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異度陳香這款茶到底好在哪裡?

最近有人送了一餅15年的異度陳香,被誇的特別厲害。但是喝了兩次都感覺不得要領…跟以前喝的生普確實有些不同。上網找了一下這款茶的資料看起來基本上都是一個調調像是在炒作,完全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干茶香氣確實不錯,很濃郁的蜜香,但是開泡了喝起來卻覺得滋味香氣都略顯寡淡耐泡度也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好…(三四十泡依然香氣馥郁…我保留意見)知乎上也沒有看到關於這款茶的內容。想請大神幫忙告知一下是這款茶本身的問題還是我沒泡出來,如果是後者,請告知正確的沖泡方法。

~~~~~~~~~~~~~~~~~~~~~

感謝大家評論指導,我特意又喝了一次稍微記了一下茶葉審評,說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

剛燒開的水,止沸後沖泡,使用蓋碗,茶水比大概在1:20

干茶蜜香高揚濃郁,開湯後外香內香欠佳,稍帶青味,對比干香有些失望

湯色還不錯橙黃透亮

前三泡都是入水即出,第一泡滋味清甜,苦澀不明顯,茶湯較柔順,略微偏薄,口腔上顎前段略空,回甘生津尚可,回甘力度欠佳,喉頭稍堵,青味較明顯(有在晒乾的白茶中喝到類似的味道)。二三泡甜感明顯減弱,苦澀味加重,接下來幾泡茶湯滋味逐漸變淡,大概在第七泡出水味。

總體給我的感受是茶葉內含物略微不足,耐泡度欠佳,前幾泡可以喝一下,香氣是亮點,然茶湯香氣欠佳,關於存放轉化的前景,資歷尚淺,不敢亂說,但是總體上來說,達不到我心目中的好茶的標準。


文後有補槍。4月3日一槍,5月16日又一槍。

~~~~~~~~~~~~~~~~~~~~~~~~~~~~~~~~~~~~~~~~~~~~~~~~~~~~~~

1、雖然新境曾在知乎上進行過數次低智商不成功的軟文營銷,但此題似乎應為真實存在的消費者發問,故而回答。

2、2015的異度陳香沒喝過,2014的喝過,只能從2014的狀況推估,可能會有失真。

3、因為特別的機緣巧合,2014的異度陳香的原料和成品茶都曾喝過,反應截然不同,從中也可看出普洱茶工藝的一些有趣之處。

4、14版的異度陳香,使用的是緬甸料,應為野生種。干茶顏色深,身骨是我見過茶品中最重的。因為是野生種,或許是帶少量微毒(大理種厚軸種等野生茶曾有雲南人飲用中毒送醫急救的實例)的緣故,顯得力道比較強勁,重手泡飲用雙腳會略發軟。

5、但時隔幾個月後喝到了成品,發現有明顯的品質下降,茶質較毛料時偏薄,且有鎖喉上頭的體感,應是壓餅後採用了高溫烘乾之故。可參見:喝炭焙的鐵觀音為什麼頭痛? - 真的是單大寶的回答

我個人判斷那款茶品未來的轉化預期並不理想,高溫乾燥毀一生,可惜許多業者並不理解,還以有高溫烘房為榮(一則周轉速度快,二來高溫具有提香作用,茶品出高溫火工香)。

6、至於耐泡度,是在各種茶類的實際營銷中被無限制濫用的一個概念。動輒有能泡數十泡甚至百泡的神茶出現。討論耐泡度,首先要有一個廣泛認可的出發點,即沖泡的茶水比和出湯濃度。

關於茶水比:大小無所謂,關鍵是在討論耐泡度,特別是不同茶品的耐泡度比較時,應有一個相同的茶水比方顯公平。甚至若有更嚴謹的需求,茶品需在相同環境(氣壓、溫濕度)下,使用相同沖泡條件(茶具、水、沖泡手法、時間)來進行公平比對。

關於出湯濃度:這是造成耐泡度指數虛高的首要條件。許多商家在展示其茶品的高耐泡度時,使用快進快出的沖泡手法(往往還加上低置茶量),如此一來茶品中苦澀的部分較不彰顯,易有清甜味道,是掩蓋茶品缺陷矇騙入門消費者的慣用手法。若將這種僅僅帶點味道的茶湯視為一泡,那麼幾十泡確實不是神話。

一般而言,我所接觸的範圍定義茶品耐泡度,是以茶湯「掉水」,或者說出現「茶水分離」作為沖泡的終點(固定茶水比前提下),如此一來茶品的沖泡次數立馬縮水。可惜許多入門消費者無法理解何謂「茶水分離」,同時又喜愛低濃度快進快出的茶湯味道,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

還有一種試茶手法,是以高茶水比(1:10甚至1:8的茶水比,準確的說,是干茶種類和泡茶器具可使用的有效容積比例)重手泡(45秒)試茶,若茶品無特殊做手(比如刻意極輕揉捻),那麼能在第三道不掉水的就是合格的優質(此處的「質」僅就茶品內質豐富度而言,不全然代表品質)茶品,第四道不掉水就是很棒的好(同上)茶了。

所以,那個「三四十泡」,聽聽就好,常見的生意口,沒有參考意義。一切以自己的開湯結果為準。

答案發布時間:20160319

~~~~~~~~~~~~~~~~~~~~~~~~~~~~~~~~

補槍時間:20160402

本來以為就是個無關緊要的小問題,沒想到引來了茶老闆的指摘。

本來以為回了評論就算了,沒想到還有自刪評論的。

本來以為這個問題說說就得了,沒想到又開始了無下限的自問自答營銷。

那就扯扯。

先將評論貼上,以免有「我刪評論」之嫌。

本來就是拿來和朋友聊天時笑笑的截圖,還沒想到排上了用場。

1、既然認為我的答案中有我「所不了解的事實就做的評說」,那麼擺出這個事實顯然是最為合適的應對方式。刪評論不是,同時間發了個自問自答的問答也不是。

(見:為何茶為國飲,酒卻不能?!? - 健康 問題發佈於14:05,個把小時之後,一份熱騰騰的答案奉上。三千多字,可見誠意十足。這篇答案,最早發佈於新境博客,日期為2014年4月18日。近兩年後,知乎一個嶄新的ID餵了一道恰到好處精準無比的問題……我在文初提到「新境曾在知乎上進行過數次低智商不成功的軟文營銷」,現在看來,略有提升,相當有限。)

2、我喝到那款茶品的具體時間是2014年5月30日,地點是廣州春季茶博會,再具體的說是在新境自己的攤位上(好像是負一層,這個記不清了),茶品由新境自己的營銷人員沖泡。

3、刪掉的評論中引用了一句所謂「鄒炳良老先生」的話作為佐證,那麼這位茶老闆(或者老闆的助理?)想必一定是非常認同這位鄒老先生的私人品德與專業技能,並將其作為自己做人做茶的尺度標杆了?那麼:

1、當年這位鄒老先生,因何事於1996年下台?

2、為何這位道德高隆的長者,多年來從來不參加勐海茶廠的歷次廠慶?

掉書包我也會:「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說這話的人風評想必應比這位鄒老先生好那麼一丟丟。這句話我一般是在能力範圍內按著正向執行的,沒想到還有反過來玩逆向操作的。

我得承認實際上最令我反感的,並且讓我浪費時間堆出這麼一大堆不知道有幾人會看到的文字的原因,就是這句煞有介事的引用鄒炳良的話——你說你要是引個范和鈞之類已然半神化的人物不就沒事了么……

這就是潔癖和強迫症同時發作的結果o(╯□╰)o

~~~~~~~~~~~~~~~~~~~~~~~~~~~~~~~~~~~~~~~~

20160403

沒想到新境的下限永遠比想像中更下作。

兩個嶄新的ID,一個來了篇淘寶好評師級別的軟文,另一個搞來一坨檢測報告加新境微信平台的截圖。

真是巧啊,真是熱心的茶友啊。

由此可見,王先生以鄒炳良為道德楷模,絕對不是嘴上說說,絕對是以實際行動身體力行的。

這麼來回換ID,挺累的吧。

20160403

~~~~~~~~~~~~~~~

20160516

補充:

前一陣喝到了2015的異度陳香,將這個問題再補足一下。

沖泡方法:新境工作人員沖泡。

品感:

從干茶顏色看仍是2014的原料,對此不再贅述。

第一泡就掉水,因為沖泡者用的是新境自己的沖泡方法,注水後完全不停即刻出湯,水味與茶味混雜,這大概就是其宣稱的所謂「三四十泡」的來源所在。作為一個同時提供茶品製作和茶藝教學的公司,可見兩者的水準都有待提高。

茶湯顏色較同年生茶更深,除了原料差異,還有萎凋時間導致。

聞茶湯、公道杯底均有茶香,但茶水咽下後完全感受不到茶香。導致如此感受的原因同樣來自於萎凋,過長的萎凋時間導致茶品外強中乾,在最重要的茶湯環節表現糟糕。

茶湯刺激度低,這本來就是野生品種的特性。

茶湯吞咽後鼻腔、雙眼發熱,額頭髮脹。這是因其在殺青環節採用悶炒工藝,如此茶湯顏色會更偏向金黃(相對於正確工藝),口感趨甜,但同時悶炒會帶來不適體感,同時會降低茶品未來的存放轉化預期。這種工藝近年開始流行,因可討好體感遲鈍的入門茶客,同時悶炒格外省力,且一鍋炒制鮮葉量是正常方法的2——2.5倍。

總結:2015異度陳香依舊採用與其14款近似的原料,但鮮葉初制工藝不當,特別是在萎凋和殺青環節,完全體現不出其宣稱的專業和品質。在沖泡環節順手還能自黑一下其本家的茶藝培訓。。。

因沖泡者拒絕採用重手泡試茶,故而其是否有其它問題或未可知(其實極淡沖泡三泡我就扛不住了),不過以上的黑材料應該也足夠了o(╯□╰)o


這個異度陳香,2013年茶博會見過。那時候大大的標題寫著一百萬拜師鬥茶,趕腳是廠家的宣傳噱頭(誰來評判輸贏?)。茶長得黑黑的,長得算是整齊,喝起來沒有苦澀,一直甜甜的,不像當年新茶,泡茶的姑娘很正兒八經地講了好多這個茶的故事(講了那麼多我就記得她說她是雲南來的少數民族,女孩子講的很真誠很認真,雖然我認為她已經被這茶給洗腦了)。坐了半個小時實在不好意思,買了兩餅,扔家裡茶堆里,也沒留意。前幾天回南天檢查茶葉,看到異度陳香,茶還是那個黑黑的茶,不知道味道怎麼樣,泡了試試(看圖),

味道不錯,相較於當年,口感醇很多,有種獨特的香氣,花香和蜜香之間,湯色乾淨...但是有個問題哪位提示一下啥情況:茶餅黑黑的,但是泡幾泡後茶底葉子又變成正常普洱那種顏色?

......看到樓上義憤填膺,我覺得喝茶就喝茶,好茶喜歡的人有呃是,不喜歡的也不必抨擊,何必那般咄咄逼人

哈哈,喝茶喝茶。


異度陳香什麼茶,沒喝過;但是樓上評論提到的鄒炳良老先生,接觸過;謙虛低調,令人敬佩;如果學茶做茶的人連鄒老先生這樣的人都不知道尊重,那似乎太缺教養了。


路過,看到熱鬧之際,自己也湊下

有幸接觸過此茶,也因好奇,稍研究過,就我所知,分享一下,不當之處請指正賜教:

1.於我而言,此茶確屬好茶:香氣好(干茶、葉底 、茶湯均有且此香不同於較出名的班章、易武之香)、回甘生津快且明顯、苦澀感不明顯但醇厚度絲毫不差、湯感、滑度明顯;這是個人感受,不知題主說的被誇的很厲害是什麼情況,不好多言;

2.沖泡:我是以95℃左右的礦泉水泡的,醒茶時間稍長(葉底茶湯分層較明顯);相信題主肯定知道水對茶的重要性,不管什麼茶要喝到最適合的口感,合適的水和水溫很重要,可以多試一下;

3.投茶量:個人覺得投茶量稍大可以把一款茶的優缺點完全表現出來,習慣投茶量稍大,一般在12-18g左右;在此基礎上此茶喝到過40多泡,口感有變化,但不明顯(第1-10泡注水即出湯,11-20泡3s-5s左右出湯,32泡以後10s-15s左右出湯);香氣有變化,由開始的比較低沉濃郁,逐漸轉淡,但一直持續;不知題主投茶量情況,如果真想了解一款茶,可以多用不同方式試試看;

4.好茶:什麼是好茶?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統一的答案。不知題主或者其他大神如何理解?以上所說只是於我而言。於我而言,好茶是:不管價格高低自己的身體能接受、於身體有益、能給自己帶來愉悅的感受;要想了解茶,我覺得多喝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對比,怎麼評判好差之處,標準在哪裡?這其中不乏很多人出口就是一些名山茶、一些大品牌、一些老茶、古樹茶;但有多少人真的理解這些名山茶,到過這些名山或者親自做過一餅茶,真正理解什麼是老茶什麼是古樹茶,我不知,亦不敢胡亂猜測。題主心中的好茶標準是什麼呢?可否分享

5.題外話1: 有幸在廣州同時喝到12年的異度和15年的,據悉此12年的異度存放地為廣州,已有淡淡木香,口感也較15醇厚,個人覺得整體感覺更沉穩,是向更好方向轉化。後期將如何,恕本人才疏不敢妄評。

題外話2: 據悉,異度陳香的廠家新境創始人是博士學位、大學教授出身,基本都在茶山,在很早之前就出過一套普洱茶相關書籍,新境本身有茶廠,做茶藝培訓,還有實體店和網店;就到過的普洱茶三個產區茶山茶農對新境的評價口碑不錯。

題外話3:以上言論,在不知題主對茶的理解情況下分享了個人的一點感受,決非教或批,若有不當之處望題主原諒並指證。感謝題主的平台,讓我胡亂寫了這麼多,肯定有大神要抨了,我且喝茶去。


推薦閱讀:

中茶在16年出的八八青,紅印鐵餅,還有近期出的17年歲月臻品值得大量收藏嗎?
高級的普洱茶茶氣是什麼體驗?
普洱茶大樹小樹的區分?
遇到偽茶人偽茶師如何應對?
品飲普洱茶中的老班章茶是什麼感覺?

TAG: | 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