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鏡像問題:出國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先說好的吧
這兩年祖國真的發展太快了
快到我接近是火星人了。
作為一個國內只有一張工行基本卡,連網銀支付寶都沒有的人,幾乎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科技文盲。每天出門,早餐攤可以微信支付寶支付,買水果可以微信支付寶支付,甚至理髮修水管都可以手機支付,還經常可以打折返現,這在國外簡直是想都不能想的東西
陪家人去看了一次病,醫院一切電子化,驗血,取單,結果自動櫃員機30分鐘可取,方便快捷高效率,而我國外所工作的醫院,驗血結果還是要靠催,靠求實驗室快一點——「我那個心肌酶都30分鐘啦」心裡急得要死,恨不得去掐死電話那端悠閑的實驗室員工。而中國的醫生,可能在十分鐘內就可以在自己的iPad上看到結果了
中國的電子商務已經全面進入全球化,進程已經快過了絕大多數發達國家。我家門口的水果店,除了可以買到前天剛摘下的澳洲櫻桃外,還可以直接買到他們代購日本、韓國等新鮮,保質期很短的零食,可謂是不怕買不到,就怕想不到。
再說說不好的吧
整個社會變得戾氣越來越重了,越來越多人尊崇「我方便就行,管別人幹嘛」的宗旨,在國外開慣了車的回國就會覺得血壓爆表,隨意加塞,不讓行,超車,亂停車,蠻不講理。越來越多的電話詐騙,簡訊詐騙,各行各業都有專坑門外老百姓的潛規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敬畏權利和財富而非知識和智慧。反智但卻煽動的內容和人物越來越受關注。
近乎社會的每一個職業都能看到大量拿雞毛當令箭的行為,攥著自己一丁點的權利,使勁的濫用,榨取價值,刁難老百姓,從停車場的收款老大爺到局子里的公務員,沒有一種職業倖免。
網路審查越來越嚴重,謠言越來越多,獲取真實可信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少,所有我每天訪問的網站在國內都是404,被迫開始使用百度,開始了解魏則西尋醫問葯時的迷茫。謝邀。
剛回國的時候,有很多不適應。
比如首都機場一落地,撲面而來的一股土氣,冬天的天氣是西北風和霧霾二選一;比如很多年沒經過的國貿地鐵換乘通道,人山人海,我總是覺得萬一有天火災估計誰也跑不掉;比如人搶行車搶道,許多人不知道什麼叫先下後上;北京陳希同時代奇醜無比的各種中國頂建築,建築奇葩我說第三沒人敢說第二的西直門交通樞紐,以及無人能出其右的盤古大觀。
普天蓋地的TMT融資燒錢好像人人都能明天開公司成為千萬富翁,不乏各種騙子混在其中洋洋自得;許多國企每年息稅前利潤就是負數,依然是地方一霸,以及整個官僚體系里熟悉的氣息依然沒變;看直播才知道了快手和GTR彈射起步,看股災和房價才知道自己有多窮。百度這樣的巨頭企業依然花樣翻新日行一惡,一條生命只能換來一個武警醫院外包診室關門大吉。
不過我想吃個烤串和火鍋再也不用跋山涉水翻山越嶺了,以及在中國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會上APP商店會微信支付你就能找到主宰世界的感覺。雖然依然有大量基層消費簡陋、大量基層服務業人員缺乏責任意識,我仍然能明顯感覺到80後的消費需求開始改變這個社會。學生時代京滬高鐵五小時到達成為了現實。QQ音樂開始提供付費音樂包,愛奇藝會員人手一個,生日蛋糕和鮮花越做越精緻,越來越多的人自助游訂製游,中國人開始接受華為作為一個精品品牌的形象,朋友會帶著大疆無人機跑到南極參加十一攝影展。
宏觀經濟的前景雖然依舊撲朔迷離,但是現在似乎可以說已經站住了L型。中國越來越公開高調的參與東南亞、中亞乃至中東的地緣政治布局,尤其是東南亞被束縛的勞動力也許能給我們提供下一個機會。從小看《艦船知識》、《軍事世界》的我發現中國的空優機和驅逐艦居然在亞洲變成了制霸級。人民幣的匯率雖然一再跌出新低,但是資本流出壓力在今年底似乎反而不那麼令人憂慮了。國企改革、所有制改革和政治改革眾說紛紜霧裡看花,可是中國的的確確有一批新經濟在慢慢站起來,哪怕還是不能作為頂樑柱。
我決心回國之前,曾經和至交長談。我說我們回國有風險,但是最糟糕,我們都不會沒飯吃。國內值得回去試一試。
時至今日,我沒有資格去評價這個國家如何,我也深知我的位置對於這個國家裡許許多多仍然在經歷苦難生活的人來說沒有可比性和代表性。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從來沒有一秒後悔回到這片國土上。不僅僅是因為我認為我在中國會比我在美國過的好,更因為我覺得縱然太陽下沒有新鮮事,這個國家正在發生的,對一個華夏子孫來說,似乎比在美國發生的更值得見證。
我聽過看過很多悲觀的理由,但接下來的這句話不是一個抒情的判斷,但是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對中國成為動蕩風暴里的一方凈土是有信心的。
生活在這裡,對我個人而言,我不擔心戰爭、動亂、疫病、逃難、金融崩潰。
感謝祖國。最大的感受,太可怕了,這個世界以後怎麼辦啊。
我回國之前,在外面呆了13年。兩年多以前回國的時候,工資大約是美國能找到的或曰類似技能水平工作的1/6,可能還更少(現在也沒強到哪裡去),每周一般都在70小時以上,實際工作時間(除去keep busy doing nothing的時間)不少於是我在美國時候的二倍,在加拿大時候的三到四倍,甚至更多。
問題不在這裡。問題是在中國,周圍的人普遍技術能水平不比我差,工資不比我高,實際工作時間比我還長。在美國和加拿大,我可都算勤快的。。。
而且這架勢,絕對不僅限於互聯網這樣的風口行業,看上去各行各業都這樣,甚至政府公務員尤為嚴重。更可怕的是,小孩從幼兒園開始就普遍就開始這個樣子了。。。
別給我說我看到的是局部,中國體量之大,局部也比世界上的發達國家隨便哪個都大。
回國以後那一段時間我總是在想,這樣搞法,如果公平競爭,其他國家的企業怎麼可能能跟中國人比啊。不管你啥創新啊文化啊制度啊說得再漂亮,恐怕都架不住這種絕對力量的碾壓,什麼樣的壁壘,恐怕長期來說都擋不住這樣質量只高不低的勞動力用幾分之一成本幾倍努力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衝擊。
這種感覺,真的就是歷史的車輪嗚隆嗚隆嗚隆壓過來了,那動靜吵得你晚上都睡不著覺想去加班。。。
後來我不想了。忙的。
加拿大的日子真心舒服,不過我還是沒啥抵抗就把PR放棄了。其實08年的時候就有感覺,西方發達國家在戰後所建立起來的普通人民精緻的高生活水平好像搖搖欲墜了,但只有在回國以後我才真切地感到,那種日子一定長不了了。
我不知道這種建立在帝國主義對第三世界人民的剝削的基礎上的高生活水平的消亡是好事還是壞事,會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還是更糟糕的世界,不過那不重要。歷史的車輪我們擋不住。美國人民大概很多也是隱約聽到這嗚隆嗚隆嗚隆的動靜才選了Trump想掙扎一下吧。
我不知道歷史的車輪啥時候真能碾到我親愛的加拿大人民頭上,不過我猜測,到時候在車上也許會比在車輪下日子好過一點。
其實我上車的時候已經有點晚了,可是如果我再不上車,以後車上恐怕不會有我的位子了,或者我乾脆已經沒能力上車了。
======================
為什麼突然多了這麼多反應。。。
幾個問題,補充下吧。
1。關於我的工資問題,現實很殘酷,當初從工資上講確實不如去新東方教英語(現在可能也不如)。有些人老覺得中國缺乏足夠優秀的人才,大多數其實是我們對「人才」的要求和期望值比較高。。。
2。我說過了,中國體量太大,小部分局部就夠了。我也是二三線水平的地方出來的,老家比北京清閑多了,然而在工作強度上還是碾壓美國或者加拿大。何況同水平工資可能還不到我的一半。
3。工作強度大不等於高效率。有效執行和瞎忙兩碼事。勤奮不等於成功。工作在有效方向錯了也白搭。這道理都是對的。但是別忘了清閑也不等於高效率,清閑的瞎忙也是瞎忙,清閑也不等於成功,他們清閑的時候方向也一樣會錯。。。啥政府養閑人、老爺們胡搞、進步都被權貴榨取這些事情你們真以為那清閑的發達國家沒有么。人並不會因為清閑就少犯錯誤,勤勞解決不了的事情,懶惰一樣解決不了。
4。本來,我也沒說這是好事或者壞事。鬧不準會糟糕的很。人類從狩獵採集轉向農耕以後,預期壽命只減不增,營養條件和健康狀況大幅惡化,平均身高降低了十幾厘米。這不妨礙農耕民族幾乎徹底額消滅掉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以及族群)。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期,預期壽命基本原地不動,歷史學家們普遍認為從農村被驅趕到城市的下層人民生活水平原地踏步甚至大幅降低,平均身高可能下降了幾厘米。不過日不落帝國就是那時候建立起來的,被日不落征服的其他地方大多數都更慘。歷史的車輪就這樣,算我們倒霉,努力的話可能略微少倒霉一點。
我在德國出生,回國讀了小學五年,回到德國後,對中國的記憶大多數是停留在溫州,七月到九月的夏天了。今年,因為創業回到了中國,上海。
回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或者說上海特別矛盾…溫州的早上是這樣的藍天~
在溫州的話,我會睡到接近中午,然後慢悠悠的去老巷子里,找找小吃店解饞…總之和在德國還是挺像的,悠閑,慢節奏的生活,多的是更多的選擇。一直習慣了在歐洲慢節奏的生活,在德國時,沒有事情的上午早上睡醒後會賴個床,然後出門和朋友聚一聚,會在我們城市最繁華的大道上,鑽入一個稍偏的小道,去百年的老店喝個咖啡吃個早餐。
也會在無事的下午去周邊的山上來次徒步爬山,在下雨之前躲回車裡快速逃跑。會和幾個朋友在複習準備考試的同時,烤些甜點過聖誕,在鐵盒裡裝好,下次在圖書館複習的時候拿出來分享。
這是我之前的生活…
來上海的那天:
是坐著國航回國的,在北京轉機。心裡抱著一些期望一些未知,對未來的期待也有對陌生城市的疑惑。在那之前,上海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個短期近距離出遊的城市,夏天回國後,和朋友在溫州玩膩後會選擇去的一個城市,而且更多的是停留在上海很好吃的層面上。其他的還有城市很大,靜安區很好玩,商場好多,吃的地方好多,外灘人很多,夜景很美,有一個卡丁車場,消費也不便宜。嗯,這是我認識的上海…一座繁華的好吃的城市。 關於環境:來到上海後的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這裡的空氣真的很糟糕。本來在德國並不是很介意的,回來後心理上比較敏感,在出門時也選擇了帶上口罩再出門的look。不過還好,走在大街上,我並不是異類。每天去公司的路上都會看到一個不同的東方明珠,時而清晰時而朦朧。有時候感覺這個城市也是有情緒的,時而明朗時而陰暗,而且和這座城市一樣,也是快節奏的,讓人摸不清他下一刻是什麼樣子。
方便的生活:
和德國只有冷的早餐不同,德國早上吃熱的食品都是一種不太能接受的。到了上海我快速的愛上了這個路邊滿受風塵的煎餅,一邊理性的一面告訴我,別吃了,會上火的,不健康的。一邊又被他的氣息深深吸引著。這是一個很快的早餐,邊上的上班族會快速的來到小攤前,報出自己想要加幾個雞蛋,要不要脆餅換油條,當然還有那些 我恨香菜黨,他們最挑剔了!雖然,我也覺得香菜有股肥皂味。然後,賣煎餅的阿姨,熟練的在那個鐵片上糊滿我也說不清楚的麵糰,手起刀落,一個煎餅就出來了。我覺得像這種帶有表演性質的早餐,在德國已經算是一個匠人精神了吧。付款也很快,自己在鐵盒裡放進錢,或者二維碼一掃就結束了。這種支付方式在德國是不可想像的。偶爾,會被前一秒小作坊的匠人做法和現代化的快捷支付的碰撞,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感。這種吃早餐的方式和支付的便捷,在德國是想像不到的。
因為住的離公司比較近,經常會在玻璃窗前吃著煎餅,看著上班的人們踩著最後一秒,湧進寫字樓,有點像在看一個加速了的電影。話說,感覺國內日常的咖啡還沒有真正普及,寫字樓提供的咖啡更像一杯開水加了幾滴咖啡…只能再買咖啡粉,用摻了咖啡的開水去沖泡…
每天都是這裡的煎餅店和全家解決自己的早餐,然後晃回公司再慢慢吃。話說,我手機也是在這裡被偷了,而且也是很快的節奏,當時帶著耳機和人打電話中,突然耳機里就沒聲音了,回頭一看,人流熙熙攘攘的…再報了警,警察在幾分鐘後就到了…一切都是快到,我都沒反應過來手機被偷了。果然大家都是趕時間的…(我發的照片都是之前發到朋友圈的,因為更多的照片跟著以前的手機都沒啦)
整個社會的快節奏:
每一天都過得很緊張,感覺一直有做不完的事,有時放慢了腳步在某個路口,都會在下一秒跟著人流快速走起來,感覺這個城市是一群奔波的候鳥,自覺或者不自覺的抱著團向著一個或者多個目的地前進著。不過,還好我家去公司的地鐵不是很堵,也沒幾站…還沒有讓我被人在錯的站擠出去過…感覺每個人都有一定要趕著完成的事情一樣。除了在趕地鐵時感受的,還會在過馬路上感受的異常明顯,行人會爭奪那幾秒鐘的紅燈等待時間,即時過了這個紅燈,在中間還要等待下一個紅燈一樣。而汽車也是,當看到斑馬線上的行人跨出那一步時,會加速,希望在行人之前通過這個路口...這一點還是挺驚險的,特別是習慣了斑馬線上行人優先對規則後,經常在過馬路時被同事拉住,讓我注意安全。國內的夜:
夜景很美,有時候從公司回家比較早的時候會看到浦東和外灘的燈光都亮著,感覺特別有大都市的氛圍,這點是在德國感受不到的。當然,更多回家的時候,這些燈是已經沒有了的…不過,這裡就感覺到了國內的便利,不管我回家多晚,家樓下的便利店總是開著門的,我可以不帶錢,只要帶上了手機就可以買到我想要的了。我也可以在半夜的時候,拿起手機按幾個鍵,就有人會在半個小時後端著熱騰騰的炸雞出現在我家門口。這些便利,太讓人享受了。-------------------------------------------
我媽專門花了一天的時間教我用最新的線上支付和上門服務的app,一點一摁預約打掃清潔的阿姨,出門吃個豆漿油條如何二維碼支付。早餐鋪的老闆開玩笑很鄙視的說,「你到底是去的哪個國喲?」吃完飯不過七八點,我媽說出去散步,我嚇得渾身打哆嗦(我們這治安太差)。坐地鐵車來的時候人家都往前沖我趕緊往後回剎(曾親眼目睹無特定目標的把人往鐵軌上推),半夜餓了以前都是硬扛著,現在還能出去吃個串便利店買一堆,最最最重要的是,情願吸霧霾,也不用去呼吸尿騷+大麻混合的那股刺鼻悶味了。
再也不用一睜開眼發現自己在巴黎就特別抑鬱了。
飛機上,旁邊的人用武漢話肆無忌憚大聲聊天,雖然有些沒有素質,但聽著真tm爽。
下飛機,嗯,新鮮的霧霾味兒,正宗!
家人開車來接我回市區,路上:這傻逼怎麼變道不打燈?這傻逼怎麼瞎JB開車?看看人家澳洲人blablabla……
下車找個館子吃燒烤:嗚嗚嗚嗚嗚嗚 真好吃 真便宜 我還要烤串 還要幾串 嗚嗚嗚嗚 好便宜 三個人才吃了40刀
飯後一根煙,啊,黃鶴樓,真爽。
到家後,啊沙發好軟,熱水好熱,電視好好看,零食好好吃,房子好大,WI-FI好快,趕緊和澳洲那邊的室友視頻一下,拉一波仇恨。焦慮感。感覺大家感覺都很焦慮,單身的在焦慮脫單,拍拖的在擔心結婚(還有房子),結婚的擔心生孩子,有孩子的在擔心二胎和養孩子。年輕人在著急掙錢和緬懷青春(那些青春片都是些什麼鬼(`⌒′メ)),中年人忙著養生(朋友圈各種轉發養生),老人們忙著續一秒。人生已經夠艱難了,然而情侶們還各種大批量地給我發狗糧……
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由於我在班裡年齡偏小,大家還是比較照顧我的,而且我的美國同學們背著二十萬美元貸款讀書也還是日子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一回國,大家就開始討論為什麼我都這個年紀了還單身(當年也就26……)青春片的泛濫讓我感覺到是不是大家都把青春隨著高考卷子一起上交了(??`ω′?)各種雞血文挑起大家的不安,彷彿應該不吃飯不睡覺不斷完善自己才是王道,然後各種雞湯安撫大家的焦慮。怕房子買晚了又漲價了,怕孩子讀不到好學校,30歲前就應該財務自由才是人生贏家 blah blah blah
其實人生,需要過得那麼著急嗎?
聖誕節更新~
關於焦慮感,感覺跟國內整個輿論趨向有關。舉我母上大人為栗子,她平常是不太著急我的婚姻大事的,也就偶爾過問一下有沒有進展(答案永遠是沒有……)但是身邊七大姑八大姨就會天天問「你女兒怎麼還單身啊?不要到四十歲還沒人要,那可丟人了」然後我母上就會很緊張來逼問我,然後吵架收場。 (對的,我就這麼搬來了北京)我現在跟我媽說,我要好好掙錢,當一個有錢的單身老姑娘,哈哈哈( ̄▽ ̄)/至於那句「在中國做一個英語好的員工比在美國做一個中文好的員工有優勢」,我要想一下怎麼結合自身經驗來解釋一下,容我三思~
某周六更新:
我那個前女友數目接近一支足球隊上場隊員的表弟跟我說:我媽是擔心我換女朋友換的太快,你媽是擔心你沒男朋友……我說:可是姐能養活自己不跟家裡要錢啊(??`ω′?),你試試不刷附屬卡?友誼的小船又沉到馬里亞納海溝了……情人節後小更新:
情人節我是在加班中度過,噗哈哈哈哈哈哈~今年過年真是充分體現了什麼叫年關難過。我母上自知自己無法說服我,發動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來跟我碎碎念,自己坐在一旁微笑點頭(?`⊿′)? 主要的重點就是:搬離家近一點,結婚,生孩子。我會這麼容易就範嗎?不可能~ 然後我跑出去玩了幾天才回家,然後迅速滾回來上班了~ 解放區的天是艷陽的天o((*^▽^*))o (回來之後天天加班到一兩點)我一直很想研究家長們喜歡比較的心態,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結婚了跟我有半毛錢關係嗎(翻白眼)我從來也沒拿你們跟別人家的家長比較啊,憑什麼拿我跟別人家孩子比。哼╭(╯^╰)╮
----------我是原答案的分割線---------------感覺就是我的胃才是最愛國的(?????????) 作為一隻在國內拿global pay的單身狗,日子其實比在美國和香港過得好很多……出國前覺得自己不會回來了,回國後感覺自己不想出國住了……在美國感覺說話底氣特別不足,總是覺得在別人的地方,哪能不低頭,回來之後中氣十足?(﹒??﹒?)?
吃的東西選擇多,還便宜;吃飯不用給小費 (*^▽^*)
大部分東西都可以在手機上買,導致我連菜都懶得自己買了;可以請阿姨打掃衛生!阿姨說我房間真的不算最亂的……就算只帶手機出門,也可以不擔心不能打車吃飯買買買;可以住大房子(相對於香港)健身房會籍和私教課不算太貴(比美國貴,比香港便宜)可以看各種電影電視劇視頻,我知道大家都在抱怨總菊,可是在國內看美劇其實也很方便,而且不用翻牆看(對的,在美國和香港的時候,我會翻牆回來看電視劇)在中國做一個英語好的員工比在美國做一個中文好的員工有優勢美國的稅真心重啊~如果是單身的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親戚們的碎碎念,但是如果父母足夠理解和支持的話,又有什麼好在乎的呢~感覺單身的日子可以就這麼一直過下去了……
的確,在美國覺得大家對30歲還單身這件事情其實不care,我就有一群這樣的「大齡」單身朋友,但是對我來說,我或許暫時不需要在國外追尋這種獨立自由,財政獨立之後,被家裡人碎碎念也是直接翻翻白眼就過了……上個月去了一次美國,回到了讀書的地方,發現那裡真的沒什麼改變,突然就感覺自己是不是會喜歡這種波瀾不驚的日子……答案是不喜歡,我還是喜歡周末在帝都四處浪的日子~當然帝都的空氣問題和食物安全問題(這兩天活魚都下架了)也是確實存在的,但是我就是在祖國才有切切實實的安全感,而且我的胃就是在祖國才能得到滿足(廣東人飄過~)出國之前我也曾經憧憬大洋彼岸的生活,但是生活下來,覺得還是祖國好~ 美國對於我而言,大概就是相見不如懷念。想出國的小朋友大可不用顧慮太多,出去感受一下再決定。祖國發展對於我們這一代留學生最大的好處就是,留在美國(外國)不是唯一的選擇了,我們永遠背靠祖國,總有一條退路。誠然,回國有其他的煩惱,例如房子太貴,可是在祖國的發展空間也大,起碼我這個行業,在美國的玻璃天花板也是嚴實。
看著祖國日益強大,就覺得自己每個月被國家稅還是值得的(好心疼我的小錢錢)雖然祖國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我們一起添磚加瓦不是也很好嗎?身邊很多小朋友對燈塔國還是有很多期待,但是回不回國,什麼時候回國,則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問題來了:晚飯要吃什麼?火鍋烤肉還是粥粉面飯
沒有專車,沒有專職司機,還要坐公交。
沒有大廚房,沒有大飯堂,沒有吩咐一聲做你想吃菜的大廚,媽的只能吃外賣。沒有人幫洗衣,還要自己晾,連個沖咖啡的teaboy都沒。小弟不懂臉色,光彙報問題,no pro. fine. dont worry一次都不說。出門不帶保鏢連吵架都不敢跟人吵(感謝更哥提醒)啊!
然而並不想回伊拉克。
還是願意跟祖國人民一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本來打算等大家羨慕嫉妒恨的時候放圖自證清白來著,結果你們早看透了,繼續發點兒:
····························鎮樓之寶:底格里斯河的十年王八。油價:45第納爾,合人民幣兩塊二毛五(放大就能看到!)
把我坑瘸了的電工隊長和偷了我一卷紫銅電纜的保安
家境不錯的農民家
兩河平原上的落日
前面說的大飯堂
當地特色
我們看門的畫家和作品
村長(家族大佬)家的議事大廳
先到這兒,好像專車和專用司機還沒出場,先等等。就在前不久,剛從魔都家裡回到加拿大溫村,感慨萬千。於是在朋友圈po了下面這一組圖。五年前剛出國時,愛瘋4剛上市不久,掀起智能手機熱潮,移動支付還是個遙遠的話題,微信也沒多少人用。可我怎麼也想不到,才短短數年,智能手機就帶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菜場水果攤都能刷二維碼用移動支付,看得我一臉懵 (@@;) 大年夜的上海,距離小陸家嘴還有兩三個路口(浦東南路東昌路)的地方,就有周邊各個區域的停車空位數字顯示。加拿大也有實時顯示剩餘車位,但一般都在停車場入口處;魔都的這個設計非常人性化,可以告訴遊客/駕車族周邊區域的停車疏堵狀況,避免大家走彎路。 在宜家和很多咖啡店裡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手機充電站裝置! 實在是太合我意了(≧▽≦) 走親戚時,我在不少小區看到了這樣的冷櫃儲物箱。據親戚們說,那是專門用來網上買菜,快遞送貨以後在小區門口冰鮮保存,直到買家回家,憑app上的驗證碼取貨。類似的app還有馬雲爸爸的盒馬鮮生,可以在實體店裡邊逛邊刷二維碼,逛完兩手空空地到家,也許買的菜早已先一步到家了(???) 真是逛街狂人的福音!(我覺得這些東西我都不必跟加拿大同學介紹了。畢竟他們連當天或者次日到貨的網購都沒有,何談當天到貨的蔬菜水果?!) 這是在宜家見到的觸摸屏自動售貨機。Vending machine 加拿大有不少, 觸摸屏也不少見。可是我很好奇,現在的觸摸屏究竟是便宜到什麼程度,以及廠商究竟要賣多少飲料,才能把觸屏的成本賺回來呢?這其中涉及到物流成本、維護成本、客源流量等,對於加拿大人來講都是不可思議的。 另一個讓我大呼神奇的自動售貨機是機場航站樓出關檢驗後的這一台,專賣各國旅遊移動流量卡和電話卡。這類流量包在淘寶應該很常見,一般都要付款後到機場取一個裝置。但是自動售貨機里賣的無需換卡的流量包,倒還是第一次見到。 關鍵是價格還真不貴! 比起加拿大坑爹的手機通訊價格,實在是便宜太多太多了!
至於這種在魔都存在了十幾二十年的公交車上的移動電視,在加拿大更是聞所未聞。
某日走親戚時,我看到了這樣的一排行道樹,上面掛著一個個大柚子,居然沒人摘!!! 記得就在不少年前,我家附近的枇杷都還被人打落,樹上一個不留呢。大概現在人們普遍素質提高了不少,生活水平也高了,不屑於採摘路邊水果了 記得剛到加拿大時,我還感慨,路邊那麼多蘋果居然爛了都沒人摘!加拿大人民素質真好呀。而如今,魔都人民的素質大有追上的勢頭,可喜可賀。 某日,我跟爸爸媽媽去了東海大橋和洋山深水港參觀。當日小雨綿綿,霧氣濛濛,一路上只能依稀看到橋下翻滾著的東海海水,海上隱約可見的風力發電,以及洋山港雄偉的港口設施。整座東海大橋綿延三十多公里,我一路上都不停感嘆。不到二十年,就能在一片灘涂上填沙造就一座臨港新城 (最近的新聞說,那裡拍賣給房產商的土地的樓板價已達到四萬一平方! 我是嘆為觀止,自嘆屌絲,這輩子都買不起上海的房子了),在茫茫大海造就能抵抗颱風的大橋,難道不是人類工程學的一個奇蹟嗎?放眼當今全球,有如此效率的也只有中國而已。 放在加拿大,可能二十年都沒討論好,到底要不要建這個新城和這座大橋。\(◎o◎)/ 上海的交通卡系統都用了近二十年了,而且十幾年前就可以在蘇州等長三角城市使用了;而溫村經過多年討論後,直到去年才逐漸普及公交卡。。。最後,上幾張春節期間的年味十足迪士尼照吧。在迪士尼里看音樂劇和各種演出的時候,我看到很多扮演公主王子的白人演員努力說著中文,用心跟觀眾互動。當時還真是自豪感爆表了。回加拿大後跟周圍的華裔同學們安利一下,他們也都蠢蠢欲動,想要去上海迪士尼看看。 我真心覺得魔都除了有霧霾,洗手間髒了點,房價貴了太多,以及由此導致的生活壓力大很多以外,其他哪兒都比加拿大好太多了! 所以我常常想,每一次回國,都是一場愛國主義教育。飛機落地,出機場,看著黑眼睛黑頭髮的人群,心裡很踏實,有底氣,腳下踩著的是我們的土地,身邊站著的是我們的同胞,這裡才是我的故鄉啊。
最大的感受是,回國後就必須要正視很多出國時你可以無視的傻X,因為他們現在真的可以傷害到你了——從各種意義上。
所以相比那些出國後功成名就的國人,我最最最佩服的是那些出國後功成名就,再回來還能延續甚至更加成功的國人——這適應性,打個比方,就是高到了無論EVA還是高達都可以隨便開的地步。
沒錯,說的就是我的偶像施一公老師。其他的大家都說過了,補充一條感受,最近幾年來,國內的孩子太苦了,比我們小時候苦多了。回國,身邊所有有孩子的,都在拚命給小孩報各種各樣的班,幼兒園的小孩,一周要上10個"興趣班"(語文數學英語主持人之類),晚上天天寫作業到8、9點的大有人在。沒上小學的愁小學入學考試,上了小學的愁初中,上了初中的愁高中。上了學的孩子,總是在不停地抱怨訴苦,總是在和父母做交涉式對話(如果我怎樣怎樣,能不能怎樣怎樣,能不能不要怎樣怎樣……),我就沒見過一個天真爛漫能自己歡快地玩的。看看我家孩子,都三歲半了,1到10都還沒數全,德國幼兒園裡就是天天在沙坑裡滾一身泥,回國的話簡直沒有任何競爭力。退一步說,就算家長不逼,國內大城市裡的孩子能玩什麼呢?國外小區附近幾步就是好幾個兒童室外遊樂場,挖沙滑梯鞦韆一應俱全,走幾步就是大公園和小森林,孩子可以戴著頭盔蹬著平衡車到處橫衝直撞,春天可以去森林割野韭菜,夏天可以去湖邊游泳,秋天可以在落葉堆上跳蹦床,冬天拖個雪橇就可以在門口的小山坡上一遍遍地滑雪滑到我都凍傻了。關鍵是,這些統統不要錢!我回國後在魔都,小區里到處都是老年人健身器,連小時候的兒童公園都改造成老年人活動中心了。新一點的小區有兒童設施,但是不讓外人進。想玩沙子?好的,很多商場里都有室內的玩沙遊樂場,60元到100元玩一次。基本上不管玩什麼都要錢。出門一次吧,到處人擠人,真都不想帶出去了。推個嬰兒車吧到處都是台階,還有人行道上那種防機動車的鐵柱,有些扎得密得根本過不去,還不如抱著。沒有德國那種3歲以下的幼托,不隔代扶養根本別想好好工作。大多數工作都是晚上7、8點以後才能到家的,一周都見不到孩子幾面。霧霾和食品安全什麼的就不說了。總之每次想到是否要回國發展的問題,一想到孩子總是一個大大的反對因素。也許這也是為什麼想回國發展的大多數都是男性吧,女性為子女著想的終究更多一些。
謝邀。回國後真的是感慨萬千。我們的祖國真的是太偉大了。國外的環境真不行,滿地垃圾,又臭又臟,要飯的很多,你背著包一個沒看住就會被騎摩托車的賊抄走。路邊好多烤串的攤子,烏煙瘴氣,食物衛生狀況也不好。有的地方還會有好多小孩子衝上來強行給你捶背,沖著你喊「大哥帥!大姐漂亮!」然後找你要錢。很多地方沒錢都過不去,很多毒品、槍械都撞在車座後邊大搖大擺地過關。除了酒店條件不錯,其他東西都太爛了。可能是為了外國人,所以只提高了酒店質量吧。所以看來看去還是國內好,我能回來真的很高興,再也不想在國外待著了。柬埔寨那種地方真的再也不能去了。
作者:哞哞牛
鏈接:你們為什麼喜歡中國? - 哞哞牛的回答 - 知乎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曾經我以為「我愛祖國」是一句很大很空很官方的話。
習慣了理所當然的安定,網路上一丁點的黑暗腐敗就會讓我加入鍵盤俠的聲討大軍。來到伊拉克後才發現祖國是天堂,真的是天堂。借用一句話:
我出生在中國,我是一位中國人,雖然這個國家還有許多的不足,政府和民眾之間的矛盾還存在,依舊有貪官,依舊存在法律上的不足,這是每個國家發展中必須經歷的。但是,這些毫不影響他在我心中的地位,我深愛著我的祖國。作為一名石油設計畫圖仔,工作原因需進駐伊拉克現場配合施工。
剛下飛機的我差點被50℃+的氣溫烘蒙圈,切切實實讓我感受到了什麼叫熱帶沙漠氣候。伊拉克用高溫給了我一個見面禮。想念祖國的氣溫適宜冬暖夏涼。
外出路上是各種荷槍實彈的士兵和一排排裝甲車。是的,我慫了。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是我還是手心冒汗,口感舌燥。想念祖國的強大安全穩定。 繼續前行,各種簡陋的檢查點更是櫛比鱗次,護照是要準備好隨時接受檢查的。想念祖國的自由出行,更想念大半夜可以隨便出去擼個串哈個啤酒。 這裡的城市到處都充斥著戰後的落敗,但又在不經意間展現了當年曾經的輝煌帝國。下圖是一個省會城市比較好的房子。想念祖國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 城市裡的街道更是亂七八糟,建築生活垃圾到處都是,這種環境下你還能開開心心逛逛商業街嗎?想念祖國的窗明几淨華燈璀璨。 野外的自然環境更是惡劣,到處都是寸草不生的鹽鹼地,偶爾的綠植還是在水窪水渠旁邊。想念祖國的青山綠水萬里河山。當地人有多窮,這麼說吧,四五十度高溫的路上到處都是光著腳走路玩耍的小孩,一個當地人養了四頭牛給我炫了半個小時,滿臉的自豪。對於一個供電緊張的國家,空調是很少一部人才擁有的。想念祖國的繁榮昌盛。
有人會質疑為什麼不跟西方發達國家比,儘管祖國不是很富強,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要把中國形容成地獄,因為如果你沒參加過戰爭,你沒有嘗受過飢餓,你不知道地獄是什麼樣子。幾個月後返回國內在北京機場排隊入境,我竟然有種想親吻大地的衝動。滿眼的中國人到處都是友善,我跟個傻子一樣一直笑,是的,我就是高興開心自豪。
計程車上我目不轉睛的看著窗外的高樓大廈綠樹成蔭,貪婪者呼吸著帶有些許霧霾味道的熟悉的空氣,雖未暢飲但已迷醉。我愛中國!
--------------------------更新分割線------------------------------------
更新幾張第三次來現場的圖片
現場調研時負責保護我們安全的隨車小部隊(PS:現場木有霧霾..) 穿拖鞋踢足球的小盆友們 城市一角---------------------二更OVER------------------------
我出國的時候13歲,2008年,去的是新加坡。後來又來了悉尼。中間斷斷續續回去過,最長的一次是15年初,回去了大半年,整個15年期間也去了很多城市,北京,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天津,重慶,成都,昆明,再加上自己是鄭州人,河南地區也是去了很多地方,包括回老家的縣城。這一兩年每年都回去,基本上對國家的發展,以及一二三線城市的發展,有了個比較直觀的感受。總結一下感受最深刻的幾點吧。
一、發展迅速。在新加坡的時候還感覺不是很深刻,因為新加坡也在快速地發展和搞建設。來悉尼了以後感觸非常深,就像前面很多答主提到的一樣,老牌發達國家的發展速度是很慢的,跟中國壓根沒辦法相提並論。澳洲的經濟發展其實已經比一大票歐洲國家好了,悉尼也一直在建設,但是速度很慢很慢。我家鄭州,這些年鄭東新區算是徹底建起來了,短短兩三年地鐵也已經通了兩條線了,還有N條在建設中,一座嶄新龐大的新機場拔地而起,各種各樣的高架橋、快速路、新的四通八達的高鐵線路就更不用說了。從我出國前到現在,差不多8、9年了,不到10年的時間裡,鄭州幾乎完全變了一個樣子,城市規模和人口也已經和當時不可同日而語了。當然了,房價也翻了很多倍。
二、快節奏,高壓力,社會普遍浮躁,安全感低,幸福感低。這一點相信很多人也都有同感。與快速發展如影隨形的是快節奏和很大的壓力。回國後感覺生活節奏快了很多,每個人都像繃緊了弦的機器在奔波,不管什麼階段什麼年齡層,生活壓力都很大。很多答主提到了霧霾,鄭州更是霧霾的重災區,甚至比北京還嚴重很多,可能僅次於河北某些能源鋼鐵城市。空氣污染,水資源污染,噪音污染,到處的工地和建設項目,擁堵不堪的城市,令人擔憂的食品安全,以及高房價,高生活成本,和不相匹配的工資水平,讓很多人都喘不過氣來。可能有些人覺得鄭州二三線城市沒資格說壓力大和房價高,但是鄭州對於河南其他地方的人民來說,已經是他們可以追夢的地方了。他們可能學歷不高,可能能力不夠強沒辦法去憧憬北京上海的生活,能在省會城市紮下根,對他們已經是很大的目標了。而知乎精英們在北京上海的焦慮,他們在鄭州這個二三線城市一樣都有,甚至更嚴重。畢竟,每個人都嚮往更好的生活。
三、市場經濟不完善,法制建設還在初級階段,很多地方不夠透明,創業就業好機會不多,普通人仍然嚮往公務員或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正式編製工作。這一點可能為很多知乎精英所鄙夷,但是在河南的確是這樣的。甚至我可以推測,在中國的很多其他地方,仍然也是這樣的。高度市場經濟化,法制建設程度較好,公民權利能較好受到保障的中國城市,可以說仍然屈指可數。很多人仍然追求穩定,追求「鐵飯碗」。
四、全國各地發展不平衡。這一點相信不用我說大家也能夠感受到,北京上海深圳的中國,和南京蘇州杭州的中國,和武漢成都重慶西安鄭州的中國,和廣大叫不上名字的3、4線城市和小縣城那裡的中國,是不同位面的中國。中國太大,人口太多,發展速度有快有慢,自身條件有優有劣,造成了今天這樣一個撕裂的中國社會。即使在同一個城市,不同階層對生活的感受,也是天差地別。
最後想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其實國外國內,到了今天,已經沒有說絕對意義上的哪裡更好哪裡更糟糕了。首先「國內」和「國外」這兩個概念就很模糊,鄭州和北京都在中國,但是這兩個地方在各個方面差別都很大。新加坡和悉尼也都是國外,但是同樣差別很大。但是普遍意義上說,高度發達的地區,國家,仍然有他們一定的優勢,比如市場化程度高,法治程度更高,環境更好,生活節奏相對較慢,工作壓力較小,有比較多的時間陪家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國內有國內的優勢,最關鍵的就是在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裡,有著無限多的可能性,給有夢想去闖的人們提供了很好很大的舞台。
對於我自己來說,回國期間的經歷讓我更確認了我可能更適合在國外生活吧。我無意抨擊國內社會有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國外都曾有過,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和20世紀初的美國也是一樣的。我相信,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不斷改革,不斷開放,這些問題終有一天都不再會是問題。我們也會變得法治和人性化,也會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也會重新擁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我期待著祖國變得更好,也相信這一天會來到。但是作為一個個體,我可能不太適合,也沒有能力,去創造下一個阿里、騰訊,或是大疆,對於個人來說,有一份安穩的工作,能過上小康的生活,壓力不要太大,能在一個更好的環境里慢慢地過日子,可能才是我想要的。
感受大概就是這樣吧。
我從美國一所還不錯的學校畢業後經過一些思考,毅然決然地回國了,所以對這個問題應該有一些發言權。
壹
提綱挈領地說,我回國後最大的感受是自由,爽快不憋屈。
說到自由,可能會有人會質疑我。但王小波和李銀河夫婦其實早在三十年前就回答了這個問題。當被問到兩個人明明可以在美國(注意,三十年前的美國和國內就生活條件來說不可同日而語)度日,為何要捲鋪蓋回國,李銀河說了一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在美國,你是想要說什麼就說什麼,但是沒人聽;在中國也許只能說幾句話,但是每句話都有迴響。
容許我誇張地說,中國人在美國的自由就有點像一個人在小黑屋裡囈語。在獨自一人的小黑屋裡囈語,只要音量不吵到鄰居,說什麼都是「絕對自由」的,但是這種自由是有意義的嗎?
之前在上學的時候,我休學一年,在優酷土豆上做了一檔網路脫口秀節目,叫「笑說天下」給中國人講美國,講西方世界。我之前並無拍視頻或者當主持人的經驗,除了在朋友面前喝過酒以後瞎嗶嗶也並無嗶嗶的經驗。以前在美國的同學對於我講的事情都沒太多興趣。但是,就我這樣一個無名小卒在中國居然找到了20萬到30萬聽眾,這簡直讓我受寵若驚。
意外的成功讓我突然間似乎明白了,為什麼王小波和李銀河要回到中國。
貳
在國內不受簽證限制,愛幹什麼就幹什麼。
在國內我願意跳槽就跳槽,願意創業就創業,哪怕想要辭職在家吃幾個月存款也沒人來管。而在美國生活,我則要受到工作簽證的種種限制。
首先是工作選擇受到限制:簡單來說,如果有美國人可以勝任這個工作,那麼恐怕就輪不到你,因為你需要公司提供既麻煩又價格高昂的工作簽證。往往願意提供簽證的只有四大、投行、諮詢公司、以及部分基金和大型IT公司,而且往往還要求你做的是美國人一般不太願意做的技術崗位。
我有一位夥伴在現在的工作崗位上每天都無比憋屈,但是他不敢辭職——如果你要辭職,工作簽證立馬失效,你也就必須快速離開美國。所以,他一面佯裝病假、瞞著公司去東西海岸面試,一面又要在公司里當著「好好人」。直到後路完全找好了,才敢斗膽跟老闆辭職。
假如你哪天不甘心在會計事務所或IT公司當一枚螺絲釘,夢想拍拍電影或下海創業,美國也不適合你。你要不乖乖繼續給為你提供工作簽證的公司打工,要不然就捲鋪蓋回國吧。
叄
在中國不會因為自己的中國式思維融入不了主流社會,也不會因為自己的膚色被人貼標籤。在國外,想要成為公司的管理層乃至決策層往往比在中國困難很多。畢竟,中國同胞交流結社乃至縱橫捭闔的方式和管理層的美國人乃至印度人都大有不同。念書的時候,中國同胞就常抱怨美國隊友「就會嗶嗶」。然而不願意自吹自擂,也看不慣美國人添油加醋為自己邀功的中國小夥伴們哪怕一手包辦了所有實幹的活兒,別人只要向老闆,教授展現成果的時候「嗶嗶」幾句就搶奪了所有榮譽、獎章。
美國人關於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就是「聰明努力」但是「缺乏領導力」,認為亞洲人天然地不關心政治,也天然全無社會責任感。這完全是一派胡言。美國人覺得人前人後蹦躂,大嗓門叫喚,充滿激情是領導力,欣賞不了中國人含蓄、內斂、四兩撥千斤的領導力。誰在社會上有話語權,誰的觀點就能主導社會。很不幸,在美國還是白人說的算。
雖然常青藤學校現在已有將近20%的亞裔比例,打開電視,電視里能拋頭露面的人中還是幾乎看不見亞裔的蹤影。
肆
總的來說,我留學歸國,成為一隻優秀的海帶並不是和西方世界決裂。相反,我和西方世界絕對不會決裂,特別是在現在這個人人爭當「世界公民」的時代。膚淺地理解這句話,B1簽證一簽都是十年,隨時想去捲起鋪蓋就可以去,沒有必要死乞白賴地留在美利堅的土地上。
另一方面來說,留學生正好是最容易了解美國的中國人,不妨通過此切入點找到自己在中國社會的位置。至於薪資,我只能說——出去留學的鮮有活不下去的,既然生活無憂,不如考慮一下如何活得有意義,而不是活得每年多三萬美金。
而如果一個人生活的目的真的是賺大錢,恐怕為人打工也不是賺大錢的好辦法,自己翻身成為資本家才是好主意。而在美國因為身份和語言和認同感的限制,如果想要成為一枚白手起家的資本家,還是不如回到國內當一枚優秀的海帶容易。
回國,還有一個不足外人道的妙處。在北京生活,每每到周五的晚上,我總能找到三五好友勾搭著擼串喝扎啤,坐在房頂看星星(好吧,我說的是六環外)。在美國,深夜默默地刷著國內的朋友圈,即便窗外漫天都是星星,心中還是不免五味雜陳。我記得有一句俗語,叫金窩銀窩全不如我的狗窩」。
----------------------------------------------------------------------------------------------------------------------
回答作者喬伊斯,三士渡導師。
1。你的本科學位是三年制的?原來你上的是專科啊?
2。你們50分就及格?你上的真是專科啊!
3。你們一周就二十小時課(contact hours)?我知道你上的是專科了,但你就不能上一個全日制的專科嗎?
4。你是澳洲八大重點大學的?澳洲那麼小哪裡湊得齊八所正規大學?
5。你的大學是四星?哇!肯定是墨爾本大學或者悉尼大學才可以是四星吧。畢竟澳洲整體水
6。你說你的大學出過諾貝爾獎?全澳洲都沒有出過諾貝爾獎吧!
7。你在澳洲首都堪培拉上的學?澳洲首都是悉尼啊,你在澳洲那麼多年居然不知道澳洲首都在哪?
8。你雅思才7分?國內四級應該過不了吧!
9。你雅思8.5?你努力幾個月可以壓線過國內六級了。對了,我家閨女過的專八,前幾天雅思考了十分呢
10。honours degree是什麼?職業培訓嗎?一文不值吧?
11。我家孩子考不上國內高中,去澳洲讀高中是不是可以在澳洲高考成為澳洲狀元?
12。澳洲是不是隨便讀個大學和專業外加雅思6分都直接移民?移民不了的那些人是學位是假的還是雅思六分都沒有?
13。我家孩子拿到了英國本土60名大學的offer。實力這麼好去澳洲可不可以學費全免還給獎學金?
14。新南威爾士大學是什麼野雞?你家孩子幹嘛不去悉尼科技大學?
15。澳洲是不是一個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國家?
16。你大學平均分才80多分還好意思說自己年級拔尖?我家孩子在國內二本都有平均分90,他都還沒覺得自己出類拔萃呢。
17。你大學平均分70幾分還好意思說自己很努力了?我家孩子在國內二本都有平均分80多,他還後悔自己不努力呢
18。什麼?澳洲大學掛科率至少20%,一部分院系畢業率甚至只有40%?而且澳洲大學的年級平均分一般只有60-70分?澳洲的大學生果然是不努力而且水平不行啊
19。澳洲是囚犯的國家,你們為什麼去和囚犯學知識?
20。你在澳洲上學,課外還經常打工?果然澳留都是不好好學習不務正業,只知道洗碗掙錢的學生啊。
21。你在澳洲上學時從未打過工?澳洲留學生果然懶惰而且沒能力啊,你瞧瞧人家英美留學生哪個不打工啊?
22。你的大學裡面中國學生特別多?是不是交錢就能上然後中國人都去了啊?
23。你的大學中國人比例特別低,不足5%?是不是你的大學太垃圾中國人看不上啊?
24。你們大學真的是澳洲重點大學嗎?非你莫屬節目的專家都說你們大學是野雞了。
25。你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畢業的?具體是哪所國立大學呢?悉尼大學還是墨爾本大學?
26。什麼?你的大學就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不好意思,我只知道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白俄羅斯國立大學。
分割線-------------------------------------這裡面每一個問題都是我或者我的朋友回國時真的被問過的,其中5 7 8 9 10 14 16 21 22 24 25 26是我朋友經歷了告訴我的,其他每一條都是我親身經歷的原來沒結婚是這麼大的罪過
戾氣重,能明顯感覺到社會上人和人之間的惡意。惡意不一定是害人,而是能讓別人好也能讓別人壞的時候,國內選擇讓別人壞的比例會比國外高很多。
2007年來美國至今,已經將近十個年頭。從高中,到大學,到研究生,到在美國工作。每年至少回國一次,所以對這個問題也有一些感受。
積極方面:- 心裏面異常踏實。這個可能跟我個人的性格有關。在國外待得久了,總是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因為在別人的地盤上久了,看到過各種各樣不小心闖禍,難以解決的例子,我自己總是小心翼翼的,隨時隨地有種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感覺。比方說,做任何事情,總會考慮下是不是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簽證要求。說一個事情不怕大家笑話,在美國開車的時候特別特別小心,眼睛隨時瞄里程盤,生怕超速,擔心萬一出什麼事情。所以現在乾脆車也開得少了。總之,就是害怕一不小心闖禍了,面臨的問題自己無法承擔。回到國內,基本上就踏實很多。不會擔心在某個地方待時間久了就會被遣送,也不用擔心各種簽證類型的限制;
- 機遇機會特別多。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都有。客觀因素主要就是國家現在本身就是上升階段,人口紅利還是有的,機遇自然也多;做事情完全不受身份或者簽證的限制。主觀因素有很多。比如國外的文憑現在在國內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有優勢的;我在國外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對回國工作有一定幫助;國內人脈是從一定累積的基礎上再發展的,因為家人親戚朋友都是在國內,在國外的人脈需要自己從零開始一步一步build up;最後,就自己專業來講,國內也有一定的發展前景;
- 有底氣。學生時期的體驗還不是非常明顯,工作之後完全理解了為什麼老一代的華人移民會有glass ceiling。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都有。客觀因素就是說,對於絕大多數華人(除非運氣極好),在相同的學歷,努力,和人脈條件下,晉陞的機會遠遠小於美國當地人。並且,一個位居中高層的中國人,如果他回到國內,同樣的拼勁,應該會比他在美國的職位高几個層次。主觀因素就是個人性格。回到第一點,就是謹小慎微。我覺得這個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在美國待久的絕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就是看嚴重性了。比如,我覺得絕大多數在美華人如果在國內,如果遇到一些不公平的辦公室待遇,肯定會向上級反映反映,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或者不想太難堪,大不了辭職去別的地方,總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可是,在別的國家領土上,就會忍了,因為說啥也不能離職啊,剛入職的學生的OPT 有unemployment period的限制精確到天,抽到H1B的H1B要轉啊,排著綠卡的更悲劇,一旦辭職要離境啊,可能還要拖家帶口。最後,好容易身份解決了,也能此處不留爺,當甩手掌柜的時候,性格都磨平了。所以,真的不能責備一些華人是軟柿子+包子性格,是真的沒有資格也沒有心情去爭和搶。大家都是明哲保身,就和後宮一樣。最不爭不搶的沒有地位的娘娘總是活得最久的。
- 最後,是有希望。還是綜合上面幾點,有了安全感,有了機遇和機會,有了底氣,就覺得還是有上升空間的。這個也是要看個人期待值的。我還是屬於比較有野心的一類人,年輕的時候還是想折騰折騰。在美國的話,想要折騰起來,身份問題這一個事情就在短期內解決不了。
- 吃和親情。我很愛吃,但是我去美國的時候還比較小,現在已經養成了美國+中國胃,所以吃對我影響不大。親情的問題,我家親人不多,父母還年輕,時常飛來美國玩玩也挺好的。所以親情的問題暫時對我也不是問題。但是未來的話,肯定也是繞不過的一道坎。
消極方面:
我生活的城市是中國GDP增速後三名的省份中的非省會城市。和來自於北上廣深,西安青島瀋陽成都南京等一二線城市的留學生相比,我覺得自己的一些感受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首先,我覺得國內的硬體設施已經和國外沒什麼差距了,有些方面已經完爆國外,有些方面正在縮小差距。但是軟體方面的欠缺直接拉低了在國內的生活體驗。總體來說,就是國內的軟體設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認為的軟體設施指的主要是主流人群的觀念,所接受的教育的質量和公共意識方面。- 公共衛生意識淡薄。說幾個常見的場景吧。比如我覺得打噴嚏的時候應該用胳膊捂嘴,而不是直接用手,但是我走在我這邊街上,很多人打噴嚏的時候連捂嘴都不會;我住的小區也是當地還算不錯的小區,但是竟然見到有一些老人在角落裡面隨地小便,雖然我不太清楚是不是自己小區的居民;前幾天去樓下擦鞋,我建議給我擦鞋的小夥子在擦鞋時候戴一次性手套,因為鞋油都是化學物品,對自己身體不好。結果小夥子說雖然他們有一次性手套,但是覺得沒必要。理由是女人往臉上抹的化妝品難道不是化學物品,不是也沒事嗎。這種邏輯嚴謹得我無言以對;去醫院的話,醫生並不是一個病人一個一次性手套。雖然近幾年好很多,會有一次性的床單,基本能做到一人一換,但是手套還是做不到,可想而知更偏僻一點的縣城和市區醫院是什麼樣子。
- 沒有維權意識,也缺少維權途徑。家裡住二十幾層的高層。回來這些天,發現電梯在上升的過程中左右晃,而且有聲音。我上網查,發現家裡的電梯品牌是不錯的,質量沒有問題,應該是維修安裝問題。給物業打了兩次電話反映問題,都沒有人過來修理。我和鄰居們說這件事情,畢竟這幾年國內電梯出過不少事情,父母在這邊自己非常擔心他們的安全,總覺得萬一電梯掉下來怎麼辦。可是絕大多數鄰居雖然表示也擔心,但是都好像更多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感覺。我和爸媽聊這件事情,發現類似的事情還是挺多的。但就房子來說,最後交手房子和開發商的設計圖不符,一開始承諾的設施並沒有兌現,小區的健身中心的項目價格一天三變甚至一人一變。居民們想起來投訴下,想不起來就忍一忍。好像大家都沒有把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放在心上。都是等待其他人在為自己維權,然後享受維權的福利。這當然對於開發商是利好的事情。
- 安全意識淡薄。就開車一件事情,比如開車不系安全帶。最近出的車的副駕駛都有安全帶提醒。結果國內有種神奇的東西,就是安全帶片。為了不插安全帶,專門買個安全帶片插車上。橫穿馬路,而且是從馬路中間的綠化帶直接穿,晚上都看不清;小孩不坐安全座椅,原因不是不知道安全座椅的重要性,而是怕孩子哭,來不及抱。還有那種集體性的安全意識缺失,居民樓沒有防火警報器,商場的安全出口標記得異常靠智商,施工地點的易燃雜物堆砌得亂七八糟,在我周圍人的記憶裡面從來沒有參與過任何防火防災演習。總之就是在國內出了事情,首先靠運氣,然後才是自救。
- 物慾橫流,社會浮躁。商家為了賺錢,神話自己的產品,妖魔化針對的癥狀。走進某最大的化妝品連鎖店,不管走到哪裡都會有人推銷產品,即便已經說了不需要;去試衣服,自己都覺得穿上看不下去,服務員還能微笑著叫自己美女;媽媽朋友報了個唱歌班,興趣班的噱頭是唱歌可以預防阿茨海默;瑜伽課上,教師每示範一個動作,要講一下這個動作不但能延年益壽,而且能緩解胃病和心血管疾病;去gym跑個步,教練一個勁指點我並且推銷他自己;本來關係不錯的朋友,自從賣上保險,天天打電話逼迫爸媽入保險;天天都能接到推銷自己股票服務的電話,據稱一天包賺百萬。國內現在生活水平改善了,大家手裡面的錢多了,但是辨識能力沒有提高,而且還沒有完善的制度規範商家和消費者的關係,就導致了傻子多得騙子都不夠用了。人們被騙的多了,碰到真正實事求是的商家都不相信了。大家都著急賺錢著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感覺誠信在國內是最貴最貴的東西;
- 審美。各種中式點心店的糕點,能不能認真擺放下,而不是隨便放在一個鐵盤子上;商家的招牌能不能好好設計下,而不是用圖片社的模板;汽車上面能不能別貼蜥蜴;感覺最近國內流行的好多衣服都沒設計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和《China Uncensored》這類節目?
※大學去別的國家交換一學期,對方學校的好壞重要嗎?還是經驗重要?
※為什麼中國大學普遍優待外國留學生,而這些留學生幾乎都是是些沒聽說過名的小國家而且以黑人居多?
※美國名校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碩士畢業留美工作幾率有多大?
※去美國留學一年要多少錢,真的要動輒四五十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