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視廠商為何全線潰敗?
回答問題之前,先看日本有哪些電視品牌在中國比較常見。
夏普,索尼,東芝,松下,日立,先鋒。其中夏普,索尼,東芝主攻液晶電視;松下,日立,先鋒主攻等離子電視。後期松下轉向液晶,日立被併購,先鋒的國產經營權被蘇寧收購也成為低端液晶產品。
要說潰敗的原因,還是在最近五年時間。先談談等離子,等離子在歐洲有統治地位的時候在國內也是小眾產品,更不要說在幾輪能耗大戰之下,液晶突破尺寸限制的情況下,全球市場都變成了小眾產品了在顧客的選擇上幾乎都低於投影影了。所以松下,日立,先鋒等離子三大品牌的衰落是必然的。在來說說東芝,顯像管時代的一線,在進入液晶時期起步就晚了,前期直接淪為二線,08年剛剛在一輪廣告轟炸之下,想要冒頭的時候就因為「豎線門事件」被打的死死的,再也沒有抬頭的機會。最後來看看索尼和夏普兩家是如何衰敗的:
1、 渠道管控
索尼和夏普的渠道單一,國內的銷售絕大部分依靠大型連鎖,國美和蘇寧。這就造就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養黃牛。很多大連鎖覆蓋不到的地區,都是靠黃牛從大連鎖的產品流通出去的。就造就了一個非常好玩的事情,顧客買不到有價格競爭力的的產品,黃牛可以。為什麼呢?因為定價策略,夏普,索尼的議價空間非常有限,可是大連鎖無論管理層還是執行層,都認為議價是必須的,在加之採購方式,所以往往結款時,會出現很多在廠家沒有確認的情況下的促銷議價費用。慢慢的也成為了一種慣例。(因為產品還是要靠大連鎖賣,日企內部也默認一定比例的議價是可以通過後期談判來確認的。)結果就是好處沒有給用戶,都拿去養黃牛了(中間從地區管理層,採購,終端,黃牛都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傷害的只是品牌,黃牛短視,當沒有利益的時候立馬就消失和轉移,大連鎖也是狼,顧客不接受了,你也養不了他們了,他們也會拋棄你,所以渠道的短板立即顯現。
2、 產品策略
產品更迭緩慢,索尼,夏普,松下,先鋒在我看來,5年前的產品的顯示效果都超過現在(在做產品上,日本人還是有節操的)。產品的問題恰恰出現在對功能的擴展上,多少年,連個USB都不願意增加,看看三星和眾多國產品牌是怎麼做的,在宣傳屏幕的硬廣下,終端講的都是功能。K歌,分屏,3D,互聯網眼花繚亂實在無用的東西層出不窮,可是顧客就是吃這套。三星和國產的品牌玩的是人無我有這套。反倒顯示效果很難區分。這個跟國內的產品陳列有關係,日本,歐洲都是電視牆,各大品牌按照尺寸來,同樣畫面效果清晰可見。國內是品牌專櫃,加上在片源上下的功夫,更不要說有些品牌在分頻模擬器上做點手腳。畫面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看的出的。
3、 營銷保守
在品牌上吃老本,具體看看三星和國內一眾國產品牌怎麼做的就知道,既不重視推廣,也重視渠道,也不管理終端。這個不說了,說起來太多,舉個小例子:在08年,索尼的電視還是不愁賣的,廠家的促銷員都是不上班的,自己請個小第在店裡開單,自己去外面搞安裝跑售後賺外快。當日好的賣場黑電促銷月入兩萬不是稀奇的事情。所以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4、 政治環境
反日的政治環境那麼多年了,對於很多人來說,在可選可不選的時候,選還是需要勇氣的。
補充一點。日本品牌的電視,在中國市場長期意味著質量好、價格高。但現在的問題是,在年輕消費者心目中電視,乃至整個白電領域的重要性就在一直下降。至少我身邊的大多數人在購買大家電時都是更多地關注性價比高的國貨,具體到彩電,大多數人通常關心的參數也就是屏幕尺寸而已,更深層的參數對他們而言無所謂,再加上這些年大家電視看得少電腦用的多,質量問題也不是那麼重要,因此日系品牌的兩大優勢也就不是那麼明顯了。我覺得這是日本電視機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質量過剩
等離子就是典型的被劣幣驅逐的良幣。
沒人說貴嗎?
看了這麼多答案,覺得依然沒有回答到重點。
首先不能說這是日本廠商「全線潰敗」,而是說日本電子廠商在調整戰略。
他們在一致放棄傳統電視,而轉投其他行業。日本各個廠商在電視方面其實投入甚多,但最終收效甚微,而這些投入成本,嚴重影響了集團利益。日本電視行業,干不過韓國企業,當然有日本企業過於保守地追求清晰度等技術因素,忽視功能,時尚,營銷等原因。這些在其他回答都有涉及。
但是不是韓國企業在電視方面就賺翻了呢,我看未必。韓國企業在電視營銷方面,用了不惜血本保證佔有率的方法,比如三星,在很長一段事件內用的是手機利潤彌補電視機的損失來打擊日企,搶奪市場的。在成本上佔據劣勢,研發方向上原本走錯方向的日企,面對這種營銷方式更是無法承受,只能選擇退出。
從整個趨勢來看,傳統電視行業原本就嚴重產大於需需要整合,日系的退出並不是件壞事。而目前韓國雖然擠出了日系品牌,但恐怕今後傳統電視的利潤還是會越來越低。電視行業將從硬體而轉向軟體,內容服務方向發展。即目前的互聯網電視,才會是以後的主流。1.帶著節操做產品累的
2.中國人做啥啥死,你懂得
日式電視重技術與表現,輕各種各樣的概念。反之,韓國及中國產則概念許多,讓潛在消費者目不暇接。消費者往往希望跟概念,於是乎。。。。。。日本LED節節敗退。不過,以我本人來講,堅定不移地支持併購買日式LED。
反應遲頓,固步自封。技術偏研發性,對量產能力支持不足。有概量,暴利思想重,爆量思想淡薄。總把自己當最高端。。簡單說進入了自我裝逼階段就裝死了。
不光屏幕,很多產品都這樣死掉的。
有這麼多性價比更高的國貨或者棒子貨 我還選日貨???
日系產品價格過高,而國民收入又過低。你願意拿你一年賺的錢去買台好電視嗎?恩,也許你會,但普通群眾會嗎?
怎麼潰敗了。。。。。
買LEDLCD首選還是日本牌啊,夏普,sony,日立。。。當然,買的是行貨。屏幕有的是進口有的就不知道是不是進口了。
例子:1.自身,SHARP46寸。(順道吐個嘈,一年下來漏光嚴重,電流聲嚴重)2.爹媽,日立等離子。55寸。太耗電了。3.老闆。SONY 464.同事們,4-5人:首選SONY,其次SHARP。然後才是三星。接著才是國產。。5.前任女友:SONY 466.以前打架的夥伴:SONY。。。。7.岳父:。。。。。創維。。。。。。其實不止是電視廠商,日企整體都在淪陷,也就是日本在整體淪陷。大家都知道日本在家電汽車材料等領域積攢了大量技術優勢,在現在的全球競爭浪潮下,根據比較優勢理論,日企應該一路高歌才對,但現實情況是日企集體淪陷,淪陷的順序以技術門檻為標準,家電數碼等成品首先淪陷,現在以及以後在材料方面會被逐漸超越,也就是說現在還不錯的日企也是在啃老本。在談日企淪陷之前,請大家回想一下,當年我們國家的人民公社以及國有企業。鐵飯碗,好好乾給發三十六塊,不好好乾也給發三十六塊,誰還有動力干,那時候國家補貼,一直補到不能再補了,國企改革打包賣掉。當然日企不會有國家的大量補貼,但再政府干預市場合約的影響下(日本勞動法規定正式工不得解聘),企業會大量僱傭臨時工來維持正式工的高收入(有工會以及最低工資等干預,工資下調的彈性幾乎沒有),而臨時工這個階層再怎麼努力也只能拿那麼一點薪水,工作積極性可想而知。這就出現了正式工拿著鐵飯碗的高收入無所事事,臨時工拿著低工資應付的局面(當然不排除有一小部分人會比較努力)。還有一點,日本政府的勞動部門對企業干預是非常嚴重的。政府可以規定企業員工不能加班超過多少時間,與政府勾結的工會會有更多的限制手段,不準周末上班必須多請假休息工資一起漲不準降等等。在當今全球化競爭下,你怠慢一秒鐘就有可能被淘汰,更何況像日本這種情況。日本只是在消耗自己以前的積累而已,據我所知韓國三星的員工每個月加班時間都是要到一兩百的,現在的日本已經完全看不到了,加班多一點會被工會政府給閹掉的。有人可能會說,日本的做法很人性化啊,這種想法很普遍卻也很扯淡。不管是出於缺錢還是興趣而拚命加班的情況,沒人有權利去干涉,因為這是自願的,不能因為你看不慣,就呼籲政府去暴力干涉。還有政府干預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合約選擇自由也是不可允許的。政府出台勞動法說企業必須終身僱傭員工,有很多懶蛋一定歡呼,這就是害了中國很多年的大鍋飯平均主義。前幾年中國推出的新勞動法也是這樣的惡法。後果很多人都知道,像國內這種出於製造業最低端沒多少利潤的企業,稍微捏一下就會大量倒閉,08年的民工回鄉潮,大家肯定有印象吧。有人說那是金融危機,有一部分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新勞動法左右市場上合約自由選擇以及近幾年的人民幣升值。大家都不知道金融危機的時候,跟中國經濟相似的越南反而發展的不錯呢。結論就是日本的經濟受到政府越來越多的干預,嚴重影響了自由市場的發展,其結果就是日企在全球競爭下必然落敗。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暫且不說了,自己猜吧。
因為中國有個京東方,通過曲線收購韓國現代顯示。掌握核心技術,然後再北京建液晶面板線,邊建設邊消化掌握核心技術。打破了外企尤其是日本的壁壘。讓日本企業不得不降低面板價格。加上本土企業的價格戰。把日本企業弄得狼狽不堪。最後自釀苦果。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小米電視主機?
※怎麼說服老公裝修的時候客廳不裝電視,或者不以電視為主?
※亮劍山本進攻趙家裕,他們只有至多40人?而獨立團有1000多人?怎麼還會輸??
※你到了一個孤島上,只有一台電視伴你度過餘生,電源充足信號穩定,但是電視有個問題,只能看圖像或只能聽聲音,而且只有一次選擇機會,以後都不能再更改。你怎樣選擇?
※安卓電視會不會用著用著變很慢,是買網路電視還是普通電視明智呢?
TAG: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