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搖 發簪和髮釵的區別是什麼?


發簪到髮釵,再到步搖,其實就是一個由簡單實用到繁複華麗的過程。

一.發簪

古代女子過了15歲就要行及笄禮,當然根據一些實際情況,最遲可至二十歲行禮,同男子的冠禮一樣,是表示成人的一種儀式。受笄即在筮日行笄禮時改變幼年的髮式,將頭髮梳成一個髻,然後用黑布把髮髻包住,再以簪固定定髮髻,以示男女區別。女子行過及笄禮過後,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結婚嫁人。

簪的本名稱「笄」,發簪便是女子及笄時的髮飾,也是最基本固定和裝飾的髮飾。

《辭海》里有這樣的解釋:簪,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後來專指婦女插髻的首飾。

基本就長這樣吧

二.髮釵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髮,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髮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髮釵一般作成兩股。

髮釵的普及大約在西漢晚期,自此以後,它一直是我國婦女的主要頭飾之一。

最簡單的雙直髮釵

稍稍升級的

三.步搖


如果在發簪髮釵上裝綴一個可以活動的花枝,並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飾物,這就成了另一種首飾,名為「步搖」。

步搖的概念,始於兩漢時期,最初用於貴族禮服。其形制多為鳳凰蝴蝶類,或綴有流蘇,隨著佩戴者走路而搖曳生姿,故名步搖。《釋名.釋首飾》曾記載,「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

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點綴。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玲瓏有致,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

下面的便屬於蝴蝶步搖

這種便是流蘇步搖

其實後來來看,很多人都是混用的。

先這樣,贊多再更~


版權所有,禁止各種形式的轉載!!!

===先馬克後回答===

首先,實名反對樓上由簡到繁的遞進式的發展過程的觀點。

先說一下步搖。

步搖之所以叫步搖是因為它會隨步而擺動。一般為一步三搖。

早的話, 步搖為我國傳統漢民族首飾,西漢時在西域地區有其雛形進而吸收創新而來, 作為一個禮服的配飾範疇。開始的時候多流行於貴族,是等級和身份的象徵 ,漢代以後才慢慢流入民間。長恨歌里提到'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可以看出來,到了唐朝,步搖已經摒棄了傳統的的依附於帽子上而直接作用於發,出現在日常生活妝的配飾中。

步搖一般都會有類似翅膀的片狀或垂有流蘇墜子,中國古代女子輕移蓮步,流蘇金飾隨之擺動。多見溫婉端莊之儀。

然後是簪。

簪和步搖不同,它的出現僅僅是生活所迫,開始的時候就是始於平民。

簪的原名是笄,周代起,女孩子到了十五歲,如果已經許了人家,就得得舉行笄禮,將髮辮盤至頭頂,用笄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屬。笄就是後來講的簪。

簪這個東西,原本就只是作為挽住頭髮的一種工具,原始的簪是沒有流蘇墜子一類的東西的,只是單純的一根一頭尖細的木棍,精緻些的會在粗的一頭雕出花紋或者花樣 ,後來出於對美的追求,人們會在上面鑲嵌寶石,珠片以增加裝飾性,再後來慢慢地與步搖等在外形上模糊了界限。成為了現在廣義理解上的簪。

簪和步搖兩者出現的原始意義就不同,步搖更重裝飾性,而簪更著重於實用性。步搖是以貴族禮服配飾的身份出現,而簪是平民化的束髮用品出現。

如果從需要層面來講,簪是生活必需品,出發點屬於生理需要,束起頭髮以保證視野不被遮蔽從而減少危險的發生。步搖則是由尊重需要而起逐步上升為自我表達的需要 。步搖始出現代表著身份及社會地位。後來的存在為了襯托女性的美與端莊(另一說是限制古代女性行走時的速度及身體擺動幅度不談)。

以上,多為答主整理總結,謹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交流。先不貼圖。


單股為簪,雙股為釵。

今天剛看到的參天巨簪


【2016.2.24】好吧終於有時間答題了,因為我本身就是做發簪的,一些材料還是有的,直接放圖清楚些,畢竟文字描述都讓大神們答完了嘛qwq

這是簪,單股

雙股的釵

這還是釵

這是昨天剛做的流蘇步搖髮釵,流蘇片會隨步搖~

上面的基本都是現代的,古物也不是沒有,推薦揚之水的《奢華之色 古代金銀器研究》,知乎放圖太麻煩了,就醬~

【答題時間很特殊啊,23:33】


周禮天官冢宰之下有一個官職叫追師,是專門負責王后的首服也就是腦袋上的裝飾品的。包括副、編、次等等。這個副,根據鄭玄注里的說法,就是最早的步搖。

鄭玄說「副之言覆也,所以覆首為之飾,其遺若今之步搖矣」。

那麼要理解步搖就要從副開始。

如果拿副來和發簪、髮釵比的話,首先一個不同就是,副這個東西最直接的功能是蓋在頭髮上,而簪和釵的最直接的功能則是插在頭髮里。副這個東西上並不一定要有一個「插入頭髮」的功能要件。實際上,副最早就是和笄(也就是後來所謂的簪子)配合使用的。詩經鄘風君子偕老篇雲「君子偕老,副笄六珈」,所謂「副笄」就是「副而加笄」,先把副蓋在頭上,再插上發笄固定住。這充分說明,副和笄是兩個配合使用但是相互獨立且不同的東西。

詩經毛傳解釋「副笄六珈」這一句,說副是「編髮為之」,另外收集頭髮編在一起,做成一種髮飾,目的大概是為了顯示頭髮多。古人以此為美。同樣是在君子偕老裡邊,有一句就說,鬒髮如雲,不屑髢也。這個髢也是編髮而成,目的就是讓普通人看起來頭髮濃密。對於真正「鬒髮如雲」、頭髮又黑又厚的美女而言,就不屑於加髢了。但是副和髢的不同就在於,副的起源要早得多,已經成為禮法中規定的頭飾了,不管你頭髮多也罷少也罷,非戴不行。

從一開始,副的上面就有許多裝飾用的零碎。比如「副笄六珈」裡邊的珈,就是。這些零碎有的是裝在副上的,有的是裝在笄上的。後世這些零碎越來越多,還有了龍啊鳳啊的各種造型,相形之下這個由頭髮編成的副本身,反倒沒有那麼打眼了。後世對禮法的踐行也沒有那麼嚴格了,到最後,這個由頭髮編成的副的本體就給省略掉了,而直接用金銀打成龍鳳花鳥的形狀,再在上面鑲珠嵌玉。原本和副相互獨立的笄最後也直接焊了上去。這才形成了後世的步搖。

至於說為啥叫步搖,傳統的解釋是因為行步則動搖,故曰步搖。但是近年來有種說法,說實際上這是匈奴一種頭飾的漢語音譯,本意是鹿啊還是樹的,反正都是從它勾勾叉叉的形狀來的。後來鮮卑、突厥、蒙古諸族都有這個頭飾,元明時期叫姑姑冠。二說不知孰是。

這樣題主要的答案就出來了。簪和釵本來都是用來固定頭髮和髮飾用的,就像樓上有的答主所說,單股為簪雙股為釵。步搖則是副之遺象,原本是用來蓋在頭髮上的。只不過後世簪、釵、副上面都加了不少裝飾品,副的編髮而成的本體也被省略掉了,原來用來固定副的笄也和副連成了一體,這才導致簪釵步搖混為一談。今天要想分開,據我想大約步搖和簪釵相比,帶飾品的那個頭要大很多,而且都有點平著一大片的意思,是蓋在頭髮上上的。形狀大體要對稱,帶的時候也應該是沿著腦袋的中線來。簪釵則不必。雖說都能垂珠連翠,行步則搖,但是分別應該還是比較明顯的。

以上


發簪是一根。釵是兩根,怎麼形容呢,就是那種細長細長的u型。兩者都是髮飾,但是功能略有差別。說到這裡我想到了薛寶釵,她父母給她一個「釵」的名字就是希望她以後成雙成對,婚姻幸福。不然何不叫寶簪?

步搖是上面有墜子的,走起來一搖一擺。像耳墜那種。


馬,表示是一個只會用簪子的人。而且還不能用細簪,因為頭髮太長太重…


簪子只有一根

釵有兩根

步搖在頭上可以隨著步子晃動


推薦閱讀:

將帥的衣服為什麼會有披風?
為什麼紅樓夢中衣裳圖飾多為金鼠銀鼠灰鼠,而沒有諸如黃鶯白兔雄雞等這些動物呢?
小說中古裝人物描寫有哪些套路?
清朝皇帝婚禮服飾是怎樣的?

TAG:服飾 | 古代服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