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弟子去寺廟短期修行,要不要考慮寺廟傳承的法脈?
對於初學者,這段時間在這一家寺廟學這一種法脈,下一段時間在另外一家寺廟學另外一種法脈,老是這樣換來換去,是不是不好?
大多數人修行程度之低,根本談不到宗派的問題。先學語文數學,認識字兒會算數了,再考慮長大以後上藍翔還是新東方吧。
謝 @唐濤 的邀請。
既然是初學者,最初還是打好基礎為重。
基礎性的東西,不論是知識性的內容(如經典義理等),還是實踐性的內容(如打坐拜懺等),都不會嚴格的分法脈或者宗派的。——你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就像小學生不用考慮學文科還是理科一樣。
而且,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寺院都有面對初學者的修學方案和指導。——你也不需要到處奔波。就像小學生都是按居住地就近安排學校一樣。沒準你家附近的寺院就很不錯。要考慮法脈問題的時候,基本上也就從初階過渡到中階了。這個時候再去參學就比較穩妥。
以上就是給題主的答案。下面作為補充再啰嗦幾句:
學貴以專。
在學佛的路上,這個專不是要求我們非得從一而終,不可以改變法門和老師。(如同大學可以換修學科目一樣,佛法的學習,也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客觀條件來選擇的。)重要的是要求我們在每一個自己做過的選擇上努力用心用功。一段時間以後,方可知道特定的法門是否適合自己。才能更好的做出選擇。修行是一輩子的事情,慎重選擇理所當然。
但前提是,你得入門,得有一定的鑒別能力。得給自己一個「短期」的鑒別時間足夠你去了解和判斷。
俗話說的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做到有能力擇法,還得有師父給你基礎的教導。好多初學佛的佛弟子四處參學的真正原因恐怕也是想給自己找一個好師父。
這就涉及到了擇師的問題。
然而,選擇師父,有時要比選擇法還有難度。因為你的境界不及他的時候你是無法判斷他的境界的。要麼是熟人推薦,否則只能講緣分了。緣分這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緣分好,不可過多貪戀,以免陷入凡夫情感漩渦。緣分不好,就只能另擇名師了。
經過了這個選擇與被選擇,悲喜交加和不斷嘗試的階段以後,基本上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即一門深入的高階了……
綜上所述,建議題主可以把心態調整一下,以一種隨遇而安的心境去對待當下的緣分。因為,你的每一個遇見,都是自己的心念所感召到的,都是可以從中得到成長的。如果沒有收穫就匆匆離開,永遠都會不停的跑來跑去,甚是可惜。修行不是一輩子的事,修行路上有無數的考驗和磨礪,請做好這個準備。聽從佛菩薩的指引。
請不斷的問自己幾個問題:為什麼學佛?為什麼這麼辛苦的跑來跑去?現在的一切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嗎?……
希望你在學佛的道路上不要迷路而浪費不必要的精力。希望你不要為了形式而忘記目的。希望你遇到挫折不要輕易退墮。希望你能靜下心來聽從佛菩薩的指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阿彌陀佛!
—————————————————以上內容都是基於我個人的經歷和感悟做出的回答,不保證將一直不變。(無常嘛,哈哈!)同時也不能代替佛教,代替所有出家人。(實在是因為佛教目前傳承派別較多,我又太過孤陋寡聞。)請見者聞者辯證對待!一念十年,十年一念。必有大成就。
廣學是為了專精,專精是為了廣學。多讀佛經,多到寺院學習是非常好的事情。謝邀,考慮傳承是其次吧.就像吃飯.一個主食,其他的都是配菜拉,關鍵你是要搞清楚什麼是主食罷了.也就是主修路線.知道這個之後,你要做的就是去修拉.其它的都是次要的.當然了,去一個寺廟前你自己還是要了解下那個是什麼寺廟,主要是修什麼法門之類的.不為別的.只是為了避免造成尷尬和一些不愉快吧.這個其實都不屬於佛學的範疇.這屬於做人禮貌方面的吧.
不用
在沒找到適合自己的修法之前,換一換很正常。
這個問題太。。。。。。理所當然了,您見過哪個是這樣學有所成的?
遊方僧?也挺好的。
重要得是,得找個能讓你明白佛法的「人」。然後信任他,依止他,讓他指導你。
推薦閱讀:
※關於《悲華經》說,阿彌陀佛涅槃後,觀音菩薩繼位。末學有些疑問?
※凈空法師及其弟子們為什麼大力宣揚與佛法沒有直接關係的文化?比如弟子規,劉善人講病,王善人講道等?
※持佛咒中,必須至誠,心誠則靈,這個誠到底要到什麼程度?至誠究竟是種什麼體驗?
※請問師兄,念誦佛菩薩的名號有什麼意義?
※受了梵網經菩薩戒,兩年後上大學了怎麼樣半月半月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