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隱居生活過得怎麼樣?
每次讀到古代詩人隱居後寫的詩歌,感覺他們的生活那麼閑適,舒服。古代的詩人隱居後,過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就也說陶淵明吧。
《昭明文選》上講,陶淵明寫《五柳先生傳》,實際上是一種對自己的實錄。他生活的狀態,其實就是「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酒是要喝的,然而家裡窮,買不起酒,就去蹭酒,一定要喝得酩酊大醉,喝完就撤,回到家裡,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有些同學認為陶淵明住的是這種屋:
實際上他頂多住的是這種:
陶淵明不是不願意當官,他只是一個不愛操心,也不想操心的人。累心的事一律不做,也不幹拍馬屁的事,為此他可以將生活質量的底線調得很低。州里讓他做官,當的是市裡教育局局長,陶淵明嫌煩,不幹,就寫了辭職信走了。州里又讓他去當主簿,他就連去也沒去。回家種豆子,因為豆子管飽。
但他對豆子很不上心,滿地都長了荒草,不得已要早起,結果那幾天就累病了。江州刺史檀道濟跑來探望他,發現他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檀道濟說現在不是亂世,你有本事,該出來賺點錢。臨走的時候送給陶淵明糧食和肉,陶淵明就轟檀道濟走,東西也不要。
陶淵明當彭澤縣令,縣裡有一塊地,是政府部門分給縣令的耕地,官員家裡吃喝和體面,就指望這些地,你就別說當官俸祿少會餓死什麼的。陶淵明決定,要把這些地全種上高粱。他倒不是喜歡紅高粱,而是高粱可以釀酒,打了高粱就有酒喝了。由於家人極力反對,陶淵明稍微妥協了一下,宣布其中兩頃五十畝(兩百五十畝)地種高粱,剩下五十畝種粳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這樣既餓不死家人,又能喝酒了,大家都不耽誤。
顏延之在江州當事務長(功曹),也是個酒鬼,有段時間天天跑到陶淵明家裡來喝酒。有一回知道陶淵明生活困難,臨走的時候給他留了兩萬錢,陶淵明很不客氣地收下了,立即把錢存酒店,等著以後分期慢慢喝。這樣就不會因為家庭困難而耽誤喝酒,倘使有一天沒酒喝了,就跑去親戚朋友家蹭,反正又不是沒幹過。
江州新人刺史王弘聽說陶淵明是隱士,打算結交他。請他吃席,他不來,體現了他一貫的骨氣。於是找兩人共同的朋友辦一個席,然後倆人都去赴宴,這樣就可以見面了。陶淵明那天腳崴了,疼得要命,但喝酒是不能耽誤的,就讓他倆兒子和一個學生抬著他去龐通家裡喝,喝了一會兒王弘就出來了,假裝偶遇,陶淵明很開心,加了個甌和王弘一起喝。後來王弘見他沒鞋穿,打算送他一雙鞋,下人請求量尺碼,陶淵明就伸出腳來讓人量了。還有一回,他正在宅邸旁邊的菊花叢中愁著沒酒喝,王弘就提著酒來了,倆人就地開喝。
《五柳先生傳》上,「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這也是寫實。陶淵明這人,每回都喝醉,喝醉了就跟翻臉不認人似的,就算顏延之這一類的酒友也不例外。他喝醉了,就對人說:「我喝醉了,要睡覺了,你可以走了。」他就是這樣逐客的,「曾不吝情去留」,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世上流傳最廣的就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是對官場。對親朋就怎麼樣都可以折了,為了一碗飯都是要折的。由於不工作,又不打算產糧食,他上頓不接下頓是經常的,因此經常要去要飯,雅稱「乞食」。
陶淵明日記:
快餓死了,所以厚著臉皮去找人家要飯,出去以後端著個碗,不知道該往哪裡走,也不知道該管誰要。磨磨唧唧走到個地方,狠了狠心敲開門,說明來意,嘴笨得想自己抽自己。主人知道我的來意後,給了我一些吃的。(陶淵明《乞食》,時年七十五歲)
這就是田園詩派創始人陶淵明的日常,各種詩文已經寫得很明確了,奈何很多人光顧著欣賞其中的隱居情懷。當然還有杜甫的隱居,杜甫也是個酒暈子,喝多了跳案子上罵人,性格也褊急。草屋漏雨,爐子經常引不著,撅著個屁股使勁吹,這都是常態。這種經歷蘇軾也有,下雨那回柴火濕了,點不著,於是寫詩慶祝了一下,順便還要用手將痔核納入肛門之中,以免脫垂過久導致瘙癢和疼痛。陶淵明點爐子,熬湯喝,撅著個腚吹,失火了,當場就給大火磕頭,說感謝大火,如果沒有大火,就燒不出那麼多好吃的。
問他如何能到這種地步?
陶淵明說得很明白了,心遠地自偏。這就是一種心態,大部分本性如此,學是學不來的。更何況喝酒、旅行這種事,要關照心靈。說白了就是知道自己算哪根蔥,不懂文學的就叫酒鬼,懂文學的就叫詩仙。不是說你隱居了,旅遊了,你就和陶淵明和李白他們的精神世界離得近了,你只是離他們的缺點更近了。
對真·隱居的人——譬如陶淵明——來說,那日子是很艱苦的。
你看: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歸園田居·其三》
種了一塊地的豆子,結果自己不會種地,雖然起早貪黑下地幹活,卻仍然「草盛豆苗稀」,莊稼的長勢很差。
吃穿用度呢,也是非常艱難:
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
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豈期過滿腹,但願飽粳糧。御冬足大布,粗絺已應陽。正爾不能得,哀哉亦可傷。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雜詩·其八》
莊稼種得不好,糧食不夠吃,經常饑寒交迫,只好用糟糠充饑,能吃一頓大米已經是奢望。衣服也沒得穿,粗布衣服僅夠禦寒。
連酒都沒得喝: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飲酒·十八》
那麼喜歡喝酒的一個人,可太窮了喝不起,只有靠有朋友來訪時,帶一點就解饞。
住的地方也很差: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飲酒·十五》
房子周圍荒草灌木叢生,也沒人沒錢進行打理。
所以你看,陶淵明的生活是何等窘迫。
但他當然感到舒服、閑適。你看上面幾首詩,無論生活得何等艱難,字裡行間都能透出這種悠然自得的感覺,因為陶淵明的這種舒服是心靈上的,而和物質無關。
當然,對那些腰纏十萬貫、只是以「隱居」為噱頭博名博利的「隱士」來說,那隱居生活還是很舒服的。
其實我感覺隱居的重點不是過什麼生活,而是不過什麼生活。只要這個目的達到了,做什麼都會感覺還好啦。
終南捷徑
東山再起
謀官謀隱兩無成
山中宰相
翩然一隻雲中鶴,飄來飄去宰相衙
搞清楚這些典故,你大約知道隱士的狀態。
隱如何,不看你的身份,看你的錢錢。
陶淵明非常窮,以要飯入詩。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他跟別人一起,別人看到他鞋子破了,把僕人的鞋子給他,他就穿上。
他祖上陶侃曾經是東晉大官,權傾朝野。
所以他這樣的態度很平和,很難得。不為五斗米折腰。寧可回家受窮。
因此回頭看看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這個態度就很自然,我想我做不到餓著肚子,穿著破鞋,做著重體力勞動,抱著羸疾,還能這樣。
龔自珍有詩云:
陶潛酷似卧龍豪 萬古潯陽松菊高 莫信詩人竟平淡 二分《梁甫》一分《騷》其實這詩暗語辛棄疾。
人家歸隱田園,有「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的句子。
兩處田莊,別墅。還有幾個美女。
雖然他寫過千年田換八百主。凡是有名的隱士,他總是已經有了「優哉游哉,聊以卒歲」的幸福的。倘不然,朝砍柴,晝耕田,晚澆菜,夜織屨,又那有吸煙品茗,吟詩作文的閑暇?陶淵明先生是我們中國赫赫有名的大隱,一名「田園詩人」,自然,他並不辦期刊,也趕不上吃「庚款」,然而他有奴子。漢晉時候的奴子,是不但侍候主人,並且給主人種地,營商的,正是生財器具。所以雖是淵明先生,也還略略有些生財之道在,要不然,他老人家不但沒有酒喝,而且沒有飯吃,早已在東籬旁邊餓死了。
不怎麼樣,除了耕田種草也沒什麼事了,他們把詩寫的那麼好也白搭,重點還是在種地,並沒有什麼卵用
心境好和過得舒服是兩碼事。
這是我班主任對於隱居的評價
窮的耕讀為業,賣字賣畫,每天為柴米油鹽忙活,閑暇下來從事一下文學藝術創作,但生活比較艱難,如果名氣比較大則會好一些 比如陶淵明林逋。有錢有勢的就比較爽,一個人在家裡搞搞文藝,從事藝術創作,空虛了就去外邊吹吹牛比喝喝花酒拜拜神仙佛祖,還可以去欺男霸女,魚肉鄉里比如江南四大才子 董其昌那些。還有身在江湖心在廟堂,這就活著比較累了。不僅要偽裝成節婦,還要學會拋媚眼。比如孟浩然。但是要得到隱士的這個稱號,咱首先得有才。。。而且還是大才。。如果沒才,咱們就是普通的鄉巴佬泥腿子土財主。。
回到老家去種地
辛棄疾是一個代表,他字稼軒,寫了不少農村題材的詞,比如《西江月》(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然而,他在江西有一個大別墅大莊園,天天農村生活多好,估計稼穡與他無緣,最多等於今天農家樂。
有時間再補充資料,還有一個月考研……淳樸的種地
吃不飽飯
隱居你就隱居有本事別娶老婆生孩子啥都不幹一天天就知道吟詩喝酒一點經濟來源都沒有
你算什麼男人
有本事隱居沒本事單身臭不要臉!!!!哼!推薦閱讀:
※古代沒有馬桶,孕婦如何上廁所?
※真實的古代生活是什麼樣的?
※古人是如何剪指甲的?
※古人很崇尚男風嗎?在古代兩個男人在一起是很正常的事的么?
※為什麼古代君王做不到專情就像現代人那樣只愛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