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骰子」的「骰」正確讀音是「tóu」而幾乎每個人都念「shǎi」(色)?
為什麼會讀錯呢?
骰字按《廣韻》所記載為度侯切,合今音tóu,本作投,大概和擲色子的動作有關。骰是投的後起分化字,從骨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最初的色子是獸骨所製。亦可作色子,可能應與這種東西的花色有關。色讀作sh?i是色的語音,這是一種文白異讀現象,在諸方言中廣泛存在,在普通話中也有如「爪、削」等字,但相對方言較少,請參攷文白異讀
今日大部分人將骰子讀作色子係誤讀,但也可以理解成訓讀,訓讀在諸方言中廣泛存在,在普通話中較少見,但也有如「打、廿」等字。有關於方言中的訓讀詳見訓讀
顯然,將骰子讀作色子理解成為訓讀不利於語言整理並且大部分語言學家難以接受,但語言學不是數學,是一門世俗的約定俗成的學科。錯的人足夠多時也就對了。很有可能若干年後現代漢語詞典會在骰字下注曰「亦可訓讀為色」。而在歷史上,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常常作類似的事情。套用一句共產中文講就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我覺得與其問為什麼把 骰 讀成shai
不如問,為什麼「色子」 是北京話,卻始終難以在書寫上戰勝 「骰子」?
雖然 色 讀作shai 到底算不算普通話是有爭議的,但時至今日,
落色兒 這種詞,你也不能說他不是普通話,色在這裡就是念shai那麼既然如此,shai子 寫成 色子 是很順理成章的,為什麼在書寫上卻被「骰子」打敗?我覺得,是明清-民國時期,江浙文學發達的一個遺產了
我就沒想明白當所有人都把骰子讀作色子的時候,字典裡面還不把這個音創造出來?一個人讀錯你可以說錯,但是所有人都這麼讀的時候就說明這個讀音是可以被廣泛接受且不會引起疑義的。
一直都是書面語骰tou2子, 口語色shai3子。
1、很多人就是念錯;2、不少人擔心正確讀音對方聽不懂,故意念錯。
其實我覺得當大家都讀錯的話國家就可以改了
我們初中數學老師每次都讀tou子……當時覺得無比詭異啊。
我會告訴你這是當年我們數學老師告訴我們這個字應該讀tou2的么?
骰(投tou)子和色(shai)子是一個意思,但這是兩個詞嘛,哪裡讀錯了呢?讀骰子或者色子都可以代表這個東西呀。
我覺得這是一種類似於通古現象的一種情況。骰通投,意思為投的意思。所以,骰子,可以翻譯為用來投的方塊。(也許早期,骰子的功能只是用來投拋的一種骨質的東西)而用造字來解釋應該是用骨頭製作而成,用來投的方塊。而把它發為色大多原因可能是一種擬聲的叫法。意思是發出瑟瑟響聲的小方塊。
潮汕話里就與投字是同音
蘇州話裡面就念「頭」子。
骰子是tou,色子才是shai。而很多人不認識骰字,但是骰子和色子是一個意思,所以其實是很多人當成色子讀了。畢竟大家都讀shai子,書面上有很多寫的是骰子,自然就以為shai子就是骰子了。
我支持讀正確的讀音tou的第二聲,因為我們要繼承古人嘛。
那些太專業的我不懂,但是上海方言的口語的的確確是念tou的
我覺得這個字原來「被普通話標準」之前就是念sai的,普通話是以北分口音為標準被晉陞的方言之一,不等於漢語本來的樣子。日語裡面「骰子」就是念 sai koro,骰對應的讀法的就是sai。
這回答太可笑了,特別是可笑的數學老師,漢語言作為東亞通行語,從來就沒有統一過語音,而是作為書面語而流行,並且沿用先秦語法,用當代語法習慣寫作都是一件不符合規範的行為,關於語音的規範只不過是近代的事情,而且並沒有被完成,如柏在大陸念bai,台灣讀bo,香港念baak,還有人距離他媽廣韻,骰念tou,投,難不成宋朝就有普通話了。既然所有人都把骰念shai,並且輸入法可以直接打出來,那麼它就念shai,而不念tou
語言是不斷變化的,特別是讀音的變化,認為的限制是毫無作用和拙略的。
因為書面文字都喜歡管那個東西叫骰子而不是色子,大家就隨意對號入座了。說起來上高中的時候還有人把骰子念成gu3zi呢。
語言是不斷變化的,語言學家的事情是研究人們怎麼說話用字,而不是規定人們怎麼說話用字。
依古漢語改變幾乎所有人的發音,是很瘋狂的事情,也是很納粹的事情。骰,普通話中就應該念shai在雲貴川我去過的地方,用方言都念「色子sea zei」。好像看過的很多麻將電影,也都將「骰tou子」念成「shai子」。應該就是這樣普及開來的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閩南語中「我們」的正字是「阮」?
※如果有個古代人穿越到現在,他會覺得現在哪些古語的用法很好笑?
※韓國人聽中國人用中文說話的感覺是什麼樣的啊?
※覿、氅、餮、鞀、曩、磲、蕤、顬、鰨、鶘、鰷、鯔、耱、貊、貘、鍪、糴、耋、瓞、耵屬於漢字嗎?
※中國人的語文能力在退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