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旅遊真的可以長見識嗎?

私認為在一個地方待幾天見識到的只能是這個地方的華麗,時間久了終究會忘,只有在這裡住一陣子,徹底了解這裡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才算長了見識,真心覺得只有吃喝玩樂拍照的旅遊不值,這樣的想法正確嗎?


樓主的問題裡面包含很多個小問題,讓我逐句回答。

「在一個地方待幾天見識到的只能是這個地方的華麗」

去一個地方能見識到的關鍵不是時間,而是旅行方式和視角

有的人去一個地方,直奔商場,大包小包買到就賺到,這種其實連華麗都沒看到

有的人去一個地方,照著介紹看看名勝古迹,走馬觀花,主要休閑放鬆一下,這種最接近你說的,「看一下華麗」

也有的人去一個地方前,會去讀關於這個地方的資料,了解這個地方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帶著問題去有目的的旅行,實地訪問古迹只是旅行的一部分,了解過去,是為了更好的了解當下。他們不但會訪問古迹,還會嘗試深入當地人的生活,吃當地人的食物,坐當地人的交通,住當地人的房屋,和當地人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想法,文化,價值觀。

不同的旅行方式,能得到的真的差別很大

「時間久了終究會忘」

能不能記住,有時候真和時間長久關係不大。

幾年前我和好朋友一起在瑞典馬爾默旅行,我們一起回憶這些年我們一起經歷過的旅行,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些旅行過去十多年了,卻還歷歷在目,可以回憶出非常多的細節,而有些旅行只是近一兩年發生的,卻以記憶模糊。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如此大的差異?

仔細回想我的每次旅行,我發現,那些記憶模糊的旅行,都是別人帶的或者安排的,而我自己計劃的旅行,都記憶深刻。

歸結起來,對於旅行,你主動付出和參與的越多,留下的記憶和收穫也越大,被動的旅行,很快就被淡忘,回想的時候會很「無感」

"只有在這裡住一陣子,徹底了解這裡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才算長了見識"

你對一個地方了解多少,不僅僅取決於你有沒有在這個地方住過、生活過、工作過,另外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原生經歷」 -- 就是你自己在自己的城市裡的生活經歷

我曾經在上海工作了三年以後被派到瑞典去工作了半年多,這半年對我而言收穫非常大,因為我熟悉上海的工作方式,我看到了很多我本來認為「根本不需要思考的事情」,瑞典同事卻用不同的方式在做,激發了很多的思考,我和瑞典同事討論,發現其實他們也只是不經思考的就用這樣的方式做事,只是我在對比之下產生了疑問,從疑問和差異中我理解了很多文化差異和思維溝通上的不同。閑暇之餘,我還經常和瑞典同事聊天,了解到很多生活上的差異,從細節理解到價值觀的不同,對我思維的啟發非常之大。若干年以後,我移民到澳洲,我發現很多澳洲的中國留學生在澳洲畢業了以後工作好多年,他們卻很難有類似的共鳴,我才反應過來,原來他們其實從大學開始就一直在澳洲,從來沒有在國內工作過,所以一直認為澳洲的工作方式,就是「理所當然」工作方式。

所以,除了積極去經歷以外,更重要的要積極的去生活,這樣你有一個更為全面的比較視角,觀察也更容易有深度。

當然,這個過程並不是先在自己的城市裡生活到「有深度」了,再去旅行,而是應該同時進行,一邊積極的生活和觀察,一邊經常性的保持旅行的習慣,一些體驗,你現在不理解,也會記憶在你腦子裡,等你的閱歷到達這一步的時候,他們會逐漸發酵產生化學反應,讓你明白很多。

你永遠無法「徹底」了解一個地方人風土人情,就像你永遠無法「徹底」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城市一樣。

不用等到完美,知行合一,一邊去做一邊思考。

「真心覺得只有吃喝玩樂拍照的旅遊不值」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吃喝玩樂的旅行方式早已過時了,這種被動的休閑方式並不能給人帶來持久的快樂。相反看似需要花很多精力的做計劃,做功課去旅行,卻會帶來很多獨特的體驗,留下寶貴的經歷,這些經歷會隨著你的生活閱歷增長在你腦子裡不斷發酵,產生越來越多的價值。

至於值不值,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旅行價值觀,我不認同,但是我覺得別人也有保留自己想法的權力。

而你,既然覺得自己是對的,就堅定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我曾經跟團去過美國西部游,時間很短,在舊金山只有一天。

那一天下午自由活動,我和朋友因為晚上有約,跟她遠方表叔吃飯。

那天傍晚下小雨,我和她迷路了,她身上只有百元的美元,我身上沒有錢。

我們全身都快濕透,很冷,怎麼走都找不到我們集合的地方。我們攔了一輛公車,問司機我們沒有錢可以刷卡嗎?他看我們濕透的樣子,說:別擔心,上來吧。

就這樣我們到了我們集合的地方。

看的景色或許不記得了,別人的善意我總記得。

以前去東南亞某國也是如此,有一個婦女一直跟著我們,介紹當地的旅遊情況,告訴我們如何買船票。我們以國內的標準去看她,覺得她肯定是騙我們的吧,要訛錢吧。

結果我們入住之後,她就說祝我們玩得開心,然後就走了。

我和同伴內疚極了,後來我們回程專門到機場找到她,給了她200塊當地幣。

我覺得旅行不僅可以看美景,也不僅可以有美食,我們還可以碰到形形色色的人。當然,他們不都是好人,但是是他們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豐富。

————————

更多話題,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anguage-related」。


唯有觀世界 方有世界觀


怎麼樣才算「長見識」了呢?

有人沒坐過硬座/卧鋪/長途汽車/高鐵/飛機,旅行讓他們嘗試了新的交通工具,長了見識。

不僅是"第一次坐XX是怎樣的體驗」哦。不同的長途交通工具,身邊的旅客也都不一樣。觀察他們、聽他們說話,超級有趣的~

我在硬座車廂遇到過出國務工回來的人,他們背井離鄉掙錢養家,只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我很感動。他們平時除了工作也學著外語,他們期待帶著家人外出旅遊。

我在過夜的硬座車廂遇到一對帶著兒子的打工小夫妻,同行的還有男方的母親。一家人對兒子的過分溺愛,婆婆對兒媳的苛責,讓我……無語。

我在高鐵上遇到一些乘客,他們上車就開始吃吃喝喝,買了好多高鐵上的吃食,包括一整提啤酒。到下車時,當然是沒喝完,只能留在車上,讓我好想笑。

幾年前我在機場遇到一些十二三歲的小孩,他們坐在一起,每個人都拿著iphone在玩……讓我覺得現在的孩子真是好有錢。

我在出國的飛機上遇到旅遊團的大媽,一臉幸福地說著孩子給她報團讓她來旅遊,讓我也覺得好溫暖。

每個地方生活的細節,包括但不限於不同的方言、不同的菜系、不同的物候,都讓人很長見識。

去年十一假期我去泉州玩,進了一家旅遊景點附近的飯店,店裡的小哥特別熱情地推薦點菜,我想這不會是被坑了吧。結果菜上來,很好吃,價格一點都不貴。後來知道了青島大蝦的新聞,我真是覺得——長見識了,原來還是有好的景區飯店啊。

旅途中,第一次在馬路口停下來司機揮手讓我先過,真的活久見……

大概本身已經走過很多地方的人不會覺得旅行讓自己長了見識吧。「吃過見過」就沒新鮮感了。

不過人的探索又哪有止境呢。走遍中國尚且需要很長的時間,國外游的範圍更大。如果真的走遍了六個大洲,還可以去探訪南極洲,還可以報名參加太空之旅呀……


世事洞察皆學問

旅遊就是讓人見識到更多的人、更美的景色、以及更多的事物,至於長不長見識,那是你自己的問題。

有人當圖書管理員改變了中國,可世上圖書管理員那麼多,又有幾人改變了自己呢?


謝邀,同意PHIL和不晚安先生 的回答。

不管是一兩天還是一兩年在一個地方的主題都是吃喝玩樂+拍照,只不過時間了,長參與的深度可能會更深入一點,但也不是絕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題主不要臆測,自己走出去嘗試,然後用自己的親身體會來闡述說明吧。


我覺得我兒子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我給他講卡梅拉:我想去看海

他去過菲律賓薄荷島,他不會問我媽媽大海是什麼,而會說:啊,我知道大海是什麼樣子。

我給他講:沙漠里的石頭

他去過迪拜,他不會問我媽媽沙漠是什麼,而會說:啊,我知道沙漠是什麼樣子。

我給他講高山、森林、江河。跟他描述這個世界,不及他自己親身去走一遭。

但是這個世界的海並不只是一種藍色,這個世界的沙漠也並不只有一種黃色,見識是一種不斷累積和甄別的過程。

你看了一眼縱然比不上你在那裡生活一個月

但是,你看了這一眼也比你在書上琢磨半年有用。所以不管是走馬觀花還是深入其中,都是一個增長見識的途徑,值與不值是跟每個人的價值觀和喜好有關,沒有絕對答案。


謝邀………當然能,我已經解鎖「中國所有的省與直轄市」,包括台灣省,除了澳門香港,也在美國騎了11個州。所謂長見識,籠統的來說,即是意識到個體的渺小與世界的宏大,社會的豐富,這樣的巨大反差的確會改變三觀的,至少也會改變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

我的摩托車旅行,大致可以分為五段:

1.318國道橫跨中國,從杭州到拉薩

2.15天環台灣島

3.100天環中國

4.環北美中西部11州

5.蘭州——青島橫跨北中國

以下是我寫的書《像恐龍一樣不停奔跑》摩托車旅行日記的尾聲,略能代表我「長見識」的思考:

——————————————————————————————

我在環行中國的100天里,幾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床上醒來。

浙江、江蘇、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東至琿春,北至漠河,西至喀什,南至騰衝。上過5300米的雪山,下過負5米的吐魯番。中朝、中俄、中蒙、中哈、中巴、中尼、中印、中緬邊境。走完了鴨綠江,騎過了整條新藏公路。在新疆的酷熱中曬到脫水尿不出尿,在西藏的苦寒地帶凍得手指頭髮麻,差點把命送在新藏線上。

小白帶著我穿行曠野、盤山公路、碎石爛泥、塵土黃沙、戈壁荒漠、無垠草原、青翠山谷、險峻懸崖。我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看到了平凡的個體與偉大的人民,我看到了雄奇的風景和遼闊的土地,我明白了民族的心結與沉痛的歷史。我結識各種朋友,與不同地區的人們交談,我喝了十多個省的啤酒,吃過全中國最好吃的烤肉和正宗的蘭州拉麵。

此生無憾!

我寫下摩托車環中國騎行的這些記述,並不是為了標榜自己去過多少地方,人生多麼彪悍。在摩托車的圈子裡,摩旅這一派的人們信奉一句話:我們騎行並不是給自己臉上貼金,而是為了讓自己內心更有分量。我只想靜靜地告訴大家,我來過了,我看到了,我思考了。

旅行者的寫作產物已經鋪天蓋地,但我認為,旅行的意義並不止於體驗和目擊,更不是簡單的異域風情和美食美景,我們需要在旅行中發現自己,見識天地,理解眾生。

這是一句來自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的台詞,說習武之人有三個層次: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即在練武過程中發現並突破自己的極限,讓自己作為獨立的個體更為精進。見天地,則是見識個人與整個自然界,整個世界的關係,意識到個人的渺小,眼界的狹隘,以及武力的界限。見眾生,就是最高境界,習武之人練到這個程度,則已經放下了派別之分,放下了武力強弱,放下了愛恨情仇,放下了整個自我,去關注眾生疾苦。

而我認為,摩托車騎行,乃至所有的旅行,都可以向這三個層次去修鍊。在我的第一次長途騎行,杭州——拉薩,318國道橫穿中國,我發現了自己最真實的熱愛,那就是不停的騎行,我經歷許多苦楚,比如暴雨,冰雹,高原反應與惡劣的路況,我熬了過來,我看清了自己,更懂得了自己。我深知我的熱愛是公路,是摩托車,是風一般的自由。

在我的第二次長途騎行,15天摩托車環台灣島,我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與大陸的華人社會。同是中國人,同為炎黃子孫,但我卻深深感覺被被投入了一段激流,那些同樣的語言文字,那些同樣的山川湖海,在台灣這個地方卻完全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明白了,在大陸的天與地之外,還有一個截然不同的台灣。在這個地球上,同樣的天空日月星辰之下,更有無數我們所不知道不了解的地方。

第三次長途騎行,就是這次環中國,我每天都在經歷不同的自然環境,與各地不同的人交談,並且在了解一段段碎片化的歷史演進。我第一次對「中國」這個名詞有了深切的認識。「中國」由廣茂的土地與漫長的海岸線組成,「中國」由五十六個民族與各種語言組成,「中國」由苦難的歷史與樂觀堅韌的人民組成。無數的中國人在這片可愛的土地上生存,在那些看起來完全不該有人類生活條件的地方頑強地留下人類的印跡。他們說著各種語言,操辦著各種營生,生老病死、貧窮富貴、婚喪嫁娶、高興悲傷、繁衍生息,他們用最大的勇氣和力量生活著。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芸芸眾生,極其細微的個體和個人,組成了這個國家的靈魂。我愛這些樸實的、市儈的、善良的、熱情的、精明的、無奈的、矛盾的、簡單的、脆弱的、幸福的、空虛的、真誠的人們。歷遍人來人往之後,我深深愛上了這個國家。

而我,決定與這個世界和解,與所有人和解。這一段偉大的旅程讓我意識到社會的多元化與自身的渺小,我願意放下成見去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我願意拋棄所有偏見試著去理解。騎行是一種修行,旅行是一次苦行,我由此獲得了源於內心的寧靜,以及不懼一切的勇氣。觀察、了解、思考;平和、冷靜、淡然;這是我所能悟到的人生真諦。我完成了幾乎所有心靈雞湯所宣揚的思想:辭職去旅行,做自己想做的事,男人需要一次冒險,追逐生活中的詩和遠方,堅持去做就能完成夢想,如此等等。在絕大多數人窩在家裡意淫的時候,我已經毫髮無傷地完成了環繞整個中國的摩托車旅行。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的小白,我的摩托車。我認為摩托車代表了男人的終極冒險精神,它塑造了我的人格,它帶我去到許多地方,它讓我勇敢堅毅,讓我成長。在與掠過身邊的風纏綿之時,我有了高潮。

旅程終於結束,但旅行沒有盡頭,我將繼續騎行,把生命耗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那就是摩托車與道路。

——————————————————

路上的那一個一個人,才是最美的風景,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種生活方式,有那麼多好玩的事,那麼多新鮮的東西,那麼多值得記住的人

環台灣的時候,我在台1線旁嘉義縣竹岐鄉鹿麻產村一戶人家躲雨,住了3天,主人家是兩位老頭,親兄弟。哥哥是鄉村跌打醫生,專用自己採的草藥味鄉里鄉親看病。弟弟年輕時是台灣ING保險公司的高級主管,退休後回鄉專做手工鳳梨酥,同樣以鄉里鄉親為服務對象。

倆老頭說,這個村裡從來沒有過大陸遊客,於是留我吃住,他們的妹妹,特意從嘉義市區開車過來接我上阿里山玩。我第一次深切地進入了台灣本土人的生活,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和善良,以及看到了真正台灣味的買菜,做飯,逛廟會,看報紙,吃小吃,開車,談論國民黨與民進黨,探親訪友,做生意,逛超市,騎機車,拜媽祖,拜土地公。這是所有遊客團在台北夜市和101大廈所完全無法感受到的鄉土台灣。

他們雖是台灣」本省人「,但卻不對我這個貿貿然闖入他們村莊的大陸人有任何偏見,反倒說,都是中國人,同胞呀。他們全家第二年來普陀山和杭州旅遊,我特意趕往見面,那種老友重逢的親切是跨越政治形態的,什麼是書上說的同文同種,血脈相連,可能這就是吧?這還不夠長見識嗎?

在環中國的騎行里,我真正知道了什麼是實實在在的中國,我的祖國從書面上,從電視片里,從新聞聯播里,從歷史傳說中一點點活生生的印刻到了我的心裡,我的回憶里,這還不夠長見識嗎?

即便是在傳聞充滿恐怖氣氛的南疆,阿克蘇,喀什,也有熱情的玩摩托車的維族哥們,對恐怖分子充滿憤慨的維族樂器店老闆,技術一流收費便宜的維族摩托車修理鋪老闆

在環北美的騎行里,雖然行色匆匆,近似車輛路試,但我起碼踏上了66號公路,驗證了美國的油價和物價,玩了槍,看了脫衣舞,和各色美國摩托車騎手聊天,美國男人和中國男人一樣喜歡大屁股和大咪咪。我見到了美國小鎮上民眾自發的致敬遊行,把五星紅旗偷偷貼在M1主戰坦克上,在舊金山唐人街廣場看到了不可描述的女性塑像,在俄勒岡波特蘭試圖購買不可描述的植物乾草,這還不夠長見識嗎?

上圖攝於提拉莫克航空博物館,我在昆明和騰衝又見到了同樣的東西,這種奇妙的感覺,豈是長見識可以形容的

我還認識了兩位美國朋友,今年7月底他們來中國騎摩托車旅行,特意邀我參加,我陪車隊從蘭州一路騎到青島,給他們做翻譯,從美國人的視角里看中國,也把自己的觀點通過翻譯告訴美國人,自己也在不斷反思,這還不夠長見識嗎?

關於這倆美國佬,有個很有意思的答案在這裡:

有哪些中國人認為不禮貌的行為美國人很難意識到? - 龍兄的回答

所以,光是吃喝玩+拍照購物的旅行沒有什麼卵用,能長見識的旅行,只能建立在你自己想去長見識的基礎上。去發現,去了解,去放低身段,去體察入微,去感動,去興奮,去流淚,去震驚。這才是好的旅行。

——————————————————————

以下是私貨:

這是我的書,歡迎大家購買,京東,噹噹,亞馬遜均有售

謝謝大家


毋庸置疑。


當然可以,旅遊,讀書,讀報,上網,上課,上班,聊天,玩遊戲,包括但不限於這些,都可以長見識

因為見識就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見,聞,最重要的是思考


謝邀。2011年10月,我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去廈門旅遊。彼時她處於感情的低潮期,猶豫要不要放棄一段感情。而我處於事業的抉擇期,猶豫要不要換一個行業。

其中一天,我們住在鼓浪嶼上,選的是一個面海的小屋。小屋內部條件不怎麼樣,但是站在陽台上看出去的風景很美。到了晚上,我們走到海邊近距離感受海浪。她在海邊站著想著心事,我看到一邊有礁石群,上面坐著一個釣魚的人,就走過去看看。

釣魚的是個中年男人,天黑了看不清楚,大概四五十歲的樣子。看到我爬上礁石,他挺開心,遞給我一根煙,大概這是男人之間最常見的打招呼方式。我是個女的,不抽煙,但會,於是接了過來,兩人一邊抽煙一邊聊天,他的煙好凶。

我問他能釣到魚嗎,他說能,問他能釣到什麼魚,他說了幾種,我只聽懂了石斑。他還說這幾年能釣到的魚越來越少了,國慶節幾天,每天鼓浪嶼的垃圾達到多少噸。太多的遊客讓環境變得越來越不好,巴拉巴拉,表達了種種原住民的不滿。

聊的其他內容不記得了,一根煙的功夫也聊不了很多。我惦記著好朋友,就要下礁石了。沒想到上去容易,下來卻有點陡。釣魚的中年男人跟我說,不要怕,中間不能停,要一口氣衝下去。我鼓起勇氣,一股腦兒衝下了礁石。

找到好友,她還在黯然傷神,我們待了一會兒就回屋了。一夜無話。

第二天定的五點的鬧鐘起來,因為據說鼓浪嶼清晨人不多特別美,果然如此。我倆和大部分人反著方向開始逛,見識了小島的幽靜。一路上我發現了特別多的環衛工人拉著車,想到前一晚釣魚人說的每天垃圾多少噸的事,特別留意,拍了很多垃圾桶和環衛工人的照片。

後來人就開始多了起來,到了熱鬧的地方更是人山人海。鼓浪嶼上小資的小店很多,也不記得是走進了哪個小店,我竟然在店裡發現了我做的耳釘。我指著那耳釘激動地說,這是我做的。我好友說,你怎麼知道這是你做的啊。我說,這是我做的,我當然知道。老闆聽到了就過來和我聊天,原來是在我這裡進過貨。匆匆拍了照就離開了。

鼓浪嶼上還有很多可以寄明信片的小店,我和好友也每人寫了幾張。她一定是寫給那個讓她憂愁的人的。我當時單身,分別寫給了父母、前男友,還有幾個網友朋友。

剛才為了確定時間,翻看了當時的照片。

這是寫給父母的明信片。

當時在小店裡看到的我做的耳釘照片,中間那板上,四對圓圓的胖胖的,好看的花色估計都賣掉了,剩下的是不太好看的。我一眼能認出來是因為,那個貓咪,需要做得很仔細,才能把圖案做在中間。

垃圾桶

環衛工人

我們住的那個小屋

從小屋看出去的海灘,就是我遇到釣魚人的地方,可惜晚上沒有拍照。左上角那個礁石就是釣魚的地方。這樣看著也還好,為什麼站在上面覺得很陡呢?大概因為天黑看不清楚,也可能是我是城市裡長大的嬌滴滴的小娘子的關係。

廈門的風景很美,鼓浪嶼的清晨也很棒。但我不會特地為之寫一篇東西。反而是旅行途中的人和故事,能讓人記憶一輩子,回味一輩子。也會讓我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產生衝動寫下這個答案。旅行途中所見所聞可能新奇有趣,但必須通過自身消化思考,才能成為「識」。這次旅行中,我最大的見識和印象最深刻的事,是關於垃圾和環保的。

--------------------------------------------------------------------------------------------

這次旅行的幾天,讓我發現,我離不開自己幹了很多年的手工行業,幾天不做手工,就手癢。當時就決定不改行了。回了之後直到現在五年,我還是在干這個。我的好友,也在之後一段時間裡結束了那段感情,重新開始了。

旅行是一小段人生的縮影,你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的足跡——友情、愛情、親情、事業。

亦或者,和陌生人產生的交流,讓人覺得人和人之間是有聯繫的,雖然我們都是孤獨的個體,也可以在某一時刻產生鏈接。

PS:四年後,我把當時給好友拍的照片印成三寸相片,做成一個小冊子,送給了她。我能感受到她感動壞了。雖然我們都胖了十幾斤,但那年輕美好的樣子還是留了下來。


有些食物是只有在當地才能吃的到的


謝謝 @大大大熊貓 的邀請。

旅遊應該是一種映射,應當是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從而對未來旅行中要體驗的事物有一定的預知和期望,旅行實現了知識儲備的映射、補充和完善,這種情況下會大大增長見識。

否則可能只是一個過客。


嗯。。我女兒一年級時開始帶她出門旅遊。每次出發前寫幾個和當地相關的詞讓她百度,然後告訴我什麼意思。純自由行,教她認車票查座。我做的攻略列印出來讓她拿著找路找車站買地鐵票,叔叔阿姨到處問路,有想要的紀念品自己砍價。

二年級暑假結束時老師問大家去哪裡玩了,廬山的也有,新疆蒙古的也有,哈爾濱的也有,國外飛了幾個地兒的也有。我家姑娘上台時說我爸工作忙,我媽帶我去了趟南京,第一天去了總統府。蔣介石是國民黨,跟我們共產黨對著乾的,但是也打日本人。我媽說不能說他是大壞蛋或大好人,因為立場不一樣。第二天去看了雲錦還有紅樓夢,紅樓夢裡有xxxxxxx(背了十幾個人名加上十分鐘愛情故事)。

小丫頭絮叨了半節課,然後很得意對我說,老師說我講得最好,要大家向我學習,旅遊就是出去玩也要學到東西。

她一邊說我一邊給她糾錯一邊想,我說的東西哪怕她記得十分之一呢,二十分之一呢,有這個一我就知足了。


謝邀啊!

這是最近邀邀邀中最想回答的一個。

我覺得,應該是有的。

先不說其他什麼高大上的,首先,旅行多了會讓人變的善良,至少我是這樣的。

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善良的人,畢竟心裡有很多黑暗面,但是越來越多的見識過絕美自然風光和人文風光後,發現,這個世界竟然能美成這樣!我覺得自己但凡有點黑暗的想法都會髒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從此以後,途中的我會變的和平時不一樣。我願意敞開心扉大大擁抱美景,負能量什麼的統統滾一邊去。我只愛這一刻純潔乾淨的世界。


謝邀!

  1. 不同的人的旅遊目的不同,有些人只是為了吃喝玩樂,那也無可厚非。
  2. 有心的人旅遊的時候自然會關注文化民風等內容,這樣的人通過旅遊可以開拓眼界,增長見識。

謝謝邀請~~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我一直覺得只有美食美景才能治癒一切。

失戀了落第了,老闆不給加薪了同事打小報告了,lol ow上分失敗了,我就出門旅遊了 。這樣說法太任性,換一種說法。

內心要平靜,摒棄戾氣充滿積極能量。出去一個陌生城市面臨陌生挑戰,能凈化原有的狀態。照相什麼的只是附加條件,這次美西我就沒照相,帶了單反沒帶電池 ,全程手機廣角都算不上…

你們不覺得有些美景根本照不出么?就在你心裡深深的觸動,好像似曾相識,好像恍如夢境。那種感覺跟嗑藥一樣,上癮。


古人認知世界的方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私以為見到沒見過的,哪怕是吃喝玩樂,也是經歷,經歷即見識。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旅行是為了放鬆身心,不是培訓班,不能要求每一分錢都有所收穫。

能力是肯定會有提高的,比如做計劃買機票找旅館等等等等。

覺得不值也許是還沒摸出門道,玩得不開心,或者去的地方不好玩,或者根本沒正兒八經地走出去過。旅行,開心了就什麼都值了。


推薦閱讀:

怎麼判斷速食麵的味道贊?如何把速食麵做的高大上,又能體現手藝?
如何評價電影《浮生一日》?
真正能實現「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的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窮人」和「富人」誰會更快樂一些呢?
天花板上為什麼有鋼珠掉落的聲音?

TAG:生活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