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人民日報文章《人民日報:莫讓資金「脫實入房」》?

【人民日報:莫讓資金「脫實入房」】社會的資金池就那麼大,如果「水」大量湧向房地產行業,就會對實體經濟造成擠出效應。沒有足夠的資金,實體經濟難以創新發展,而炒樓並不創造就業,彼此的影響無法抵消。房價最終是靠不斷聚集的人口作支撐。喪失了實體經濟的吸聚效應,樓市暴漲可能是一場虛假繁榮。

【人民日報:莫讓資金「脫實入房」】社會的資... 來自人民日報


寫於10月31日:匯率短期算是暫時企穩了,答主目前在尋覓好的題目(關注度較高,問題日期在10月10日之後),擇機進行答題。有題源的小夥伴,謝邀。

———————————————————————————————————————————

寫於10月23日:答主不想惹麻煩,不討論匯率和樓市相關問題,本答案暫不更新。

———————————————————————————————————————————

看來各位對《人民日報》都有點誤會,其實這份報紙從來都不是用來看新聞的。針對知乎上各類「如何評論人民日報文章《XXX》」等問題,依答主看來,能問出這個問題的,可能對D報的職責不慎清楚。這不是一份經濟日報,而是一份政治宣傳刊物,是為達到相應的政治效果而創辦的報紙!

《人民日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與新華社及中央電視台,並列為中共官方三大喉舌的傳媒。

《人民日報》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為展現蓬勃發展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舞台,人民日報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張,記錄中國社會的變化,報道中國正在發生的變革。

以上是D報創刊介紹中的部分摘抄。看到這裡,可能就明白了,D報的主要職責不是為告訴你如何把握時代脈絡,進行政策投資,而是統一D內思想,以期在關鍵時刻團結一致,向前看。請各位注意,是D內思想,說穿了,就是通過鼓勵一批、告誡一批,甚至訓斥一批、打壓一批的手法,團結各類別政治力量,進而達到擱置派系矛盾,實現減小改革阻力的目的。

那麼作為一份團結執政黨思想的報紙,該如何解讀D報的每句話呢

很簡單,就是這份報紙背後的腦袋想警告政治類別相關從業者——如果再對腦袋的決定陽奉陰違,阻礙改革進程,那就不要怪今後該打屁股的打屁股,該關黑屋的關黑屋。而且,恰巧各位的屁股一般又都不太乾淨,所以對於部分有實權又實在團結不了的。對不住,那就只好借頭一用。畢竟,國人從來都只對貪腐這類問題感興趣,可背後的東西呢?鮮有人在乎。就如現今的知乎一樣,運營戾氣者多,安心求學者少。

言歸正傳,回到對國內經濟的看法上。上文提到改革進程,答主認為有必要解釋一下,這是由於在上一篇評論中很多朋友問及房產、收入及財稅改革相關問題,就在此說下。

按慣例,先把論點拋出來:如何評論D報的這篇文章?無他,僅四個字——風向已變。這與答主在2016年的中國是否會在1~2年內出現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進而引發金融危機? - 貓叔的回答中關於ZF對房地產態度的判斷一致。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一提到房地產相關的問題,許多知友就變得不那麼友善了)

-----------------------------------------------------------------分割線-----------------------------------------------------------------

(以下為答主關於國內經濟的看法及其梳理,尚未整理完畢。將根據本人工作及心情程度,儘快補全)

(老規矩,由於與本人利益相關,本文拒絕提供任何投資策略或對其他答主策略進行評判)


人民日報出來就某一現實經濟問題發表評論了,這時候我們應該怎樣看?難道不應該思考政策是不是要轉向了嗎?難道不應該警惕調控是不是快到來了嗎?難道不應該關注市場未來可能的變化嗎?緊跟政策變化,理解文章傳遞的信息才是解讀人民日報的正確姿勢好吧。結果居然這個問題下湧現出來那麼多知乎經濟專家開始評論寫文章的人不懂專業,居然還有答主評論說什麼新媒體時代可以忽視人民日報這種報紙。在中國做經濟工作你連政策都不去理解,連這麼直接了解政策變化的窗口都不去關注,你做什麼經濟工作呢?這樣的答主不當韭菜,我們過年都沒餃子吃


政策是否扯淡姑且不論,這位記者的經濟學水平……嘖嘖

社會的資金池就那麼大,如果「水」大量湧向房地產行業,就會對實體經濟造成擠出效應

「擠出效應」指的是政府投資增加導致私人投資減少,不懂就別亂用嘛


這篇文章好的一面是政府意識到了「脫實入房」的危害,壞的一面是給出的解決思路完全是扯淡。

文章說要讓資本重新流入實體經濟,所以要繼續優化經商環境,具體政策就是加快審批,簡政放權,掃清障礙,創業創新之流。然而這藥方開的簡直離譜!

實體經濟好的時候,收益率比房地產高,人們當然都想投入實業。只是苦於政策煩瑣,投資會受到阻礙。因此,這個時候政府簡政放權正是恰到好處。

然而,現在的事實是房地產不僅高收益、抗通脹,而且還保本。因為國家調控目標始終設定為穩房價。也就說,國家希望房地產要麼慢慢漲,要麼橫盤不要降。這樣一來,房地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產品了。它的高收益率、高穩定性,遠遠壓過實業一頭。這樣一來,人們都更樂意去投資房地產,幾乎沒有人想去投資實業了,根本就不會遇到你想要解決的那些問題啊。

一條是高速公路,一條是鄉村小道。人們出行都開著汽車走高速公路了,你跟我說鄉村小道上的惡霸被治理了,坑坑坎坎被填平了。這是這有什麼用?小路走的再快能有高速公路快嗎?

所以說,這個文章給出的策略完全是既不治標,也不治本。

想要復興實業,從根本上來說是要讓實業的收益率更高,要比炒房高,並且要提高炒房的風險,將炒房變成高風險低收益的投資手段,讓實業變成高收益的手段。收益提不上去,再多的政策也是花架子。

現在調控陷入了一個怪圈,國家不願、不敢讓房價降低,這樣一來無論什麼政策推出,與貨幣超發的速度相比,炒房最起碼是保本的。那麼投資房地產的收益期望始終是個非負的。在同樣的的收益率下,人們也會更願意投資房產;即使實業收益提升,人們依舊不會放棄對房地產的投資。可以說,房價不跌,炒房無風險,實業不會好。


有什麼好評價的,人民日報從建國前就每隔一段時間都有這種文章出來,被套路得還不夠嗎?

論如何解決北平人民住的問題——《人民日報》1949年5月21日第2版

房價這麼高誰買得起?——《人民日報》1988年1月11日第2版

房價猛漲,百姓望樓興嘆;勢在必控,國家正擬法規——《人民日報》1989年2月20日第2版

房地產業在局部地區明顯降溫,更多的地方在等待觀望——《人民日報》1993年9月22日第2版

北京房地產價格回落——《人民日報》1995年10月27日第2版

貸款購房俏京城——《人民日報》1995年12月27日第10版

房價居高不下的深層原因——《人民日報》1997年3月8日第8版

北京房價為何高高在上——《人民日報》1998年5月11日第9版

房價上漲過快應引起重視——《人民日報》2001年8月9日第5版

房價是怎麼高上去的?——《人民日報》2000年6月19日第9版

畢業了,我們該買房嗎?——《人民日報》2006年6月12日第6版

房價,會漲就會跌——《人民日報》2007年8月23日第8版

........

投資的不予評論,奉勸各位剛需

參考知乎專欄


如何看待上海2016年10月8日發布的房地產調控新政「滬六條」? - 地產新政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還是買房吧。


謝邀,這篇文章拉里拉雜說了一堆,看的頭疼,還是跟我閨女玩吧。


我想起了4000點只是起點。。。


很多事情考慮下為什麼,大量資金湧入樓市,那想想為什麼,為什麼資金不去實體經濟而去樓市,答案很簡單,樓市賺錢而且風險小,實體不賺錢或者賺錢少而且風險大,這種現象不是寫篇文章喊喊就能改變的,資本是逐利的,哪裡賺錢就去哪裡,所以要改變這個局面就要改善實體經濟的環境。

有人說樓市大漲是因為貨幣超發,是因為壟斷,細想一下,真的是這些原因嗎?日本美國貨幣超發更厲害,為什麼樓市沒漲這麼凶?如果壟斷造成價格上漲大家可以不買,去其他的投資渠道。但是問題來了,除了樓市還有什麼能投資的呢?股市,前段時間剛崩過,現在半死不活;互聯網金融,在逃的很多還沒抓回來,血本無歸的經歷還歷歷在目;製造業,產能過剩現在被逼轉型,還有其他產業呢,各行各業都說錢不好賺,開個小飯店都有可能血本無歸。那老百姓的錢該怎麼投資呢?樓市無疑是最好的投資渠道了,一二線大城市根本不用擔心房價會下跌的問題,由剛需頂著幾乎沒有太大的下跌空間,安全性非常高,首付比例低,公積金貸款、銀行貸款利息都不高,一次性的本錢投入不算太大,即便將來一時賣不出去,自己住也是不錯的,考慮到戶口問題,學區問題,投資樓市都是不二選擇。說到底,還是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匱乏,導致大規模資金湧入樓市,不是樓市太好,只是其他的投資渠道都太差了。

樓市的大熱,顯然是政府默許的,大規模的信貸支持著樓市。相比股市、製造業、互聯網金融,政府對樓市的調控能力是最強的,樓市的主要因素一個是資本,一個是地,都捏在政府手裡,政府可以隨時調控,控制地的多少,控制首付比例的多少,能很輕鬆的控制樓市,而其他的行業,周期長,後果嚴重,調控難度就大的多了。而且還有,高地價,高稅費,火熱的樓市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來彌補地方債的問題,可以說樓市的火熱是經過精心引導的。

人民日報的文章出來,可以看的出政府的心態變了,政策也要變了,樓市會被政策一步步禁錮起來,但是手裡那麼多資金該幹嘛,是需要更好的考慮一下,總不能讓老百姓的投資渠道統統封死,總得有條好的出路,不然亂投資或者乾脆不投資,其後果將是更可怕的。


為什麼造房子不是實業呢。住房是剛需,而且需求那麼大,應該多造才是。覺得房價太高,更要多造些,供給大了,價格才會下來。


不要幻想政府會托房價,什麼經濟靠房地產拉動也是毫無責任的胡扯和yy。房價靠經濟拉動到是真的。

但是,

你們可以看接盤俠啊。

所以短空後依然看多,直到必須買的那群人(某些債務危機的央企,為了自己活命不可能聽上面話),資金成本大到承擔不起兌付壓力(看成交量就好)。

不加息問題還是不大,總有一天不得不加,拭目以待。

看到加息,趕緊拋售,那個時候就是看誰跑的快的窄車道了。

到時候是到了還錢,債務違約,信用貨幣湮滅的時候。但還記得政府的蓄水池么?這蓄水池可不是房市股市,這樣想的基本都是腦子亂被人騙了。這蓄水池是指兩件事:一是政府的瘋狂加准,二是購買了大量遠期rmb看空期貨和認沽期權,也就是說人家早把風險對沖的後路考慮好了。有這蓄水池,政府就可以放基礎貨幣買資產救市,降准盤活流動性,同時匯率也不會太難看。

不過那是房價暴跌到銀行體系危險邊緣時才會做的事,最起碼也要跌到現金流(租售比)合理。

其實大方向政府還是"掌握"住的,這個東西無非是事前先把鍋甩清。

低槓桿的也可放心,政府不會收你房。政府做不到維持房價也不想做,但是,政府能做到一件事: 即便不補保證金也不會收自住者的首套房,這批人肯定是最沒本事的一批,基本沒啥賴賬能力,不太擔心收不回來。同時也是這批人總覺得自己很多很重要,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擔心的到是大宗起來,這個是雪上加霜。

再更,好像可以債轉股,為債務違約找了個出口?

一波房價上漲全套邏輯就是央企的債。如果央企董事長不在乎這個債了,那也就不用借新還舊了,那……

細思恐極。


我必須可恥的匿了,但是不知道後台會不會留數據……

當年國軍為啥喊:精誠團結?不就是因為既不精誠也不團結么。和最近幾年的廉潔和諧也差不多。。

但凡能喊出口的,那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我貌似看到了這篇文章背後的無力……


房價高的原因無非

1,壟斷地皮

2,貨幣超發

扯其他都是假的


大收房產稅,減少工業企業的稅。比喊啥都好使


求求日人民報別再發聲了,越喊話越漲。


謝邀。

人民日報永遠在用一些大而無當的話,說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看似提出了不少切中肯絮的建議,實際上等於什麼都沒說。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還混淆了因果關係,錯誤地把樓市火熱看成實體經濟不振的重要原因。實際上,正是實體經濟不振,投資回報率節節攀低,才有民間投資連續下滑,資金蜂擁而入樓市。換言之,實體經濟不振是因,樓市火熱是果。所以,限購對於緩解實體經濟資金荒,沒有多大意義。只要實體經濟沒有改觀,限購限貸再嚴格,銀行依舊會惜貸,資金依舊會四處尋找回報點,而不會回歸實體。

這篇文章還提出,「應該反思的不僅有企業家自身,還包括所有的利益相關方」。利益相關方當然應該反思,但這種局面關企業家何事?市場經濟,利潤率說話,實體經濟不行,資金向樓市轉移,是再理性不過的經濟行為。

顯然,真正該反思的顯然是各級政府。就在9月份,還有官員說,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希望中國房地產市場能支撐經濟並改善人民生活條件。導向在這裡,企業家又能做什麼?

至於「優化營商環境,讓資金主動迴流到實體經濟」,更是不痛不癢的廢話。這樣的話,各級媒體起碼說了很多年,但結果又如何?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多數人都知道,關鍵是改變的權力並不掌握在家建言者手中。

最後多說一句,多元化媒體時代,人民日報早已失去輿論導向功能,不必為一兩篇貌似中肯的文章歡呼稱讚,也不必為某些常識全無的言論而憤怒,無視之就是最明智的選擇。


中國房地產的世界獨有特色是土地是國家的。

在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庫存有不少只夠銷售幾個月的前提下,全面限制性購買,即壓制需求端,而同時又相對控制供給側的源頭,即對不起,土地出讓的沒有。

所以,房價這個東西就說不清楚了。


提煉一下中心思想。

還記得去年的徐翔嘛資本們?爸爸抓了。

我現在是沒什麼辦法從市場上阻止房地產泡沫。

我也不太敢戳破房地產,因為很危險。

不過做不做,你得好好考慮考慮。想想徐翔。

小辮子都在我這裡。

當然,我也知道我這麼說你們都明白,卻都揣著明白裝糊塗。

那不行你就做一個試試。


這說明政府或者說上面的部分人士不希望房市瘋狂的炒下去,如此龐大的一個產業,如果真的繼續玩擊鼓傳花的遊戲,那麼最後誰來接盤買單?吃虧的不可能僅僅只是買了房子的人。中國的有錢人是沒那麼少,但也絕對不可能為這無休止的房價上漲買單,最終接盤只能是廣大普通百姓。還是那句話,我國已開發和即將開發的房產足以滿足所有國人的需求,科技的不斷進步會讓距離越來越短,剛需僅僅只是一個笑話。

我國的房產本身已經捆綁了很多別的東西,已經產生了溢價。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我國的人民本身就為了高房價付出了太多。假如房價繼續爆炒下去,讓房產變成了區別社會階級的東西的話,我國的未來會變成怎樣呢?

如果高昂的房價逼走了很多沒有支付能力的年輕人,那麼這個城市的衰敗是必然的。以我國的人口結構而言,人口老年化的趨勢只會越來越嚴重,房價的不斷上漲是需要實體經濟的發展來支撐的,假如我國經濟還這麼萎靡不振或者下滑的話,那麼壓死房市這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這個了。


推薦閱讀:

環境工程可以作為能學一輩子的專業嗎?
當目前做的事情跟你所想要做的東西不一致該如何是好?遵循自己的東西還是順應市場?
985、211志願落榜,只能上二流一本大學,我該怎麼辦?
知乎上的這種精英意識會對個人的發展產生哪些推動和阻礙?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進國企還是私企更有利於個人發展?

TAG:經濟 | 房地產 | 個人發展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