀音為準。但因為太多人不懂英語之外的外語,他們被迫音譯的時候不得不依據自己了解的英語拼讀關係。這是尷尬的蹩腳現狀而已,又不是什麼業界共識。

題主在本答案的評論區說:

可是搞法國哲學的專家一般多少通點法語,也往往把幾個大哲的名字如Jean Baudrillard按英語發音譯作」讓 鮑德里亞「而不是按法語發音翻譯的」尚·布希亞「,Derrida作」德里達「而不是」德希達「,Rancière作」朗西埃「而不是」洪席耶「。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著作早年從英美而不是法國譯介過來比較多。

這麼看來,題主疑惑的基礎(「目前國內對多數法語專有名詞是按英語發音翻譯的」)根本就是因為對法語語音以及音譯習慣缺乏了解而臆想出來的。

「讓·鮑德里亞」和「朗西埃」顯然都是依據法語讀音的音譯結果,而「德里達」不論根據英語還是法語讀音都有可能譯成這樣,所以無法判斷,但也無法排除是法語音譯。

題主得出錯誤的判斷是因為自己不了解 R 音音譯規則(我在本答案中已經說得足夠清楚了),而且對法語音系與音譯手法的理解有誤——比如基於發生了鼻化母音逆時針鏈變

?? (→ ??) → ɑ? (→ ??) → ?? (→ ? → ?)

的當代流行口音而非公認的標準法語音系(或者就是普通話口音問題),比如對 [? ?] 這種語音映射至普通話音系時的規則與習慣缺乏理解。

他說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 「有些法語的音節在漢語中沒有比較對應的音節,或者有對應的音節,但該音節的詞不太適合作為專有名詞」——英語和法語的情況沒有區別,都有難以對應或難以選字於是只好偏轉讀音的音節,只是你熟悉了英語音譯用字的選擇於是習以為常了而已。另見新華社法語譯音表。
  • Dardenne 按法語讀音,/da?d?n/「達爾丹」或簡化至「達丹」,有什麼問題?即使對應 dadian 這樣的音節,選字為「甸」或「典」不行嗎?選「顛」是譯者自己的問題(或刻意決定)。

  • 「阿森納主教練 Winger」——是說 Arsène Wenger 嗎?你拼錯了吧。然後,根據維基百科裡他的詞條,這個姓氏在法語里念 /v??(ɡ)??/ 而非你選取的 */vɑ?.?…/,看起來應該是個日耳曼來源的人名然後遵循了德語讀音,譯為「溫格」很合理,而即使譯為「旺熱」也沒什麼問題,所謂「不順耳」是因為你大驚小怪。少數派外語的音系與英語不同,音譯到漢語時必然選字也會和英語不同,要是你從譯者的角度都成天這樣和少見多怪的大眾一樣一驚一乍,那就沒救了。
  • R 類語音後接母音時對應普通話聲母 L,不接母音時對應普通話韻母 ER,這是音譯所有外語時採用的規則與習慣,不是「按英語發音」。英語等語言提供了一個典型的 R 音弱化(已弱化為近音)的聽感參考,這是這整個音譯規則建立的基礎之一;拉丁語等語言提供了 R 音後接母音時的典型聽感參考,這是該音譯規則的另一個基礎。音譯法語時用的是這個通用規則,不是用的英語音譯規則。參見:為什麼外語中的 R 在音譯成中文的時候,取漢語的 L?要是真想理性分析音譯,就少來「那瞬間就英法聯軍了」這種耍嘴皮子的一驚一乍。

另外,有些常見的歐洲同源人名如果在各語言中讀音差別不太大,常會統一中譯,這同樣不是按英語翻譯。


除開約定俗成的以外,應該遵守「名從主人」的原則。


樓主主要在糾結小舌音的音譯,事實上法語小舌音在漢語中按照閃音處理,同英語,雖然對於說漢語的人來說送氣喉音聽感更像小舌音,但法語中喉音其實就是h佔掉的音位。

順帶,奧克方言地區r是顫音,更接近閃音,老巴黎音r是大舌音,聽感也更接近閃音。r發小舌音這個變化似乎沒有超過百年。


Hugo 香港人很喜歡用這名字 但其實是雨果


推薦閱讀:

有一份去非洲的工作我要去嗎?

TAG:翻譯 | 法語 | 法語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