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在正面戰場所發揮的作用?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472426 (關聯一下做比較)


抗日勇士的犧牲,使二戰之前積弱已久的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矚目的頭等大國,你我都在被這段歷史所影響,希望我們討論這些話題的時候,可以對前人保持尊敬。

我按雙方敵對態勢,而不是時間,分一下時期

戰初期(37年-38年初),軍隊素質參差不齊,基層戰士訓練不足,戰場指揮官素質低下,領導階層對形勢判斷不足,從上到下不能知己知彼,結果就是悲慘的屍山血海打法,以至於千軍萬馬奮勇衝鋒於前,兵敗如山倒於後,這絕對是領導階層的失職。

初期的國軍從戰爭意識到戰爭素質全面落後,以至於不能和敵人形成相持,淞滬戰場就是典型證明,傾國軍主力七十萬,付出重大犧牲,仍不能實現戰役目地,而一旦開始撤退,由於缺乏組織,軍心已亂的抗日勇士立刻變成驚恐萬狀的逃兵,導致無法形成第二道防線保衛首都南京。

公道而言,當時日軍的侵華目標,自己都不是很一致,國軍如何應對,也要視戰場結果來決定,根據後來8年的情況來反推當時應該如何如何,沒有意義。如果當時淞滬會戰中方慘勝,那肯定又是另一個局面。不過老蔣作為最高領袖,他組建的領導班子即不夠聰明,又似乎節奏慢了些。即使要敗,也有很多敗法,國軍初期真是慘敗。

抗戰中期(38年) 由於軍隊重新整肅、軍閥割據自保思想的減退(各派系都意識到無法割據了,真的是拿出實力去全面抗戰了)、真正的全面抗戰的展開,加上全軍對敵人和戰爭形勢有了充分認識,雖然戰役上仍然被動,但已不再有軍隊大崩潰兵敗如山倒的情況出現,而且偶有小勝讓日軍不敢輕視,比如台兒庄大捷,繼之武漢會戰,萬家嶺大捷,再加上抗聯和華北共軍的活動,日軍在一次次大小挫敗中感到自身兵員不足,感到滅亡中國遙遠而不切實際,轉而滿足於佔領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1930-1940年的日本,就像一隻膨脹的猛獸,四面出擊試探,有便宜就占,打完東北、華北,又和蘇俄掰手腕,贏就得寸進尺,輸則偃旗息鼓,我覺得他們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戰略目標,這從日本內閣、海陸軍的爭吵中可見一斑。(讀的書太雜,想引經據典還得多記筆記才行)

中期的國軍抗戰,真正擋住了日本的野心,使其轉向他圖,由滅亡中國變成鞏固華北和東南沿海,轉向太平洋,只是日本沒有想到他將面臨的是足可以致其於死命的對手。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國軍在正面戰場的浴血奮戰頂住對手,日軍的慾望將不斷膨脹,以滅亡中國作為第一目標。能吞得下中國的日本,戰略上不見得會那麼激進,去挑動太平洋彼岸的巨人。

抗戰中後期(39年-42年),不熟。

抗戰後期(42年-45年),隨著日本海軍在太平洋的勝利,遠東形成了新的態勢,中國已被戰略迂迴,國際交通線被掐斷,中國遠征軍是不得已為之,卻也讓中國真正與世界接軌,成為舉足輕重的盟國。優質的兵員和良好的裝備訓練,讓駐印軍在東南亞戰場給中國帶來無數光榮,我特別喜歡看遠征軍的歷史,他們證明,有了良好的裝備和訓練的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後期值得一提的是,日軍為打通交通線,清除美軍空軍基地的豫湘桂戰役,日軍海陸空立體作戰的實力仍然強大,國軍在幾年後展現出來的實力讓人感到失望,就像前面說的,作為最高領袖,蔣介石和他的領導班子,實在難辭其咎,要我說,勤能補拙,所以他們最大的問題不是頭腦,是不夠勤奮,或者說不務正業,下面忙著升官發財,上面忙著貪污腐敗,這樣的架構怎麼可能把事情做好。

以上,歷史擺在那裡,人人可評價,每個人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都會有不同看法,對於我而言,我更喜歡盡量的去觀察和想像,想像自己放在那裡,會是什麼樣的反應。我不知道怎麼評價他們,我只知道,當我從數字和紙張中抬起頭,看到山川地理,看到那些博物館中的實物,每一次,我的心靈都被震撼,我會掂量自己是否揮得動清兵的腰刀,拿一隻土造的木柄手榴彈是否炸得了日軍的92式重機槍,是否扛得起哪怕一名排長的職責...

附兩張拍攝於宛平城內抗日戰爭紀念館的照片:


正面戰場並不是鐵板一塊,應該分開討論。

1,傅作義和湯恩伯前期的關外戰鬥,表現出色,成功地遏制了日軍向塞上發展的勢頭,後期奇襲包頭,五原作戰,都取得良好效果。由於中國軍隊控制著塞上地區,河北平原的交通線永遠受到威脅。

2,衛立煌和閻錫山的山西戰鬥,沒有守住太原是自己的素質問題,但是長期拉鋸方面做得很好,加上無節操的TG,日軍在太原陷於孤立。

3,李宗仁的第五戰區,表現出色。

4,韓復渠放棄山東,活該被槍斃,山東成為無政府區域和抗戰後期八路軍最強大的地區。

5,湯恩伯在河南,表現一般,一號作戰的大潰敗是自己的問題。

6,遠征軍,第一次慘不忍睹,第二次可圈可點但是問題多多。

7,薛岳在湖南,表現出色,但是國軍協同問題暴露無遺。

8,上海南京地區,丑莫大焉。

9,中條山地區,西北軍表現出色,換何應欽去之後一塌糊塗,之後很快收復。


正面戰場的效率低下,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前身而言,北伐軍在北伐時戰鬥力其實並不算低,直到4.12清黨之後,國民黨與各地軍閥達成了聯省自治的妥協政策, 隨後清洗了黨內的左派勢力後戰鬥力才開始逐步下滑。

雖然是桂軍成員,但是李宗仁的回憶錄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李宗仁在回憶錄中描寫過自己軍校畢業後加入桂軍時所看到的一些事情,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桂軍的下層軍官並非由政府直接委任調遣,政府直接決定的往往只有數名主要的軍事主官,其他的中下級軍官則純粹是由這些主官們自行邀請或者僱用,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則是私人關係,所以這些軍官們真實的水準或者素質如何,實則無人關心。

同樣可以援引為例子的還有黃仁宇先生在《青山黃河》中對自己任遠征軍司令部中尉副官時的一些見聞,例如需要一些士兵進入教導隊進行培訓時發現,連隊中的士兵們知道三點一線這種瞄準的基本知識的十不足一;在車站因為要給士兵們購買西瓜解渴而被團長當場抽耳光的年輕連長等等。

最後還可以看看蔣夢麟先生所著的《新潮》一書,裡面對他見到的壯丁所受到的待遇有著非常詳細的描述,援引如下:

1.據黃平縣長云:「有一湘人挑布擔過重安江時,遇解送壯丁隊,被執,堅拒不肯去,被毆死。即掩埋路旁,露一足,鄉人恐為犬所食,重埋之。湘人蘇,送縣署,詢之,得知其實。」…據馬場坪醫生云:「有湘人十餘人,挑布擔迤邐而行,近貴定縣,遇解送隊,數人被執,余者逃入縣城報告。適一卡車至,持槍者擁湘人上車,向貴陽行駛。湘人賂之,被釋。方下車時,以槍擊斃之曰:彼輩乃逃兵也。」

2.我在湘西、廣西的路上,屢次看見野狗爭食那些因死亡而被丟掉的壯丁屍體,它們常因搶奪一條新鮮的人腿,而紅著眼睛厲聲低吼,發出極其恐怖的叫聲,令人毛骨悚然!有的地方,壯丁們被埋起來,但埋得太草率,往往露出一條腿或一隻腳在地面上,有的似乎還在那邊抽搐著,可能還沒有完全死去,便給埋進去了!…在貴陽城外,有一塊壯丁經過的地方,因為棄屍太多,空氣里充滿了濃烈的臭氣,令人窒息欲嘔。

3.在貴陽一個壯丁收容所里,我曾經和廣州來的壯丁談話。我問:「你們從哪裡來的?」他們說:「廣東曲江來的。」「你們一共有多少人?」他們說:「我們從曲江動身的時候有七百人,可是現在只剩下十七個人了!」…在這種殘酷的待遇下,好多壯丁還沒有到達前線就死亡了。那僥倖未死的一些壯丁在兵營里受訓練,大多數東倒西歪地站也站不穩。這是因為長途跋涉,累乏過度,飲食又粗劣而不潔,體力已感不支,又因西南地方惡性瘧疾流行,因此一般壯丁的健康情形都差極了!

4.韶關解來壯丁三百,至築只剩二十七人。江西來一千八百人,至築只剩一百五十餘人。而此百餘人中,合格者僅及百分之二十。龍潭區來一千人,至築僅餘一百餘人。以上所述,言之者有高級文武官吏醫生教員,所言大致相同。…戰事起後數年中,據紅十字會醫生經驗,四壯丁中一逃一病一死,而合格入伍者,只四分之一,是為百分之二十五。以詢之統兵大員,咸謂大致如是。若以現在之例計之,恐不及百分之十矣。

國民黨的失敗,如果僅僅通過一些諸如「貪污腐化,殘暴不仁」的概念性的語句去描述,往往會讓人無法理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其失敗的因素實則往往存在於這些看似普通或者微小的細節之中。


唉,所謂的正面戰場,我們來看一組悲傷的數據。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經過統計,除偽滿洲國軍外駐華偽軍的數量大約是118.6萬人,但有不同版本的說法,認為實際數量可能超過200萬人在華偽軍建制中62%左右是原國民革命軍部隊,換句話來說,是國民黨向日本「提供」的,其餘則為地方土匪、招募等。部分偽軍駐紮在城市負責佔領區政權維護,絕大部分的偽軍則被調往華北地區進行「掃蕩」或者「治安強化作戰」,其中不少偽軍參與了在華北地區對平民的大屠殺活動。

之所以日軍要使用這麼多偽軍,有其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日軍佔領的地域很大,如果每個縣城都駐軍,主力師團一下就會分光,被抗日武裝各個吃掉;另一方面守衛、鞏固政權、收稅收糧的事情對軍事的要求比野戰要低,讓漢奸去做正合適。因此在華北、華南日軍大量地把佔領區交給偽軍駐守,只派駐顧問一類監控,這樣好騰出精銳部隊。由於偽軍數量眾多,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國軍成建制的向日軍倒戈,這種驚人的投降數量,創造世界歷史上,偽軍比國軍多的千古奇葩。國軍為日軍的提供了無比充足的後備軍員儲備了。日軍評價,偽軍比國軍還要有戰鬥力。

首席漢奸莫如國民黨主席汪精衛,,國民黨中央委員20餘人,以及超大量的國民黨各級人員,他們為滿洲國的政權組建做出了莫大的貢獻,為中國付出更多犧牲,流更多血立下汗馬功勞,每一個日本人都必須對他們的無比崇高的漢奸精神致予最高的敬意。

由於很多人喜歡用國軍的傷亡比共軍大這種讓人無語的觀點,來證明國軍做出貢獻比共軍大。我們現在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國共兩軍在抗戰中做出的貢獻,就是用俘虜的日軍數量來比較,我想會更說服力一點。

抗戰中誰消滅日軍多?網友眾說紛紜。對於戰果來說,不能光靠自己說,比如說鄂西會戰中,國軍稱收復宜昌,消滅日軍幾萬,新聞剛發布出去,日軍又反攻宜昌,搞得十分被動。而這麼大的戰役,居然沒有一個俘虜,這個是不正常的。同樣在所謂長沙大捷中,號稱消滅日軍5萬,仍然拿不出一個日軍俘虜,相反,國軍的小規模戰鬥中,卻有一些俘虜進賬。

一般來說,即使日軍抵抗頑強,沖繩戰役中美軍仍然俘虜日軍7000多人,塞班島的3萬日軍,號稱要玉碎,也有1000多人被俘,可見日軍雖然頑強,仍然有百分之三到7的被俘率。當然,早期的鬼子比較頑強,難以被俘,戰爭後期來說,投降,甚至投誠的日軍就相對多一些。比如在新四軍1944年的車橋戰役中,一戰就有22名日軍投誠和被俘。1944年,甚至有一個排的日軍預謀槍殺軍官投降新四軍被發現的案件發生。

相比國軍,而八路軍則是俘虜進賬的大宗,僅僅在39年前,轉往國民黨寶雞戰俘管理所的日軍俘虜就達300多人。39年後,延安成立了自己的戰俘管理所,戰俘也就不轉往寶雞管理所。此外,由於路途遙遠,轉送後方不能保證安全,很多根據地也成立了自己的俘虜轉化機構,很多俘虜被轉化,成為反戰同盟的一員,又返回了前線作戰,很多俘虜甚至為此犧牲在前線。延安的戰俘管理所最多時曾經有近千名戰俘,整個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抓獲的戰俘達到6000多人,這也和八路軍新四軍消滅日軍52萬人的戰果是相符的。日軍對八路新四軍作戰傷亡52萬,說明至少有15萬人作戰死亡,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被俘比例大約是百分之三四左右,6000俘虜,跟美軍重火力的沖繩島戰役中俘虜的日軍差不多,也能說明八路軍擊斃日軍的數量在10到18萬之間,八路軍消滅日軍52萬的數字是可靠的。

所以,來了解一支軍隊的戰果如何,俘虜對方的人數是一項重要的參考。比如朝鮮戰爭中,志願軍被俘1萬9千人,犧牲18萬,被俘和犧牲的比例是一比十,而美軍被俘7000多人,死亡5萬多人,比例也相差不多,同時美軍有8000人至今作為失蹤來處理,其中大部分都是被俘後向後方押送過程中遭到美機轟炸而死亡。

因此從俘虜敵人的數量,基本可以推斷出戰場的戰況。

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抗戰中一共俘虜日軍6213名,另有746名日軍主動向共軍投誠。上述被俘日軍總數為6959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覽》865頁:1937年9月-1938年6月: 俘虜124人;1938年6月-1941年5月: 俘虜1771人;1941年6月-1942年5月:俘虜 442人;1942年6月-1943年5月: 俘虜428人;1943年6月-1944年5月: 俘虜519人;1944年5月-1945年5月: 俘虜773人。

1945年6月-1945年10月11日: 俘虜2156人。

另外,日軍在抗戰期間被俘虜指揮官中,職務最高的就是大隊長,很遺憾,三名被俘虜的日軍大隊長,全都是共軍抓住的。

他們是:日軍獨立步兵警備第六十五大隊大隊長柴山茂;日軍獨立混成第90旅團步兵第626大隊大隊長岩崎學;日軍47師團步兵131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山谷悅二郎。

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抗戰中一共有4萬9千餘人被日偽軍俘虜。其中一部分被日軍殺害,大部分人被押送大同和撫順等地的煤礦,甚至送往日本國內,成為苦工。抗戰勝利後,這些俘虜又回到了八路軍中繼續戰鬥,尤其在東北等地煤礦做苦工的1萬多八路軍戰俘,組成了部隊,加入了林彪的東北野戰軍中繼續戰鬥。

在抗日戰爭中,共軍成為偽軍的數量極少,而且大部分為低級人員。

國軍到底俘虜了多少日軍?目前沒有任何完整的統計資料,只有以下一些零星數據,作為勉強的參考。

1、第一日本俘虜收容所成立在西安,1939年6月遷到寶雞縣。從1939年起到抗戰勝利,第一日本俘虜收容所共接收「日本戰俘500餘人」。該收容所收容的俘虜中相當一部分是「八路軍俘虜的日本兵」——抗戰的前期到1939年以前,八路軍沒有形成戰俘管理制度,俘虜的很多日本兵轉送到了這裡。另外該俘虜收容所有一些戰俘是日軍飛行員,是空襲大後方被擊落後俘虜的。

2、第二日本俘虜收容所始建常德,再遷長沙,隨戰事的發展,後設在貴州鎮遠縣(有分所設在重慶劉家灣),1944年2月日軍佔領獨山後,又遷到重慶鹿角場。根據資料,第二日本俘虜收容所的日本戰俘「通常是500餘人,最多時達到700餘人」。但是其中既有日本軍人,也有俘獲的日軍家屬,日本慰安婦以及替日軍服務的商人、夫役等。

目前又有網友披露了還有資料稱在貴州的戰俘收容所戰爭中前後收容日軍俘虜400多人,但是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日軍的鐵路員工和技術員以及火車司機等。

到目前為止,國民黨方面有關日軍俘虜的全部資料表明,國軍只有這三個收容所,從1937年到抗戰結束,關押了的日軍俘虜(包括1939年以前八路軍轉送的)和日軍家屬、慰安婦、商人等非戰鬥人員共計大約1700名左右。

此外,滇緬之戰中,根據國民黨方面公布的資料宣稱: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共俘虜647名日軍;湘西會戰俘虜247名日軍。

把這些數字和兩個戰俘收容所的數字加在一起,總共為:2600人左右。

就是說,國軍8年抗戰,俘虜的日軍總人數,把家屬、慰安婦、日本商人等非戰鬥人員、八路軍轉送的日軍俘虜加在一起,還不到共軍俘虜日軍數量的二分之一。

(你說國軍你空有幾十倍的兵力和更高的軍備水平,就忙著給日軍補充去了?)

還需要提及的是,國軍在8年抗戰中,抓獲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是中隊長級別的(相當於中國的連長),一共只有兩名,他們是:13師團的「宣撫班」成員長谷川敏三;日軍獨立山炮第2聯隊第5中隊中隊長松野榮吉。

八年抗戰中,國軍總共有40餘萬人被日軍俘虜,另有50餘萬人主動向日軍投誠當了偽軍,這個數字是共軍被俘總數4萬9千餘人的近二十倍。對比這些數字,並非要證明誰的功勞大小,但有一點應該清楚,與共軍相比,國軍俘虜的日軍人數如此之少,投降的人卻如此之多,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當然,無論我舉出什麼的例子,我相信有些人總會有各種辦法轉進的,這也算是中國網路一景吧。


不要再盲目的美化所謂的國民黨正面抗戰的作用,傷亡巨大不能說明抗戰作用大,只能說明不堪一擊,我的姥爺是一個國民黨士兵,屬於強征入伍,後來部隊路過家鄉,便逃了回來,現在仍健在,我從他口中了解到了許多抗日戰爭時期,一個普通國民黨士兵的眼中的真實情況,基本與劍橋中華民國史的記錄一致(附後)。

相對共產黨部隊,國民黨的大部分部隊在同樣的作戰能力很弱的基礎之上作戰意志差,特別是在抗日戰爭後期,普通士兵開小差逃跑不斷,而且從上到下貪污腐敗成風,「空間換時間」只是換來了作戰能力和抵抗意志的減弱,如果不是剛好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原子彈,國民黨恐怕已被日本基本消滅,從日本1945年的「一號作戰」結果就可以看出,「一號作戰使國民黨中國遭到了可怕的損失。將近50萬士兵死傷;中國領土被日本人的南北通道切成兩半;它足足喪失了1/4的工廠」,同樣的,國民黨的後期真實情況也可以從解放戰爭時期與共產黨部隊的作戰表現可見一二。

劍橋中華民國史:

大約從1942年起,大部分國民黨軍隊已喪失了戰鬥意志,它實際上再也不能採取有效的軍事行動了。

在一個正規的步兵營里,軍校畢業的軍官所佔的百分比,從1937年的80%降到1945年的20%。由於好的軍隊莫過於有一批好的下級軍官,這些數字為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的退化提供了一個粗略的指標。

沒有運輸車輛,新兵常常行軍數百英里到他們被指定的部隊——有意遠離新兵家鄉,以減少開小差的誘惑。新兵常常被用繩索套在他們的頸子上縛到一起。夜裡,他們可能被剝光衣服,以防他們私逃。就食物而言,他們只得到少量的米,因為徵兵的軍官們為了一己私利,慣常「剋扣」給養。就水來說,新兵可能不得不從路邊的泥水坑裡飲水——這是引起腹瀉的一個普通原因。疾病很快在應徵新兵隊中流行開來。然而,他們得不到醫療,因為新兵在加入他們被指定的部隊前,不被視為軍隊的一部分。八年戰爭期間,這類死於途中的新兵可能大大超過100萬。

抵達部隊的新兵們經受住了也許是他們服兵役的最壞時期,但他們的前景往往仍是黯淡的。在中央軍里,食物和服裝一般是充足的。但是,那些不幸被派遣到某些地方部隊——諸如陝西和甘肅的部隊——的人命運極為悲慘,謝偉思報道說:「幾乎像乞丐一般」。

造成國民黨軍隊戰鬥效能減弱的首要問題並非武器短缺,而是食物短缺。1944年10月,魏德邁將軍最初擔任蔣的參謀長職務時,他主要關心部隊的調動和部署問題。但是,不到一個月,他了解到士兵因太虛弱而不能行軍,並且不可能有效地打仗,原因多半在於他們是半飢餓的。按照部隊規章,每個士兵發給每天24盎司米,一份鹽;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個月可以買一磅豬肉。一個中國士兵靠這些配額可以很好地維持生活。可是,事實上他真正得到的僅僅是分配給他的食物和錢的一部分,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剋扣」很大一部分。結果是大多數國民黨士兵營養不足。一位美國專家1944年廣泛地檢查了不同種類部隊的1200名士兵,他發現57%的人表現出營養不良。這顯著地影響了他們發揮士兵職能的能力。

原始的衛生和醫療同樣削弱了國民黨軍隊,於是疾病成了士兵經常的伴侶。瘧疾是一種最為流行並使人衰竭的病痛。戰爭期間,由於軍隊的體質狀況惡化,痢疾發生率大為增加,這種疾病常被忽視,終至無法醫治。最後,患者甚至不能進食,不久死去。疥瘡、熱帶皮膚潰瘍、眼感染、結核病和花柳病也很普遍。

1945年在西南作戰時,美國觀察家發現第十三軍甚至不能步行一小段距離,「一大批掉隊,而有許多人因極端飢餓而瀕於死亡」。另外一位美國軍官包瑞德上校報道說,看到國民黨士兵們「行軍不到一英里,就搖搖晃晃倒下來死了」。受到高度重視的《大公報》的一位記者說:「軍隊開過以後,在路旁能發現死亡的士兵,一個接著一個」。國民黨軍隊中受到特別照顧的,或由美國訓練的部隊——如青年軍和在印度訓練的中國遠征軍——不間斷地得到良好的給養和裝備;但他們是例外。


舉個例子,南斯拉夫在二戰中迅速被德軍佔領,南斯拉夫國軍被迅速消滅。但在南斯拉夫共產黨及其領袖鐵托領導下,南斯拉夫不但沒有亡國,反而變的更加強大。二戰後南斯拉夫獲得了義大利大片的領土,並且積極干涉希臘內政。對於蘇聯方面,南斯拉夫共產黨非常強硬,蘇聯人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對於西方國家,南斯拉夫空軍經常襲擊美國支援希臘反共獨裁政府的運輸機,但美國不但不敢攻打南斯拉夫,反而給南斯拉夫大量的經濟補助。

諸位可以參考南斯拉夫來想像一下如果沒有國軍抗日戰爭及戰後利益劃分會是怎麼一個情景。


台灣有個紀錄片叫一寸山河一寸血。政府軍的正面戰場的功績是無法磨滅的。中國的抗戰勝利在於三個方面。1.盟國支援,這是最重要的。2.國軍正面戰場的堅持。3.共軍的協同作戰。不管如何,為當年流血犧牲的先輩致敬。


我們維護的是這個國家,而不是什麼政黨,我們愛的也是這個國家,而不是什麼政黨。所有為民族獻身的先輩都值得我們尊敬。


首先要向國軍當中的抗日將士致意崇高的敬意,其次要對那個腐敗無能的政府予以強烈的譴責!

國民黨正規軍正面戰場打的怎麼樣?除了靠廣闊的國土和數百萬軍人的鮮血換來一定的時間讓國民政府苟延殘喘的基本事實外,你幾乎找不到能大快人心的幾次大勝的戰役。誠然當時的國軍和日軍實力相差很是懸殊,但國民黨的腐敗和無能也難辭其咎。我不想評論共產黨,題主問的國民黨正面戰場怎麼樣,我想說的是,慘敗!至於什麼淞滬戰役,長沙會戰,南京保衛戰....那都是一連串一連串的英雄軍人用鮮血書寫的,但我還是想殘忍的說一句,其中很多人的犧牲甚至都是由於錯誤的指揮,錯誤的戰術,錯誤的貪腐之下所發生的錯誤的犧牲!惜哉痛哉!


這是一隻損失向蘇聯看齊,指揮水平向羅馬尼亞看齊,將領投降速度像法國看齊,漠視虐待士兵像日本看齊,潰敗速度像義大利看齊的軍隊。

但是,他們從1931年堅持到了1945年,這,與他們不同。


可以說英勇,但是很多時候效果不理想,是一個不成功的政府軍。比法國強點。國民黨政府掌握了大部分資源,執政黨,正面戰場出大力是應該的。


1)主戰場

2)取得了此次戰爭的最終勝利

3)技術角度上,幾乎完全失敗

4)浩氣長存


沒投降,沒認輸,已經比法國好多了,五大國總算不是墊底的


主要是看不慣一說國軍就是什麼一寸山河一寸血,一說共軍就是游而不擊。你現在眼不瞎,當時老百姓眼就瞎么?


聲明我是轉帖

70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

政治是無情的,甚至是殘酷的。喉舌是機械的,甚至是麻木的,有時毫無公允和客觀可言。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同盟國二次大戰中國戰區最高司令是蔣介石。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在內戰中「惡貫滿盈」的「中美合作所」在抗戰中是盟軍重要的情報機關。有幾個中國人知道被影視作品塑造成惡魔的張靈甫是抗戰名將,曾經在抗戰中丟了一條腿。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抗戰中唯一全殲日本師團的戰役-萬家嶺大捷。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殲敵13餘萬人的三次長沙會戰。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被吹的神乎其神的平型關大捷是平型關戰役的一部分,而平型關戰役又是太原會戰的一部分,沒有國民黨第二戰區的配合,哪來的所謂「大捷」。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抗戰中被日本人認為僅有的兩次中國軍隊的勇猛程度要超過自己的戰役之一的桂林保衛戰(另一次為崑崙關戰役日軍第5師團被中央軍第5軍擊敗)。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隨棗會戰中士兵以血肉之軀與敵人坦克相搏鬥,官兵竟攀登敵人的坦克之上,以手榴彈向車裡投擲,作戰之勇敢與犧牲之壯烈,筆難盡述。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抗戰期間戰線最長的會戰-武漢會戰。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在武漢曾經上演了一場規模僅次於英德倫敦空戰的武漢空戰,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宋美玲女士為鼓舞官兵士氣五次趕赴武漢前線差點被日本人炸死。七十年過去了,大家只知道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卻不知道在他之前已有不少人提出過類似的理論,其中就包括蔣介石(31年)和蔣百里(36年),毛只是借鑒後加以改進(38年)。

七十年過去了,也許中國人從來就沒有認真的想過為什麼作為中流砥柱的領袖在抗戰期間除了一篇論持久戰和幾次講話外幾乎沒有其他作為。他從來沒有上過一次抗戰前線,從來沒有直接或間接的指揮過一場對日作戰?(說的漂亮不等於做的漂亮)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發出過這樣的疑問:55年授銜的共和國將帥們都少有抗戰的經歷。而國民黨高級將領幾乎個個與小日本干過。七十年過去了,在大陸的主流媒體和教科書上沒有把抗日戰爭的所有戰役完整的介紹過一次,甚至連起碼的大事記也沒有。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看過日本的投降書?難道就是因為上面寫著大日本皇軍向國民政府投降向蔣委員長投降之類的字眼?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8月15日對這個百年來飽受屈辱的國家意味著什麼?七十年過去了,也許我們自己對那場戰爭都已經遺忘的差不多了。

在一次紀念抗戰六十周年的訪談節目中中央台邀請到了幾位飛虎隊,那幾位老飛機員顯然有點 「不識時務」,大談特談當時怎麼與國民政府和國軍合作抗日的,說的是口若懸河,激情澎湃,絲毫不顧忌中國執政黨的臉面。也許是談的太多了,於是主持人插話,問他們當時有沒有聽說「延安」「**」和「毛澤東」,那些傻了巴幾的美國老兵一個勁的搖頭,場面有些尷尬。這個節目在中央九套播出過,看過的朋友應該都清楚。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白嚴松在台灣訪問連戰時的情景,當連戰談到抗日的時候緊張的氣氛再次出現,我們的小白拚命將連主席的話頭打住,場面甚是好笑。

我想問一句:難道抗戰的歷史真相就真的那麼可怕?真會威脅到政局的穩定?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恐怕我們過去的宣傳真的是有「問題」了。七十年後的今天,大多中國人只知道平型關、百團大戰,盧溝橋、台兒庄、再加上南京大屠殺,要知道這幾場的作戰都是中日戰爭中的次要作戰,甚至連會戰都談不上。假如中國人自己都搞不懂抗日戰爭的歷史的主流與重心,日本人當然也就樂得敷衍混過了。假如中國只靠「麻雀戰爭」、「地道戰」、「地雷戰」來對抗日本的大軍,中國哪裡會有出席開羅會議、發表波茨坦宣言、成為聯合國創始四強、以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與資格腦海里突然浮現出去年諾曼底紀念儀式上佩戴著勳章,意氣風發的二戰老兵.

竟是什麼使我們一次次把階級矛盾凌駕於民族矛盾之上。難道所謂的「意識形態」真的能把中國人的心理扭曲到如此地步.往者雖已逝,來者猶可追。那些國軍的抗日老戰士應該得到尊重,哪怕是遲到的尊重。這份記憶屬於他們,也屬於這個國家,屬於這個民族,屬於子孫後代。但我們錯過了,錯過了最後彌補遺憾的機會。也許是出於某壓力或心理,對那場戰爭我們正在遺忘,而且是有「組織」的,有「選擇性」的集體遺忘。

七十年過去了,我們都應該捫心自問一下.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政府軍隊傷亡 322萬餘人,其中陣 亡約132萬人; 中 國共產黨軍隊損失 58萬餘人,其中陣 亡16萬餘人。

我就不評價了。


被日主力

我每次讚揚給國民黨洗地的文盲都是這麼說,你打架好牛掰啊,被人打得住院了一個月


我是來見證這個問題不被禁掉的。

至於評價:沒有國民黨就沒有新中國。


日本進攻的時候,在共同強敵面前,國共擱置矛盾,至少表面上成為盟友。

日本投降以後,共同強敵消失,國共矛盾爆發,以戰爭方式基本解決,共得大陸,國逃小島。

此後,雙方長期處於敵對但事實接近停戰的狀態。

大陸改革開放,跟美歐關係逐步緩和,意識形態也逐步轉向溫和化的民族主義。

對台,雖然不放棄武力,但一直爭取和平,試圖拉攏國民黨。

……

所以,前些年對國民黨的評論偏消極。

這些年對國民黨的評價逐漸轉向正面。

該如何評價國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貢獻?

看政治需要。


漢高祖、呂后、漢文帝、漢景帝他們英明不??歷史對他們評價高不高?可漢初國家統一了都,面對匈奴強敵。他們怎麼做?先認慫!!!先忍著!!! 先努力爭取時間,發展自己!!!

哪怕匈奴人一度火燒回中宮,一度打到離長安不遠的甘泉宮、雍地,漢朝都不搞戰略反擊,只滿足於驅走了事。

我漢人諸帝之中,最被高評的誰?唐太宗!!唐太宗繼位時,天下已歸一,國家建設、恢復已在全面展開。貞觀之治開了頭。可面對打到長安城下的突厥,而且只是東突厥,唐太宗怎麼做的?

認慫!!!謂水之盟就是城下之盟!!! 忍著!! 爭取時間,發展自己,只有先壯大自己,才能報仇!!!

那麼蔣介石呢???30年代離統一天下還遠了一大截!不打蔣馮閻大戰,剷平各群雄、軍閥,怎麼統一?不對外敵暫時忍讓,哪來的珍貴的短短几年一邊內戰,一邊建設?搞出幾支中央軍德械師?不對外敵暫時忍讓,哪來的時間從35年開始做抗戰準備,使一盤散沙的舊中國,初步形成一個脆弱,但總算是有的核心去領導中國抗戰?

當時蔣要是死了,還有誰能讓各方勢力一致支持,基本願意在他領導下抗戰?南明怎麼亡的???就是因為沒有一個核心!!

西安事變,差點把中國好容易在無休止戰亂中搞出的一個小核心給弄死,使中國有了極度危險,這種危險,就是徹底以南明化姿態迎來外敵全面入侵。那樣,中國二戰的勝利將會徹底屈辱,徹底的依靠外力去贏了。

羌族戰鬥力何其彪悍?為什麼被東漢鎮壓了? 就是因為這個強悍的民族始終沒能凝聚起來,形成一個核心部落起中堅領導作用!

所以,日本人在開打後,對中國能持續抵抗的原因看得很清楚:

「敵軍抗日勢力之中樞,既不在於中國4億民眾,亦不在於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於包括若干地方雜牌軍在內之200萬抗日敵軍,而只在於以蔣介石為中心、以黃埔軍官學校系統的青年軍官為主體的中央直系軍的抗日意志。只要該軍存在,迅速和平解決有如堟木求魚。」---------岡村寧次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日本軍國主義侵華資料長編----&<大本營陸軍部&>摘譯》(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P519;

抗戰誰打死鬼子多,誰起領導作用,自然誰是抗戰的主要功勛。這是一個但凡堅持以唯物主義史觀看待歷史的正常人都能做到的。

怎麼倒成粉了? 唯物主義史觀能證明志願軍是英雄,能證明中國是抗美援朝的贏家,一樣也證明了國民黨是抗戰主要貢獻者,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希望大家像正常人一樣,不帶預先立場的用維物主義觀看待歷史。

至於說國民黨掌握著全國大半資源,又是執政府,抗戰是應該的。這和網上某些人攻擊解放軍戰士是政府軍隊,救災是應該的,不應該大驚小怪有什麼兩樣?

都是偏頗的邏輯,解放軍戰士不顧犧牲為人民,當然有義務的成份,但怎麼就不能感謝,不能感動,不能大加力贊了???

國民黨是執政府,但比起兩次鴉片戰爭、甲午、八國聯軍侵華,小抗即降的晚清政府來,國民政府第一次領導中國堅持八年抗戰到最後勝利,怎麼就不能好評了??

是的,它掌握中國大半資源,但是大鍋,那時赤貧的舊中國,就算掌握百分之百的資源又如何?你的任務是去抗擊一個瘋狗式法西斯工業國的全面入侵,而不是與一個同樣落後的國家作戰!

二戰世界是什麼時代?拼工業、拼火力、拼財富的時代。主要戰勝國除了中國,哪個不是工業強大?財富位居前列的? 軸心國哪個能不靠一定的工業實力去侵略別人?

國民黨領導這樣一赤貧、半分裂的農業國,僅僅四年就讓日本國力跪了,(不服的去看日本人自己寫的《大東亞補給戰》),逼得日本不得不去搶東南亞資源以維持戰爭。

世界上還有誰做到了?

再說抗美援朝,沒錯,從唯物主義史觀出發,志願軍是近代以來最厲害、最偉大、最不易的中國軍隊!足以永載史冊!國民黨軍隊確實比不了!這是事實,與事實為友者都應該承認,不管它什麼立場。

但志願軍就不講國力條件了?最後一樣得講,因為志願軍是人,不是神。儘管志願軍是人類現實條件中簡直快要接近神的軍隊。

1,朝鮮戰爭是一場局部戰爭,美國是將之納入全球戰略範圍內的一部分去審視的。美國主要對手是蘇聯,美國也沒打算為朝鮮而與中國搞全面戰爭,類於像日本全面侵華那樣,美國絕對不會幹。那意味著在一個次要的戰場陷入泥潭,讓蘇聯在歐洲得勢。

2,志願軍入朝時,有一個第三方(北朝鮮)與美軍激戰,美軍對中國意圖不明、不摸底,精力基本全放在打北朝鮮上,所以志願軍有絕好的出敵不易之機。取得了第一、第二次戰役輝煌勝利。(當然,也是建立在志願軍一流的軍事素質、艱苦卓絕的紀律與毅力之上的)

3,美軍吃了敵情不明的虧,但在情況明了後,第四、五次戰役志願軍明顯吃力得多了,甚至是開始略居下風。美軍開始轉入全面進攻,重奪主動。

4,進入陣地戰階段後,如果不依賴蘇聯的援助大量上來,志願軍再是神也堅持不了!因為前邊打大勝仗的條件(美軍不明情況,遭受突然打擊士氣易驚恐)已不再具備了。像上甘嶺那樣,志願軍對一個敵人的連級陣地可以發射2000多發炮彈,這種物質條件,是49年以前任何一支中國軍隊能奢望的嗎?

所以說,歸根結底,以志願軍而言,精神與能力只能為前半場打個好基礎,完全撐下來最終仍然得靠條件來堅持!

那麼面對全面戰爭的國民黨,抵抗日本傾國之力的猛撲,一個弱國憑哪一點不大片丟地?中央軍還只控制幾個省的時候,紅軍一樣要丟中央蘇區,戰力之強悍可與中央紅軍相匹的紅四方面軍,一樣丟了鄂豫老家。這兩支紅軍長征年代一樣被公認戰力不咋樣的川軍打敗,在懋功老毛一樣要對紅四方面軍說中央軍飛機大炮厲害(那時老蔣才多點家底?),要避敵鋒芒,去敵人力量弱的地方,比如寧夏另闢根據地。 甚至解放戰爭初,延安一樣要丟。

本來,從古至今,在睿智的戰略家眼裡,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怎麼輪到國民黨就得挨罵了?

國共兩黨從一開始就預見,抗戰必將是持久戰,一開始註定是國土大面積淪陷的!因為他們生在那個時代,深深知道什麼叫歷史條件!

所重要的是堅持下去,保存自己,消耗敵人。國民黨沒做到這一點嗎?去看看到1940年日本國力被消耗成啥樣了吧,這是日本有國以來前所未見的。要不怎麼會去打東南亞?

正因為國力消耗無法維持,才會去威脅法屬印支、荷屬印尼,招致美英警惕,用禁運來嚇阻日本對東南亞的野心。而不是什麼日本國力被耗貧是禁運所致。

再說一點網上常有的錯誤觀點,27---37年,國民黨為什麼沒把中國搞起來。大鍋,27年什麼起點?才進個南京,連江蘇省都還沒統一好呢!當時中國群雄逐鹿,比國民黨體量大、或者體量相當的競爭者就有五六個。更不要說有日本這種虎視眈眈的外敵!

在這樣的基礎上,老蔣通過一系列手段,為舊中國整合出一個初步的版塊,搞出一點經濟、財政、教育與軍工業基礎,使中國在後來的日子裡,靠攢的這點精華元氣抵抗了日本八年。

使中國有幸避免以南明化狀況面對日本全面入侵,這容易嗎?

新中國的一五計劃,一樣得在國家基本統一之後,才有實行基礎啊!這難道不是唯物主義看待歷史和前人的應有態度嗎?


推薦閱讀:

現在的法國為什麼叫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劉宋皇帝劉裕,劉彧,劉昱讀音相同,是不講究還是古音不同?
王姓的人為什麼這麼多?
南開大學曾經達到過怎樣的高度,又是如何衰落的?
請問英國是不是帝國呀?是英女王還是英女皇?

TAG:歷史 | 戰爭 | 中國近代史 | 抗日戰爭 | 中國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