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住在很小的房子里會開始恨人生嗎?

你們有一家人住在一間房子里的經驗嗎?是會覺得很溫馨還是覺得各種不方便+憋屈啊?大的房子對幸福生活幫助大嗎?


從小家境很好,且是書香門第。房子大且多,孩童時期也有自己的書房琴房遊戲室運動室…親朋好友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現實並不是拍電影,大房子的相關因素往往不是空蕩孤獨不溫馨,而是優雅的環境,良好的教育,每個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能免於很多無謂的煩惱矛盾。心態方面,影響人的不是物質豐盈與否本身,而是你怎樣看待這一事實。環堵蕭然不蔽風日仍能晏如也的,是顏回之輩;而多數人還是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計所迫之時談何精神追求。有大房子不用一家人擠在一起,不會為醫藥費或培養孩子的支出發愁,生活才能從容而有尊嚴。精神上的「窮」與物質上的「貧」往往如影隨形。閱盡繁華方可歸於平淡,只有擁有過才能真正覺得這些不重要,去追求更好的境界。說酒盞花枝貧者緣的文人墨客,哪知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生活。


小時候全家4口就住在店鋪里,店鋪20平,還要分出大部分用來放貨品,居住區域就一張單人雙層床和邊上2平米的地方,總共四平米活動空間,我和哥哥睡上鋪,父母睡下鋪,因為床小,父親每天晚上會在床邊再放上招牌,這樣床能大一點。就是現在只有機關單位還會掛的那種白底黑字長條的招牌。平放在凳子上,搭在床邊,單人床就變雙人床了。

沒有廁所,也沒有廚房。晚上大小方便用痰盂,白天借用街對面醫院的公廁。洗澡也是借用對面醫院的澡堂。吃飯比較麻煩,早2年是借用附近單位一家食堂,食堂伙夫是本鄉人,每月給點錢好像是十塊錢,然後弄3個飯盒,2盒放米,一盒放菜,早上把盒飯送過去,放他們大食堂的蒸籠上一起蒸。吃蒸菜。

後來市面上出了電飯鍋,就找關係買了一個。然後自己在家吃蒸菜。

記憶里有一年我家把邊上的鋪子也租過來了,地方大了一點,母親買了個煤油爐子就是現在驢友們用的很小的那種,然後才開始有炒菜吃。

因為家裡小,所以從不請同學來家裡玩,來了也沒地方待著,店裡大部分時間要做生意。雖然後來被同學請去他們家玩,發現城裡人的房子也不是很大。但這種習慣一直保留下來,不喜歡朋友來家裡做客。

住店鋪的時候年齡小,感覺不到什麼不方便,後來進入青春期了,家裡也終於買了房子,一室一廳四十五平,不過關鍵是有廚房和衛生間了。再然後是換80平的大房子了。

現在雖然住的大,感覺反而覺得房子小了。。。。

我想如果是逐步從小房子換大房子這樣更換居住空間,是應該只會覺得幸福的。但如果反過來,就不舒服了。


作一個26歲的單身狗,我是具有豐富的狹小空間居住體驗的。

家裡一直沒錢,都是租房子住,自然是租不起大房子的,在大東北的冬天裡,平房沒有暖氣,十幾歲的我有時候還要自己給爐子生火,不然待在屋子裡就有冰箱里速凍食物的體驗的。

上了大學是八人間的寢室,寢室空間不允許所有人同時在房間移動。

去年畢業去上海工作,由於剛畢業工資不會很多,還有大學時候的貸款壓在身上,儘可能的減小開銷。成功的在一個被評為優秀歷史建築的小區里,找到了一個600塊的小房間,距離人民廣場只要不到半小時公交。在魔都哦~我當時是非常滿意的,因為省錢。

房間有多大呢,一張單身床的寬度,一張單人床加一個小壁櫥的長度,房間的門是摺疊的,我從床上站起來就可以直接出門了。當時還和同學開玩笑說感覺自己住進了大衣櫃⊙▽⊙

但是我不怨恨人生,從頭到尾都沒有,或者說我從來都沒有因為住在小房子里而心存怨恨。小時候很煩父母吵架,現在也是。小房子本身只是一件很中性的事物,喜悅或者怨恨都是人本身自主選擇的情緒。

在上海剛住在我的小衣櫃的時候,因為之前是幾個同學一起住,一個幫我搬家的姑娘當時就震驚了,後來聊天她說當時都要哭出來,其他同學問起時候,聽到我住這樣的房間,停頓下來不知道說什麼好。住在一戶房子的三十多歲的鄰居問我,你家裡不知道你住這樣的房子吧。再就是好多其他同學說我挺能吃苦的。

但是當時我覺得沒什麼啊,因為老娘要攢錢還兩萬塊的貸款的吖,我不減小開銷腫么辦辣?我那時候覺得我的小窩還挺好的吖,穿衣服最小號還大,買鞋35的還有點大的我,一張單人床完全盛的下我的吖,但是有小姑娘找我玩的時候,著實還是覺得小了點。

但是我並沒有因為這個怨恨小房子,我很感謝它,在魔都租房單間都要一千五左右的情況下幫我省下了還貸款的錢。

我會怨恨我不夠好,被小夥伴們甩下來,但是想想我自己不用父母辛苦還貸款,還是會對自己稍微鬆口氣。

所以怨恨人生這種事,幹嘛要辣,人生多無辜,自己努力就好了,境遇不好,不著手解決,怨恨有神馬用呢。

還有,解決怨恨的最好方法和減肥一樣,管住嘴,邁開腿。加油↖(^ω^)↗


單從房子的大小,無法和生活的幸福指數構成很直接的關聯。私以為房間的布局對家庭氛圍的營造更為關鍵。

一方面,房子應該設立相對分離的功能區。房子不論大小,都應該為家庭中的個體營造獨立的隱私空間。另一方面,房子的公共區域(例如客廳、活動區的設置)布置得較為溫馨和有趣,足以為家人的相處和情感溝通提供空間。

既然題主如此困擾,想必和大多數一樣還不具備隨時換房的能力,那麼利用眼前的條件改善房內布局,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數可能會更有實效。


其實我的人生夢想就是買一塊大大的地,建一個小房子。

建議題主如果覺得不舒服,可以搜一搜網上一些日本人極小空間如何高度利用。

我認識一個日本先生,他似乎曾跟我說以前有一段時間太太家裡困難,自己也要掏錢幫忙,住小房子。我問他,太小了會不會不舒服。

他說,只要整潔乾淨,回家不感覺到有壓力,就好了。畢竟,還是自己的家。

最可怕的是,有房子,沒有家,回到家開上燈,再大的房子,就是一個人,有個屁用。打個電話誰都能叫來,但是不叫就算死了也都沒人來。或者有家,要在屋子下面轉三四圈實在是真沒地方去了才回去,這才是可怕的。


我剛出生的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住在姥姥家。姥姥家的房子也不大,大概五十平,分隔出三間房,我們仨就住在其中一間。 那時候主要的階級矛盾是我不願意上幼兒園,所以每天離開那間屋子面對外面的世界對我而言簡直是天大的委屈。再加上我和姥姥姥爺感情好,爸爸媽媽也是很懂得生活情趣的樂觀派,小小的我總覺得這屋子實在太寬闊,寬闊到不小心就會錯過家人們樂呵呵的樣子。

我上三四年紀的時候爸媽買了自己的房子。房子也不大,但我竟然擁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卧室。可這對當時的我來說也並非樂事。每當夜幕降臨總是覺得有牛神鬼怪從房間的四角冒出來,於是總在半夜驚慌地跑去求援... 後來長大一點了,慢慢克服了睡前恐懼,開始發覺有獨立空間的好處。於是半個童年加上整個青春期,我都在那個小空間里和自己相處的很好。有心事就悄悄寫進日記,放進書桌抽屜,再跑去床上滾兩圈,基本就能癥狀得解...

這種快樂一直持續到高二,為了更好的安頓家裡老人,我們又搬家了...這回搬得很徹底,一樓又寬敞,各種適合安度晚年。裝修設計是我和父母一起討論出來的,大家都很滿意。但是從那時起我準備高考,又因為剛搬家太急裝修材料刺激導致過敏生了一場不重也不輕的病,一時之間壓力很大。有段時間經常一會到家就自鎖房門大哭一場開始複習...(好虐...)

後來高考考的還不錯,進了大學,四人一間,完全是任何事都毫無私隱可言。但當時作為新生那個新鮮啊,尤其是學校在遠離家鄉的地方,好山好水好吃好喝好朋友啊!於是這些被迫共穿一條褲,共飲一江水的事情也就沒太被注意,反倒是那般"親密" 讓我自我感覺很是良好。所以那年過得其實也挺快樂的。

然後高二我轉學去了香港。對,就是那個寸土寸金的香港。學校也很大方啊,宿舍是兩人一間。知足如我,住著"比原來大兩倍的地盤"而且還不會熄燈斷電,為此深感寬慰...

於是大學歡快地度過,安頓工作之後我和兩個校友一起找了房子。找房子當天就是一記當頭棒。香港的七月有多悶熱,生理期腹痛有多難受,香港的房價就有多令人厭惡。找了將近一個星期,從最初的海景靚房到唐樓我們都一一看過,最後鎖定了一間交通便利,設施陳舊的老房。

抽籤分房,我那間最大,差不多七平米 (對啊,作為衛生間裝個浴缸剛剛好噢耶)。室友最小的那間推門就是床,床尾就是牆。然後廚衛都是無法同時站立兩人的地方...

但我們那時好開心啊!雖然剛剛簽約壓二付一後一個多月工資都沒了但是還是好開心啊(可能這就是窮開心吧),叫了好多朋友來吃火鍋玩遊戲,有幾個香港本地的同學,推開我房門就由衷地讚歎,哇,你房間真的好大啊...

直到那時我還是對房子小這件事沒有絲毫負能量。

直到我工作進入正軌,開始瘋狂加班。凌晨回到家,室友都睡下了,我洗完澡準備再加會兒班。進到房間,忽然發現,我的房間竟然連個能舒舒服服坐下來加班的地方都沒有!

當時心中罵街一萬次。

後來漸漸被忙碌麻痹,也很少再帶工作回家做,但很快就又有了新的問題。室友們因為一早礙於情面沒有規劃清潔計劃,以至於後來大家忙起來都顧不上了。於是很長一段時間我凌晨回到家,面對的是堆滿塑料袋的凌亂客廳和永遠被各種食物殘渣塞住的廚房水池。於是我每天到家後花半小時清理,半小時煮飯,半小時吃飯,半小時刷鍋洗碗。睡眠時間少的可憐。第二天重腦力勞動一天,回家又是一片狼藉...

直到有一天,還是相似的夜晚,我推開門的那一剎那忽然想,如果將來我是嫁與了這樣生活的人,我一定會和他離婚。想到這個念頭的那一刻覺得非常傷感,然後還是默默地收拾殘局...

我沒有搬家,因為那時已被工作耗得疲憊不堪。感覺累到無法做任何決定。後來工作終於輕鬆一點,有些腦力可以用來思考工作意外的事情,我辭了職。

辭職之後我想了很多,包括搬家的事情。最後的決定是不搬。因為我覺得大部分負面情緒其實是生活帶來的,而不是因為我住在一個狹小而擁擠的環境中。後來我和室友商量了清潔計劃,室友也通情達理,所以居住問題迎刃而解。

但住房問題還沒完...

後來我有了男朋友(現在也是未婚夫了),我們剛認識的時候他也和人合租。我們異地,約會累了休息一下也會去他的住處。室友也是不拘小節,動不動就推門而入...雖然沒被撞到尷尬場面,但是也總是提心弔膽。

我們第一次親熱也是在那間小小的房間里。他說覺得委屈了我,應該讓我有個唯美一點的回憶,而不是在黑暗的出租房中。要說沒有一點遺憾,也是假的。我們之間值得紀念的一個時刻一個地點,租客換了,也不知會是怎麼樣的景象...

後來他自己搬出去住。我倆約會也變成了在家做飯休閑。他是非常整潔的人,單身漢的房間也總是一片井然。他慢慢地也從什麼都往冰箱塞的廚藝痴,變成了家務小能手。有一次我去他家,剛一進門就聞到了肉湯的香氣,那次是我離家之後第一次進門吃熱湯飯,感動的不得了。

這期間我還是住在原來的房子里。周末在溫馨整潔的家裡約會,平時回到擁擠的小房子工作生活。工作的緊張與約會的輕鬆,整潔與擁擠,本身就有巨大的落差,再加上奔波的勞累,我變得越來越不想回香港...面對不太熟的關心時,不想多說於是千言萬語會成一句話,香港房子太小了...

這個劇情發展下去要有個大團圓的大結局也比較容易總結。比如說我終於離開了香港,結婚買了大房子從此安居樂業,於是我就會說,嘛~房子大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住在那間房子里,所經歷的事情帶來的心情。可是現實呢,是我現在還躺在七平米的房子中,打字到手酸。偶爾估量一下將來想要定居的城市房價覺得手頭仍是吃緊。但是現在每天過得充實,有所期盼。我覺得生活並沒有欺騙我。互補虧欠,又何嘗會又恨。

更何況,生活要是真的欺騙了你,為嘛還給管吃管住呢?


我至今仍住在一個一線城市裡30多平的小房子里。家庭結構簡單,父母和我。院子比較大,雜物放的多,因為住平房會有很多需要,如煤和木柴等生活品。

可能是因為從小住在這兒的原因,心裡上並沒有所謂恨社會這種恐怖情感…到是鄰居都拆遷搬走的時候比較難過。(我們家不是釘子戶為難政府,只是在家庭方面的問題,而且沒有能力在一線城市買新的房子。)

不方便這種事情到倒是沒有感覺,雖然我是女生,但長大之後爸爸會避嫌啊,而且媽媽也會提醒爸爸。洗澡的話冬天有公共浴室~夏天每天寫可以錯開時間的。

可能是習慣了小房子的緣故,真心認為30多平只對居住來說足夠了。而且每次出門都可以直接感受陽光的照射,微風的吹拂感覺很滿足。

加幾張圖吧,這是我去做志願者的時候看到的一個孤寡老人,房子也不大,但細節處到處透露著溫馨,可能孤寡老人不符合題目設定,但我只想說房子的大小永遠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熱愛生活的人無論如何都會活的漂亮

精緻的插座位置

像漫畫里那樣精緻緊湊的擺設

鏡子旁的溫度計,奶奶自己打的毛衣,會讓人忘記房子的面積僅僅30平。(由於隱私,皂片只有三張~~別的不給看哦~)


不恨人生,只是恨自己長大了依然沒有去改變。

人生到目前為止,有一半的時間是在這樣的小房子里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兩張小小的鐵架床,加一個煮飯窄小空間,就構成了我們居住環境。

而爸媽都是那種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環衛工人,每天天還沒亮,四點多就爬起來去掃街道,直到中午才回來。然後,做飯,吃飯。

小房子,就是環衛公司免費提供住宿的地方,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一個很窄小的房間而已。

半輩子就這樣過來了。如果你問我爸媽會因為居住在這樣的小房子里恨人生嗎?

不恨!因為他們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所謂的大房子小房子,唯一讓他們留在這樣的小房子里生活的理由就是:可以省錢。對他們老說,省下來的錢,就是自己人生以後的保障。恨小房子,那不是他們考慮的事情。

你問在這樣的小房子里會覺得幸福不幸福神馬的?反正我沒覺得父母虧待過我什麼!該上學上學,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放假你愛哪玩去哪玩,愛找誰玩找誰玩去,別把家裡(小房子)搗亂就好。不開心了,也別想著什麼關上房間門躲到哪裡去矯情,因為就這麼點大的小房子,沒地方給你躲起來矯情。

這樣的小房子,沒機會給你隱瞞所謂的情緒。

開心的,傷心的,失落的,歡快的,只要在這樣的小房子里,都會體會到。


寫寫自己的人生經歷吧!題主問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實際上我的童年,至少上大學之前,我們一家四口人都是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就一間房,租的,大概二十平的樣子,一樓,背陽,大部分時間都是陰暗潮濕的,空間可以放的下兩張床,父母一張,我和我哥一張,所以十八歲的時候我和我哥哥還睡一張床(原諒我不是基佬,哈哈),剩下的空間還可以放下一張桌子,一個衣櫃,雜七雜八的一些雜物,就這麼多了,想來還是符合題主要求的。沒有衛生間,浴室,廚房,空間真不夠,那些都是公用的!

下面到正題,題主問有沒有怨恨,這個太小的時候真沒有,該怎樣就怎樣,畢竟沒有見過的東西不存在這個概念,就是一普通小孩,主要是生活上有些不方便罷了!特別討厭的是冬天洗澡,沒見過獨立的熱水器,有時候去澡堂,一個人六七塊的樣子,但一家四口真的去不起,經濟狀況如此,所以自己燒水洗,但確實冷,而且得快點,水涼的快!後來我嫌麻煩,有時候是用冷水洗的,導致現在有點小毛病,估計這輩子好不了了,所以知友們天冷時千萬不要用冷水洗,這東西日積月累的,真出現了確實麻煩!以我為戒,哈哈!其實最大的煩惱是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連放書的地方都沒有(果然是書獃子),所以我小時候最大的理想,是有個自己的書櫃,感覺那一定是很cool!

等大一點了,我有點煩惱了,因為房子太小,不敢要小夥伴來玩,一是沒空間,二是自卑,這感覺陪我度過了大半個童年,所以現在都有點內向,也沒有啥朋友,孤僻症患者加處女座。額,我是不是沒救了?

真正煩惱的時候是高中,為什麼,學業重啊!這是背景,關鍵是我沒私人空間啊,每天要學到很晚,一家四口人,就二十平,整個房子就一日光燈,但是其他人得睡覺,要工作掙錢,得早起,所以矛盾就爆發了,經常的爭吵,所以有時候我跑到廁所去看書,有燈,而且沒人打擾,哈哈,也算獨立空間!不過對父母的怨恨是有的,對社會,哪想那麼多,多刷幾道題是王道!

真正意識到人生的不公,是高考前,不知道你們父母是怎麼做的,那時候每個家庭都想著要給孩子加強點營養,我父母也不例外,所以每次回來(我大概晚上十一點到家,學的晚嘛,書獃子一枚),父母都會提前為我熱一點雞湯,這是背景,但我們家沒廚房的,所以在公共的弄堂里搭個小桌子,用的燃氣灶,為我熱點雞湯補充一下營養,結果房東嫌吵,把煤氣罐拔了,不讓做!我依稀記得晚上回到家,面對是母親的愁眉苦臉,然後我永遠也忘不掉的,父親的眼淚,一個四十多歲的在你生命中最重要彷彿鐵打般的男人,因為生活的無奈,第一次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流下的淚水,無聲無息,就坐在那,沒有一句話,但是你的心每一寸都是疼的,你問我恨不恨這個社會,當然,為什麼人生這麼不公平!我不在乎受過的苦,卻無法忍受親人遭受痛苦時我無力的感覺!

所以題主如果問我,一家人住在二十幾平的房子是什麼感覺,我答有溫馨有痛苦,但這一切跟你的需求相聯繫的,所以我結合自己的成長來講,但比起對社會的怨恨,更可怕的是窘迫的生活帶來的無力感,我牢記於心!

ps: 現在的我不是對社會充滿怨恨的腹黑青年,大家不要擔心了!匿名是因為上面講的太矯情,有點苦難史了,不好意思!按照慣例,還是給個正能量的結局,現在家裡有個89平的單元房,我哥前段時間也剛升到副所長,買了婚房,135平複式結構(看來原來是住怕了),四線小城市,見笑了!至於我,百無一用是書生,努力打拚中,加油↖(^ω^)↗!


自幼和父母生活在一個卧室。

上下鋪,我睡上面,他們睡下面。

屋裡除去床就是一個小衣櫃,書櫃,以及寫字檯。滿滿當當。

浴室大概兩三平米。蓮蓬頭在蹲坑上面,不知道有沒有人家裡也是這樣的結構。

很憋屈。沒有自由,沒有隱私。

越是無能的父母越會管束你綁架你,生怕有一天你就飛走了。

不會恨人生。因為沒什麼恨的必要。

還能怎樣呢?難道抱怨幾句能改變什麼?

我只是知道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所以儘力走的越遠越好。

小學時家人都以為我會「電腦派位」,我考上了某個市重點。

然後高中,大學。

現在22歲。上大學之後沒有再花過家裡的錢。

生活水平?平時會有人把我當作白富美,大概這樣。

哦跑題了真不好意思。

有時候改不掉炫耀的毛病,進大觀園的loser心態。

無所謂恨。

或者說,所有的不甘都是動力。

共勉。


我覺得重要的不是房子的大小,而是和誰一起分享這房子。


背景:我作為一個三線城市的苦孩子,在二線城市讀大學。考研的時候,租在一個五平米的房間裡面安心考研(寢室就我一個考研的,其他人都找好了工作,晚上熬夜打遊戲,吵得完全沒法休息。)

房子概況:房子很便宜,260每月,但是是我當時能負擔的上限了。至於大小,一個床一個床頭電腦桌,沒了。房子很悶,只有一個小窗戶,關上門就不通風了。因為離開寢室同學,家人也不再身邊,大概半年時間都是一個人,所以人會變得有點神經。尤其在那麼小的空間裡面呆著,有時候會有一點心慌,一度感覺自己得了「幽閉恐懼症」

房子估計有30年以上了,房頂都是瓦片,住裡面的時候還出現了一次地震,嚇得在外面蹲了幾個小時不敢回家,怕房頂塌下來。

還有一次一隻老鼠掉到吊頂裡面出不來,就一直在撓牆,然後嚇得我一晚上沒睡好。

一層樓一個公共廁所,很多時候需要排隊,還難聞。樓道很黑,只有樓梯口有一盞小燈。

但是我要說:那半年,是我人生最充實的半年。由於是跨專業跨學校,有好幾門課都是自學的,難度很大。,那時候,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書,每天都感覺自己學到好多東西。有時候晚上十點多下晚自習,路上啃個燒餅還想著剛剛看的題。

房子小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甚至看不到努力的方向。

現狀:研究生畢業一年多,有一個相愛的女朋友,房子車子也都不是問題。但有時候,還是不經意會回憶起當年那個背著大書包,在寒風中啃著燒餅往小窩走的我。

2015年的第一天,僅以此答案,紀念我那即將逝去的青春和拼搏的歲月。


全體大學生淚流滿面


家在西北,其實也沒有很西很北啦,是20世紀90年代建的小房子。由於從小對與數字有關的事情比較遲鈍,所以說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平米。有兩間房子可以睡覺,其中一間兼卧室、廚房、臨時客廳、餐廳等多種功能,另外一間是單一的卧室,還有一間放家裡雜七雜八、各式各樣的物品,有個小院子。

房子剛建好的時候,好多人家效仿,紛紛把他們家也建成這個樣子。當時我和妹妹還小,再加上家裡在鎮子上做了點兒小生意,為了上學方便,我通常住店裡,所以對於房子大小什麼的,當時還真沒什麼感觸。

後來生意有起色了,打算重新建房子,結果我爸車禍了。家裡的錢全用來治療了,還因此欠了外債。然後我爸去世了。所以一直到現在,房子還是以前的樣子。

妹妹出嫁了。我在外地工作,在家不常住。家裡現在就我媽,弟弟,還有 我媽的新老公。

問有沒有覺得不方便,憋屈。不方便是有的,有時候回家想換個衣服什麼的,有時候想安安靜靜睡個午覺,看個書,或者一個人待會兒……很不方便。至於憋屈,好像從來沒有這種感受。房子很小,但是房子里有我最親的人,會做我最愛吃的東西給我,會在我在外面委屈難過傷心不知所措的時候說,要不就回來吧……太多太多,想不出為什麼要憋屈。

還有什麼比跟自己最親的人開開心心和和美美的一起吃頓飯,聊會兒天,看會兒電視,哪怕是同一間屋子裡你忙你的,我忙我的,更讓人安心,更讓人覺得美好的么?在我看來,一家人平安健康,就已經是最大的幸福了。

如果能有大一點兒的房子,當然很開心了,很想很想我媽能住大一點兒的房子。

我覺得房子大了會開心,我會,我的家人也會,但是幸不幸福還是要取決於房子里住著的人的心。


小時候啊,我跟爸爸媽媽,哥哥住一間小屋子,勉強放下兩張床,一個衣櫃,做飯在門外做,印象最深的就是跟哥哥鑽衣櫃讓媽媽找我們了。那時候太小,不知道富有的生活什麼樣,每天很開心,後來上小學,聽大家聊自己的卧室什麼樣,聊電腦上的好玩的,都是我沒有的,就很羨慕,可沒有嫉妒啊,因為爸媽已經給了我他們最好的東西。我有自己的小卧室是在今年,這時我已經大三,只有滿心的感恩,謝謝爸媽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恨人生什麼的,和家庭關係有關,和家境無關吧。


謝邀!住在單位十幾平米的宿舍里還是挺好的,隨時可以加班,不是人人都有的。


就在二三十年前,上海人普遍是一家五口或者更多住在十幾二十幾個平方的房子里

照題目這個說法,完了~~~

要知道那還是上海年年工業總產值全國第一的情況下

我倒是見著上海人因為被剝奪的多了養成了精打細算或者難聽點小氣的習慣,但我從來都沒聽說過上海人有憎恨人生的,上海人貌似越是小氣越是會生活喜歡生活啊。。。。

當然,這幾十年前的事,地域黨迴避~

===========

我看到下面有位同學在說宿舍小。。。。

哥讀書的時候,八個人,一間房,冬天冷夏天熱,整個樓層一個公共廁所,一個水房,一天定時三個點來水,洗澡什麼的,不怕冷就在水房解決,怕冷就去公共澡堂。

所以,夏天的時候,經常可以看見沒節操的男同學們光屁股晃蕩在樓道里,偶爾來倆女生,總是讓這些沒節操的更加起勁。

沒有手機,幾百號人里有一兩個有BB機的已經很拉轟了,打電話都是固定投幣電話,要跑出宿舍樓到另個宿舍樓下去排隊打。

現在想來,條件真是惡劣,可是,現在我和我的同學們都覺得那是段幸福時光

讓你不幸福的始終不過是你的小心眼而已。。。。


恨人生倒不至於,但對大房子的渴望倒是蠻強烈的。

我所謂的大房子,100平米便是了。

幼兒園前,我們一家三口住在這座城市的一個偏遠區縣。那裡雖然偏遠,但是我的家鄉。並且由於房價便宜,我們一家三口可以住在有寬敞陽台的三居室里。

後來,我們搬到了現在所在的區。幼兒園和小學的前半段,我和爸爸媽媽住在一間平房裡,或者說是臨時搭建房裡。

屋子很小,進門便是兩張對著放置的辦公桌,又丑又笨,平時媽媽便在這裡看書算賬(她是會計),角落裡是電腦桌,家裡雖然條件一般,但買電腦卻很早。

再往裡還有一間屋子,也只有一間屋子了。是我們仨的卧室,兼客廳。一大一小兩張床僅挨著放,即使是這樣,也佔去了整個房間的四分之三。床的對面是電視櫃和電視。

至於廚房嘛,它不在我們的小平房裡。也不像是廚房。它似乎是由幾塊板子隨意搭建成的,我至今記得廚房裡的陰暗,潮濕。

廁所更是沒有的。從我們的小平房往北走兩百米,小賣鋪那裡有間公廁。我還記得每次去那裡時小賣鋪老闆娘臭臭的臉色。

年少時對房子的大小真的沒有概念。只覺得自家的平房雖小,但兩張床拼在一起很大,我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蹦床遊戲。只是奇怪為何班主任每次家訪的時候,媽媽都會有些不知所措。

再然後,我家在這個區有了一套樓房,便是我現在住的地方,其實這套房子也不過60平米。但是,天啊,是樓房,家裡還有獨立的衛生間。冬天的時候,我們再也不用頂著寒風去上廁所了。

上了初中,高中,大學。慢慢的認識了更多的人。好朋友無意透露自己家的房子遍布這個城市甚至全國各地,再想起自家的小小蝸居,那時候的心情,不能說是不酸澀的。也曾因為家裡找不到合適的背景而不在社交軟體上發照片。

大概是年齡小又天真的原因吧,想起那段平房時光,真的沒有什麼不好的記憶。反而是現在,因為房子很小,很少邀請同學到家裡來,隱隱地,也多少有些自卑。只是慶幸,不是在青春期時經歷那最艱苦的時光。

看到這個題目,很是感觸,於是用手機碼了這些廢話。希望一切都好,每個人都能住進自己喜愛的房子吧。


大學宿舍里也可以創造很多美好回憶的⊙▽⊙關鍵還是看人……


會。小學到初中一年級,一家四口,住在一個很小的一房一廳里,大概是二十平米,我睡客廳。客廳里有客人親戚的時候(這些人經常來),要他們走了,我才能睡覺。渴望有自己的空間。初中二年級,住姨媽家,跟表姐擠一個小房間,但總算比住客廳好。初中三年級,自己家搬家,還是二十平米的老舊房子,後來在旁邊搭了個小房間,五平米左右,第一次有自己的空間,真是太高興了!可以自己一個人在房間里寫作業,看書。雖然父母總是吵架,家裡經濟緊張,但終究還是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好景不長……我媽去世之後,我爸再婚,搬了八十平的房子,房間給了後媽的女兒和我弟弟,我是個局外人……我爸和後媽聯合起來嫌棄我,嫌我上學花錢,嫌我占家裡的地方,嫌我用他們的煤氣和洗髮水。非常非常難熬的日子。那時候,恨人生恨命運!太嚮往家庭簡單和睦,經濟富裕,有寬敞房子的生活了。

大學時候,一個宿舍八個人,沒有什麼私人空間,很不自由。談不上恨,但確實不喜歡。

現在變態的喜歡帶花園的別墅~但肯定買不起呀!此刻思考要不要再使勁恨一下命運呢?

有些人生來就什麼都有。羨慕他們,不用吃那麼多苦,擁有更多。


推薦閱讀:

留學期間或留學後感覺後悔的事?
有哪些令人激動的詩或句?
你出版第一本書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在微博上被名人拉黑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作為在俄人士,你認為真實的俄羅斯是怎樣的?

TAG:房子 | 調查類問題 | 家庭生活 | 房子與歸屬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