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12位學者實名發聲:沒能「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

@Tonfenia Meng@Euglenahttp://m.cyol.com/content/2016-10/10/content_14222548.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中青在線北京10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葉雨婷)10月10日晚,12位學者站了出來,決定實名公開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的結果:「陰性的」、「不工作」等等。這樣結論的通俗表達即是,他們沒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

這並非第一次有人質疑韓春雨的實驗方法,但願意實名站出來,並接受公共媒體的採訪,卻十分罕見。今年5月初,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發了一篇論文聲稱發現了基因編輯的新方法「NgAgo」,後有人質疑這個所謂的新方法,「實驗沒法重複」。

今天一早,科技日報在頭版刊發報道《韓春雨就「重複實驗失敗」答科技日報記者問》,其中提到,「韓春雨(說):他們(指實驗重複失敗的科學家,記者注)要是願意實名出來,我們就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魏文勝是12位學者之一,對韓春雨今天的說法,他說,包括他在內的不少學者認為,「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發聲,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我們這個領域(即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

魏文勝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過去幾個月內,他所在實驗室的四五名學生,根據韓春雨論文里所提到的實驗方法,做了多次、不同的嘗試,但實驗結果均沒有發現基因組序列的改變,即「實驗方法得不到重複的驗證」。

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王皓毅的實驗也得到類似的結果。針對韓春雨文章中「效率較高的三條gDNA」,他的兩名學生,分別獨立進行內源基因的編輯,卻都無法檢測到目標基因的突變。他說,「我們也嘗試了二次轉染gDNA, 延長培養時間等,但都沒有陽性結果。」

他說,多位老師都按照韓春雨論文的描述,使用同樣的細胞系,同樣的gDNA, 針對同樣的目標基因進行編輯,但仍然沒有得到陽性結果。

事實上,今天願意實名站出來公開表態的另外10位學者,即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熊敬維、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李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曉群、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孫育傑、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李勁松、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強、溫州醫科大學教授谷峰、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也均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他們所在的實驗室未「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

王立銘說,他所在的實驗室做了很多嘗試,其實驗結果很明確:「在我們測試過的所有條件中,我們都沒有觀察到NgAgo方法對果蠅基因組的編輯活性。」當然,從邏輯上說,NgAgo在果蠅胚胎中沒有基因編輯活性,並不能證明NgAgo方法存在錯誤,更加不能簡單推導出韓教授團隊存在學術不端的嫌疑。但王立銘說,儘管如此,科學研究的成果,既然發表在學術期刊供全世界同行討論和學習,就必須保證其「真實無誤、可重複」。

王立銘認為,既然在過去5個月的時間內,都沒有學術同行能夠順利重複其結果——至少沒有人實名站出來聲稱,自己做出了符合韓春雨論文中聲稱那麼「高效」的結果。他認為,韓春雨本人和相關方面就需要採取行動,進一步確認其真實性,為維護學術共同體的生存和信用做出自己的努力。

這也是12位學者願意公開發聲的初衷——首先,是給出科學同行重複實驗的結果,其次,是給出他們作為科學同行的一個態度,魏文勝說,「今天,我們這些做過實驗的人,願意實名站出來公布我們的結果,而非簡單的口水漫談——這就是我們作為中國科學家的態度。」

當然,他們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呼籲,即希望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儘快將這件事情調查清楚。

魏文勝說,已經過去了5個月,因為這項技術而帶來的質疑,韓春雨本人,並沒有給出「實質性」的回應;而韓春雨接受經費的資助方,也並沒有進行調查;他所在的高校,雖然聲稱調查,卻並未給出令人信服的結果,不免讓人「失望」。

今天,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致電韓春雨,他告訴記者,對於多名科學家實名發聲無法重複實驗,「我不做任何評價」。他還提到,「過上一兩周左右,我們這邊還會有回應。」


2007年到2016年,時間在流逝,歷史卻在倒退?!

————————————————

以下是2007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林國強院士關於學生造假的公開信,新語絲及科學網均有刊載。

以下正文:

  各位同事:

  大家好!

  可能你們已經聽聞本課題組2006 年發表在JACS (2006, 128, 5624-5625)上

的論文涉嫌造假一事,因該事件影響太大,其真相至今才能通報,望見諒。原因

有二:其一,從發現問題到調查乃至弄清整個事件的真相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做許多次的反應來推敲和驗證;其二,在調查和揭示

真相的過程中,希望給涉嫌造假者黃凌琳一個能申辯和主動承認的緩衝時間。但

遺憾的是,我們的善意未能等來她的表態。至此,我們已經按既定時間表於3 月

22 日向有機所學位和學術委員會報告涉嫌造假的實情。同時,我們也已二次給

JACS 主編去信,先是報告情況,然後是要求撤消該論文。

  黃凌琳曾是我們小組的博士研究生,她博士論文階段的其中一個工作是研究

二碘化釤誘導的2-醯基芳酸酯類化合物的不對稱還原環化合成高光學純度手性

苯酞類化合物。我們期望利用手性試劑控制的不對稱質子化,探討手性苯酞的合

成。經過近兩年的努力,黃凌琳「實現」了這樣的設想,並在進一步的研究中,

「發展」了非手性的質子源試劑和催化量的手性質子源試劑的組合體系,「完成」

了手性苯酞的催化不對稱合成,反應的對映選擇性最高可達99%。其中催化部分

的研究結果就發表到美國化學會志上。

  黃凌琳於去年博士畢業後去了德國做博士後,苯酞研究的課題就由小組另一

位研究生馮陳國同學繼續。自去年9 月下旬開始,馮陳國在進行苯酞類反應的拓

展實驗時碰到了困難,無法取得好的結果,即以黃凌琳原來的工作為標準的模板

反應進行重複,但產率僅在30~50%,ee 值也在10~30%之間。期間,馮與已在德

國的黃多次用email 聯繫,討教如何操作實驗,黃表示實驗操作應該沒有問題。

在多次實驗未果的情況下,黃甚至在email 中提出 「現在我可以相信問題應該

出在我一直使用的那瓶CH2I2上,估計是在那瓶中引入了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雜

質,才對反應產生了效應。但遺憾的是,那瓶試劑已經被完全用光了,連瓶子都

已不知去向了」,意思是說該試劑已用盡,無法找出事情的原委。同時,她還信

誓旦旦地說「這些都是我當初確確實實做出來的,但現在,我也確實無法為自己

做出什麼有力的證明與辯護,此心唯天可證!」。事關重大,我們認為無論是何

原因,都應該弄明白。就請她乘聖誕節放假之際,回所重複實驗,並答應為其報

銷國際旅費,經過反覆交涉,她同意回國。但原定12 月25 日的回國日期到了,

她沒有回來,只有一封email 說她在德國也重複了實驗,也沒有得到原先的結果,

自感回來已無意義。經過多次的email 和電話聯繫以及交涉工作,她最終同意在

春節前回來。在此期間,有位自稱是她男友的人來過2 次電話,提及黃顧慮重重,

即表示回來與否都沒有學位了。1 月21 日,她回到了上海。第二天在實驗室就

位,第三天開始重複自己的工作,但其實驗結果與馮陳國同學的結果相差不多。

  事實上,在黃回國之前,我們已經預感到問題沒有這麼簡單,她留下來的樣

品中有4 個標明光學活性的化合物,雖然它們的NMR 譜是對的,但竟然是消旋體

而非光活體;在同樣條件下(同一台儀器、同一根手性柱以及同一位操作人員),

測得的HPLC 數據與論文中的表述相悖。由此,我們疑竇重生,這不僅僅是重複

性的問題,很可能是數據真實性的問題。在黃回國重複實驗一周左右的時間、且

實驗結果不佳的情況下,1 月26 日上午,徐明華、黃凌琳、馮陳國和我一起開

了個會。當時,黃一再表示她的數據即HPLC 和比旋肯定沒有問題,我隨後提出

下一步由黃和馮二位一起重複催化質子源和等量質子源的實驗。同時,在16 個

已發表的新化合物中挑出5 個,先合成它們的消旋體,再不惜代價地用手性製備

型HPLC 柱拆分,以得到其左旋與右旋體,然後與論文中的HPLC 保留時間和比旋

數據進行比較。因為要完成這些工作所需的時間比較長,經過我的要求,黃同意

由她本人向其德國的導師K.nig 教授請假延期返回。不料,到第三天她就藉機不

辭而別,她的手機也處在無人接聽或關機狀態。在她之後的email 中說「不要再

找我了,要怎樣處理,你們看著辦吧,我是不會再回頭了」。

  為了慎重起見,我們從1 月9 日起先後合成了已發表的16 個新化合物中的

11 個以及另外2 個在她博士論文中報道的,共三批樣品,13 對對映異構體。在

相同條件下測其HPLC 的保留時間和比旋值,並與原來的數據進行對比。結果顯

示,與她的數據完全不符,其中一個對映體的比旋值竟相差175 度。值得指出的

是,另有2 個已知化合物,一個是用作模板反應的3-苯基取代苯酞,其圖譜數據

與文獻一致;另一個3-甲氧基苯基苯酞的文獻比旋值為8.9 度是錯誤的,黃報道

的與錯誤的數據完全吻合,但實際上其比旋應該是18.5 度。由此可見,原先的

數據全系造假。我們推斷,雖然高ee 值苯酞化合物的NMR 譜圖數據可用消旋品

來代替,但在手性HPLC 上的保留時間則無法用消旋品替代,且無法知道哪個峰

是代表(+)體,哪個是(-)體,更難找到一個具有同樣保留時間的樣品來代替真品。

因而判斷黃可能是用別的樣品,通過適當的調配,先在HPLC 上出現二個相同的

峰作為參考,再添出在手性HPLC 柱上二個大小比例相差很大的峰。因此,所給

出的化合物保留時間與真品的不符。更有力的證據是,真正樣品的比旋值是無法

得到的,也是猜不準的,因此,造假的數據肯定也是錯的。

  2月5 日,我們去信給JACS 主編,鑒於論文中數據的可靠性和重複性問題,

正在進行調查,將儘快告之核實情況。同時,由於黃不辭而別匆忙返回德國,我

們於2 月12 日將查實情況以快遞信件給她,2 月14 日快遞到達她所在的大學。

附信上說,我們將對比數據的結果告之,願意給她三周的時間充分地考慮與申辯。

鑒於事態的嚴重性和嚴肅性,鄭重希望她認真對待,並於3 月5 日前給予答覆。

3 月5 日,黃在email 中說「我承認與否,還有什麼區別嗎?」3 月6 日,黃來

電話,要求給予時間考慮,又提及承認與否有何區別?我們再三請她嚴肅地考慮,

並在48 小時內答覆。不料就此音信全無。3 月16 日,黃在德國的導師K.nig 教

授在email 中告訴我們,事實上,黃在3 月初已經對他說起論文的數據有問題,

因此她的聘用合同立即終止,並於3 月5 日離開了K.nig 小組。

  還是為了慎重起見,我們分別召開了二次組內會議,一次是在春節前由現在

的小組成員組成的會議,另一次是在3 月7 日,是在滬地區已畢業的博士和已出

站的博士後會議,就查核實驗數據問題與大家進行了討論,並對各種可能性進行

了分析。二次組會上的討論結果均肯定她論文中關於手性苯酞合成的部分是造假

無疑。雖然黃煞費苦心,從表面上看,近20 個化合物的核磁、紅外、質譜、

HPLC譜以及比旋的數據均齊全,但最終謊言還是被戳穿!

  令我非常痛心的是,她為什麼要造假?!我深知學生們十數年寒窗之不易,

因而對待學生如同己出,從沒有不切實際的要求,盡量營造一個寬鬆的研究氛圍。

更讓我寒心的是,在真實的數據面前,黃凌琳不但沒有直面它,而是採取賭咒發

誓、錯誤引導、百般抵賴、直至銷聲匿跡的態度。她還曾在email 里說「這個反

應我怎麼可能在這麼長的時間內作出這樣的彌天謊言呢?」事實上,自她捏造第

一個化合物的數據起,就決定著她要為此不斷地說謊和圓謊,還要不斷地察言觀

色,為造假備受煎熬。甚至在臨畢業前,在指定學生在場的情況下複核實驗以及

其它的一系列檢查等措施中,設法僥倖逃脫。但最終還是會被揭露的。其實,她

大可不必如此,只要她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實驗,就能夠畢業的,犯不著拿

自己的前程做賭注。造假終究會水落石出的,也必定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她的造假,不僅是毀了她自己,也毀了我和小組的良好聲譽,更可能會影響

到小組現在的學生,尤其是馮陳國同學半年多的寶貴時間付之東流;她的造假,

對我是一個深深的、不光彩的傷痛,對徐明華博士是揮之不去的噩夢,對我們小

組更是永遠的烙印。這是個沉痛的教訓,但願警鐘長鳴!

  事已至此,我只能選擇面對,而不是掩蓋和包庇。我必須公布真相,以杜絕

此類事件的再度發生。我們已於3 月15 日給JACS 的主編去信,要求撤消JACS上

的那篇論文;於3 月22 日向有機所學位和學術委員會報告造假實情;相關情況

也已於3 月23 日通報本所所有的在讀研究生。現在所學位委員已成立調查小組,

展開調查,將儘快核實並根據情節提議通報國務院學位辦,撤消黃凌琳的理學博

士學位。因管教不嚴造成如此嚴重後果而深感內疚的我由衷地向有機所全體研究

人員和研究生致歉。

  但我相信,我們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昭示此事是正確的。誠信為本,揭示造

假的手段也是對杜絕造假的一種威懾。進而,我們仍將繼續努力工作,去探索科

學的真理,在基礎研究領域中做出好的成績、發表質量高的論文。

  與大家共勉。

  * 附件是消旋體經手性拆分後得到的(+)和(-)體與JACS 論文上的比旋數據

的比較。

  林國強

  2007 年3 月26 日


放心,科學家在行動

///////////////////////////////////////////////////////////////

我們已經整理了部分結果,準備通過適當渠道實名提出無法重複韓的結果,看到大家關注,發到群里,請大家不要轉發。我們跟韓沒有任何恩怨,但是科學的事情不可能糊弄過去。就算我們不質疑,老外也會公開質疑,遲早的事情。韓的事件前前後後出現了很多解讀,其中包括韓的土鱉出身,跟群里大部分同志一樣。韓的成功不代表我們個個都會成功,同樣如果韓失敗也不代表國內的土鱉能力不行。

///////////////////////////////////////////////////////////////

12人之一今天上午的表態,總有人在捍衛科學的尊嚴。


更新:

10月12日早上,「知識分子」終於回應了

饒毅、邵峰就韓春雨研究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始末

編者按:

自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論文發表引起關注、5月底質疑的聲音開始出現,韓春雨實驗的可重複爭議,不僅科學界議論紛紛,在社會層面也引發了相關討論,也有不少讀者就此事向《知識分子》留言詢問。因謹慎起見,《知識分子》未在確定結果出現前再發表相關文章,但始終在關注事件進展。今天,我們刊發饒毅、邵峰就韓春雨研究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始末及信件內容。

為何公開這封信?在經網路傳播和發酵後,韓春雨實驗的可重複問題已演變為重大學術爭議,是中國科研界令人矚目的一件大事,可能影響中國學術生態。饒毅、邵峰在多次與校方溝通收效甚微的情況下,選擇公開信件,以推動科學共同體認真對待這一中國學術生態節點性事件,確保科學研究成果的嚴肅性。

撰文 |饒毅(《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

邵峰(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院士)

● ● ●

2016年9月7日,饒毅和邵峰電子郵件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沒有得到回應。

9月13日,托校長的同學電話詢問,該同學帶回的信息是:校長沒收到饒毅、邵峰的電子郵件。

9月14日,饒毅以手機簡訊詢問校長,「孫老師:據說您沒有收到我和邵峰9月7號的電子郵件,能否給我們準確的地址,以便我們再寄?」沒有回應。

9月15日饒毅助手電筒子郵件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大意:饒毅、邵峰將用挂號信重新寄9月7號電子郵件的信。沒有回應。

9月21日,饒毅、邵峰在相對於電子郵件版本稍有文字修改的紙質信上簽字。9月23日該信挂號寄河北科技大學校長,9月25日河北科技大學收發室代收。

10月10日,國慶後第一個星期一下午3:30,饒毅、邵峰收到9月28日河北科技大學蓋章寄出的挂號信。

● ● ●

饒毅、邵峰致河北科技大學校長的信

河北科技大學

校長孫鶴旭

尊敬的孫校長,

我們屬於今年5月第一批對貴校韓春雨的科研工作給予正面評價的科學工作者行列。我們為中國科學的進步高興,尤其對目前條件不如我們自己所在單位的科研人員,能取得該成果,更感到由衷的高興。

我們的高興與您以及其他關心中國科學發展的人一樣,依據於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可重複性。初期,鑒於韓春雨的工作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發表在嚴肅的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且未有同行看出論文有任何明顯問題,根據我們自己的學術背景,我們按照國際學術慣例正面肯定了韓春雨的工作。

後來,陸續有人對韓的該項工作提出質疑,現在看來國際和國內很多實驗室都未能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雖然也還有極少數人稱好像還不能完全說不能重複),給韓本人、河北科大乃至中國生物學研究帶來了很大負面影響。且這些質疑一直未得到來自韓春雨及其團隊的正面和有說服力的回應。在經網路傳播和發酵後,已演變為中國科研界令人矚目的一件大事,可能影響中國學術生態。

因此,在進一步實驗驗證其正確與否之前,各方(包括河北科大)宜謹慎對待韓春雨及其研究成果,不宜給予過高或不必要的支持。河北科大如果真的在近日開學典禮橫幅那樣熱捧韓春雨、繼續爭取2億以上經費,恐怕欠合適,建議考慮暫緩,待驗證結束後確定。

鑒於這件事的影響力和關注度,以及科學研究成果的嚴肅性,請允許我們建議河北科大按照國際慣例成立由校內和校外相關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如果需要,我們可以幫助建議委員會成員),認真仔細核實韓春雨的研究成果,如有必要,可安排韓及其團隊在委員會成員知曉或在場情況下,重複實驗結果,以儘快得出嚴謹的結論,澄清事實,幫助河北科大,也幫助韓春雨個人和實驗室,也許還能有助於我們國家其他單位建立起對重大學術爭議的合理解決方法。

饒毅 邵峰

2016年9月21日

===========================分割線==============================

已經變成13位了:13位科學家實名呼籲對韓春雨啟動調查:為了中國學界的名聲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熊敬維,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孫育傑,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皓毅、李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曉群,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勁松,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強,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黃志偉,溫州醫科大學教授谷峰。

其中包括了 @王立銘教授,10月10日晚間,王老師也在自己微信公眾號「以負熵為生」的公眾號發表了個人聲明:關於基於NgAgo的基因編輯技術的個人聲明 【這篇聲明現在已經被很多媒體引用了】

王立銘教授是饒毅教授的學生,也是「知識分子」的獨家簽約作者,「知識分子」又會作何表示呢?

韓教授的實驗獲得了如此大的知名度,「知識分子」在第一時間的報道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知識分子」在國內學術圈的影響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幾個月前很多媒體都在質疑韓的時候,「知識分子」還在保持中立的態度,也可能是韓最後的堡壘了。

如何看待 7 月 29 日多國科學家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建議 Nature Biotech 介入?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之前都在說「讓子彈飛一會」,現在子彈也該落下了。

update:

「知識分子」的微博轉發了王立銘教授的文章

【王立銘:關於基於NgAgo的基因編輯技術的... 來自知識分子

update:

10月11日早晨,"賽先生"發文質疑,並介紹了幾位實名質疑的研究人員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13個課題組實名聲明: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關於整個事件的時間過程,「知社學術圈」在10月11日早上的推送可能也是目前最全的,近期沒有跟進這一事件的朋友們看一看:

韓春雨拒自證清白, 12學者實名不能重複, 中國式調查何去何從?

關於為什麼這個節骨眼上有研究人員實名質疑,因為在10月9日韓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有如下的言論:

科技日報:您的意思是您已經明確知道有人已經重複出來了是嗎?方便告訴我們具體是誰么?是國內科學家還是國外科學家?

韓春雨:是的,我當然知道,但不能告訴你,說出來了那些人就會受到騷擾。那些說不能重複的人不也都是匿名么?

相關討論可以參考知乎問題:

如何看待韓春雨對「重複實驗失敗」的回應: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 科學

信譽在學術圈非常重要,我相信如果不是萬不得已,這麼多研究人員也不會實名出來質疑。

既然這13位研究人員敢於實名質疑,說明不僅是他們自己的實驗室,甚至是包括他們認識的人所在的實驗室也沒有重複出來的,這個數字應該會遠遠大於13。

update:

10月11日,"知識分子"的推送比以前晚了很多,沒有直接涉及韓的事情,第一篇推送看起來也不太像影射現實的樣子。

恩,現在,就看看韓教授的回應了。

update:

韓教授做出了如下回應:

11日,身處輿論中心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再次接受科技日報採訪,並對此作出回應。對於13個科研人員實名公布無法重複實驗,他依然認為細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至於誰重複出了實驗,他暫不方便透露。「請求大家再有一點耐心。我還是之前的說法,很快將會有新的消息。」韓春雨說。

他表示,此前他也考慮過假陽性的可能,但目前來就他掌握的信息基本可以排除這種可能。

他同時表示,科學是漸進的。「目前關於Ago的基礎研究太少了,它是廣泛存在於微生物的一種防禦機制,很多機制不明可能是重複性差的主要原因。中國科學界應該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使它變得更好,這是我特別想說明的。希望實名公布的科學家一起參與解決這些問題。」

對於有科學家建議他公開重複實驗過程和數據的要求,他表示,願意和前來溝通的科學家交流。

韓春雨:誰重複出了實驗,我暫不方便透露

後續發展還在觀望中。


謝邀。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該來的總會來!澎湃社女俠昨天才說了這幾天會有所不同,果然不同了!怒贊!

NBT的撤稿,也在期待之中。該來的,都會來的。


中國學術界終於明確發聲,努力展現自己的自凈能力!

韓老師真的應該「自證清白」了,如果是真的沒有造假,趕緊提出有效的證據吧。

12個人實名出來提出無法重複了,你至少說出幾個聲稱可以重複的實驗室名字吧。

至少,邀請權威機構去你的實驗室觀摩,你親手用「高超的實驗技術」把實驗重複出來啊!


昨天看到韓春雨的聲明,感覺韓春雨未來不打算在學術圈混了,要去當大官了,所以對科研的態度才會如此輕佻兒戲

13位學者的共同態度是:「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發聲,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我們這個領域(即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

「科學研究的成果,既然發表在學術期刊供全世界同行討論和學習,就必須保證其真實無誤可重複。公司的技術秘密可以諱莫如深,老軍醫的「祖傳秘方」可以雲山霧罩,但一項無法被其他同行順利重複的研究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而更嚴重的是,一項公開發表的學術成果如果存在錯誤和造假而又得不到迅速的糾正,會動搖整個學術共同體的生存基礎:試想如果科學家在看到同行的研究結果之後,必須親自測試才能保證是否準確、是否可以借鑒、是否可以用在自己的學術研究中,學術研究的效率將會低的令人無法忍受,學術交流和討論也將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浙大王立銘教授說的好,體現何為科學精神——自然科學本來就是要求可重複的、可證偽的、一切以實驗結果為準!

個人認為,學術界可能是第一個發現自下而上建立、全員共同監督管理優越性的組織,所以才有了過去400年科學的高速發展!經濟的發展採用了市場化的方法後才迎來了強勁的發展!互聯網、區塊鏈等都提現了去中心化、自組織性的特點!

地球要毀滅了,一張紙留給未來時代,上面該寫什麼?斯坦福大學張首晟教授的回答


這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

如果韓的結果是堅實的,自然不怕質疑;如果韓的結果造假,及時的切割,會讓這些科學家在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的過程不受太大影響——至少不是韓國黃禹錫造假事件造成的那種級別的影響。

七月份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個答案,如何看待 7 月 29 日多國科學家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建議 Nature Biotech 介入? - 陳陽的回答。指出科學的事情還是要交給科學家,現在我很高興看到有中國科學家實名站出來發聲。身為科研人員,我自然也不希望本國科學家的可能的不端行為給自己的科研工作,尤其是成果發表造成影響。


靜觀其變。我就想看看省里那幫人能死扛到什麼地步。


前兩個月看到一個評論很有意思,小保方晴子被舉報後,所在的大學馬上開始自查,要求她在受監控的條件下重複實驗;我們的韓教授被舉報後,先是查誰舉報的。不過這次能有13位圈內人實名舉報,我多少還是有些感動的,不管出於什麼動機,至少是敢站出來了。現在就等著看當時錦上添花的河北科技大學、省科技廳、國家自然基金委,甚至是中組部誰先跳出來表示割袍斷交了。


要知道,如果只是一個人造假,那麼或許只損害他自己的聲譽。然而造假被機構保護,甚至是在機構的保護下造假,那麼意義完全不同。

這體系中的每一個人,被迫地,被認為也是一個造假會被保護甚至被保護著造假的學術不端者。

這很嚴重,非常嚴重。實際上在我看來,中國科研工作者的發聲還很不夠。國情使然,敢於跳出來的中國科學工作者令人欽佩。把中國科研的信譽至於不顧的尸位素餐者令人不齒。而其中的某些人事實上已經犯罪,雖然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令人痛恨。


大快人心!

說真的,我本人並不是生物的,所以從始至終一直在吃瓜從來沒有加入支持或者反對的任何一方,剛開始文章出來的時候,我還挺高興的,作為開始混科研並且一直會混下去的一員,也很希望中國科研界能夠出現越來越多的成果,帶動整個中國科研界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後來小範圍說重複不出來時候,我還覺得大概就是在效率上面吹了牛,可能效率沒那麼高,但是東西總歸還是有的,再後來大範圍質疑,我還想可能是學生把假陽性結果當了真而老師審查不嚴格,但是其實已經很說不過去了,再後來韓春雨多方推脫,我開始覺得估計這東西真的有問題而且你作為科研人員耍賴的嘴臉未免太難看,而現在,韓春雨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而河北科大還在繼續抓緊時間推創新人才?拜託你們吃相不要太難看啊!我作為一個石家莊人簡直看不下去都替你們丟人啊!要知道說起這件事情周圍有多少留學生和博後都覺得這種科研氛圍回去怎麼幹活,會極大的打擊大家回國的激情的!

在科研界,造假也好不慎也好學術不端也好,從來都不罕見,但是直屬單位和國家機構必須要有效的起到監督和審查的作用,這樣你這個國家的科研名聲才能起來,因為自己不慎而發表了錯誤的結論,自己去寫個說明要求撤稿,並不算很丟人,但是從上到下的欺瞞死不認錯,才真是丟人,小保方晴子理研是怎麼處理的?河北科大現在還在抓緊時間撈錢?拜託你們啊,我們這些科研底層搬磚工都還指望以後在國內也可以像在國外這樣容易發高水平的文章呢,替我們愛惜一點名聲好嘛!

還好,終於學界開始有人實名發聲了,終於還替我們留了一點點的希望。


今天一早,科技日報在頭版刊發報道《韓春雨就「重複實驗失敗」答科技日報記者問》,其中提到,「韓春雨(說):他們(指實驗重複失敗的科學家,記者注)要是願意實名出來,我們就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

講道理這反饋有點快,科技日報真不是故意挖坑讓韓往裡面跳嘛?

如果是真的,對於這種行為,我只能說,幹得漂亮。


「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某科學家的反駁,不是小流氓

很多東西要學習日韓,而不是朝鮮。

韓國,黃禹錫幹細胞學術造假被判緩刑。

日本,小保方晴子在《自然》雜誌發表兩篇諾獎級論文,造假論文。副主任笹井芳樹,即小保方晴子的上司和論文的共同作者,自殺謝罪。


作為一個不相干的吃瓜群眾我覺得科學之所以是科學,就是因為能說出來個子丑寅卯。說不出來的那是玄學。

我能理解有很多事情光靠科學無法解釋,但假如一個科學研究都不能在科學的這套框架內被證明那是不是就有點無厘頭了?

既然存在爭議,既然有人質疑,等待真相就好了


如果大部分人按照你的做法都做不出結果,且不論真實性問題,至少你的結果沒有可重複性,沒有意義。別人按照你給的protocol都做不出來,你能做出來要麼你有什麼東西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要麼就是你...。

另外我記得審查一般最後如果別人都做不出來,依然可以允許你在被監督的條件下在你自己實驗室內重複,到時候結果出來了再看吧。

說句題外話,學術界默認所有發表的實驗數據都是真實的,沒有造假和人為修改。這是默認一個大家都說真話的圈子,如果有人打破了這點,會給別人的工作帶來很惡劣的影響,大家都非常痛恨這種行為。14年小保方晴子的STAP細胞鬧了一年,最後她的導師自殺,自己也身敗名裂,代價不可謂不大。但是反過來想,她的這次簡單的「實驗細胞被污染」(我個人認為就是學術造假而已)耗費了多少實驗室的精力,(多少搬磚的好少年每天做到凌晨三點鐘,做了幾個月做不出來QwQ)。


支持學者聯名舉報!韓教授不要再做縮頭烏龜了,是男人就站出來公開辯駁!

在此也重點支持下浙大王立銘教授,有幸跟王立銘教授實驗室一起開過一年的每周組會,一年間目睹了王教授的智慧和風采,實在佩服!

最後,祝

河北科技大學各位領導流芳百世!!

河北科協副主席韓春雨永垂不朽!!


英文里用前綴修飾的詞和詞根都會有點內在的微妙聯繫 所以 science(科學) 就是要對得起 conscience(良心)


個人覺得韓春雨實驗室現在很有可能在優化NgAgo的protocol, 所以遲遲不發聲。

作為基本的邏輯,一個不是很出名的大學+一個10年沒發出big paper的副教授,是不可能有膽識硬造假,或者做學術不端的行為,我個人更覺得學術地位越高的人,反而才有這種膽識和魄力造假。更何況,很多發表在Nature, Cell上的文章,至今也重複不出來,或者很難重複。

當年小保方晴子的STAP,國際上一大派頂尖實驗室都沒有重複出來,並聯合署名致信給NPG,其中的實驗室(包括國內的裴端卿與鄧宏魁),都是在幹細胞領域可以成為諾貝爾獎級別的貢獻,

所以,讓我們繼續等待韓春雨實驗室的後續新聞,現在一切都為時過早。更應該等待國際頂尖labs的重複報告。如Feng Zhang,Jennifer Doudna等。


非常高興看到實名發聲。天還不是很黑。


我覺得這會是一個風向標,十幾個大老公開表態,後邊會有越來越多的猛料爆出來的。雖然中國科研界反映有所遲鈍,但總算還是有所發聲,這對維護我國科研界名聲太重要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韓春雨誠邀相關領域的質疑學者前來實驗室,探討實驗問題?
韓春雨公布的 NgAgo 基因編輯過程修改了哪些地方?會比較好操作嗎?
(2017)韓春雨事件為何再無下文?
高等數學和生物技術有什麼關係?
蛋白質攝取多少會中毒?

TAG:生物技術 | 生物 | 基因編輯 | 韓春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