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是 buyer 不是 sourcing)職業前景如何?
大型企業採購buyer,主要是訂單管理,詢價議價供應商開發等Sourcing部分只是有涉及相對較少,這樣的工作職位前景如何?怎樣提升競爭力?
我來做個正解吧,做學問的沒實際經歷太理論化,做工作的只做過其中一種太片面。
所以,我來從實際來給大家講下,這個採購問題中最基本卻鮮有能解釋清楚的「Buyer和Sourcing」問題。分三部分來講,3-5分鐘,讓你徹底清楚「採購」二字。
【一,實際中的Buyer和Sourcing】
- A,職責區分
採購的主要職責,在於四點:
1)尋找到合適的貨源,
2)供應商管理,
3)下訂單購買產品,
4)交期和物料管理。
再濃縮一下,將1)和2)整合,就成了戰略採購部,英文叫做「Sourcing」,這是前期採購。形象一點來說,此時叫做「打江山」,主要在企業創立初期時採購部門的建立上,一開始這部分工作就是老闆做的,創業者需要建立自己的供應體系,核心供應商得先定好。到了後面,則在新項目導入期間,需要這個前期採購功能,主要是外聘一兩個人就差不多了,這個工作通常老闆也會過問,因為對於項目的總體成本有著戰略作用。Sourcing面對的是供應商的老闆和銷售經理。
我們將後面兩者,也就是3)訂單管理,和4)交期等文件和物料的管理,整合,叫做計劃採購,英文翻譯成「Purchasing」。這個時候供應商已經基本確定,價格也談好了,你只要根據計劃需求下訂單即可。但也有注意點,特別交期和庫存管理,以及出了產品質量問題,得找質量部來解決,需要供應商配合的你得聯繫供應商的出貨部門。Purchasing面對的是供應商業務部的項目經理和跟單業務員。
- B,權力區分
從權力角度來區分,Sourcing具有供應商選擇的權力和定價權,Purchasing則具備採購數量和訂單交貨時間上的支配權。
Sourcing的最大風險在於,找不到滿足技術和質量要求又達到價格預期的合格供應商;Purchasing的風險在於,供應商斷料影響生產。
這兩個採購功能,一般在外企中都有很明確的劃分,分成兩個獨立的小部門,都叫做「採購部」,一般公司裡面的其他同事幾年都分不清。但都屬於採購大部門,彙報給採購總監。有人說倆獨立的小部門,是不是就有倆採購經理?是的,一位負責前期採購;另一位負責後期供貨。所以,你做業務的,想開發新客戶,你得分清楚哪個採購經理做啥事。Sourcing決定用不用你,但得考慮其他多部門的顧慮;Purchasing可以推薦你,雖不做最終決定但也可以影響用不用你。
一直說Sourcing,實際上,採購部的這個Purchasing部門,也有一定的權力,主要在於新老項目切換期間的物料管理、新老零件的切換時間點和數量的掌握,以及相同零件兩家不同供應商各自的分配額度。當然,權力跟責任總是天生一起綁定的,最常見的採購員(Purchasing Specialist)被開除的案例,主要來自於提前多下了訂單,而不是晚下了訂單。後者犯三次錯,頂多被領導批評下,前者則不行,很可能一次就被開。
這裡你可能也有感想,但不知道如何表述這倆人對於供應商利益的影響,我來給你總結下:Sourcing對供應商的供貨有長期影響;Purchasing則對供應商具體零件頭料和尾料有零星的影響。
- C,地點和彙報對象
Sourcing屬於企業的核心部門之一,對於大企業集團,一般會單獨提拔出來隸屬於企業總部或者研發中心。規模小於500人的外企,一般會放在工廠裡面,雙線彙報,實線彙報給總部的採購總監,虛線彙報給隔壁的工廠總經理。
在內資企業,則沒有Sourcing部門。那這功能哪去啦?被幾個部門領導劃分掉了:鋼材塑料等大宗商品原材料,歸老闆或者老闆的妹妹這樣的高管負責;有圖紙和規格書的零部件,則歸工程部經理負責;設備歸設備科長負責;其他紙箱、輔料、標準件,才歸抬頭職位名為「採購經理」的人負責;各種班車、餐飲、電信服務、紙張耗材等歸行政人事部負責。大家看出來沒有?內資企業是一人多勞,直接將這個外國人叫做Sourcing的部門,瓜分了。
Purchasing部門,無論外資內資,都需要跟物流和生產相配合,尤其空間上的局限性,所以一般跟隨具體的工廠,也就是工廠製造車間旁邊會有辦公室,Purchasing部門就在裡面,他們跟計劃部門、進出口部門、倉庫管理部一起,屬於工廠的物流部門,彙報給工廠總經理。大外企對於其中的Purchasing部門,也會設置一個雙線彙報機制,讓Purchasing部門實線彙報給工廠總經理,虛線彙報給總部的採購總監。
- D,薪資區別
同一外資企業,其Sourcing部門薪資水平一般≈Purchasing部門的兩倍。特別隨著技術的發展、產品技術含量的提高,需要上下游企業間密切配合,對於雙方技術交流和產品研發需求的進一步增強,對於Sourcing部門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真正的Sourcing部門的薪資水平,還在往Purchasing的三倍方向,在增長。
Sourcing部門以採購工程師(Sourcing Engineer)為核心。Purchasing部門以採購員(Purchasing Specialist)作為主要工作職務。
當然,隨著供應商信息的扁平化、人工智慧水平的提高,以及企業ERP等系統的完善,Sourcing和Purchasing的總人數,都在削減。小編親眼見過好幾家企業的採購部,從總人數比方說20人,削減到10人5人的。
- E,權力尋租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權力尋租的現象一直不斷,直到當今「老虎蒼蠅一起拍」,也未有消弭的跡象。所以,提到採購,大家都會想到「油水」「外快」,而這種灰色收入主要來自於Sourcing的供應商選擇權和定價權的尋租。
在外企中,採購部Sourcing的權力會在內外部多部門間分散,起到制衡作用,使得尋租空間接近為零。制衡的制度是否完善,主要看公司的大小。比如百年老店通用電氣的Sourcing跟Purchasing一樣,是沒有權力尋租的漏洞的,但你是一家才100人的外企小公司,則就另當別論了。此外,制衡制度也看公司成立的年數。通常剛成立五年內,銷售制度還沒健全,更不談採購制度了,亂就一個字,古人講渾水摸魚亂中取勝,所以你可以判斷下,500人以下的公司,其採購經理的位置是高危險職位,差不多一兩年就換一個人,原因就在這裡。
在Sourcing部門的外部,以項目經理、產品線經理、工程預算經理的否決權,來制約Sourcing部門。在Sourcing部門的內部,則會分出多個小部門,來制約採購工程師(Sourcing Engineer),需要多部門來審核最終供應商的選擇的正確性以及採購價格的合理性,具體的有成本核算組、商品戰略組、詢價組以及項目採購組。採購工程師(Sourcing Engineer)需要跟他們協商一致,共同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並最終確定大家都認可的價格。
- F,採購內部第三部門
在採購部門的內部,除了Sourcing和Purchasing之外,還有第三個小部門,他們是一個質量團隊。這個質量小部門有個領導,叫做供應商質量經理,簡稱SQM,實際上,工廠的質量部也有領導,分管供應商質量的那位,也叫SQM。是不是混了,分不清了?
你直接問對方,屬於採購部還是製造部,就能分清楚了。採購部的這個供應商質量經理SQM有倆手下,一種職務叫做供應商品質保證工程師「SQA—Supplier Quality Assurance」,另一個是供應商開發工程師「SDE—Supplier Development Engineer」,前者SQA執掌新供應商的質量體系審核(Audit)和老供應商新零件的質量認證(PPAP);後者SDE,則是替出現產品問題的供應商,找出質量和技術問題的根源,並幫助他們改進。
這倆職位,對於新供應商的選擇、老供應商的淘汰,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幫助公司進一步將採購的權力稀釋。
【二,Buyer和Sourcing的訣竅】
在汽車、飛機、核能以及軌道交通等行業,有個採購職位,級別不低,抬頭叫做Buyer,學名就是採購工程師(Sourcing Engineer)。所謂存在就是合理,除了這幾個行業,在其他大多數行業,Buyer這個職位指的是採購員(Purchasing Specialist),或者物料專員(Material Assistant)。
大家看到矛盾了沒有?矛盾,就是機會。因為都叫Buyer,所以現實中,不斷見到從其他行業的採購員(Purchasing Specialist、Material Assistant)崗位,直接跳槽到汽車、飛機、核能、風能、軌道交通行業採購工程師(Sourcing Engineer)崗位的。真人真事,就太多了,大多薪水能增加50%甚至翻番。
比如,你從電子行業的Buyer跳槽到汽車行業的Buyer崗位,薪水翻番是基本的。因為廣達、英業達、惠亞電子、偉創力的Buyer,月薪5千很常見;但通用汽車、德爾福、李爾、博格華納的Buyer起薪一般就是1萬-1.5萬。 這裡,同一個英文職位抬頭「Buyer」厥功甚偉,給了電子行業的採購員不少機會。
這裡觸類旁通,贈送一個訣竅。在很多台灣和日韓企業裡面,供應商質量工程師叫做CE(Component Engineer),在歐美企業裡面,也有個名稱一樣的零件工程師(Component Engineer)崗位,兩者崗位完全不同,但名稱一樣,預算則後者是前者的2-3倍。所以,不少人維持同樣的抬頭進入了歐美企業,實現了工作轉崗和企業性質的轉型。除了Buyer和CE之外,你也可以用心再找找其他類似訣竅。這可以實現從低成本工廠,到500強等品牌公司的職業轉型。
【三,Buyer和Sourcing的職業機遇在哪】
我們經常接觸或者聽說某個同學現在外企做採購經理,大家記住,採購經理,這在內資企業是個相當有分量的職位,一般人是很難坐上這個位子的。這同學也沒啥出眾的水平,怎麼就成了外國大企業的採購經理的?你可能會感慨「這傢伙真能混!」
其實不然,在外企,如下職位:「Sourcing Manager」「Cost Manager」「Commodity Manager」「Category Manager」「RFQ Manager」「Project Sourcing Manager」「Contract Manager」「Purchasing Manager」等等多達十來種描述,翻譯成中文後,都叫採購經理。
他們實際上分別側重於供應商開發、成本核算、商品戰略、目錄管理、詢價比價、項目採購、合同管理、物料採購,因為都屬於採購部,因此習慣上以採購經理一詞以辟之。
實際上,外企的採購經理跟內資企業的採購經理,權力是不可相提並論的,不但所謂的「回扣」幾乎沒有,多部門和相應的制度稀釋了這權力,上文已經詳細闡述過了。
最後,這麼多採購經理,內資企業當然分不清,你到國內上市公司、國企、民企,哪怕事業單位去面試,他們看到你外資大公司的採購經理經驗,還是蠻歡迎的,畢竟內資單位沒有專一的Sourcing功能,所以到了一定的時候,不頂事,不能老讓老闆來搞定,所以內資企業設置Sourcing部門是趨勢。
最大的乾貨來了。從現實的角度來講,採購無論是Sourcing還是Purchasing,建議你先從小企業進入採購行業(階段一),甚至你毫無採購經驗也能進去;然後跳槽到大外企,做到採購主管(階段二);接著去中型企業做採購部經理(階段三);最後轉崗到其他中高層崗位上,副總最好,或者自己利用資源和關係創業(階段四)。上表已經形象地表述得一目了然了。
關於採購行業的進一步交流,可迅速點擊值乎--幽哥,也可看相關文章,或者點擊如下Live參與。
- 一,簡歷製作秘籍:知乎 Live - 如何做完美的簡歷?
- 二,城市選擇秘籍:知乎 Live - 就業城市選擇法
- 三,應屆生求職秘笈:知乎 Live - 應屆生求職的[黑技巧]全攻略
- 四,跳槽是門藝術:知乎 Live - 2017最新跳槽秘笈
- 五,裸辭後失業後,如何找工作:知乎 Live - 裸辭後,失業後,如何找工作?
- 六,轉行訣竅:立足職業規劃,來談如何轉行?
- 七,財務自由之道:知乎 Live - 打工,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 八,採購的職業之路:知乎Live-採購人員的職業成功之路
一些大的組裝型的公司基於採購分工細化的考慮,分開了buyer職能和sourcing職能。其中後者負責供方開發,供方管理,詢價,議價,定價;前者負責訂單管理,交期控制,不良品處理和付款管理。具體職責因公司設置有所區別,但是基本上以訂單發行為界限。兩者的組織結構,人員要求,KPI都有所不同,一般會有一個統一的領導,協調兩個團隊之間的協作。一般來說,不是組織龐大到一定地步,不會採取這種組織結構。一方面對採購人員的要求細化,對專才的要求更高於通才;另一方面也有防範舞弊的考慮。作為buyer,在工作中做開發,議價方面傳統採購的業務比較少,但是並不是說前景暗淡。任何一個職位,認認真真做到極致,都會變成別人難以取代的神級存在。個人感覺,這個職位需要近乎偏執的細節要求和組織能力,是供應商和生產線連接的橋樑。物料從訂單發行,到供方生產過程,清關報關過程,到運輸到採購方,來料檢驗,入庫,越是能力不足,越需要每一個環節積极參与,找出癥結所在,提出改善方案。產線不會管是誰的問題,缺料就是供應問題——就是你的問題。最後生產不出來,交不出貨——還是你的問題的確,會很辛苦。本人曾有多次半夜衝到供應商處協調出貨的經歷,更奇葩的是把客戶拖到供應商處,要求一起解決供方工人的罷工問題,因為這個供方是客戶指定的。也很鍛煉人的能力。協調能力,反應力,組織能力,企圖心。最後一個很重要,很多事情,做到了才知道:原來TM真的做得到。
我是一名消費品行業的小獵,關於buyer 和sourcing 別的行業不太清楚,但是對於消費品服裝行業略知一二。國內市場一般把消費品(服裝)分成Mass Retail 和 Luxury Goods. 兩者在Buyer 方面的區別主要在於 Luxury Brands主要去國外買貨,在2011念以前很多的是通過HK給大陸選款,主要原因在於國內市場此類人才的缺乏,而這兩年talent pool已經漸漸成熟,越來越多本土的人才去擔任,不過在Merchandising Manager 的位置上還是香港人為主,這也因為很多奢侈品的Aisa HQ在香港。而Mass Retail的話有部分也需要去國外總部專款,但是很多的buyer需要做買貨計劃OTB。Mass Retail當中有部分China local company他們會從產品的設計開發開始,到面料開發,製版,生產階段再到僅售端的買貨計劃,選款,店鋪分發貨一起由Product Team做掉。
剩下的一種就是sourcing了,這塊在國內主要以buying office 形式出現,就是全球採購,他們的任務偏重於服裝的生產過程,當然也不僅限於服裝了,soft line 和hard line 都有了。目前對於sourcing行業,國內正處於大浪淘沙階段,很多buying office 出於cost saving的角度關掉很多。
整體來說,buyer 的前端是Merchandising Analyst, planning 後端是Allocation這兩塊和數據有關係,在三塊都熟悉的情況下就上升為Product Manager,零售行業中最核心的部門之一,希望有幫助^_^如果想長期從事供應鏈方面的工作,Buyer是個很好的起步職位。但同時,Buyer只能是起步,要獲得進一步發展你還是得轉Sourcing或Supply Chain。以下結合個人經歷談下以Buyer作為起始工作的得失
先說好的:1. Buyer作為協調和執行而非決策者的角色,是供應鏈中唯一能全面接觸到採購供應管理、物流管理、運營管理三大塊基礎工作的基礎職位。這對日後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你會發現你考慮具體問題時想得比別人更全面。2. 一般只有大公司才單設Buyer職位,同時Buyer的工作程序性很強。這對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有幫助,你會發現你對流程的理解比別人深刻。3. Buyer的工作一般會大量接觸ERP系統,我一直認為,會用、用好ERP是一個好的供應鏈管理者的必備素質。我大部分ERP經驗(或者說數據管理經驗,比方說哪些數字該怎麼從系統中以何種邏輯獲得)都來源於當年做Buyer時的積累。再談點缺失,同時也是為什麼Buyer只能是起步的原因:
1. 局限大,權力小。往往只能擔當救火隊員的角色。這嚴重製約一個人的視野和思考方式,不利於長期發展。2. 從事和接觸的都是具體操作性質的基礎工作,可替換性強。同時勞動強度較大,但對應的產出不大。這就造成了Buyer在整個供應鏈甚至是公司內部的地位不高,收入不高,上升空間狹小。3. 基本不接觸商務、不接觸技術,也較難獲得人脈積累,長期從事Buyer很難學到新的東西和得到職業積累以面對職場競爭如果你立志從事供應鏈相關工作,且剛剛踏出校門。Buyer是個不錯的選擇,前景也看好。但不推薦長期(超過3年)做下去。
提升競爭力沒有什麼技巧,唯有更多思考,更多努力。瀉藥!
個人覺得吧~除非有貴人相助,否則完全不可能直接從前途無量的職位開始你的職業生涯。
--------先說點Buyer的好話------
Buyer是什麼?直譯為買手。
買手的工作更偏向日常事務,所以會比較繁瑣。大家有時候會覺得買手是個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因為太多的技術性和商務性條款別人已經給你談完了。其實並非如此。買手是採購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以前參加培訓的時候,講師一直舉例:拜爾的Buyer手中的權利不比在座同學(經理)們小。
當然,我不認識拜爾的Buyer,所以沒有考證過。但是Buyer在大型集團公司確實非常重要!因為大量的日常事務要處理,訂單需要跟蹤。你要及時和供應商聯繫,發現訂單操作中的問題。如果說Sourcing的工作是技術、商務條款的談判,那Buyer就是讓這些條款真正能落實的人。
所以Buyer的好壞對公司的採購工作非常重要,也給Sourcing甚至供應鏈管理極大地支持。Buyer在管理上的貢獻也很大。想像一下,一個公司每年幾千張訂單,近萬種物料,如何在流程上簡化,這些都需要Buyer的參與。
我曾不止一次在公司談簡化採購流程和訂單操作的問題,每次必須先聽Buyer工作同事的意見。有時候,我感覺Sourcing只是在為Buyer服務。讓Buyer買的更簡單,更放心。
--------再說點關於Buyer實際的--------
既然Buyer那麼重要,公司里的Buyer一定都是高富帥+百富美!~
別做夢了!!!有的公司給Buyer開的工資還可以~但(一般)再高也高不過Sourcing或Supply Chain的人。
簡單地理解,Buyer就是體力活!雖然很重要~但是依靠的是這些Buyer的忠誠、細心。一個做Buyer的在辦公桌前忙死忙活,每天處理上百個訂單!!!小房間的領導們嘻嘻哈哈~把價格談了~晚上的飯局還沒Buyer的位置。總之,多說是淚啊!
--------那我們為什麼要去做Buyer--------
我不阻止你立志成為一名為大的Buyer!
(貌似有個什麼關於壽司的TVB劇,男主女主的發達完全靠某Buyer的支持...)那我們為什麼要去做Buyer?
1. Buyer工作穩定~在我們這個烏漆麻黑的社會中更容易獲得公司的信任!2. Buyer對供應商依舊強勢~雖然別人已經把所有條款談定了,但多數情況下供應商還是相當給Buyer面子的!3. 有Buyer的都是大公司~ 腰板挺直了!大公司的員工就是牛!那Buyer到底有沒有前途?
1. 上各種招聘網站搜搜Buyer可以拿多少工錢?2. 簡歷掛出去看看有多少獵頭來挖Buyer?3. 想想日常工作,有多少同事進來對你是好言好語的?
4. 翻翻日曆,有多少供應商是圍著你轉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去做Buyer?
為什麼?為蝦米啊!這年頭工作這麼難找,能去大公司做Buyer還不滿足嘛!
我開頭就說了「除非你有貴人相助」!哪個採購總監不是從paper work 開始的~
在Buyer工作中了解採購的工作~知道Sourcing做什麼~SCM做什麼~Logistic做什麼~更重要地明白Buyer要做什麼~漸漸地就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
除非你真的立志當一名偉大的Buyer!
否則就開始規劃你的職業路線吧!看看你還缺什麼知識~
趕快去學!!!尋找機會~內調或跳槽~有時候不惜放棄眼前大公司的環境,去小公司找個跳板~開始你的螺旋上升~不過,至少題主已經獲得很好的起跑點~不要急躁~從paper work一點點開始~總的來說,前景還是好的!補充一點,buyer其實是material planner,屬於MM模塊。無論production planner,還是material planner,都是SCM的核心。換言之,planner是成為SC manager的必經之路。
六年buyer經驗,目前還在做buyer,自己說說吧。
畢業後就做了合資公司的採購,公司不大,所以兼職buyer和sourcing。一年後就跳槽到了這家外企做buyer。中間有無數次機會轉supply(包括獵頭和內部轉),但是都拒絕了。說說理由吧。我只能說,在外企,supply不會有任何大的提高。比如開發供應商,你覺得你需要有很多專業知識嗎?抱歉,這沒那麼重要。歐企的供應商全部在一個資料庫里,很難自己開發一個新的供應商加進去。在你選擇供應商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條條框框,而supply的kpi重要的就是降成本,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選報價最低的。而很少考慮後續的運作或者質量。但是,只要有兩家以上的合格供應商,buyer就有權利自行分配採購權重。另外,supply對外的談判技巧其實buyer也需要用,所以不要盲從什麼supply更專業或者更商務化一些。當然你可以把問題全部推給他們,畢竟是供應問題嗎,但是這樣你就自然降低了你的供應商心中的地位。那麼你未來的工作就會依存於sourcing而活。我認同很多人的說法,很多人覺得buyer比sourcing職位低,且偏文職。但是這是可以改變的。關鍵是你把這個職位做成什麼樣了。buyer其實更多的要分析數據,這些數據包括採購周期,庫存數據,質量穩定性,合作長久性等等。這些說實話大部分歐企sourcing是做不到的。有些buyer只會下單高庫存規避風險也難怪別人認為這活誰都乾的了了。buyer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降低運營成本,比如利用降低庫存的方式來降低潛在運作成本。在製造業,一般庫存成本是18%/ 年,可以做到多好呢?公司對於sourcing的目標是降低4%的成本,但是,我個人經歷,我可以只通過幾個關鍵材料的降庫存,最後將降低採購成本,這個比例是遠遠超過4%的。這些東西商務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我可以說,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比sourcing更專業,即便在開發模具的問題上。比如我現在了解大部分模具的製作過程還有大部分的成本,並會結合我後續採購出現的問題告訴sourcing他們不應該在這家開發。當然結果有接受有不接受。不接受也沒關係,還記得我之前說兩家供應商buyer是有權利分配採買比例的嗎?sourcing想調,可以,給我一個數據分析。我一個質量到貨不穩定直接壓死他。大部分公司的buyer話語權都不高,除了公司的問題,buyer本身也有問題。別的部門都是研究生本科之類的,就這可能接收生產線上來的或者前台上來的。我並不是看不起某些職位,但是術業有專攻好嗎?你自己先認為自己低人一等那你還做個屁?我們部門分為計劃和採購,計劃學歷最高是專科,全是產線上來的。所以別的部門都認為我們這學歷低。。。媽蛋,姐來的第一年大家都覺得我low因為他們都認為我學歷低啊!甚至後來有人驚訝的說你學歷還行為什麼做這個啊?我去啊,我現在告訴你我們buyer的學歷比sourcing的學歷更高你相信嘛?我們以前都被sourcing坑但是現在坑sourcing你信嗎?連老闆都不再認為我們部門低端了啊。我非常感謝我的領導和我自己(我是公司第一個強勢buyer),局面終於被我們打開了啊。最後,再告訴樓主一個事實,真正大公司好公司,計劃是非常重要的部門,不應該只招學歷低的人或者工作經驗不足的人,因為部門要協調生產和採購。這是非常需要能力的。因為工作中最難協調的不是外部供應商,而是內部供應商。當然權勢上看對外肯定要比對內牛逼,但是實際怎麼樣只有在崗人員才清楚。同理,採購和sourcing也是一樣。因為,buyer可以很快適應sourcing的工作但是sourcing是很難做好buyer的工作的。而且,你還真以為sourcing專業啊,好多人都是他媽工藝質量轉崗的啊,專業個毛啊!sourcing要為所有部門服務如果你被他壓制了,那就表示你無能並不是他牛逼啊!鑒於樓主特別喜歡數據分析,所以樓主就一直在做buyer也不打算轉崗。。。因為真的很有成就感和存在感啊!而且樓主工資和他媽aourcind沒什麼差別啊,唯一就是工齡工資的差距啊!而且樓主可以穿著牛仔褲上班也不用整天西裝革履的(這點對我來說也很重要)。後來去考gct,有採購課,發現buyer在供應中的作用遠遠大於sourcing,感覺更喜歡這個了呢。。。連我老師都說sourcing有什麼好深談的它沒什麼能深談的啊。。。而且以後中國的經濟發展將會更多需要buyer(比如電商,我用你sourcing開發啊),因為製造業環境一般但是電商環境好,電商更他媽需要buyer而不是sourcing啊。不過。。。樓主,如果你專業能力不行又沒有魄力,那麼我覺得你還是應該考慮sourcing,因為那個職位在外人看來更高大上一些。。。
手機打字好累。。。我覺得我該匿名萬一領導發現我曾經想跳槽就慘了。。。什麼是前景? 你的目標是什麼?無論是buyer還是sourcing,無論是上面的朋友們講過ABCD不同層面的公司需求, 我認為你想有進一步的發展,基礎工作是重要的.加油!
謝邀。
看了樓上的回答,多是快消和貿易。補充點汽車行業的情況吧。一家之言,歡迎大家多多討論和交流。
畢業後先後在外資零部件工作1年,自主汽車主機廠工作3年,所以,以下回答只針對汽車主機廠(包括合資)以及外資汽車零部件的情況作點介紹。
buyer 和sourcing的JD區別,樓上的前輩都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
確實sourcing更鍛煉人,更有話語權,更接近核心。他們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是否下SOP訂單(即量產後的每月計劃訂單)。sourcing一般都只負責項目階段的樣件採購,模具費和量產價格的談判。所以,為了能拿下項目,供應商的准高層,至少也是中國區或者亞太的銷售總監級別會經常做例行拜訪,相互了解行業信息和最新動態,以期待能在項目初期就介入,直至最終拿下項目。以上buyer和sourcing的區別已經大致給出來了,現在來回答問題——前景如何?此處只回答採購的前景如何,不區分buyer和sourcing。
前兩天的新聞:大眾又在天津和青島設廠了。傳遞出來的信號,只能用巴菲特的名句來解釋了: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一般都覺得汽車行業穩定(尤其是近幾年,其實,我當初入行不是圖穩定的好嗎?我還是很有理想的哦),工資相對來講對得起自己的付出。畢竟加班少,年假多(每年7月還有一次高溫假,為期7-10天),福利還可以。
於是,這幾年汽車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不怕招不到人,有的是想進來的人嘛,什麼?12k?不可能!我幹嘛不用便宜點的人啊?談到最後的結局就是你沒特長沒亮點,我也沒到非你不可的程度,光有學歷沒經驗不能直接上手,不還得培訓么?什麼?只是本科,不行,現在都研究生遍地了,我招個本科豈不是很沒面子。再去找點更便宜的來面試吧。反正我就是要研究生而且有工作經驗的,然後工資要求不能高哦,我們公司這麼穩定,少給你工資也沒虧待你,對不對?
以前採購招女生很正常,現在都偏向男性了,為何?要出差啊,而且難保以後不去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出差。linkedin都已經有幾個HR相互say hello了,說印度有崗位哦,額,這是以後發展的方向么?一想到就好piapia。。。
回到大眾又設廠的情況,以後Xi DD的這盤棋究竟該怎麼下啊?這是要將京津唐和長三角都打造成汽車業的意思嗎?難道他是要將長三角產業轉移到相對勞動力成本低的北方城市?不對啊,中西部地區現在設廠的也好多,重慶,成都,長沙汽車廠也好多,一下子好眼花繚亂哦。TC GDP今年肯定能保7了吧?那上海和蘇州市政府同意嗎?我們的GDP是我們的命哦。。。。我們的第三產業還沒強大到現在就可以拋棄工業喲。
人力成本和產業轉移是必然趨勢。越南的人力成本更低,人家也要走工業化的原始積累這條路。
----------------------------------------------------------------------------------------------------------------------------------------------------------------------------------------------------------------------------------------------------------------------------------------
以上胡言亂語大家就當笑話看吧,只討論,不給結論。
知乎是個高端社區,在回答問題的同時,都是抱著一顆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心態,說出自己的想法,提供一種思路,產生更多看問題的角度。讓大家都能多一些思考和反思,不要讓簡單的亂象迷亂了雙眼才好。
成功到底能不能複製,我不知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多一些嘗試,找到內心所趨。碰到一個好老闆,或者找一個好導師,遠比做什麼職位重要。歸根結底,靠運氣,拼人品。
我在做一個工業定製品供應鏈資源分享網站 索及(http://www.5izhizao.com),目的是幫助採購和供應鏈同行節省供應商篩選和管理的時間。歡迎使用,也歡迎分享你眼中的優質製造商。
註冊用戶歡迎加我微信cairnstsai, 一起討論供應鏈相關的話題。
各家buyer工作不是完全相同的,只說自己體會到能夠學到的東西。我的工作內容是建單,發給供應商,拿回復,確定交期,追蹤到收貨,完成。工作的重點是對於各式各樣的供應商追蹤,庫存管理,各種信息的管理。都會有什麼情況呢,訂單發給供應商會出現物料信息不全的需要回過頭要信息再反饋給供應商;國外第三方供應商需要我們自己安排物流去取貨;拿到發貨信息需要記錄(發出到收貨一般海外的需要14天,所以這當中的狀態需要有記錄,這樣才能反饋出物料狀態)進出口可能需要我們提供物料材質等信息用來清關;收貨有問題需要反饋給供應商,然後開始新一輪的追蹤;到期未收到發貨信息的需要修追料;發票問題需要修改訂單或者聯繫供應商解決。這些只是對下出去訂單的管理,而且只是針對一個訂單的就可能出現那麼多超出標準流程需要解決的問題,更何況手上不可能只有一單。這就需要對信息有很強的管理能力,同時建立在大量的溝通上。而且以上只能說可能出現的常規問題,如果出現不常見的問題那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維護,比如:供應商公司註銷,系統內沒有及時更新,就需要首先撤銷訂單,然後讓sourcing看是否有後背供應商,交期是否滿足要求,確定後更改物料主數據,重新下單,開始新的追蹤。類似這樣的問題你會用更高的優先順序去解決去追蹤內部的協調,然後才能下單,從一件事切換到另一件事去解決是很花精力的。以上是作為一個buyer輸出的工作,同時你還是一個接受信息的部門,可能是銷售訂單的需求需要你下單來滿足,也可能是安全庫存需要補充。作為一個接受信息的窗口,得到信息處理後勢必需要作出反饋,在我們公司得到的需求和下出去的訂單是沒有捆綁關係的,也就是說銷售問你我的貨什麼時候能到,現在是什麼狀態,你必須清楚的知道他要的貨在哪個訂單里,可能是來自10家供應商你下出去的10個訂單里,每個訂單里的哪些是提供給他的,分別的交期是什麼時候,現在是否發出還是延誤。這樣的反饋是建立在得到需求後,你先要整理信息,建立需求與訂單之間的聯繫,然後再作下單輸出,同時做好每一步的記錄。總的來說採購是一個接受信息處理之後再做輸出,做反饋的一個工作。大到得到需求,發出訂單,小到每一個狀態的記錄。剛工作的時候得到信息沒有習慣去記錄,比如貨物到港也就是看一眼過了,但是需要養成記錄的習慣,這樣才能再反饋信息的時候快速準確響應。所以你要問做採購可以給你哪些方面帶來成長,我覺得就是:信息整理,信息記錄,信息反饋這三塊,看似人人都會,很基礎,學好了哪個崗位哪個地方都會終身受用,成為脫穎而出的資本。當然,我也沒好多久,都是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對請指出,有更高明的請賜教,反正我又不一定會聽你的(? ̄? ??  ̄??)感覺答完題把工作到現在給自己做了總結,哪裡不足,哪裡成長,優勢在哪裡更清楚了。
In Europe, purchaser is a position which includes sourcing, negociationg, pruchase order.... etc.Sourcing is just one part of the purchasing process in the SCM(supply chain system).
The purchaser is really important for saving the cost of entreprise. There is no sense to discuss which part is more important, cause the sourcing is the first part of the puchasing process, EX; normally we need to find a new supplier or there is new projet we would like to attract the suppliers to corporate with us in the future for adapt our products or our manuffacturing process, so sourcing may be a project of purchaing or one step of innovation, that"s all, it"s not that useful to discuss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In addition, approvisionner is the different part from purchaser. So in the upstream of supply chain system, there are purchasers, approvisionners. In the downstream, there are logistiens.
I am in my office in France, I use french in my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I don"t have the typing system in Chinese, sorry for my poor english.
終於公司電腦里裝了中文打字法,本人採購專業畢業法國GE大學校項目出身,兩年多採購經驗吧,有做過數據分析,採購,sourcing, 以前在水利技術類作採購,目前在歐洲一家汽車企業作採購,也許國外和國內不同, 我所處的行業主要是工業,工業的採購供應鏈比較成熟一些,但其實每個公司的採購都不太相同,一般來說看你的公司採購種類和公司類型,主要分為生產性採購5原料以及生產設備,非生產性採購又稱間接採購,一些額外的項目等. 比如像以前我的公司,水利類,生產性就有很多管道鋪建架設,水管採購,零部件採購挖掘機咳咳,,,,,非生產性採購還有水管採購,化學原料採購等等. 現在的公司更加成熟,有很多類別,還有項目性採購,以及創新採購等等.
在歐洲這邊很少有公司分sourcing和buyer分開,因為就像我上圖說的,一般的是buyer採購人員就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隊負責一件商品或者項目由sourcing,rfq, 談判價格,合同然後下單,這個過程都是採購完成的,所以為什麼buyer就是英文法醫過來採購員, 後面ERP,追蹤單據什麼的,一般由approvision5 算是logistic物流部分里r的角色來下單以及後面的程序
如果是一個非常大的項目或者新的供應商,這樣的主要是由採購的主管來做,或者是專門負責整個公司走向的那個buyer 我們也稱為項目或者主要採購。 如果這個是國內所說的sourcing的定義的話,國內的情況我並不是很清楚,但如果非要說sourcing是一個職位的話,那估計就是這種,戰略性的採購,制定採購走向以及計劃的人並尋找新的供應商,這肯定是重要了合同一般是區域性或者是國家性甚至國際性的合同,簽訂的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範圍,比如給多少百分比的折扣之類的
但是至於後面buyer采不採取你的意見就是他們的事情了,嗯具體的地區性合同還有具體的價格還是需要遵從大合同,但是buyer有很大的權力去談價格細節以及爭取更多的優惠,有人說buyer是文員,我完全不贊同,要不然就是你沒懂採購要不然就是你做的壓根不是採購,你說的做些文檔什麼的,可能只是跟採購員提供信息,採購分析談判都是很需要技巧的我很喜歡採購,所以希望大家認真了解他背後的東西而不是隨便做過幾個文員,就說自己是採購了。也許你只是被打著採購名義卻給你文員工作的公司騙了呢,採購可以從事的職業很多有時間我再來更新把,以前上課老師說的都差不多忘了,基本都是一些大公司的主管來學校講課,空客,歐萊雅,LVMH,大眾各行各業把。希望跟你們分享時間不夠邏輯不好見諒輕噴
但我認為
個人理解做Sourcing還是要去小公司,在大企業其實Sourcing也沒有太多的自主權,條條框框一大堆
感覺有以下幾點:
1、預見問題的能力
之前工作的經驗教訓要多多解決,最好的辦法是把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一點一點不斷改善不僅會達到好的結果,二且很容易提供工作效率。小問題好解決,而且會避免造成很大影響。
2、總結的能力
要善於把工作分類,一單能熟練掌握某一部分就要流程化操作,把精力放在更高階層的任務上,這樣不斷向上攀登,個人的價值會不斷凸顯。
3、溝通能力
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得要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4、自學能力
學習新知識,簡化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5、觀察能力
觀察自己的上級、上級的上級、老闆是怎麼處理事情的,特別是很棘手的問題和他們跟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問題,多問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本人在一家小型美企上班。職位是Supply Chain Asset Coordinator.同時是purchasing quotation manager的assistant……
工作職責包括前期開發供應商,談價格交期賬期包裝,到後期(計劃的工作),根據客戶訂單,計算庫存,下訂單,跟蹤到貨。協調CSR和logistic,以及供應商出現的種種問題。
同時,還負責生產開機時的計劃表,根據開機時間,capacity來定包裝和原材。
同時,國內外的樣品收發也要處理,還有一些經理和廠長要求的極為奇葩的事情。。在展會的時候還要站台……
拜訪供應商,還要拜訪客戶,應酬……
之前曾經在一家瑞士企業從事過純buyer的工作,分工精細,當時是用SAP系統,計劃員會根據客戶要求下達計劃,採購根據計劃製作訂單,發給對應的vendor,跟蹤到貨即可。即便中間發生再奇葩的事情,頂多也就是貨出現問題,庫房拒收,又或者要求供應商方安排人手卸貨等等。
但是現在。。我靠。。。我都不相信原來我一個人能做這麼多工作。
另外我想說,無論是supply chain還是buyer,其實沒有誰高誰低的問題,要看你在什麼樣的單位,什麼樣的環境。以及個人的能力,有的人可能性格偏軟,有的人就比較強勢。
不管怎麼說,還是那句話行行出狀元。。。這概念好不一樣……答主在國外工作,buyer都是涉及議價部分的採購。不議價部分的訂單管理我們都叫「supply planner"。
易入門,難精進
buyer就不是採購,只是物控,sourcer才是採購。
採購就會和錢,資源,供應鏈打交道,就看你怎麼去學習和專業管控。我們是塑料模具類別,不要為了buyer而buyer,慢慢積累這類別的資源優勢,技術儲備,了解不同的材料成本和技術管控點,就可以有所作為了。
Sourcing的詞根是Source,即根源。所以簡單地理解,Sourcing是找到根源,即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在新產品開發中,Product Sourcing就是為新產品找供應商。如果想把產品生產轉移到低成本國家,就叫全球採購(Global Sourcing),或低成本國家採購(Low Cost Country/Region Sourcing)。
sourcing是RFQ(Request for quoting)為觸發,從發現接近潛在供應商,按照公司的工作流程、方法,對潛在供應商的生產、品保、設計、物流服務、價格、原料供應,甚至員工福利各方面考察,直到達成所有條款,簡稱供應商開發。開發完畢後將相關的條款轉移到buyer也就是採購員這裡,他們根據談好的條款負責發定單,跟貨,入庫,付款等流程。推薦閱讀: