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信息?


這幾位創始人觀點很深刻的:

羅振宇:

羅振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兩年知識服務領域大爆發,就像寒武紀物種大爆發一樣,環境適宜,各種物種都會出現,但並不意味著都能生存下去。

羅振宇表示,未來會倖存還是滅絕,就是看企業是否能放長時間感,即盯住的目標是不是足夠長。得到的目標很簡單,就是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為用戶的學習服務,「只要你盯住這個,這個需求就是永久的」。

羅振宇:知識服務寒武紀大爆發,能否倖存看企業時間感

羅振宇的講話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將新領域、新公司誕生比作物種爆發。除了他所談的知識服務,還有人工智慧、共享單車、新零售等等,都處於物種爆發階段。這點很有趣。

第二點是他的得到平台的定位:學習服務,「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為用戶的學習服務」。

對於這一點,和菜頭非常具有洞察力。他的表述更精到:

「得到」的定位,準確說法是「知識中間商」。

得到App的火爆,證明的確存在旺盛的市場需求。討論「知識焦慮」的那都是純粹的屁話,得到成立的根本原因,不是什麼語音模式念書念文章,不是什麼上班族網路時代學習方式,也不是什麼知識焦慮下的自我陶醉和自我滿足。

它解決的是在知識領域內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扮演的是將難度知識轉化為大眾能理解的中間人角色。

馬云:

未來30年,互聯網將不再是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互聯網是所有人的互聯網。如果說過去20年互聯網從無到有,那麼未來30年,互聯網將「從有到無」,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沒有人能夠離開網路而存在。

200年以前,蒸汽機出現的時候,人們擔心蒸汽機會取代我們的工作。100多年以前,當電力出現的時候,人們擔心電力會帶走很多工作。其實新技術不是讓人失業,而是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清朝時期,我們抵制鐵路,擔心沿線挑夫會失業,影響社會穩定,但是現在就有200多萬的鐵路工人。集裝箱出現以後,搬運工人擔心會失業,在港口卻出現了很多吊船工人。

互聯網衝擊報紙的發行量,但是送報的人卻改成了送包裹,中國就有300多萬的快遞人員。所以與其擔心、不如擔當,與其擔心技術奪走就業,不如擁抱技術,去解決新的問題。

馬雲在2017烏鎮互聯網大會講了這三個觀點 -新聞頻道-和訊網

馬雲講話吹牛的多,但這篇很有水平。

第一點,互聯網將成為空氣一樣的存在。一項技術當它成為不被注意的存在,那才是發揮最大作用的時候。你注意體會這句話。

第二點,舊的行業沒落了,又有新的行業誕生。技術讓某些行業沒落,有人失業;又讓某些行業興盛,大舉招人。

汽車普及之後,馬車司機失業。集裝箱普及之後,碼頭工人失業。網路零售之後,大量批發商零售商失業。

但新技術又創造了新職位:

汽車生產、銷售、維修都需要人,集裝箱生產、銷售、維護、港口操作都需要人,網路平台寫代碼、設計、運營維護、網店管理都需要人。

行業、公司、員工,一直處於動態更新過程。

張一鳴:

《中國企業家》雜誌烏鎮現場對話張一鳴:

雜誌:頭條做了很多新業務,你拓展邊界的邏輯是什麼?有人評價,你跟王興的思考很相似。

張一鳴:我們的公司業務還是很不一樣的,可能在管理企業、看待組織成長會有一些相似。總體而言,我們希望公司能夠能力全面、思想開放。業務最終形態是想法、觀念的折射,你的觀念會主導組織結構、企業文化,反過來又會最終影響整個業務。

雜誌:你會考慮與周邊生態的關係問題嗎?你可能會把頭條不斷推向戰爭。

張一鳴:競爭關係考慮得很少,我們更多還是考慮用戶需求,創造價值。如果是從這個層面講,難度大也會做,不然即使沒有難度,做了也沒有用。很多人做市場分析,習慣尋找藍海,其實這是一種概念推導。

貝佐斯有幾個原則,第一條就是顧客需求驅動。這句話說出來稀鬆平常,但從認知到理解,再到與企業文化結合,中間距離蠻大。

雜誌:對頭條而言,核心和邊界分別是什麼?

張一鳴:滿足用戶需求的我們就做。別人沒有滿足好的,我們也做。如果別人已經滿足得很好,或者沒有太多空間,我們就不做。你做得比別人差,其實也是浪費社會資源,重複建設。

我們的主線還是很清楚的,把技術、內容生態、國際化做好,這都是非常接近的事情。但很多東西都不會做,比如O2O。

雜誌:去年烏鎮大會,你曾提到今年頭條會在國際化上用力。這在頭條業務中處於怎樣的戰略位置?

張一鳴:這是未來三四年很重要的增長點。其實現在給我們已經帶來不少收入,既直接又顯然,沒有特別複雜的東西。如果美國公司做一個產品,會盤點歐洲用戶、亞洲用戶多少。就跟我們提到廣東用戶、上海用戶多少一樣自然。所以,頭條的海外業務應該顯而易見,也應該加快速度。

其實很多人做海外市場是有心理障礙的,信心很重要。我們的抖音在日本沒幾個月就火了,在ios免費下載排名第一。我們好像也沒有做特別的事情,這樣說好像抹殺團隊工作了。(笑)

雜誌:前段時間,頭條收購了獵豹旗下News Republic,還投資了Live.me。這是出於怎樣得考慮和想法?對頭條的用戶和產品價值分別是什麼?

張一鳴:國際化信息流的規模優勢還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做,可能一時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們應該合作。頭條給獵豹提供信息流產品,雙方分成,就像Google跟很多公司合作一樣。另外News Republic有部分用戶在歐洲,我們也順勢從零啟動了歐洲的業務。

烏鎮對話張一鳴:頭條跟百度既像,也不完全像,我們理念不同

這裡的對話,有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點,外人看頭條好像什麼都在做,沒有邊界;但他思考的邏輯並非行業、領域劃分,而是從人、從用戶出發。

用戶有什麼需求?這些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滿足得夠不夠好?如果沒有產品滿足或者滿足得不夠好,離頭條也近,那麼就切入其中。比如從圖文到短視頻。

這對很多創業公司來說都是新思路,尤其在做業務擴張、業務延伸時。

第二點,國際化。上一代互聯網創業者國際化普遍做得不好,對國際化很有心理包袱,張一鳴沒有,具體落地執行路徑也明確。今日頭條國際化還可能有很多斬獲。

都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些都不是一般人,他們說的話在某方面表達了極其深刻的思想,有必要深入理解。

--

區塊鏈、無人超市、人工智慧、無人駕駛……

新技術目不暇接,對未來感到迷茫?

微信搜索 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烏鎮的場子玩到第四年,小江湖在飯局裡。更大的江湖不再是誰登台演講了,而是誰走到了講台邊,卻沒上去。

馬雲就沒去吃飯。烏鎮的兩場飯局,都沒見到馬雲的身影。

一場是丁磊的場子,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劉強東、田溯寧、王興、程維、沈向洋、張朝陽、姚勁波、余承東、張亞勤、龔宇、沈南鵬、楊元慶、張磊等人悉數到場。馬雲沒來,江湖傳聞他跟丁磊的關係一直不睦。

另一場是王興和劉強東張羅的場子——東興飯局。坐在中間位置的是馬化騰,到場的嘉賓基本涵蓋了微信第三方服務界面的首屏,以及不在騰訊系的小米雷軍、聯想楊元慶、紅杉資本沈南鵬、今日頭條張一鳴。

張一鳴去吃飯了,在東興飯局上。今日頭條還冠名了一道菜——頭條春水小石蛙。不過,這或許是張一鳴在第四屆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的唯一一次公開露面,以私人聚會的方式,而此前無限風光的張一鳴,今年沒有被安排任何論壇發言。據央級媒體透漏曾接到消息,此次大會不能採訪張一鳴。

烏鎮,對於張一鳴,是個特別的地方。他的一江春水,就始於烏鎮。在每一個座席都很稀缺的第一屆互聯網大會上,在江湖上被狼狽圍剿的張一鳴,忽然出現在了演講嘉賓的行列中。彼時張一鳴的今日頭條,剛剛創立兩年。那一場分論壇題為「新媒體新生態」,於是大家都明白了誰是新生態。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後,他登上了央視的對話節目。而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他接受採訪的座位是這樣被安排的。與之相伴的,是今日頭條順風順水的發展,突破百億美元的估值。

只是,在剛剛結束的第四節互聯網大會上,在張一鳴終於成為了大佬時,演講台上卻沒有了他的大佬席位。江湖傳聞,因為他的春水拐彎兒了。馬雲沒來飯局,也許是因為不想跟老誰家小誰做朋友了。張一鳴沒能再度登台演講,也許是因為他曾經交錯了朋友。其實時間轉眼也不過三年,烏鎮的風溫度沒變,人們依然知道他是誰,卻不知道他將會變成誰。


烏鎮互聯網大佬聚餐照告訴你為什麼要去好學校

前幾天,也就是12月3號到5號,烏鎮舉辦了第四屆全球互聯網大會。本屆大會以「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在全球範圍內邀請來自政府、國際組織、企業、技術社群和民間團體的互聯網領軍人物,圍繞數字經濟、前沿技術、互聯網與社會、網路空間治理和交流合作等五個方面進行探討交流。如果僅僅是探討大會宗旨之類的東西,我估計沒多少人關心這玩意兒,真正吸引我,並且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的是一組圖片,我順手複製一下給大家再回味回味。

哇,咋一看全是有錢人,我粗略算一下,估計怎麼也得5000個億吧。但是這個也不是今天我的重點,那有人要問重點是啥?再給大家看張圖吧!

哇,原來重點是這幫人普遍都是學霸啊!不單如此,京東的劉強東是江蘇宿遷高考狀元,美團的王興是保送進的清華,小米的雷軍在武大用了2年時間就修完4年本科學分。還有不在飯桌上的百度李彥宏(北大)、巨人史玉柱(浙大)也都是高考狀元。談到這裡總是有人要跟我提及馬化騰的深圳大學啊,馬雲的杭州師範啊之類的例子。我估計知乎里的這群人會少一些,先說馬化騰吧,很多人都知道馬化騰當年對天文很感興趣,一心想報南京大學,他說考大學的時候曾經問老師天文系畢業後的職業,當時只有南京大學有天文系,不過那時候能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當地理老師,那時剛好他開始接觸到計算機,覺得對這個感興趣,報考了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當然我要提一句他1989年參加高考,考了739分,當時滿分時900分,馬化騰整整高出了重點線100多分,所以重點是人家原本是能考上中國的頂尖985的,OK?至於馬雲的杭州師範,我承認確實不是什麼好學校,因為馬雲實在太偏科,數學差到爆,但是架不住人家英語牛逼啊,前幾天偶然看到了馬雲當年在西湖畔學習英語口語偶然遇到澳大利亞的KEN一家人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去百度百度,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有馬雲那種學習英語的勁頭,我真服,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是嘴把式吧可能。還有什麼比爾蓋茨輟學的這種沒頭腦的話也盡量少說吧,畢竟很多人還沒本事在哈佛輟學。

所以說,這真不是小概率事件。在2016年度,《國際金融報》的記者對中國A股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的教育程度的做了個分析和調查,最後發現,84%擁有高學歷,48%畢業於985學校。。。。。

說這麼多話就是想跟大家聊聊文章的主題,告訴你為什麼要去好學校。現在不談離我比較遙遠的互聯網大佬們了,我說說自己的親身經歷吧。我本科是在青島讀的一個不知名的三本,三本嘛大家也都是懂得,基本上就是花天酒地,混吃等死的,當然這說的有點誇張,但是天天泡網吧泡妞肯定是常態了,學習的人很少,就算是學習的人很多也都是裝裝樣子,真正能靜下心來學習的人很少,我也是其中一員。不過還好我遇上了那個心目中的女神,直接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女神高考發揮失誤來到我們學校,就下定決心要考研,她真就是三本的那種異類,學習特別努力踏實,為了追上女神的腳步,我大三突然就下定決心要考研,考哪裡?考北京。考哪個學校?期間換了幾次學校,7月定了北京科技大學。至此踏上了考研的不歸路。。。猶記得當年考研的暑假我每天固定5點30-40起床,起床之後洗澡,然後就去自習室坐一天,直到自習室熄燈才走。說出來估計你們都不信,考研的時候學習賊認真,坐一下午手機都不帶看的,這一點估計985,211的同學都有很多做不到。現在想來真是有點佩服自己,高中這覺悟,高考哪能考三本啊。大抵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我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雖然基礎確實差的可以,但是也想拼了命超過所謂的那些好學校的學生。老天是公平的,我三月份來複試了,我一下西土城地鐵站往北走,一眼看到的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唯實大廈,那叫一個高大氣派啊,真不愧是985,我在想想母校我覺得最牛逼哄哄的八號教學樓,跟人家這樓比起來,怕是被秒的渣都不剩。這時候我心裡就有一絲波動了,再往前走走就是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看到學院路名校林立,我就懺悔了,為以前懺悔,我想我讀的那都是什麼狗屁大學啊,我感覺我的大學都白讀了,我發誓一定要來這裡讀書,為此我拼盡所有。直到現在我在宿舍的桌子上寫這段話的時候依然非常有感觸。現在在想想為什麼一定要讀好學校,為什麼好學校培養出的人都跟普通學校的不一樣?

首先肯定是眼界的問題了。我來北科大之前從來不敢想這個世界上可以有人在小小年紀參加各種高水平的比賽,可以發高水平的論文,可以有人精通英語甚至是二外,而我本科學校的人可能還在為怎麼考過四級發愁,甚至是都沒有聽說過什麼是EI,SCI。前幾天我又去北航逛了一圈,我之前都難以想像一個學校裡面居然會有博物館,會有音樂廳,甚至是作為比較不錯的211的北科大也沒有,但是北航就有。你想211和985之間差距都能這麼大,何況是普通學校呢?好學校它有多元化的環境,多種多樣的人,能讓你的眼界不再局限於書桌前的一畝三分地,讓你能夠抬起頭來,以一種更加寬容而平和的心態,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形形色色的人。甚至還可以激勵你去在學校課業外充實自我,比如聽聽音樂會,聽聽各種大牛的學術報告,去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漸漸的,你所懂得的東西也不再只是課本,而是更多的課本外的知識。這一點我覺得真的特別的重要,我發現好學校的人之間聊天大多是關於學習,學術或者是國家政治大事,有的人還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普通學校的人喜歡聊得是哪個女孩子漂亮,約出來玩玩,亦或是討論遊戲一類的東西,包括我本科的時候也是這樣。你想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待四年(甚至有的人還要加上博士四年,碩士三年的),和普通高校待幾年,出來的畢業生檔次能一樣嗎?一不一樣自己看看自己學校的招聘會就知道了。

其次就是機會問題了,猶記得前段時間比較火的演說家的視頻,就是考研神嘴張雪峰懟馬丁的一句話,「你去看看什麼樣的企業去齊齊哈爾大學招聘,同樣的,在北京,你看看什麼樣的企業去北京科技大學招聘,你再看看什麼樣的企業去清華北大招聘。」這一席話出來,算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尤其是在一些不知名的高校,簡直傳瘋了,很多人在馬丁和張雪峰微博留言,我也看了。歸根結底就是可能一些普通學校的同學也比較有能力也有很多獎項或者是社交也比較廣泛,畢竟再傻逼的學校也有牛逼的人,然而在應聘的時候可能簡歷都會被當垃圾扔掉,因為學校不過關。所以張雪峰和馬丁之間的論戰直接戳痛了很多普通高校的學生的心,才導致最後馬丁的微博被攻陷,一片罵聲。。。還有一個關於機會的例子,還是我自己的,我本科的時候也參加過招聘會,我深知來招聘的都是什麼檔次的企業,這些企業可能連一面都沒有。而在北科大,我研三畢業的師兄簽了一家上海的房地產公司,一年底薪17萬,年終獎什麼的加上可能一年能到20-30萬,他足足參加了六面。。。這在普通學校真是想都不敢想啊。甚至我跟大學同學提及師兄的時候他們都懷疑我是吹牛的,我也不好多說什麼,心裡想的還是那個眼界的問題吧。

機會和眼界是我認為要進好學校的最重要的兩點,諸如優質的師資力量,濃厚的學習氛圍,開明的管理理念,良好的校園秩序甚至是強大的人脈資源,這些我也不願意再提了,相信大家也都懂。上面這些話我也是有感而發,作為一個學渣,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但是自我踏實北科的校園之日起我就有一顆發奮為雄的心,也希望所有在普通高校就讀的想要去更好的高校的同學們好好努力不要放棄,更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初高中生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最後用我高中時代的座右銘結束這篇帖子吧: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嘗膽,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強東話裡有話...


那裡能不能上Google

能上的話,路由是怎麼走的


富有中國特色的統一且穩定的市場影響力在不斷加大;

西方科技巨頭開始嘗試接近和深入了解中國的體制、政治玩家及本土科技企業;

中國 AI 領域的科技發展在全球化數字經濟中的模式探索開始引流潮流;

另外歐洲將成為過去式。


推薦閱讀:

TAG:互聯網 | 互聯網行業 | 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