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姓氏,閻和閆有何區別?
我本人姓閆,但據家中長輩說本家姓很久前是寫做」閻「的,後來改為」閆「,但我最近查字典發現這兩個姓好像是不一樣的,可否解釋一下這兩個字作為姓氏有何不同,若能解釋下字源則更好,多謝諸位
嗯,小時候研究過這個問題,查過書,貌似就是你所說的,閻閆本是一個姓,都是閻,後來流行簡體字後,有些人開始寫閆,慢慢人多了,就分化成兩個姓了。我父親一直寫閆,身份證也是閆,後來我發現了這個問題,然後發現我爺爺是用閻的,我後來報身份證時就果斷改成閻了,讓我妹也一起改過來了。
閆(閆)姓與閻(閻)姓是同祖同源,閆字出於閻字,是閻字的俗寫或簡寫,後閆姓自成一支,在宋或宋以前已分家成兩大姓矣。見宋代百家姓:柴瞿閻充,晉楚閆法。為何現在又混沌不分或難分矣?蓋因解放後簡化字作祟,吾輩尋祖姓不著也。 解放始,文盲掃,易掌握,簡化興。閻閆常寫成閆,閻錫山亦被寫成閆錫山也。有知者知己為閻,無知者只知姓閆。七七年簡化字,把閻一律簡化成閆。(全民無知時代,太可怕了),不久廢止。 八四年身份證來了,公安部字型檔因為簡化閆廢止,竟不錄閆。閆閻又皆歸閻矣。(當然不發達地區手寫仍有寫閆的,簡化成閆不行了,怎能把閆字廢止了呢?) 後來,撥亂反正,新字型檔又增加閆字,然而閆姓回歸本姓則難矣。蓋因你也不知自己姓啥了。
我家兄弟兩人,我哥姓閻,我姓閆。好在吾家有家譜,閆姓,由青州蓮花盆鄉荷花村迀至壽光彭家道口三村。我為將閻改為閆,用了一周時間,跑了三個派出所,查閱到登記的原姓氏為閆,始成功複姓。
為弄清閻閆,不能不提《百家姓》,我手邊百家姓十幾本,有閻無閆,有閻有閻(兩閻),有閻有閆皆有,真誤人也。附吉大出版之國學課堂,應為確鑿。今人所讀之古書,因政治故,被皇帝改,被史學家改,被革命派改,被馬屁精改,豈止百家姓哉。轉發自xtymk的微博,是我看過比較客觀和全面的關於閆和閻姓的總結
「閻」字與「閆」字考
用閆字作姓的人最早認識自己的姓氏恐怕多是從上一代或幾代人那裡獲知的,當時並不清楚閆字與閻字的關係。只是在上學以後才從辭海和字典里查出,閆字是閻字的異體字。在書寫時可以使用,但在正式的文書和報刊雜誌上就要改成閻字,因為只有閻字才是合法的正體,鉛字型檔里和老式打字機里沒有這個閆字。但到了本世紀初,字典里卻同時出現了閻字和閆字,而且都作姓氏解,是兩個不同的姓氏。這一情況的出現,使得不少姓閆的人莫衷一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姓那個閻(閆)。由於過去都認為閻和閆是一個字的兩種寫法,所以在檔案、戶口本、身份證和其他各種證件中閆與閻字是混用的。自從字典里將閆字與閻字分開後,特別開始實行電子計算機管理後,這些證件就會引起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為此,急需將閻字和閆字的關係進行明確,對自己的姓氏作一確認。
最近在網上看到不少關於閆字與閻字的論述,其中不乏論述獨到、考證精細、能夠自圓其說的博文。到目前為止,從我搜索來的材料來,對閻、閆二字大至有三種說法:一是等同說,即閆與閻在作姓氏解的時候是同樣的,只是寫法不同,閆字是閻字的異體字、俗體字或閻的草書。第二種說法是分支說,即閆姓是閻姓的一個分支。第三種說法是並列說,即閆與閻是兩個平行、獨立的姓氏。
第一種說法的根據:有典籍可查的是
1、金朝泰和八年(1208年)韓道昭修撰的《五音集韻》對閆的注釋是,閆"同閻義,俗用"。
2、1979年版的《辭海》,其中對「閆」字的注釋是同「閻」。
3、《漢語大字典》(1990年版)《廣韻·鹽韻》:「閻,姓。出天水、河南。」P4283註:閆 同「閻。」《改駢四聲篇海·門部》引《俗字·背篇》:「閆,與閻同。」
4、《現代漢語詞典》(1996年7月修訂) P1448註:閻(閆)①〈書〉里巷的門 ②(yán)姓 。
5、《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閻」(姓)簡化為「閆」。這一方案後被國務院廢止。
在新中國漢字簡化以前,在民間已經有不少簡化字,只是不作為官方認可的正字,而以異體字、俗體字或草書字視之。正如魯迅先生的小說中的人物孔乙己說的,回字有四種寫法。這就說明回字的其中三種寫法都是異體字。這也說明,閆字的出現與閻同義並不奇怪,它是漢字發展、演變的歷史產物,也是漢字簡化要求的一種需要和趨勢。後來國家進行漢字簡化時,對這些異體字進行了合併,有的直接就將一些異體字作了正字。《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將「閻」(姓)簡化為「閆」。這一方案後來雖被國務院廢止,停止使用,但並不代表永遠不再使用。也不代表這種簡化是無根無據的。它畢竟是眾多語言文字學家考證研究的成果。
第二種說法的文獻資料根據是《新唐書.宰相世系》,其中有三處記載,(1)「閻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太伯曾孫仲奕於閻鄉,因以為氏。」(2)「昭王少子生而手文曰閻,康王封於閻城。」(3)「唐叔虞之後晉成公子懿,食采於閻邑。從這三項記載中,不論其可信度如何,我們故且將其看作三個分枝。但這三個分枝都是用的「閻」字,而沒有一個「閆」字,所以說,將閆姓說成閻姓的一個分支理由並不充分。。
有人推演說閆姓的祖先曾是閻氏三兄弟的老三,老三想自立門戶,故意將閻改成閆,既保留了閻的音,不忘先祖,又顯示了與閻的區別,排行老三。這一說法也有許多可疑之處。首先,這種說法與漢字的構字法相悖。漢字的構字法大致有四種: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閆和閻兩個字都屬形聲結構。門是形部,「焰」(去掉火字旁)和「三」是聲部。如果將三看成是排行老三的意思,這個字就沒了聲部,就可能發其他的音。其次,三是基數詞,不是序數字,在古文里表示序數詞的第三,應是孟、仲、季的季。再其次,如果照此推理,如果排行老二想自立門戶就可以用「門二」構字了,這顯然是說不通的。由此可以看出這種望文生意的推演儘管大膽,但難以使人信服。
還有一種避諱說,即閆姓的先祖為了避諱閻王的閻字將閻字改成了閆字。這一說法看似順理成章,但細究起來也是說不通的。閻王的閻字並不是閻字的本意,而是梵文中的譯音。南北朝之後,佛教典籍大量傳入中國,譯者將佛教中管理陰間的「琰摩十王」,簡寫為「閻摩王」,後又通過講經、戲文,約定俗成地統稱「閻羅王」和「閻王」。因此閻王的閻並非閻姓,與閻姓沒有任何宗族關係。即便人們將閻王認作閻性的本家,但閻王只是陰間操生死大權的王,並非十惡不赦的鬼,並沒有什麼不光彩的,為什麼要改自己的姓氏?
第三種說法是並列說,其根據是《姓譜》分閆、閻二姓,《百家姓》兩姓並存,《康熙字典》閆字也赫然在列。《新華字典》(1998年修訂本),P562對閆字的注釋是「閆 yán 姓。」,在P563對閻的注釋是「閻yán ①里巷的門 ② 姓。」該版《新華字典》將閆和閻兩個姓作為並列的不同的性氏。
此根據的下足之處是,閆、閻兩姓並存的《姓譜》和《百家姓》不是最早的書,宋代的舊本《百家姓》與現在流行的《百家姓》不一樣,宋代《百家姓》、明清兩代編的《百家姓新箋》《百家姓三編》和康熙的《御制百家姓》都沒有出現閆字。新版本百家姓正式名叫《續百家姓》,顧名思義,它是由廣陵古籍刻印社(一九六幾年成立)在原〈宋代百家姓〉的基礎上續編出版的。《康熙字典》里收字較全,其中好多異體字也收編在例,並不能證明閆閻是兩個不同的性。1998年修訂本《新華字典》,時間更晚,收字根據也不清楚。
還有的網友推測「閆」比「閻」早,是不可爭辯的事實。署名軍子的網友撰文稱,據老吏考證,閆(Yán 嚴)氏之姓,實出吳中太伯之後。 相傳黃帝裔孫后稷,被周人尊為始祖。傳至十二世孫古公亶父,因由邠州(今陝西省彬縣東北)遷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省岐山北)改國號周,稱周族,古公亶父也因此稱太王。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歷。季歷頗有才幹,生一子姬昌。姬昌出身時有聖瑞出現,太王興奮地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太伯和仲雍見狀,明白父親是想讓季歷繼位,以便將來再傳給姬昌,就主動讓賢,他們隨後由岐山南下於荊蠻的今江蘇省無錫一帶,依照當地風俗,成為那裡的君長。其後建立吳國,建都今江蘇吳縣。季歷之後,姬昌繼位,移都豐邑(今陝西省西安灃水西岸)。姬昌即周文王。周成王時,封太伯的曾孫仲奕於「閆鄉」,地點就在今天蘇州吳縣的下言橋附近。 仲奕等人懷念先祖三賢,即「太伯、仲雍和季歷」。門內立三人,表示祠堂里有三位祖先的神位。三在八卦里表示乾,門內乾坤,怎是閻字能比。閆氏郡望,即為吳地,周朝及春秋,多在吳越及東楚,即今江蘇浙江。由於是王族大姓,繁衍甚快,戰國時期,閆氏後人便廣泛分布在長江流域,楚國(今湖北湖南)、蜀川之閆,均為東吳之閆後裔。兩漢時期,閆氏向淮河與黃河之間擴散,江淮大地多數閆姓者,向來都用「閆」、「閆」為姓,很少有人寫閻者。 至於「閻」姓,確為周室之後,於稍後相繼被封於陝西和山西。
此考證看起來似乎天衣無縫,其中人物關係也有據可查,但閆字的出現最早在何時,還缺乏史料根據。特別是文中提到的對下言橋附近閆鄉的考證,典籍上是否用的是閆字。如果是,那將是閆字出現的最早時期。如果不是,那還需考古工作者們的新發現後才能定奪。
上述三種說法,雖然認識各異,但閆、閻同祖同宗,同出一源是一致的。姓氏是氏族的一個文字元號,既然是同一個姓氏的後人,就有用同一個符號來表達的可能性。由繁到簡,是漢字改革的方向,閆字相對閻字,易認易記易寫,將其作為法定的唯一的正字代替閻字不失為最佳方案。當然這要由國家來定,不是由我們草民說了算的事。
由於閆、閻二字有這麼多說不清的特殊的關係,又有很多需要考證的疑點,短時期內很難作出判斷。為了尊重歷史,維持現狀,閆、閻二字可暫不統一,都作為國家法定的正字。閆、閻二姓可根據上幾代人的習慣用法進行確認,並在自己所有證件中進行統一。
另外,個人覺得閆字簡單,但寫起來真心不好看=,=
閻字又比較複雜,特別是門裡面的臽字特別難寫,所以我手寫簽名都是寫閆字 ^ ^
我去~有種見到親人的感覺~高考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姓閆,直到高考要寫身份證上的姓名時才知道原來自己姓閻,可是我很不解的是為什麼我爸爸姓閻,我叔叔卻姓閆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惑了我很久~
我們小的時候,戶口本是個紅色的本子,手寫的,我名字都是寫閆。那會計算機還不普及,連新華字典里都只有閻,沒有閆。所以我們心裡一般都默認,這個字,我們手寫就是閆,報紙上或者電視上機打的,就是閻。後來改為戶口本變成了棕色的機打的那個了。從那時候開始好多原來寫閆的人的名字就變成了薛定諤的閆。有的寫的是閆,有的寫的是閻。字典里也突然出來兩個閻閆。再也回不去了。我從那時候起,名字就變成了閻了,再也還不去了,哎。
現在,基本上是兩個獨立的姓,區別是作為不同的數字代碼錄入系統,漢字由筆劃構成,一個點不一樣就不是一個字。
搞笑的是發現好多由閆改成閻的,還散發出濃濃優越的自豪感和滿足感,嗯,倒是挺容易滿足的。是對自己的姓有多麼不自信,還是對這個漢字有多麼的厭煩,還美名其曰溯源尋根,再往前邁一大步大家的祖先都是猴,姓是monkey。敝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從出生起跟隨了22多年的姓,怎麼可能隨隨便便改。
我沒看過我家的族譜但是我爺爺的爺爺還是爸爸來著用的確實是 閆 這個字所以兩個應該是分支吧一輩子沒見過這麼多 閆 這個字聚集在一起我成功的不認識自己的姓氏了
爺爺姓閻,但爸爸這一輩都改成閆了,我也就跟著爸爸姓了,我說想改回來,爸爸說現在改太麻煩,以後我自己改orz
有興趣請關注姓氏百科微信公眾號。
參考資料:【閻】得姓始祖:仲奕,起源有五種說法
閻姓出自姬姓,商末時,周族首領古公亶父(又稱太王)有三個兒子:泰伯、仲雍和季歷。小兒子季歷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頗得太王歡心,並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為了讓父親的願望實現,於是就攜二弟仲雍逃避於江南吳地,建立國家號勾吳。周武王滅商後,除了把仲雍之後封於吳外,又把泰伯的曾孫仲奕封於閻鄉,至此仲奕的後代就以封邑為氏,奉仲奕為閻姓的得姓始祖,又因封仲奕是為了奉祀泰伯,所以閻姓後人奉泰伯為始祖。異體字「閆」。
姓氏源流
閻(閆 Yán 閻)姓今多簡寫作「閆」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后稷之後,以封地名為氏。據《姓氏起源》等所載,相傳有裔孫后稷,承襲姬姓,北周人尊為始祖。12世孫古公亶父又稱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歷。周武王時,封太伯的曾孫仲奕於閻鄉(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後代遂以封地閻作為姓氏。
2、出自姬姓,為周康王之後,亦以封地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手心上有一個「閻」字。於是,康王封他於閻城(今陝西省北部一帶),其後子孫以封地為姓。
3、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後,也以封地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成公的兒子懿,被封於閻,後被晉國所滅。懿的後代散處於河洛,漢末居滎陽,其子孫以封地名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滿洲布雅穆齊氏改姓閻,達斡爾族亞爾茲氏改姓閻,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閻姓今多簡寫作「閆」字。又有閆姓為閻姓的別支說。據《姓譜》分閆、閻二姓。又據《五音集韻》載,閆「同閻義,俗用」。因閆、閻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黃帝族的後代,龍的傳人,故閆姓和閻姓人家的堂號都是太原,古代他們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說閆姓望族居天水)。由於閻姓被「俗用」成閆,就產生了閻、閆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兩姓並存。
得姓始祖:仲奕
閻姓出自姬姓,商末時,周族首領古公父(又稱太王)有三個兒子:太(泰)伯、仲雍和季歷。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幹,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頗得太王歡心,並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為了讓父親的願望實現,就逃避於三吳一帶。周武王滅商後,除了把仲雍之後封於吳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孫仲奕封在閻鄉,至此仲奕的後代就以封邑為氏,奉仲奕為閻姓的得姓始祖。
記得爺爺是閻來著,從父輩下來都是姓閆。簡化字?
然後前段時間有個姓閻的說姓閻比姓閆好。優越感?(黑人問號)
這有什麼好比的?最近我跟父親談家裡祖上有可追溯的嗎?父親答:我也不知道,我小時候也問過,你祖爺爺小時候也問過……由於家附近姓閆的很少,也很少遇見姓閆的,每次遇到有人姓閆,都有種莫名的親切感。。。我簽名全部「閻」,因為這樣自己名字的字全部完美左右對稱。
實名的話就「閆」了。
我爸,上次收挂號信,因為這兩個字混淆,郵遞員差點不給。有一部分是簡化的,有一部分就是姓閆
現在這是兩個姓,姓名代碼的四個數字也不一樣,本人姓閆,記得小時候看到父親的駕駛證上寫的是閻,當時人們對這兩個姓沒有概念。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張姓的皇帝或者最高領導人,怎麼解釋?!?
※我有個同學祖上姓莫凌,請問這可能嗎?
※百里奚姓百嗎還是百里?
※現在有姓納蘭的嗎?
TAG:姓氏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