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聲之形》這部漫畫?
剛剛看完,覺得漫畫前半部分還是很不錯的,但從某個時點開始這漫畫變得很奇怪了。
該漫畫最失敗的地方在於留下了完全沒有解決的問題。我一直以為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只要有愛,就可以互相理解,即使無法用聲音和語言去表達。但是結果呢,作品中的人物互相理解了嗎?
主角群中確實有不少人因為石田的行動而改變,比如結弦,西宮媽,甚至那個腹黑男真柴,但唯有有直接和間接參與欺凌西宮和石田的幾個角色:植野,川井,男主的倆舊基友,完全沒有變啊!
植野到最後還是無法理解西宮,植野最後和西宮的互動是因為男主昏迷而毆打西宮,對西宮的信的回應更是莫名其妙,結果到最後植野也沒有好好對西宮道歉。西宮的話語完全沒有傳達給植野。川井就更不用說了,直到故事最後都是「啊我好可愛我這麼可愛的人怎麼會做欺凌這種事呢我才是欺凌的受害者我不管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白蓮花」……雖然作者設置這麼個角色確實很有特色,跟一般的妖艷賤貨不同,可是你創造這麼個角色是為了什麼啊!雖然某一話確實讓川井內心流露了一點,試圖塑造一個其實意識到自己的罪孽但是選擇自我欺騙來逃避現實的角色,但作者馬上又讓川井恢復了原樣,結果到最後果然依然還是「我不管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白蓮花」……於西宮而言,她永遠不知道川井當年做了什麼,而於川井而言,她永遠放棄了自我救贖的機會。
男主的倆基友,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啊。如果說男主,植野,川井需要向被欺凌的西宮贖罪悔過的話,男主的倆基友則是最需要向男主贖罪悔過的人,然而作者讓他們幹了什麼,先是讓一個基友匆匆露面再無下文,然後讓他們深藏功與名的救了男主和西宮,以匿名方式瀟洒的參與了電影的音樂製作,就這麼一路打醬油到最後……他倆究竟在想啥,有沒有為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後悔,我們再也沒機會知道了……
另外漫畫從後半段就開始充斥著我看不懂的邏輯,比如西宮為什麼不反抗不生氣?為什麼要去跳樓?比如植野為什麼老扇西宮耳光?比如川井為什麼也扇西宮耳光?比如你們撕逼的意義在哪裡?比如這電影到底講了什麼鬼?比如最後西宮還有努力學說話,努力向男主表白嗎?
最後還是感嘆一句不知道這漫畫的主題究竟是什麼,如果說是「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吧,植野和川井並沒有理解,甚至嘗試去理解西宮。如果說是「欺凌者的懺悔」吧,全篇除了男主誰懺悔了?這漫畫里的被欺凌者苦逼的不行,主動尋求和解,以德報怨,而欺凌者們(除男主)卻一副傲嬌的不行的樣子。到故事的最後植野和川井對西宮還是無法理解+不想理解+不喜歡,川井對男主也還是那樣……最後真心待西宮的除了男主外居然是佐原,永束,真柴這些本來就沒參與欺凌,甚至可以說本來就是欺凌受害者的人……被害者被被害者理解和珍視有什麼意義?我看《聲之形》的第一感覺是:它不光是一個關於校園欺凌故事,校園欺凌存在於那個特定的時期,至於有沒有獨特性——其實是沒有的。這一在小學普遍存在的現象,就像潛藏在每個人心中的魔鬼,受欺凌的永遠是少數者,然而現在的輿論反欺凌的是多數者,有些事情難以言喻,我們都退回到當年屁事兒不懂的年紀,不見得都是那個弱勢一方。值得思考的是其中導致「欺凌」這一行為形成的原因,這關乎才在這個世界上活了十年左右的孩子們的生命與生活。
《聲之形》的開篇,石田將也帶我們走進的,就是這樣的生活。
(劇情順序以單行本為準)
————超多圖、無死角劇透預警————
1.漫畫開篇,將也就說,自己曾經很討厭西宮硝子。
2.隨後的回憶。其實對理解整個故事非常關鍵。但是估計很多讀者並不會看得太細,可能因為劇情過於虐心。進入將也小學時代,看到的是三位很典型的熊孩子。在將也的「帶領」下,他們很喜歡做一些「刺激」的事情。
3.植野直花在將也家理髮,其實這個時候硝子也在。
4.隨後幾個人去第二小學,這裡硝子又出現了。能看出來,她在第二小學過得其實也不是很好。這個在之後妹妹的回憶里表述的更多。 5.姐夫登場。5.硝子轉學進班級的時候,正好趕上將也的玩伴紛紛覺得他有點SB。——這是將也生活的第一個變化,一方面是處於小學升初中這個過度階段的童年基友,基友們選擇邁向下一階段;另一方面是心理年齡沒有發生變化的將也,他暫時也不想改變。硝子恰巧在這個時候轉學進來,將也一廂情願地認為,硝子能夠延續他之前的樂趣,讓他的生活保持原來的節奏。
6.在將也正式開始欺負硝子之前,插了一個番外篇。在番外篇中,硝子去將也媽媽那裡理髮,頭上的樹葉,助聽器被丟進河裡,證明在來到將也班級之前,她也是被欺負的對象。硝子的母親在剪頭時,對將也的媽媽說,反正我再過不久就會把她轉去一間能理解聽障的學校。這是後續劇情也沒有講明的一點,將也他們所在的小學到底哪裡看上去像是一個能理解聽障的學校呢,或許是老師們的承諾。
7.隨後將也進入欺負硝子的階段,這段虐心而又漫長的劇情也成為了包括將也在內的所有角色的爭議點。因為在將也對硝子的欺凌結束之後,幾乎所有將也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都口徑一致:欺負人的是將也,我們真的覺得這個行為很不好。然而很多讀者依然無法放過他們,不管是班長還是植野,或者是將也的兩位曾經的基友。
所以我們來拆解一下這場欺凌:
將也發起,測試硝子能聽到東西的程度。
第一個跟著一起做的是植野,原因很簡單:她喜歡將也,將也說這個很有趣那就很有趣。第二個是島田。島田是這部作品中位置最特殊的一個人,他以將也的好基友的身份登場,隨後成為毀掉將也童年的罪魁禍首,最後又成為將也的救命恩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將也是具有「熊孩子王」氣質的一個人,身邊的所有小夥伴基本都以跟隨的姿態出現,只有島田是個例外——他的思維是獨立的,即使在熊孩子階段。
川井確實從未參與過欺凌,但是背景中她的表情是笑著的。這裡牽扯到一個微妙的問題,就是眼看欺凌不去阻止到底算不算欺凌,在事情鬧大的時候,所有人將責任全部推給將也的理由就是「自己從來沒有參與過欺凌」。有意思的是,大今良時在畫這段欺凌故事的時候的構圖一直都是「眾人」的狀態,這使得我們在看大家共同指責將也的時候也能夠與將也一樣發出那聲不平的吶喊:你們不也欺負了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為什麼大家能夠如此理直氣壯,最後找到了一個思路:在西宮硝子的眼中,到底誰欺負過自己?
有聽障的硝子沒辦法聽到嘲笑和壞話,把這段的漫畫翻看了很多遍,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在硝子第一視角,除了被植野搶去一次助聽器之外(植野只是拿走,弄壞的人是將也),其餘所有能夠感知的欺凌都來自石田將也。然後再反過來看,其實大家一直都在保持這樣的一個限度:不管自己有多討厭或者看不起硝子,都不會在硝子能夠感知的情況下表現出來。唯一越過這條線的人就是將也。(植野算是越過半條線吧)
8.再回到主線。通過這種表面上的欺凌,將也再次找回了大家都圍著自己轉的愉快校園生活。
9. 硝子的聽障,影響了大家的聽課與老師的授課。
10. 硝子影響了班級的合唱比賽。 這些都是無意識的。但大家討厭她這種無意識。
11.喜多老師要求全班學習手語。包括班主任在內所有人都不同意,只有佐原同意了。
12.佐原之後被植野諷刺是為了賺分數,穿著土氣,然後就不來上學了。將也對硝子的看法從「有趣」變成「憎恨」就從這裡開始,他認為,現在班級同學的不合都是因為硝子。
13.東窗事發,將也成為了欺負硝子公認的罪魁禍首,隨後峰迴路轉,將也成為了全班同學欺負的對象。而且沒有人同情他,也不會有人幫助他,原因很簡單,就是他曾經欺負過別人。——一切都是因果報應。
14.被欺負的將也感覺十分氣憤,因此他更加不理解為什麼同樣被欺負的硝子居然可以跟自己說對不起。於是他跟硝子打了一仗,這也是開篇以來硝子唯一一次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她回了將也一個耳光,說了一句話:我也很努力啊!這架打完,硝子再次轉學,這部漫畫的回憶也就到此為止。
15.全七卷的《聲之形》用了整整一捲來講這段故事,可見它的重要性。其實,後面的所有人物關係和劇情都與小學的這段經歷有關。石田將也面臨的問題,由生活即將改變的惶恐帶來。他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全部,因此即使是欺凌或者是其他不好的事情,他都可以去做。
那我們就從將也的視角繼續吧:
16.整個初中和高三之前的生活,在第一卷的結尾被一筆帶過:上了初中,島田開學對大家說了小學的事情,將也被完全孤立。被孤立期間,將也做了這麼幾個事情,嘗試融入,學手語,打工還老媽錢,準備自殺。
18.其實回憶篇結束之後的大段劇情其實並沒有這個回憶篇那麼深刻,畢竟是需要連載的漫畫,校園故事該有的一定要有。再見到硝子的時候,將也說:
我討厭我自己,不但任意妄為,又不懂得體貼他人。靠著瞧不起同班同學苟延殘喘到現在。這17年來,從來沒做過一件好事。那時候,只能用互相傷害的方式來傳達聲音。我現在覺得非常後悔!最火大的是,我現在依然跟那個時候一樣,沒有改變。但是,我現在想要了解,你的聲音。
19.硝子和將也達成初步和解,這個時候硝子的媽媽也再度出場,把將也還給硝子的筆記本扔下河——因為這個筆記本對硝子來說真的不算什麼快樂的回憶,硝子為了撿筆記本從橋下掉了下去,將也也毫不猶豫跳下去。這個毫不猶豫,不僅是決心,也因為小時候跳過無數遍了吧(笑)。
21.小胖子永束正式登場,期初臉上一個叉子。
22.妹妹登場。不讓將也接觸硝子。23.永束還回了自行車,叉子撕掉。將也與永束成為朋友,永束說:朋友,存在於一個超越言語和道理的境界。
24.想自殺的事情被母親發現,掙來的170萬都失手燒了。將也從此打消了自殺的念頭。決心重新做人,從頭努力。
話說170萬日元約等於10萬2千人民幣,真的是一筆巨款啊。
25.起初妹妹結弦很討厭將也,因為她覺得將也是讓姐姐曾經想尋死的罪魁禍首。為了拆散兩人,妹妹告訴將也自己是硝子女朋友,告訴硝子將也有了女朋友。
兩人得知此事的反應都很有趣,不過硝子馬上就知道了結弦是騙自己的。
26.妹妹一直在拍死去的動物,是為了讓姐姐不再想死。這個原因在很後面才交待。
27.結弦害將也被停學一周,硝子知道之後對妹妹發火了。頭一次見到姐姐發火的結弦離家出走了。
28.將也姐姐的小孩子瑪利亞登場,瑪利亞是小天使!
29.將也在公園中找到了離家出走的結弦。兩人有了這麼一段對話,算是對硝子心情的一種解釋。結弦:你不生氣嗎?
將也:我生什麼氣呢,原本就是我不好。結弦:硝子也認為是自己不好,所以才不生氣嗎。硝子的情感一直是讀者難以理解的,很多人因為無法在硝子身上形成代入感而覺得大今良時在處理硝子對將也的感情上存在不成熟的地方。這段將也與妹妹的對話算是對硝子的第一次解釋。
無論是小時候被欺負之後的道歉,還是將也與讀者都不能理解的「為什麼不生氣」,都表明在硝子眼裡,的確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她所能感知到的,是圍繞著自己原本和諧的群體開始出現裂縫,所以她認為這是自己一手造成,所以才不生氣,才會說「對不起」。
30.在與結弦一起找跑出來找找結弦的硝子(好繞……)的時候,將也對結弦有一個內心想法的表白:我再見到西宮之後,強烈的感受到那些感覺,所以才沒有放棄人生!也許這個想法很愚蠢……但是我希望有生之年都能為西宮奉獻!我的生命!
31.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不禁發出了感慨:這其實就是在自我滿足啊。我想很多人也都有這個想法吧,將也口中的責任感到底是不是對硝子負責任,誰都說不清楚。硝子媽媽之後對將也說:無論你如何死命挽回,硝子原本應該幸福的小學生活也不會再回來了。
這句話結合後面講到的硝子媽媽這些年的經歷來聽的話,很心酸,而且確確實實。32.之後將也的自我救贖之旅正式開始。他想讓硝子找回本來應該快樂的小學生活,於是問硝子想見哪個小學同學。硝子想見佐原。將也認為是他奪走了硝子和佐原的友情。
33.佐原硝子將也永束一起去玩了一天。將也對佐原坦白小學欺負過硝子的事。晚上,佐原回復他,因為硝子現在笑了,所以她也將往事付之一笑。在所有主角里,只有四人會手語,分別是結弦、硝子、將也和佐原。
34.與硝子的對話,讓將也想到了自己的過去。將也發了火,就在他再次認為自己已經和小學的同學徹底斷絕關係的時候,將也遇到了植野。病嬌+傲嬌的植野登場十分有特點。35.永束似乎很有錢的樣子。
36.植野正式登場,一上來就對將也遞紙條表白,結果被永束收到了。將也對植野的評價:小學的時候莫名其妙地經常在一起,對自己講話很毒,漂亮,對別人比較溫柔。永束是一個在別人的事情上直覺很準的人,聽完將也對植野的描述,就覺得植野一定是喜歡將也。但是在自己的事情上,很遲鈍。自作多情的永束隨後被植野狠狠地傷害……
37.植野看到將也和硝子關係好了,感覺很荒唐,還很傷心。她對將也說,你只是在勉強自己,玩朋友遊戲。在植野讓將也再次欺負硝子之後,植野的臉上也打上了叉。將也告訴植野,自己跟硝子道歉並且現在這麼做的原因。植野直言,自己做不到,因為討厭硝子。而且點明,這只是在玩朋友遊戲。植野的話讓將也很迷茫,他發現,自己其實還完全不了解硝子,看起來真就像玩朋友遊戲一樣。硝子也是這麼想的。叉子出現的原則:可以理解為打上了叉子就是偽物,沒有叉子就是真物,然而這個偽物與真物的判斷並不是從大今良時或者觀眾的角度,而是從石田將也的角度。所以才要說,這是一部以石田為第一視角的故事,因此很多角色的性格才會讓人感到虛幻。
38.交換了心情的兩個人。在第三卷結尾迎來了第一個浪漫,硝子跟將也告白,但是將也沒聽懂,把喜歡,聽成了月亮,當晚正好明月當空。於是日本著名的月亮梗出現。這段真是浪漫極了。
39.第四卷開始,正式進入拍電影篇。角色數量開始迅速增多。川井因為也換了髮型,所以也撕掉了叉子。真柴智主動與將也成為了朋友。這兩位的叉子撕掉,完全印證了有沒有叉子完全是將也的主觀判斷,而且他的原則其實很幼稚。 40.之後大家一起去遊樂園玩,這段既是當時劇情的高潮又為後面發生的一連串事情埋下了伏筆。植野也跟硝子道歉了,將也一頭霧水。但是大家歡聲笑語,將也突然找到了「朋友」的感覺。他覺得,無論朋友是什麼樣的人,只要大家都開開心心就行了,有好有壞,這些東西都包含在一起,才是朋友。將也這個大徹大悟沒持續幾分鐘。然後他就遇到了島田,在植野的安排下。將也很不爽,但是他馬上意識到,植野做的事其實跟自己一樣。植野剛撕掉的叉子又上去了。
這兩個鏡頭很相似,更相似的是都是下一頁將也的心情就會急轉直下。
41.除了再見島田之外,遊樂園這裡更重要的劇情是硝子與植野在摩天輪中的對話,以及植野打硝子的那個巴掌。
植野一共打了兩次硝子,這是第一次。植野跟硝子坦白自己的討厭,並說明了原因:1、硝子從未主動去了解過大家。2、每次遇到問題就用道歉來迴避所有交流。3、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家長和老師代替她出面,也就是所謂的「利用大人」。
植野的想法是片面的,完全屬於她的主管臆斷,但是這沒什麼錯,因為硝子確實沒有與植野交流,植野覺得自己的「認真」換來的是硝子的「逃避」。也正因如此,看了全程錄像的將也和結弦也無法對植野心聲恨意。
然而硝子所有的行為都源自於她的自卑,她對植野說「我討厭我自己」,雖然植野沒有理睬,直接把這句話劃為「敷衍」,但其實,這就是硝子的告白。
42.遊樂園之旅結束之後,劇情急轉直下,迅速進入西宮一家,硝子和結弦的外婆登場之後很快去世。圍繞著外婆的葬禮,有關硝子媽媽的故事開始展開。我個人看這部漫畫的淚點完全爆發在硝子媽媽身上……
關於硝子的媽媽,在正式展開葬禮相關劇情之前,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明明有一個聽障女兒,但是並不會手語。之後隨著奶奶留給結弦的遺書,大今良時把讀者帶入到結弦身上,讓讀者跟結弦一起改變對媽媽的看法,這很巧妙。
(1)硝子在被發現有聽障的時候,父親和奶奶就拋下她們離去,與此同時媽媽懷上了結弦。
(2)媽媽從那天開始,就不再哭泣、開始工作。西宮家開始了外婆主內,媽媽主外的生活。(3)媽媽想將自己變得堅強的模式複製到自己女兒們身上,對硝子和結弦的所有教育方式都來源於此。(4)外婆說「我認為你媽媽會從今天起再度改變」。這個改變意味著,從「今天」開始,媽媽會從只負責「主外」變成既照顧工作,又照顧家庭。這裡有一個外婆去世前後西宮家吃晚飯時候的對比:之前陪女兒們吃飯的是外婆,之後媽媽也會與女兒們同步吃飯。可見媽媽所堅持的其實一直都是「必須要有長輩陪著孩子們一起吃飯」這個原則,冷漠的外表下是身為母親的愛與責任,這真的太戳淚點。
這是很多讀者不能原諒石田將也的地方,他造成的不僅僅是硝子本人的傷害,還有對本來就舉步維艱的西宮一家的傷害,這份傷害,不是學個手語、幫助硝子交交朋友就能抹平的。他需要付出的更多——乃至生命。這在後面被印證。
43.第五卷開始進入了拍電影的劇情。在定工作的時候,植野說音樂她來找人,其實這個人就是島田。
44.分組行動,場地選在了將也的小學。與真柴一起去詢問的時候,了解到了真柴的過去,也是曾經被欺負的對象。並且見到了自己的小學老師。
45.暑假開始,電影開拍,一起都好像回到了正常的校園故事中。
46.隨著與真柴了解的深入,將也開始害怕自己的過去被大家知道。這樣又會重蹈覆轍。其實這說明了,將也依然沒有正面面對過去的錯誤,他想要彌補這些錯誤,但是彌補的前提不應該是希望大家把這些事情都忘了。
47.全劇高潮到來。將也害怕川井把過去的事告訴真柴。反而引起了川井的反感,川井告訴將也,學會手語並不能算成贖罪。情急之下將也嚷了起來,川井嚇壞了,把將也的事情當著全班的面說出來了。
48.看到了落魄的將也,植野決定這次不再袖手旁觀,帶著將也去找大家把話聊開。結果大家再次吵作一團。看到這一切的硝子,最後留了一格,說,各位,對不起。估計就是從這裡開始,硝子就已經想要自殺了吧。
49.之後將也開始玩命找硝子玩。硝子全程面無表情,將也走到瀑布那開玩笑,說,喝了水也許會成為不死之身。——作者的小惡趣味,他們倆都喝了,最後還真的沒死。50.將也看起來非常融入硝子家了,硝子媽媽好像也不再排斥他。在焰火大會的晚上,硝子笑著陪著家人和將也玩了一晚,然後就選擇了自殺。
51.將也救了硝子,但是自己摔入河裡,昏迷不醒。硝子媽媽和結弦一起給將也媽媽下跪道歉,並告訴她真相。妹妹說,我是沒有好好看著她,對不起。聽到結弦這麼說,她媽媽也是一臉驚訝,她明白了,原來帶著照顧硝子的責任感的不僅有自己,還有自己的小女兒。還是那句話,欺凌造成的,是一個家庭的傷害。
故事至此,之前建立的所有都轟然崩塌。表現在外的,是植野對硝子的毆打,同時硝子給植野寫的那封信也公布了出來。這封信的內容可以理解 成是來自硝子自身的最真實的告白,讓我們看看她到底是怎麼想的吧:
我以往對自己的理解能力一直很沒有自信,我無法判斷自己感覺到的事情,是不是建立在真實上。我總是比別人晚一步知道事情的真相,就算問別人什麼,我也只會堆起笑臉,用最安全的回答,小心翼翼不讓對方不開心,以此彌補我的後知後覺。班上同學也許會覺得我是一個薄情又無趣的人,但我認為我這麼做是合理的。妹妹因為我的緣故被扔石頭,為了她,我很想變得和大家一樣,想跟普通的孩子一起生活。但同時,我也給班上的同學添了麻煩。我在這兩種矛盾的心情之間掙扎,漸漸地光是要強顏歡笑就已經精疲力盡了。所以那天在摩天輪上,當我明白了你察覺了我所有煩惱的根源時,我真的很開心。
我反覆想了好幾遍,植野憤怒的原因,妹妹看到姐姐被打也迷茫得無法出手的原因,硝子到底哪裡做的不夠好,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這段情節也是本作爭議非常大的部分,一般在看待這類問題的時候,世間有一個公認的法則——弱者一定沒錯。罵植野的人估計排隊能繞地球一圈吧。但大今良時一定不是想傳達給我們這個吧,否則就沒必要墨跡到現在了。
植野一邊毆打一邊叫著讓硝子收拾自己帶來的爛攤子。她感受到的,是硝子因為自身的原因給身邊的人帶來的負罪感,這種「罪」,只要與硝子相處就會自然產生——這個道理我就不深入解釋了,容易被噴。「強勢」在與「弱勢」相處的時候,如果不是帶著罪惡感,就會被社會環境指責,這就是世俗。植野口中的「利用大人反擊」其實就是如此,儘管硝子不是有意的,但這種傷害確實帶來了。就更不用說自殺給周圍人帶來的傷害了——這是對包括將也、妹妹、媽媽、佐原在內的所有人努力的否定。硝子覺得自己死了一切就好了,如果她真的死了,所有人只會在負罪感中度過餘生。因此,植野狠狠地毆打了硝子。
52.妹妹喜歡拍動物屍體其實是為了讓姐姐知道生命的可貴,回家之後,結弦和媽媽都哭了。看到她們這樣的硝子也哭了。 53.被打了一次的硝子想通了一些事情,開始主動出擊。在醫院見到永束交談了一下。永束要重開電影的拍攝。硝子也下定決心,要接替將也完成工作,這次她說,要把自己破壞掉的東西,找回來。54.之後進入了所有人的內心獨白章節,大今良時用了6話來講這大段獨白:
55.永束與將也的友情其實很單純,屬於那種最純凈的友誼。
56.佐原在小學不在去班級之後,渴望改變,希望變成更好的人——她認為植野是更好的人,所以就各方面向著她努力。
57.川井美樹其實就是所有事情都像做得最好的人。在她看來,自己這麼完美也會遭人非議,這本身也是一種欺凌。再見硝子的時候,她打了硝子一個耳光,讓硝子要正視痛苦,但也不能樣樣事都放在心上。她說了一點:大家其實都很痛苦。
58.真柴接觸將也是希望通過跟怪人接觸讓自己感覺自己是正常人。但他接觸的將也其實是真物,所以他並沒有找到這個感覺。
59.植野一直喜歡將也,當年欺負硝子原來只是為了將也高興,他覺得,將也是因為硝子才被同學欺負,所以,硝子是最沒有權利喜歡將也的。她後面與硝子的「和解」把傲嬌發揮到了極致,包括將也昏迷期間一直照顧這將也這點,還有將也醒來之後就不好意思見他這點,真的有些萌。植野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尊重自己本心的真物。——她是個好孩子。反正我很喜歡她……
60.幾個人拍電影,再次回到了小學。硝子想著當年的情景,也許自己的性格不這麼隱忍,可能小學生活就完全不同了。當晚將也與硝子同時做了一個夢,小學的時候如果能和睦相處的夢。大今良時這段的處理,是在引導讀者意識到硝子到底哪裡做的不夠好,但估計在有些讀者眼裡,更像是對於弱者的欺凌。
61.將也醒來,兩人相見的情節十分魔幻且浪漫。見到硝子之後,將也正視自己的過去,正式向硝子道歉。將也反思了自己之前沒有正視過去的行為,並認為是他逼的硝子自殺。
62.第七卷,《聲之形》終於擺脫了之前致郁的氛圍,一切開始明亮起來。大家拍的電影,選擇了默片的形式,所有人都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對將也和身邊人際關係的理解,將也與大家和解,並且正式融入到校園生活之中——所有人臉上的叉子都撕掉了,方法跟簡單,就是積極與這個世界交流。63.有趣的是,象徵著大家生命與羈絆的電影,在比賽中被評委貶得一無是處,這算是大今良時的惡趣味吧233.告訴了我們,其實你的煩惱也好,痛苦也好,快樂也好,奮鬥也好,甚至是死亡,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都無關緊要。
64.最後,大家都成為了更好的人。未來都很長,皆大歡喜。
《聲之形》這個故事,是一段還遠沒到終點的青春。每個人都在痛苦和黑暗中掙扎,而且誰也不能保證以後還會不會受傷。但只要我們說出的話語,都能有一個清晰可見的形狀,那麼以後受到的傷就不會再痛苦了吧。這,就是「聲之形」。
《聲之形》在14年可謂大出風頭。不過那些名頭我倒不在意,我比較好奇的是僅僅比我大兩歲的漫畫家能呈現什麼用的作品?必須說的是,或許我當時已經不抱什麼希望。
不過,就算是偏見,我也不認為這個偏見是錯的……
聲之形的開頭,確實是好。以校園欺凌入手的構想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欺負聾啞同學,更揪住了讀者的心。
但是而後……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少女漫畫罷了,重點混沌不明,不知道想講贖罪、還是想講,愛情,還是想說和殘疾人如何相處,反而哪一處都沒講好。我曾和人說過,聲之形開頭最好,然後每況愈下,後面,就我個人而言,真的是強迫自己看下去的。到了結尾……簡單的說,裡面的角色,根本不是人,一個個都是演員(高深一點的說法是,人物符號化),都是為了演好作者設置的《聲之形》的劇本。至於人物塑造,已經被扔到一邊去了。至於劇情,可以說只是一個小女生的美好幻想。
此漫畫給我兩個啟示:
1:作者的閱歷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作品的深淺。2:嚴肅文學並不比通俗文學高貴。延續一下的話就是,評價作品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應該是內容,而非立意。內容,在漫畫和小說里,主要就是人物塑造和劇情設置,所謂的內涵,也應該是由這二者體現出的。
現在得出這個結論,其實實在太晚,我也許該狠狠扇自己一巴掌:號稱探討哲學,最後擠出一堆垃圾的東西,你難道還見得少了嗎???
補記:
聲之形的作者該向GE的作者學學創作的態度聲之形,怎麼說,前面的展開挺讓人眼前一亮的。但是越到後面……你會覺得這些人物,都不是人,只是演員
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演好這一部偶像劇我想這和作者 態度有關,剛剛看了一個新聞,聲之形的作者大今良時說:每一個角色都是我的分身
我想這種態度很容易導致人物的塑造不足等問題戀愛成就呢,主要就是,作者設計出人物後,人物的行為就比較不受作者控制了
甚至最後在後記里,針對某兩個關係看起來曖昧,但是沒公開交往的角色,作者賣萌一樣的補了一句:他們是什麼關係,連我也不知道呢!在作者的眼裡,他們已經有自己的人生了簡單來說就是這樣作為初中被霸凌的那一方, 我覺得整部電影最無法原諒的是直花,班長我不會去討厭她但也不會去做朋友,男主的話會選擇原諒甚至做很好的朋友或戀人。直花既沒有道歉也沒有表現出哪怕一次的對女主的善意,但是很多人為她洗白,我簡直不得要領。
女主受著傷也能對她大打出手,你是哪來的潑婦小流氓?典型的網上一幫女初中生毆打一個女生時打的最用力的那個帶頭者。直花可以說是本片中最自私、殘酷的那個人。如果說女主沒有想要了解大家,那你又什麼時候努力了解她了呢?所有直花說的女主做的不好的地方她也沒有做到,簡直諷刺。大家不能回到當時那樣和樂融融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她自己。男主被一系列的欺凌就開始於直花當時沒有為男主說話,而女主想要自殺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直花對自己的抨擊。
最大的惡難道不是自己身為惡卻不自知嗎?口口聲聲為了男主著想,卻做著一系列傷害男主的行動。為了自我滿足為了博得男主的喜歡簡直無所不為。這樣充滿嫉妒心的女人簡直堪比毒蛇。
那些說班長最可惡的人能醒醒了。班長那樣最多只能算跟著氛圍做事。要是直花和男主他們沒有營造出女主可隨便欺負的氛圍,班長一定也是能好好和女主做朋友的。事實上小學裡,和女主交流最多的就是班長和佐原了。
直花真是黑長直之恥啊。
檢驗刻奇的最佳作品。
這漫畫的重點不是原諒或不原諒。
主題是 衝突源自無法交流 而只要交流就能理解 互相理解之後就沒有對錯問題了。
這才是這部漫畫的問題所在。
我換個角度闡述:
作者認為西宮不是無辜的。
糾結霸凌要不要原諒的都跑偏了。
我不知道什麼造成了日本人這種思路。
我只知道文藝作品一旦走這個路線就必然是爛作糞作渣作。
謝邀,個人想法,不一定對聲之形表現了日本校園暴力這一陰暗面,但又有妥協地搞了相互理解,用政治課上常用的術語來說,作者想表達的內容有一定的進步性,也有其局限性。作為讀切還是不錯的,至於連載下去會怎麼樣,還要看作者和編輯的協調和把控
@下水道撈魚小分隊 的答案看了感覺非常用心,也提到了作品很重要的一個主題,就是霸凌現象中,霸凌者以外,甚至是被霸凌者自己的反思。關於這一點本來只是想在下面評論,結果好像內容有點多,就單獨開了一個回答。
「硝子因為自身的原因給身邊的人帶來的負罪感,這種「罪」,只要與硝子相處就會自然產生」,這我理解但不認同。
少數或者弱勢者,自然會因為他的特殊性難以順暢地參與群體行為,這對於多數人來說是個負擔,因為自己要額外付出努力、主動遷就。像硝子的存在, 讓大家要麼得學手語、要麼得一直很麻煩地在紙上寫, 還必須聽她的奇怪發音。
消除不融洽,確實不僅需要多數人的遷就付出,也需要少數人努力去彌合自己的特殊性。硝子如同植野所說,無法跟上大家的談話,無法理解大家,只是微笑和道歉: 她所做的只是在一個勁兒地往前湊而已。這對硝子是求全責備了,但硝子自己也正是為此煩惱。這確實是硝子值得反思的地方;
但是僅此而已了。負擔是自然產生的,罪和負罪感不是。雖然人類傾向於少付出,不情願為了少數去主動努力和讓步,但是不去付出努力,才是負罪感的來源,而不是弱勢者的存在本身。硝子對別人的負罪感沒有直接責任, 她不需要為此自責。如果是這樣的反思, 也許就有點矯枉過正了。
另外要注意這部作品是個非常特殊的情況,主角們並不是出於有意識地欺凌弱小,一開始大家對硝子都很友好、遷就; 後來逐漸疏遠硝子、放任將也斯負她也主要由於和硝子溝通的麻煩, 和硝子的無法融入。這其實非常能夠理解,小學生本身自我約束力就弱,更多的還是遵從天性。所以為什麼大家從善意開始, 卻走向了這樣的結果? 除了一味指責他們,的確有更多努力可以做,對此進行反思是有意義的。
但其實更一般的霸凌,比如發生在初高中和大學的,再反思被霸凌者,就沒什麼意義了。那些霸凌,起因完全是有意的以強欺弱和拉幫結派來欺負少數,是人性里惡的表現。弱勢者只有變強或者忍受兩種出路。
所以這部漫畫提出了一個意義有限的視點,就是有一些對弱勢者的霸凌現象,並非完全由主動的惡意引發,而是由於與弱勢者溝通的不便沒有被更好地對待。這種情況下,除了寄希望於群體的遷就和付出,也要努力引導處於弱勢的一方更順暢的參與。硝子的情況,如果能有哪怕一個同學或者老師,幫硝子找到和大家的共同話題,又或者找到較少依賴語言的群體活動,通過這些紐帶和載體讓大家自然地認同、接納硝子,那麼這樣的紐帶應該會越來越多,與硝子溝通的麻煩也能一定程度上得到稀釋。所以硝子那個男班主任在我看來尤其面目可憎,自己作用缺失,還義正言辭地「審判」霸凌者,更不要提後面將也被霸凌他也沒起到什麼鳥用。
看這部漫畫還是被感動了。雖然我也覺得有很多地方不是那麼自然。但來到知乎一看真的嚇了一跳,不少人眼裡的這部作品居然這麼不堪。其實並不是特別喜歡聲之行。但至少我還是覺得作者有在努力傳達一些正能量的東西。我也明白真正的霸凌有多可怕,真正能做到不去懷恨的受害者少之又少。這才是常態,反而那些傷害人的人多年以後淡忘了,隨口一句抱歉就想解脫這些愧疚。所以看了很多答案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像聲之形這部作品一樣,把傷害和理解想的過於理想和水到渠成。所以我想到了自己。小學四年級因為喜歡漫畫,畫畫有些不愛學習,作業也總是漏做。我還記得同桌是學習委員,每次只要我有一點作業忘記做了,一道數學題,一個字的描紅空著,有重點沒圈畫,他都會在上課直接告訴老師。即使別人也沒有寫。總之各種各種告狀,因為他是好學生,老師相信他只是真實了彙報了情況。我的小學是一所成績不錯的小學,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那種風氣,對於成績不好或者反應慢的學生,大家都可以鄙視和欺負。其實到了六年級,大家也都不這樣了,可是在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因為這個經常被人當做笑柄,反應慢,被點名只要回答錯問題,大家都會嘲笑我(即使我現在比班級里大多數都要學習好。。。)同樣的作業我的一定會被老師刁難,被拎著紅領巾拽著走,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因為老師力氣很大,我的脖子一閃,被嚇到,那時候我第一次知道害怕是會尿褲子的。被同桌告狀(很多之前的錯誤他也會沒事就舉手。。。)然後我就走到門外,罰站,兩節課或者當眾被罵。當時的同學和老師讓我覺得我是個無藥可救的人,我覺得比同齡的大家矮一大截。我其實真的很聽話,內向,小時候反應是不快,但是被那樣排擠和欺負,小時候我是想過跳樓自殺的。我和朋友說過我恨死同桌了,可以的話我希望他死掉。可是我從來也沒有針對他,對他不好或者陷害他。到了六年級,我的各項成績有了起色,小孩子也不在糾結於那種無聊的告狀,我的周圍朋友開始多起來。六年級很巧,又是之前那個告狀的同桌坐,我內心有些不開心,但更多的是平靜吧。我發現他改變了很多,人也不錯,經常幫助我,作業經常借我參考,並且輔導我功課,我們也經常拌嘴做同桌冤家,成為朋友。後來他和我道歉,那時候真的很平靜,大概從我覺得他改變的那一刻,就已經原諒他了。後來他考上了很好的大學,我也挺他感到開心。我的經歷大概只是比較幸運的那一部分,那種絕望的欺凌,我沒有經歷過。所以我想,我希望聲之形裡面的女主,真的放下了芥蒂,而不是強顏歡笑。我也發自內心的想要相信,希望存在著可以冰釋前嫌的故事。我原諒別人的一刻,覺得很平靜,我一直希望自己做一個溫柔的人,即使別人覺得做作,可是我發自內心的選擇了去原諒。我不覺得所有人都需要去原諒,我覺得憎恨也好報復也好,這都是每個人自己的故事。但是我不希望有人因為不去相信,而去詆毀願意原諒的女主。這是個作品一個故事,作者也許不嚴謹,但是她也努力去呈現了一個故事,儘力給我們一個溫柔的故事。可以說聲之形不夠嚴謹,不夠合理,但是這不是一部懷著惡意的作品。可以批評,可以挑剔,但實在不該去惡意揣測。
「能寬容,心中必定懷有珍寶。」自繪女主鎮樓,可愛的西宮同學。 剛剛看完這部漫畫。並且聽說了它即將動畫化的消息。整部漫畫的節奏適中,也沒有爛尾,男主牽起女主的手,一起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哪裡不對。由校園暴力串聯起來的,關於男女主之間的 傷害與成長的羈絆,表達的細膩又溫柔。角色設置上,西宮是典型的日系善良女主角,男主沒什麼可說的(……),妹妹和母親的角色比較豐滿,其他角色有幾個莫名其妙,尤其是動不動就打人的黑長直( ̄□ ̄#),還有高個子短髮妹,感覺塑造上也不是很豐滿。另外我不是很喜歡電影拍攝這個作為基本貫穿整部漫畫的線索,感覺中間有點生硬,但這個線索最後的處理還是挺好的,不成功,但的確成仁。畫風上,覺得女主沒什麼能夠認出來的特點(呆毛啊髮型啊什麼的),這樣畫同人的話就特別難……作者畫功不錯,幾個抽耳光的分鏡印象深刻哈哈哈。這部漫畫裏手的動作比較多,大今良時一定拍了不少照片取材吧……最後祭出換表情的西宮~嗯不得不說她真的很難畫…… 聲音的形狀到底是什麼樣呢,或許是原諒,是友誼,是善良,是他們溫柔的成長。
開始有點眼前一亮的題材,本以為劇情會以積極的方向展開,誰想到居然一路向萬劫不復的深淵挺進,包括男女主角,所有人的表現讓人難以理解,通篇充滿負能量,不斷的互相傷害,為了糾結而糾結,因為是感情問題所以無視邏輯,莫名其妙的自殺,???,為什麼?實在難以理解日本人的「欺凌文化」,可能是因為我沒有相同的遭遇,找不到共鳴嗎?
已經是載入漫畫史的名作了,黑子請自重。
總體來說,作品的選題和大致劇情走向都很好,但是很多細節影響到對作品的評價。
首先作者是典型的高中生漫畫家,缺乏社會經驗,而且是第一次畫長篇,主題不僅是校園欺凌,還包括對邊緣人群的關懷之類的嚴肅話題,調度起來很困難。反映到劇情里,除了男主角的世界觀和普通人稍有差異外,其他方面幾乎沒什麼影響,跟真正的底層人群的生活狀態差蠻多的。
第二,故事的主線其實是人的自我救贖和成長,不僅是男女主角,還包括兩邊的家庭。但是為了可讀性又加進了男女主角戀情,這條線寫的明顯比親情線要差。隔壁誠哥的《你的名字》雖然老套,起碼更接近真正的男女感情。
第三, 中國人感到最困惑和反感的主要是故事後半對於道歉這件事的處理:為什麼只有男主角是真心實意悔過,其他幾個朋友都對自己的責任避而不談,女主角還是選擇原諒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邏輯才能讓作者選擇這樣攪渾水的解決方法。
這個問題的根源要到日本社會裡找,欺凌問題全世界都有,但是日本欺凌的程度,以及日本人對欺凌的看法,就只有在講究集體主義的日本才能見到。中美學校的欺凌也很嚴重,老師往往也不管,但是中美老師不管的原因是怕麻煩,而日本老師除了怕麻煩外,還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理由——被欺負是因為不能和周圍的同學保持一致,這樣的人到了社會上肯定無法生存,因此還是在學校改變比較好,至少提前習慣被欺負更方便步入社會。
全世界會說出這種理由的,大概也只有日本人了,而且人家還真沒說錯,日本社會就是一個真正的集體主義社會,為了和大多數人保持一致隨時可以犧牲原則,如果承認學校的目的是教書育人,那麼不消滅學生的道德原則,老師就是失職的。
大今良時對日本社會的觀察是非常深刻的,要想徹底解決主人公面臨的問題,只能徹底消滅日本社會,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漫畫要麼放棄真實性搞大團圓結局,要麼承認現實讓主角們各退一步湊合過。
集體主義在日本造成的惡果,比中國嚴重千百倍,所以明明日本社會的發展程度比中國高得多,但是很多基礎的道德原則還處在非常落後的水平,外國人所觀察的日本人的奇怪性格,以及日本社會從小到大的各種問題基本都能倒推到這個源頭上。
《菊與刀》這本書的內容有很多過時的地方,但是對日本社會的這個根本癥結,本尼迪克特分析得極為到位(雖然原因猜錯了,日本恥感文化的成因不是宗教而是人口過多資源匱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外國人都在噴《菊與刀》,但是日本人自己卻佩服得五體投地。
有了這個基礎知識再回去看漫畫,大概能看得更明白一點吧。
石田和植野倆個人渣應該結婚,請不要再禍害硝子女神了謝謝。
從一個聽障家長角度來談談這個作品的觀後感吧。
我第一次看完這部作品是在2年多前,當時孩子剛滿三個月,聽力篩查沒有通過,檢查結果為先天性重度神經性耳聾。產假中的我除了必須接受這種從天而降的變故外,還拚命從網上大量搜索、學習相關的知識。這個時候我突然想到了曾經看過的《聲之形》短篇,並且發現重新連載的版本已經完結了。可能是抱著就算是漫畫也想要更多了解下這個群體給自己做參考的心態,我花了幾天補完了這個作品,但是觀看完畢後的結果卻和我當時已經學習的聽力和康復知識有相悖,造成了一時間的不解。
為什麼硝子3歲發現聽力障礙(原因是孕期病毒感染),到了小學六年級依靠助聽器依舊無法正常開口交流,甚至連基本的聽都有困難?明顯是一個重度或極重度的聽障者,但是卻沒有及時接受耳蝸手術?
這幾天我又重新粗略翻了一遍,找出了一些時間相關的內容。
硝子入學第一天是4月11日周四
6年後,將也和硝子相會,打算自殺的4月月曆
將也在醫院蘇醒的那天,9月2日星期二
用萬年曆重新比對後發現,作者是以08年向雜誌投稿為基準,時間線是1990年6月7日硝子出生,2002年4月11日轉入將也的班級,2008年4月再次相遇。如果這些時間是作者設計好的(其實也有找到bug時間的圖,但不確定是不是計算失誤),那麼這部作品的時間線其實和連載時間(2013~2014)相差巨大,但是作品內的手機卻都換成了蘋果機。
再看下日本的耳蝸政策和普及。1985年日本第一例耳蝸手術,1994年耳蝸納入健康保險,1998年耳蝸手術年齡限制下調到2周歲,2003年71%的耳蝸使用者都進入了普通中小學就讀,2005年全年累計手術399例7歲以下佔39%,2014年限制下調到1周歲,當年累積手術1099例7歲以下佔46%,其中過半都在三歲以內。
並不是想在這裡普及耳蝸手術的意義,但可能是因為作者的媽媽是一位手語翻譯,所以她才會在作品裡創作出一位與社會背景並不一致的角色,也許這個形象符合大眾對於聽障者的刻板印象,也很適合劇情發展主題表達的需要,但從社會層面來說並不是一個好作品該呈現的。(其實國內主流媒體在宣傳上也有這個問題,實際上因為聽力篩查和耳蝸救助項目的展開,大部分孩子很早就能發現,干預及時基本都能上普小也不會學手語。)類比的話大概就是二次元到二刺螈的差距。
有很多讀者覺得作品的主題是交流,所以欺凌加殘障根本不是重點,恰恰相反,這個作品最初就以此為宣傳話題,而作者不光沒處理好聽障這個設定,還把欺凌的根源歸結於女主角因為聽障的生理特性無法語言交流,加上聽障引起的心理特性無法敞開心扉和人心靈溝通。這恰恰是日本社會特有的特徵,因為和大家不一樣所以會被孤立,給大家造成了麻煩所以我也有錯。短篇的最後有一句將也的獨白「如果最初我們能聽到彼此的聲音一定會處得很好吧」,長篇裡面也有一段硝子的夢境,會說話的硝子轉入小學和大家其樂融融。欺凌會因為聽障這個元素的消失而消失么,答案是否定的,欺凌從來沒有特定的原因,而將也如果維持小學這種性格,就算沒有硝子的出現也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栽跟斗。
這個作品最初的亮點其實也是最大的短板,作者為了最後的相互理解不得不將欺凌變成非單方面的行為,為此創造一個雙重障礙的受害者。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聲之形的讀者都是從自身來解讀作品的,當一部分人認同「如果硝子會說話,或者硝子如果不是這種性格的話,大家一定能好好相處,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的時候,也會有聽障讀者稱此作為健全者的傲慢之作,還有欺凌受害者無法接受最後的和解。聲之形的作者實在太年輕,沒有足夠的閱歷來支撐住故事,但聲之形依舊算是一部良作(但不是現實向的故事,算是青春童話吧),提供了很多思考的方向。作品中人物的悲劇並不能靠交流來解決,但在生活里交流的確是一個解決問題的積極可行方向。
說說作品有感觸的地方吧。一個是將也從加害者成為了受害者,曾經的友情如虛幻般消失的時候(其實本來就沒有),大部分人應該都會覺得挺爽的,因為現實里這種「天真純粹的惡」大多是隨著時間消失在加害者的記憶里,也許有時候回憶又會被小時候不懂事給一筆帶過。另一個就是作者對硝子家庭的描寫,尤其是硝子的媽媽,一個在變故面前選擇變得更堅強的媽媽,並且希望硝子也能用這種堅強來面對自己。可能很多人覺得硝子的媽媽做過頭了吧,但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殘酷過頭的,硝子的悲劇也是源於社會。這點上我則是選擇變成一個更柔軟的媽媽,讓孩子也用更柔軟的方式接納自己的不同。我家的小朋友快要三歲了,馬上要面臨的就是幼兒園的選擇(不是想去哪家而是哪家願意接受),除了設備他和其他小孩子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差別,現代醫學技術縮小了障礙者和健全者的生理上差距,但差異仍是客觀存在的,擺在面前的就是社會接納度。雖然開始推行全納教育(也有叫融合教)或者隨班就讀,但社會資源並不足夠支撐需求,才會出現之前視障者向學校提要求的新聞被大眾批評成得寸進尺。希望小朋友在前路上能遇到更多願與他交流的人^_^
17/09/21 更新
最近的一個熱點話題,給想多了解聽障群體的人
給聽障兒童準備橙色書包真的對他們有好處嗎?
拒絕「被」特殊,怒懟橙色書包標籤化聽障兒童!
這就是我為什麼一開始覺得硝子是一個被創造的標籤化的角色
聲之形漫畫補完,劇情和心在吶喊有點類似,都是小時候受過創傷無法表達真實想法的女主,由於外力也就是男主的原因,結成團體來完成目標(心在吶喊是話劇,聲之形是拍電影),從而與自己和解獲得了成長和朋友的故事。
嚴格來說未聞花名也屬於此類小學創傷-高中解決的故事模式,而我們會一再被這些故事感動何嘗不是因為我們曾有過的煩惱或者遺憾,卻很可能沒有解決就帶著過去成長為了無趣的大人吧~
聲之形其實是想探討校園欺凌這個問題的,校園欺凌和少女漫畫並非不兼容,但作為加害者的男主由於也變成了被欺負的對象,就突然理解了曾經的欺負對象-聽力障礙的女主,並得到如果能好好溝通就會好好相處這樣的結論,這種探討霸凌的角度也太理想主義了。
而整部漫畫都是從男主的角度來描寫的,缺失的女主的心理反倒是我比較好奇的,她被欺負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呢?面對來尋求原諒的男主一點怨恨也沒有嗎?高中的生活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會突然喜歡上男主?連植野都好歹有個喜歡男主的小故事,為什麼西宮硝子的心路歷程相對來說如此模糊?被害者可以喜歡上加害者,不是出於斯德哥摩爾症,但感覺需要非常深厚的緣由才行。
比起正劇,漫畫里的親情部分反倒更讓我感動,比起硝子的單薄,西宮家的其他女性形象都很立得住,無論是為了保護姐姐假扮成男孩的妹妹結弦,還是看似嚴厲其實深愛著女兒的母親,就連出場很少的外婆樂觀堅強的形象也讓人印象深刻。讓我真正哭了的也是漫畫的番外篇里,西宮母親在外婆的紀念日做了蛋糕回顧了過去的故事。
原作畫風樸素,劇場版預告美型度加分,不愧是京阿尼~聲之形並非神作,但能講故事觸及有缺陷的人及校園欺凌本身就是很好的事情。
我覺得,這是一部憑藉社會現象引發的話題吸引讀者的漫畫,但它真正觸動人心的優秀之處,卻並不是那引發話題的社會現象。
所以才會出現讀完作品之後的評論兩極分化,那些給差評的讀者,側重點都放在霸凌這個點上了。但這些差評給的並不客觀。
1.有人指出女主對男主的情感完全莫名其妙,簡直就是有斯德哥爾摩症。
2.有人指出男主是真的「惡」,對他說的那句「如果那個時候的我們能聽見對方的聲音該多好」感到厭惡。
3.也有人說漫畫的主角們直到後期也沒塑造成型,以此指出漫畫後期作者的確把控不了劇情和節奏,表達的東西太多太亂,拉低了漫畫的檔次。
對此,我覺得評價這部漫畫的重點,不該在霸凌這一部分上,作者想表達的核心思想,是理解。這種理解,不在乎任何形式,不懼怕傷害,也並不美好,但它必須真實。正因為理解如此重要,所以才有了「不僅僅只有聲音才能傳達心意」這樣的思想,並作為這部漫畫的名字。如果我們以此為根據,或許就可以稍微理解漫畫中的人物了。
孩子們欺負轉學生西宮,並非從一開始就是這樣。漫畫中有提及過,植野一開始和西宮關係很好,後來才鬧翻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喜歡石田的她誤將西宮當成了情敵,但是還有一部原因,在長大後每一次她和西宮的爭執中都有體現出來。她覺得西宮並不想理解彼此,西宮只是表面上想和大家交好,但實際上並沒有這種想法,她從來不吐露自己的真實感受,一味的遷就別人,哪怕再措辭禮貌,再表現得溫柔,也只是逃避,只是她自己內心在拒絕和別人的真實交流。植野在摩天輪上扇了西宮一巴掌,就是因為植野坦白了說我們不適合做朋友,但西宮說不我真的不討厭你,於是植野惱怒於對方多年過去了,還不肯與人交流,袒露內心。
所以就可以理解,小時候的西宮也是一樣的,那個時候還是小孩子的植野,在和西宮交流的時候,發現無法接觸真正的她,於是感到了厭惡。我們可以代入自身,倘若你的朋友永遠和你客客氣氣,但不交流自己真正的想法,這樣是算不上朋友,也並不需要的。於是小學生的植野不明事理,做出了過分的事情。她的內心活動,可以同等代入其他的孩子。
我並非洗白植野,正當化她的行為,我只是想從某一個角度來解釋他們之間的爭執,以及闡述理解的重要性。所以,為什麼西宮會喜歡上石田?好多人都表示不能理解,並扯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覺得,其實是因為石田是第一個向她尋求理解的人。小時候,石田和她接觸的非常多,她一定能感受到石田的惡意,所以一開始她的行為,只是希望於和石田搞好關係,表現得正常
,這是為了她的妹妹,也是為了她自己,包括她幫石田擦桌子,都只是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對某人好,以期換的某人的好。但是,石田對她而言是不一樣的,石田對她說的話是「想說什麼的話,你倒是說出來啊」。
這就是石田不同於其他人的地方,也就是這一點,讓她對石田的感覺和其他人不一樣,對石田而言,她並不拒絕交流,所以她才格外的認真,好好的希望去尋求理解,表達了我想和你做朋友這種想法。也因如此,才會被特殊的石田傷害,產生了死的念頭。她繼而灰心喪氣,放棄與他人理解,獨自生活的多年以後,卻再次遇到了石田,並被他道歉,然後發現他笨拙但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和自己交流,並發現他的這種交流好像要觸及本質,也就是和自己互相理解,於是她便動心了。很多人都說這種喜歡很扭曲,著眼於石田欺負了她,只不過道了個歉而已,憑什麼西宮會喜歡石田。但是,欺負或者冷漠了西宮的人數不勝數,但是像石田這樣悔過自新來對西宮好的人,又有幾個?所以,她並非沒有理由接受並喜歡上石田。不過就算這樣,本來在慢慢接近的兩個人,到了後期關係卻崩了,因為主角團們的關係破裂,所以石田約西宮出去玩的時候,用力太猛,想要表現自己,夾雜了私心。所以西宮才感覺的到,石田那個時候,真的不是單純的想要和她交好,他也放棄了去理解彼此,只是自顧自的行動著。所以西宮把錯都歸結於自己,產生了死的念頭。而後,從醫院醒過來的石田,第一時間找到了西宮,道歉說道,是自己不好,沒有好好考慮西宮的想法。
然後兩個人才徹底和解,真正的互相理解,有了故事的後續。
從石田那邊來說,那個傢伙一開始是真的惡,所以他自己才在漫畫中期,尋求救贖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醒自己,自己無法改變過去,沒辦法彌補什麼,才痛苦到想要去死。但是,他對西宮說的那句「如果我們一開始能互相理解就好了」並非是想要表達「我欺負你,你說出來我就不會欺負你了呀。」這種意思,他那句話不是想要強心給自己撇開關係,想要擺脫罪惡感,給自己的行為找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同植野一樣,是惱怒於西宮的拒絕交流。但植野是赤裸裸的厭惡,而他自己是從一開始排斥,到後以罪惡感為動機去接近西宮,最後發現西宮並不拒絕交流,從而發自內心的想要去互相理解的。所以他在走廊上說的那句話,應該理解為他認為西宮如果真的想去表達自己,好好說出自己的想法,是不會被欺凌的。而自己惱怒於「她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她不想好好和大家交流,她永遠只做表面功夫」的這份單純的心意,並沒有傳達給她。
那麼,懦弱無比,備受欺凌,不敢與外界世界交流的西宮。還有勇敢單純,錯的離譜之後有所成長,悔恨到想要殺死年幼的自己的石田會怎麼樣呢?答案是,石田有勇氣去涉足西宮的世界,不管他動機如何,他確確實實的向著接近西宮的方向一直奔波,也好好的和西宮交流,向她表達想要理解她,這當然能打動西宮。對於從小因為自身問題,而受到旁人欺負,甚至自己也放棄對外交流,沉浸於自己的世界,雖然看起來隨時在笑,無時無刻都很善良,又很溫柔,但實際上放棄了更重要的東西的西宮,她不會去向外界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去和外界好好的溝通內心,不會希望旁人的理解。對於這樣的她而言,有一個少年,無所畏懼的走進她的世界,一把拽住了她的手,無論對那個少年而言有多大的壓力,背負了多麼沉重的負擔,他都不想放棄,積極的想要理解自己,西宮開始發現自己對外界的溝通有了反饋,從而愉悅起來,感受到了少年的魅力,這本身是多麼的浪漫。
我承認,漫畫後期很多地方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人物的行為好像趨於定格,不像前期那麼鮮活,而且很多問題沒有解答,好像有點倉促一樣的就結束了,同時由大家合作完成電影來達成主角團問題少年們的和解,這樣的梗似乎有些老,有些讓人不能接受。不過這些都只能算是瑕疵,不能算是評價漫畫根本的因素。我們不用現實的眼光去看待這部作品,好好的從作者想表達的思路去理解,就能發現很多人著眼於這部漫畫的霸凌,圍繞著霸凌行為,對男女主角都不能理解,甚至比較真實社會中的霸凌現象,來說明這部漫畫缺失某種真實的東西,這是不客觀的。而我看來,這部漫畫的霸凌只是一個表現形式罷了,它真正想表達的是無法真正理解彼此的少年少女們的炙熱情感,是男女主角跌跌撞撞最後真正接觸,真正成長,真正理解對方的浪漫故事啊。
我不去說什麼價值觀之類的東西。
從人物的塑造上,我覺得單憑西宮太太一個人就足以把我圈粉。打將也的時候
深夜尋人求助的時候
給將也傘的時候
西宮太太賽高。
生氣的硝子
順便說,其實我不怎麼討厭植野,甚至有點發笑。。錯了,甚至有點喜歡。
植野的出場非常nice。
植野也有純情的一面。更多關於妹妹,關於其他人物的就不多發了。(畢竟看的不是正版)
我的評價。我覺得每個人物都有讓人感動的一面(尤其是西宮一家)。能把每個人物都塑造飽滿的作品是鳳毛麟角。這部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但鐵鐵地是部好作品。讓我感到噁心的作品
看了漫畫後,我覺得作者壓根沒想過去寫一個關於欺凌,關於殘障的故事,然而無論是簡介還是宣傳,卻都有著這兩個詞語。作為劇情中與這兩個詞直接相關的西宮硝子,在整個故事裡的作用就是:當作者認為劇情無法發展的時候,硝子就會出點事情,來推進劇情發展。像前期硝子跑出來找她妹妹那兒就是這種,以及最後的跳樓那兒也是。作為整部作品宣傳的最大噱頭,卻被這麼對待,不得不說十分搞笑。
有人或許會反駁這部作品主要是講的男主的成長,那麼為什麼非要把殘障這種很容易引起爭議的設定加進來呢?而且男主的成長點在哪?抱歉我沒看到,直到漫畫最後跳樓的時刻,他才意識到自己當初是做錯了,才敢承擔責任。那麼問題就來了,前面這麼多劇情拿去做什麼了,且不說做得噁心而且不知所云的拍電影的情節,之前遊樂場什麼的,將也這個人有半點為硝子考慮過嗎,在我看來,他最開始的自殺只是因為找不到朋友,而不是因為內心受到譴責,他去見硝子的原因也只是因為只有這個人能有聯繫了吧?真要道歉為何不早去,真要悔過為何要等這麼久?除了之前有人提出來的,把這麼多助聽器弄壞後才找麻煩一樣。這些地方完全就是那種,作者覺得這兒不好積累矛盾和解決麻煩,然後就把時間線拉長,這樣矛盾就積累或消除了。真是天真的想法,這怕是那種把你強上了然後幾年後就結婚了的總裁文的弱化版本。
所以男主是不是很帥?帥到連承擔責任都不敢的情況下,僅僅是簡單地道個歉,就能把你當初欺負得這麼慘的女生的芳心佔有,這又不是屬於那種你喜歡某個女生然後去欺負她那種青春文藝片題材好嗎?再說設定個植野這個角色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很像是為了轉移觀眾的注意力,覺得這個人好可惡啊,然後就忽略了男主的惡行,而且植野對男主的感情是不是也很奇怪?早在男主落魄時去接近早成功了,非要等到後面,這種脫離現實的寫法真是讓人想笑。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這部作品完全就是作者自己的yy作,宣傳上所謂的現實就是一個非常搞笑的噱頭,借著殘障和校園欺凌的風,卻完全不去講這些東西,寫出了屬於自己的yy童話。
作為曾經的受害者,看完聲之形漫畫,忍不住抹掉眼淚。雖然是建立在現實之上的一部漫畫,卻實實引起我的共鳴。我曾經也是受害者,雖然情節沒那麼嚴重,但真正能理解硝子為什麼這麼做。不敢惹事,不想惹事,從此之後,我對待任何同學,都是掛著笑容。後來,我選擇像真柴那樣做,看到不爽的事就說,看到做壞事就制止遞眼色,這雖是好的。但是現實再一次告訴我,我太蠢了。我又返回了沉默,總是不言不語,面帶微笑,就像硝子一樣。有人做小惡作劇,我也微笑,總想著事不過三。自己也覺得自己越來越沒有脾氣,越來越像和事佬。看了聲之形,不忍大哭一場。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明白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做。這著實是一部能讓人深思的作品。(個人體會,勿噴,thx)
我只想對結尾的處理提一點個人看法,帶有很強主觀性,勿噴。
在我看來,故事結束的位置剛剛好,很開放性,但很難說是happy ending。曾經的霸凌事件到最後似乎確實結束了,每個當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歉意和和解的意願,大家走到了一起。但真的結束了嗎?在我看來,到最後,只有西宮真正意識到了自己曾經錯在自卑與軟弱,錯在對自己的不尊重,但其他人都還沒有弄明白自己究竟錯在了哪裡,可以說只是一種自我麻醉(即使是將也,也還是停留在因為切身體會了西宮的苦而心生懺悔,至於真正理解西宮......我覺得並沒有,除了結弦沒有人理解了西宮刻入骨子裡的自卑,以及她的勇敢/所以最心疼西宮)。
說到底這是一段並不完整的成長(雖然對高中生而言已經很難得了),大家是被童年種下的刺弄得傷痕纍纍,試圖幫助對方拔掉心頭的刺,一起穿過那扇門走向光明。正如直野對西宮所說的,僅僅是對不起並沒有用。漫畫的最後大家停在了諒解的程度。也許得到彼此的原諒之後這段往事能被他們迴避不提,但他們對彼此性格的磨合接納肯定還遠遠不會結束,心中的傷痕還會不時作痛。也許他們能夠在幾經周折後理解顧及彼此,也許會在某一次衝突爆發之後再度四散分離......作者留下了一段潛藏隱患的友誼,將問題的解決交給時間,這是我覺得它最具有開放性的的一點,也是最真實的一點。
每個人都是施害者,每個人也都是受害者。當事件中的每一個人都從受害者的身份中走出來的時候,才是那次事件真正過去的時候。
謝邀,雖然沒人邀我,但鄙人還厚臉皮的來回答了。(*^-^*)想了解這部作品的知友可以看一下這個作品,真心覺得很不錯,UP主很用心。【聲之形MAD】編織心靈之聲_MAD·AMV_動畫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關於作品本身,說句實在話,覺得很現實,但也很理想。現實:
石田將也和西宮硝子相遇,也是一切故事的開始。
小學時代的石田僅僅只是尋求能夠讓自己不「無聊」的理由!說句實在話,石田自己本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是校園欺凌,他僅僅只是尋求刺激,尋求樂趣。這種想法本身很正常,但是他把尋求刺激的對象放在了人身上,即耳朵聽不見的 西宮硝子!!!同班同學的沉默,熟視無睹讓石田的內心得到滿足,覺得只要這麼做生活就不在無聊。
僅僅為了尋求快樂,但心智的不成熟,造成校園欺凌的悲劇。這也是最近校園欺凌事件頻發的原因:缺少尊重他人!
————————————————————————————————————————哎,寫到這裡突然覺得寫不下去了,想寫又寫不出來的感覺好痛苦。W( ̄_ ̄)W算了,暫且說一下自己的感想吧:聲之形,很好的作品,讓我學會尊重他人,沒有人不犯錯誤,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彌補,讓自己的行為去保護你曾經傷害過的人,問心無愧,僅此而已。蠻期待今年秋季的京都劇場版,我一定會去看的,你呢?b( ̄▽ ̄)d大今良時不是多麼有經驗的漫畫家,畢竟太年輕,這個作品已經非常對得起她的經驗水平了
而且描述關於殘障人士的欺凌題材,本就很敏感,在日本就更加敏感,取材恐怕會有很多問題
回到漫畫本身,不管怎麼樣,聲之形,是有些打動人心的力量的。
不足之處,節奏和衝突不夠,但是核心原因還是人物刻畫的深度。
整部作品,刻畫的最好的是哪些角色呢?
石田將也,結弦,西宮家的媽媽
而當事人硝子在衝突中更多扮演的是被動方,植野的心裡描述又太少,行為又過激
川井這個人物,又有一種無用武之地的感覺,明明特點已經勾畫出來了,卻沒有設置強烈矛盾給她發揮
作為石田對照的真柴,也是描寫的太少
再有就是作者似乎有意剋制不如描寫戀愛情感,其實我倒覺得,受過傷害的敏感得孩子們,更渴望愛情和互相依賴
不過,我終究還是被感動了,石田的勇氣,西宮家的親情描寫,石田媽媽的豁達
希望漫畫中的將也能勇敢的帶給硝子幸福推薦閱讀:
※作為一名學生,在碰到永新打人事件時如何做(被打者)?
※被校園暴力或施校園暴力是一種什麼體驗?
※如果你是校園暴力受害者的父母你會怎麼辦?
※你怎麼看待校園暴力?
※家長做好哪些準備,可以預先降低欺凌事件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