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弓配箭是否需要根據弓的磅數、自身拉鋸等條件 考量箭重、撓度等參數?

傳統弓新手 學習使用的是箭桿延長線的瞄準

最近在箭館用同一把弓嘗試了不同配置的箭桿,發現在同一個動作下,箭的重量、長度、撓度等參數發生變化後,箭的落地會出現極大的差異。

很想了解一下玩傳統的前輩們是怎麼個看法? 問過一些人,大致有兩種說法如下,

1、為指定的弓匹配完全適配的箭, 在正確的射型下,盡量讓箭沿著弓的中心線(或盡量貼近)前進。

問: 如果有這個匹配的標準或者心得,具體是怎樣的?

2、承認箭的飛行軌跡和弓的中心線有夾角這個事實,無論什麼弓配什麼箭,試射幾次後就基本知道該讓出多少夾角。認為傳統弓就是玩的自由,參數什麼的都是想太多。

望諸位不吝賜教!!!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

傳統弓有箭的配比,但是重點是羽長、箭頭、箭重、選桿和重心,幾乎沒有提到撓度問題。這些講究據周曉初說,即使到了晚清民國的弓箭大院,也是極其嚴格的。

傳統弓作為武器的時間佔據了人類文明史幾乎90%的長度,最晚到公元前3000年,亞述弓的製作技術就已經很成熟了。每個國家或者文明都有一定的標準規定,行業內肯定更通用,弓匠傳承也是師承關係,標準相對要強一些。

配箭其實不同弓型之間差別較大,弓的拉力曲線(蓄能)、拉距都影響箭重箭長和撓度。傳統木箭的撓度也跟直筒鋁碳不一樣。一般掏檔子會提升不少靜態動態撓度,選擇大拉距的筒子們不差錢的話還是上掏檔子好。唐豪的《清射叢書》里,顧稿《射說》里有「弓與力配」、「矢與弓配」和「調弓矢」,(裡面角弓保養的篇章其實是重點);黃征南射法裡面的具體數據其實更算是北元弓或者韃靼土耳其弓系的配比(清箭沒那麼輕的實物加上黃征南本人是南明遺民)。

其實有沒有當時記錄的具體數據不要緊,因為當時的標準並不能完全適用於現代,說實話,射型射法、弓、箭等器材還有幾個人真的複製老東西來用的呢?如果有心人翻到老數據,那對除幾個拆老弓做新弓的弓匠箭匠外,沒有太大價值。

現在一般弓友都是實踐出真知,用現代材料的仿古的東西再打一遍,拉出個比較靠譜的配比表。

不過個人建議不太參考直接照搬美獵的配比表,無稍、弓窗和極小的拉距,這些情況完全不適用於傳統。

我個人的使用情況。50#-55#,35""拉距下清弓,不管是老賈的玻片還是曉初的摺疊弓,配93cm長9-11mm粗45-50g撓度350-450之間的掏檔子木箭基本沒有問題不打桿出箭很直,沒過白紙但是慢動作看姿態已經穩定了。掏檔子材料一般都是白木或者雪松,其實赤松更好一些不過油性大。如果不計成本最好是樺木杆兒。別的器材情況,不了解了。。。希望有所幫助。


謝了個邀~~~

題主你好,你所提到的兩種解釋都是太不合適的,或者說過於極端化

1 弓磅數與箭桿撓度嚴格匹配這件事,是在工業社會才能做到的。古代的弓箭產業沒辦法提供嚴格精確的產品陣列進行嚴格撓度匹配,即使是現代的傳統弓箭產品(竹木箭)也還不能。

2 傳統弓缺乏現代意義的精確和精度,但並不等於可以隨便瞎配瞎玩。弓箭匹配的基本原則是在的,只不過沒辦法像現代弓箭那樣嚴格精確的匹配,只能做到大概的匹配。然而大概的匹配也遠遠好於不匹配、隨便瞎用,這其中的分寸就看個人追求了。

另外,傳統弓這個概念,對於古人,對於現代人是不一樣的。對於古人,弓箭在大部分場合只是一個概略射擊的武器,優勢在於火力持續性和戰術靈活性,至於精確射擊,那是的工作。

現代人射箭主要是作為體育娛樂競技,當然就更多的追求精度,現代弓的改進與發展實際上就是在逐步貼近弩的功效。但這並不是弓箭本來應有的意義。

當然,傳統弓也是有射準的考量,比如現在看到的日本和韓國傳統弓,它們都有一種獨特的設計叫做「出弓處理」,即故意將弓製作的有點偏扭,讓弦更偏向搭箭一側,這樣發射時的中心線夾角就會大大降低。再配合上特殊的手法,可以達到相當理想的發射角度。

這就是傳統弓在歷史語境中的設計邏輯,現代人經常難以理解


分兩種,現代『偽』傳統弓和古代真傳統弓。

前者我不講,後者,古代射箭要考慮箭重、箭長、鏃重與箭匹配,箭與羽匹配關係。

特別是挑羽,什麼羽配什麼箭有講究,多少力的弓配多長多重的箭有講究。

古代沒有撓度的概念,所以一般人通過樸素的射箭實踐得出的就是箭長加箭重匹配弓力的對應關係。這些東西,射箭古籍裡面有,這方面的知識,射箭者會掌握一些,但是主要掌握熟練的人是弓、箭師,而且箭以清代為例,也不是按照單只賣,而是成打或半打賣,每一打、半打的相似度是被掌握好的,偏差可以被很好控制。現代用傳統箭的主要問題是,原料來源不能很好的控制,所以很難去標準化度量撓度、箭鏃匹配關係,每個人只能根據箭表自適應相應配箭概略準則,沒有普遍規律。我的意思是:應該有標準,但實際中沒有標準。按箭表試自己合適的,確定下來即可。


個人的淺見。拋磚引玉。

首先,根據自己的拉距確定箭長。然後,根據弓的磅數確定箭重和撓度。

更進一步,甚至有人要考慮調整箭的重心,但是一般不需要考慮這麼多。

如果純粹追求射准,直接上碳箭,買的時候直接報箭長,弓的磅數,店家就給你直接配好了下單就是。

如果想用竹箭,普通配重竹箭就行,三不齊沒必要。

普通木箭不推薦。掏檔子太貴。

選合適的箭是個麻煩事,箭頭,箭羽這裡面的麻煩事也不老少。不過只要選好了,以後就好說了。

最後就是,射箭,怎麼瞄準不重要,發力才重要。

祝您玩得開心。


謝邀,我個人不玩傳統弓(因為和美獵有衝突,玩傳統多了甩弓對美獵有很大的影響)

但是我還是覺得,任何弓種,都是需要嚴格配置箭的撓度、長短等參數的

首先一個問題,大磅數弓用輕箭明顯是會有大問題的,所以說根據磅數配箭是十分必要的

常規的配箭是每磅9~12各令,過低則會造成弓片損壞,往高了配倒也不會損壞弓片並且有更強大的動能,但是那是破甲和大型獵物需求,正常射準是不用考慮的

然後箭長肯定是要根據拉距配等的,這個毋庸置疑,具體原因我倒是忘了,現在是習慣性配長度,而且我個人是美獵玩家,所以箭長還會影響瞄準,這一點對於我個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合適的箭長、撓度和配重是有益於散布的穩定性的

無論對應弓種是否容易射准,不能因為美獵射准比不過複合就不追求準度,所以也不存在傳統弓是追求自由所以準度無所謂的,任何射手都有自己適應的配置體系,只有在對應的配置體系下,才能發揮出穩定的成績

如果只考慮擺個姿勢然後一通亂射,那樣大概是體會不到射箭運動最核心的樂趣的,而且很有危險性


只要發射的原理還是弓的原理,不管傳統還是現代弓都沒法違反這個世界的物理法則。要嚴格匹配是必須的,只有程度的區別。

古代科技條件不夠,擾度直度、中心出箭、上下同步都沒法和現代比,不代表著它就是另一類可以超越物理定律的玄幻事物


人問的是什麼,你們答的什麼?完全不相關


魯大興 ,全弓種競技射箭修習者,反曲吧吧主。

先mark一下,回頭把自己的理論進行一下匯總。

1。現代弓理論的「撓度匹配」如何應用在中國傳統弓上?

2。在撓度匹配過程中,箭的各種參數如何產生影響。

3。梢頭和箭支的匹配關係。

4。箭羽與飛行姿態的關係。

感覺自己挖了個大坑,緩填。

————————————————————————————————

那一個都得幾千字還得配圖才能掰扯清楚啊


先總結一下題主提出的兩種思路,再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

思路一:箭適應弓。這個是正確的射箭思路之一,因為他起碼有一點是明確的:箭的飛行軌跡遵循箭桿的所在直線。這與射箭動作中追求的直線用力是吻合的。而射手悖論依靠箭的彎曲繞過弓把來化解。但這又不是正確的傳統弓思路,因為撓度和工業化生產出的高一致性箭在古代並不存在,那古人就不能射准了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思路二:偏打偏瞄。恕我直言,弓匠千百年來對提高弓箭效能的努力,都被你們得榆木腦袋浪費了。這種打法原始而可笑,我曾見過一把層壓弓出箭點硬生生打穿了魚皮把弓把磨掉幾毫米,10m,20m,甚至三十米這樣的大法都能成績穩定,超過50m我們拉出去試試?距離遠了,偏打偏瞄就是個笑話。

練習射準的傳統弓用箭首先考慮的是箭的直度和一致性,其次重量,繞度不作特別要求,+-100以內轉弓或揚腕動作都能化解。直度和一致性高,動作正確情況下可以保證落點的密集度,成績穩定是射準的基礎。重量要考慮箭速和效能的平衡,高箭速對射准固然好,但震動大很很快消耗射手體力,是不利於比賽的。繞度只需要配個大概,動作能解決相當部分問題。

題主對聯繫時箭落點變化的問題,最好多打幾組,打出散布然後仔細描述一下,我可以幫忙分析解答。


先mark一下,回頭把自己的理論進行一下匯總。

1。現代弓理論的「撓度匹配」如何應用在中國傳統弓上?

2。在撓度匹配過程中,箭的各種參數如何產生影響。

3。梢頭和箭支的匹配關係。

4。箭羽與飛行姿態的關係。

感覺自己挖了個大坑,緩填。


傳統弓完全不會,但是射箭的理論都是相通的。身邊有許多美獵/光弓玩家,都需要根據自身拉距,實來磅數來選擇合適的箭,並且需要通過截箭來調整箭的撓度。


推薦閱讀:

現在中國傳統弓的大拉鋸射法與小拉鋸射法有何異同?
為什麼說迪卡儂的反曲弓是神弓?還有箭的規格怎麼選擇呢?
弓箭入門能不能用清弓而不是美獵?
為什麼箭射出去不會打到弓?
複合弓為什麼不能空放?

TAG:射箭 | 反曲狩獵弓 | 傳統弓 | 弓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