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萊茵大營德軍戰俘真有75萬之眾?

關於美軍虐殺德軍戰俘的事情,他們為什麼這麼干?回想一下之後美軍向柏林投放食物的行為,總覺得前後判若兩軍啊?


轉來的 這一說法的來源是加拿大作家James Bacque的一本書《其他減損:艾森豪威爾將軍命令下解除武裝的德國士兵大規模死亡背後之驚人真相》這本書在1989年出版之初在西方極為轟動,但不久之後人們就發現,實際上James Bacque的結論是通過蓄意扭曲歷史材料和對接受採訪者用誘導的方法得到的,結論是完全錯誤的。James Bacque最主要的伎倆就是認為美國戰俘營記錄里的「其他減損」即為戰俘死亡或逃跑,然而實際上他所依據的記錄注釋得清清楚楚,非正式釋放也列入「其他減損」。1992年反駁這本書的《艾森豪威爾與德國戰俘:事實對虛構》出版後,這本書就鮮有人光顧了。其實,就在tiexue本版,不久之前就有人轉發過揭漏這一謊言的帖子,名為《一個加拿大作家是如何屠殺一百萬德國兵的》,名字起的很好,殺死一百萬德國俘虜的不是美國人,而是這個加拿大作家的大筆一揮

另外,戰俘的死亡是要算在德軍死亡人數裡面的,從二戰結束到今天,德國人依據保留下來的各國歷史檔案寫的史書對德國戰俘的死亡人數幾乎全部在40-50萬之間,在這其中,死於蘇聯戰俘營的又佔了大多數。德軍損失的最新最權威的數字首推1999年德國出版的《Deutsche milit?rische Verluste im Zweiten Weltkrieg》 作者 Rüdiger Overmans。在這部書中,德軍的死亡和被俘數字都較以往材料大幅增加,Rüdiger Overmans解釋這是因為戰時德軍統計往往過很長時間才相對完整,而之前的史書往往使用戰役結束後立即上報的數字作為德軍損失數。以此看來,這本書的數字可信性較高。


有些反駁的言論,會集中攻擊這個75萬的數字,就像否認南京大屠殺者會集中攻擊我們30萬的數字一樣。彷彿這個數字錯了,所有的結論就都錯了,所有的事實就都可以忽視了。誠然,由於美軍單方管理萊茵大營,事後又將該地完全推平,留下的證據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根據戰俘證詞和美軍自己的照片來看,有幾點應該是確定的:

1. 萊茵大營完全不具備關押100萬以上戰俘的條件,這裡只是一大片空地,沒有宿舍,沒有醫療設施,沒有廁所,只適合作為轉運的集合點,美軍卻不管不顧地將戰俘源源不斷地送過來。

2. 萊茵大營的戰俘分配到帳篷的是極其少的,大部分是自己挖地洞。一下雨就是一個個水坑。大家就這麼露天過著。這是人過的日子嗎?在1945年4月到7月的4個月時間裡,「萊茵大營」中約40%的戰俘是以睡地洞的方式熬過來的,超過50%的人一直睡在露天,只有6%的人得到了帳篷。

3. 美軍對新進方陣的戰俘通常在2-4天內不提供食品和水。開始提供食品和水以後,供應量也嚴重不足,每天只能獲得400-900卡路里熱量的食品,主要是美國產的雞蛋粉、奶粉、餅乾、巧克力、咖啡,在飲水供應受到嚴格控制的情況下,這樣的食品迅速地吸幹了戰俘的體內水分,許多人出現嚴重的便秘。

4. 大營里沒有洗漱設備,沒有醫療器械,沒有消毒設備,沒有醫療措施,對傷病員的治療和護理主要由戰俘中的醫護人員自己解決。每個方陣內只設有一個簡易的地溝茅廁,很多病弱無力的人因為缺少體力穿越骯髒混亂的人群到達茅廁,常常在棲身之地排便,致使營地的環境日漸惡化,痢疾、傷寒、壞疽、肺炎等疾病開始在各營地蔓延。

綜上,說德國戰俘們過著非人的生活,應該是沒有異議的吧?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美軍說只死了5000人。燈塔國怎麼可能說謊?也許真的就是5000人吧……


很多親歷者後來都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提到過「萊茵大營」中人員的死亡。 戰俘施畔納在1995年出版《眼淚、死亡和無盡痛苦》一書中回憶道,瘦成骷髏般的他有時在夜晚看著天空想像著自己何時也在一天的早上和其他死去的戰友一起被人抬走,然後被放進營地外路邊的屍坑。

來自布德利希戰俘營的老兵耶格說,每天晚上死在地洞里的大約有200多人,這些地洞後來都被美國人的推土機推平了。 戰俘格利斯海默在個人回憶錄《美國戰俘營的地獄》中寫道:死人被鏟車推進戰俘營外面的屍坑裡,分5層摞成一長排,蓋上了土之後就完事了。 戰俘韋爾納在1998年出版的《布瑞曾海姆戰俘營》一書中說,住在布瑞曾海姆戰俘營附近的居民證實,在1945年4月到7月的4個月時間裡,他們每天早上都能看到120-180具的屍體被運走。韋爾納據此估算,在他呆過的這座容納了13萬戰俘的大營里約有1.5萬人死亡。死亡率為11.5%。如果加上在陰雨天氣被坍塌地洞活埋的死者,死亡率應在15%。鑒於其它「萊茵大營」的狀況也不可能比布瑞曾海姆戰俘營的待遇更好,韋爾納給出了一個恐怖的算式:500萬人乘以15%,等於75萬戰俘在「萊茵大營」里死亡。 究竟有多少戰俘死於美軍的「萊茵大營」里呢?戰俘們只能看見身邊的死人,不可能給出350公里長的萊茵河沿岸的全部死者的數目。

外部世界(包括各類媒體、地方管理部門和國際紅十字會)也不可能掌握任何統計數字,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接近戰俘營。唯一掌握總體情況只有美軍。美方公布的「萊茵大營」的全部死亡人數為5000。和500萬的戰俘總人數相比,死亡率為0.1%。這個比例與和平年代的德國人口的死亡率完全一致。接受這個數字的條件是在兩個前提下選擇其一:或者是500萬德國俘虜的生存能力超乎人類的一般水平,或者是美國給予他們的是「日內瓦待遇」。如果兩個前提都不存在,人們就可以確定美國人沒有說真話。 這是一段只有美國人才掌握相關數據和檔案的歷史。喜歡攝影的德國士兵在成為戰俘後就喪失了用鏡頭記錄生活的能力,國際救援組織也根本無法接近「萊茵大營」。這些由美軍人員拍攝的照片似乎在詮釋著一種獨特的邏輯:摧毀一個偏執民族的狂熱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奏效,那就是在武力征服之後將其全部精英集中起來給予虐待,於是這個民族便會記住一切教訓。 1989年,加拿大記者巴克切發表了一本叫作《有計劃的死亡》的書,在「二戰」歷史研究領域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巴切克在多年查閱各國檔案、文獻和採訪當事人之後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在美國人手上死去的,以及後來移交給法國後死去的德國戰俘的總數為80萬到100萬人。其中應由美國人負責的死亡人數約為75萬。這個數字和原戰俘韋爾納的結論不謀而合。巴克切認為,掌握真實數據的是美國,但記錄此類信息的文件或者已被毀掉,或者已被修改,或者至今還處在嚴格保密的狀態。

根據德國紅十字會的統計,在「二戰」中共有130德國軍人失蹤。在對這130萬條生命的下落進行調查和分析的時侯,西方的歷史學家很自然地把責任推到了喜歡「殺人不吭氣」的蘇聯頭上。蘇聯解體之後,不甘再背歷史黑鍋的俄羅斯乾脆開放了封存的「二戰」戰俘檔案,人們從中證實了原定失蹤的10萬德軍戰俘已死在了蘇聯。除此之外,西方的歷史學家懷疑還有20萬德軍被俘人員在1945年死於蘇軍之手。即便如此,原蘇聯能夠承擔的數字也不過是30萬,那麼還剩下的100萬失蹤德軍官兵究竟消失在何時何地呢?巴切克在《有計劃的死亡》一書中試圖揭開一個震撼性的謎底:這些人中的絕大對數死於美國人之手! 對於在「二戰」中被視為「歐洲解放者」,在「二戰」後被視為「國際道義維護者」的美國來說,這一指控無疑是一個極大衝擊。

1992年,美國歷史學家阿瑟.史密斯為捍衛國家形象挺身而出,用一本名為《消失的100萬人》的書全面批駁了加拿大記者巴克切的結論,並再次把責任推回了俄國人的頭上。 這場論爭可能永遠不會再有結果,因為雙方可能永遠都找不到有力證據來支持自己的結論。如果要證實那「消失的100萬人」中的多數確實是死於美國人之手,人們就必須在350公里長的萊茵河沿岸挖出被掩埋的眾多戰俘屍骸。既然屍體沒有被焚燒,也沒有被運走,那麼在各個戰俘營附近就一定存在著群葬屍坑。倘若人們能夠在某一個戰俘營舊址上挖出5千具以上的屍骸,那麼美方給出的「萊茵大營」總計死亡5千戰俘的結論就將立即傾覆。但是誰又會做這件事呢? 德國在戰後的45年時間中一直駐紮著美國軍隊,這些美國人擔負著保衛西歐(當然首先是保衛聯邦德國)的重任,德國政府不可能在美國人的眼皮底下去拆美國後台的台。而對民間機構而言,做這種事不是沒有興趣,就是沒有能力。何況德國人對一切已被埋葬於地下的亡靈普遍抱有一種共同的心態:不要去打攪死者(LassendieToteninRuhe)。 不過,這個世界上總有個別具有超強耐力和古怪頭腦的奇人。誰都沒有想到,在德國的民間後來會真得出現了一位「愚公」。 家住布瑞曾海姆的施密特先生曾在聯邦國防軍管過喪葬事務。他從1970年代就開始制定計劃,準備靠個人的力量來解開布瑞曾海姆戰俘營死亡人數的謎團。他的方式是在戰俘營遺址上尋找群葬死者的屍坑。

布瑞曾海姆戰俘營遺址佔地大約8平方公里,戰後新起的地面建築物稀少,由此施密特認為挖掘的難度應該不大。1985年秋季,施密特的私人隊伍從當年大營的條狀茅廁的位置開始了挖掘工作,此舉立刻引起了當地媒體和公眾的強烈關注。但不久之後,施密特收到了當地行政部門的一紙通知,通知聲稱:該大營遺址屬於考古受護地區,對擅自挖掘者要處以25萬馬克的罰金。面對政府干預,施密特被迫停手了。在經過一番諮詢和準備之後,固執的施密特在1986年底開始辦理申請挖掘布瑞曾海姆大營的手續。以辦事「緩慢而穩妥(langsamabersicher)」著稱的德國有關部門拖到了次年3月才給了施密特一個書面的回復,結論是拒絕他提出的開挖申請。施密特心裡不服,在1988年4月跑到了科布倫茨的行政法院,對萊茵蘭-普法爾茨州政府的做法提出了起訴,這一訴又是一年多的時間消耗。1989年6月22日,施密特的起訴被法院正式駁回。至此,這位德國「愚公」徹底絕望了,其「挖屍大業」就此偃旗息鼓。

「萊茵大營」的戰俘死亡人數很可能會成為永恆的歷史之謎,巴克切和韋爾納對在「萊茵大營」中死亡人數的判斷有可能並不符合歷史的真實。但是,500萬德國戰俘在美軍的「萊茵大營」里經受了長達4個月的非人折磨這一點卻是不爭的歷史事實。與「別去打攪死者」的原則相比,或許「別去打攪生者」的原則來得更為重要。


戰爭中人性是什麼?


其實前面的回答已經很清楚 我貼幾張圖 這樣可以直觀的看看

在這樣食物極其短缺 連個帳篷 潔凈飲用水 和公廁都沒有的住宿和衛生條件下 死亡率會是多少 可想而知

=================


反正 德國政府 禁止調查,你覺得死了多少就是多少啊。

================================================

補充:這些屍體基本就地掩埋,到今天死亡人數只能猜,所以那些質疑 德國政府有沒有禁止調查的人請有些邏輯思維能力。

http://www.rheinwiesenlager.de/

德國人建立的紀念網站

有英文版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二戰時期德國坦克的技術那麼厲害,以至於在火力和裝甲上遠超美軍?
為什麼山本五十六戰死之後,日本海軍會選擇古賀峰一作為繼任者?
二戰期間的日本海航/陸航可以用自殺式攻擊的方式攻擊美軍轟炸機嗎?
請問一/二戰時期的坦克,乘員間是怎麼協調作戰的?
二戰電影《遙遠的橋》有看懂的嗎?為什麼跟真實戰史區別那麼大?

TAG:歷史 | 軍事 | 德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