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類保送生是什麼樣的體驗?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全國有16所高中有外語類保送的名額。作為這些外國語中學的保送生,在選擇保送和最終確定保送這條路上有些什麼樣的心路歷程和體驗呢?作為這一類保送生又有什麼樣的體驗呢?謝謝回答。


利益相關:2017屆外語類保送生

考完了以後被一堆家長揪著問外語類保送是不是一條通往名牌大學的捷徑,是不是能接受外語作為自己的專業之類之類,聽得多了,回答得多了,今天也在這裡答一下。如果有疏漏,前輩們多多指正。

其實在我的中考成績在自己的市裡並不是很理想,中考那次翻了很大的車【大概從全市前50跌出了500 QAQ】所以一直在考慮自己是不是能在高考的時候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答案很快就被我否定了。可以是可以,但是只要有0.01%的幾率失敗,我也好怕自己成為那些不幸運的。後來看到了學校的保送政策,也便是想也沒想就報了。

記得很清楚當時我爸跟我說的:「如果你能接受在一個頂尖大學學習一個最偏門你最不喜歡的專業,這當然是最壞的打算,但是你如果能接受,就報吧。」後來發現我爸是對的,好大學與好語種,就像高考裡面的好大學和好專業一樣難得,很多時候你無法兩者兼顧,但是最後從結果看來,我還是很幸運的。

在我們學校想保送的學生和高考生前兩年是沒有任何區別,都是日復一日在學習日常的各科知識【高一是九科,高二是六科】到了高二下學期會有正式的劃分,學校會根據學業水平考試、平時素質評價、各種相關獎項以不同的權重相加,再加上一次統一的體測考試成績和一次保送班分班考試成績來判定你是否具有保送資格,再根據成績高低確定你可以選哪所學校。因為現在所有的評分和資格都是可以在陽光高考網上查到的【評分每個學校的標準和項目不一樣,不在網站上公布,但學校肯定會在公告欄上公示一星期】,所以真的不會說有那種走關係或者權錢交易的現象,因為一切已經清楚得不能在清楚了,體育考試都是請的外校的老師,保送出題也是讓無利益相關的老師全封閉出題。

有驚無險的盡了保送班以後才是真正努力的時間,差不多也只有三四個月左右。我的英語基礎還不錯,小時候就被我麻麻逼著學,不過後來發現還真的是早學一點有好處,初三雅思考到了7.5,後面高中的英語課也都是老師講,我在下面看小說【還是老師脾氣好不管我QAQ】整個高中的英語學習也就蠻輕鬆的。語言這個領域其實很靠悟性的,其實就是語感,單詞量和語法是硬知識,其他的思維體系只能多看書多和自己的外教交流。

題當然是不能少刷了,誰說外語類保送很划水!上個圖

差不多這三個月做了這些吧【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是我複習人文知識的reference】,我同桌說我當時真的是學瘋了,我現在看也是QAQ

當時自己特別有計劃,有時候學校會給我們集體上上課,英語啊時政啊文學啊數學什麼的,我英語課基本沒聽QAQ 畫風是這樣的

【一個畫風清奇的人(微笑)】

那本GMAT的邏輯推理看到了考試前還沒看完,最後發現北外考的邏推簡單到爆炸,哭泣

當然時政課可不能錯過,仍然覺得我們當時老師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和媒體的左右分化的時候超帥OwO 三個月過得昏天黑地的,基本上除了刷題就是看書,文學的,歷史的,心理的,經濟的,法律的都看,手機上下了30個新聞app,天天刷知乎QAQ 可能是中考陰影太大了自己太怕,現在想一想真的再也不可能像當時那麼努力了。

當然準備了這麼多考試也是很平常了,筆試比想像中的輕鬆得多,面試因為自己一直參模聯和辯論的會議也就是和普通聊天沒什麼區別,有時候還能跟老師甩個小包袱秀秀知識面什麼的XD 想想自己當時跟老師聊了半天怎麼去寫一份background guide也是可愛XD

最後報的三所大學都考上了也都是一志願所以還是蠻圓滿的嘻嘻。考完試了也還是正常的自己學一學其他的課程,先修一下二外三外,再幫學校乾乾事情,也是很平常,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喪哈哈哈XD

保送以後的兩三個月在學校接待外國交流團,擺個拍,和好朋友們一起策劃畢業典禮拍出來個畢業視頻什麼的【順便學了premire ae lr 諸多adobe buff XD】也還是很有意義XD 尤其是視頻出來的時候超有成就感。

然後嘛,時間就到了現在啦XD

所以說,保送的路怎麼走還是看大家自己的想法,你到底是選擇一個高平台還是一個自己熱愛的專業因人而異,當然我也為我能夠很熱愛語言感覺幸運。因為自己報的大學不是language-oriented就是TOP10,所以準備過程確實會很艱辛,有時候還會被自己設定的DDL追著邊哭邊跑,不過你要是最後結結實實的走下來了,認認真真地去準備,結果一般不會太差【好雞湯XD】。

文學老師曾經跟我說:「最不功利的指向就是最大的功利」 放在這裡還蠻適用的。

風花雪月的故事永遠都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真正make a difference的人還是你自己呀XD


外國語高中保送浙大,喝了奶茶半夜有點興奮睡不著,來回憶一下保送的體驗。

「深不見底的碧水潭,寤寐思服的溫柔鄉」

可能不如外人所想,保送絕非完美:保送雖然可以使飽受高考壓力折磨的高三學生提前半年解脫,且學校往往是排名較為美麗誘人的高校。但外語類保送的政策是若保送成功,大學的主修專業只能是外語且沒有轉專業的機會,這對於並非真正熱愛外語的同學無疑有些折磨;保送的考試科目和重點與高考大不相同,若失敗,備戰保送期間耽誤的複習時間,落下的複習進度以及對於心態和自我認知的打擊很可能對高考造成許多不利影響(曾有保送清北失利的學長學姐最終高考無緣top10)。所以貫穿保送始終的心態應該是糾結,想要打開那充滿誘惑的盒子,卻不知道裡面到底是什麼,自己能否面對。

在這種又糾結又渴望的矛盾心態中,校內選拔開始。保送只考語數英,而我的強項是文綜,老師們都認為我並不適合保送,尤其是我的英語水平只能屬於中上,如果用於優秀選手之間的競爭就不具有什麼優勢了。選拔成績出來,中等入圍。那時我的心態實在是被高考壓得處於崩潰邊緣,抓住保送就像一根救命稻草不捨得放棄。「讓我走吧,只要能走。」有時時常也會想,如果當年自己的心態沒有那麼崩會怎樣,但是人生本來就是沒有如果,對於崩了的我,我真的要感謝保送,它不僅讓我又感受到這世界的溫柔美好,更重要的是讓我挖出了自己未曾預料到的種種可能性。

1. 短板會永遠是短板嗎?

應試教育下的學習都是難免功利思想的,雖然我對西方文化較為感興趣,但在保送之前,我對於英語的態度可以概括為一半放棄,一半迴避:文綜數學決人生死,四平八穩的英語水平往往在短時間難以大幅上升。然而自從搬出教室,告別一輪複習開始備考保送,英語一下就從最不要緊變為生死攸關。高校的保送考試除了有遠高於高考難度的各種形式的筆試題(北外筆試據說是專八難度,或許他們要的就是在語言能力上贏在起跑線的少數人吧),還會有考察口語水平的面試(部分學校如復旦採取全英面試)。選擇即負責,帶著一種在優秀群體中濫竽充數的不安和羞恥,我開始了在英語學習上的窮追猛趕。

現在回憶起這個過程還有些欣慰,然而當時只有日復一日分毫不減的壓迫感。同桌在背專四專八辭彙,我還在背六級;對面的同學三十分鐘不打草稿洋洋洒洒一篇essay完工,字體還賞心悅目,我思前想後歪歪扭扭才寫了一半,句式低級,思維淺陋…口語練習時好朋友已經開始練習標準英音的語音語調,我卻有時還會在邊想邊說時卡殼……但是當時的我並沒有太多時間去擔心憂慮,全部的注意力都在現在的我和理想的我的差距之上。我像小學寫閱讀題一樣認認真真摳著每一篇閱讀和完型的答案(包括適應了一部分鑽牛角尖的套路),六級辭彙翻來覆去背了四五遍背到封面掉色邊角都磨爛,最後已經可以做到看到一個單詞想起那一頁的片語例句甚至布局…(我的想法很簡單,沒時間背完專四專八總要把最基礎的六級背好吧——and最後到浙大筆試前我還是沒背完專四噗(/ω\)。每天晚上回到寢室強迫自己寫雅思作文,一邊寫一邊罵自己怎麼這麼差勁;練口語的時候首先求通順自然,讓思路和表達都流暢起來而不是一邊emm…ah…一邊絞盡腦汁想高級辭彙(另外其實native speakers並不會在口語中使用一些書面表達才會用的高級辭彙)。

正經準備保送的一個多月時間,我們基本是放養的羊,幾乎是無人管理狀態,但卻是我的英語水平進步最大的時期。我刷過六級、專四、PETS5、江蘇高考卷等等,保送的結果證明了英語真是最有良心的學科(順便吐槽當年保送試題大換血,準備的全沒考,考的都是大家沒準備的……)。

保送以後,我對於「我擅長什麼什麼」「我什麼什麼不太好」這類表達都產生了保留態度。很多時候你自我認知的短板只是由於你並沒有想要去改變的願望或客觀條件,你沒有意識到你有掌控自己的能力。我們都被客觀現實深刻影響和推動,但我們自身的能力常常沒有被充分認識和挖掘,而這種能力才是真正改變事物走向的力量。

2. 你對自己真的足夠了解嗎?

保送的過程中,有幾件事情顛覆了我對自己的認識。

首先我認為自己是個較內向的人,缺乏表現欲,思維也不算活躍。但是在面試練習時,我們常常會圍繞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或辯論,比如醫患糾紛、霧霾治理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我認識到自己的邏輯還是比較清晰的,而且其實是個思維活躍、樂於表達自己觀點、甚至有時和人辯論一番的人。全年級的保送生一起呆在大閱覽室里,在相互走動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其實是喜歡和人交朋友的,聊天時也並不像真正內向性格的人感到拘謹,而是感到愉快放鬆。

保送讓我確實認識到了自己的一個弱點,不是英語,而是心態。內心不夠真正的強大,才會在高考即將來臨時無法保持真正的平靜,才會出現成績的波動,對自我的懷疑和不自信。不過心態這事,有的時候真的無法強求,早點認識到努力規避其不良影響卻是一件好事。

保送也重建了我對文科和理科的認識。許多人可能認為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是理科生的專利,文科生應該是浪漫的、隨性的、信馬由韁的。但在面試練習的過程中,我發現真正幫助我分析問題和回答問題的邏輯思維和條理性恰恰是文科學習帶給我的。比如關於霧霾治理問題,我在分析和回答時就會先從成因入手,然後針對政府、企業和個人分主體進行分析最後再總結回答,怎麼這麼熟悉?對!這就是政治大題啊!哈哈哈哈!在辯論時,能夠抓住對手的漏洞,提出其從A推出B的理由不充分、邏輯不合理,後來想想這不就是自己在答歷史和地理題的時候屢次被老師指出的錯誤嗎?哈哈哈真的此生無悔學文科!

3. 你能對自己負責嗎?

雖說保送逃了高考很有誘惑力,但身邊不乏認真思考後放棄保送資格回去高考的同學;選擇保送的同學,以下的幾個問題基本上也捫心自問了無數次:我喜歡語言嗎?我將來想要從事什麼工作?如果我有更喜歡的專業,放棄了我是否後悔?如果高考會有哪些情況,我會分別作出哪些選擇?

如果你喜歡外語和文學,如果你思想西化,如果你渴望出國,如果你對外交和國際關係興趣濃厚……保送對你當然是一個好的選擇。所謂外語專業,並不只是學習聽說讀寫譯,很大一部分課程是關於文學、歷史、文化、社會、政治blabla(這也是為什麼外語專業的學生思想會比較西化吧)

4. 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其實很簡單

【計劃性和自律性】

準備保送的時候,我們不在教室里上課,閱覽室日常沒有老師,所以也存在一部分準保送生認為報的學校錄取率很高,勤奮學習了一段時間,就開始了摸魚划水的狀態(當然,最後他們基本上都沒過…)沒有了每天排好的課程,從早到晚都是自習,這個時候提前計劃、嚴格執行和後期反饋的能力,對於學習的效率和效果的作用就顯現出來。而在「切實利益」的誘惑和驅使下,完全沒有計劃意識的我也能把每天計劃得井井有條。

【看報紙和新聞】

我之前不喜歡看報紙和新聞是覺得那無非是一些殘缺的事實和無關痛癢的敘述,但是因為各高校在面試時都喜歡問一些涉及時事的題目,加之閱覽室到處是報紙雜誌,我在刷題刷煩或者犯困的零碎時間讀過環球時報、看天下、南風窗、中國青年報、國家地理……令我震驚的是環球時報的畫風實在太有趣了!!(當時是,至於現在還是不是,已經好久沒看了)而且我漸漸明白,你可以從主流媒體獲取到一件事情的點(比如xx地發生了xx事件),至於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如何評價、如何理解這種展開一個面的問題,你可以選擇從各類不同的信息源獲取,慢慢架構一個儘可能客觀的理解。

【生活除了學習還有很多】

保送後的半年假期,可以用來學開車、做飯、閱讀、旅行、學二外、做志願者、支教……所有曾經為高考讓路的事情你都可以去盡情嘗試,感受世界帶來的善意。

(想不到寫什麼了,想起來再來寫吧:)


①保送這件事,努力是決定性因素,但是運氣也真的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很多最後被延到的人去了非常不錯的學校,這要和學校的考試時間緊密掛鉤。比如華東師大等等(我覺得它不錯是因為它是個上海的985,請看不起的學霸自動忽略謝謝)

太多太多身邊可喜可賀的栗子,真心為他們高興

他們命好嗎,真的很好。但我相信,那也是因為她們的實力(不排除保送考試很水的學校,就普通211來講根本不刷人的比如華中師大,南航等等吧)

一定要想好,不要為了安逸選擇保送(這一點最最最最最重要)雖然這麼說,沒有辦法人屬於趨利避害型動物,大部分還是會為了眼前的安逸懶得考慮那麼長遠。所以我真的相當敬佩那些棄保最後考上清北復人的學長學姐。

我覺得至少百分之五十的保送生進入大學以後會後悔

這裡面有那種語言很差,但學習很好然後通過保送考試的(這種語言差是既沒興趣也沒天分的)

也有自己不知道要去什麼學校,完全是遵從爸媽意願隨便去考了一個考上了的

或者是去了很多高就業率的學校然而去學個語言並沒有卵用的

或者是圖省事沒去985去了個211別人不認的(但是努力就有收穫金子總要發光,不是每年都很多二本考研去了985嗎?)

不要覺得高翻,同傳,外交部什麼的很光彩,那都是學語言的千軍萬馬里的人精,踩著多少人的腦袋才走到的高度。如果以語言找工作,大部分都去當英語老師,這還得是算學的還不錯的,現在當英語老師也很難啊。最重要的是,你要問問自己喜不喜歡這種天天和語言打交道的生活。

你可以對語言沒興趣,但是你必須有學好語言的努力和決心,你必須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學語言,如果你到了高三連這個最基本的東西都意識不到也真是白上學了,不一定英語分數低就不適合學語言,也未必英語每次考的很好就代表你這個人語言水平高或者適合學語言,要看自己對語言有沒有基本的語感和直覺,能不能快速領悟語言背後的東西,說出來很玄,自己感受吧(因為任何語言學起來都很苦,學好了更是太難了,沒這個決心,你大學一定會過得苦不堪言,你真的會每天覺得自己當年省事的半年就是因果報應,大學要哭四年)

③關於考試就是專四難度(專四單詞必須背完)去準備就好了(很多學校都考不到這個難度,不過如果你去清北復交,準備專四也沒用因為你還是考不上2333這話不是說給學霸聽的,萬能學霸自動忽略謝謝)北外上外必須看到專八,真的就是必須看(我覺得不看會心慌,因為你既然決定走語言這條路就很艱辛了,專八是基礎門檻對於一個英語專業的人來說)

語文數學我看他們就是做當地高考的天利38套(這個不好說各個學校要求不一樣)

口語我沒上課(因為報考院校對口語要求挺低的,我去考試的那一組人有一半把desert和dessert都讀混了)他們上課的普遍覺得坑(因為一對一漫天要價而且幾乎學不到任何東西,自己平時可以私下看看ted,對演講話題說出自己的思考,必須說出聲否則沒用。最主要是鍛煉思維方式,三段亂啊,辯證法啊,多主體思考啊,歷史角度當代角度未來角度啊,多多聯繫實際生活啊。說不出來是因為辭彙量不夠,背單詞一方面,多看歐美電影美劇英劇積累日常片語和他們講話的方式多多思考更加重要。這一點我也在做,做的很不好吧,因為我口語也不好來著,所以和大家一起努力(?????????)語言語調我沒啥可說的,天生髮美音還挺自然順暢的所以從來也沒練過高逼格的純英音,沒資格講這個)

差不多就這些了

無論是否想去參加保送都要知道這個舉動的代價,高三應該學會對自己負責了

希望大家都得償所願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對奶茶mm保送有沒有水分的討論,有感而發。下面內容純粹是個人體驗,不具有建設性意見。如果沒有幫助到你,其實不必浪費時間。

先表身份:樓主是五年前某二或三線省會城市的外語類保送生

再表態度:奶茶保送清華絕對是有很大的水分

先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外語類保送:

全國各地省會城市一共有30多所外國語學校,這些學校都有一個特權,就是有一定名額可以讓校內優秀學生免去高考(這個名額比例大概在20%),直接保送全國優秀學府。我們學校是大概全年級1100人,保送名額220人。

看上去很棒吧?

但有以下幾個問題:

1.專業受限制。保送的綜合類院校大多只能學外語或者其他學校限定的專業(例如奶茶那一年的清華,我們學校有一個學霸學長進去,只能學一個人文地理還是什麼的學ke,奶茶的英專我不知道怎麼來的…)

2.公平性

公平性這個分很多方面,一個是各個學校間的公平性。比如某外附的學生進某外的名額是我們的好幾倍,雖說我們那一年進某外的人數也是某外第二了…

記得他們有一句話叫:好好學習去國外,不好好學習去某外。而我校則是倒過來,拼了死命也要去某外,學習不行了家裡有點錢的才去國外。這又扯出了城市間的公平性。

像是上海、南京這樣的城市的外國語學校,大家很多人會選擇出國,保送的分量與我們這樣的地方比起來,真的是天差地別。怎麼說呢?大家請感受一下我校的保送:

1.全校1200個人至少前900名都是全市各個學校來的尖子生,都不是吃素的。最可怕的是,學校為了給我們增大壓力,居然從全省招募了另外100多名各市級的學霸(我們是個高考大省)。基本上我們前二百名里100名都被他們佔據了。這意味著我們這900名全市的優秀學生只能爭搶剩下那100名的名額了。

2.從高一到高三一個5次校內保送選拔考試。每年寒暑假是各個學校最輕鬆的時候,卻是我們地獄模式開始的時候,因為假期結束我們就將面臨一次保送考試(ps,直到高二分科前,我們是語數外政史地生物理化九門學ke一起考)。而這次考試意味著你的將來。簡單來說。就是把高考分成了五次進行。每一次都是一場拼盡全力的角逐。

3.學校為了我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還加入了體育考試,有:800米、實心球、跳遠跳高、三級跳、引體向上……

還把學生會、班幹部、社團加分算入其內,各個等級(比如學生會長和幹部幹事、班長團支書和普通的學習委員紀律委員、社長和社員)分值都不一樣,而且會差很多。而且每個期末同一個崗位會有一次校內打分,比如全校團支書,哪個班晚自習紀律最好(被教導主任查到說話次數最少),那個班團支書分數就最高。這些崗位高一剛入學就定下來了,每學期末會有一次改選。你就想想來自這些全省人精的競爭該有多激烈。反正目前為止我所見過人性最黑暗的事情基本都是在高中那段時期發生的。

另外還有最最奇葩的三好學生和德育量化分。三好學生是按照班內德育分排名進行的,每學期評一次,會有一分的加分。比起班長、學生會幹部每學期6-12分的加分,這真的是九牛一毛哦,但還是有無數人為了這一分被活活逼成深井冰,比如我。

競爭從早上起床就開始了:

6點半起床,被子要在盡量五分鐘內疊成豆腐塊,床單要弄的一點褶皺都沒有。如果宿管不滿意會被扣分。這對於沒有家務天賦的我簡直是一場災難,高一到高三從來沒疊成過,於是機智的我媽準備了一床疊好了的被子放在床腳上,於是我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不踩到被子睡覺,因為踩壞一點就不再是宿管心目中完美的「豆腐塊」了。

6:35開始全宿舍10個人開始搶兩個洗手台。

6:50前要到達教室不然被dei主會被扣分。被班委逮住扣三分,被學生會逮住扣扣班級量化分,你自己的量化分被扣10分還是30分看班主任心情。

7:00開始早讀。這個對我來說又是一個災難,怎麼說呢?它比的是你聲音大不大。學習委員會到處走動,記錄每個人聲音大小。如果ta認為不夠大或者不夠熱情,那麼你可能會被減分。反之,你會被加分。像我這種ktv唱歌聲音都會被伴奏蓋住的、聲音辨識度極乎為0的人。我感覺這個制度是在跟我作對。

10:00早操。分兩種,一種跑操,比你們班步伐全程是否統一、腳步聲大不大、口號聲響不響。所以一跑到了檢查人面前全班集體跺腳和扯嗓子是家常便飯。這種我還可以渾水摸魚,另一種廣播體操,對於肢體不協調的我來說就徹底沒法了(講到這裡突然覺的自己好像個廢人)。如果跟體委關係好還好,如果關係不好,他能把你一學期其它疊被子等地方的努力活活拉扯為0。

11:30下課鈴聲響起的那一刻,你要以最快的反應速度抓起勺子沖向食堂,不然你將面臨以下後果:排半小時的隊+沒飯。這對於中午還要學習的學霸來說簡直是不能忍的。

13:00每周一歌,又開始比嗓子比熱情。

4:30學校給同學們的課外活動時間,這時候有社團的要去搞社團。學生會開會的要去開會。學渣開始看劇聽音樂踢足球。什麼都沒有的學霸開始學習。哦對了,每周三會開放一次澡堂,每周可以洗這麼一次澡,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7:30晚自習,比紀律。這對差生比較多的班級班委是個災難,因為你很難在努力專心學習的同時控制那麼多人不說話,還要考慮怎麼勸他們才不得罪這些官二代富二代們。如果沒管理好只顧自己學習,那不僅會被班主任罵還會扣你的期末評分。如果全心投入管理而不學習,又本末倒置。真是一個艱難的平衡啊……

終於晚自習結束了,但這一天還沒有結束。學霸們會選擇去自習室學到11點。但自習室紀律不會特別好,因為紀律是宿管管的,她們又不會給自己扣分。你要忍著各種歡歌笑語繼續學習。

11點,你要悄么聲地回宿舍,不發出一點聲音和光亮地洗漱。因為十點鐘就是熄燈,如果此時發出一點聲音和光線被宿管查到,回扣很多分。我覺得這根本就是反人類好嘛?你自己想想在一片漆黑中洗臉刷牙還不能發出一點聲音是什麼感受……

終於一天結束了,躺在床上,抓緊睡覺,因為新的一天又要開始了……

不好意思我扯得有點遠。反正在這麼一個深井冰一樣的制度下,還是有一個天才脫穎而出。她是學生會會長,享受學校最高加分。另外她還是全校第一名,連續三年每次考試都拉第二名100多分(滿分900分)。不可思議是吧?直到今天我都覺得她在我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然而,全校1200人,也只有她去了清華,學了一個好像蠻偏的專業吧。

所以當還在高中的我看到奶茶妹妹因為健美操保送清華,這個理由我是打死也不能接受的。但它確確實實的出現在了報紙上。當時幼小的我就嗅出了一絲絕望。

當然,每個城市每個學校情況不一樣,這個我認了。畢竟就連高考制度下,不同的城市給考生帶來的的不公平性還少嗎?

可是我想強調的是,到底每個外國語學校如何定義自己的「優秀學生」,這個也有很大的水分。就比如說我們學校的地獄模式下,也有可供操作的空間。我那一年,學校大概有兩三個孩子,爸媽是學校老師,算是那種學校福利子女了。從高一剛入學,福利子女們都成功晉級了學生會的選拔。這還好理解,學校畢竟要給自家老師一點面子。比較難理解的是,有一個同學每次期末考試都考的中游水平,一到保送考試就會有驚人的超常發揮,一躍學校前一百。這是怎麼回事呢,當然是沒有人給幼小的我以回答的。

所以說,在其它沒有我們競爭激烈的外國語學校,什麼健美操、啦啦操還是什麼更大的幺蛾子,我都覺得可以接受的。因為「優秀學生」本來就不是一個確定的定義。

說到這裡,再說一下進入大學的保送考試。我們二百個孩子被選拔出來以後,就開始根據成績排名選擇對應的學校。理科文科分開排名。對了,插一句,記得我當時一個好朋友,很想去北外,從高一努力到高三,文科排名30名左右,英語成績全校前二十,學校死活不讓她報,因為排名不夠。還記得當時她和她媽在學校抱頭痛哭的樣子。是的,我們學校雖然是外語類保送,但你能不能保送跟你外語無關。

但一到了參加大學考試就懵逼了,因為入大學的保送考試只有英語口語和英語筆試,或者再加一個語文。我們學校培養出來的是能夠九門功課同步學的人,但大學只需要外語好的人。

記得大學有個南外的學姐,她說自己高二在日本度過了一年,專門為了練外語。高三回來接著就被保送了。但在我們學校基本是不可能的,同樣高二去日本交換的學生,必須回來以後再上一遍高二,並且完成跟其他同學同樣的保送考試,沒有例外。而對於我們這些不出國的普通學生來說,外語和口語的學習就是高三上學期11月份五次考試都結束以後,花錢在外面報私人教練瘋狂惡補一個月(當時我報的是250一個小時)。然後月底就要去各個大學考試了。

所以奶茶妹妹是外語類保送,我也一點不驚訝,她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學好外語,參加大學保送考生就沒有太大問題。但這對於九門功課同步學的我們來說,是不是有點不太公平呢?(關於南外具體什麼樣的制度我不清楚,但我有跟南外的學生聊起過我們的制度,他們都紛紛表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我並不期待有什麼回答。因為從高中看到報紙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明白自己這輩子就算付出再多努力,也可能永遠達不到別人剛出生就有的高度了。

回應一下:

這篇文章不知道為什麼寫著寫著就有些喪,可能是記憶真的很沉重吧。

有些鵝問既然這麼辛苦為什麼不去高考。我想說真的不要高估16、17歲孩子的判斷能力。學校、老師、家族三位一體地給你灌輸保送不了你就完蛋了的觀念,敢問哪個孩子天生反骨說我不保送了要去高考?

說實話我曾經也萌生過高考的想法,但現實也確實擺在眼前,沒有保送成功的都被視為loser,即使去高考也考不上什麼好學校(以一本末流和二本為主),最後被視為更大的loser。

還記得上一屆的學姐,也是保送報的清華落選了,回來參加高考,考了大概高出一本線30多分,看上去似乎還可以,但在我省真的很難去什麼好大學了。

說到底,一是我省高考真的很難有出頭路。人太多了,學霸又多。我從小到大認識的學霸們,卻沒有幾個考上真正意義上的好大學(除了保送的),這不是很諷刺的一件事嗎?比如說一個小招考試考過一萬多人裡面前幾十名的同學,最後去了一個某某工業大。你能想像那種真的只有萬里挑一才能上一個好學校的恐懼嗎?

二則是學校本身制度和教學質量水平差的問題。崗真,我們外國語初中教育水平真的可以說是全市乃至全省第一名的實力了。當時班上一小半都是外地尖子生。打個比方:我們有一個走班制度,數學分a、b班,英語則分a+、a-,b+、b-,c五個等級。有外教授課,教材上劍橋英語這類的,基礎課本直到初三花了一個月學完了。記得中考我數學是119、英語117,而那些好班的同學也都差不多這個水平(英語我們班平均分是117,數學110)。而全市平均分好像只有80左右。

可是反觀高中,我以為會有更高級的玩法,可是沒有,走班制度完全取消了,一群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一起上課,講的內容都以照顧短板為主,非常基礎。班上如果再有幾個官宦子弟,那不得了了,基本上半節課都要維持秩序。

在這種情況下,碰上一個好老師還好,如果是不負責任的老師,能一節課用不太標準的英語念課文給你聽。或者數學老師用自己都沒完全理解的方法給你講題?黑人問好臉。

當然這跟學校制度是分不開的。官僚氣息很重,整個大環境就像在溫水煮青蛙,混日子的人居多。女老師天天攀比自己的土豪老公給自己又買了新衣服新手機,男老師則一副明哲保身的姿態。老師質量也普遍不高。畢竟大多數老師自己可能也是一些二本的學校上來的吧,又如何指望他們指點我們人生的道理和前路。

還記得初中,語文老師會跟我們講紅樓夢,講情商和智商的關係。數學老師搞圓周率背誦競賽。英語老師給我們講美國地下樂隊和林肯公園。這些到了高中都沒有了。都是處在各種情商智商都無法對話的同學身邊處理各種令人煩躁的人情世故。

有人問,誰讓你來外國語高中呢?記得當時我和另一個男生志願報了某實驗,接著課堂上各科老師開始輪番轟炸,說我們對不起母校,去那裡會毀了你們這些熱愛自由的孩子。然後接著是已經保送了的學長學姐來初中講座,宣揚保送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後來我們保送了也要回初中講話,我當時心情不錯,但依然不忍心欺騙他們)。。反正當時只有十幾歲的我,確實很難堅持自我的意見。下午就把志願表拿回來改了。其實後來想想可能的確去別的學校真的也不見得好吧,畢竟是在高考大省。

總結:

高考應該是相對公平的制度了,但不是絕對公平。比如說省與省之間,市與市之間,城與鄉之間。外語類報送在我省,也是這一原因催生下開出的一朵畸形璀璨的花。它成就了很多人,也有很多人為此付出代價。近年來,聽說外語類報送也將慢慢取消了,我不知道我的母校今後該何去何從。但我知道,這並不會為我省教育資源帶來更多的公平。


先寫結論,我個人很後悔,很遺憾。但不可否認這條捷徑為我們規避了高考失誤的風險。

高中保送的原因有很多,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不用參加高考就能進入一所你可能高考考不上的學校(當然也有例外)。

高中階段我們可能更看重上面這一點,但是只有到了大學以後才能真的意識到讀自己並不喜歡的語言專業讓自己失去了什麼。

比如,可能到了大學你才知道你喜歡什麼專業,然而連轉專業的機會都沒有;比如你想出國,但是你想去的國家恰好不太接受跨專業讀研;比如你指望著大學修雙學位,可是學了才知道雙學位所學的遠遠不及別人本專業的紮實;最坑爹的是,明明學校早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你轉了專業,卻在你大三的時候告訴你,因為某些原因你得被退回原專業……

上述問題可能高考生也會有,但是不會像保送生這樣這麼進退兩難。

當然無論你有任何夢想,現實有再多阻礙,其實都是事在人為而已。保送歸根結底也沒有那麼多不好,只當自己考了個不能轉專業的語言專業吧。畢竟,高考可能會失誤,填志願也是可能會被調劑的~


謝邀,不想暴露知乎號就先匿了吧。

利益相關:2016屆保送生

先解釋一下此處保送的意思:經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薦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中學向高校的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推薦的應屆高中畢業生。(摘抄自百度百科)

進入中學後就聽說了神奇的保送制度,因為不想出國,也沒有勇氣高考,所以說在選擇保送這條路上是沒怎麼糾結的。高二下學期,出國的同學簽署出國申請後可離校準備各種出國考試 文書等,保送生及高考生繼續在校學習。不過因為這兩年保送名額一直在縮減,所以在今年的政策還沒下來時大家都挺緊張的。

今年保送大學比以往來的都要遲,除小語種外,直到12月上旬,才陸續有第一批次的大學過來招生。12月下旬第二批次保送生考試,考過的同學才擁有保送資格,否則只能出國或高考。在大學舉行的保送考試沒過的話也只能轉出國或高考。原則上每人只有一次保送機會。

體驗:

先說正面的,就是相比高考壓力會小很多,畢竟不再是一考定終生,也沒有那麼多的不確定,但付出的努力並不少。保送完後會有很長時間的假期,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保送的學校通常會比高考好一個檔次。以及裝逼(?)笑。

負面的就是保送專業有限,且大學之後不可以轉專業,對理工有興趣的同學很有可能因為貪圖一時的安逸而壓抑了夢想。保送時會有同學因為要搶一個大學而互相勾心鬥角,堪比後宮甄嬛傳。包括有家長利用職務之便影響錄取結果等事情也都是真實存在的。

以及確實遇到過質疑保送制度不公平的,對此我表示:u can u up啊,初中高中都沒考上外校怪我咯 /手動微笑。

最後,我不是哥們兒_(:3」∠)_

不知道答得合不合題主的要求

以上。


樓上那位應該和我是一個學校的。

以下,一個學渣的保送過程

一切要從文理分科的時候說起

當初分科的時候就很糾結(文科比理科好很多,而且理科的確對於我來說要吃力得多)但有著一顆懷有建築夢的心以及實在混得不濟理科也能走保送的心,在志願表上塗上了理科。(不過選擇了文科可能我現在就不會在這裡口水話了)

高二的時候仍是蠻熱血的,畢竟有我的夢在前方閃閃發光,也持續夢想著終究有一日可以成為建築八校中的一員。

後來臨近高三的時候,考試一回接一回的掛掉,內心實在是很崩潰,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理綜卻一直不見成效,排名也一直持續低谷。我開始懷疑很多事情---當初的選擇是不是錯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應當走高考這條獨木橋,……當然零診因此考的很撇(血的教訓+_+)

選擇保送的大概就三類人:喜歡語言/躲避高考/藉機會進一個高考考不上的學校,然後修雙學位。我屬於三種混合型選手@_@並不排斥學習語言,自己又沒有信心和膽量繼續去高考,因此借保送走一個好一點的985對於我來說可能是相對來說最保險的一個選擇。

本著高考無望,保送不虧的心態,選擇了保送。大學的招生宣傳也零散的聽了一下。排名名單下來的時候我是絕望的。該死的零診註定選擇的是別人選剩下的學校(再次敲響警鐘,注意零診啊??)父母對我走保送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畢竟排名在那裡管著在…

名額來的很遲,我走的第二批。

其中有一個小插曲#_# 在此感謝班主任 (如果不是他的話,我現在在教室里奮筆疾書)

我本來不想走第二批的,想再等等本省的一所高校再加之對第二批的高校都不怎麼感興趣而且還有很多來宣傳了的大學還沒有來(一個成績撇的人還在挑大學真是作死…)返校那天,直到臨近晚自習下課我都沒有交表。班主任很著急,一直勸我說我等的學校不會來了,我開始一直不信,說再等等,往年年年都來的學校今年怎麼可能不來了。他最後實在沒有辦法,直接把教室群里的信息給我看了,裡面明確的說了這一批完了下一批是清北 再下一批就是補推的了(補推的學校要差一點)最後我信了…課間的時候同批學校里選了我最喜歡的兩所報了上去。後來那所學校真的沒有來,也有很多頂尖的大學被學校一臂擋了下來…

等結果幾天也是異常煎熬,一面害怕被刷下來一面又害怕被錄上以後下一批自己比較中意的學校又來了,一邊是夢想一邊是現實。然而最後把我的好基友以及家長騷擾了個遍,談去留談未來=_= 然後最終決定了走保送,選擇一個保險點的路。

對,就這麼和建築系say bye了。是我自己過於膽小,不敢去面對高考;也是自己沒有為夢想堅持到最後。別人都在感嘆我會輕輕鬆鬆有個大學讀的時候,只有自己知道其實是很心酸的。算是一個沒有能力的懦夫的獨白吧。

後來準備考試的事情其實就很簡單了。選的那所大學考試不難,官方公布的是高考難度,時間是一月中旬,也就買了幾套高考題練練語數外,機構的輔導班我也並沒有報,準備時間也是綽綽有餘。再後來大家都考上了。

謝謝你們耐心地看到這裡Y(^_^)Y

雖然口水話很多,但大概是我這個學渣的真實體驗了(☆_☆)


外語保送生

我僅僅談談個人的感受,不能保證很客觀。

教育部發文件說要逐步減少外語保送名額,說明官方也看到了這項制度的某些弊端。「逐步減少」這幾個字是很巧妙的,而不是「逐步取消」,證明也有它的優越性具體不再多說。 具有外語類保送資格的學校水平參差不齊,好的學校學生很優秀,不好的(也不能說不好,就只能說一般)學校也有非常優秀的學生,但是總體水平一般。我所處的應該是保送學校裡面的末流的了。(這不是我個人的主觀臆斷,本校老師自己也覺得)要說體驗,大部分保送生和高考生沒有太大的區別,上課也是高考的課,英語難度也就是高考的難度。平時也就背背單詞什麼的。到了快要到保送考試的前一兩個月就開始刷英語語文題,(部分學校可能要考數學)每天就是練大學的聽力,練雅思口語,寫作文,閱讀啥的。說實話,我一個自認為熱愛學英語的人在每天反覆的語文英語的轟炸下也受不了。當所學科目變得單一的時候,就會感到反感。就好像一個很喜歡吃芝麻糊的人你每日三餐都只讓他吃芝麻糊一樣。我所考的是專業性的大學。考前老師同學們都說你肯定可以啊,你都報低了,只有我自己一個人覺得還是有風險的,心裡沒底。(雖然我的英語語文排名是年級前百分之十以內,但是保送考的和高考的完全不是同一個難度,就算高考再考得多麼好但也只是限制在那一個水平之內)扯遠了,然後就是去考試了。是我完全沒有準備的難度,英語閱讀文章大部分沒有看懂(當時真的是慌了,差不多要用三短一長選最長這種方法選答案了,一篇閱讀五道選擇題有四道是不確定的),糾結了很久最後,搞到最後寫語文的時候作文都沒寫完233更呵呵的是考完試聽到旁邊其他牛逼的外國語學校的學生陽光滿面的討論說「月考難度嘛」,厲害了WORD哥,你月考英語就是專四專八的難度,讓我一個只掌握高考英語難度考前突擊的人怎麼比。當時就強裝鎮定的完成接下來口語考試。準備應該還好,等待成績的時候應該是最煎熬的。看著別人一個個的心花怒放被錄取了,燃鵝我卻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刷。逼著自己去聽高考科目的課,聽又聽不進去,我好像找不到比度日如年更好的詞了。還好最後語文超錄取線十多分,英語超三十多分被錄取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因為當時都努力讓自己調整心疼去迎接高考了。可能被自己心理暗示來暗示去的嚇傻了,知道被錄取了也沒有太激動。內心有一種詭異的平靜。然後就是放假了,最長的假期,估計下次那麼閑也要等到五十年退休以後。不過老齡化社會說不定退休推遲六十年以後也有可能。Whatever~

一點想法

1.嗯。。。如果只是為了偷懶不高考而保送的話,還是不要選擇。這句話應該走過這條路的很多人說過。不要因為一時爽而逐漸讓自己的人生不精彩。(保送確實是個很大的誘惑,我相信敢於追逐自己的夢想放棄保送最後高考的人人生會有不一樣的精彩)

2.保送的時候不要太功利,語言是逐漸積累的。一天刷二十多套完型不一定有用。

3.假設有目標的學校當別人嘲笑你做夢的時候請用努力與無比堅定的毅力去反諷他。

4.保送失敗了也不要覺得天崩地裂,想想我們已經比別人多了一次機會了心中也會有感激。

5.準備的時候不要老想著愉快的假期。

6.如果你的目標是TOP10或北外上外的話請從高一開始準備,並一直堅持你的目標不懈追求。

就醬。希望能跟隨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走,祝每一個熱愛語言,喜歡這條路的人都成功。


前面說的蠻仔細 我就說我的想法

我覺得很輕鬆啊(雖然我也有很多努力的同學)

整個初高中一直在外語學校 也沒有什麼壓力 。因為我語音、語言不錯,看上了外語學校的保送,打算以後保送上個學校,讀個語言。大概都知道篩選流程。

我從小就特別調皮 沒人看著就要掀翻宇宙的感覺 初中小學一直都是大部分老師放棄的對象。

初中成績基本上都在在第四考場,沒有前進的心思,因為初二初三都在早戀(捂臉)。我就是中考前二十天好好學習。一模158二模185 中考22 結果就像爸媽想的那樣進了重點班。

然後我就發現 高中太特么好玩啦 我小學初中是在玩泥巴嗎? 反正天天就四處玩耍,聊天,看看閑書,每天下午打一個半小時球,圍牆叫個水,翹課吃火鍋。成績不前 大概70。 放鬆的同時參加各種活動,刷經驗,讓自己的簡歷更好看。像各種文藝比賽(英語/中文),運動比賽,學術競賽。反正就是憑這熱血 拿了不少獎。就是讓自己簡歷更好看。

到了保送前三次月考的三個月,是我唯一不抄作業的三個月,因為他們已經努力到爆炸的程度。 這三個月 我開始主動問老師問題,反思作業。把老師要求做的做了,然後早早拿到一個名額。

保送考試筆試難度較大,所以我背了兩個月的專四專八,迅速過了六級單詞。做了三套專四真題,寫了五篇看圖作文。然後比較輕鬆過了筆試。

由於我平常非常外向,善於交際,再加上簡歷的疊加,面試也輕鬆過。

輕鬆輕鬆,反正一路上都這樣。

然後我去旅遊,去體驗生活,去學喜歡的

寫書法 打遊戲 擼貓 打球 睡覺 吃飯

大家都加油 說不定我這樣的反而沒有好結果。

看看有機會再說多點


推薦閱讀:

想研究量子計算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
石家莊鐵道大學怎麼樣?
如何有意義的度過大學的第一個且長達2個月的寒假?
如何評價蘭州大學?
如何成為一名大學老師?

TAG:大學 | 外語 | 保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