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可能,你想發起一個怎樣的公益活動或公益組織?
喜歡哪種類型的公益活動?自己有沒有想做公益的心呢?若「如果有可能」才是回答的條件,你現階段缺少的是什麼,這些真的是限制腳步的原因嗎?
我個人剛入職那會對三個領域感興趣:
1.公民教育2.農村金融3.NGO孵化———————————
原答案
評論了絕大多數的人的答案。感覺是大家信息不溝通,相互了解的還太少,很多事情已經有人在做了。更多的事情是拍腦袋想出來的。做一家NGO,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善念,到行動,再到項目,再到組織,再到使命,這個過程何其困難。連有利可圖的公司存活率都不到10%,NGO存活率可以算千分之幾了。而我不幸工作就是幫別的NGO發展的。如果大家還有新的想法還可以添加答案。我會根據我的經驗給予協助。後面有時間我再整理下好好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寫一部書了對這個問題簡直是相見恨晚!
我剛剛回答了一個關於公益組織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公益組織的核心競爭力通常有哪些?),裡面有個觀點,中國社會的NGO組織將逐步進入以透明度為競爭力的一個過程。
為了幫助公益組織,特別是民間NGO,在透明度上建立自己的競爭力,我做了一個公益創業項目:公益台(公益台),給NGO提供免費的信息發布平台,以此來實現自己的透明。現有主要特性參考:公益台正式上線運行,歡迎公益組織加入!。下一個階段,準備開發為公益組織增加收入的功能,由於沒有公募資格,所以捐款做不了,但可以做公益電商,還有上面有朋友提到的購物返利功能,也在加入中。
公益台的核心理念,是希望公益組織首先能夠通過披露各種信息,來實現透明,其次,在透明的基礎上,公益台為NGO提供一些獲得收入的手段,這些收入可以是商業收入,不再是捐款。
如果哪位對公益台也有興趣,歡迎聯繫我!孤軍奮戰很累,也不容易成功,我需要戰友!如果有可能,我真的願意做一個公益平台,把企業或個人不用的東西能捐到需要的地方去。
記得我去山區的一所小學,一個電腦教室20台電腦,只有三台能開機,用的還是那種特別老,2000年左右的那種電腦。另外我還遇到過一個銀行企業,想更換新的電腦,更換理由不是電腦不能用或者不好用,只是到了更新的年限。所以,把企業的電腦捐給山區的孩子們,企業即不用為電腦的去處發愁,孩子們又能有可用的電腦學習,這是個兩全其美的事。
包括家裡,每個城市裡有孩子的家庭都為孩子買過不少書,有一書看過一遍,就沒有被孩子拿起過,因為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都需要不同的書籍充實頭腦,所以 ,把孩子看過的書捐給山區的學校,這些書都是家長精挑細選的書,看過一遍的書跟新書也沒什麼兩樣。 但是做這些工作,需要無限的付出,因為沒有管理費,沒有物流費,所以現在有一些公益組織不願意來做這些事,但是,現實很需要。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組建一個組織,專門呼籲人們踴躍捐出自己閑置的或者是破舊的電子產品。
眾所周知,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就比如人人都知道一塊普通的1.5v的乾電池可以污染50噸的水,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無疑會對地球文明以後的發展造成無可彌補的缺陷。而且,各種數碼產品中也含有許多可再利用的資源,例如:電腦CPU中可以提取出黃金;電器雖然是損壞,但有些零部件還是可以循環利用的,還是用電腦來舉例子吧,有過組裝電腦台式機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主機中的一些零件可以從一些閑置的電腦中拆下來重複利用;而且,電子產品中含有大量的鈷,鎳等稀有金屬,這些都是可以提取出來再用的。
說回為什麼我想組建一個回收電子垃圾的組織吧,在當代的中國,可回收垃圾回收的系統一直不完善,即使是人們願意為此而行動,卻不知道該怎麼去做。生活中,我們處理一些可回收的東西都是隨便賣給那些大街上踩著三輪車收破爛的人,而他們又是怎樣處理這些東西,我們卻一直無法得到明確的答案。而國外的做法是:很多地方都有固定的專業回收站,或者我們可以拿著那些不用的東西到超市,這樣可以換取一些購物積分券;從個人的角度上來講吧:許多人都有一種戀舊的情懷,即使是一件東西不想用了甚至是用壞了,卻一直不捨得扔掉,覺得這用紀念價值或者以後會有機會重新用上,這樣就間接的造成了一種資源的浪費。而且,人們常有一種觀念:我幹嘛要白白的送一件不用的產品給你啊,畢竟是我自己花錢買回來的,,你拿去處理也能賺點錢吧,怎麼說我都該收點錢來意思意思吧。
現在,我國的現狀是:電子產品的佔有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比較靠前的,但是回收處理的問題卻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決,每個人的家中都有很多電器,如果可以有效的回收的話就是無限的商機,這回收領域在我國基本上是處於空白階段的。好高興,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的組裝工廠:用自己的自然資源,勞動力和環境污染來換取外國人的錢,但許多國家消費完這些電子產品之後卻把電子垃圾航運回中國。
看了一下,大家想到的都已經有人做了,建議如果對公益有興趣,先讀一些入門書,搜索相關項目,體驗後改善。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參考:
如何改變世界-用商業手段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
David
Bornstein 如何改變世界 (豆瓣)
貧窮有可能消除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能享受到醫療服務嗎?所有國家的兒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嗎?目前這些似乎都無法實現,但《如何改變世界》中的故事表明,事實上,我們可以以某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改變世界。
本書是社會企業領域的權威經典著作,已在20多個國家出版,激勵一代人點燃社會變革的火花。社會企業作為一種新型企業模式,旨在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它超越了簡單意義上的慈善,尋求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民生問題解決之道。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在國外很多國家已經有較大發展,在中國也快速興起,未來必定成為熱門。本書生動描述了許多這樣的社會企業家的經歷、故事——無論是給巴西村民傳送太陽能,為印度的殘疾人擴大就業機會,還是創建一個家庭醫護網路服務於南非貧困的艾滋病患者,社會企業家開創了解決問題的新模式,這將重塑21世紀。
此次新版,不僅更新了個體企業家的故事,作者還撰寫了新的前言,向我們展示了社會企業家的概念在過去的幾年中是如何擴大並慢慢展開的。從學生到政界領袖,從公益機構從業者到企業家、金融家,從專業人士到退休潮一代,所有有志於投身社會企業、改變世界的人,都會從書中得到啟示。
以上簡介來自豆瓣。06年翻過吳士宏譯本,印象不深。有了8年公益經驗後再看就感同身受,類似《為公益而共和》可以作為秘書長手冊。多背一公斤發起人安豬的推薦詞是「閱讀此書,更像盲人重獲了光明——他不僅為世界的多彩而雀躍,更為自己的存在而狂喜。剎那間,他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在那個曾經黑暗的世界中的位置,知道了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往哪裡去——他重新發現了自己。」
不惑之年更多想的是如何不被世界改變,而非改變世界,需要幫助的孩子太多,早已放棄改變成年人。但用商業手段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是從業者應該學習的,與企業和政府相比,大陸大部分NGO還處於內部人控制階段,還未形成規範的治理結構,管理流程。作者拜訪了60位社會企業家,在地圖上標註了34個,集中寫了9位,沒有中國的案例。當年看《財富的歸宿》時,覺得中美公益差距在百年左右,這本書中大部分案例來自巴西、孟加拉、波蘭、匈牙利、印度、印尼等發展中國家,我們仍然落後十年左右。
"阿育王"(http://www.Ashoka.org)由美國前環保署助理署長比爾-德雷頓在1978年創建,啟動資金約5萬美元。這個組織的使命是在全世界尋找-篩選-資助具有潛力的社會企業家,通過孵化人來實現改良社會的遠景,目前在70個國家有合作夥伴近三千名,面試淘汰率約98%。國內類似項目有銀杏夥伴、明日中國等。2010年國內治理典範南都公益基金會發起了「銀杏夥伴成長計劃」,這是一個專門以支持青年公益人才成長為目的而發起的資助項目,給予每人每年10萬元,連續資助3年,首期5人150萬,前十年預算一億元,目前已資助67位夥伴。互助教育也是通過提升貧困大學生能力帶動整個家庭改變命運,傳遞愛心,推動教育金融制度創新。
最近環保比較熱門,德雷頓也是氣層理念和排污權交易的推動者。「1978~1998年,美國空氣中CO濃度下降了58%,SO2濃度下降了53%;1990~2000年, CO排放量下降了15%,SO2排放量下降了25%。在經濟效益方面,根據美國環保局計算,1970~1990年執行和遵守《清潔空氣法》的直接成本為6890億美元,而直接收益高達22萬億美元。美國的排污權交易實踐表明,完善的法律制度、多樣的交易主體和中介機構、多元化的許可證分配方式、完備的監督管理體制以及對市場規律的尊重,對於排污權交易的實施至關重要。」中國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權供應國,2008年全球碳交易金額達到1260億美元。
書中很多人和項目都是我們的榜樣,南丁格爾、尤努斯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大部分則是國內類似項目負責人也會說「為什麼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如格蘭特發起的「拯救兒童革命」把全球兒童疫苗接種率從20%提高到80%,至少拯救了2500萬生命。推動人類首次為給兒童提供常規預防治療而停止戰爭,薩爾瓦多兒童接受持槍接種的照片讓人看到了和平的希望,最終這成為慣例,黎巴嫩、烏干達、蘇丹和前南斯拉夫也都為此設立了停火日。近90年就為6億人接種疫苗,成為全世界「和平年代最大規模的動員」。
印度1098兒童熱線1996年開通,首年預算6000美元,截至2007年累計接聽電話1200萬次,擴展到87個國家。大陸400006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2011年開通,首年預算1000萬,截至2014年接聽7萬多次。
巴西重生協會91年從100美元開始,為出院的貧困孩子服務,終止不斷入院的惡性循環,截至2007年,已有兩萬多位孩子從中受益。大陸類似組織北京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2010年成立,原始基金200萬元,2014年救助服務患兒241人。
「全國有成千上萬的優秀貧困生,因為在人生的關鍵轉折點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而碌碌一生」,幫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高升學能力的美國大學巔峰項目創立於1993年,截至2002年,參加過培訓班的高中生大學升學率達到79%,相當於美國收入最高的20%家庭的升學率,而其他收入水平相當家庭的高中生全國升學率僅為44%。目前大陸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達到34.5%,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排名最後的甘肅省只有28%。甘肅高考錄取率為77.1%,2013年20%的農村人均純收入為2583元,低於大部分學校學費。大陸類似項目清泉成才基金2011年成立,累計資助500多名的中小學生,2014年清泉學子共有85名參加高考,其中64名考入清華、香港中文、浙大等重點大學,一本上線率超過75%。大學巔峰截至2007年已服務高中生超過6萬名,合作學校升學率提高10%-15%。
以下是部分摘錄:
個人身上能夠造成重要變化的能力,是由具體而微的那些小規模的努力逐漸積累而成的。但是這個過程需要一個開始——一個故事、一個例子,需要初嘗成功的滋味——某種東西,來幫助一個人形成這種信念:要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是可能的。那些據此信念行動的人,又將它傳播給其他人。他們具有奇妙的感染力。必須將他們的故事說出來。
歐洲一體化的設計者讓-莫內1957年推動了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由此結束了歐洲戰亂的歷史。1992年歐盟取消了各國之間的邊界管制,統一了貨幣。他將有雄心抱負的人分成兩類:一種人想「做了不起的事情」,另一種人想「成為了不起的人」,「一般來說,是那些花費時間尋找能夠影響事物發展的位置和機會的人推動了事物的發展,並為此放棄了出風頭的想法」。
成功的社會企業家的六種品質
1. 樂於自我糾正
2. 樂於分享榮譽
3. 樂於突破自我
4. 樂於超越邊界
5. 樂於默默無聞地工作
6. 強烈的道德推動力
社會企業還沒有公認的定義,一般是以追求社會進步而非利潤最大化為目的,不分紅或少分紅。文中提到的很多社會企業家實際是用商業手段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的公益機構創始人或社會活動家。
公益組織無論有多少都是遠遠不夠的,希望全民皆公益!
如讓全民皆有愛心,尊重生命,樂於助人,非教育不可。我們都知道目前中國的教育問題,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體系下,學不到如何做人,如何關愛他人,怎樣才能成為對社會或人類有意義的人等等。更多的人只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所謂的建功立業,可想而知,當大部分這樣的人群去做了官員、教育者、有話語權,有影響力的人,首先選擇的是滿足己欲還是社會責任?所以我們的社會形態必然會成為今天這樣!當有可能時,我想發起的是讓更多的教育從業人員,去學習如何培養出能解決,飢餓、貧窮、環境保護、教育的缺乏等等的人才,無論是未來的政府官員還是各個公益組織的從業者,從而解決根本問題!
我希望能夠做一些教導大家,特別是小朋友們如何做公益事業的組織
本人在大學做草根慈善公益社團,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專業人士來指導,純憑我們熱血的大學生花時間闖。如果能有專業人士指導籌款和組織方面的工作就太好了。這些東西不是看看書,上上論壇就能解決的和一些政府接觸過,感覺整體還是歡迎的,可能與我們不是那種激進型的組織有關。
我已經發起了,http://weixiao001.com,微笑網公益購物。做這個公益組織的思路是:純民間、保持簡單。只做小額善款募集環節,善款使用依賴合作民間公益組織。
1. 針對城市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的電腦掌控課餘生活的問題。把孩子們的時間從電腦等電子數碼設備的無謂投入中拯救出來,更多的參與到自然活動認知,社會行為認知活動中去。
2. 關於基層農戶問題。尤其農村青年在外打工,空留零星幾畝地給家裡勞動力有限的老人或者幼兒的。 積極探索更集約化的農耕模式,讓有限的勞動力發揮作用,當然最好的方式是鼓勵農村青年重拾田間工具,但是結合新的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方式,比如開展農家樂活動,進行線上營銷,進行集體合作社形式統一農產品輸出,專業辭彙說不來~就是農產品直接和農貿市場啊,超市啊,或者相關餐飲企業對接。讓農村青年利用其基層的優勢,又能賺錢,照顧到家裡。
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在知乎平台上分享個人的「創業計劃」呢?裡面有我個人的比較完整的想法。雖然想法有點舊。如果可能,我希望構建一個專註於兒童社會化教育的活動平台。通過平台,連結起企業,組織機構,行業人士,有專長的志願者,學生,家長……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給教師的建議》里描述了了很多美好的教育圖景,這些不是空中樓閣,而是他在數十年之前已經做出來的東西,然而,看到這些,我卻發現這美麗的教育圖景於我們的現實極為遙遠。教育,為何失去了它的美麗,變得功利和醜陋,淺薄和平庸呢?如果對教育不滿意,擔心自己孩子將來的教育,那個人可以做什麼呢?我的簡單想法就是,雖然我們無法改變教育格局,但是可以做一些微改變。就像微公益,我們可以做微教育。給你身邊的孩子講一個故事,帶著你的孩子和他的夥伴做一次遊戲,跟他們講一講你的經歷,你的一些經驗,這都是在做微教育。
而這個網站的構想,就是希望有一個可以出現一個微教育的推動平台。
社會的進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續的努力,需要現在的努力著的人也需要未來努力著的人。將公益活動的目標放在教育領域,放在兒童的成長和發展上,是對未來最好的投資。附上一個網站雛形:愛度網-愛活動!附上截圖:這問題我想過,我有一個點子放在口袋很久了,要看了喜歡,有興趣執行的人可以跟我聯絡,我願傾力相助。
其實這社會不缺好心人,也不缺需要好心人幫助的人。重點是弱勢團體一般是不受媒體關注的,兩者間沒有媒合的管道。同時,給了錢之後也難以追蹤,缺乏互動及信任。 我的點子是,以孤兒院、老人院或是偏遠學校等團體為對象,用SNS的概念做網站。網站的架構以全國為藍圖,以團體為單位,詳細介紹(圖文)該單位的現況、資訊等。同時建檔該團體內每個人的個人資料(應該不難,通常這種團體都大不到哪去)。另一方面,開放網友實名注冊,可以透過網站瞭解該團體的現況,這是基本組成。 互動模式(1)透過網站規劃的公告方式,每個團以可以上網反應及提出請求,網友則可隨喜贊助(2)網友可以"認養"團體內的個人(學童、孤兒及老人),採訂期定額。同時網站有功能可以上傳並記錄個人的照片、成績單及生活點滴等。最好讓認養與被認養人能有實質的互動,唯有感情及責任心的互動才維持長久。另外餵飽一個人並不能改變他們的未來,他們跟你我的孩子/父母一樣,需要長期的關心跟鼓勵,也有犯錯跟叛逆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有人能跟他們一起走過這路程,所以互動很重要!唯有讓那些孩子/老人主動上傳、分享他們的生活點滴,讚助者才能實質感覺到他的錢花哪去了,進而產生信任、責任及感情。(3)透過網站規劃,可以對每個團體安排定期的遠距問診。只需要有網路及視訊,就可請醫師在電腦前問診。(4)讓愛心滿滿的大學生們,製作視訊教學,放在網站。該團體只要一台電腦、一個投影機,就可以讓孩子們多一些教育的機會及資源。(4)透過網站的號招,可以隨興、不定期、自發性的組織探訪團,網站用戶可以隨時關心(5)規劃活動,讓城市的孩子去該團體長住一週(依活動規劃)。讓他們看看真實的世界,從小培養同理心及社會責任。也讓該團體的成員有跟外界接觸、交流的機會(6)規劃好資訊平台,讓每個人都可以把該團體的狀況上傳(圖/文/視頻)。把每一個弱勢團體當成大家聚會的場所,把那的照片、活動及生活,透過網站分享給所有的人。(7)提供娛樂、音樂、電影。當然啦~這要考慮版權跟法律問題我相信,只要建立起一個大家信任的平台,能夠做到資訊雙向交流,並經由人員介紹、訪查,一個個把中國需要照顧的弱勢團體收在網上,讓大家隨時不間斷的關心,協助,才可能實質的改變他們的生活。公益活動不應只是激情,這很容易讓弱勢者受到傷害,那種希望我們再次出現的期待及失落,大家想想應該不難理解。公益應該是細水長流,也不是只是捐錢,應該看著那孩子的眼睛,問問他們最近功課怎麼樣?班上有沒有喜歡的同學?下次考試考好,想要什麼禮物?不是嗎? 我有自信這個模式應該有執行的可能行,網站技術也不是問題。最大的好處是,我想十年內中國不會有任何競爭對手,比你我的生意都美的多了!!我的畢生夢想就是收購廢棄的邊緣城鎮土地,還給自然,讓土地回歸到自然生態狀態,擁有大片的植被和動物,完成自然包圍城市的過程,讓人類和動植物回到平均佔有地球的狀態,而不是象現在這樣人類有恃無恐的無處不在盡情破壞。這樣的基金會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完全不可理解吧呵呵
尋找失散兒童公益行動。以告慰那些痛不欲生的父母們。
我的想法是:為西部貧困地區沒有照片的家庭和老人免費拍照。 並且現在已經在實踐了。 項目名稱「我們在一起」 2008年的時候到西部貧困地發現在我國邊遠地區的人們極少拍照,更不要說家庭相冊,有的老人甚至沒有一張遺像,一代人走了,沒有任何影像方面的紀念。走過的寧夏,甘肅,內蒙,青海,貴州等地山區或者牧區,照片更是非常的珍貴。2009年就有一個想法走進他們,用我們自己手中的相機,給需要的家庭和老人拍照,為他們保留歲月的痕迹,讓他們在想念親人或者被親人想念的時候能夠有哪怕只是方寸的慰藉……讓我們留存他們的記憶,傳承一張照片的故事……2012年籌到了第一筆資金,開始第一期的拍攝在寧夏西海固,2013年在內蒙,2014年由「創盟」支持5、6月份正在涼山進行拍攝。歡迎有攝像,列印特長的小夥伴參加。新浪微博@小野人立夏 微信號:我們在一起微信公眾號:我們在一起
正在做這件事。幫助小城市、小學校里渴望成長但卻很難自發的打開眼界的人,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以便能夠找到自己的成長道路。
我希望發起一個能夠幫助農村地區照顧父母外出打工的兒童的組織。至少能定期走訪,盡量幫助這些小孩能上學,不受到嚴重的暴力侵犯或者性侵犯——能提供最基礎的幫助,這就足夠了。
大學時代也參加過社團,名字就不提了。註冊人員幾百人,常駐人員30-50人。也下過鄉,調過研。一方面大家限於能力和經費,做不出什麼真正能改變社會幫助他人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也確實是一生中最激情燃燒,最難忘的時光之一。很多老會員甚至畢業幾年了還在留意社團的動態,跟社會上普通小公司的凝聚力沒法比。
但是現行政策下小型NGO要生存比較難,畢竟要掛靠某體制內單位。而且基層政府覺得這是在跟他們搶地盤。所以,在中國,就算要做好事做實事,沒有背景也是不行的。
它為盜版使用者提供了向著作權人付款的渠道,比如組織在支付寶建立各類支付通道(武林外傳支付通道、韓寒支付通道、微軟支付通道....;或許是按照製片人和出版社分類更合理),由各類盜版使用者依據本身對作品對估價支付。組織定期向著作權人交付款項。同時,組織承擔著普及著作權法等知識、為社會正版化做貢獻的責任。
它的財務、組織構成等必須是公開透明的,接受全社會監督。
它的運作資金來自各界人士的捐助,我想著作權人應該樂於見到它的存在。
它是當今中國國情下不得已而出現的組織。因為現在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極其低效;盜版使用人群巨大而導致正版價格昂貴(或許本來就貴,但正版使用人群多了之後,正版一定會降價的),導致很多人想用正版但是望而卻步,背著巨大的心理負擔使用盜版,而著作權人卻因為賺不到錢而走投無路。
評:最近幾天打擊盜版還是比較嚴的,讓我有互聯網內容收費時代快要來臨的錯覺,但是最近是知識產權日,希望不要風頭一過,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看到太多的流浪狗,流浪貓奔波在大街上,小區的某些角落,靠著人們扔的垃圾為食,當你從它們身邊經過,它們的那種眼神,讓人久久忘懷,它們也在渴望得到社會的關懷。它們也是我們的夥伴,是我們的朋友!~有些人真的不負責任,當不喜歡它們的時候,直接將之扔出去。前幾天,在《讀者》上看過一篇文章,一個私人公益的流浪貓狗收養中心的工作人員,說出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太多的無奈,太多的苦楚,太多讓人不禁流淚的情景。。。泱泱大國,連一個國家扶持的收留動物中心都沒有嗎?面對這些流浪的動物,難道沒有人會有憐憫之心嗎?設身處地為它們想想吧,假如你就是那隻流浪狗,你此時此刻會在想什麼?這個家園並非人類所有,是所有生物共同擁有的家園,人類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在慢慢改變著這個社會,導致很多物種的家園漸漸消失,這是人類的過錯,我們是不是應該為它們補償些什麼?如果有可能,我會發起一個關於流浪貓狗收留的倡議,建立多個國家扶持的動物收留中心,倡議人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愛護我們身邊的動物,不要將它們拋棄,倡導那些想養寵物的居民,去收留所領養,而不是去寵物店買!~
我也在做。想提供一個善款籌集的平台。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捐衣服卻被相關機構以缺乏消毒儀器為由被拒?
※如何看待「格鬥孤兒」事件大反轉,被「遣送」的孩子可以繼續回來訓練?
※沒資金卻想做公益項目,怎麼辦?
※有什麼不收費的國際志願者組織嗎?
※公益透明是否有邊界?邊界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