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京金融街和上海陸家嘴可以稱為「中國的華爾街」嗎?

可以說說論點的原因嗎?可以是因為哪些方面比較相似?地段?影響力?吸引的投行數量?

如果不是,那為什麼中國沒有類似華爾街的地方?


不請自來,給點片面之詞

我現在實習的小公司就在華爾街,嘩~

但就像上面說的,街上真的其實沒什麼很大的公司了,我那棟樓,據說有blackrock,但也似乎只是在某幾層,其他的絕大部分都是分劃成小隔間租給小辦公室了

當然紐交所NYSE還是在街上的

像高盛、JPMorgan、Morgan Stanley什麼的,基本都是自己一棟大樓

世貿中心那周圍其實才是更多的大機構

======================================================================

其實華爾街更多的是一個廣義上的象徵啦~

所以說要說金融機構的密集程度,那這兩個地方應該是達到的了

但要是說影響力什麼的,那還是遠遠不及華爾街(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畢竟狹義的華爾街再怎麼沒有大公司,還是有個紐交所在那裡撐場面),倒不如說香港的中環算是半個亞洲華爾街

======================================================================

地段來說,華爾街可以說是在紐約的老城區(據說之所以叫Wall Street,就是因為最早的殖民地,那裡就是牆了)而且建築也是比較老的美式摩天樓,周邊街道狹窄,1.5車道單向通行,連紅綠燈都可以免去了(華爾街觀光為主的區域則是直接變成了步行區,也設置了路障以防汽車炸彈)

地鐵站什麼的,呵呵呵……紐約地鐵都是一般臟,我找找圖……

硬體設施來說,國內完勝,但是軟體方面就完全反過來了……

唔,我覺得,很大的可能還是在於市場本身的問題,一方面是客觀上金融市場馬太效應,同樣一家企業,都要以紐交所上市為更高一等的目標

另一方面,就是國內金融市場實在落後了點……衍生品什麼的可憐巴巴,國外衍生品都已經有快玩夠了不想玩了的趨勢,國內還死攔著不開放……(唔,看了一個問答,裡面說國內其實衍生品還是挺多的,但是找不到刪除線,就用下劃線代替吧……請看:為什麼中國政府不積極發展衍生品市場?當然,裡面也提到,衍生品市場還是不如國外的,的確,風險太大了……

再加上還有其他法規,投行能在中國發揮的作用很有限,規模也自然遠不如在紐約

(另外,也借個地方來說一句,這真的不能怪上頭,國情不同真不能照搬,只能是穩中求進,慢慢摸索)

========================================================================

唔,舉例,曾經跟同學去聽某投行的亞太區宣講會,就是去他們公司在紐約這邊獨佔的那棟樓(他在jersey那邊還有樓……),然後我就提了一句「這個某某啊,要是肯給我offer,就是去北京吃霧霾都可以啊~」

北京同學立刻給出來的回答「能去香港、新加坡的就千萬別去北京,北京這邊好幾個公司擠在一棟樓里,相當寒酸……」

(當然啊,這個是不是應該擠一棟樓這個另議,但是從這裡你也就能看出來,規模差距是有多大,如果規模縮水那麼多,功能上縮水多少也就可想而知


就廣義的華爾街來說,遠遠不是。

華爾街是美國金融發達的象徵。何為金融發達,主要是看它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力!

我個人認為,北京和上海就是堆了一堆在當前契約和法律條件下玩金融的人,但離華爾街那樣助推實體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力,還非常有限。北京上海聚集的人,這些運動員,影響力遠不如場邊的裁判員——監管機構。這是他們不應該被稱為華爾街的關鍵!

金融,尤其是金融行業的頂端,或者說皇冠,是投行業務。靠極少的人,通過資源的整合,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在工業時代,規模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於是併購就是投行的重要內容。當然,還有很多形式,例如IPO或者發債。這些業務的關鍵是有一個很好的契約基礎。靠整個市場的契約精神和基本的法律來規範了業務邊界,使得這樣的資源整合能夠得到比較低的交易成本。否則,就是我們現在這樣,因為缺乏契約精神和堅實的法律基礎,法律服務的通道成本高昂,沒有契約精神(典型就是阿里)導致交易不得不規定很多這樣那樣的附加使得交易成本——包括資金和時間成本高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助推功能受到極大的限制。


街上如今都沒什麼金融機構了,倒是很多小公司在那裡辦公。國內看上去要高大上很多吧。


我想說香港的中環去哪兒了…


我準備重整華爾街,讓其變成美國的陸家嘴


北京金融街和上海陸家嘴在中國,在功能上是可以和華爾街類比的。

北京金融街是中國金融業的大腦,負責頂層決策,是權利的核心。

上海陸家嘴是中國金融業的頭臉和手腳,是整個大陸對外最體面、最光鮮的門面,也是高效的辦事處。

北京的金融街有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為首的一系列證券監管機構以及國有四大行總部與國內各大券商總部。

上海陸家嘴擁有的是各類銀行在上海的總部,各類外國機構在華辦事處,四大會計事務所,各個投行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

說真的,論機構和從業者的種類,恐怕上海北京比華爾街還齊全一些。

但是華爾街之所以為華爾街,並不在與其功能和機構數量,而在於他的象徵意義。

哪怕有一天華爾街只剩下銅牛,紐交所,金融大鱷統統搬走;人們提起金融界,想起的依舊是華爾街。

在象徵意義和歷史厚重度上,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遠遠不如華爾街。

華爾街是自發形成的金融勢力,這股勢力經過數百年的野蠻生長,經歷與錢與權盤根錯節,成為白宮也敬之畏之的龐然巨鱷,一個需要所有人仰視的摩天大樹。

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都是行政命令下的產物。90年代一聲令下,陸家嘴與金融街拔地而起。中國的金融界,是政府管制下乖順的綿羊。

===================================================================

很多答案都對金融街和陸家嘴不屑一顧。這種態度未免太過輕狂。

知乎er,以為投行、PE、VC就是金融。是啊,投行啊,眼花繚亂的量化策略,難以理解的結構化產品,聽上去多麼高大上。這才是諸位心目中的金融該有的樣子。

呵呵。

殊不知投行為券商帶來利潤尚不足5%,PE、VC占整個行業的規模連百分之一都沒有。

很多舉足輕重的機構,我說出名字,大眾都不知道它是做什麼的。

真正金融的根基,在於外人所忽視的地方。一層層的監管機構,各色清算結算機構,各色交易所,各色託管行,各色券商、基金、保險機構,各類會計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以及其他金融服務公司。成千上萬的龐雜的鏈條環環相扣,構成了金融的整體。

金融街上幾十號部級副部級幹部,成百上千的處級幹部,以及陸家嘴幾十萬高薪金融從業者,畢竟不是可以輕易無視的。


英語當中比較喜歡用地名指代實體,比如華盛頓,北京,莫斯科。比如:

In 2010, Mr. Obama brokered a deal to raise China』s stake in the I.M.F. to 6 percent from 3.8 percent, still far below the United States』 vetoing share of 16.5 percent but enough to give Beijing a larger say. Congress has blocked the proposed adjustment.

At Global Economic Gathering, U.S. Primacy Is Seen as Ebbing

所以「華爾街」指的不是那條街,而是代指整個美國的金融市場。討論哪裡是中國的華爾街我認為意義不大。

中國確實沒有相應的指代對象,但我覺得應該可以用「上海」指代中國金融市場。

與此同時,「Wall Street」還派生出一個針鋒相對的指代詞:「Main Street」。跟金融市場的大老闆相比,「Main Street」指的是支撐經濟運轉的實體、僱員和個人投資者(散戶)。簡單的說,前者指1%,後者指99%。

但是你顯然無法把「Main Street」翻譯成「大街」。


我覺得就叫金融街陸家嘴就挺好。


西城金融街掌握更多金融決策吧。目前彙集了中國三大金融監管機構,九大商業銀行總部,四大全國性保險集團,四大全國性電信集團等等。不知道陸家嘴那邊的情況~


北京西城區那個事業單位比上海北京那圈玩金融的叼多了,陸家嘴那邊有啥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啊?


不是,華爾街金融推動的是實體經歷,而陸家嘴只是放貸收利息


陸家嘴除了銀行和一些會計事務所其他真沒啥,而且銀行都不是總部


你問的是政治問題不是經濟問題。經濟中的市場和政治中的市場不是一個概念


推薦閱讀:

怎麼成為優秀的投資人,像華爾街精英?
《浪潮之巔》中作者提到的這位CEO是誰?
五年前支持佔領華爾街的人,今天支持特朗普還是希拉里?
如何看待雷恩斯?普利巴斯被特朗普免職,因為白宮發言人的關係么?
華爾街和矽谷,哪個對世界影響更深遠?

TAG:華爾街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