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中國經濟有哪些新的增長點?
唉……回顧一下,最大的增長點是2月29號閏日,連國家級新聞發布會也只能靠這個裝門面了。副總理:不迴避經濟下行壓力 一季度能實現開門紅
能源局:2月社會用電3812億千萬時 同比增長4.0%--人民網對於外界關注的今年中國一季度的經濟情況,張副總理表示,今年1~2月到3月上旬主要經濟指標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比如用電量、耗電量、就業、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貨幣供應量都在向好,一季度將能夠實現開門紅。
當然,從28天增長到29天,增長率是3.6%。實際用電量增加4%,就算工業明顯下跌,至少日用電量是在增加的。但要注意,按照工作日計算的話,今年的2月是18天,去年17天,增長率約有5.9%,而工業用電佔全部發電量的2/3……數據顯示,2月份,全社會用電量38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
數據顯示,1-2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87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1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第二產業用電量5915億千瓦時,下降2.1%;第三產業用電量1325億千瓦時,增長11.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405億千瓦時,增長11.8%。
原載FT中文網
為何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會放緩?
儘管中國官方還沒有公布2015年的城鎮化率的提升比例,但我覺得應該低於2014年。 因為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4年的9月末到2015年9月末,新增農民工數量幾乎為零。要知道,5年之前的2010年,中國農民工數量凈增加 1200萬,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之後每年約下降200萬左右,同時,中國經濟增速也開始回落。
導致農民工數量增速減少的原因,不外乎有兩個:一是,農村勞動力資源的不斷減少;二是,非農就業機會的減少。但主要原因應該是前者,因為中國低端勞動力市場總體上看是供不應求。
我 曾在2012年發表《中國還有多少農村勞動力可向城市轉移》一文,發現中國農村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數量大約被多算了8000萬左右——這實際上意味著國 家統計局低估了城鎮化率水平。簡單推算,目前的城鎮化率應該在60%左右,而不是54%。而我對中國城鎮化率被低估的更早質疑,是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公 布之前,事實上,當普查結果公布之後,國家統計局就上調了城鎮化率,但上調之後仍然低估。正是基於這一邏輯,中國的城鎮化已經步入後期,城鎮化過程對經濟 的拉動作用不應過於樂觀。
城鎮化進程的放緩還與中國的公共服務滯後於經濟增長有關。如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對於本地戶籍與非本地戶籍人口存在較大差距,這就導致農村轉移人口 市民化推進遲緩。儘管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口號早就提出來了,但過去為了追求經濟高增長,在社會福利方面的投入長期不足,欠賬太多,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大部 分成本需要農民自身來承擔。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進城農民自住購房的比例不足農民工數量的1%。因此,當中國經濟的債務負擔變得越來越重的時候,再要 增加公共服務方面的投入,補償歷史欠賬,就顯得遙遙無期了。隨著第一代農民工步入老齡化,在城裡難以長期安居養老,必然會選擇返鄉。
經濟增長就是人口現象
最 近,中國政府提出「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口號,旨在讓經濟獲得長期增長的動力,這與過去側重於通過刺激需來穩增長的思路有明顯的不同。這一提法完全正確,它 有利於改善經濟結構,緩解社會矛盾。但必須看到,中國過去經濟高增長的諸多因素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非體制性因素,如人口紅利、人口流動和勤勉偏好等。如 今,人口紅利幾乎已經用盡,代表勤勉程度的勞動參與率也在下降,同時,人口的流動性在不斷減弱。
首先,中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因素來自於人口老 齡化。自2012年起,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並且每年減少二三百萬,這直接導致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目前印度已經取代中國成為FDI的第一大國,中 國本土的不少製造業也在向海外轉移,製造業投資出現增速回落。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購房購車的主力群體(24-45歲)的人數也出現回落,這就進一步拉 低了房地產投資增速和大宗原材料價格。
其次,人口流動速度開始下降,也就是城鎮化進程的放緩。由於人口流動是提供城市勞動力的主要手段,而隨著農村勞動力數量的減少,以及城市生活成本的提高,農村轉移人口也逐年減少,這也對拉動GDP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都帶來不利影響。
第 三,隨著居民財產性收入的不斷增加,食利者階層數量增加,表現為勞動參與率的下降,尤其以女性更為明顯,已經從90年代初的71%降至目前的63%。目 前,低端勞動力市場總體看是供不應求,如上海2015年上半年的餐廳服務員的供需比例是1:9(見人社部網站),這也進一步導致了社會投資回報率的下降。
由 於目前的人口格局是長期形成的結果,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如日本與韓國目前都已經步入人口危機,生育率大幅下降,未來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移民。同樣, 中國實施新的全面二孩政策,也就是要到2050年才能實現新增勞動力3000萬的目標,遠水不解近渴。中國目前的生育率水平是1.4-1.5,不僅大大低 於全球2.5的水平,而且比發達國家平均1.7的水平還低。
因此,勞動人口減少、人口流動減弱、勞動參與率的下降等三大人口現象已經給經濟 帶來壓力。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的速度加快,這與中國同年起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完全一致。尤其是25-44歲這一主力消費人群的數量也開 始下降,這意味著他們作為購車和購房主力,其消費需求開始下降,導致房地產和汽車業的投資減速,進而又使得上游原材料行業出現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這一現 象已經越演越烈了。
2016年經濟增速仍將處在探底之中
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是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尋求與資本和技術這兩大要素的最佳匹配而出現的人口流動現象。儘管我們不能認為城鎮化步伐放慢是經濟下行的原因,但應該承認彼此之間的相關性還是比較密切的。
觀 察日本、德國和韓國三個國家的經濟從高速增長期轉為中速增長期過程中城市化率的變化,同樣也可以得到相關性較大的結論。如日本經濟平均增速從 1946-73年9.4%降至1974-83年的3.7%過程中,城市化率的平均增速,也從1%左右降至0.32%;德國經濟平均增速從1950-69年 7.9%降至1970-79年的3.1%過程中,城市化率的平均增速,也從1%左右降至0.16%;韓國經濟平均增速從1953-95年的8%降至1996-2008年的4.6%過程中,城市化率的平均增速,也從1.3%降至0.25%。
中國城鎮化率的增速估計從2015年開始出現顯 著的回落,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第二產業的增加值佔比從2013年起,低於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而比較一下日、德、韓三國國家,它們也是在工業增加值占 GDP比重顯著下降的過程中,經濟出現了減速。這也大致上可以說,第三產業佔比越高,經濟減速越快。而中國恰恰進入了這樣一個拐點,且現在仍處在拐點剛形 成不久的階段,若要在2016年完成探底過程,似乎為時尚早。人口紅利期結束、城鎮化步入後期、重化工業化後期等這些因素都是無法改變的,這就決定了本輪 經濟下台階的不可逆性。
那麼,目前提出供給側改革的思路,雖然不能改變人口格局,但是否可以通過改善供給來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比如說國企改革、簡政放權、土改或減稅等來釋放經濟活力?
答 案是當然可以。不過,要有一些基本理念上的認識:首先,經濟下行的趨勢一旦形成就很難逆轉,就像經濟上行的趨勢一樣。改革的目標是改善結構,未必能讓經濟 增速加快,這就像經濟增速加快也不是靠改革來促成的一樣。其次,供給側改革是為經濟增長創造長期動力,而不是刺激短期增長。第三,要充分認識到改革的艱巨 性,因為供給側改革的所有內容,過去都曾經多次提出過,有些改革也曾實施過,如國企改革至少經歷過三輪,但成效並不顯著。如今的經濟結構問題,正是由於諸 多方面的改革多年來不能推進導致的,這些滯後的改革往往是難啃的骨頭,過去啃不了,今後就一定能啃下來嗎?
從日、德、韓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 中速增長後,其增速幾乎都下降了一半或一半以上。中國過去30年中GDP的平均增速在10%,若按減半增長,就應該到5%左右。但目前仍在7%左右,即便 步入中速增長後的平均增速為6%左右,那也不排除底部低於6%的可能。那麼,按照經濟下行的勢頭,2016年經濟增速應該比15年更低些,但相信政府會繼 續採取逆周期的刺激需求舉措,如繼續降准降息,將財政赤字率提升至3%,同時,實施減稅政策等。因此,經濟增速的下行也應該是緩速過程。這就意味著16年 經濟會是多年來最困難的一年,但可能仍未見底。
高槓桿和泡沫化背景下的結構分化
2015年股市出現了大起大 落,但並未對金融機構造成重大傷害,15年仍成為券商這麼多年來盈利最高的一年。但是,從總體看,A股估值偏高問題依然存在,如所有A股市盈率的中位數為 98倍(TTM)左右,儘管融資槓桿率已經大幅下降。此外,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逐步解決高槓桿、泡沫化問題,但觀察一下房地產市場、非金融企 業、地方政府等各大經濟部門,就會發現高槓桿和泡沫化問題不僅沒有消減,反而進一步擴大。儘管這些經濟體的泡沫不至於馬上破滅,但如果一直持續不破,必然 會拖累經濟。
不過,經濟的回落還是擋不住新經濟的躁動,如消費升級之下,傳統的吃住行比重在下降,而交通通信、文教娛樂、醫療保健等新的消 費比重在上升,這帶動了一批與之相關的行業崛起。所以,中國經濟下行中,傳統行業在衰落,但新興行業在崛起;重資產行業產能過剩,並伴隨著以信貸為主業的 銀行業的風險和經營壓力增大,而輕資產行業的高增長,需要利用資本市場來融資,帶動了非銀金融行業的繁榮。同時,城鎮化雖然步入後期,但大城市化還方興未 艾。於是就出現了房地產行業總體過剩下的超大城市房價暴漲的奇特現象。
這或許就叫經濟轉型,而伴隨著經濟下行的轉型過程,中國所面臨的問題 居然不是就業問題,而是如何解決經濟結構扭曲帶來了種種矛盾,卻又不敢戳破泡沫而讓經濟遭受系統性風險。於是,2016年註定要對各種泡沫悉心維護,避免 破滅而導致金融危機;同時,又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化解各種矛盾。
因此,16年經濟政策的一個亮點估計就是,要讓居民加槓桿來刺激消費,因為目前槓桿率低的就只剩居民部門了。但就怕給窮人加槓桿,因為目前只有農民工對住房有巨大需求,可以解決房地產過剩問題,但一旦有了槓桿,則其風險將與美國08年的次貸危機十分相似。
所有跟貼:最近發現周圍全是各種直銷、傳銷、龐氏騙局、投資機會。。。人人都沉迷在不勞動或少勞動就能夠獲得財富的夢裡,一個大泡沫正在形成,這是一個財富再分配的過程,許多人辛苦多年的積蓄正在被慢慢侵蝕。。。未來我覺得還是服務業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人們生活水平高了,更追求服務水平和享受了,哪怕多花點錢也願意。中國人還是重數量輕服務多了點,這個觀念改變還是需要幾個行業領軍者的出現,帶起一波重視服務的浪潮。。。
是在決策探索雜誌看到的,分享一下。如有侵權,立刪!
一、P2P多數會死掉
在2015年,P2P行業依然在野蠻生長,一方面是不斷的跑路,一方面是不斷的有人去投資,原因就是高收益。在高收益的吸引之下,不斷有人飛蛾撲火,也不斷有人開P2P平台圈錢,直到真的出了大事。快到2015年年底的時候,網路借貸業務的管理辦法終於出台,在2016年,將有大批的P2P企業無法按照規定來生存,主動關門是唯一出路。當然,更要防範一些企業在退出之前撈一把的風險。
二、手機廠商和家電企業捉對子
之所以把這兩個放到一起,因為這都是製造業,雖然有些企業連自己的工廠都沒有。如今,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一些手機企業和家電廠商越來越強大,但更多的是逐漸沉寂。如此,手機企業和家電企業會逐漸和互聯網公司結成聯盟,而且會是涇渭分明的群體。對於手機企業來說,華為與小米已經可以平台通吃,其他的國產手機企業都會選擇與大型互聯網公司特別是電商平台進行聯合,蘇寧已經入股努比亞,阿里巴巴抓住了魅族,360與酷派,樂視與酷派,騰訊和百度也不會袖手旁觀的。當然,家電企業也不例外,海爾與阿里巴巴合作越來越緊密,格力和京東開始手拉手,這是趨勢,也是互聯網+。
三、保險公司不會再躺著掙錢了
2014年的基金,2015年的銀行,在互聯網的衝擊下已經不能躺著掙錢了,到了2016年,保險公司將步基金公司和銀行的後塵。保險公司的理論基礎是大數定律,面對洶湧的大數據浪潮,那些擁有大數據的公司就會有更大的能力推出更好的保險產品,競爭力的下降會讓一些保險公司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而大量的保險公司會與互聯網金融平台達成密切的合作關係,很多保險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老百姓的投保意識會大幅度提高,保險行業將迎來暴發期,只是很多保險經紀人的高回報恐怕不會再有了。
四、房地產和中介互聯網化
說起中介和房地產開發商,很多人恨的牙疼,可沒辦法,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已經火了20年,買房的都賺了,認為房價跌的都傻了。可房地產倒下的那一天總是會到來,而2016年的可能性很大。即便房地產行業不倒下,但房地產和中介行業已經被互聯網擊垮。以前,很多互聯網企業也想進軍新房和二手房市場,可面對水深浪急的房地產行業都難以成功,如今,風水變了,淘寶上開始新房拍賣,連傳統中介也開始把主要經歷放到了線上,靠兩頭欺騙為生的黑中介的好日子到頭了。
五、自媒體的將遭遇倒春寒
這兩年隨著微信的崛起,「自媒體」三個字突然成為了很多人自己介紹時的標配,即便自己一年只寫一篇文章,或者自己做的公眾號都買來的殭屍,是不是自己媒體關鍵看自己是不是會臉紅。確實,有一些自媒體變現成功了,還有的聲稱股值數十億,但這些都不是普通的人菜。如果你是美國總統,隨便起個名開個號,就可以成為超級V,只要你也要曾經是央視名嘴,否則當炮灰的可能性最大。在2016年,多數希望靠一個公眾號就過上財富自由生活的作為自媒體會感受社會的生活艱辛。
六、創業潮比霧霾消散的要快
2015年,全民創業,2016年也許還會繼續,但絕大多數的創業都會成為開玩笑,如果只是為了解決就業而去創業,連自己的就業都解決不了,怎麼去解決別人的就業。很多人的創業只是停留在PPT里或者嘴上,或者響徹在咖啡館裡,只要能融資成功,就是算是創業成功了,實在不行,就把融資來的錢買個高收益的理財好了。這種好日子在2016年很難繼續,經濟新常態,資本也沒有餘糧了。
2016年,除了霧霾還會繼續,其他的很多行業都將被互聯網改變,而互聯網行業自己的變化也不會小,老的忽悠會被淘汰,但新的忽悠仍然會出現,我們就是在這樣的不斷洗牌中成長起來的。
延伸閱讀:
未來5年,這六大產業將帶你賺大錢從改革開放的蹣跚起步,到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舉足輕重——30多年來,中國經濟用飛奔的中國速度,創造了增長的奇蹟。今天,站在十二五收官的絢麗晚霞中,眺望十三五的朝陽,中國經濟已經從速度與激情的變奏曲,轉向注重質量與效益的新常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推進創新驅動,中國產業發展的新引擎已呼之欲出。
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聯合三大部委的權威機構: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按技術進步、發展潛力、帶動作用等標準,遴選出未來5年中國產業發展的六大新引擎,它們有望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的新動力。
新引擎之一:文化和旅遊產業
2014年全國文化旅遊產業總收入合計超過8萬億元。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帶薪休假制度深入落實、公共文化體系不斷完善,到2020年產業總收入有望超過14萬億元,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潛力將持續釋放。
新引擎之二:生物與健康產業
2014年,我國生物與健康產業產值規模約6至7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隨著社會發展和公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與健康產業目前已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產業。預計到2020年產值規模將達到12至14萬億元,生物與健康產業將成為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
新引擎之三: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
「十二五」期間,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市場規模年均增長超過20%,到2015年末將突破5萬億元。全球信息技術及其應用的群發突破,給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到2025年將突破10萬億元。未來五年,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將爆發出強勁的增長動力。
新引擎之四:節能環保與新能源產業
「十二五」以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以年均15%至20%的增速持續增長,2014年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規模約5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產業規模可達10萬億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與新能源產業,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新引擎之五: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裝備製造業是衡量一國工業實力的標誌,2014年,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產值規模達到2.6萬億元,占裝備製造業的比重達到8.7%。未來5年,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進一步實施、高鐵等裝備「走出去」的強力推進以及先進機器人(80.550,-2.23, -2.69%)市場需求的爆髮式提升,預計到2020年,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產值規模有望擴大至8到10萬億元,占裝備製造業比重有望提升至15%以上。
新引擎之六:互聯網新業態萬業蕭條,是時候輪到是色情業了。
味精
經濟增長放緩帶來大量失業人口,搞笑的娛樂電影會超級火爆
中國已經從一個滿足需求的經濟體轉向了一個需要創造需求的經濟體。
所以,不管是什麼藍海市場,這個市場一定是之前在中國沒有,很小眾,甚至是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行業。
怎麼找?對比下有著人口數量巨大,發展程度更高,有較強相似性的國家,看看兩者還在哪些地方有差異。美國就是很好的參照。
1.美國的中小城市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包括用水,道路,橋樑。而中國的中小城市基礎設施較差。
2.美國的農業人口極少,僅佔1%。農場化,機械化經營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中國的農業還停留在自耕的層面。
3.美國的文化產業豐富,各類型題材電影,電視劇幾周邊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而中國的影視劇產業化才剛剛開始。看看美帝出口什麼,將來那些就是我們的發展方向。都說中國製造業發達,我就呵呵了,應該是下游製造業發達才對。看看美國出口什麼吧「有關特許權使用費和版權費是美國最強大的出口服務商品之一,包括世界各地的人使用美國製造或註冊的軟體,電影和電視節目發行,還包括工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專利。」
簡稱,科技與文化。
而我們?改革都沒改完…中國的人口結構年齡分布與一般的收縮性結構不同,不是逐漸膨脹逐漸收縮並且持續收縮下去的,而是迅速爆炸之後迅速收縮並且穩定在年出生1500萬左右。1962年,中國的年出生數從不足一千萬迅速爆炸至三千萬(在莫言的《蛙》中,「地瓜小孩」指的就是他們),之後隨著計劃生育執行的嚴松,在2000到3000萬之間變化,一直到1992年,中國經濟開始飛速發展,出生量迅速下降至1500萬,並在接下來的二十年內保持了基本穩定。這樣一來,前面穩定,後面穩定,而1962-1992就成為了我國人口中如同天外飛仙一般的人口大背包。我向來主張用靜止的觀點看人口,用動態的時間軸在靜止的人口結構上移動來研究死亡率。作為一個經濟比較穩定、沒有大規模戰爭的國家,每年死亡的人,其實絕大多數都是之前某一段時間出生的人,死亡量=之前一段時間某幾年的平均出生量,相比起來,年輕人死亡率非常低。當下,每年死亡的人數只有七百多萬。那是因為現在死亡的人都是解放前出生的一批人,當時的出生量基本也就是這些。從現在到2040年附近,死亡量會緩慢增長,但不會很快,因為到1962年之前,中國的出生量都並不極端的高,而且人均壽命在延長使得死亡時間被拉伸,年死亡率有所下降,抵消了部分當年人口增長帶來的死亡率增長。接下來說正題!!!!!!到2040年附近的某一年,隨著1962年左右出生的一批人到達死亡年齡,中國的人口死亡量會發生一次爆炸增長,然後穩定在3000萬人左右。這個數量是現在死亡量的4倍。即使現在所有的火葬場同時開動,也煉不動這麼多人。每年3000萬人的死亡量使得土葬變得更加不可能,因為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土地來埋這麼多人。中國,必將迎來全民性「大煉人」的殯葬大躍進中。市場規模決定市場高度,量變引起質變。屆時,簡單的火葬由於其浪費能源、污染環境、效率低下和毫無創意等特點,必將過時。而由於中國傳統尊重死者的文化,推廣英國的那種「煉人發電」,竊以為是不可行的。因此,發展多樣化的殯葬產業勢在必行。我們不能等到問題到來了才開始準備。如果那樣,我們將面臨嚴重的產能不足。我們要從2016年就著手準備,通過政府扶持、擴大科研投入等方式,大力發展多樣化、高科技的殯葬,在2040年人口死亡大爆炸到來前,將殯葬業建設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力圖不僅可以覆蓋國內市場,還可以輸出產能甚至技術到整個東亞乃至全世界。將殯葬業與種植業相結合,在殯葬同時進行植樹造林;發展海洋殯葬;發展其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殯葬這些都是殯葬業可能的新出路。對殯葬業進行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國家和政府必須重視起來這一年產值即將超過萬億元的行業。最後,讓我們高聲呼籲:大煉人、大躍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將殯葬業這一朝陽產業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的新支柱。掌握核心科技,致富中國,推廣亞洲,服務世界!
我說幾個:
成人用品市場(各類娃娃),未來可是有幾千萬單身漢吶,剛需滿滿的。
O2O叫J服務,類似於嘀嘀打車這種模式,適用於很多服務行業,大保健app什麼的也肯定會出現。君不見現在約大保健都開始蔓延到微信公眾號了么。a片資源的傳播,會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以後會出現移動端的各類bt、下載器、資源貢獻app等等,會形成新的產業鏈。。可恥地匿了,我家水表在外面,從不買快遞。一季度過去了,國家已經證明了自己說的話。大家猜了半天,最後發現是房地產和豬
增長?2016的苦日子恐怕還在後頭
今天股市再次觸及熔斷閾值,兩市累計交易時間僅15分鐘,創下創世 以來最短交易時間。
但股市是畢竟是願者上鉤,國家經濟形勢卻跟每個人息息相關。魯大師梳理了11位經濟學者、23家金融機構及、6家智庫對2016年經濟預測,總結了5大觀點,比熔斷更嚴峻:
1.2016中國經濟繼續「探底」。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稱中國經濟「在一輪周期的低谷當中,明年經濟不可能恢復正常」。
探底是一個讓人捉急的池語,一方面,要探到什麼時候?到哪兒才是底?另外,到底了之後就賴在那裡了嗎?有反彈的可能嗎?
2.明年中國經濟不樂觀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甚至警告,2016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中國首當其衝。
在40個頂級預測者中,有18個預測者對明年經濟態度傾向悲觀,看不到可以扭轉經濟下行的力量的人達45%。
3.GDP增速鐵定破7
有40%的預測結果一致認為明年增速會是6.5%,僅有20%的預測認為明年GDP增速高於6.7%。總之都在7%以下,忐忑!
4.2016年經濟走勢見不到「V」 字型
在40個預測者中,超過一半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走勢將延續下滑的態勢。這麼寒冷的冬天,想找深V是有點難了。
但根據樂觀派李稻葵說,想看深V也有可能:「2016年中國經濟走勢能否實現「V」字反彈,房地產投資是關鍵」。
艾瑪!現在房地產庫存是中國經濟最大問題之一,竟然還要靠它?
5.供給側改革,目前然並X。
供給側改革是習大大最近提出的經濟治理新藥方。一不小心成了最火的經濟名詞。
什麼是供給側改革呢?
簡單的說,就是有人納悶兒中國人不是經濟不好嗎?怎麼還去搶日本馬桶呢?後來一琢磨,是因為人家馬桶做的好,不是我們沒錢啊。所以我們也改革改革,把馬桶做好點經濟不就拉起來了嗎!於是"供給ce"改革面市。
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預測:供給側的改革並不會馬上帶動經濟增速,相反,還會暫時性地使中國經濟增速降得更低。
為啥:改進馬桶工藝沒有一年半載能實現嗎,再說等撬了日本馬桶安個中國馬桶恐怕還要那麼若干年吧。當然,方向絕對是對的。
40位預測者是什麼大神?
樂觀派:
吳曉波(財經作家)
馬駿(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
管清友(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
李稻葵(清華大學經濟教授)
鄧海清(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黃劍輝(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
有沒有發現?樂觀派大多是本土的、宏觀的經濟學家+作家。
他們主要任務是教導人:馬桶要做的好,首先要耐用可靠,不能漏水,最重要的是有匠人精神。所以,宏觀經濟學家——經濟中的心靈雞湯,有些還是御用的。
悲觀派:
渣打銀行
巴克萊銀行
摩根士丹利
陶冬(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
宋宇(高盛高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Willem Buiter(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陳世淵、歐樂鷹(彭博經濟學家)
野村證券、惠譽(評級機構)
汪濤(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丁爽(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鄭名凱(中國內地和香港策略部門負責人)
彭文生(中信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張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悲觀派人數完全佔優,他們主要來自經濟機構,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為自己的組織提供行動方向。
落實到馬桶上,他們:調研馬桶燒制的陶瓷原料哪家強,計算馬桶上裝一個可以沖菊花的水龍頭能推動多大的銷售提升。他們是經濟中的掏糞工。
SO,樂觀的理論派VS悲觀的實戰派
你願意相信哪派?
其實
信誰都沒飯吃
經濟形勢最好的時代,不同行業也有冬天和春天
比如2000年的整體經濟形勢不差,卻是中國互聯網業的最寒冬。
近幾年中國經濟形勢一直低迷,但互聯網、消費金融等行業卻持續增長。所以,練好內功才是關鍵
但整體上,冬天確實來了
怎麼辦呢?
最冷的冬天,沒讀過EMBA的狗熊只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挺過去。
因為開春後,只要你活著,食物都是你的。
更多營銷點子和價值趣聞,關注微信lunbanlife,也可以搜魯班愛生活
沒落與興起——經濟蕭條期的各行各業
所有推測基於2016成為中國經濟蕭條元年的假設!
一場經濟危機,往往意味著諸多行業的重新洗牌。
對於絕大多數八零九零後而言,2015極有可能會成為他們自主面對的第一場經濟危機。
當然,有沒落就有興起,面對危機,具體行業,各說各話吧!
沒落篇。
一,珠寶業(奢侈品行業)。
所謂平安藏古董,luan世買黃金。危機中,流通性較差的珠寶玉石總是會一路看跌,在吃飯可能成問題的時代,無論珠寶未來的價值有多高,現金為王是最硬的道理。
根據珠寶行業網的報道,翡翠遇冷和鑽石看漲是趨勢所在。
為什麼鑽石會異軍突起呢?看過《血鑽》的人都明白,這個星球的高檔市場上(軍火交易等),鑽石作為通貨的接受程度要超過黃金和美刀。
鑽石本身就是硬通貨。
二,不動產及相關產業。
一直以來,不動產之一的房產存在的目的並非是實現大家居者有其屋夢想的,而是富人們對抗通貨膨脹的手段。所以,在中國,大多數不動產肩負著居住以外的使命。這也造成了,在經濟危機時代,貨幣成為了稀奇資源後,當以貨幣衡量其價值時,1美元房產並不稀奇的原因。
上世紀八十年代,東京的房地產估值超過了全美房產。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日本遭遇了三十年的漫漫熊市,甚至嚴重影響到了其製造業,而松下,東芝,索尼等品牌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最近,習主席談到了去庫存,內地某城市的數據,按照2014年的銷售速度,在不新開工的基礎上,消化完庫存需要七年。
換句話說,我們貸款買的房子,面臨著成為負資產的壓力。
剛剛打了一夜遊戲的朋友疑惑了,經濟危機與我的房子有半毛錢關係嗎?
是的,絕非危言聳聽,一百萬的房產,貸款七十萬,正當你意氣風發準備裝修時,在經濟下行期,殘酷的數字告訴你,這套房子的市值已經跌破了七十萬,你會怎麼辦?多數情況你只能和銀行說聲對不起,房子您收回去吧。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斷供,無論是果斷或武斷,在錢的面前,人總得做出了斷,無關道德。
七年!習慣了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如何抗過未來這幾年?希望不要又從教師工資下手。
遇冷的相關產業包括傳統能源(煤炭為主),金屬礦山(勘查到選冶),水泥,大型機械(參考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股價),玻璃,家裝,高檔餐飲等。
三,商業保險。
這兩年,突然發現向我推銷保險的電話少了。經過前期瘋狂地擴張,在以關心吃飯為主的危機時代,商保無疑將大幅度降溫。
商業保險存在的前提就是倉里有餘糧,在省吃儉用開源節流的危機中,對於一般家庭而言,解決現實困難遠比保障未來更具吸引力。所以,在未來幾年,退保將與斷供一樣成為坊間熱詞。頗為類似的是,不少朋友將從負資產進化為零資產。
當然,車險不在談論之列。
四,服裝紡織。
世界經濟若是一場戲,中國已經扮演了近二十年的世界工廠角色,眼看年老色衰,老戲骨沒練成,倒染了一身病,環保門檻,工人福利,匯率問題,還有轉型當導演的威脅,自然惹得導演美國和監製歐盟一臉不高興。
正當大家撕逼之際,剛從不入流的影視學院肄業的五線演員「東南亞」主動嚮導演和監製獻身,並哭訴其在南海「莫須有」的遭遇,軟磨硬泡讓耍流氓的二位簽下了保證書——《TPP協議》,協議規定以最短的時間將中國邊緣化,並號召協議成員國在戲裡戲外孤立中國。
當然,這一切最愜意的要數導演美國,一方面打擊了潛在競爭對手中國,又壓低新演員東南亞的薪酬。
一番折騰後,中國的紡織業首當其衝,出口受阻,外資撤退,零九年伴著四萬億春風新建的廠房和購置的機器不得不閑置起來。銀行的貸款可以往後拖一拖,但這麼多工人要養活,索性給大家放個長假。
另一方面,棉花價格近年來極不穩定,2014-2015棉花價格累計下跌超過30%,對於一些靠貸款維持的企業而言,原材料價格超過20%的波動即意味著game over的危險。
想起了五年前國內食用油市場的詭譎變化,大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平抑風險,一波大豆價格的振蕩,小企業只有坐等破產的份。放眼如今的國內食用油市場,除了溢海嘉里和中糧,競爭對手似乎已被斬盡殺絕。
回到紡織業,工人們提早回家過年的現象就不難解釋了!
和紡織業一脈相承的服裝業也是風聲鶴唳,所謂真難兄難弟。隨著這幾年房租成本高企,網店衝擊日漸兇猛,七匹狼,左丹奴,九牧王等品牌相繼引發關店潮,而不知名的品牌消失時雲淡風輕,千里不留行。
類似於其它傳統行業,服裝生意也從「低成本,高利潤」走向了「高成本,低利潤」。
紡織服裝生意不好做將成為未來的新常態。
興起篇。
1.新娛樂板塊。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催生了美國的電影事業,一度瀕臨破產的皮克斯和派拉蒙快速崛起。電影業成為了整個經濟蕭條期少數飄紅的板塊。
而美國電影最繁榮的時期——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還有2000年。這幾個年度全都是美國的經濟蕭條時期。在大蕭條時期,人們精神壓抑、失落,失業、無所事事,追求短期快感。
無獨有偶,經濟危機時期(上世紀九十年代)是日本動畫市場高速發展的階段,宮崎駿等名家也是在彼時達到了創作高峰。八零九零後心中的經典,《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和《灌籃高手》等作品都是在經濟危機時期誕生的。
經濟不景氣時,能夠給人們心理帶來慰藉的廉價產品往往會逆勢上揚。
上升到理論高度就是「口紅效應」,指的是在經濟危機時期,人們具有「低價產品偏愛趨勢」』,以達到消費慰藉。
倘若這個規律在國內市場依舊奏效,那麼在未來經濟不景氣的歲月,像電影,肥皂劇,手機漫畫,手游,搞笑文字或視頻公司將迎來行業的春天。
試想一下,在經濟蕭條的某個傍晚,勞作了一天的你,不敢奢望一個Party,逛街不買也沒意思,旅遊連想都不敢想,突然,好友給你分享了一個冷笑話連載網站,一張低價電影票,或者一款只需耗費流量的手機遊戲,估計你會玩得停不下來。
不管日子多苦,人類總會找到慰藉心靈的方式。
這就是新娛樂行業的商機。
二,廉價酒市場。
看過《教父》的都知道,科里昂家族在經濟危機時期靠販私酒,橄欖油和賭博發達。
經濟危機時期,各國人民基本一個路數——飲酒(必須是廉價酒)來短暫的忘卻痛苦。
在經濟低迷的2013年末,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各大大型超市的酒品銷售業績顯示,1-11月,質優價廉紅酒和燒酒的銷售勢頭較為強勁,而高檔洋酒銷售減少。
相同道理,博彩業也將迎來爆發。
葡萄美酒夜光杯,管它經濟衰不衰。
三,心理諮詢。
《泰坦尼克號》里的一個橋段,Rose的未婚夫卡爾遇到經濟危機,破產後,自殺了。
《英國醫學雜誌》2013年9月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2009年實際自殺人數比預期多出4884人。
2015年,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自殺身亡。
貧賤夫妻百事哀,聯想到富士康的「十三連跳」,個人經濟狀況會嚴重影響到個人心理狀況,浮躁的經濟也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緒。
一言以蔽之,經濟危機中,社會的心理狀況亟待改善。
心理治療師可能是未來的香餑餑。
四,二手市場。
經濟蕭條時,信貸危機首先爆發,銀行不良貸款飆升,違約成為常態,抵押物只能接受公開拍賣的命運。
而銀行並不會成為二手市場的最大賣家。
2015年,在拍賣房產、拍賣公車之後,淘寶又將銀行的不良資產掛在了網上拍賣。
「去年美國的新車銷售量下降,可是二手車交易暴漲到4000萬輛,種種跡象表明,金融危機下,二手車市場將火爆。」3月31日,51汽車的董事長兼CEO李海超在「2008年二手車保值率排行榜暨品牌二手車評選」活動上說。
拋開高端,能讓普通人有參預感的當然是各種跳蚤市場,收入降低時人們會習慣性的考慮更廉價的替代品,同時出售一部分個人物品。
面對危機,開源節流,老祖先教給我們的辦法。
五,美元和黃金。
美元和黃金本來是對冤家,絕大多數情況是此消彼長,不過在人民幣一路看跌的情況下(參照九十年代日元貶值的命運),同時持有美元和黃金應該屬於不錯的保值手段。
金融巨鱷們向來忌憚黃金的威力,雖然金價遭遇了近五年的持續打壓,但民眾對黃金的高度認可心理更容易在金融危機中爆發出來。黃金是野蠻的遺迹,同時也是最天然的貨幣。
人民幣加人了SDR(特別提款權),究竟人民幣vs美元匯率如何發展,我想黑市價格是最說明問題的(為防止跨省,讀者自行腦補)。
在俄羅斯遭遇經濟危機的這幾年,盧布vs美元於2014年底跌破80大關,據中國在俄留學生反饋,經濟危機時代,持有美元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因為,市場實際匯率比官方匯率還要誇張。
多一句嘴,黃金價格已探六年最低點。
經濟危機下,且行且珍惜!
誠邀高手更正或補充。
祝沒有體制庇護的朋友,春天到時,一切安好!1能吸收大量勞動力的產業。2能分散大量勞動力注意力的產業。3仍然由政府主導整個產業。1+2+3=軍工!
非常難。
上海中產階級,一家一輛汽車,有電腦有iPhone,年假出門旅遊倆周
美國中產階級,一家一輛汽車,有電腦有iPhone,年假出門旅遊倆周。。。
你還想怎麼增長?讓每個家庭入手一艘飛船么?就連美國也沒有啊 呵呵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達到這個臨界點,增速必然放慢
中國現在,依然擁有高速增長潛力的只有三四線城市。那些地方,還不是每家一輛車,還不是每人都用智能機。。。還有增長的空間
至於一二線城市的未來,你看看美國什麼行業發達,中國以後也那樣。包括但不限於,服務業,IT互聯網,金融,還有各種高端製造,小資玩意。。。。這都已經是很明顯的趨勢了
更遠的未來,只想借魯迅先生一句話:孩子們會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消費債——拉動需求降准降息——降低融資成本一帶一路——大項目減稅讓利,提振利潤。這個莫須有人民幣對外貶值——提振出口量化寬鬆——對內繼續貶值今年不大有經濟擴張的可能,能維持與上年持平就不錯了。去年發電量下滑0.2%,希望今年別再下滑。否則這算不上有增長。
我感覺是牛肉,一直看好這一塊,發達國家平均每人每年對牛肉的攝入量是很多的,而中國呢,很少,中國還是以豬肉,雞肉,魚為主.表面上說是飲食習慣,其實還是因為窮啊.牛肉40塊一斤,如果有大規模的養牛場,把養牛成本降下來.我估計牛肉在國內的需求量會很大!
我也順便在這做個統計,喜歡吃牛肉的點贊(感謝),不喜歡吃的點不贊同或者評論寫"不喜歡吃"首先我並不認為色情行業在中國能走合法的空間,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色情行業不太可能被合法化,中國經濟在前30年是政府主導投資拉動,自由市場逐步跟進,現在政府想把拉動經濟的角色轉移給自由市場,產能過剩是盲目投資的必然結果,現在要消化這一波產能,一是拉動內需,所以淘寶依然能火下去,因為淘寶的確能低成本鏈接產品和用戶,二是外貿,特別是往亞非拉地區的外貿能繼續吃到蛋糕,影響外貿的因素很多,但是大方向絕對有錢途。還有一個點,就是金融業,這絕對會是快速發展的一個行業,經濟的持續走弱,並不是錢沒了而是錢不知道該去哪兒,中國經過幾十年的財富積累,這麼多錢不可能不流動,而經濟的衰退必然會滯遲錢的流動,這麼多錢就必然要尋求管家和出路,對外投資,資產增值,資產購置,都需要金融機構操作並且老齡化嚴重會促進養老金融發展。個人覺得養老業不會因為老齡化紅火,衰退的經濟社會很難負擔如此之大的養老負擔,那麼剛退休老年人工作介紹機構可能會得到發展機會。另一個有潛力的行業就是智能家居,我覺得中國目前的經濟衰退並不會帶來大規模失業,反而可能會促進整個社會人才升級,年輕人將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對其他事務的高效管理將成為更多人的訴求,畢竟誰都不想加完班後還得回家拖地,也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找各種遙控器上。其實縱觀經濟的發展就是解放當個人的時間,能更多的解放人類的時間的行業必然是下一個發展的趨勢,淘寶如此,汽車如此,高鐵如此,手機如此。互聯網上有個論斷說,產品就是要追求佔用更多用戶的時間,其實還該有個注釋,產品就是要節約用戶的時間,讓用戶在單位時間內做以前需要多個單位時間才能做成的事兒。所以,看下個風口也簡單,看它是不是能節約用戶的時間。
第一個增長點是基礎設施建設。我認為,中國居民目前缺的是公共設施。舉一個例子,北京居民家庭平均電視機尺寸比英國倫敦的要大,家用電器的水平比倫敦的要好,住房面積也不比倫敦的差,家裡的整潔程度比美國、英國都要好,裝修也很漂亮,但是相對而言,出門環境與英美國家存在差距,也就是說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例如,中國每百人行動電話88部,美國是93部,但是每百人寬頻的擁有量,中國是13個人,美國、日本、歐洲是33個人,這是數量級的差距。這裡面,寬頻是公共產品,手機是私人產品。再根據IMF的數據,2010年中國人均基礎設施擁有量僅僅是西歐的38%,北美地區的23%,日本、韓國的18%。根據這個數字來測算,假如中國花20年時間把人均基礎設施量趕上西歐,那麼未來5年,這項基礎設施建設平均每年可以拉動GDP增長1.5%;如果想趕上美國水平,每年拉動GDP增長可以達到3.1%;如果想趕上日本、韓國,每年拉動GDP增長則可以達到3.9%。
第二個增長點是產能更新。我國大都市的大氣污染主要是周邊重化工業帶來的。例如,北京周邊存在3億多噸的鋼鐵產能,解決策略只能是給政策搞置換,把破鋼鐵廠炸掉,引導投資去建世界上最先進的沿海鋼鐵廠。在德國魯爾工業區,那裡在萊茵河之畔鍊鋼,水是零排放,自我循環,降塵量是城裡正常降塵量的一半,各種空氣指標比城裡搞得還好。中國經濟並不差錢,如果1年轉移1億噸的生產能力,按曹妃甸的投資規模至少要800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這還只是轉移1億噸產能,而現在我國有10億噸的產能需要轉移,我們至少可以用5年把一半產能轉移出來。
第三個增長點是消費。現在,消費佔GDP的比重開始往上走了,再過四五年應該能夠達到50%左右,那時候消費就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推薦閱讀:
※計量經濟學中如何檢驗模型是線性的假設?
※為什麼中國社會鼓勵年輕人結婚?
※當年日本90年代房地產崩潰後,日本經濟是如何復甦的?
※高級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是怎樣的?
※研究日本經濟發展的比較著名的學者有誰?他們的論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