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讀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呢?

大家好,

我最近正在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這是一位讓我目前覺得甚為怪異的作家。一年前看過白銀時代,現在在看黃金時代。似乎這是一部我很少接觸過的書,語言、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都有一點難以體會。

我希望讀過、並且覺得自己有想法有理解的人可以為我解讀解讀這本書。無論哪方面的都可以。

多謝多謝。


1、王小波的書,你不要一字一眼摳著讀,他的書,三個特徵:性、自由、幽默。所以你只需要按自己方式讀就行了。看完他的書,你不一定能得到什麼具體的東西,但是你會覺得王小波的思維方式很奇特、另類。

2、你看多了王小波的書,其實你就會覺得,小說這東西本來就是「扯淡」,但是重點不在故事本身,而是作者的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會讓你受益匪淺。


題主你好。我第一次讀《黃金時代》時,幾乎不能理解他要講什麼,當時覺得這篇還不如《革命時期的愛情》或者《三十而立》有趣。最近又把這本書翻了出來,愧疚的是這次依然讀得不精,先寫著日後再慢慢修改……

王小波在一個讀書節目里被問到《黃金時代》要講什麼時答到:我在這本小說里,想探索的是文革時期人們怎麼看待性和人與人之間的性關係。整本書就是這樣展開的,從搞破鞋開始,講了陳清揚是怎麼看的,王二的內心渴望是怎樣的,隊里的其他人又是如何看他們間的關係。

以陳清揚為例,我的看法是,陳清揚本來只是以「偉大友誼」理解他們的性關係,而在日後與王二的相處中,這層皮慢慢被王二扒下,最終在王二的手用力拍了兩下她的屁股時分崩離析。她意識到所謂「偉大友誼」是虛無的東西,她和王二之間,或說王二對她,只不過是性衝動。

再換個角度。王小波在序言中提到「倫敦的紅色天空」,即我們都認為生活應該是這個樣子,其實生活本來是那個樣子的,當有人說生活是那個樣子時,我們便覺得荒謬。還是那個節目,主持人問:你的小說里有很多黑色幽默的東西,比如文革時的一些打鬥場面,此處省略一串,你是不是有意地在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寫?答:當然不是(有意)啊,我是覺得當我是個孩子時,我就是這麼看的。他很重視這種視角,多次提到(比如寫文革大鍊鋼鐵)。這使得他的作品看起來多少有些超出常理,然而所謂常理又是什麼呢?

從語言上來看,《黃金時代》幾乎每句話都是精雕細琢,先是幽默,我幾乎翻一頁就能笑半個小時……再是細膩,感染力極強,個人認為這方面體現最明顯一段的是陳清揚回憶起自己只穿著白大褂去找王二,山風從她下體撫過,帶給她若有若無的快感。三是機智,語句中透露的邏輯,對王小波而言大概是思考,對我來說則是反思。他思考的角度是不同尋常的。

答得潦草,望見諒。

orz寫完了才發現問的三部曲……對不起……另外兩部我還沒有讀完……


也感覺像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呢。


王小波說,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個人感覺有三點啟發:1,思維方式,尤其是在那個特定的年代,看似不和邏輯的事情變成了自然。2,樂趣,非常容易人們忽視的東西。3,愛情,這個也需要結合背景看,有些地方的感覺讓人聯想到1984.


黃金時代

我總算完整地看完了一部王小波的作品,發現我有點喜歡上那種土匪的流氓氣質。無論是陳清揚和王二的偉大友誼,還是王二同領導的抬杠,亦或是豆腐廠怪誕的幫教經歷,作品的背景始終離不開文革二字。而在大笑其中的葷段子後,也會深深覺得王就是個悲觀主義者。不過作品裡的女性,挺有味道。

白銀時代

白銀時代表面寫的是未來的故事,可骨子裡卻是對過去的諷刺和無聲的謾罵。什麼文字是正確的,什麼文字是有生活依據的,什麼文字不是居心叵測的,這些都是某些人和機構說了算,那又為什麼要當藝術家,因為太過無聊和無奈。小說里的三個故事,都有著怪誕而又熟悉的感覺,就是作品中舅舅出現的頻率有點高。

青銅時代

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在假期的最後一天終於看完,感覺還是挺有意思的。萬壽寺也好,紅拂夜奔也罷,亦或是最後的尋找無雙,感覺都是故事與故事的交融,現實與夢境的疊加。或許王小波骨子裡就是個屠格涅夫式的人物,表現得卻像堂吉訶德,所以看到他的文字會忍俊不禁,也會感到一種奇妙的違和感。


懂了反右、大躍進、文革等歷次運動,也就懂了王小波的小說。


推薦閱讀:

文藝青年分享一句戳人心窩的話語?
《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中,哪些句子能體現王小波的極客思維?
如果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被拍成電影,華語圈能擔任主角的演員是誰?

TAG:王小波 | 黃金時代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